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业机器人的主要应用领域有哪些
1、输送线。
机器人及输送线物流自动化系统可应用于建材、家电、电子、化纤、汽车、食品等行业。
2、机器人涂胶工作站。
主要包括机器人、供胶系统、涂胶工作台、工作站控制系统及其它周边配套设备。为了提高系统的可靠性,涂胶工作站中的机器人和供胶系统,一般采用国外产品,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工作台、控制柜及周边配套设备的设计制造,并完成涂胶系统的集成。
该工作站自动化程度高,适用于多品种、大批量生产,可广泛地应用于汽车风挡、汽车摩托车车灯、建材门窗、太阳能光伏电池涂胶等行业。
3、焊接。
随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数控及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自动弧焊机器人工作站,
从60年代开始用于生产以来,其技术已日益成熟,稳定和提高焊接质量。因此,在各行各业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自动装箱。
机器人自动装箱、码垛工作站是一种集成化的系统,它包括工业机器人、控制器、编程器、机器人手爪、自动拆/叠盘机、托盘输送及定位设备和码垛模式软件等。
它还配置自动称重、贴标签和检测及通讯系统,并与生产控制系统相连接,以形成一个完整的集成化包装生产线。
(1)工业机器人有哪些末端工具扩展阅读
工业机器人最显着的特点有以下几个:
(1)可编程。生产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是柔性启动化。工业机器人可随其工作环境变化的需要而再编程,因此它在小批量多品种具有均衡高效率的柔性制造过程中能发挥很好的功用,是柔性制造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拟人化。工业机器人在机械结构上有类似人的行走、腰转、大臂、小臂、手腕、手爪等部分,在控制上有电脑。
此外,智能化工业机器人还有许多类似人类的“生物传感器”,如皮肤型接触传感器、力传感器、负载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声觉传感器、语言功能等。传感器提高了工业机器人对周围环境的自适应能力。
(3)通用性。除了专门设计的专用的工业机器人外,一般工业机器人在执行不同的作业任务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比如,更换工业机器人手部末端操作器(手爪、工具等)便可执行不同的作业任务。
2. 工业机器人本体常用的维护工具有哪些
1 常规类
清洁类工具:
紧固类工具:内六角扳手、力矩扳手
润滑类工具:加油枪
电气类工具:万用表
2 专业类
铁粉浓度仪:减速机磨损检查
千分测量仪:间隙检查
示波器:电机、减速机检查
窥镜:内部线缆检查
3. 1:工业机器人定义及特点
工业机器人是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器装置,它能自动执行工作,是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各种功能的一种机器。
它可以接受人类指挥,也可以按照预先编排的程序运行,现代的工业机器人还可以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特点:
1、可编程。
生产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是柔性启动化。工业机器人可随其工作环境变化的需要而再编程,因此它在小批量多品种具有均衡高效率的柔性制造过程中能发挥很好的功用,是柔性制造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拟人化。
工业机器人在机械结构上有类似人的行走、腰转、大臂、小臂、手腕、手爪等部分,在控制上有电脑。
此外,智能化工业机器人还有许多类似人类的“生物传感器”,如皮肤型接触传感器、力传感器、负载传感器、视觉传感器、声觉传感器、语言功能等。传感器提高了工业机器人对周围环境的自适应能力。
3、通用性。
除了专门设计的专用的工业机器人外,一般工业机器人在执行不同的作业任务时具有较好的通用性。比如,更换工业机器人手部末端操作器(手爪、工具等)便可执行不同的作业任务。
4、工业机器技术涉及的学科相当广泛,归纳起来是机械学和微电子学的结合-机电一体化技术。
第三代智能机器人不仅具有获取外部环境信息的各种传感器,而且还具有记忆能力、语言理解能力、图像识别能力、推理判断能力等人工智能。
