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溪工业区实在太多,每个镇都有,而且规模都非常大。
最大的当属杭州湾工业区和慈东工业区。
当然最富有的还是周巷镇工业区。
Ⅱ 宁波慈溪的工业区在哪里
你好!慈溪的工业园区有几块。观海卫镇是一块,属于较老的。新的是滨海工业园区,在跨海大桥近宁波侧。不知道你想去哪里。
Ⅲ 慈溪周巷镇那工厂多
慈溪周巷镇有多家工厂,其中有慈溪市第一机械厂、慈溪市第二机械厂、慈溪市第三机械厂、慈溪市第四机械厂、慈溪市第五机械厂、慈溪市第六机械厂、慈溪市第七机械厂、慈溪市第八机械厂、慈溪市第九机械厂、慈溪市第十机械厂、慈溪市第十一机械厂、慈溪市第十二机械厂、慈溪市第十三机械厂、慈溪市第十四机械厂、慈溪市第十五机械厂、慈溪市第十六机械厂、慈溪市第十七机械厂、慈溪市第十八机械厂、慈溪市第十九机械厂、慈溪市第二十机械厂等。这些机械厂都是为了满足慈溪周巷镇的工业发展需求而建立的,为慈溪周巷镇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Ⅳ 慈溪各镇的主要集中产业是什么
每个镇都有特色的 每个镇都有上规模的工业区 家电集中在附海 观海卫 掌起 杭州湾新区 慈东滨海区 周巷 新浦
Ⅳ 慈溪的经济发展情况
蓬勃发展的慈溪国内生产总值245亿元;预算内财政收入35亿元;自营出口18亿美元;区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全国同级城市排名第十一位,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的工商名城,是具有国际影响国内一流的生产和制造基地,诸多行业已经形成产业集群。
近几年来慈溪工业取得突破性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49.45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初步形成富有特色的五金机械、家用电器及电气器材制造、纺织服装及化纤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塑料制品、食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生产3000多种产品的工业体系。三A扑克、打火机、绒促性素原料药(HCG)的产销量高居全球第一;锦纶帘子布产销量为世界第二;饮水器、高性能特种纤维、电子铜带、输纱器产销量居全国之冠;慈溪是全国最大的精密微小型轴承出口基地;慈溪是欧式插座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占欧洲70%市场份额;慈溪是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崛起了星火企业群和一系列的产业带。为提升产业层次,慈溪创立十二大行业创新中心;浙江大学产品创新设计中心慈溪分中心落户慈溪高新技术创新服务中心。为高起点构筑产业新优势,慈溪每4天就上马一个千万元人民币的技术改造项目。
慈溪个私企业发达,现有2.35万家个私工业企业,占全市工业总量的六成以上。万余名个私业主在西部创业,走共同富裕的道路。26个一村一品、一镇一名品的块状经济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0%,并在国际市场找到定位。
工业向园区集聚。各镇都建有工业园区,主工业园区有: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的中国小城镇试点镇、全国小城镇综合改革试点镇——周巷镇的工业园区;列入国家计委小城镇经济综合开发示范项目的观城镇工业园区;位于慈溪东部,并与宁波城区接壤的慈东工业园区。
Ⅵ 057463307330是宁波哪个区号码
该号码信息如下:
该号段电话分布地址:
环城南路
兴业北路
周巷镇南兴路
大古塘村
开发路
城中村
大通中路
海莫居委
振工路
环城东路
马家路
兴业南路
开发大道
周东村
建业路
井亭庵
双乐村
新缪路
西路
兴业路
环城北路
花墙门
陈家村
陈家
周巷镇
周巷镇环城东路
周巷镇北片开发区
周巷兴业北路
周巷大通中路
周巷镇企业路
周巷镇青龙桥
笆西
蔡家塘头
东河沿
大通西路
海莫
南兴路
万安庄村
平王居委
周东
新世开发区
新岳殿
兴北路
西缪路
谢家庵路
新潮村
业北路
叶家塘头
义让路
企业路
井亭庵路
万寿寺村
吴家路
天河村
平王街
平王居民委员会
环城西路
火车跟
海莫村
东新村
工业区
工业园
工业园区文体路
关家路
车站南路
陈家北片开发区
陈家大道
陈家路
大通东路
花墙门村
花墙门居委
花墙门居委大新弄
海莫开发路
横江
横江村
开发西路
开发一路
劳家
劳家村
劳家路
老宅村
老振工路
老镇公路
周巷镇西部新开发区
周巷镇西黄
周巷镇西郊新世开发区
周巷镇镇西路
周巷镇中国食品城B
周兴
周巷工业园区北片开发区
周巷开发区建业路
周巷开发一路
周巷老镇公路
周巷马家路
周巷平王
周巷食品城
周巷镇北片工业开发区
周巷镇北片工业区
周巷镇北片开发路
周西村
周西庙后
周巷北片开发区
周巷车站西路
周巷兴业南路
周巷镇南周巷村
周巷镇环城西路
周巷镇建业路
周巷镇开发东路
周巷镇开发路
周巷镇庙后
周巷镇陈家路
周巷镇东河居委
周巷镇东河沿
周巷镇东街
周巷镇东片工业区
周巷镇海莫村
周巷镇海莫路
周巷镇后蔡路
周巷镇环城北路
Ⅶ 周巷镇的经济概况
2011年,周巷镇生产粮食6173.8吨,其中水稻2104.4吨,大豆2401.2吨。蔬菜种植面积70661亩,产量20.07万吨;梨种植面积4153亩,产量8359吨;葡萄种植面积2961亩,产量9834吨。饲养生猪22848头,羊26871头;年产蜂蜜1764吨,蜂皇浆110.25吨。
2011年,周巷镇实现农业生产总值6.43亿元,比2010年增长9.1%,农业增加值4.36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6.4%。农民人均纯收入15662元。 2011年,周巷镇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0家,职工8.64万人。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35家,10亿元以上的1家。
