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工业大学的南少林在哪里

工业大学的南少林在哪里

发布时间:2022-12-28 21:27:37

1. 南少林到底在哪里

有关南少林的疑议由来已久,本世纪三十年代,体育史学家唐豪曾为此做过大量的考证工作,后由于历史原因,南少林的问题被搁置下来。现代,关于南少林的研究,在南少林的发源地福州,被一批有识之士重新提到桌面。古城泉州早在80年代初,借助武术热的兴起,搞起了泉州南少林研究,并在东禅寺挂匾确认。1988年,历史上被尊为南少林祖地的莆田,开始着手南少林的查证工作,并成立南少林研究会。1991年,莆田对外宣布林泉院南少林遗址,一时间倍受到武林界关注。 十年过去,由林泉院遗址引发的南少林热至今仍众说纷纭。而随后93年出现的福清少林说,更使人有目不暇接的感受。 三种说法 1.泉州说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古城泉州,历史悠久。泉州武术渊源流长。明史中就有:“温陵棍棒手扑妙绝天下”的记载。 泉州南少林最早见于《万年青》“白眉道人奉旨大破少林寺”。清末成书《少林拳术秘诀》称:“斯时国内有两少林,一在中州,一在闽中”。唐豪考证认为:此“闽中”少林即泉州少林,从而奠定了泉州南少林的地位。然而,泉州南少林的具体地点在何处呢?早期看法认为:泉州东禅院即南少林。理由是:清咸丰丙辰(1856)年间,东禅寺主持幻空曾手书“少林古迹”山门匾额,稍后又出现过“钦赐东禅少林寺”供案。泉州历史学会陈泗东据此认为:“东禅寺有两个名称,一是正式的,名为镇国东禅寺,......另一个是俗称,叫少林寺。”(见陈泗东《泉州少林史迹考》)东禅寺即南少林的说法在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2.莆田说 最早见于萧一山《近代秘密社会史料》,称“少林寺在福州府福田县九连山”。日本人平山周的《中国秘密社会史》则称“少林寺在福州府浦田县九连山”。后人认为“福田”“浦田”均为莆田的误传。而《洪门历史》、《清稗类抄》则直指南少林在莆田县九连山,从而形成“莆田南少林”之说。现代一些史学着作如范文澜《中国通史》、李方晨《中国近代史》均沿用此说。 上述史料将南少林指向莆田“九连山”,唐豪从这点下手,确认莆田并无九连山地名,进而否定“莆田南少林”之说。1987年,莆田县体委在武术挖掘和文物普查中,在西天尾镇林山村发现一批与南少林有关的文物古迹,随即组成南少林遗址调查组,经过两年的工作,在省考古队及有关专家的配合下,确认莆田市西天尾镇林山村“林泉院”遗址为南少林寺。1989年,在福建省武协年会上正式披露,引起强烈反响。1991年9月14—16日,来自历史、考古、宗教、武术各领域的专家学者五十余人云集莆田,召开历时三天的“南少林遗址论证会”,会上听取了省考古队长林公务《莆田林泉院遗址的考古挖掘及其初步认识》和省武协顾问方金辉《论莆田林泉院即南少林遗址》的主题报告,专家经过听取报告、实地勘察、调查访问,本着求同存异的精神,形成了对莆田南少林的初步共识,即基本判定林泉院即武术界通称的闽中少林,也就是南少林。1992年4月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海内外报刊电讯纷纷报道,新加坡、菲律宾、马来西亚、日本以及台湾、香港等50多个海外代表团前往寻根拜祖。1997年春,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初先生亲自为莆田“南少林寺”题字。 