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莫尔斯工业淋浴产品是哪个国家的

莫尔斯工业淋浴产品是哪个国家的

发布时间:2023-04-15 03:35:39

哪个国家的人发明了什么这个东西有什么用怎样帮助人类

中国人张衡发明地动仪,测定地震方汪世位,帮助抗灾。
中国人蔡伦发明造纸术,用于腊睁写字,便于书写、携带。
中国人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印刷书本,提高速度,有利于文化传播。
英国人乔治·斯蒂芬森发明火车机车,带动火车,帮助加困局肢快运输。
英国人瓦特发明蒸汽机,做动力,提高工业生产率。
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电灯,照明,方便人类生活。
德国人卡尔·本茨发明汽车,载人运货,帮助加速交通运输。
美国人莫尔斯发明无线电报,改进通讯手段,促进信息技术发展,便于人来交流。
……

❷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2)莫尔斯工业淋浴产品是哪个国家的扩展阅读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革命背景: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以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次不穷,并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❸ 莫尔斯如何发明的电报机

前文讲过,在“萨利”号邮船上,杰克逊医生对电流的奇迹绘声绘色的描述,使美国画家莫尔斯对“电流世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他毅然决然把他的画室变成电磁学实验室,刻苦钻研电磁学的理论。上述电磁学史上的一系列发现和发明,更使莫尔斯心驰神往。但是,他不仅是停留在再学习上,而是边学边干,要闯自己的路,让电流为人类社会作出更大的贡献——让电传报。

莫尔斯跨进电磁学的大门之后,由于反复实验,难关重重,屡遭失败,后来竟耗尽他的家财,使他贫困交迫,生活在困苦之中。开始他靠友人解囊相助,以后又不得不重操旧业,拿起画笔来维持生活。尽管如此贫困,他还是要省下些钱购买电磁实验用具,始终没中断实验。别人难以理解,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但对莫尔斯来说,很明确,他就是为了要实现他的谈梁梦想,让电流创造奇迹——沿导线快速传送信息,让电流成为人类社会中最可爱的“绿衣人”、最理想的“隐形信使”。

其实,在莫尔斯之前,已有不少人试图用电流传送信息。例如,自1825年斯特詹发明了电磁铁以后,有人就想用电磁铁打铃的办法来传送信息。电铃就是一种最简单的用电来传送信号的设备。上班、下班,上课、下课的信号,就是通过电铃来传送的。

1833年,号称“数学之王”的德国科学家高斯和最早制成电流表的德国科学家韦伯,开始研制成一种电磁式电报机,并在他们两人的实验室之间,架设了电报线。他们只用一根可以左右偏转的磁针来传送信息。两位科学家商定了一种“密电码”。例如磁针向右摆三下,再向左摆一下代表字母a;向右摆一下,再向左摆三下代表字母b……,就这样在他们两人的实验室之间打通了电报。现在看,这样简单的电报机如同儿童玩含丛运具,但在那时,可算是大科学家们了不起的发明了。后来,他们还兴致勃勃地在天文台和韦伯的物理实验室之间,架设了第二条较长的电报线路,经过实验取得良好效果。

为了推广使用,两位科学家后来找到德国莱比锡铁路局,建议在铁路上使用电报来快速郑扰调度火车。但是铁路局一位官员说:“电线架在空中太难看了,必须埋在地下。”由于当时把电线埋在地下很困难,着名的科学家高斯和韦伯的这一项新发明便“石沉大海”!

此外,俄国科学家希林格,在1835年也曾发明了可供实用的电报机。

人们不禁会问,前文讲到美国第一流画家莫尔斯发明电报机,怎么现在又出现德国的、俄国的电报发明家呢?其实,这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是常有的事。当科学技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条件成熟,时代需要某项发明的时候,必然会在这个国家或那个国家出现该项发明的发明家。问题是看谁的发明更先进,能走向世界,风行全球。

美国画家莫尔斯发明的电报机与众不同,这首先在于他的研究思路十分奇特。他曾在笔记本里这样写道:“可以骤然切断电流,使它产生电火花,电火花是一种信号;没有电火花是另一种信号;没有电火花的时间长度又是另一种信号。这三种信号可以结合起来,代表各种数字或字母。数字和字母可按顺序编排。这样,文字就可以经电线传送出去,而远处的仪器就可把信息记录下来”。由此,便在他脑海里浮现出电报机的雏形。于是,他不断购买电磁仪器,进行研究实验,倾家荡产在所不惜。

终于在1835年,也就是在俄国科学家希林格设计成一台实用的电报机的时候,莫尔斯在美国也研制出电报机的最初样品。莫尔斯一马当先,于1838年又发明了用“点”和“划”组成与众不同、独树一帜的“莫尔斯电码”。由于莫尔斯发明的电报方便实用,1844年在美国政府的资助下,建成了第一条从美国首都华盛顿到巴尔的摩城,全长64千米的电报线路(架空明线)。从1851年起,莫尔斯的电报系统应用在美国的铁路线上。

这里需补充说明的是,莫尔斯发明的电报,投入社会使用的过程也不是一帆风顺的。

从41岁开始改行研究电报,到50岁获得成功的莫尔斯,当他带着自己的发明来到美国首都华盛顿,向美国国会申请3万元资助,架设一条长达64千米的电报线路时,一开始竟受到冷遇,美国国会拒绝了他的申请,怀疑他是否能研制出第一流的科技产品。当莫尔斯扫兴返回他的故乡纽约时,穷得只有1元钱了。

然而,一贫如洗的莫尔斯并未由此而心灰意冷。他靠卖画的收入维持生活,并继续研制他的电报机,使它更加先进。

有一句名言说:科学真理是灿烂的,只要有一个缝隙,就能照亮整个田野。莫尔斯电报机的先进性在当时无与伦比,所以1842年美国国会经过辩论,终于通过提案,为莫尔斯提供实验经费。这就促使贫困的莫尔斯借钱买了件新衣服,再次来到华盛顿。后来不到两年,莫尔斯就研制出了更先进更实用的电报机,并架好了线路。

1844年5月24日,是莫尔斯最荣耀的日子。莫尔斯坐在华盛顿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中,用激动得发抖的手按动电键发了电报。他的助手在64千米外的巴尔的摩城收到美国的第一份长途电报,报文是:上帝创造了何等的奇迹!

这“上帝”在哪儿?其实,这“上帝”此时正坐在美国国会大厦联邦最高法院会议厅中,拍发电报的贫穷的科技工作者、电报的发明人。这时莫尔斯已53岁了。他从41岁对电流发生兴趣,到53岁,历经12年含辛茹苦,终于让电流创造出奇迹,一眨眼功夫把信息传到千里之外,使人类跨进了电信时代。

到1966年,美国已经拥有2000多个电报局,电报线路的总长度达到了10多万千米。电报的发明和使用,对推动商业、交通运输业、工业和其他行业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谁是电报的发明者?

