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日本发展工业的优势是
1、长年技术积累建立的技术基础和产品化能力。
日本企业非常重视技术的长期积累,对很多传统的日本企业来说,技术积累是比人才更重要的技术创新因素。
2、在日本形成了世界最高水平的材料及零部件集群。
日本是世界上最高水平的电子制造业“高水平材料、零部件产业集群”。无论是产业上游的材料技术、原材料加工水平,中游的精密加工技术、材料、零部件、制造设备,还是下游的最终产品制造技术,日本企业都是世界制造业的最高水平。
3、跟踪世界发展趋势,把握时代发展带来的机遇。
信息技术的下一步发展目前被认为是“无所不在的网络”领域,在这一领域的要素技术中,日本企业也有很强的技术实力。
4、传统的区位优势依然发挥作用。
日本区位条件: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口,海上运输便利,便于向国外进口原料与燃料,也便于向国外出口工业制成品。
❷ 从自然地理因素入手分析日本发展工业的优势和劣势
工业
:
优势:世界市场影响,日本是一个依赖进口的国家,所以能够更快的吸收新技术;
本国人口素质较高;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
;国家政策的支持。
劣势:人口少,国土面积少,资源少,
水稻:
优势:温带季风气候降水丰富,雨热同期便于水稻生长;收冬季风影响小,关东平原地势平坦,国内土壤肥沃,交通便利。
劣势:人口少
,水稻生产是一个劳动密集型农业.
❸ 日本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和无利条件
有利因素:海运便利,利于商品集散,工业基础雄厚,科技发达,重视教育,不利因素:工业原料和产品大量依赖国际市场,容易受制于人
...
❹ 日本实现工业化的有利因素有哪些
地理位置优越,便于原料进口。
劳动力素质高
生产设备先进
工业发展时间早,基础好
面对海外市场。
❺ 日本发展现代化工业的优缺点 七年级地理老师出得题 急!
知友,你好,既然是地理问题,那就得说日本(狗日的)的地理位置及其领土资源的优缺势:
优点:1、日本是一个岛国,海岸线狭长,港口众多,海运及其发达,着名的港口有横滨,神户,东京,大阪,名古屋等大型港口为发展现代化工业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服务。
2、日本人口众多,拥有1.27亿人口,科技教育水平高,人才充足,为现代化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口及其人才资源。
3、日本地处东亚(临近中国等国),亚洲为其发展现代化工业提供了丰厚的原材料、矿产资源和廉价劳动力。
缺点:1、日本是岛国,领土狭窄,自然资源极度匮乏,对其他国家依赖性极强。
2、领土小,人口密度大,不适于建立工业基地。
❻ 日本工业分布特点和经济发展条件的利弊
特点
1.大力发展海上航运,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从而使本国经济得到调整发展。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
2.日本的主要工业部门有,钢铁、汽车、造船、电子、化学和纺织工业。这些工业的产品大量出口,在国际市场上占有重要地位。日本的最大贸易对象是美国,其次是亚洲和西欧。
日本与中国的贸易,日本从中国输入的商品有服装、石油、煤炭、棉花、水产品和蔬菜等。向中国输出的商品有钢材、电子产品和其他工业品。
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的狭长地带。东京大阪、名古屋、北九州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是主要的工业区。
2.
影响日本工业分布的原因。
以海港为依托,进口原料,出口工业产品,依靠国际市场,是形成日本工业临海分布的主要原因。
❼ 日本的工业优点和缺点
一、日本经济发展中的优势: 在国内经济增长乏力的情况下,日本有实力的大企业纷纷搭上经济全球化快车,加大对外并购、建厂等海外投资力度。 二、日本经济发展中的劣势: 1、日本劳动力人口下降、消费市场饱和也是制约经济发展后劲的重要原因。 据日本总务省最近发表的2018年劳动力状况调查,现有就业人口5596万人,比2012年增加435万人。 但新增就业中四分之三属于派遣工、钟点工等临时就业人员,且多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或妇女,劳动力结构中非正规雇用人员占到37.9%,这些人工资低、无奖金,甚至还要自己承担上下班交通费。 2、劳动生产率下降,也是阻碍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 据统计,2017年日本单位时间的劳动生产率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的35个成员中排名第20位,在西方七国中排名最后。 (7)日本工业发展有哪些可取之处扩展阅读: 2018年的日本经济状况: 日本内阁府公布了2018年四季度国内生产总值速报,剔除物价变动因素后,实质经济增长率环比增长0.3%,折合年增长率为1.4%。 日本经济界在庆幸2018年夏天自然灾害冲击个人消费的情况得到缓解、内需回升拉动经济的同时,也对国际经济形势前景表现出较大隐忧。 具体看2018年四季度经济变化情况,内需拉升GDP总量0.6%,特别是占GDP近60%的个人消费环比增长0.6%,与上一季度0.2%的负增长形成明显反差,餐饮、住宿、航空、娱乐等服务业恢复明显,汽车消费等也有所增加,说明2018年夏天自然灾害对个人消费的负面影响已经消除。 住宅投资增加1.1%,实现了连续两个季度增长,民间设备投资增长2.4%,其中制造业的机械设备投资贡献较大。
❽ 日本工业发展有何利和不利条件
利:1.技术卓越,研发能力强。
2.历史性(长期以来日本都是一个擅于吸收他国文化并加以改善的民族)
3.产品质量高
4.品牌效益(日本产)
5.现今汇率有利于做进口(海外生产-国内消费)