这些都是微电子技术的应用,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密切相关。因此,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必将带动其他技术的发展,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平也可以验证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和工业技术的发展水平。
(3)工业机器人有哪些末端工具扩展阅读:
一、组成结构
工业机器人由主体、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三个基本部分组成。主体即机座和执行机构,包括臂部、腕部和手部,有的机器人还有行走机构。
大多数工业机器人有3~6个运动自由度,其中腕部通常有1~3个运动自由度;驱动系统包括动力装置和传动机构,用以使执行机构产生相应的动作;控制系统是按照输入的程序对驱动系统和执行机构发出指令信号,并进行控制。
工业机器人按臂部的运动形式分为四种。直角坐标型的臂部可沿三个直角坐标移动;圆柱坐标型的臂部可作升降、回转和伸缩动作;球坐标型的臂部能回转、俯仰和伸缩;关节型的臂部有多个转动关节。
工业机器人按执行机构运动的控制机能,又可分点位型和连续轨迹型。点位型只控制执行机构由一点到另一点的准确定位,适用于机床上下料、点焊和一般搬运、装卸等作业;连续轨迹型可控制执行机构按给定轨迹运动,适用于连续焊接和涂装等作业。
工业机器人按程序输入方式区分有编程输入型和示教输入型两类。编程输入型是将计算机上已编好的作业程序文件,通过RS232串口或者以太网等通信方式传送到机器人控制柜。
示教输入型的示教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由操作者用手动控制器(示教操纵盒),将指令信号传给驱动系统,使执行机构按要求的动作顺序和运动轨迹操演一遍;另一种是由操作者直接领动执行机构,按要求的动作顺序和运动轨迹操演一遍。
在示教过程的同时,工作程序的信息即自动存入程序存储器中在机器人自动工作时,控制系统从程序存储器中检出相应信息,将指令信号传给驱动机构,使执行机构再现示教的各种动作。示教输入程序的工业机器人称为示教再现型工业机器人。
具有触觉、力觉或简单的视觉的工业机器人,能在较为复杂的环境下工作;如具有识别功能或更进一步增加自适应、自学习功能,即成为智能型工业机器人。它能按照人给的“宏指令”自选或自编程序去适应环境,并自动完成更为复杂的工作。
二、技术原理
1、开放性模块化的控制系统体系结构:
采用分布式CPU计算机结构,分为机器人控制器(RC),运动控制器(MC),光电隔离I/O控制板、传感器处理板和编程示教盒等。机器人控制器(RC)和编程示教盒通过串口/CAN总线进行通讯。
机器人控制器(RC)的主计算机完成机器人的运动规划、插补和位置伺服以及主控逻辑、数字I/O、传感器处理等功能,而编程示教盒完成信息的显示和按键的输入。
2、模块化层次化的控制器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建立在基于开源的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Linux上,采用分层和模块化结构设计,以实现软件系统的开放性。整个控制器软件系统分为三个层次:硬件驱动层、核心层和应用层。
三个层次分别面对不同的功能需求,对应不同层次的开发,系统中各个层次内部由若干个功能相对对立的模块组成,这些功能模块相互协作共同实现该层次所提供的功能。
3、机器人的故障诊断与安全维护技术:
通过各种信息,对机器人故障进行诊断,并进行相应维护,是保证机器人安全性的关键技术。
4、网络化机器人控制器技术:
当前机器人的应用工程由单台机器人工作站向机器人生产线发展,机器人控制器的联网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
控制器上具有串口、现场总线及以太网的联网功能。可用于机器人控制器之间和机器人控制器同上位机的通讯,便于对机器人生产线进行监控、诊断和管理。
4. 工业机器人的控制器包括哪几个部分
随着中国制造业转型步伐的加快,机器人的使用越来越频繁,作为工厂里的技术工程师必需了解机器人的相关技术,那么通用机器人由什么部件组成呢?
机器人作为一个系统,它由如下部件构成:
机械手或移动车:这是机器人的主体部分,由连杆,活动关节以及其它结构部件构成,使机器人达到空间的某一位置。如果没有其它部件,仅机械手本身并不是机器人。
末端执行器:连接在机械手最后一个关节上的部件,它一般用来抓取物体,与其他机构连接并执行需要的任务。机器人制造上一般不设计或出售末端执行器,多数情况下,他们只提供一个简单的抓持器。末端执行器安装在机器人上以完成给定环境中的任务,如焊接,喷漆,涂胶以及零件装卸等就是少数几个可能需要机器人来完成的任务。通常,末端执行器的动作由机器人控制器直接控制,或将机器人控制器的信号传至末端执行器自身的控制装置(如PLC)。
工业机器人由哪些主要部件组成呢?
