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是什么时期进入工业时代的
工业和信息绝不是对立的中国现在是进入工业和信息化融合的时代,属于工业化中期,欲利用信息技术加速工业化进程,进入工业化后期美国已经进入工业化后期50年后的中国就是现在的美国
❷ 历史上的大工业时代是什么时候
指欧洲公元1881年(1881 AD) —公元1935年(1935 AD)这段时期。
❸ 三次工业革命分别在什么时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后期;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776年 英国 着名发明家 瓦特 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后来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万能的原动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这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第一工业革命标记: 主要改变传统的手工制作,改用蒸汽机机器替代。
促进了美、俄、德、意的革命和改革,拉开了欧美实惠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当时中国还处于清朝干隆年间,也是中国封建集权发展的最顶峰,当时中国国力还非常强大,即便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仍然视中国为天朝上国。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开始于英国。
标记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受益:欧美。工业布局,形成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世界经济格局,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
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四、三次革命主要标志:
第一次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第二次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广泛应用;
第三次20世纪四五十 年代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徽电子技术, 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3)工业时代是哪个时期扩展阅读:
一、第四次工业革命简介:
第四次科技革命,是继蒸汽技术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技术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又一次科技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为技术突破口的工业革命。
二、第四次工业革命将要到来
2013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4月7日至11日举行。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家厂商参展。中国以近600家参展商规模成为东道主德国以外的最大参展国。
在为期五天的展会中,“工业4.0”概念受到关注。舆论认为,作为工业领域的全球领先展会,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推动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参展商和观众们对本届展会都给予高度的评价。
德国联邦科研部专家伯伊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加强德国作为技术经济强国的核心竞争力,早在2006年的,联邦政府就已经通过了《高技术战略2020》,该战略文件重点为《未来项目—“工业4.0”》。
联邦政府从2010年到2013年为高技术战略大约投入270亿欧元,对未来项目的专项投资达83亿欧元。为了进一步落实“工业4.0”的计划,最近德国三大工业协会—德国信息技术、通讯、新媒体协会。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以及德国电气和电子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三大协会”)决定,三大协会共同建立一个名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平台”的办事处,该平台已正式启动,旨在推动实施联邦政府制定的高科技战略。
汉诺威工博会负责人柯克勒认为,“工业4.0”在本届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已成为核心题目,在未来10年至15年,制造业的综合整合将对全球产业产生巨大影响。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悄然到来。
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三次工业革命,发源于西方国家及衍生国家,并由他们所创新所主导。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开创的“蒸汽时代”(1760-1840年),标志着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了“电气时代”(1840-1950年),使得电力、钢铁、铁路、化工、汽车等重工业兴起,石油成为新能源,并促使交通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交流更为频繁,并逐渐形成一个全球化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更是开创了“信息时代”(1950-),全球信息和资源交流变得更为迅速,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到全球化进程之中,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进一步确立,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也达到空前的高度。第三次信息革命方兴未艾,还在全球扩散和传播。
前三次工业革命使得人类发展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能源、资源消耗,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生态成本,急剧地扩大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空前的全球能源与资源危机、全球生态与环境危机、全球气候变化危机的多重挑战,由此引发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一系列生产函数发生从自然要素投入为特征,到以绿色要素投入为特征的跃迁,并普及至整个社会。
21世纪发动和创新第四次绿色工业革命,中国第一次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在过去200多年世界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上,我们曾先后失去过三次工业革命的机会。
在前两次工业革命过程中,中国都是边缘化者、落伍者,急剧地衰落,由于错失工业革命机会,中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由1820年的1/3下降至1950年不足1/20,落后就要挨打,这也是近代中国饱受欺凌的重要原因之一。
之后中国在极低发展水平起点下,发动国家工业化,同时进行了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即使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信息革命中,我们也仅仅是侥幸上了末班车,还是个“后来者”,因为对外开放才成为“追赶者”。
但是中国实现了成功追赶,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ICT(信息通信技术)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正在成为领先者。进入21世纪,中国第一次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加速信息工业革命的同时,正式发动和创新第四次绿色工业革命。
这是一场全新的绿色工业革命,它的实质和特征,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经济增长与不可再生资源要素全面脱钩,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脱钩。
以历史视角观察,用工业化的角度观察,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革命已经来临。中国能赶上这一革命的黎明期、发动期,是不易的、也是万幸的。
❹ 世界经历了上古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还有什么时代
如果以不同的标准来划分,人类社会可以划分为以下三种时期进程.