构成莆田南少林的主要成果主要成果是考古发现。林泉院建于唐贞观年间,总面积2万平方米以上。遗址中发现的两个石槽,一口在槽沿上刻有“当院僧兵永其佳其共造石槽一口”字样。另一口上有“诸罗汉浴煎茶散”字样。“僧兵”一词在历史上为少林寺专有,而“诸罗汉浴煎茶散”是疗伤用药。这些均表明昔日寺院武风极盛。 3.福清说 1993年7月13日,《福建侨报》率先发表《福清也有少林寺》一文,由此引出福建省境内的第三座少林寺—福清少林寺。 福清少林寺坐落在福清市东张镇新宁里肖林村。肖林村原名少林,《八闽通志》、《三山志》、《福州府志》等均有福清少林寺的记载。流传于福清民间的《请神薄》上有“少林寺伽蓝”之名。少林寺遗址位于新宁里弥勒山南坡,寺院依山而建,有八座层次分明的平坦地台,第二殿右侧有马厩、练功场、少林僧人墓葬等遗迹。寺前约400米的石板桥有刻着“少林院沙门谨募众缘,共发心德,舍造下洋石桥一间”条石一块,可作为福清少林寺的佐证。1993年,福建省武协派人对福清少林进行考察,并结合文献记载,认定福清少林寺确实存在,其依据有五: 1.福清少林寺于清干隆以后消失,与传说中康熙年间毁少林之事吻合。 2.福州府无福田县,仰为福清县之谬。 3.福清地属福州府,地理位置恰为闽中,与《少林拳术秘诀》中南少林在“闽中”相符。 4.福清古代亦有武僧,《后村大会集》中“得法于铁鞭韶”的德诚和尚,便是福清高僧。 5.莆田无九连山,福清少林遗址坐落在与永泰、莆田交界处的九连山脉,极有可能是“真正”的“南少林”。 近年来,福清市组织文史工作者通过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考证,撰写出详尽的《福清也发现少林寺遗址》的调查报告,引起国内外武术界、学术界的极大兴趣。 一个福建省,三座少林寺,使得国内外众多关注南少林研究的人士无所适从。南少林究竟有几个?是一个还是多个?这个严肃的学术问题,还需要进一步通过文物、史料作进一步的挖掘考证,通过努力,相信人们最终将揭开“南少林”的神秘面纱,恢复其历史的本来面目。 后记: 1.福建省莆田县西天尾镇林山村“南少林遗址开发”,2000年被列为蒲田重点对外招商引资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重建南少林寺中的殿堂楼阁、亭等遗迹36处,新建武术馆一座4500平方米;开发观光农业果园2000亩;兴建避暑山庄60幢。其一期工程由省古建筑设计院设计,总投资近亿元。为此修建了从福厦国道至南少林长3公里,宽30米的水泥主干道和长11公里,宽7米的盘山水泥公路。其南林大牌楼、寺区小牌楼、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长廊、休舍、放生池、山门、护寺河、护寺桥、停车场、管理房等近二十个主要项目于1998年12月8日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据悉二期建设目前正全面铺开,拟议规划建设扩大至13个景区25个景点,计划总投入资金达3.6亿元,预计2-3年建成。 2.1999年7月28日,福建省福清市《南少林风景区规划》建设方案通过评审。建成后的风景区将由寺庙景观区、静心湖景观区等五部分组成,其中寺庙景观区包括少林寺旧址、寺庙及少林史馆。少林寺旧址按原样保留,寺庙建筑主要有天王殿、大雄宝殿、藏金阁和达摩殿等,史馆内主要陈列少林寺的遗迹。据预测,建成后的南少林风景区日旅游规模可达两三千人。
参考资料:http://www.sport.org.cn/wushu/pingzong/2003-11-05/4046.html

