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广德市有哪些工业

广德市有哪些工业

发布时间:2023-01-07 09:22:35

1. 广德卢村工业园规划在哪里

位于广德市卢村乡。
规划面积700亩,总投资12亿元人民币。建设内容包括中唐魔方谷大型高科技室内亲子乐园,民俗体验街区和主题酒店等,项目定位于打造成安徽省文化旅游研学示范基地、长三角“一地六县”文旅先行示范项目、长三角亲子旅游标杆。

2. 广德市2022年重点项目

2022年度整理排定重点项目122个,其中:续建项目47个,新开工项目75个;社会类投资项目91个,其中工业类项目77个;政府性投资项目31个,包括:交通建设类5个、农林水类项目6个、社会事业类项目12个、城市基础设施类项目6个、生态建设类项目2个。
一、建设工程手续办理流程是什么
1、编制项目建议书。
2、开展可行性研究和编制设计任务书。
3、进行设计。
4、安排计划。
5、进行建设准备。
二、办理建设工程施工证书需要什么
1、建设工程用地已获得批准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确定施工企业;
3、资金安排、
4、施工图纸、
5、技术资料满足施工需要。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第八条 申请领取施工许可证,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已经办理该建筑工程用地批准手续;
(二)依法应当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已经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三)需要拆迁的,其拆迁进度符合施工要求;
(四)已经确定建筑施工企业;
(五)有满足施工需要的资金安排、施工图纸及技术资料;
(六)有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具体措施。
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七日内,对符合条件的申请颁发施工许可证。

3. 宣城有哪些工业区

安徽宣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省级)
安徽宣州经济开发区(省级)
安徽狸桥经济开发区(省级)
安徽宁国经济开发区(省级)
安徽广德经济开发区(省级)
安徽郎溪经济开发区(省级)
安徽旌德经济开发区(省级)
安徽绩溪经济开发区(省级)
安徽泾县经济开发区(省级)

4. 广德近几年的发展

广德县是宣城市下辖的一个县,2006年被安徽省列为12个享有省辖市部分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试点县市之一,是 “ 中国竹子之乡 ”、“ 中国板栗之乡 ”。位于苏浙皖三省八县(市)交界处,面积2165平方公里,东临杭嘉湖,北倚苏锡常,是安徽省唯一与苏浙两个发达省份毗邻接壤的县份,是东进西出的桥头堡、南北经济的结合点,是华东沿海经济挺进安徽等中西部地区的第一站。人口50.5万。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广德县充分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体制优势,勇当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的排头兵,积极实施“工业兴县、竹业富民”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县域经济运行综合考评位次逐年上升,由1999年全省第51位上升到2004年第8位,跨入全省十强县行列。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自2001年以来,全县GDP增幅分别达6.2%、7.1%、13.0%、15.1%,财政收入增幅分别达2.3%、14.1%、18.1%、39.5%。尤其是该县在全市率先评审通过了《全县工业发展规划》,通过合理布局、产业定位,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由1998年的约2亿元,发展到2000年的4.6亿,2003年10亿,2004年20.1亿元,6年之间翻了三番。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县域工业逐步形成了以机电、建材、生物化工、玩具服装、竹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六大产业。