第一种: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
第二种: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农业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
第三种:远古时期、上古时期、中古时期、近代、现代
以考古学的角度划分时代,可以如下划分:
一、石器时代
二、青铜时代
三、农业时代
四、工业时代
五、信息时代
先说石器时代,石器时代是考古学对早期人类历史分期的第一个时代,大约始于距今二三百万年、止于距今6000至4000年左右.顾名思义,石器时代就是指人们用石头作为工具使用的时代.随着时代推进,人类在制石工艺上也不断发生进化,由此可以划分为三个独立的阶段:即旧石器时代、中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是考古学角度人类的第一个时代,所以之前并没有别的时代.
一、旧石器时代,是石器时代的早期阶段,时间大约是距今约250万年-约1万年以前.这段时期的人类开始制作出石制工具,掌握了制造简单的组合工具的能力,学会了钻木取火的技能,并且,开始形成了母系氏族的社会方式.
这一时期,对于地球而言正处于冰河时期的大局之下,地球就像一个雪球一般,处在旷日持久的严寒之下.所以旧石器时代有时也被称为冰河时代.考古发掘出的这一时期典型的人类遗址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周口店人、山顶洞人.
二、中石器时代大约开始于两万年前,冰河时期结束后,人类为了适应新的自然环境,开始不断发明和创新新的东西.人类在采集、渔猎上有了大的发展.这是一个由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农业开始出现.
中石器时代的特色是用燧石组合成的小型工具.在某些地区可以找到捕鱼工具、石斧以及像独木舟和桨这些木制物品.
三、新石器时代是石器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大约开始于一万年前,结束于距今5000至
2000年前之间.新石器时代时期是人类的生活方式发生飞跃的时期,人类不再单纯的依靠自然生息,人类开始学会农业,畜牧,驯养.如此一来,食物来源变得稳定,人类也就有了稳定的定居地.生活的改善也促进了文化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很多新文明.如中国的河姆渡文化,仰韶文化等等.
在新石器时代,人类已经能够制作陶器,开始进行纺织.工具则以磨制石器为主.
在新石器时代的身后,紧随而来的便是铜器时代了.
❺ 工业时代是什么意思
【工业时代(时代) 】
工业时代指公元1881年(1881 AD) --公元1935年(1935 AD),主要是对能量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表现为现代学校的创办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崛起和重工业,及化学科学的兴起。
【工业革命的兴起】
在18世纪60年代开始,在英国的新兴行业--棉纺织行业中出现一系列重要发明,机器生产逐步取代手工劳动,后来又扩张到其他行业,这场在工业、科学、技术等方面的重大变革叫做工业革命。一种新的动力机器--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将人类带入了蒸汽时代。
【工业革命新阶段】
工业革命的兴起,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在19世纪后半期,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技术发明层出不穷,工业革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这一时期最突出的特点是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广泛运用。
发电机的问世,使电力逐步取代蒸汽力,成为重要的动力。为了让电力带动机器,比利时人格拉姆与1870年发明了电动机。与蒸汽机相比,电动机功效高、污染小、应用范围大、使用便利,在工业生产中逐步推广开来。
【工业革命的成就】
在19世纪40年代的英国,以人力为主的手工工场,基本上被机器工厂取代,生产力大大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市场需求逐步提高,英国逐渐走向繁荣。
❻ 三次工业革命分别是什么时候
第一次工业革命:机械化
时间: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至今(大概是1950年到今天)
特点:第三次工业革命相对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了更加巨大的变化。不再局限于简单机械,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人工材料、遗传工程等具有高度科技含量的产品和技术得到了日益精进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几乎把地球上的每个人都联系了起来,工业中的生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人类在这个时代的“野心”不再局限于放眼所及的地球,而是星辰大海,并且在航天技术的高速发展下得到了实现。
(空间技术的利用和发展)
1957年,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开创了空间技术发展的新纪元。
1958年,美国发射了人造地球卫星。
1959年,苏联发射的“月球”2号卫星成为最先把物体送上月球的卫星。
1961年,苏联宇航员加加林乘坐飞船率先进入太空。
1969年,美国人尼尔·阿姆斯特朗实现了人类登月的梦想。70年代以来,空间活动由近地空间为主转向飞出太阳系。
1970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中国宇航空间技术迅速发展,现已跻身于世界宇航大国之列。
1981年,美国第一个可以连续使用的哥伦比亚航天飞机试飞成功,并于2天后安全降落。它身兼火箭、飞船、飞机等3种特性,是宇航事业的重大突破。
(原子能技术的利用和发展)
1945年,美国成功试制原子弹。