驱动器:驱动器是机械手的“肌肉”。常见的驱动器有伺服电机,步进电机,气缸及液压缸等,也还有一些用于某些特殊场合的新型驱动器,它们将在第6章进行讨论。驱动器受控制器的控制。
传感器:传感器用来收集机器人内部状态的信息或用来与外部环境进行通信。机器人控制器需要知道每个连杆的位置才能知道机器人的总体构型。人即使在完全黑暗中也会知道胳膊和腿在哪里,这是因为肌腱内的中枢神经系统中的神经传感器将信息反馈给了人的大脑。大脑利用这些信息来测定肌肉伸缩程度进而确定胳膊和腿的状态。对于机器人,集成在机器人内的传感器将每一个关节和连杆的信息发送给控制器,于是控制器就能决定机器人的构型。机器人常配有许多外部传感器,例如视觉系统,触觉传感器,语言合成器等,以使机器人能与外界进行通信。
控制器:机器人控制器从计算机获取数据,控制驱动器的动作,并与传感器反馈信息一起协调机器人的运动。假如要机器人从箱柜里取出一个零件,它的第一个关节角度必须为35°,如果第一关节尚未达到这一角度,控制器就会发出一个信号到驱动器(输送电流到电动机),使驱动器运动,然后通过关节上的反馈传感器(电位器或编码器等)测量关节角度的变化,当关节达到预定角度时,停止发送控制信号。对于更复杂的机器人,机器人的运动速度和力也由控制器控制。机器人控制器与人的小脑十分相似,虽然小脑的功能没有人的大脑功能强大,但它却控制着人的运动。
处理器:处理器是机器人的大脑,用来计算机器人关节的运动,确定每个关节应移动多少和多远才能达到预定的速度和位置,并且监督控制器与传感器协调动作。处理器通常就是一台计算机(专用)。它也需要拥有操作系统,程序和像监视器那样的外部设备等。
软件:用于机器人的软件大致有三块。第一块是操作系统,用来操作计算机。第二块是机器人软件,它根据机器人运动方程计算每一个关节的动作,然后将这些信息传送到控制器,这种软件有多种级别,从机器语言到现代机器人使用的高级语言不等。第三块是例行程序集合和应用程序,它们是为了使用机器人外部设备而开发的(例如视觉通用程序),或者是为了执行特定任务而开发的。
机器人在其工作区域内可以达到的最大距离。器人可按任意的姿态达到其工作区域内的许多点(这些点称为灵巧点)。然而,对于其他一些接近于机器人运动范围的极限线,则不能任意指定其姿态(这些点称为非灵巧点)。说明:运动范围是机器人关节长度和其构型的函数。
精度:精度是指机器人到达指定点的精确程度说明:它与驱动器的分辨率以及反馈装置有关。大多数工业机器人具有0.001英寸或更高的精度。
重复精度:重复精度是指如果动作重复多次,机器人到达同样位置的精确程度。举例:假设驱动机器人到达同一点100次,由于许多因素会影响机器人的位置精度,机器人不可能每次都能准确地到达同一点,但应在以该点为圆心的一个圆区范围内。该圆的半径是由一系列重复动作形成的,这个半径即为重复精度。说明:重复精度比精度更为重要,如果一个机器人定位不够精确,通常会显示一固定的误差,这个误差是可以预测的,因此可以通过编程予以校正。举例:假设一个机器人总是向右偏离0.01mm,那么可以规定所有的位置点都向左偏移0.01mm英寸,这样就消除了偏差。说明:如果误差是随机的,那它就无法预测,因此也就无法消除。重负精度限定了这种随机误差的范围,通常通过一定次数地重复运行机器人来测定
5. 工业机器人基本主要构成部分有哪些是什么驱动的
机器人目前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一般由机械本体、控制系统、传感器、驱动器和输入/输出系统接口等五部分组成。为对本体进行精确控制,传感器应提供机器人本体或其所处环境的信息,控制系统依据控制程序产生指令信号,通过控制各关节运动坐标的驱动器,使各臂杆端点按照要求的轨迹、速度和加速度,以一定的姿态达到空间指定的位置。驱动器将控制系统输出的信号变换成大功率的信号,以驱动执行器工作。
1.机械本体
