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工业革命前欧洲国家多少人口在农村

工业革命前欧洲国家多少人口在农村

发布时间:2023-01-08 22:31:18

㈠ 工业革命 材料一: 英国农业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

(1)工业革命加快了英国城市化的进程,大量农业人口涌向城市。为满足工业革命和城市人口大量增加的需要,英国进口商品以原材料和食品为主,出口则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且额度在全部产品中的比重逐年增加。工业化导致英国贸易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2)特点:工业化水平高;依赖世界市场,发展外向型经济。
(3)工业革命期间,英国政府为维护资本主义经济持续发展,通过社会立法,提高劳动者报酬、给予劳动者必要的社会保障。社会立法从法律上一定程度保障了社会底层民众的一些基本权利,改善了工人的生活条件,缓和了社会矛盾化解了社会冲突。成为西方各国体制内自我完善的重要途径,但离实现社会公正公平还有差距。

㈡ 工业革命前欧洲的社会概况是怎样的

工业工业革命前的社会概况在公元1750年左右,全球总人口约有9亿,其中欧洲有1.4亿,英国有770万。那时候,英国各民族主要生活在农村,以农为生。这种情况持续了很长时间,在欧洲很多地区一直持续到20世纪,在其他不发达国家,现在仍然如此。那时,100人中有90几个人靠农业生产或加工为生。

㈢ 工业革命前英国社会的变革,从政治、经济、思想、对外关系方面讨论

工业革命不仅是一场技术革命,而且也是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它对英国社会以至整个人类社会,都发生了巨大的影响。

工业革命使社会生产力有了惊人的发展。从1770年到1840年间,每个工人的日生产率平均提高20倍。原棉消耗量从1800年的5200万磅,增加到1840年4.59亿磅。生铁产量1720年为2.5万吨,1840年增至139.64万吨。煤炭产量1700年为260万吨,1836年增至3000万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建成了纺织、钢铁、煤炭、机器制造和交通运输五大工业部门,到19世纪50年代取得了世界工业和世界贸易的垄断地位。

工业革命引起了英国社会的全面变革。马克思指出:“机器只是一种生产力。以应用机器为基础的现代工厂才是生产上的社会关系”。到工业革命完成时,工厂制度在工业生产中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1841年,工厂工人占棉纺织业从业总人数的68.7%,占毛纺织业的50%,占丝织业的40%。而且,工厂工人的劳动生产率高过手工业工人的几倍乃至几十倍。

工厂制度的确立,完全改变了工人的地位。在工场手工业时期,工人大都同农村保持着一定的联系。他们或者有简单的工具,或者租一小块土地,在劳动之余耕种。机器大工业完全割断了他们同农村的联系,剥夺了他们最后一点独立活动的自由。现在,他们除了出卖劳动力之外,再也没有任何其他收入来源;他们除了做一辈子雇佣奴隶之外,再也没有别的生活出路了。

机器大工业,促使工场手工业逐步崩溃,家庭手工业迅速衰落。经不起大工业竞争的手工业者,纷纷破产,仅织布手工业者就达80万人。恩格斯指出:大工业“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工具,用工厂代替了作坊,从而把中等阶级中的劳动分子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它排挤了小资产阶级,并把居民间的一切差别化为工人和资本家之间的对立”。工业革命最重要的结果就是无产阶级的形成,就是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个根本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只有机器大工业才使农业和农村家庭手工业完全分离,彻底剥夺绝大多数农民,把居民从农业地区驱赶出去,人口在工业城市里集中起来。工业革命前,英国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一大半,1811年从事农业的家庭下降为89.6万户,占全国总户数的34.7%,1831年再降为27.7%。与此同时,城市人口飞速增长,大城市不断增加。例如,曼彻斯特1700年只有1万居民, 1841年竟达35万人;格拉斯哥的人口也从3万增加到30万。由于工业发展,城市人口增长,对粮食的需求增加,谷物价格不断上涨,农业资本家加紧扩大自己的耕地面积,圈占一切可以圈占的土地,那怕是贫瘠的土地。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开展的“清扫领地”,把残存的小佃农、茅舍农都赶出了领地。他们有的流入城市,加入产业后备军的队伍;有的留在农村,充当农业资本家的雇工。1851年英国农业工人的总数已达144万人。机器大工业彻底破坏了温情脉脉的封建宗法关系,使农村的阶级关系简化成大地主、大租佃农场主和农业工人三大阶级。

工业革命也使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开始明显暴露出来。1825年,英国发生了第一次生产过剩危机。在危机期间,生产急剧下降,物价暴跌,大批工厂倒闭,大量工人失业,很大一部分已制成的产品被毁灭掉。这次危机过后,大约每过十年左右,就发生一次周期性的危机,一次比一次更猛烈地冲击资本主义社会的基础。

㈣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全国人口是多少

额?得有3亿多。那时英国已经号称大英帝国了,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属于英国,所以总人口至少3亿。

㈤ 19世纪的欧洲大量人口集中到城市其主要原因

工厂制度的确立
19世纪人口大量涌入城市主要是工业革命的发展,工厂制度的确立.