41岁改行、“半路出家”的莫尔斯是第一号“功臣”。但是,谁也不能说谁是电报的唯一发明家。电报的问世和使用是一个时代许多发明家前仆后继、辛勤劳动的共同成果。他们之中有些人连名字也没有留下,但他们的功绩是永存的。

电报的发明,确实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变革。现代军事上发布战斗命令、航海航空预报风暴来临、经济建设交流情况、生产生活传递佳音……电报都成了重要的快速通信手段。美国为表彰莫尔斯的重大功绩,1858年,在纽约市中央公园,建造了一座莫尔斯的塑像,给了他极大的荣誉。这也启示人们,只要象莫尔斯那样,具有坚韧不拔、刻苦钻研的精神,就可以登上科学技术的任何一座高峰,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就可夺取世界科学技术的“制高点”。

莫尔斯电报机的先进性究竟表现在哪儿呢?有比较才有鉴别。莫尔斯电报与俄国科学家希林格发明的电报机相比,希林格的编码式电报机是用8根导线传送全套俄文字母和10个阿拉伯数码(如1、2、3……),当时这种电报机曾在彼德堡进行试验。试验结果证明比过去有人设计的用26根导线,分别传送26个英文宇母的电报机要先进了一大步,但仍需要不少导线。莫尔斯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巧妙设计只用两根导线,靠“接通”或“断开”电路的方法,借助于“点”(接通电路的时间短)、“划”(接通电路的时间长)和“空白”(断开电路)的不同组合,来表示各种英文字母、数字和标点符号(简称字符)。

例如,用一点一划(·——)表示英文字母“A”,用五个点(……)表示阿拉伯数字“5”,等等。这就是时至今天仍沿用的“莫尔斯电码”。至今已沿用150多年了。

莫尔斯发明电码时,可说是绞尽脑汁、费尽了心思。他对报刊上常用的字做了大量的统计,还亲自到印刷厂向印刷工人请教,为的是把最简单的电码组合、分配给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英文字母,如宇母“e”用“·”表示,“t”用“——”表示,“a”用“·——”表示……而“Z”、“Q”、“J”等不常用的英文字母,就用较复杂的电码组合表示。为了便于记忆,10个阿拉伯数字的电码,采取有规律的排列方法像“1”用“·----”,“2”用“··---”表示。各个字符除在“点”与“划”的组合上有严格规定之外,点和划的长短以及间隔的大小也有一定的时间比例。点与划的时间长度为一比三(即发报时,按电键使成“划”的时间,要相当三个“点”的时间);点与点、点与划、划与划之间的间隔等于一个点的时间;每个字符之间的间隔等于三个“点”的时间;字与字之间的间隔为五个“点”的时间。

假如,发送一个“点”的时间为一毫秒(千分之一秒),发送一个“划”的时间为三毫秒;各字符之间需留出三毫秒的间隔;字与字之间要停顿五毫秒的时间。这些就是莫尔斯电码的规律。

莫尔斯电码的这些规律,是他历经多年刻苦钻研,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花费全部心血的结晶。因此,只有按照这些规律拍发电报,方能把电信号变成书面语言。这里还应说明的是,莫尔斯为了加大电报的传送距离以及对方收报的灵敏度,他还反复试验,不断改进。例如,增加电磁铁线圈的圈数,提高电报机的性能。特别是,最初研制成的电报机,是用手控制电池接点的开合,以达到控制电报线路的通和断,后来改用电键来发报。最初,收报时是用铅笔笔尖,在纸条上画出“点”、“划”符号,这就太麻烦了;后来改用墨水滚轮来印录。“滚轮印录”十分巧妙,平时让滚轮浸在墨水缸中“休息”,一旦对方来了电报(电流传来信息),电流通过电磁铁,使电磁铁产生磁力,就带动滚轮与移动着的纸条接触。这样,纸条就留下了墨迹。这就好像刚由湿地开出的汽车,在路面上留下车轮的印记一样。当然,这种“滚轮印录”要设计得十分精密,要有一定工艺水平,否则纸条上像蜘蛛爬过一样,“点”“划”不分明,收到这样的电报如“天书”一般,使人莫名其妙。可以想象,莫尔斯当初改进电报的用心之苦和工作之难。