机械本体,是机器人赖以完成作业任务的执行机构,一般是一台机械手,也称操作器、或操作手,可以在确定的环境中执行控制系统指定的操作。典型工业机器人的机械本体一般由手部(末端执行器)、腕部、臂部、腰部和基座构成。机械手多采用关节式机械结构,一般具有6个自由度,其中3个用来确定末端执行器的位置,另外3个则用来确定末端执行装置的方向(姿势)。机械臂上的末端执行装置可以根据操作需要换成焊枪、吸盘、扳手等作业工具。
2.控制系统
控制系统是机器人的指挥中枢,相当于人的大脑功能,负责对作业指令信息、内外环境信息进行处理,并依据预定的本体模型、环境模型和控制程序做出决策,产生相应的控制信号,通过驱动器驱动执行机构的各个关节按所需的顺序、沿确定的位置或轨迹运动,完成特定的作业。从控制系统的构成看,有开环控制系统和闭环控制系统之分;从控制方式看有程序控制系统、适应性控制系统和智能控制系统之分。
3.驱动器
驱动器是机器人的动力系统,相当于人的心血管系统,一般由驱动装置和传动机构两部分组成。因驱动方式的不同,驱动装置可以分成电动、液动和气动三种类型。驱动装置中的电动机、液压缸、气缸可以与操作机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传动机构与执行机构相连。传动机构通常有齿轮传动、链传动、谐波齿轮传动、螺旋传动、带传动等几种类型。
4.传感器
传感器是机器人的感测系统,相当于人的感觉器官,是机器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内部传感器和外部传感器两大类。内部传感器主要用来检测机器人本身的状态,为机器人的运动控制提供必要的本体状态信息,如位置传感器、速度传感器等。外部传感器则用来感知机器人所处的工作环境或工作状况信息,又可分成环境传感器和末端执行器传感器两种类型.
前者用于识别物体和检测物体与机器人的距离等信息,后者安装在末端执行器上,检测处理精巧作业的感觉信息。常见的外部传感器有力觉传感器、触觉传感器、接近觉传感器、视觉传感器等。
5. 输入/输出系统接口:为了与周边系统及相应操作进行联系与应答,还应有各种通讯接口和人机通信装置。
6. 焊接机器人常见的工具有哪两种
焊接机器人常见的工具有哪两种 答案是:焊钳、焊枪。一、点焊机器人 点焊机器人是用于点焊自动化作业的工业机器人,末端持握的作业工具是焊钳。 二、弧焊机器人 弧焊机器人是用于弧焊自动化作业的工业机器人,其末端持握的工具是焊枪。 三、激光焊接机器人 激光焊接机器人是用于激光焊自动作业的工业机器人,通过高精度工业机器人实现更加柔性的激光加工作业,其末端持握的工具是激光加工头。
7. 工业机器人维修的过程中常用的工具有哪些
工业机器人维修中,常常用到一些维修工具及测试仪器,如:热风枪、电烙铁、万用表、直流稳压电源、示波器、带灯放大镜、超声波清洗仪、拆装工具、频谱仪、可编程软件维修仪、免拆机软件维修仪等。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工业机器人管理与维护保养是一个新兴的技术工种,其不仅要求管理维护人员掌握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基本原理,还要求其掌握机器人的安装、调试、系统编程、维修等的技能。因此,管理维修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以满足工业机器人维护保养需求。
1 机器人日常检查
1.1 刹车检查
正常运行前,维修管理人员需检查电机刹车每个轴的电机刹车,检查方法如下:
第一,运行每个机械手的轴到它负载最大的位置。
第二,机器人控制器上的电机模式选择开关打到电机关(MOTORS OFF)的位置)。
第三,检查轴是否在其原来的位置如果电机关掉后,机械手仍保持其位置,说明刹车良好。
1.2 失去减速运行(250mms)功能的危险
不要从电脑或者示教器上改变齿轮变速比或其它运动参数,这将影响减速运行(250mms)功能。
1.3 安全使用示教器
