① 工业地域形成的条件和特点怎么答
由生产上的联系而自发形成或规划建设而形成工业地域。在一个地区内,工厂之间、工厂内部的各个生产过程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通过不同的关系彼此联系在一起。工业地域按照不同的形成过程,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自发形成的工业地域,一类是规划建设的工业地域。前者主要是在生产上有投入——产出联系的工厂自发集聚形成的;后者中既有与前者相同的类型,也有在共同的基础设施条件吸引下,不同工业集聚而形成的。
(1)工业区的环境因素包括哪些扩展阅读
优势:工业的集聚,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加强彼此间的交流与协作,扩大总体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利润,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弊端:工业“饱和”、污染加剧、各种资源供应紧张、交通负荷加大等。
发展特点:以当地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规模小、发育程度低、潜力不大。以现代化大工业为主的工业地域:规模大、发育程度高、综合性强、潜力大。
② 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工业源有哪些
大气污染源是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按污染物质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天然污染源
自然界中某些自然现象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所,是大气污染物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仅管与人为源相比,由自然现象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少,浓度低,在局部地区某一时段可能形成严重影响,但从全球角度看,天然源还是很重要的,尤其在清洁地区。大气污染物的天然源主要有:
火山喷发:排放出SO2、H2S、CO2、CO、HF及火山灰等颗粒物。
森林火灾:排放出CO、CO2、SO2、NO2、HC等。
自然尘:风砂、土壤尘等。
森林植物释放:主要为 稀类碳氢化合物。
海浪飞沫:颗粒物主要为硫酸盐与亚硫酸盐。
在有些情况下天然源比人为源更重要,有人曾对全球的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作了估计,认为全球氮排放中的93%,硫氧化物排放中的60%来自天然源。
人为污染源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通常所说的大气污染源是指由人类活动向大气输送污染物的发生源。大气的人为污染源可概括为三方面:
1、燃料燃烧: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过程是向大气输送污染物的重要发生源。煤是主要的工业和民用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碳,并含有氢、氧、氮、硫及金属化合物。煤燃烧时除产生大量烟尘外,在燃烧过程中还会形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及烟尘等有害物质。
火力发电厂、钢铁厂、焦化厂、石油化工厂和有大型锅炉的工厂、用煤量最大的工矿,根据工业的性质、规模的不同,对大气产生污染的程度也不同。
家庭日常生活用的炉灶,由于居住区分布广泛、密度大,排放高度又很低,再加上无任何处理,所排出的各种污染物的量往往不比大锅炉低,在有些地区甚至更高。
2、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是城市或工业区大气的主要污染源。
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废气的工厂很多。例如,石油化工排放二氧化硫、硫化氢、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有色金属冶炼工业排出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含重金属元素的烟尘;磷肥厂排出氟化物;酸咸盐化工工业排出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氯化氢及各种酸性气体;钢铁工业在炼铁、炼钢、炼焦过程中排出粉尘、硫氧化物、氰化物、一氧化碳、硫化氢、酉分、苯类、烃类等。总之,工业生产过程排放的污染物的组成与工业的性质密切相关。
3、交通运输过程中排放: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飞机、船舶等排放的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内燃机燃烧排放的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含氧有机化合物、硫氧化物和铅的化合物等多种有害物质。由于交通工具数量庞大,来往频繁,故排放污染物的量也非常可观。
4、农业活动排放:农及化肥的使用,对提高农业产量起着重大的作用,但也给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致使施用农和化肥的农业活动成为大气的重要污染源。
田间施用农时,一部分农会以粉尘等颗粒物形式散逸到大气中,残留在作物体上或粘附在作物表面的仍可挥发到大气中。进入大气的农可以被悬浮的颗粒物吸收并随气流向各地输送,造成大气农污染。
关于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施用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因素,正逐渐引起关注。例如,氮肥在土壤中经一系列的变化过程会产生氮氧化物释放到大气中;氮在反硝化作用下可形成氮(N2)和氧化亚氮(N2O)释放到空气中,氧化亚氮不易溶于水,可传输到平流层,并与臭氧相互作用,使臭氧层遭到破坏。
此外,为便于分析污染物在大气中的运动,按照污染源性状特点可分为固定式污染源和移动式污染源。固定式污染源是指污染物从固定地点排出,如各种工业生产及家庭炉灶排放源排出的污染物,其位置是固定不变的;流动源是指各种交通工具,如汽车、轮船、飞机等是在运行中排放废气,向周围大气环境散发出的各种有害物质。按照排放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方式,可分为点污染源,即集中在一点或一个可当作一点的小范围排放污染物;面污染源,即在一个大面积范围排放污染物。