❹ 初二地理下册知识点

湘教版的可以吗?
十三。走近国家
(一)日本
1.读课本P66的图3---1回答:
(1)日本位于_______________;领土主要由____岛 ____岛_____岛______岛组成
(2)找出日本周围的地理事物:______ 海 ______海 _______海_____洋___海峡__________海峡__________海峡
临国: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大的海湾:________ 日本最大的平原:___________ 最大的平原____
日本最大的岛屿:________ 内海:___________ 最高的山峰 ________(活火山)
(3)日本是一个多_____的国家,国土的3/4为_______地形,_____面积狭小
(4)日本群岛位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震带,解释多火山地震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本的国花_______
3.日本的气候主要属于_________气候_______气候。日本的气候具有______特征
4.日本在______季节,经常遭受____袭击
5.日本的河流短小喘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日本的东西融合的文化(自己看课本P68)
7.日本的经猜缓敏济高度发达。日本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次于____ (国家),居世界第二 位
8.读课本P69的图3---6回答:
(1)日本发展工业的条件:
有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哪高利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本大量的进口能源和矿产。看图说一说:煤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进口;铁矿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进口;石油主要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家进口
(3)日本的对外贸易的对象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读课本P69的图3------8回答:
(1)日本位居世界先进行列的产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日本主要的工业部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图上可以看出日本的工业主要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沿岸,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日本主要的工业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日本主要的工业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日本是世界上着名的渔业生产大国。找出日本的主要海港:__,__,__,____,____
(7)找出日本的首都______;新兴的科技城_____;较大的城市:____,___,___,___,_-
(8)日本最大的海港是______
(9)找出日本着名的古都和文化旅游城市:______,______
10.日本的交通运输业相当发达,国际货穗枝运以_____为主,国际客运以_____为主
11.读课本P71的图3—12回答:
(1)_________或_______已经把日本的四大岛联结起来。
(2)找出位于日本世界上最长的隧道:________;它联结_______与________;位于______ 海峡
12.日本的______城市建筑了两个巨大的人工岛。填海造陆建成的国际航空港在___城市。日本属于亚洲的四小龙之一
(二)埃及
1.读课本P72的图3—14回答:
(1)找出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_______运河
(2)找出属于亚洲的______半岛,埃及是地跨亚洲和非洲的非洲国家
(3)找出埃及周围的临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下列的地理事物:______海,_____海,世界的第一长河______,______海湾,____首都(非洲最大的城市),苏伊士运河北端的海港____南端的海港,埃及的最大海港____尼罗河上的____水库
2.埃及的全称是________________;埃及位于非洲的____部,北回归线穿过埃及的_____部
3.说一说苏伊士运河开采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埃及的87%的居民是_____人,多信奉_______教,官方语言为_______语
5.埃及的北部属于_______气候,,大部分属于________气候,所以90%以上的土地为沙漠,有_______之称,_______河为埃及人民提供了几乎唯一的地表水源,埃及人称它为“______河”
6.______,______是埃及最重要的农业区
7.埃及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其文明高度的表现有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8.读课本P74的图3---18:找出埃及的着名的文物与古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分布有何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旅游它们选择_______交通工具
9.埃及最着名的金字塔(世界上最大,最高的金字塔)是 ________,金字塔的旁边有
______________它也是古埃及文明的典型象征
10.埃及___________ 素有“艺术世界奇观”之称
11.埃及的农业属于______农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和__________,盛产_____着称,
_______的产量和出口均居世界首位,农业上的灌慨水源来源于_______
12.现在,_______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主要部门
(三)俄罗斯
1.读课本P76的图3---22回答:
(1)找出俄罗斯的欧洲领土和亚洲领土及它们之间的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_____,俄罗斯是一个地跨亚洲和欧洲两洲的欧洲国家
(2)找出北冰洋,太平洋,白令海峡,白令海,巴伦支海,鄂霍次克海,波罗的海,黑海,咸海
(3)看图说一说俄罗斯的地形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找出俄罗斯的主要地形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俄罗斯的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俄罗斯是世界上唯一的地跨两个洲和东西两半球的国家
(5)找出俄罗斯的主要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其中欧洲的最长河流是______________河,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内陆河: __________,注入_______海
(6)找出俄罗斯的城市:________首都(全国最大的城市和综合性工业中心);_______北冰洋的最着名的海港:____(由于巴伦支暖流增温的影响终年不冻);太平洋的最着名的海港:_______ ;波罗的海的着名海港:_____;第二大城市_____
(7)找出世界上最深的湖泊:________;世界上最大的湖泊:______
(8)欧洲最大的平原:_________
(9)从图上看出:____和____成为大的地形区的重要分界线
2.俄罗斯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其中_________族占总人口的83%
3.俄罗斯的气候大部分地区属于___________ 气候,北冰洋沿岸是_____________气候,太平洋沿岸是__________ 气候
4.俄罗斯的资源丰富:
(1)淡水资源充足:河川径流总量居世界第___位,_____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湖泊,_____
是世界上淡水最多的湖泊
(2)森林资源丰富:森林面积占国土面积的___,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寒带针叶林带
(3)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俄罗斯的石油开采量居世界的第____位,仅次于____和________国家;黄金的产量居世界第___位,仅次于_____国家;乌拉尔山脉蕴藏着丰富的有色金属矿产资源
5.读课本P79的图3---26找出俄罗斯矿产的主要产地:铁矿地______;石油的产地_______,_____;煤矿的产地______。
6.俄罗斯是一个工业大国:主要的工业部门有:____.____.____.___.___;工业主要分布
在________领土部分
7.俄罗斯形成了四个工业区:
(1)乌拉尔工业区:工业部门主要以______和______为主
(2)亚洲领土上的新西伯利亚工业区:工业部门主要以 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主,主要的燃料
基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波罗的海沿岸的圣彼德堡工业区(欧洲领土上)
(4)莫斯科工业区(欧洲领土上)
8.俄罗斯主要的农产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俄罗斯的主要的农业区_____平原的
_________流域和________流域
9.俄罗斯的人口和城市主要集中在______领土,近年来,为了开发利用东部的丰富资源,
俄罗斯加大了开发的力度,建立了____________区和一系列工业基地
(四)法国
1.读课本P81的图3---27回答:
(1)找出法国周围的临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看图说一说法国土轮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法国周围的海_______,海峡_________,海湾_______,大洋___________
(4)找出法国的主要地形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找出法国的主要河流及注入的海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找出法国的主要城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找出法国最重要的小麦区(也是欧洲重要的小麦产区):_________________
(8)看图说出法国的地形特点:______________;地势特点:______________
(9)法国的西部属于___________气候,南部属于_____________气候
2.欧洲出口小麦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__;法国的______行销世界各地
3.法国的____,____ 矿产比较丰富,以_______,_______ 为主体的工业在世界上占有突出的地位 。 _____,_____,_______工业部门有较高的市场竟争力。发电量中的 ___电的比例高达70%以上
4.______已经成为法国经济的重要支柱;法国的_____ 城市是世界上数一数二 的艺术之都 ;
5.法国的巴黎艺术景观很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是世界建筑史上的艺术极品。其中罗浮宫收藏了大量的绘画和雕刻方面的稀世珍品 ,____,_____,