安装在示教器设备上的使能按钮(Enabling device),当按下一半时,系统变为电(MOTORS ON)模式。当松开或全部按下按钮时,系统变为电机关(MOTORS OFF)模式。为了安全使用示教器,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当设备使能按钮(Enabling device)不能失去功能编程或调试的时候,当机器人不需要移动时,立即松开能使设备使能按钮(Enabling device);
第二,当编程人员进入安全区域后,必须随时将示教器带在身上,避免其他人移动机器人。
1.4 在机械手的工作范围内工作
如果必须在机械手工作范围内工作,需遵守以下几点:
第一,控制器上的模式选择开关必须打到手动位置,以便操作使能设备来断开电脑或遥控操作。
第二,当模式选择开关在<250mms位置时候,最大速度限制在250mms。进入工作区,开关一般都打到这个位置,只有对机器人十分了解的人才可以使用全速(100%full speed)。
第三,注意工业机器人各臂的旋转轴,当心头发或衣服搅到上面,另外注意机械手上其它选择部件或其它设备。
第四,检查每个轴的电机刹车。
2 工业机器人的维护频率
维护频率如下:
第一,一般维护,1次天;
第二,清洗更换滤布,1次500h;
第三,测量系统电池的更换,2次7000h;
第四,计算机风扇单元的更换、伺服风扇单元的更换,1次50000h;
第五,检查冷却器,1次月注意;
这个过程需要注意的是:首先,时间间隔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其次,视机器人运行时数和温度而定;最后,适当确定机器人的运行顺畅与否。
3 机器人本体维护保养
第一,一般维护,1次1天;
第二,轴制动测试,1次1天;
第三,润滑3周副齿轮和齿轮,1次1000h;
第四,润滑中空手腕,1次500h;
第五,各齿轮箱内的润滑油,第一次1年更换,以后每5年更换一次。
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时间间隔主要取决于环境条件;还要视机器人运行时数和温度而定;最后,确定机器人的运行顺畅与否。
4 工业机器人一般维护
4.1 清洗机械手
应定期清洗机械手底座和手臂。使用溶剂时需谨慎操作。应避免使用丙酮等强溶剂。可使用高压清洗设备,但应避免直接向机械手喷射。如果机械手有油脂膜等保护,按要求去除。为防止产生静电,必须使用浸湿或潮湿的抹布擦拭非导电表面,如喷涂设备、软管等。请勿使用干布。
4.2 中空手腕
如有必要,中空手腕是需要经常清洗,以避免灰尘和颗粒物堆积。用不起毛布料进行清洁。手腕清洗后,可在手腕表面添加少量凡士林或类似物质,以后清洗时将更加方便。
4.3 定期检查
视需要经常检查下列要点:检查是否漏油,如发现严重漏油,应向维修人员求助;检查齿轮游隙是否过大,如发现游隙过大,应向维修人员求助;检查控制柜、吹扫单元、工艺柜和机械手间的电缆是否受损。
4.4 检查基础
固定螺钉将机械手固定于基础上的紧固螺钉和固定夹必须保持清洁,不可接触水、酸碱溶液等腐蚀性液体。这样可避免紧固件服饰。如果镀锌层或涂料等防腐蚀保护层受损,需清洁相关零件并涂以防腐蚀涂料。
4.5 轴制动测试
在操作过程中,每个轴电机制动器都会正常磨损。为确定制动器是否正常工作,此时必须进行测试。测试方法:第一,运行机械手轴至相应位置,该位置机械手臂总重及所有负载量达到最大值(最大静态负载);第二,马达断电;第三,检查所有轴是否维持在原位。如马达断电时机械手仍没有改变位置,则制动力矩足够。还可手动移动机械手,检查是否还需要进一步保护措施。
5 工业机器人预防性保养
日常的预防性维护检查包括以下内容:备份控制器内存;定期监视机器人,检查机器人、导线和电缆;检查刹车装置;检查机器人的结构紧凑程度;听声音振动和噪音;根据特定机器人的手册查看机器人的润滑关节;肉眼检查示教器和控制器电缆;检查电缆连接、冷却风扇、电源、安全设备和其他运行设备;如果需要,测试并更换RAM和APC电池;如果机器人需要维修,技术人员应该报告问题,以便安排进行必要的维修。
6 结束语