2. 南少林寺遗址在哪里

南少林寺位于福建莆田市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南少林寺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比河南少林寺晚建60多年,后被焚毁,1998年重建,景区有南少林寺、九华叠翠、紫霄怪石、关帝庙等自然景观,还有九牧祖祠、澄渚书堂、九华山摩崖“虫文鸟篆”的仙篆文字,海上女神林默娘、爱国英雄林则徐等人文景观。

给自己放个假来一次喜欢的旅行,秋高气爽适合出游。

3. 南少林在哪

南少林是少林寺的最重要的分院,大量的资料显示其的确存在过,但却在清朝时因参与反清复明活动被清庭镇压了,是彻底焚毁还是改名换姓,至今尚被研究者争论。但可以确定的是:1.其的确存在;2.南少林在福建;3.它留下了不同于北少林的丰富武学。
在南少林的争论中,拥有最多赞同者的是三座古寺,一为泉州少林寺,一为莆田少林寺,一为福清少林寺(至今为止,福建出现六座少林寺,仙游的九座寺、东山的古来寺、诏安的长林寺、福清少林寺、泉州东禅少林寺以及莆田林泉院):
泉州南少林
泉州南少林最早见于《万年青》"白眉道人奉旨大破少林寺"。清末成书《少林拳术秘诀》称:"斯时国内有两少林,一在中州,一在闽中"。唐豪考证认为:此"闽中"少林即泉州少林,从而奠定了泉州南少林的地位。早期看法认为:泉州东禅院即南少林。始建于唐初的泉州少林寺虽历经沧桑,千年古刹史迹犹存,文献可稽。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年间,东禅寺主持幻空曾手书"少林古迹"山门匾额,稍后又出现过"钦赐东禅少林寺"供案。泉州历史学会陈泗东据此认为:"东禅寺有两个名称,一是正式的,名为镇国东禅寺……另一个是俗称,叫少林寺。"东禅寺即南少林的说法在武术界产生了很大影响。
泉州是南少林武术的发祥地,武术活动历史悠久,它始晋唐,盛于两宋,至今枝繁叶茂,拳派远播,影响广泛。以南少林武术为代表的泉州武术文化是泉州优秀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南少林武术由五祖拳、太祖拳、白鹤拳、五梅花拳等拳种构成了独特而博大精深的拳术系统;是泉州历史文化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华传统武术中的宝贵遗产。明清以来,它传播到东南亚、台湾、香港、澳门和琉球等地,成为泉州南少林武术的支派。南少林武术薪火相传,有极强的传统继承性和凝聚力,至今海内外人士寻根溯源,络绎不绝。泉州少林寺由嵩山少林寺分灯衍派,建于清源山麓,曾一度出现过"寺僧千人,陇田百顷,树林茂郁"的盛况。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泉州广泛开展群众性武术活动,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形成实力雄厚、独具特色的武术队伍。60年代泉州业余武术社成立,拳界耆宿纷起响应,气象为之一新。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市武术协会应运而生,各门派传人齐集麾下,武术馆、武术学校遍布城乡,再现"泉南千载少林风"的盛况。目前全市已有5个区(市)被国家体委评为"武术之乡";二十年来,世界各地众多武术团体和人士来泉寻根访友,并开展了双边的访问交流活动。泉州武术界与日本、菲律宾武术团体结为友好团体,并与四大洲的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个武术团体建立了友好联系,为增进泉州与世界各国和各地区人民的传统友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莆田南少林寺遗址位于福建莆田县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距市区约17公里。
九莲山中有座林泉院,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557年),至北宋嘉佑年间(1056-1063),此寺已形成很盛的武风,成为我国东南沿海武术活动的中心。相传河南嵩山少林寺13武僧帮助唐太宗统一中国后,唐太宗赐于“僧兵”,并准许在全国各地建立十座分寺。据考,荔城区九莲山的林泉院,就是少林寺十座分寺中较早创建的分寺之一。因为规模宏大(占地约三万平方米),武风鼎盛,影响南中国,故称之为南少林寺。据考,该寺于清初被清兵焚毁。