______都居其中,罗浮宫是艺术爱好者的圣地
6.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一起成为巴黎的象征
(五)美国
1.读课本P84的图3—31回答:
(1)找出美国的领土组成: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美国的领土组成看:美国是一个地跨北美洲和大洋州的北美洲国家
(2)人们将北美洲中部的美国国土主体部分称为美国“_______”
(3)找出美国境内的地形区:西部____________,中部__________,东部___________
(4)找出美国境内的河流:__________ ,注入________海洋
(5)找出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它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大淡水湖组成 。除______湖完全属于美国外,余下的属于美国和______国家共有。其中____
湖是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
(6)找出美国的临国:__________
(7)找出美国所濒临的海洋和海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美国的国旗是_____,“星”代表_________,“条”代表_______________
2.美国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它的工农业总产值一直居世界的____位,美国生产的____,____,______,______等农产品都居世界前列,但_____,_____,______等农产品需要大量进口
3.世界上出口粮食最多的国家是_______,它的农业具有什么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都课本P85的图3—33回答:
(1)找出美国的主要农作物带和农作物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大湖属于________带,墨西哥沿岸属于_____带
(3)找出美国的首都:______,它位于_______特区;美国人口最多的城市:_______(也
是美国最大的海港);美国太平洋沿岸的最大港口城市和经济,文化中心:____,这
里有世界的电影城______和_________;美国太平洋沿岸的着名天然良港:_______又
叫_____________ ,该城市的____是大规模的华人社区,该城市以_______大学为依托
的“___”是世界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区;美国的最大的飞机制造基地是:____,是____
公司所在地;美国墨西哥湾沿岸的新兴的宇航工业中心是:_____;美国的交通中心是:
_______;美国的汽车工业中心是:_____;美国的钢铁工业中心是:______
(4)世界上最早建立的国家公园(也是世界上间歇泉,温泉,热水池最集中机的地方)是:
________________它位于________________ 山区
(5)美国有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峡谷:________,它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它坐落在_____
_______高原上,它被誉为一部“活”的地质教科书
(6)美国的NBA中的一些篮球队的取名与所在城市的着名工业有一定的关系。你能说出下列城市名称与对应的篮球队的名称吗?(用线连)
芝加哥 超音速队
休斯敦 活塞队
西雅图 公牛队
底特律 火箭队
5.美国既是农业大国又是工业大国:
(1)说一说美国发展农业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但美国的农业面临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
解决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一说美国工业发展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国的工业产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产量居世界前列;工业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的研制与开发,均居世界领先地位
(4)美国工业的分布大体上分为三大地区:A______工业区,它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最早的地区,主要的工业部门是____,____,_____,____;B过去以农业为主,现在也形成美国新兴的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业基地是_______工业区;C位于太平洋沿岸,是西部工业的集中地带,______,____,_______得便感新兴工业发展较快的工业区是__________
6.美国既是输出工农业产品最多,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国家,也是进口______,____,_____
最多的国家
7.美国的居民主要有四部分构成:A_____________(主要部分,占80%以上),B______
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8.美国的人口分布不均:人口稠密地区是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9.美国的城市人口占人口的_____%
(六)巴西
1.读课本P90的图3---41回答:
(1)找出巴西周围的临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巴西东部的海洋:______
(3)找出巴西境内的世界上最大的平原 __________,面积是______,西起_________山,东到_____洋,有“世界动植物王国”之称,由____________ 冲积而成,气候是__________;世界上最大的高原_________,气候是____________
(4)找出世界上最大的热带雨林区___________,它被称为“_______”;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_____________,长度位居世界第____位,仅次于_______河,河口号称“_____”
(5)南美洲面积最大的国家是______;从“五带”看。巴西主要位于_____带
(6)从图上看出:巴西的地形主要是_________
(7)巴西的热带雨林面积不断缩小,原因是___________,
(8)找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是_______,它是_____国家和______国家在
____________河上合建的
(9)从图上可以看出:巴西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布在________地带,其中______人口尤为稠密
(10)找出巴西最大的城市_______;巴西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海港_______;巴西的首都是_______(它是从_____城市迁到______ 高原的的心城市,迁的原因是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巴西的气候主要有二种:北部是__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南部是________________,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南美洲经济实力最强的国家是________,工业部门地位突出的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3.巴西产量和出口量居世界前列的矿产是_____ ,大部分是______矿
4.巴西是世界上最大的____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____,____,-___农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___,____,____,____的农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
5.巴西的畜牧业发展较快,_____大量出口
6.南美洲人口最多的国家是____ ,人口唯一超过一亿的国家
(七)澳大利亚
1.读课本P95的图3---47回答问题:
(1)找出大洋州面积最大的国家______,面积位居世界的第_____位,仅次于_____________________国家,它的领土主要由_____ 大陆______岛及周围的小岛组成
(2)大洋州的领土主要由________大陆,________岛________岛 _______ 岛以及
太平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群岛组成
(3)找出澳大利亚周围的海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找出属于美国的大洋州上的领土_________
(5)找出属于亚洲但领土地跨亚洲和大洋州的国家_________
(6)找出世界上唯一独占一个整个大陆的国家______
(7)找出澳大利亚的珊瑚海和大堡礁(世界上最大的大堡礁)的位置
(8)找出澳大利亚的首都:_______ ;澳大利亚的最大的工业中心和港口城市_______;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城市_______
2.澳大利亚的面积位居世界的第_____位
3.读课本P97的图3---49回答:
(1)澳大利亚的地形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澳大利亚的主要地形区:西部__________,中部__________,东部______
(3)世界上地势起伏最和缓的大陆是__________,世界上最大的独块岩体是:____
(4)找出澳大利亚最低处________ (低于海平面16米)
(5)找出澳大利亚的主要河流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大的河流是_______
(6)找出澳大利亚的沙漠_______________
(7)找出澳大利亚大陆与塔斯马尼亚岛之间的海峡___________
(8)澳大利亚中部有澳大利亚大盆地又叫_________盆地,此地有________井
4.读课本P98的图3---53回答:
(1)找出澳大利亚的主要气候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气候分布总结澳大利亚的气候特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读课本P98的图3---54回答:
(1)澳大利亚的人口和城市主要分别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成为澳大利亚的通用的语言
6.澳大利亚的动物居有什么特点:________性,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7.看课本P99的图3---55举列澳大利亚的动物:袋鼠,树袋熊,袋狸(袋浦乳动物); ___,_____(卵生圃乳动物),珍稀动物___________ 。
8.澳大利亚是南半球少有的经济发达的国家,它的经济基础产业是_______和_______
澳大利亚是世界上重要的____生产国和 ______,______输出国,素有“__________”
之称
9.澳大利亚的矿产资源十分丰富,____,_____,______,的开采和出口在世界上有主要地位,现在_____________ 出口总值已超过_____出口总值,因此被称为“ _______”
10.看课本P100的图3---58找出澳大利亚的主要矿产及产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业已成为澳大利亚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❺ 阐述工业革命对十九世纪科学技术发展的影响。