㈥ 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人口变化的特点及影响

18世纪欧洲处于封建与资本主义过渡前期,人口主要分布在村镇,因为医疗条件不发达,人口出生率不高,且18世纪欧洲大陆的战争频繁,也使大量人口死于非自然死亡,再加上瘟疫的流行人口的增长显得比较缓慢。 上述这种情况到了7年战争以后才有所改变,首先资本主义发展下的工厂规模越来越大,也就促进了人口城市化,这个现象在英国、法国、德国、尤为突出,西欧中欧的城镇人口比例开始激增,人口城市化带来的是集中的教育医疗与卫生设施服务,和丰富的食品供应,使得生育率和人民健康有了一定保证,所以人口开始加快增长,随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展开,各种科学技术也随之诞生,医疗水平和粮食产量等大大提高也是催进人口增长的关键因素(这一期间霍乱天花的曾经肆虐欧洲的瘟疫也能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国家之间的战争频繁,还是抑制人口高速增长的一个因素。这个因素一直延续到19世纪前期。
19世纪,随着拿破仑战争带来的资产阶级在中欧的蔓延开始,也随着拿破仑战争的结束,维也纳体系的形成,欧洲迎来了持续100年的无大规模战争史基本和平时期,这一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加上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显露雏形,资产阶级在欧洲大本分国家获得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开办工厂、开矿、自由经济、新发明、科技进步等等因素催进了欧洲的人口大增长,出现历史上第二个高峰(拿破仑战争前后的欧洲人口大概不到1亿,到了19世纪中叶,人口已经增长超过50%,到了20世纪初,人口已比拿破仑时期翻了3倍,同期的美国情况基本相似),到了19世纪后半叶,二次工业革命浪潮席卷世界,火车、电力、钢铁业、制造业的推动下欧洲人口的城市分布超过了农村人口,大量的劳动力涌进城市,大工厂大企业盛行,物质的不断丰富是人口增长的很重要因素,这一增长趋势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基本结束,连一二次世界大战都未能在根本上影响人口的增长。这最终让欧洲成为人口密度和城市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㈦ 欧洲工业革命前的手工工场集中于农村的原因是什么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那个地方的话,人口比较多,而那个时代的话又不是机器生产需要人去做这些事情,而且那个时代又没有工人,所以说的话,他们这些地方都是集中在农村的人口比较多,这也是很正常的,什么地方有很多人的话,这些场所就会集中在什么地方,因为都需要人去做这些事情。

㈧ 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是不是农业国

是的!
英国在资产阶级革命前,还是一个封建专制的农业国家,以国王为首的封建贵族集团是这个国家的统治者。全国有人口550万,其中410万人住在农村。最大的城市伦敦人口也只有20万,其他城市的人口最多也不超过2万。

㈨ 英国工业革命之前的农业状态.

工业革命前,英国的社会结构有许多明显的特点。

首先,农业仍然是全国最重要的经济部门。人口的多数以土地为生,居住在农村。交通落后,消息闭塞,过着田园生活。从表面看,仿佛与中世纪别无二致。但在表面之下却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首先是贵族地主改变了剥削方式,而采用资本主义经营方法了。贵族中有些自己就是农场主和农业改革家,他们采用先进技术,发展农业生产,获取大量利润。号称“芜菁唐森德”的唐森德勋爵,就是这批人的代表;就连英王乔治三世也用“农夫乔治”的笔名给《农业年鉴》撰稿,鼓吹技术改革。还有许多人把领土划成小块,分块出租,造成大量中小农场和租地农业家,他们自己则坐收渔利。笛福曾记载阿里斯伯里地方有一片“出色的牧场”,以一千四百镑的年租出租;艾密斯伯里附近则有一块出租草地,“单为牧草”就收取十二镑一英亩。由于土地的重要性,大土地贵族是全国最富、最有势力的集团。例如纽卡斯尔公爵的收入一年不下十万英镑,小一点的土地贵族,收人也在一万镑上下。为适应资本主义的经营方式,议会从安妮女王时期起,就通过一项项圈地法令,用暴力剥夺农民,使他们变成工资劳动者,或者离开上地。但此时土地尚未圈完,敞田制还大量残存,农民仍可依照旧传统在田地上放牧拾草,弥补家计。