1986年至1988年,原莆田县在文物普查中,发现了这座湮灭了几百年的寺院遗址,经过认真发掘,发现了5个刻有“僧兵”、“诸罗汉浴煎茶散”等文字的北宋石槽。据传,只有少林寺才能冠之以“僧兵”二字。(但这一说法被驳斥,泉州知名史学家—陈泗东反驳有关莆田“僧兵”的说法。他认为:凡和尚组成的军队,皆称“僧兵”。而僧兵不只少林寺独有,其他寺院也有。根据历史资料:在明顾炎武的《日知录》中记载,除少林寺有僧兵之外,许多地方在历史上都有出现过僧兵;而《梦观集》中也出现过泉州“僧兵”的记载。因此,“僧兵”不只少林寺独有,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泉州更多。况且,据嵩山少林寺碑文中记载,“十三棍僧”救唐王之后,唐太宗只封给这些僧人以官衔,赐田地,颁布圣旨加以表扬,并没有特别叫少林寺组织僧兵,给予编制。)据此,经国家文物局批准,1990年12月,福建省考古队对九莲山寺院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出土了“真觉大师 革隹 堤之塔、林泉院、天佑”唐代石刻和“长兴四年岁次癸巳正月”等字样的南唐陶质鸱尾等珍贵的历史文物。
1992年4月25日,南少林遗址论证会暨重建莆田九莲山南少林寺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1998年12月8日,九莲山南少林寺重建工程竣工,开始向海内外开放。
为了更好发展莆田南少林,2007年莆田南少林寺恢复宗教活动。 1986年,莆田市在西天尾镇北部层峦叠嶂中的九莲山麓发现一处古建筑遗址,以及五口建造于北宋年间的大型花岗岩石槽残碑、石柱等,学者们从石槽长226厘米、宽100厘米,槽旁刻有“诸罗汉浴煎茶散”字样,判断这是僧兵治疗伤病用的石槽,又从残碑、石柱上的“林泉院”、“寺山界”字样,最引人注目的是那口重达数千斤的宋代石槽,槽上刻有“当院僧兵永其佳其合共造石槽一口”,推测此遗址可能是南少林寺遗址。
九莲山南少林寺海拔500多米,地形酷似河南的山间盆地,居九华山脉中段,地势十分险要,是理想的兵家用武之地。山间盆地小平原,耕植可以自给,大本营离各个隘口不过数里之遥;且坡度平缓,如有军情,到隘口凭险据守不过片刻功夫。从地理形势上看,林山实在是个易守难攻的藏龙卧虎之地。寺区周围有朱山、樟江、寨头等10多个山寨。目前各寨遗址均存。山头尾和梧桐山还有高三、四十米颇为壮观的山涧瀑布。少林寺遗址正处在九莲山盆地的中心,寺院的基地有两三万多平方米,十方丛林的气度可想而知。清初,南少林寺因在反清复明斗争中与天地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清王朝深为忌恨,遣兵焚毁,莆田南少林寺从此湮没于历史烟尘之中。
1992年4月25日,莆田市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正式向外界宣布发现南少林寺遗址,中国佛教会理事、嵩山少林寺第29代方丈德禅大师出席新闻发布会,他根据先辈叮嘱,暂定了林泉院即南少林寺,并赠送了“南少林就在福建莆田九莲山下”的亲笔题词。现在,莆田南少林寺已初具规模,大雄宝殿、天王殿、钟鼓楼、山门以及赵扑初题额的“南少林”牌坊等,巍峨壮观,金碧辉煌。周围的古竹寺、霞梧院、九莲岩等大小寺院环绕着南少林寺,形成气势昂扬的寺院群落,重现了当年十方丛林的恢宏气度。唯一的遗憾是所有记载只是“林泉院”的痕迹,并无记载“少林寺”的字样,还是不能服众。
南少林景区,有南少林寺、九华叠翠、紫霄怪石、关帝庙等自然景观,还有九牧祖祠、澄渚书堂、九华山摩崖“虫文鸟篆”的仙篆文字,更有海上女神林默娘、三一教创始者林兆恩、民族英雄林则徐、着名理学家朱熹的史迹和石刻等人文景观。大量丰富而有价值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将被进一步挖掘整理和开发利用,将再投入2.3亿元设计建造30多个景点,形成一个环境优美、设施完备、涉外服务发达、集旅游、朝圣、度假、轻工、商贸等为一体化的旅游名胜度假区。
福清少林寺