一般认为,高科技是一种人才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风险密集、信息密集、产业密集、竞争性和渗透性强,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具有重大影响的前沿科学技术。这将是推动各行各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科学技术" 在学术文献中的解释
1、但据介绍,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人给科学技术下的定义为世人所公认,把科学技术与实力、进步和贡献组合在一起问题就更复杂.讨论科学技术的涵义本来不是本文的题旨,可是,我们又不能避而不谈
2、科学与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既有明确的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通常合称为“科学技术”.●区别1.概念不同
3、从广义的角度来看,这里的科学技术是指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碰誉的总和,这里的生产力是指由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和人类自身生产力综合构成的社会一般生产力
4、而科学技术则是指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不包含社会科学.另外,本人还就续志中的几个问题提出来与同仁们商榷.1续志与前志如何衔接比较好
5、1医院现代化的概念现代化(Modernization)在科学技术上是指安装技术上先进的机器代替旧机器.现代化不同于用一台新机器去置换一台相似的旧机器,因为现代化设备的优越性在于技术进步,而不是单纯的新旧问题
6、科学技术是指科学的发展及其成果在生产实践领域中的应用.二战以后,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的加速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随着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明显
7、科学技术是指关于自然科学与生产技术手段一般不包括社会科学.同经典的经验模型相比网络模型具有更强的过滤能力在处理带噪声或稀少数据时比经验模型强
8、科学技术(主要是指自然科学)是第一生产力,是指科学技术对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性而言的.科学技术是要通过运用于生产实践,从而推动和促进生产力发展的
9、然而当今在我国有些人认为,科学技术就是指自然科学,时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的关系,科学技术是否包括社会科学等问题,庄认识上还不尽一致,甚至有人还怀疑社会科学是否是科学,是否是生产力
10、我们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其中的科学技术乃是指科学技术整体,就是既包括自然科学,工程技术,也包括管理科学以及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完整体系
11、科学技术是指人类掌握、认识和应用客观自然规律的实际能力.科技成果是指这种实际能力的当期水平.由于科技水平就是人类认识和应用客观规律的程度所以这一程度每近一步就是一个科技成果
12、第三,科学技术(这里主要是指与档案工作直接相关的信息技术)对档案工作的决定性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科技创造工具,档案科技创造档案的载体工具、保管与管理工具、信息传递工具等,并进而影响档案工作的模式、社会关系与地位
13、而“科学”与“技术”连用,称为“科学技术”,是指关于自然科学与生产技术手段而言的,一般不包括社会科学.这种企业并不总是股份公司或私人公司,它们可以是合作社或国家所有的实体
14、科学,今天通常与技术一词并用,称为科学技术,它包含基础科学(纯科学)和应用科学两大部分,这是人所共知的.在一般意义上说,前者,代表了科学技术的认识论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
15、在这几种基础科学门类和基本技术中已十分明显地包括了自然科学技术和社会科学技术即包含了硬科学技术和软科学技术并统笑卜段称为科学技术.当然人们传统观念所指的科学技术主要是硬科学技术(如机械物理化工和生物技术等)
16、正是科学、技术的一体化发展趋向,人们将科学和技术统称为科学技术.而作为科学和技术二者统一的科学技术同样是人的目的性和自然界的规律性的矛盾统一体
17、科学技术(这里主要是指技术)是历次生产力和社会大发展的支柱是首要的和具有根本意义的革命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犤2犦(P274)邓小平的论断第一次确切地指出科学技术弊歼在生产力和社会发展中的主导作用和重要地位
18、虽然习惯上将二者合称为“科学技术”,但应当明确这是一个并列词组.由于科学与技术不同,对应的管理方式也不同
19、而技术则是科学在生产中的运用,所以从近代产业革命以后,科学和技术真正地一体化而并称为“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无国界的,具有超越地域局限的普遍意义或普遍效准:科学技术的现实运用,必然要求社会生产的不断变革和社会成员的全面流动,从而导向全球化
20、我曾经撰文,主张将我国采用的11个学科门称为“科学技术”.在这一组关系中,自然科学处类进一步概括成自然科学(Science)、工程技术于基础的地位,而工程技术则是它的应用
21、我们常常统称为“科学技术”,或简称为“自然科学”.设置所有这些学科的大学被称为“理工科大学”.事实上,我国现阶段的大多数理工科大学只包括理科和工科,而不包括农科或医科
●通俗的理解,就是高科技必须进行产业化,才能形成产业规模效益,并且高科技无国界,需要全球高科技产业联合应对人类共同的命运问题。
●高科技的“高”,是相对于常规技术和传统技术说的,因此它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概念,而是带有一种历史的、发展的、动态的性质。今天的高科技,将成为明天的常规科技和传统科技。有人估计,今天人们利用的技术和知识,50-60年后就只剩下1%了,99%将过时。
●从世界各国高科技的发展来看,高科技不是一个单项技术,而是科学、技术、工程最前沿的新技术群。这个群体的各种成分,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互相促进。同时,由于高科技是与高技术产业连结在一起的,因此它又是科学、技术、生产一体化的生产体系,并且受到市场的大力推动。
●除此之外,高科技也不同于般科技意义上的所谓“经验的积累”。它不是什么积累起来的经验,而是基于科学的发现或创造而产生的科技。
●高科技并不神秘,高科技其实就在你身边。高科技以人为本,高科技是人类智慧的展现。扑面而来的高科技浪潮冲击着、改变着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冲击这,震撼着每个人的心。高科技关注每一个人,每一个人关注高科技。
科技
(一)科技的词源
1.科学
“科学”一词是英文“Science”翻译过来的外来名词。清末,“Science”曾被译为“格致”。明治维新时期,日本学者把“Science”译为“科学”。康有为首先把日文汉字“科学”直接引入中文。严复翻译《天演论》和《原富》两本书时,也把“Science”译为“科学”,20世纪初开始在中国流行起来。
2.技术
“技术”一词的希腊文词根是“Tech”,原意是指个人的技能或技艺。早期,指个人的手艺、技巧,家庭世代相传的制作方法和配方,后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技术的涵盖力大大增强。
(二)科技的含义
1.传统认为,科学是人类所积累的关于自然、社会、思维的知识体系。
2.我们所说的“科学”指研究自然现象及其规律的自然科学;技术泛指根据自然科学原理生产实践经验,为某一实际目的而协同组成的各种工具、设备、技术和工艺体系,但不包括与社会科学相应的技术内容。
3.科学与技术是辩证统一体,技术提出课题,科学完成课题,科学是发现,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发明,是科学的实际运用。
(三)科技与社会生产的关系
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史,同时也是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史。科学技术一开始就由生产决定。社会生产不断给科学技术开辟新领域,提出新的研究对象。科技是社会生产发展的产物,反过来,它又推动了社会生产的发展。
●科学技术概念
科技是科学技术的简称。科学是人类在长期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历史过程中所积累起来的认识世界事物的知识体系。技术是指人类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应用科学原理而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以及物化的各种生产手段和物质装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技术一词,包含着科学和技术两个概念,它们虽属于不同的范畴,但两者之间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科学与技术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科学是技术的理论指导,技术是科学的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际进行开发研究,得出的新的方法、新材料、新工艺、新品种、新产品等,技术是科学的实际运用,是科学和生产的中介,没有技术,科学对生产就没有实际意义。技术对科学也有巨大的反作用,在技术开发过程中所出现的新的现象和提出新问题,可以扩展科学研究的领域,技术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必要的仪器设备。近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有力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的机器工业和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马克思明确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科学技术就其生产和发展过程而言。是一种社会活动,是由生产决定的;就其内容属性而言,科学技术是一种生产实践经验和社会意识的结晶,就其实际的功能而言,科学技术是以知识形态为特征的“一般社会生产力”和“直接生产力”。