5. 广德化工园区在哪里

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市德昌路与桐汭大道交汇处

6. 广德县的人口

粮食作物生产历来是县内农业生产的主体。粮食又以稻谷为大宗,占粮食总产量的90%以上。其次为小麦、山芋、黄豆、大麦、杂豆等。
广德以盛产稻谷名着皖南,正常年景,粮食自给有余。但在建国前,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加上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粮食生产一直上不去。据资料统计。民国22年(1933)全县粮食产量4153.1万公斤。次年,发生大旱,粮食产量剧降,只有上年的26.7%。建国前几年,粮食产量也只在5000万公斤上下,到1949年,全县耕地为460168亩,农业人口为203442人,粮食产量不足5000万公斤,平均每个农业人口占有粮食234公斤。
建国以后,粮食生产有了发展。1950年至1953年的四年为粮食生产恢复时期,产量年平均递增4.9%。
1952年,由于重视兴修水利,春播水稻51万亩,提出“不留一亩白水田”的口号,广施肥料,第一次提出防治虫害,建立及时逐级报告制度,全年粮食产量7.75万吨,比1949年增加了55%,人均占有粮食350公斤,是建国后第一个丰收年。
50年代中期,是县内第一个经济建设高潮时期,农业生产发展迅速。
1954年,全县掀起开荒抢种高潮,到9月下旬,共开荒136950亩,抢种各种晚秋作物152740亩,加上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全年粮食产量达到10.59万吨。1955年开始试种双季稻。首先选择光、热、水、气条件好的高湖乡和平社、东山乡东升社、双柏乡劳动社改种双季稻,都获得大面积丰收,早稻全年平均单产138.5公斤,高的达300余公斤,连作晚稻亩产达200余公斤。这年7月中旬干旱,双季早稻解决了渡荒的粮食,社员称双季稻为“救命稻”。
1956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1万吨,比上年增加4.8%,是1949年的2倍多。
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及随之而来的“共产风”、“浮夸风”,使粮食总产量急剧下降。1958年减少耕地6338亩。1960年,农田抛荒面积达94966亩,占水田21.5%,当年粮食播种面积763045亩,总产5.08万吨,单产仅66.5公斤,略高于1949年的生产水平。
到1962年的5年中,每年粮食产量徘徊在5万吨左右,比50年代中期大幅度下降。以后,随着农业经济调整,加上大力推广以农垦58为主的水稻良种,粮食生产又呈现发展趋势。1965年、1966年产量均接近10万吨。
“文化大革命”初期,农业生产发展缓慢。70年代双季稻种植面积扩大,1971年双季稻突破20万亩。1974年达到288240亩,为栽种双季稻最多的一年,平均亩产246.5公斤,全年全县粮食总产达15.7万吨,第一次突破了15万吨大关。1978年,全县遭受百年未遇的大旱,仍取得了产量8.82万吨的收成。
进入80年代,农业生产发展加快,推行以“大包干”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县出现了不少粮食生产专业户,每户年产粮高达2~2.5万公斤。
1982年,从午粮到“四稻”,季季增产,全年粮食总产达17.71万吨,农业人口人均占有粮食476公斤,创造了历史最高记录。1983年、1984年县内虽然连续两次发生特大洪涝灾害,但粮食产量仍然达到常年水平,分别为13.42万吨和15.41万吨。1987年粮食总产17.38万吨,农业人口人均占有粮食413公斤,比1949年分别增长365.8%和176.5%。
2012年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到185家。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3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3家。新增农业“三品”认证5个。东亭高峰村被评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现代农业示范园、林下经济种植面积分别发展到4.5万亩、17万亩。被授予“全国产粮大县”、“全国生猪标准化示范县”、“全省林业产业发展十强县”。被列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县”。 广德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据史志记载,唐代即有造纸(土纸)、缫丝、竹木器加工等业。
明万历年间,乡人已陆续开采煤炭。清康熙年间,曾“聚众数万”,入山挖煤。因朝野围绕采与禁纷争不已,采煤时断时续。明清时期,造纸、缫丝等业都曾兴盛一时。后俱毁于清咸丰、同治年间的兵燹、疫疠。清末,随着移民大量入境,手工业生产缓慢复苏。同治末,商人吴国基在州城创办织布机坊,有木机120台。
光绪三年(1877)裼泰源纸坊在南乡山区开办。年产表芯纸330担。光绪三十三年(1907)官督商办广益煤矿公司在独山猪翎洞、梁家山建窑采煤。
民国12年(1923)富商赵少丞发起创办广明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购进国外生产的柴油机和直流发电机发电。