福清少林寺坐落在福清市东张镇新宁里肖林村。遗址寺院依山建成,有多座台阶,马厩、练功场、少林僧人墓葬等。寺前的石板桥刻有“少林院沙门谨募众缘,共发心德,舍造下洋石桥一间”石碑。宋,明历史皆有记载。1993年5月,专家们在《三山志》的福清县寺观中找到:“新宁里,少林院。”紧接着,清朝干隆年间钦定《四库全书》同样记载着“新宁里,少林院”。民国二十年版的《福清县全图在新宁里西北部位置上,也标注着“少林”。
目前对南少林最权威客观的资料当属北京科影厂的《发现之旅—南少林之谜》,由于全文过长,为方便读者了解结果,仅把全片的开头、中间重要的发现、最终的结论列出,有兴趣了解详情的读者可以网络一下“发现之旅—南少林之谜”。
片头语
“天下功夫出少林”,以“南拳北腿”着称的南北两座少林寺院的僧人,匡扶正义,历次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然而,少林寺难逃被焚烧的命运。一千多年过去了,当年赫赫声名的南北两少林寺,只留下北少林依然屹立在嵩山之上,香火旺盛,南少林寺此刻却销声匿迹了。为此,人们开始了历史的追踪。
相传,公元1674年,康熙突然下旨三千御林军火烧南少林!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这其中必定有着一段惊心动魄的故事。
于是,莆田最先开始了他们的寻找,在林山村中,文物普查队发现了一口刻有“僧兵”铭文的北宋石槽。有关专家论证,“僧兵”是南少林寺独有的编制。从而,推断出石槽的所在地——林泉院就是传说中的南少林。然而,泉州的两本祖谱——《清源金氏族谱》和《西山杂志》更有详细记载,泉州存在过一座规模宏大的少林寺。不料,此时的福清出示了更为确凿的证据,出土的文物、古代的地图、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一致指向福清的确存在着一座少林院。
然而,中国社会科学院的教授罗炤的研究发现,却让南少林之谜进入了更深层次的探索。罗炤发现了福建闽南小镇的一种几乎绝迹的特殊的佛教派别——香花僧。香花僧也侍奉佛祖,为民众做丧喜事,宏扬佛法。但却有不同于正宗的佛教丛林的地方,他们可以杀生吃荤,可以娶妻生子。奇怪的是,香花僧的传人,有一本神秘的秘典——香花僧秘典。这本秘典中隐藏着一个天大的秘密,它揭开了两百多年前的一个夜晚,南少林寺为何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以及寺院遗址的真正所在地。
中间重要的发现
在北京的清宫档案库里,收藏着一本嘉庆十六年,清政府在广西东兰州姚大羔家查获的天地会《会薄》。
《会薄》中记录了天地会创立的一段悲壮历史,这就是着名的“西鲁故事“。
康熙十三年,西鲁国入侵国境,朝臣官兵抵挡不住,朝廷张贴皇榜招募天下勇士,许诺退兵者封侯赐爵。南少林寺僧自愿揭榜请缨,奋勇杀敌卫国。不料得胜回朝后,康熙却火烧少林寺,屠杀僧人,侥幸逃脱的五个和尚歃血盟誓“反清复明”,组织天地会,为死难者报仇。
天地会又名三点会、哥老会、小刀会等,其内部统称“洪门”。在清朝二百六十七年的统治期间内,天地会一刻也未停止它的“反清复明”的斗争。太平天国起义、辛亥革命都与天地会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遗憾的是,天地会的《会薄》中并未记载南少林寺的所在地。
1986年8月,莆田县的文物普查队来到西天尾镇林山村进行文物普查。在林山村村口,一口置于露天的石槽马上引起了文物普查队的注意。经普查队考证,这口石槽造自北宋中期。石槽上“僧兵”这两个异常醒目的汉字让普查队员不禁产生疑惑。第二天,文物普查队发现了另一块北宋石槽,上面刻着“诸罗汉浴煎茶散”字样。自古以来,中国佛教界常把有道僧人喻为罗汉,从石刻的表面意思猜测,这口北宋石槽,极有可能是寺院僧人用来治疗疾病的一种工具。然而,仅凭几口北宋石槽,是无法证明,那座消失了几百年的南少林就在林山村的。专家们开始从大量历史文献中寻找,但没有发现丝毫有关少林寺的记载。1990年12月1日,福建省考古队进入林山村“林泉院”的遗址,开始了第一期的发掘工程。发现了块建塔时作为标志的基石,碑上的汉字清晰可辩:“真觉大师难提之塔,林泉院,天佑”。这个碑至少说明两个问题,一个是寺院名称叫林泉院,第二个是说明这个寺院至少在唐末就已经存在了。考古报告显示,“林泉院”遗址始于北宋之前,毁于清初。这与传说中的“南少林”始于唐,毁于清的年代大致相同。但专家们翻遍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均没有找到林泉院与少林寺相关的记载。