[编辑本段]【意义】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力的推动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的计算机、通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科技企业的迅速增长,极大的提高了我国的产业技术水平,促进了工业、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有力的带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实践证明,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已经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
科学技术是人类文明的标志。科学技术的进步和普及,为人类提供了广播、电视、电影、录像、网络等传播思想文化的新手段,使精神文明建设有了新的载体。同时,它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破除迷信等具有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的进步已经为人来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永无止境的发展及其无限的创造力,必定还会继续为人类文明作出更加巨大的贡献。
[编辑本段]【分类】
●现代科技
人类的知识将会大大的增长,今天,我们想不到的新发明将会屡屡出现。我有时几乎后悔我出生得过早,不能知道将要发生的一些事情。
——本杰明·富兰克林
高科技就像沟通现实与未来的使者,引导人们不断开拓发展的空间,走向的具有活力的新世界。
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当代科技革命在全球蓬勃兴起,标志着人类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历史性跨越。信息技术包括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成像技术、显示技术等。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向数字化、高速化、网络化、集成化和智能化迅速发展。它的高速发展及其广泛应用,引导着众多高新技术领域的变革,形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科技创新画面。
●生命科学
现代生命科学技术,在20世纪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和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更使得生命科学技术成为21世纪高新科技的主流。由于生命科学技术能够揭示生物构造和遗传的秘密,对于促进人口与健康、农业高新技术、生态环境、食品和化学工业等领域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空间科学
空间科学是当代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尖端技术之一。人类进入空间,在那里进行科学研究,开发无限的空间资源,定居、旅游,以致建立起空间文明,这一直是人类的梦想。实现这一梦想,将依赖于空间技术的进步。近半个世纪以来,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各种应用卫星的广泛应用,人类开创了卫星通信、卫星广播、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勘测和空间科学、军事应用等前所未有的新领域空间技术的发展对于广播电视、远距离通信、气象预报、资源普查、导航定位、农业生产、救援救灾、环境监测和科学研究,发挥了传统方式无法达到的效益和作用。
空间技术是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开发和应用空间技术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手段。
[编辑本段]主要科学家及其贡献
艾萨克·牛顿(1642-1727)英国科学家,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牛顿三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等发现影响深远。
维尔纳·冯·西门子(1816-1892)德国工程学家、企业家、电动机、发电机、有轨电车和指南针式电报机的发明人,改进过海底电缆,提出平炉炼钢法,革新了炼钢工艺,西门子公司创始人。
约瑟夫·约翰·汤姆逊(1856—1940)英国物理学家。1897发现物质结构的第一种基本粒子一电子。
富尔顿(1765—1815)美国发明家。1807年,富尔顿制成蒸汽汽船。
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1844一1929)德国工程师。1868年,制成世界上第一辆三轮内燃机汽车。
伏打(1745-1829)意大利物理学家。1800年,他制成伏打电堆,不久又发明伏打电池,使人们第一次获得了稳定而持续的电流。
尼考罗斯·奥古斯特·奥托(1832一1891)德国工程师。1876年,制成第一台四冲程循环的煤气内燃机。使汽车和其后飞机的问世成为可能。
戴姆勒(1834一1900)德国机械工程师。1883年制成的第一台汽油机,1886年又制成世界上第一辆四轮内燃机汽车。
塔尔科特·帕森斯(1854—1931)英国发明家。1884年制成第一台多级反动式汽轮机。
鲁道夫·狄塞尔(1858-1913)德国工程师。1897年制造了第一台柴油机。
贝塞麦(1813—1898)英国工程师。1856年发明转炉炼钢法。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1847—1931)美国发明家。他一生完成1300多项发明,对人类产生了巨大影响。1897年,他成功地研制出白炽灯。
莫尔斯(1791—1872)美国发明家。1837年,发明电报机,1844年5月24日,拍发出世界上第一封电报。
亚历山大·贝尔(1847—1922)美国发明家。1876年发明电话。
伽利尔摩·马可尼(1874—1937)意大利工程师。1895年发明无线电报。1899年3月28日,他成功地实现了无线电通信。
阿尔弗雷德·贝恩哈德·诺贝尔(1833-1896)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1866年,诺贝尔制成了安全炸药,并且创造了诺贝尔奖。
马克斯·普朗克 (1858.4.23.―1947.10.3.) 德国物理学家,量子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1918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的获得者。从此结束了经典物理学一统天下的局面。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Albert 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举世闻名德裔美国科学家,为犹太人,现代物理学的开创者和奠基人,相对论、‘质能关系’的提出者,“决定论量子力学诠释”的捍卫者(振动的粒子)——不掷骰子的上帝.
[编辑本段]社会作用
科学技术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产生和发展的,同时也会对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和作用。从经济、军事、政治和社会进步等几个方面来看,其作用是:
(1)、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目前,我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有发达国家的1/40。科学技术一旦转化为生产力将极大地提高生产效率,从而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其作用大大超过了资金、劳动力对经济的变革作用。
(2)、军事上的战斗力。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但“冷战”思维依然存在,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是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科技强国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共同选择。
(3)、政治上的影响力。现代科学技术水平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中的一个筹码和大国地位的象征。邓小平曾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可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
(4)、社会进步的推动力。科学技术所开拓的生产力创造了高度发达的物质文明,但对科学技术的使用不当,又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的环境问题。