至民国25年(1936)全县有陆续兴办的采煤、纺织、电力等10余家厂矿以及食品、酿造、造纸、粮油加工、印刷、建材、制陶、竹木铁制具等约800余家手工作坊。是年,全县仅造纸作坊就拥有纸槽1100余架,工人3000余名,年产土纸20万担。翌年,抗战伊始全县大、小工厂、作坊又为日军侵略战火摧毁殆尽。此后,恢复艰难。
1949年4月广德解放时,全县仅有各类手工作坊104家,且多为食品、酿造、缝纫、粮油加工、造纸、竹木铁制具等家庭作坊,设备极其简陋。是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仅378.8万元(1980年不变价,下同)。
1950年,县人民政府在县城办起了第一家国营工厂——广德县城关米厂。
1952,县城黄宗良、徐德芳等手工业主,率先组成了2个铁业生产合作社,年底又合并成立黎明铁业生产合作社。
1953年,董信泰、和丰两家槽坊改造为公私合营广丰第一酒厂、广丰第二酒厂。是年全县124个工业企业中,现代工业2家、手工业工坊122家;国营1家、公私合营2家、合作社营13家,余均为私营。
1956年底,对全县私营工业、个体手工业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时,全县48个工业企业中,国营3个、合作社营41个、公私合营4个。是年,全县工业总产值706.29万元。
1958年,全县掀起大办工业的热潮。为完成年产4.6万吨生铁的任务,成立县冶金工业指挥部,开始“全民大办钢铁”,全县建“小高炉”300余座。同时,开办独山等7个煤矿,从县内及外地调集2万余人开展夺煤大会战。是年,全县工业企业骤增至607个、职工33886人。由于“左”的思想指导,违反客观规律,终至得不偿失。
1961年,在贯彻国民经济“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时,对全县工业企业进行调整压缩、精减下放职工充实农业生产第一线,至年底全县工业企业减为55家、职工8136人。
“文化大革命”时期,虽然兴办了化肥、采矿、建材等工业企业,但生产发展缓慢。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工业生产有了新的发展,尤其是乡镇、村办、联户、个体工业发展较快。
1987年末,全县共有工业企业5507家,其中全民企业27家,县属集体企业26家,乡(镇)、村办企业545家,联户、个体办企业4909家。从事工业生产的有4.56万人,已拥有煤炭、造纸、建材、机械、纺织、食品、化工、医药、电子等10余个工业门类。工业总产值15112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51%,首次超过农业总产值。
2012年共为207家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贷款20.2亿元。开通全省首家县级用工电视频道,多渠道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问题,全年共为企业输送用工1.03万人次。经济总量不断扩张。完成工业投入70.5亿元,增长15.7%;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1家,发展到184家;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64.2亿元,增长18.8%。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机械制造、信息电子产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完成产值30.2亿元,增长53.3%。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家、产品25个,省级技术研发中心6家,省级名牌产品5个,专利授权821件。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关停并转煤矿、非煤矿山、小化工等企业78家,实现煤矿、粘土砖企业全面退出。

7. 宣城广德县有几个工业区

县的就一个,还有新杭那边也有挺多厂,还有很多水泥厂

阅读全文

与广德市有哪些工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哪些特殊的工业区 浏览:713
宝妈坐奔驰开宝马指的是什么车型 浏览:799
切割片工业级和专业级哪个好 浏览:714
小鹏汽车哪些平台可以成为专车 浏览:48
汽车电子包括什么 浏览:310
宝马和本田哪个耐用 浏览:974
宝马自动启停功能在哪个位置 浏览:95
大众和奔驰哪个厉害 浏览:855
汽车是如何清理积碳 浏览:183
北京汽车价格为什么低 浏览:901
奥迪s8中网多少钱 浏览:500
csgo机械工业值多少 浏览:115
新款奔驰s350什么时候上市 浏览:634
奔驰买哪里最好 浏览:925
吉利带字母的是什么汽车 浏览:473
管城区近代工业园在哪个路口 浏览:472
博士达汽车功放怎么样 浏览:549
广州市白云区哪里有修汽车尾板的 浏览:978
城阳区金岭工业园哪个街道 浏览:388
玉林哪里有改装奔驰氛围灯的 浏览: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