手工业已相当发达,其中最重要的是毛织业。但除了炼铁、采矿,所有的手工业都是分散的,星星点点,散布全国。城市很小;除伦敦之外,在现代人眼光中都只是乡镇。此时的手工业,除了根深蒂固的行会传统外,最大的特点是商人控制生产。手工工匠从商业资本家那里领取原料,进行加工,在一定期限内交回一定数量的制成品,并领取工资。商人们还往往出租生产工具,折取租金。在这种形式下,工匠们表面上看来各自独立,与中世纪无甚差别;实际上,产品已归商人所有,而散居各地的工匠只是商人的雇工而已。

确实,商业是当时最活跃的经济部门。成百上千的内地商贩,赶着成群驮马,在崎岖的小道上奔波往返,把原料和百货运进制造业区,又收走各家各户的手工产品,运往伦敦、布里斯托尔、利物浦……再由更大的商人转运出海,把英国资本主义的触角伸向全球。如果没有商人这个活跃的阶层,英国一定还是四分五裂的中世纪社会,绝无统一市场可言的。

如果说乡绅是乡村的主人,那么商人才是城镇的主人。1739年出现的一份小册子上说:“在英国,没有一个港口,很少有一个内地城镇,是没有这样一批冒险家的:这些人出口大量货物,并直接与大多数欧美商行作生意。”在社会财富的阶梯上,除了大土地贵族,就数商人最富。一个出身卑微的人要想发财,就必须经商,这几乎是颠扑不破的真理。重商主义理论盛行,商业“使富人的人数加倍增长,使我们的地产比以前大为值钱,并且在地产之上,又加上另一笔财产,它也和土地本身一样值钱”商业还带来“一个附加的帝国。”当时人们就是这样看待商业的。

政府一系列经济措施都是为保护商业利益而制定的。航海法,限制殖民地贸易的条例,禁止海员在外国商船上工作的法令,大力发展海军的政策等等,都是重商主义的表现。沃尔波尔说的很清楚:他的经济政策是“使我国制造品的出口及制造它们所要用的商品的进口尽可能简单易行,这样就能保持贸易平衡对我国有利,增加我国航运,并使我国很大一批穷人得到工作。”老威廉·皮特也说:“我要把美洲的重要性说给你们听;它是一个双重市场:既是一个消费市场,也是一个供应市场。”可见历届政府多么重视商业!

商业利益和土地利益互相勾结,形成一个寡头集团。有许多贵族从事巨额海外贸易,或参加伦敦的商业活动,他们的幼子则在东印度公司任职;更有许多商人,拨出自己的红利,买下土地成为地主,作为政治上进身的阶石。婚姻的沟通更为频繁;经过几代人之后,地主和商人几乎不分彼此。朗斯代尔伯爵是个做土耳其生意的商人的曾孙;伦敦商人约翰·肖特的女儿,则嫁给康韦勋爵和沃尔波尔,连着名的首相老威廉·皮特也出自东印度公司的豪门巨富,他的祖父是马德拉斯一个富有的总督,他自己则封查塔姆勋爵。正如笛福所说:“商业在这里远不是与绅士不相调和的,简而言之,在英国,商业造成绅士。因为,在一代或两代人之后,商人的儿辈,或至少是他们的孙辈,成了和那些出身最高、渊源最古的世家子弟一样卓越的绅士、政治家、议员、枢密员、法官、主教和贵族。”

对这样一个寡头统治的社会,法学家布莱克斯顿倍加赞赏,说它“设计得如此聪慧,培植得如此强壮,完成得如此高超,以致很难有赞美的言辞,来准确恰当地形容它。”这些话确实道出了商业——土地集团的心声,他们幻想着这个制度能长久永恒。但就在布莱克斯顿的《英国法律评注》出版的四年之后,在1769年,蒸汽机的隆隆声却永久地打碎了他们的迷梦。

阅读全文

与工业革命前欧洲国家多少人口在农村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龙港包装工业区有哪些名称 浏览:756
奥迪a4l天窗舒适开启什么意思 浏览:878
老奔驰桃木上有覆膜怎么撕掉 浏览:911
奥迪车的h8多少钱 浏览:702
奔驰c300底盘怎么升高 浏览:751
带宝马内饰的有哪些车型 浏览:17
汽车发动机有什么组成 浏览:641
工业甲醛如何排放 浏览:509
宝马最高多少迈 浏览:850
陕西国防工业技术学校专业有哪些 浏览:165
汽车进水了多久能干 浏览:842
奔驰c防冻液怎么看 浏览:241
江苏工业基地有哪些 浏览:228
犇牛汽车多少钱 浏览:977
奔驰什么时候加油最合适怎么看 浏览:949
电动汽车如何正确使用充电线 浏览:102
松岗附近哪些工业园 浏览:885
奔驰gle和glecoupe怎么选择视频 浏览:421
汽车配件识别在哪里 浏览:606
宝马奔驰奥迪25万新车左右怎么选 浏览: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