❻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是什么哪两个国家后来居上

时间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第二次工业革命(Second Instrial Revolution)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主要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即电气时代)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当时,科学技术的突出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即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和化学工业的建立。控制论创始人维纳提出的概念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典型特征为自动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力的广泛应用为显着特点。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出现了一系列电气发明。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Siemens)制成发电机,1870年比利时人格拉姆(Gelam)发明电动机,电力开始用于带动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蒸汽动力的新能源。电力工业和电器制造业迅速发展起来。人类跨入了电气时代。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根据这一现象,对电作了深入的研究。在进一步完善电学理论的同时,科学家们开始研制发电机。1866年,德国科学家西门子制成一部发电机,后来几经改进,逐渐完善,到19世纪70年代,实际可用的发电机问世。电动机的发明,实现了电能和机械能的互换。随后,电灯、电车、电钻、电焊机等电气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
过程
19世纪最后30年和20世纪初,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生产的高涨,被称为近代历史上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由“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在这一时期里,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总产值超过了农业总产值;工业重心由轻纺工业转为重工业,出现了电气、化学、石油等新兴工业部门。由于19世纪70年代以后发电机、电动机相继发明,远距离输电技术的出现,电气工业迅速发展起来,电力在生产和生活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内燃机的出现及90年代以后的广泛应用,为汽车和飞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可能,也推动了石油工业的发展。化学工业是这一时期新出现的工业部门,从80年代起,人们开始从煤炭中提炼氨、苯、人造燃料等化学产品,塑料、绝缘物质、人造纤维、无烟火药也相继发明并投入了生产和使用。原有的工业部门如冶金、造船、机器制造以及交通运输、电讯等部门的技术革新加速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 发电机、电动机的发明和进步 第二次工业革命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基本完成。它以电力的广泛运用为显着特点。在电力的使用中,发电机和电动机是相互关联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发电机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电动机则相反,是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发电机原理的基础是1819年丹麦人奥斯特发现的电流的磁效应以及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的电磁感应现象。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自激式的直流发电机。但这种发电机还不够完善,经过许多人的努力,发电机逐步得到改进,到70年代,终于可以投入实际运行。1882年,法国学者德普勒发现了远距离送电的方法;同年,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在纽约建立了美国第一个火力发电站,把输电线联接成网络。 另一方面,随着对电能需求的显着增加和用电区域的扩大,直流电机显示出成本昂贵、常出事故等问题,所以从19世纪80年代起,人们又投入了对交流电的研究,交流电具有通过变压器任意变化电压的长处。1885年意大利科学家法拉里提出的旋转磁场原理,对交流电机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80年代末90年代初,人们创制出三相异步电动机,这种型式的电动机,至今仍在使用。1891年以后,较为经济、可靠的三相制交流电得以推广,电力工业的发展进入新阶段。 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 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 内燃机的发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应用技术的又一项重大成果。1876年,德国人奥托制造出第一台以煤气为燃料的四冲程内燃机,成为颇受欢迎的小型动力机。1883年,德国工程师戴姆勒又制成以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具有马力大、重量轻、体积小、效率高等特点,可作为交通工具的发动机。1885年,德国机械工程师卡尔·本茨制成第一辆汽车,本茨因此被称为“汽车之父”。这种起动方便的汽车有三个轮子,每分钟的转速约二百五十次,时速约十五千米,带有一个用水冷却的单缸发动机,功率为3/4马力,用电点燃。这部汽车使本茨第一个获得汽车专利。接着,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又于1897年发明了一种结构更加简单,燃料更加便宜的内燃机──柴油机,这种柴油机虽比使用汽油的内燃机笨重,但却非常适用于重型运输工具。它不仅用于船舶发动机,而且用于火车机车和载重汽车。 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汽车作为一种新的运输工具,发展也很迅速。19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生产的汽车每年只有几千辆,但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世界的汽车年产量已猛增到50万辆以上。 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加速了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美国在内战前夕的1859年,已在宾夕法尼亚州发现石油,钻出第一口油井,但石油最初只用于照明。随着内燃机的广泛应用,对燃料油的需求猛增,人们开始大量地开采和提炼石油,石油的产量迅速增长。 莫尔斯电报机发报 新通讯工具的发明 第二次工业革命前,有线电报就已经问世。美国人莫尔斯1837年制成一台电磁式的电报机。后来,他在华盛顿与巴尔的摩之间架设了一条61千米长的实验性电报线,1844年5月24日正式完成了电报传讯的重大实验。特别是莫尔斯利用长短脉冲的不同组合,编出了至今仍在使用的英文字母电码,这被称为莫尔斯电码。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通讯工具的发展又有了长足的进步。在1876年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从苏格兰移居美国的贝尔展示了当时被称为“远听器”的电话,引起轰动。电话技术得到改进和推广,迅速发展起来。1880年,贝尔电报公司成立,它就是今天美国电话电报公司(AT&T)的前身。19世纪80年代,德国物理学家赫兹证明了电磁波的存在,并测量出电磁波的波长和速度。意大利人马可尼利用赫兹的发现,制成无线电报通讯设备。1894年,他使用极为简陋的装置,开始了短距离的无线电报实验;1899年,他在英法之间发报成功;两年后,横跨大西洋发报成功。
早期汽车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又一重大成就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9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煤气和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相继诞生,90年代柴油机创制成功。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交通工具的发动机问题。1885年,德国人卡尔.本茨成功地制造了第一辆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机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迅速发展。内燃机的发明,还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导致了列强开始争夺石油。)
早期飞机
1903年12月,以内燃机为动力的飞机飞上蓝天,实现了人类翱翔天空的梦想。随着内燃机的广泛使用,石油的开采量和提炼技术也大大提高。1870年,全世界只生产了大约80万吨石油,到1900年已猛增到2000万吨。1896年,德国工程师首次将内燃机装在飞行器上做飞行实验,试飞高度曾到达30多米,对飞行技术的改进和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 莫尔斯电报机发报
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电讯事业的发展尤为迅速。继有线电报出现之后,电话、无线电报相继问世,为快速地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化学工业的建立也是这一时期科学技术应用与生产的一项重大突破。1867年,诺贝尔研制成功炸药,80年代有改良了无烟炸药,大大促进了军事工业的发展。80年代初,科学家提炼出来了氨,苯等化学产品。大大的促进了城市生活的发展。 第二次工业革命也推动了一些老工业部门如冶金、造船和机器制造业的技术革新和发展。
背景
(1)时间:19世纪70年代开始-20世纪初 (2)条件: 第二次工业革命
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②资本:大机器生产下的资本积累和对殖民地的商品输出和掠夺 ③技术:自然科学突破性进展并迅速转化为技术 ④市场:美德意日等开辟了统一的国内市场以及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⑤环境:相对稳定的国内国际环境
特点