莆田的专家们认为,经过科学考证,已经证明了林山村中,存在着一座规模宏大的武僧寺院——林泉院,而这座林泉院就是传说中的南少林。
泉州知名史学家—陈泗东反驳有关莆田“僧兵”的说法。陈泗东认为:凡和尚组成的军队,皆称“僧兵”。而僧兵不只少林寺独有,其他寺院也有。在明顾炎武的《日知录》中记载,除少林寺有僧兵之外,许多地方在历史上都有出现过僧兵。而《梦观集》中也出现过泉州“僧兵”的记载。因此,“僧兵”不只少林寺独有,全国很多地方都有,泉州更多。况且,据嵩山少林寺碑文中记载,“十三棍僧”救唐王之后,唐太宗只封给这些僧人以官衔,赐田地,颁布圣旨加以表扬,并没有特别叫少林寺组织僧兵,给予编制。60年代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的周焜民,对古文字的语法颇有研究。他也感到文字不符合古代汉语的语言规范,当院僧兵,那个兵字,其实是其他的“其”字,它应当断句为:当院僧,其永,其津,其合,共造石槽一口。
“僧兵”的伪证之说引起了海内外专家对泉州的关注。此时,泉州的几位专家联合声明,真正的南少林寺不在莆田而在泉州。一本明代无名人士撰写的手抄本——《清源金氏族谱》的附录《丽史》中有一段是这样的记载:明朝,泉州书生伊楚玉曾在一寺院读书,经常从富翁凌氏的门前经过,后与凌氏的女儿相遇并产生爱慕之情的故事。而伊楚玉读书所在的寺院正是泉州少林寺。相传,泉州在唐朝年间就存在一座少林寺,少林寺的僧人个个武功高强,历代以来一直匡扶正义、爱国爱民,最后为反抗清朝压迫历尽坎坷,终被焚毁。清咸丰丙辰年间,东禅寺主持幻空曾手书一块“少林古绩”山门匾额。
泉州东禅寺的始建年代和废弃的年代,与传说中的南少林大致相符,最重要的是,这里曾经存在过一块清朝年间《少林古绩》的匾额。从这块匾额字面上的意思来理解,东禅寺就是少林寺的古代遗迹。
据近代武术名着《少林拳秘诀》中记载:“国内有两少林,一在中州,一在闽中”。‘中州’指的是嵩山少林寺。而‘闽中’则指福建的中部。从福建的地图上看,莆田和福清都属于闽中。刘福铸的文章中写到:在福清的新宁里有座少林院。1993年5月,专家们在《三山志》的福清县寺观中找到:“新宁里,少林院。”紧接着,清朝干隆年间钦定《四库全书》同样记载着“新宁里,少林院”。专家们看见了民国二十年版的《福清县全图》。在新宁里西北部位置上,标注着“少林”。
这时,陈泗东也看见了《西山杂志》,《西山杂志》是蔡永蒹在清嘉庆年间撰写的手抄本。该书中赫然记载了:唐初,嵩山少林寺派救唐王的十三棍僧之一—智空前来福建兴建分寺,而这座分寺就坐落在清源山麓。俞大猷曾在自己所着的《正气唐集》中记载:嘉靖辛巳年,俞大猷途经嵩山少林寺。在观看了上千位以精通剑术知名的武僧表演后认为:少林寺以剑技名天下,但现在真诀皆失。后来,俞大猷应方丈的邀请回传少林棍法给北少林。如此看来,俞大猷小时在清源山上所学的武术,很可能就是少林拳法,并且泉州少林寺也很可能就在清源山上。按照《西山杂志》中的记载,泉州的清源山上有座少林寺,而且寺中的僧人精通少林拳法。陈泗东依此断定,泉州少林寺就是传说中的南少林。
1993年6月4日,陈华光等人依据民国三十二年版,的《福清县全图》中所标注少林的位置,来到福清东张镇。专家们惊讶地发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有不但有座少林寺,而且还有少林桥、少林溪,并找到了“少林院”等汉字。紧接着,人们在村西口处,又发现了一口大石盂。石盂上同样刻有“少林当山僧”的铭文。
1995年7月,福建省和福州市考古队来到了福清少林院的遗址。他们在这片荒芜的土地上进行了,为时一年半的艰苦发掘工作。从出土文物的考证,史料的记载等方面来看,福清少林寺,无疑就是传说中的“南少林”。
1993年6月,罗炤来到漳州市东山县的铜陵镇。铜陵镇镇政府坐着一批天地会研究人员。其中坐着一位清癯的僧人。研究会人员介绍说,这位僧人是释道裕法师,他是东明寺的主持。
没有料到的是,这位释道裕法师一语惊人:清源九座寺是真正的南少林,九座寺到东山建分寺为古来寺,是为了反清复明。古来寺在康熙时创建了香花僧。道裕拿出了一本手抄本《古来寺赞集》(《香花僧秘典》),它是古来寺的香花僧做佛事时唱经所用。上面记的内容和天地会的会簿有联系,但是远远比天地会的会簿要严密得多,内容也更加的具体,真实性更强。据上面记载,古来寺源自兴化清源九座寺,唐懿宗咸通年间,正觉禅师号智广上人倡建,凡寺舍九座相连,故称九座寺。寺僧五百余众,有南少林之誉。这是迄今为止,这是一本明确记载“南少林“的古代书籍。根据上面记载:”九座寺位于兴化清源”,《莆田县志》记载:明正统十三年撤兴化县,入莆田县。莆田仙游县凤山乡中确有九座寺。此寺又名太平禅院,原是九座寺院相连,故又称九座寺。