6.有团队精神(教育程度高,容易吸收,工作配合)
弊:1.缺乏原料(对海外依赖性极高)
2.生产成本过高(特别是人件费,所以才有那么多日企在亚洲开厂)
3.缺乏长期战略(日企一般目光都很短浅,而且老板大多数是理科出身,对情报不够敏感)
4.缺乏研究资金(普遍小企业为了减少开支,开始紧缩政策,导致本来的强项越来越弱)
5.现今汇率不利于出口(日本生产-海外销售)
6.过分的集体意识(日本人整体缺乏主见,10个人中8个说黑,剩下2人跟着说黑)
等等等
❾ 二战后日本工业设计的快速发展有哪些我们可以借鉴的
二战后,日本工业设计领域走的是“仿制”--“精工”--“自主创新”的发展模式。
仿制可以快速拉近与先进水平的差距,弥补技术代差。
随着基础工业水平的提升,精工可以提升品牌定位,为企业赢得更多利润。
而自主创新则使产业由加工制造型转为科技型产业,掌握更多的核心技术与专利权。
目前中国在工业设计领域发展模式与二战后日本比较相似,现阶段以仿制为主,但随着工业能力的提升,已经有不少国内企业可以为世界顶级产品做零配件甚至产品的代工,而少数重点企业通过收购及自主创新开始掌握更多核心科技。
但不可否认的一点,中国目前大多数企业的品牌定位仍然比较低端,以廉价仿制品和代工为主,自主品牌也比较欠缺,仍然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品牌及市场积淀才能够提升国有品牌的国际地位。
❿ 日本工业化的特点有哪些
日本工业化有自己的特点。第一,日本的工业化是在政府的推动和对外军事侵略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欧美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政府也会起到很大作用,但是政府推动工业化在日本表现得更加明显。日本的工业化从开始到基本完成,起主导作用的都是明治政府。明治政府通过发行“金禄公债”,设立“创业基金”和“劝业基金”,增加财政信贷以及“处理”国营企业等一系列措施,支持、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尤其是那些与政府关系非常密切的官商,从而形成了日本工业化中的私人资本和国家权力之间的特殊关系。在日本,财阀对政府是有依赖性的。明治政府在工业化中提供了大量的公共产品,兴建了有利于军事工业的社会基础设施。通过公共产品的提供,进一步确立了政府在工业化中的地位。 第二,因为日本工业化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情势,所以其工业化道路和欧美国家有很多不同。英法等国家的工业化,一般都是从消费资料生产部门,尤其是纺织业的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开始,在这些行业的机械化达到一定的水平之后,在扩展到生产资料的生产部门。日本的工业化过程则要相对复杂。消费资料生产部门和生产资料生产部门现代化是相互交错进行的。对于私人资本而言,工业化是从以纺织业为代表的轻工业开始的,然后扩展到造船、机械机器等重工业部门。对于国家资本来讲,因为已有幕藩体制下的军工企业基础,所以一开始就从军事重工业开始着手工业化。 第三,日本的工业化是通过移植西方近代产业和外国的技术装备实现的。当日本进行工业化的时候,西方的欧美国家工业化已经进行了一段时间。这样一个情势,使得日本可以引进当时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工业化的经营管理思想、组织形式和各种制度安排。引进大量的技术设备为工业化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但是由于国内的工业基础比较薄弱,特别是重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的是军事工业,所以使得日本的机器制造业较为落后。基础的薄弱和产业结构的畸形使得日本对外国技术装备的依赖加深,从而导致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日本都把重工业作为工业化的目标选择。 第四,日本的工业化是非西方的工业化,其中蕴含了日本的民族精神。着名的经济史学家戴维路S路兰德斯认为,文化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很大。他说:“任何类型的经济发展都是复杂的,而且包括种种相互影响的因素。其中还常有机会成分。但在对这些偶然事件,或随机事件,或由地理引起的问题作一最终分析时,‘文化’则被广泛使用。[1]” 弗朗西斯路福山也认为:“现代制度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却不足以构成现代繁荣和社会安康的充分条件,它们还必须与某些传统和道德习俗相结合。[2]”日本将其精神和工业化结合在一起。日本没有基督教的传统,“无意对创世作猜测或崇拜一个滋生万物之神,注重自然现象,甚至敬畏出类拔萃的山川鸟兽。这种种专着于刻下环境之事物,有意受自然力量之感召,不沉湎于抽象观念的习惯,不可能与日本人经常在技术工作中表现精研独到的能力及个人行动易于协调没有关系。[3]” 日本的武士道文化和等级制思想使得日本人有了崇武尚美的独特性格。这种性格和加上岛国的约束使得日本人经常有侵略意识。在日本重工业化的过程中,日本人正是通过战争掠夺到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本。日本人善于学习,而且非常彻底,表现在它的制度变迁上。历史上,当中国经济独步于世界的时候,那么它学习中国的官僚组织架构。但是由于没有异族侵略的威胁,所以日本没有像中国一样形成中央集权制,日本的战国时代时间很久。在西方崛起以后,日本人很快便选择“脱亚入欧”,开始学习西方各国的制度。根据本国的历史和国情,日本人从英国、法国、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借鉴自己所需要的东西。通过借鉴学习,从而融合到自己的经济发展大计当中,并且成就了自己的工业化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