1954年,苏联建成第一个原子能电站。
(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利用和发展)
1946年,出现第一代计算机为电子管计算机。
1959年,出现第二代计算机为晶体管计算机。
1964年,出现第三代计算机为集成电路计算机。
1970年,发展为第四代计算机为大规模集成电路机。
第四次工业革命:智能化
时间: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时间比较模糊,2010年7月,德国政府通过了《高技术战略2020》,把工业确定为十大未来项目之一,到今日,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成就并没有覆盖第三次工业革命的规模。我们现如今应处于第三次工业革命到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的过渡期。
特点:在《高技术战略2020》中,德国政府希望在未来10-15年的时间里,最大程度地实现生产的自动化。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承担核心技术支持,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会代替人工,甚至是完全替代,实现“无人工厂”。虽然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人工的解放做到了极致,但是有关于高度智能的机器人在具有“思维”后会对人类产生不利企图的担忧也随之而来。
智能工厂、智能生产、智能家电、人机交互、3D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物联网、资源整合、移动互联网、数字化制造、大数据革命、机器自组织、云计算、高度数字化
❼ 工业时期(instrial period)的起止时间
蒸气机的发明开创了工业革命的开端,17世纪到20世纪初;
20世纪中后期到现在可以说是知识经济时代,也说是post-instrial period
❽ 工业化什么时候开始的
工业化指一个国家和地区国民经济中,工业生产活动取得主导地位的发展过程。工业化最初只是一种自发的社会现象,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英国。这种以大规模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业生产活动向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狭小的地方市场提出挑战,老的生产方式已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容量的需求。同时,资本积累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为工业化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工业化是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其初期,一些先行的工业化国家为实现人口自由流动和提供充足、廉价的劳动力,迫切要求打破原有的社会劳动组织系统。为此花费约100年时间。20世纪以来,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工业化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目标。工业生产的空间活动范围在工业化不同发展阶段具有较明显的趋向性。初期时,工业生产活动往往局限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点状分布),随交通条件的改善而呈线或带状向外扩散。最终达到一个国家或地区相对的均衡分布状态。工业化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影响。伴随大规模工业化而产生的日益严重的大气、海洋和陆地水体等环境污染,大量土地被占用,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剧等,对社会、自然、生态造成巨大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生存,迫使各国对工业化的发展进行某种限制和改造。
❾ 中国工业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我国的工业化建设开始于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3年,这个东方大国在内战的洗礼之后,已经俨然是红色阵营中的代表。在新政府的规划下,它对经济的暗中发力已经准备了三年。
在苏联的帮助下,中苏签订了156项工业建设工程,从国防,机械,电子和能源工业弥补了中国工业的空白,打响了中国工业的奠基之役。
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一五”计划: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为中心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9)工业时代是哪个时期扩展阅读:
早在1949年6月,刘少奇率领中共代表团访苏时,就提到了邀请苏联技术专家来华的相关事宜,并带回了200余名苏联专家。
然而对于全面铺开的新中国经济建设,编制“一五计划”这样的鸿篇巨制,这些专家显然不够。1952年8月,周恩来总理专程赴莫斯科与斯大林商谈,要求增派专家800名。
此外,中方还希望苏联提供各种工业标准和技术资料,用于“一五计划”的制订和实施。于是,1950~1953年间,苏联专家带来了大量科学文献和技术资料,总重量达600吨。
在苏联帮助下,中国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使中国大地上形成了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雏形。中国的五年计划虽然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但它在中国崛起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