2011年,周巷镇实现工业总产值257亿元,比2010年增长7.7%;实现工业增加值31.74亿元,比2010年增长3.8%,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64.9%。 2011年,周巷镇有幼儿园21所,在园幼儿4305人,专任教师191人;小学11所,在校生7427人,专任教师33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3所,在校生2412人,专任教师196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为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581人,专任教师120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生1517人,专任教师118人。社区教育学院1所,专任教师14人,兼职教师38人,志愿者讲师团72人。
2011年,周巷镇教育经费达1.11亿元,比2010年增长24.0%;预算内教育经费1.07亿元,比2010年增长32.7%,占财政总支出比例为30.3%。 2011年,周巷镇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70个,病床186张,固定资产总值0.8亿元;有专业卫生人员502人,其中执业医师235人,执业助理医师57人,注册护士201;医疗机构完成诊疗78.74万人次,住院手术4378台次,出院病人8415人次。
2011年,周巷镇农村安全饮用水普及率和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为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69043人,参保率达97.5%。 2011年,周巷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91户,人数126人,支出54.81万元,比2010年增长-30%,月人均363元,比2010年增长9.3%;医疗救助545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3216人次,支出340.1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623户,人数1031人,支出338.88万元,比2010年增长64.3%,月人均274元,比2010年增长10.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50人,抚恤事业费支出174.56万元,比2010年增长13%。社会福利费支出2946.68万元,比2010年增长84.5%;敬老院1家,床位176张,农村五保集中供养76人,社区服务设施52个;有慈善分会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495.3万元,使354人(次)困难群众受益。年末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297人,参保率达94%。
Ⅷ 湖北省孝昌县周巷镇的历史 谁知道
周巷镇在唐代尚系海涂,北濒大海,旷无人居。宋庆历七年(1047年)开始分段筑大古塘,周巷地段随之而筑成。时有河南省汝南郡一伙周姓移民到此渔垦,定居塘南,始成村落。后渔收日丰,行销渐盛,在鲑菜晒场畔初成集市,因周姓者为早,故名“周巷”。1930年周巷正式建制为镇,设镇公所,划定为地方行政机构。1949年5月24日周巷宣告解放,建立周巷镇人民政府。1992年5月撤扩并时,云城、精忠乡并入周巷镇。2001年10月18日杭州湾镇与周巷镇合并成新的周巷镇。
周巷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民众商业意识浓厚,商贸发展源远流长。早在民国时期就成为店铺林立、商贾云集的“姚北第一镇”,是粮、棉、盐的集散地,享有“三白市面”的称号。“周巷大地方、七片提庄三片当”等谚语以及曾获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的“麟吐玉书”牌酱油是当时经济繁荣、商业发达的真实写照。
周巷文化积淀深厚,历史上名人辈出。着名园艺专家吴耕民、历史学家陈登原、有“浙东大儒”之美誉的学者范柳堂以及曾任清华大学校长的严鹤龄等,都是周巷人或原籍周巷。“景氏、吴氏儿科”和“孙氏眼科”、“劳氏伤科”并为“周巷医家三科”闻名遐迩。
周巷人民敢为人先,勇于探索。1930年,姚北第一家电灯公司在周巷成立;1933年,周巷在三北地区率先实现纺纱技术革命;1947年,以吴国昌为首的一批有训之士,创办了姚北地区第一所中学——私立姚北中学。所有这些,为周巷现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Ⅸ 周巷桌力普工怎么样
周巷桌力普工好。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卓力电器集团有限公司位于浙江省慈溪市周巷镇工业开发区,周巷桌力普工员工工作环境好,主要做吸尘器,工作简单易学,不需要识字,加班有加班补贴。
Ⅹ 周巷镇的基本概况
周巷镇位于孝昌县东部,双峰山脚下,山场广阔,岗地肥沃,矿藏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花岗石、大理石、白云石、重晶石、石庆石、水泥石等十多种优质矿产。境内地理、气候及土壤特性极适宜 周巷镇属亚热带季风大陆性气候,气候温和,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6℃。境内蕴藏有铜、铅、锌、铁等矿50多处,还有白云石、大理石等,前者储量10亿吨以上,后者数亿吨,水源较充足,土壤肥沃,气候适宜,工农业开发潜力大 。 于茶叶的生长,栽种苗木花卉。结合这种实际,周巷镇近年来大力发展了石材、茶叶、苗木等支柱产业,现有石材厂158家,创产值2.8亿元,以凤凰茶叶集团公司为龙头的茶叶种植专业户有3000余户,种植面积达到1.6万亩;苗木的种植面积也超过了8000亩,有15个村家家种苗,户户育花,培育经济类、绿化类、观赏类花卉苗木580多个品种,并且运销湖南上海、四川、浙江等20多个省市。
国土面积为138.3平方公里。2002年,全镇总人口为60969人,其中,农业人口为54290人。耕地面积为30527亩,其中,水田面积为25220亩,旱地面积为5307亩。全镇农业总产值为6995万元,多种经营产值为5166万元,乡镇工业产值为35970万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额为6246万元,乡镇企业产值为61562万元,预算内财政收入为464.1万元,人均财政收入为76.11元,万元产值创财政收入132.6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63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