第二次工业革命同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第一,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科学地推动生产力发展方面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它与技术的结合使第二次工业革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生产方法主要是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发展相对缓慢;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新的技术和发明超出了一国的范围,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也比较迅速。 第三,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有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如日本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它们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速度也比较快。 首先,新能源的大规模应用,如电力,煤炭等,这些新能源的直接促进了重工业的大踏步前进,使大型的工厂能够方便廉价的获得持续有效的动力供应,进而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成为可能,并为之后的经济垄断奠定了基础。 其次,内燃机的发明解决了长期困扰人类的动力不足的问题。内燃机的发明又促进了发动机的出现,发动机的发明又解决了交通工具的问题,推动了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的迅速发展,使人类的足迹遍布了全世界,也让各个地区的文化,贸易交流更加便利。 第三,通讯工具的发明。自从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之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不在局限与面对面的谈话。 第四,生产力的快速发展直接导致了垄断资本主义和后来的帝国主义的诞生,资本主义不可避免的矛盾也在1929年金融危机中展现出来。 最后,化工业的迅猛发展。炸药的发明,大大促进了军工业的进步,并最终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从煤炭中提取各种化合物,塑料、人造纤维先后被投入实际生活。 上述的四种发明,对第二次工业革命产生了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开始通过科学研究来获得纯粹的知识,然后又反过来促进理论的应用。 对世界的影响: 生产力的迅猛发展改变着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资产阶级掌握了先进的生产力,实力日益壮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企业的规模也越来越大,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形成。
主要成就
(1)电力的广泛应用:西门子-发电机、格拉姆-电动机;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卡尔?本茨-内燃机驱动的汽车、莱特兄弟-飞机; (3)电讯事业的发展:贝尔-电话、马可尼-无线电报 (4)化学工业的建立:诺贝尔-炸药 (塑料、人造纤维)
各方面的影响
(1)经济: ①生产力,迅猛提高,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②生产关系,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③经济结构,重工业有长足发展,逐步占主导; ④工业布局,形成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 ⑤世界经济格局,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美德实力超过英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⑥能源结构,人、畜、风、水、煤——-电、石油 (2)政治: ①政治制度,形成比较健全的以代议制民主、政党政治和公民自由为特征资本主义政治模式 ②社会主义运动,促进了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新发展和列宁主义诞生。 ③对外政策,列强加紧对外侵略扩张,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侵略方式的变化(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主)。 蒸汽火车
④民主民族运动:促进了新型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⑤国际关系(世界政治格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 (3)思想文化: ①垄断主义 ②思想观念,竞争意识和参与意识增强 (4)生活方式:改善日常生活,尤其在衣和行方面,思想观念 (5)环境问题,汽车的出现,促进石油的大规模使用,使大气中,氮氧化合物,碳氢化合物的浓度增加而产生光化学烟雾等大气污染问题。
对中国的影响
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西方国家需要在更广阔的范围内开展殖民活动,争夺商品市场、原料产地和投资场所。在全世界领土已被瓜分完毕的情况下,中国则成了它们掠夺的中心,这次工业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化程度加深 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再一次发生质的提升,所以欧洲各国之间为了不断争夺原料,资源,竞争世界霸主地位,掀起了新的一波殖民扩张,对中国也进行了更加残酷的商品倾销和战争掠夺。比如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等。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探索 在明末出现资本主义萌芽,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短暂发展,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再一次得到发展,实业救国的口号开始出现,后来在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达到短暂的春天。这是世界历史发展潮流所产生的必然结果。 3.中国近代化进程进一步加快 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后,中国也深受影响,在清政府的督促下的洋务运动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到第二次工业革命,从西方引进了一系列先进的技术,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化企业,这也间接加快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为后来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条件。 4.中国主观思想潮流的变化 早期启蒙思想,加上工业革命带来的生产力的突飞猛进,使欧洲人的思想也开始进步,资本主义的天赋人权,人人平等思想成为欧洲主流思想,这也影响到部分进步的中国人,他们不但学习欧洲先进的技术,也开始接受先进的思想,这为后来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辛亥革命的展开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5。中国资本主义开始领导革命 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化程度加深,民族矛盾不断加深,资本主义开始领导中国革命道路,在经历了农民领导革命的失败后(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资本主义的民主共和观念开始被广大中国人民逐渐接受和适应,并最终由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制国家。
垄断组织
产生 (1)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到19世纪晚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出现了垄断组织。 史蒂芬孙制造的火车头
(2)垄断组织的形式主要有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 影响 (1)垄断组织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它产生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它是企业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 (2)垄断资本家越来越多地干预国家的经济、政治生活,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表者,垄断组织还跨出国界,形成国际垄断集团,要求从经济上瓜分世界,促使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外侵略扩张的步伐。 (3)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
第一次工业革命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1)对生产力的影响:经过18世纪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社会焕发出极大的生产力,产品一下子丰富起来。欧洲的每个角落都鸣响着蒸汽机的吼声,整个社会的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生产的发展一方面创造出日益丰富的产品,另一方面也创造出新的社会需求。这就要求新的产品、新的机器、新的工业部门、新的生产技术。 (2)对生产关系的影响:工业革命开创了大机器工业,使工场手工业成为了遥远的过去。打断了农业社会的进程,建立了工厂制度。而第二次工业革命却是在大机器工业内部进行的。这种大工业内部的兴衰对社会结构的冲击,表现为渐进的,它没有使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3)对资本主义的影响:在工业革命的进程中,资本主义取得了统治地位。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从自由资本主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4)首先兴起于哪个部门:工业革命是从棉纺织业开始,以蒸汽机的使用为标志,以资本主义工厂制度的确立为完成标志,完成了工业的第一步飞跃。接着而来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重工业的变革开始,以电力的应用为标志,以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告终的。 (5)工业发展程度的差异: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兴起的许多工业部门都植根于工业革命,但它们在工业革命中不过是刚刚破土而出的萌芽。如钢铁、煤炭、机械加工等行业还没有完全摆脱原始的生产状态,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的大工业生产不可同日而语。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这些老行业的新发展又导致石油、电气、化工、汽车、航空等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从而使整个工业的面貌焕然一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不仅传统的钢铁工业、机械加工业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且兴起了电气、化工、汽车、石油等一系列工业部门。这又是一次真正的巨大变化,使人类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巨大的改善,超过了第一次变革的成果。这是工业化过程中的第二次飞跃。 (6)对国际关系的影响:工业革命使英国最先从农业社会中脱颖而出,凭借着廉价的纺织品聚敛了大量财富,英国成为“世界工厂”。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美国和德国最先开始,使它们一跃而起,以新兴的钢铁、石油、电气、化工、航空等工业震撼了世界。
后来者居上,美德两国的工业经过了这次变革之后,远远地走在了英法的前面。

阅读全文

与莫尔斯工业淋浴产品是哪个国家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济南工业北路高架东延到哪里 浏览:495
汽车用干毛巾划痕怎么办 浏览:920
工业投资环境是什么意思 浏览:999
汇众汽车是哪里的 浏览:164
开奔驰怎么做广告 浏览:351
汽车钣金修复是什么意思 浏览:708
奔驰车立标换一个要多少 浏览:958
汽车贴膜多久可以接下来 浏览:114
宁波一般工业污泥处置哪里有名 浏览:521
荆州到武汉汽车多久 浏览:535
汽车检查电池要多久 浏览:317
为什么汽车保险网上比线下贵 浏览:153
汽车锁不住怎么办 浏览:421
奔驰c级2022款怎么看加油表 浏览:250
奔驰新e定速巡航怎么用图解 浏览:74
汽车怎么上高速 浏览:258
宝马2系的能量表怎么看 浏览:832
工业钣金多少钱一平米 浏览:164
奥迪怎么清理气门积碳 浏览:879
奥迪a6和哈弗h9该怎么选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