然而,在《九座寺开科禅师语录》这本古书中,还有这样的一段记载:九座寺,于明朝嘉靖时期被倭贼火焚。这和《香花僧秘典》记载南少林的毁灭时间是康熙十三年明显不符。如果按照这样的说法,那么,九座寺的焚毁与《香花僧秘典》中的火烧少林寺毫无关系。
经考证,《香花僧秘典》是一本极为珍贵的天地会“会簿”。那么,火烧少林寺的故事究竟在历史上有没发生过?
专家做出如下解答:真正的火烧少林寺应该是没有,如果一定要联系的话,可能就跟康熙时期迁界,为了防止郑成功和大陆的联系,为了隔断郑成功的经济来源,所以在康熙时期几次把沿海几十里的居民,都迁到内地,在迁界的时候,东山全部被迁到了大陆。在东山铜陵镇发生过悲惨的故事,大概古来寺也就被烧掉了。也许这个火烧少林寺和迁界中古来寺被毁有关系。 明朝末期,闽南地区的十八位不同姓氏的兄弟,以“万”为姓结义成万姓集团。事实上,万姓集团里是以万礼为首,道宗为军师的一个秘密团体。后来,万姓集团投靠郑成功并屡建战功,很快成为郑成功反清军队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然而,在一场着名的南京战役中,由于郑成功指导思想的错误,万礼的军队溃败,万礼战死。 在这次战役失败中,万礼战死了,战死以后,郑成功回到厦门建立忠臣庙,本来是把万礼的牌位作为忠臣来祭祀的,后来听人攻击万礼,说万礼不是战死的,是逃跑,给淹死了,郑成功把万礼神位从忠臣庙里移出来了,这件事情是万姓集团和郑成功决裂的一个重要的导火线,重要的转折点。因为把万礼的神位从忠臣庙移出来,这是一个极大的侮辱,对于万姓集团来说,道宗和万礼的结义弟兄们不能接受的。当时万姓集团是驻守在福建东山,这是郑成功的一个战略据点,结果道宗是主谋,万姓集团在万礼神位撤出忠臣庙之后,就叛郑降清了。 然而,当蔡禄和郭义降清之后,康熙却将蔡禄及其亲信全部杀害。这恰恰是康熙13年的事情,这样万姓集团又跟清朝,结下了新的仇恨,所以,道宗后来又出现在清朝和郑经的部队的战场上,为战死者收尸。此时的道宗又回到了反清的立场。 反清、降清、又反清,这一段曲折的历史,和清朝新的仇恨,这个怎么能对外人明白的讲出来呢,就用西鲁的故事,用康熙皇帝忘恩负义、过河拆桥的故事掩盖过去了。 历史的真相是,国家民族的仇恨,胞兄盟弟的惨死之恨,促使道宗立志定要洗雪追报,但眼前的政治军事局势复杂多变,未来难以把握,需要激励徒众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忘血仇,坚持反清,这就需要传下口头与文字的嘱托。于是以道宗为中心,前有万礼、后有蔡禄,这一曲壮烈而又曲折的历史悲歌。纳入九座寺的南少林僧人南下东山开辟古来寺、并且古来寺确在清康熙的几次迁界,被焚毁过的框架之中。因此,火烧少林寺、僧人南逃的故事便应运而生。
南少林是随着天地会的传播才传播开来的,而天地会的产生是跟香花僧有密切的关系,而香花僧秘典里明确地说仙游九座寺,有南少林之誉。我个人认为,如果从历史学的角度研究南少林的问题,这个南少林就是仙游九座寺。但是真正把南少林文化传播开来,应该是东山、云霄、诏安,甚至包括漳浦,这几个县和古来寺有关系的香花僧,是他们传播出去。
最终的结论
至今为止,福建出现六座少林寺,仙游的九座寺、东山的古来寺、诏安的长林寺、福清少林寺、泉州东禅少林寺以及莆田林泉院,究竟哪一座才是传说中的‘南少林’呢?
人们注意到,《西山杂志》中提到少林寺建于泉州清源山麓,而《香花僧秘典》中的九座寺,位于兴化清源。福清少林院的所在地东张镇,在历史上也曾经被称为清源里。那么,三座寺院的所在地都曾经被称为“清源”,这仅仅是一种巧合吗?(再从地图上来看,福清临近莆田,公元980,清源里归兴化县管辖。仙游就在泉州的北边,公元742年,仙游隶属泉州管辖,当时的泉州名为清源郡,而原清源则改名为仙游。)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由于朝代的更替,地域名称和管辖范围的变动,致使南少林遗址始终谜案重重。当然,也可以有另一种解释,那座神秘的“南少林”,应是福建多座寺院的化身。