③ 思考: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还有哪些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都会影响工业的经济效益。包括土地、水源、市场、交通、矿产、能源、政策 、技术、工业基础、协作条件、环境因素等。
④ 高一地理影响工业区位选择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高一地理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知识点
一、工业区位因素
工业是指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1、根据工业的概念推论工业的分类
2、工业的区位选择
3、区位因素
对自然界依赖较少,原料动力——充足、劳动力——廉价、地租——便宜、交通——便利、市场——广阔
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包括水源、土地、原料(能源矿产资源)、动力等。
(2)社会经济因素:市场、政策、交通运输、工人(劳动力)等。
选址原则(经济利益方面):工厂应选择在具有明显优势条件的地方,以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
二、工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1、工业区位的发展变化
2、鞍钢和宝钢的区位选择
3、科技进步的影响
4、钢铁工业区位选择的三次变化
5、环境因素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6、社会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
知识扩展
1、分析说明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既是本节内容的重点也是难点。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很多,它们对工业布局的作用各不相同,但又往往同时起作用,所以不能孤立地、机械地看待各个因素,要因时、因地、因工业部门制宜,把各个因素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同时,又要抓住影响其区位选
择的主导因素。不同工业部门其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不同,如原料导向型、市场导向型、动力导向型、劳动力导向型、技术导向型等工业。要动态地分析区位因素:不同地区工业布局的因素不同,不同时期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也不断变化,特别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工业所用原料的范围越来越广,而且随着超高压输电技术和核电
技术以及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工业区位选择降低了对原料和动力的依赖程度,市场需求、劳动力素质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在加强,信息网络对工业区位的影响也越来越大。
运用地图,联系实际,分析说明影响工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该内容是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在高考命题中既注重对这部分内容的知识考查,也注重对应用本部分原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考核。主要考点有:工业区位的影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社会环境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能力方面侧重从实际出发进行区位分析,突出对读图分析能力的考查,而且对工业区位分析由单要素考查向多要素综合分析和评价方向转化。
3、工业主导区位因素的判断
根据工业区位选址的原则:花费最低的生产成本获得最高利润,工业主导区位因素可以从工业生产投入的角度甲加以判断,即所需的生产成本中投入越大,其主导地位越强。具体分析如下:
根据生产要素的投入比重:比重越大者为其主导因素,如下图:
图中a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电能,则其主导因素为动力;b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廉价劳动力,则其主导因素为劳动力;c工业投入比重最大的是原材料,则其主导因素为原料。为了尽可能降低成本,工厂应该选择在上述主导因素丰富而价优的地方。
根据特定生产环节判断
地理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知识点(1)①
原材料运输量大(如制糖工业)或不能长途长时间运输(如水产品加工业),则不拘于原料地,主导因素为原料;②产品运输要求高(如成品油)或产品不便于运输(如玻璃制品)或产品需快速上市(如食品厂),则布局在消费地,主导因素为市场。
(2)产品研发环节:产品更新换代速度快,研发投入较多,主导因素为科学技术。
(3)工业布局转移中条件优越性增强的环节,如首钢搬迁至河北曹妃甸,海洋运输的又是增强,主导因素则是交通。
工业主导因素确定后,在工业布局时优先考虑,并对其他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⑤ 1.主要的工业区位因素:(1)影响工业区位的主要因素包括:1.自然因素:土地、()、原料等2.社会
以下均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谢谢……
下面内容供参考选择,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
(一)自然因素:普通影响因素如原料、能源、土地、水源等;特殊影响因素如某些工业对矿产、水能、空气或气候等有特殊要求。
(二)社会经济因素:
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政府、科技等。
(三)其他社会因素:
社会需求对工业的影响。
1. 国家政策变化的影响:为解决就业问题,工厂设在并不盈利的区位;为缩小经济差距,20世纪80年代发展沿海地区经济到21世纪初进行西部大开发。
2. 国防安全的考虑:20世纪50年代我国在内地建立了一批大型工业基地。
3. 个人行为因素:如海外华人、华侨的投资。
补充:
4. 工业惯性:有些工厂的区位并不合理,但仍留在那里,称为工业惯性。原因是可能搬迁费用高或政府的影响或出于对当地经济的考虑等。
(四)环境因素:
工业在产出产品的同时,也会产出各种废弃物,对环境造成污染,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在进行工业(特别是一些环境污染严重的工业)区位的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工业对环境可能产生的影响。(注意不同工厂排放的主要污染物各不相同)
1. 从主导风向上看,严重污染大气的工厂应该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下风向选择厂址,或者在主导风向的垂直两侧选择厂址;在季风区,工厂应该布置在当地最小风频的风
补充:
向的上风向。
2. 从水源上看,有废水排放的工厂应该布局在远离水源地或远离河流上游地区,而自来水厂宜于布局在居民区的水源地上游或河流上游地区。
3. 从距居民区的远近上看,占地面积不大而没有污染的工业,宜于布局在城区;用地规模较大、污染较轻的工业可布局在城市边缘或近郊地区;严重污染而一时难以治理的大型企业,宜于布局在远离市区的远郊和郊外。
4. 从生态环境的保护上看,工业布局应该远离生态脆弱带和自然保护区。
自然因素,地形,水源,资源,等方面。
社会因素,经济,市场,交通,科技等方面
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
环境因素:环境客观上对工业的区位有影响,主要是有污染的工业,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对工业具体布局有客观要求。
有自然因素,多从地形,气候,水源,资源,环境等方面。
社会因素,多从经济,技术,市场,交通,科技,政策等方面。
⑥ 工业生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影响工业分布的区位因素有哪些它们工业的影响有什么变化
影响工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包括自然资源和自然条件因素、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生态环境因素等。
不同的工业部门、工业发展的不同时期,这些区位因素是不一样的,同一因素也会发生变化。
主要因素:原料、动力(燃料)、劳动力、市场、交通运输、土地、水源、政府。
原料地对工厂的影响逐渐减弱,市场对工厂区位的影响逐渐加强,如宝钢。
交通运输仍对工业布局很大吸引力,但在发达国家运输已相当完善,交通运输已不再成为主要因素,如日本沿海,我国沿江沿海。信息网络的通达性越来越突出。劳动力的素质和技能对工业区位的影响力在逐渐增加。
⑦ 环境因素的八个方面是什么
八个方面:大气的排放,水体的排放,土地排放,原材料和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使用,能量释放,废物和副产品物理属性。
环境问题的分类主要有以下几类:
1、按环境要素分: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2、 按人类活动分:工业环境污染、城市环境污染、农业环境污染。
3、按造成环境污染的性质和来源分:化学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污染(噪声污染、放射性、电磁波)固体废物污染、能源污染。
造成环境问题的主要原因:
第一,片面追求经济价值忽视生态价值引起的环境问题。工业发展产生的工业废水、废气、废渣引起的污染。
第二,植被的迅速减少引起的环境问题。为了保证经济的高速增长而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过度地开垦,使土地退化异常严重。
第三,城市发展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一系列的由于城市发展环境问题给人们生活生产带来诸多不便。
⑧ 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有很多,如:原料、动力、劳动力、市场...
【答案】
【小题1】B
【小题2】D
【小题3】B
【答案解析】【小题1】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有:土地、原料、动力、水源、交通运输、劳动力、市场和政府政策等。在武汉建立“中国·光谷”,其布局依据主要是为了靠近科技发达地区。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小题2】鞍山、包头为重工业基地,男性职工数多,建立纺织厂主要为女性职工,可以平衡男女比例。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
【小题3】本题考查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的发展变化。增强因素:交通运输、市场、劳动力的素质、技术因素、环境等;减弱因素:原料,劳动力的数量。宝钢和鞍钢区位选择的不同,说明了原料对企业的区位影响越来越弱。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⑨ 一个地区发展工业时应考虑哪些因素
影响工业发展的因素或条件。主要有: ①自然因素。分为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两类,它们是影响工业生产发展与布局的物质基础和重要的外部条件。前者包括矿产、土地、水与生物资源等;后者主要有工程与水文地质、地形、气候、陆地水文、自然灾害、生态环境条件等。 ②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地区已有的经济基础与经济发展水平、运输条件、劳动力条件、市场消费因素、经济管理体制、区域政策、价格及税收制信息网络的通达度度等。它们对工业布局、特别是工业企业选择最优区位有着重要作用。③生产技术因素。包括生产工具(设备)和与它相适应的工艺流程与方法,以及劳动者掌握生产工具的技能。
⑩ 工业的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除场地和水源外,对自然因素一般不要求更多的投入。
(2)经济因素:原料、市场、动力、劳动力、技术(科技、教育)→ 原料指向型、市场指向型、动力指向型、劳动力指向型、技术指向型。
(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文化传统 消费习惯 客户类型
(4)环境因素:污染空气、污染水源、既污染大气又污染水源、固体废弃物污染
很重要的几句:工业区位的评价和选择,既要考虑自然因素,更要考虑人文因素,人文因素又可分为经济因素、社会因素、环境因素。工业区位因素的评价是基础,它是确定新的工业区位或对老的工业区位进行改进的依据。主导因素的确定,首先要看工业部门的性质,然后结合具体的区域,从各方面进行分析。工业区位因素是在发展变化的,因此,工业区位因素的评价更要侧重于对其发展变化的评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