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冶金工业比西亚、欧洲晚,为什么发展却比他们快
人们最早知道的铁,是陨石中的铁,古代埃及人将其称之为“神物”。在很久以前,人们曾用这种天然铁制作过刀刃和饰物,地球上的天然铁是少见的,所以,铁的冶炼和铁器的制造,经历了一个很长的时期。当人们在冶炼青铜的基础上,逐渐掌握了冶炼铁的技术之后,铁器的时代便到来了。
最后,冶炼技术的进步,铁器的出现,推动了中华古代农业和手工业文明的不断发展。当然,铜器也是一个重要的古代文明,只是铁工具比铜工具锋利得多。它们在碑文中的使用,就像毛笔在文字中使用一样,必然会引发一场技术革命和艺术革命,特别是在石刻文字和古玺印章中。
㈡ 冶金术是什么时候诞生的
冶金术的基本技法最早是从埃及和苏美尔产生的,其后传到爱琴海地区。在19世纪发掘的特洛伊、迈锡尼、伦梯斯和克里特等爱琴文化遗址中,都可以看到早期青铜时代的铜制工艺品。而保加利亚的冶炼术,则可能是从爱琴海地区传导过去的。
但英国南安普敦大学的考古学教授科林·伦弗罗,对这种观点提出异议。1978年,他来到保加利亚做实地挖掘考察。通过对瓦尔纳地区和马里察河谷地区墓穴随葬品的发掘和鉴定,他提出保加利亚的青铜时代要早于爱琴海地区的同一发展阶段,这里的古代居民很早就依靠自己的力量发明了熔冶技术。这也就意味着这一古文明地区有它自身的独立起源,而不是受到中东和爱琴海古代文明区域的影响才发展起来的。伦弗罗的观点提出以后,立即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轩然大波。因为此说一旦成立,不仅保加利亚的历史,而且全世界的历史都将重新大大改写。
与保加利亚史前文明的起源问题密切相关的另一个问题是,这个地区的最早居民是当地的土着人还是外来移民?这些人在漫长的史前时期是在什么样的社会结构中生活的?
经过较长时间的考察分析,多数学者认为保加利亚人的祖先是公元前6000年左右从小亚细亚和希腊半岛迁移过去的,他们以小股移民的方式散居在巴尔干地区。保加利亚的最早居民以经营农业为生,但在石器时代手工业的生产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从斯塔拉·扎戈拉城在石器时代的一个定居点遗址中,就发现了用不同颜色的海滩贝壳串连而成的项链和色彩斑斓的陶器制品,其产生年代约为公元前5500年。而至公元前3000年左右时,由于青铜时代冶炼业的出现促使手工业和采矿业生产获得了重要的发展,整个地区的经济、文化面貌也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在公元前1200年后的数百年间,保加利亚古代社会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重要发展阶段,即色雷斯人统治的民族部落时期。
㈢ 铸铁的发展起源
铸铁是块炼铁和液态炼铁发展过程中的产物。块炼铁最早出现在西南亚地区,公元前1200~前1000年,其使用已达到一定规模。公元前8O0年冶炼方法传到欧洲;公元前500年传到英国。块炼铁是一种最原始的炼铁方法。其炼铁炉用石头或粘土砌成,炉身甚矮,侧开小孔,插入陶土制的风管,用皮囊送风;使用富铁矿石,以木炭或木柴为燃料。约在1000℃温度下进行固体还原,炼成的铁沉落于炉底,待炉冷后取块。每炼一炉必须重新升火,炉温上不去。此种铁结构疏松、氧化夹杂多,几乎不含碳、硅、锰等元素,所以铁块柔软,可在一定温度下锻打,排除夹杂并成型,称为镖铁、锻铁或海绵铁。
中国在公元前6世纪就进行了液态炼铁,比西方约早干余年。块炼铁炉温较低,化学反应慢,故产量低,夹杂又多,在炼铜竖炉大风机的启发下,创造出液态炼铁。炉子加高,炉内煤气流与矿石接触时间长,矿石预热效果提高,鼓风增强,燃烧旺盛,炉子可长时间保持较高温度状态(>1200℃),木炭的增碳作用也相应增强,因而获得液态铸铁。铸zhu中国是世界上生产铸铁件最早的国家之一,根据《左传》记载,昭公29年(公元前513年)晋国铸出铸铁刑鼎,重达270kg,鼎上铸出刑律全文,这是中国铸造大件的最早记载。隋唐以后,大型铸件的生产愈来愈多,公元953年即中国五代周广顺三年,铸造出沧州大铁狮。
战国时期铁器出土分布图
中国在春秋末战国初期铁业生产发展迅速,当时铸铁农具的生产尤为突出,如1955年河北石家庄赵国遗址出土的铸铁农具几乎占全部工具(包括骨、石材料)的65%,河北兴隆出土的大批铁范(金属型),用于铸造农具的约占60%左右。这说明中国于战国中期已迈入铁器时代。根据解放后的考证,北起辽宁,南到两广,西到四川,东至山东,西北到甘肃,以黄河南北中原为中心,是中国古代铸铁冶炼和生产铁器的重要地区(图3)。中国古代冶金比欧洲先进,尤其是掌握铸造技术比欧洲约早千余年在汉代铁的经营管理已经提到议事日程,《盐铁论》一书就是证明。公元1637年明末宋应星所着《天工开物》,此书详细记载了中国当时的冶金、铸造技术。铸铁虽然历史悠久,但发展缓慢,从清代以来,铸造技术长期停滞不前,直到1949年后才逐步得到发展,全国已形成教育、科研和生产系统。
