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生产性毒物按其存在的形态可分为哪几类
众所周知,工作地点生产性粉尘浓度越高,对机体的危害程度也越大。因此,生产性粉尘浓度可作为一项危害程度的定量指标。鉴于厂矿企业的粉尘浓度的实测值差异范围很大,不便于表示。所以多采用粉尘浓度超标倍数表示。本标准是按生产性粉尘浓度超标倍数,划分为几个界限进行评级的,测尘的具体要求是:在正常生产状况下,在工作地点进行粉尘浓度测定,尽量做到有代表性。每个采样点的样品数不得少于5份,然后取其超标倍数的均值表示。本标准所使用的粉尘浓度均指质量浓度。全国接触粉尘作业的工人中,约有90%以上是接触矽尘作业的。而且在全部尘肺病人中,绝大部分是矽肺病人。可见,生产性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的高低,对矽肺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⑵ 有什么身边常用物品可以配置低毒物
一、有毒化学品的一般概念
1、毒害品是指进入肌体后,累积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变化,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暂时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
2、具体指标
经口:LD50≤500 mg/kg(固体) LD50≤2000 mg/kg(液体) 经皮:LD50≤1000 mg/kg(24hr接触)
吸入:LC50≤10 mg/L(粉尘、烟雾、蒸气)
3、剧毒化学品是指具有非常剧烈毒性危害的化学品,包括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及其混合物(含农药)和天然毒素。
4、剧毒化学品毒性判定界限
大鼠试验,经口LD50≤50mg/kg,经皮LD50≤200mg/kg,吸入LC50≤500ppm(气体)或2.0mg/L(蒸气)或0.5mg/L(尘雾),经皮LD50试验数据,可参考免试验数据。 注:
半数致死量或浓度(LD50或LC50):引起一组受试动物中半数动物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绝对致死量或浓度(LD100或LC100):引起一组动物全部死亡的最低剂量或浓度。 最小致死量或浓度(MLD或MLC)引起一组动物中个别死亡的剂量或浓度。 最大耐受量或浓度(LD0或LC0)引起一组动物全部存活的最高剂量或浓度。
二、有毒化学品对人体的危害及途径
1.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
毒物可经呼吸道、消化道和皮肤进入体内,在工业生产中,毒物主要经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体内,亦可经消化道进入,但比较次要。
1.1呼吸道
是工业生产中毒物进入体内的最重要的途径。凡是以气体、蒸气、雾、烟、粉尘形式存在的毒物,均可经呼吸道侵入体内。人的肺脏由亿万个肺泡组成,肺泡壁很薄,壁上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毒物一旦进入肺脏,很快就会通过肺泡壁进入血液循环而被运送到全身。通过呼吸道吸收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其在空气中的浓度,浓度越高,吸收越快。
⑶ 什么是工业毒物的职业接触限值
就是工业化是它是里面是有有毒的可以注意的。
煤矿井下采掘工作场所气象条件:
井下采掘工作场所气象条件应符合GBZ 2.2-2007表12的规定。
工作场所温湿度的测定应用通风温湿度计,风速的测定可应用热球式或叶状风速仪。
(3)表示工业毒物的指标有哪些扩展阅读:
物理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 2.2-2007):
1、超高频辐射职业接触限值occupational exposure limits for ultra high frequency radiation in the workplace。
2、超高频辐射:又称超短波,指频率为30MHz~300MHz或波长为10m~1m的电磁辐射,包括脉冲波和连续波。
3、工作场所超高频辐射职业接触限值参见GBZ 2.2-2007表1内容。
4、测量方法按GBZ/T 189.1规定的方法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