4. 南少林在哪里 南少林在哪里位置

南少林寺位于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距市区约17公里。南少林寺前身名“林泉寺”,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唐朝初年,少林十三棍僧中的道广、僧满、僧广三人带少林僧兵五百到福建平定海盗,他们在福建除暴安良、弘扬佛法、广度有情,当地居民更加安居乐业,深情挽留道广等人。

唐王李世民念十三棍僧救驾之功,恩准就地另建少林分寺,史称“南少林寺”。莆田南少林寺,以南少林禅武文化为核心,融合南少林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南拳”“禅修”“禅武”“禅茶”“禅医”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莆田市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景观点之一。

5. 南少林在哪里

南少林寺位于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区清源山,距市区约17公里。南少林寺前身名“林泉寺”,建于南朝永定年间,唐初因十三棍僧救唐主有功,太宗皇帝特敕北少林昙宗方丈,在南方建少林寺,称为南少林寺。

6. 南少林在哪里

南少林位于莆田荔城区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海拔500多米,地形酷似河南的山间盆地。

对于少林寺我们并不陌生,在武侠影视剧里面经常会被提到。那么一般我们常说南少林在哪里呢?下面给大家具体的介绍一下。

详细内容

7. 南少林寺在哪里

镇国东禅寺,俗称南少林位于泉州清源山东麓,相传为曾救唐王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闽所建。历史上的泉州南少林寺是一个庞大建筑群,共有十三进落,东至东岳山麓,西至东门护城河,南至东湖,北至伊斯兰墓地,现存的东禅少林寺仅是泉州少林寺的一小部分。

南少林寺,百多年前辛亥革命时期的革命党人陶成章在他的《教会源流考》一书中曾经说过“福建也有少林寺,然与河南少林寺不同。另外,清末以来,一本在广大习武者中产生极大影响的《少林拳术秘诀》在它的第十二章中也记载,当时国内有两座少林,一座在宗中,一座在闽中。



(7)工业大学的南少林在哪里扩展阅读:

镇国东禅寺始建于唐乾符年间、盛于两宋、几经兴废。但南少林武术也随着这些组织广播海内,拳派远播,同时期,明清泉州港衰落。

南少林武术也随着泉州移民潮远播海外,枝繁叶茂,影响广泛,泉州是南少林武术的发祥地,武术活动历史悠久,以南少林武术为代表的武术文化是泉州文化积淀的重要组成部分。

8. 南少林到底是在哪里呢

南少林寺位于莆田荔城区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

南少林寺前身名“林泉寺”,建于南朝永定年间(公元577年),唐初因十三棍僧救唐主有功,太宗皇帝特敕北少林昙宗方丈,在南方建少林寺,称为南少林寺。

1986年考古学家挖掘发现南少林寺遗址;1992年福建省政府正式批准莆田市政府在遗址上重建南少林寺;1998年莆田南少林寺重建竣工。

2006年南少林寺恢复宗教活动,莆田市政府礼请时任中国佛教协会驻会副会长的学诚大和尚主持寺院工作;2012年12月29日南少林寺举行了盛大了升座仪式,空性法师荣膺南少林寺方丈,学诚大和尚为空性法师送座。

(8)工业大学的南少林在哪里扩展阅读:

寺庙很有些来历,相传为曾救唐王十三棍僧之一的智空入闽所建。泉州少林寺始建于唐朝,兴盛于两宋,至今已有上千年历史。

有着这么显赫的历史,当地人也就自然认定这里就是“南北少林”中的“南少林”所在地了。

自称是“南少林”的,在福建有四个地方,分别是泉州少林寺;莆田少林寺;福清少林寺;九座寺。泉州少林寺,只能算是四个“南少林”候选者之一。

9. 南少林在哪里

在南少林的争论中,拥有最多赞同者的是三座古寺,一为莆田少林寺,一为泉州少林寺,一为福清少林寺(至今为止,福建出现六座少林寺,仙游的九座寺、东山的古来寺、诏安的长林寺、福清少林寺、泉州东禅少林寺以及莆田林泉院)。
南少林寺遗址位于福建莆田市西天尾镇九莲山林山村,距市区约17公里。嵩山少林寺第29代方丈大师,他根据先辈叮嘱,确定了莆田县林泉院即南少林寺,并赠送了“南少林就在福建莆田九莲山下”的亲笔题词。南少林寺位于莆田市西天尾镇九莲山麓。

阅读全文

与工业大学的南少林在哪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奔驰450拓印车架号在哪里 浏览:682
小汽车维修工资多少 浏览:242
埃及的突出工业部门是什么 浏览:37
行车记录仪如何装在汽车后视镜 浏览:763
日本纺织工业中心在哪个省 浏览:491
奔驰为什么出小排量 浏览:846
宝马5系换后车门多少钱 浏览:853
汽车svr什么意思 浏览:557
敬明汽车做什么的 浏览:38
山东工业大类在哪里 浏览:590
宝马5系可以优惠多少钱啊 浏览:686
汽车销售怎么去接单 浏览:16
奥迪a7和a8l风扇有什么区别 浏览:110
宝马帕拉梅拉什么时候上市 浏览:706
奔驰有多少车是铝合金门的 浏览:665
奔驰腰靠多少钱 浏览:312
奥迪大灯翻新怎么清洗 浏览:1004
奔驰的驰的定义如何组词 浏览:666
奔驰v260手刹在什么地方 浏览:656
误食工业油有什么影响 浏览: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