㈣ 我的古代手工业生产有那些光辉成就
一.冶金业:
1.冶铜业: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已相当成熟。
2.冶铁业: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3.燃料:汉代以前人们用炭作为燃料,从汉代开始用煤作为燃料,北宋普及,南宋末年转变为使用焦炭,明朝时开始流行。
二.纺织业:
1.丝织业:上古时代人们学会了养蚕缫丝的技术,从西周开始,丝织业突飞猛进,汉代时成为丝国,直到唐代出现缂丝技术。
2.棉纺织业:宋末元初棉花的种植向内地推广,元朝的黄道婆开始推广 ”捍弹纺织”,她发明的脚踏三锭纺车取代了手摇一锭纺车,先进得技术使元明时期的松江成为全国棉纺织业中心。明代后期,棉布成为人们主要的衣料来源。
最初与农业密切联系,属于农民副业性质的家庭手工业。经过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农业,形成独立的个体手工业。其特点是一家一户为单位,用私有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主要类型有:自产自销的手工业,直接为消费者服务的流通手工业和为买主或工厂进行加工的手工业。以后发展为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手工业作坊和工场手工业。
中国手工业历史久、行业多、分布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1949年以后,手工业者走上了社会主义合作化道路,并逐步纳入了现代化的轨道,手工业得到了振兴,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民族优良传统得到发扬,并有所创新 。发展手工业对生产日用消费品,创作艺术珍品,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手工业有很大发展,手工业品不仅能在国内市场上畅销,而且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欢迎,为国家创造外汇,增加积累发挥一定的作用。
㈤ 中国古代手工业中,除冶金、制瓷和丝织业外,还有哪些行业领先于世界
中国古代手工业中,在当时领先于世界发展水平的行业包括丝织业、制瓷业、冶金业、造纸业。
冶金业: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掌握冶铁的国家之一,利用水力鼓风冶铁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丝织业:商周已出现斜纹提花织物和刺绣,春秋战国的纺织品纤维相当细密。
制瓷业:商和西周遗址里出现雹陵了原始瓷器,这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一次飞跃。
造纸业:西汉前期已有了纸拿大,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魏晋南北朝纸张质量提高,逐渐取代简族,成为最主要的书写工具。
(5)世界最早的冶金工业有哪些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手工业特征
1、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分工日益细化。
2、产品种类齐全,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3、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明朝中后期工场消肆竖手工业出现。
4、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并存。
5、布局随着经济重心南移而相应变化。
6、长期领先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还远销海外、享誉世界,广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