工业机器人对于提高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企业需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维护和保养措施,来保证工业机器人安全、稳定、健康、经济运行,从而提升企业生产整体效益。
8. 工业机器人常创建什么将tcp移动至机器人末端执行器
为了完成各种任务,需要在工业机器人末端安装各种工具,如喷枪、手爪、焊枪等。由于工具的形状和尺寸不同,在更换或调整工具后,机器人实际工作点相对于机器人末端的位置会发生变化。
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在机器人工具上建立工具坐标系,其原点是工具中心点(TCP)。
机器人是在这个坐标系中编程的。工具调整好后,只需重新校准工作坐标系的姿态,机器人就可以再次投入使用。
传输控制协议类型
1.常规TCP
无论什么牌子的工业机器人,事先都定义了一个工具坐标系。该坐标系的XY平面无一例外地绑定到机器人第六轴的法兰平面,坐标原点与法兰中心重合。
很明显,TCP在法兰的中心。不同的机器人有不同的名字。ABB机器人把这个刀具坐标系叫做tool0,REIS robot _tnull。
2.固定TCP
上述TCP随机器人本体一起运动,但TCP也可以定义为机器人本体外部的静态位置。常用于涂胶,胶槽的喷嘴静止,机器人抓取工件移动。其本质是一个工件坐标系。
3.动态TCP
上述TCP是相对于机器人本体的法兰坐标系或大地坐标系,但对于更复杂的应用,TCP可以扩展到机器人本体轴的外部,应用于TCP需要相对于法兰进行动态变化的情况。这个可以叫动态工具,它的TCP可以叫动态TCP。
9. 工业机器人主要由哪几部分组成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机器人由三大部分六个子系统组成。三大部分是机械部分、传感部分和控制部分。六个子系统是驱动系统、机械结构系统、感受系统、机器人一环境交换系统、人机交换系统和控制系统。x0dx0a驱动系统,要使机器人运作起来,各需各个关节即每个运动自由度安置传动装置。这就是驱动系统。驱动系统可以是液压传动、气压传动、电动传动、或者把它们结合起来应用综合系统,可以是直接驱动或者通过同步带、链条、轮系、谐波齿轮等机械传动进行间接传动。x0dx0a机械结构传动,工业机器人的机械结构系统由机座、手臂、末端操作器三大部分组成,每一个大件都有若干个自由度的机械系统。若基座不具备行走,则构成行走机器人;若基座不具备行走及弯腰,则构成单机器人臂。手臂一般由上臂、下臂和手腕组成。末端操作器是直接装在手腕上的一个重要部件,它可以是二手指或多手指的手抓,也可以是喷漆枪、焊具等作业工具。x0dx0a感受系统由内部传感器模块和外部传感器模块组成,用以获得内部和外部环境状态中有意义的信息。智能传感器的使用提高了机器人的机动性、适应性和智能化的水准。人类的感受系统对感知外部世界信息是极其灵巧的,然而,对于一些特殊的信息,传感器比人类的感受系统更有效。x0dx0a机器人一环境交换系统是现代工业机器人雨外部环境中的设备互换联系和协调的系统。工业机器人与外部设备集成为一个功能单元,如加工单元、焊接单元、装配单元等。当然,也可以是多台机器人、多台机床或设备、多个零件存储装置等集成为一个去执行复杂任务的功能单元。x0dx0a人工交换系统是操作人员与机器人控制并与机器人联系的装置,例如,计算机的标准终端,指令控制台,信息显示板,危险信号报警器等。该系统归纳起来分为两大类:指令给定装置和信息显示装置。x0dx0a控制系统的任务是根据机器人的作业指令程序以及传感器反馈回来的信号支配机器人的执行去完成规定的运动和功能。假如工业机器人不具备信息反馈特征,则为开环控制系统;若具备信息反馈特征,则为闭环控制系统。根据控制原理,控制系统可分为程序控制系统、适应性控制系统和人工智能控制系统。根据控制运行的形式,控制系统可分为点位控制和轨迹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