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惠安工业产品有哪些

惠安工业产品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12-24 00:05:34

⑴ 工业品都有什么具体的商品商品除了农产品就是工业品吗

除了供家庭和个人的消费品(农业产品和日用品),其余商品都是工业品,比如五金工具、仪器仪表、劳保用品、电动工具等等。工业品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工业中间品,也可以称为中间型工业品(如原辅材料、零部件等),如阀门、管件、仪表、工具等,以服务于下游工业品企业为目的,但最终的产品可能是工业品也可能是消费品。

第二类是最终工业品,主要服务于工业或工程,但亦有可能是民用产品。根据参与生产过程的程度和价值大小角度也可划分为材料和部件、资本项目、供应品和服务三大类。

工业品和消费品的区别

工业品和消费品的最根本区别在于服务对象和使用范围的不同,在形态上也有较大区别,由于有工业品是用以制造其他商品的,如化学原料、汽车底盘、手机芯片等,所以工业品还包含很多半成品或者称之为中间品。

服务对象的不同使得工业品和消费品具有明确的划分界线,如手机属于消费品,而手机厂家对上游采购的原材料就属于工业品,对于产业链上的不同产品是如此,对于同一产品也会有这种情况,如有的大型豪宅采用中央空调,此时的中央空调应该属于消费品。

⑵ 惠安县的经济概况

唐代,生活于境内的先民开始围垦滩地,筑埭作畦。宋初,人们根据这里的山川和土壤特点,引进安南占城稻为主要粮食作物,大面积种植。明万历年间,从吕宋引进甘薯,广为栽种;尔后,几经实践摸索,更新品种,提纯复壮,于县内沿海、山区普遍插植,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口粮,惠安素以“甘薯县”之称而闻名海内外。
民国时期,由于耕地瘠薄、水利缺修,耕作技术落后,致生产水平低下。1949年全县森林面积4.5万亩,覆盖率仅2%,水土流失面积达70%。农田耕作层浅,土壤含沙量大,磷钾缺乏,酸性偏重,地力衰退。耕地面积50.78万亩,总播种面积770299亩,复种指数151.6%。粮食占用耕地面积376464亩,粮食总产量58937.2吨,年亩产量156.5公斤,农业总产值2116万元。
20世纪50年代初,惠安通过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占有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并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社会主义集体化道路。全党全民重视农业,大办农业。贯彻农业“八字宪法”,治山治水,保持水土,开垦荒地,围海造田,平整土地;改革耕作制度,旱地改水田,单季改双季,一熟改三熟;重新安排山、水、林、路、田,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和条件;实行科学种田,推广先进技术,普及良种,优化施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农村经济体制,推行农业生产责任制。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全面发展。1989年,全县耕地面积393794亩,总播种面积921168亩,复种指数233.92%;粮食占用耕地面积241620亩,粮食总产量149691吨,粮食复种指数276.7%,年亩产620公斤。农业总产值6.219亿元,其中农业产值1.38亿元。 古代,惠安就有手工冶铁、烧陶、制盐、织布等行业。至宋代,制盐业已达相当规模。
民国时期,境内手工业逐步复苏,特别是陶瓷、砖瓦、打铁等行业遍布城乡。同时,皂烛、纺织、印刷等工业亦开始起步发展。至194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461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81%。
惠安工业不经过三年国民经济恢复期后,以食品工业为主体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1953年工业产值比1949年增加1.6倍,达到1216万元。1954年,对私营企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组建国营企业、集体企业或公私合营企业。1955年,工业企业由1954年的3320家缩减为1627家,工业总产值1377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145家,产值411万元,占总产值的29.85%。1958年完成对私人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全县工业企业144家,总产值2475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企业31家,工业产值1178万元,占总产值的47.6%。“大跃进”时期,盲目改变所有制结构,造成经济失调,工业产值波动。1962年,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经济恢复,工业发展加快,特别是全民所有制工业产值稳步上升。1965年全县工业企业138家,总产值2034万元,其中全民所有制33家,产值1329万元,占总产值的65.34%;集体所有制105家,产值705万元,占总产值的34.66%。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县工业生产步履维艰,产值虽有所增长,但幅度很小。特别是国营工业企业生产效益偏低现象明显,占全部工农业总产值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而集体工业企业的产值比重则有所上升。1971年,集体工业产值突破千万元,达到1075.5万元,国营和集体工业产值比例为2.3∶1;1977年下降至1.4∶1。是年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5.3∶1。1978年,全县工业总产值7359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38.97%。
1951年,县城仅有一家火力发电厂,1958年兴建第一座水电站。至1989年,全县有水电站27座,总装机34台,容量6094千瓦。加上电网供电,年供电量1亿千瓦时,形成较完整的发、供、用电体系。
改革开放以后,全县工业生产迅速发展,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涌现出石板材、石雕、琼脂、啤酒等一大批名特优产品。形成以食品工业为主体,包括纺织、机械、化工、建材、印刷等的工业体系,所有制结构呈现出国营、集体、个体等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共同发展的格局。1984年工业总产值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0363万元。
1989年,全县工业企业3001家,其中乡以上工业企业218家,村及村以下工业、企业2783家;工业总产值37480万元,比1978年增加4.1倍,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53.22%;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3.2∶1。
工业园区
城南工业区、 城北工业区、惠东工业区、黄塘台商创业基地、绿谷台商高科技产业基地、泉惠石化园区、城关科工贸中心区、崇武沿海对台经贸旅游区、斗尾港临海工业区 惠安的石雕工艺,源自中原。东晋至隋唐,中原人口的迁入,带来石雕技艺,出现诸如林禄、王潮等墓葬的石雕品。两宋至明初,境内由于众多石桥的架设,巨塔、“浮屠之宫”的兴建,大型石佛的雕凿和石城垣的修建,惠安石雕人才辈出,石雕技艺不断提高。从所遗存的石人、石兽为主的实物看,初始造型简单,还保留着北方质朴粗犷的风格。至明代中后期以及清初,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类源自佛教,以狮子和龙柱作为主要装饰的石雕品遍布境内。是时,惠安出现如李周的石雕巨匠,把绘画艺术运用于石雕工艺,石雕艺术出现划时代的转变,其造型日渐繁复,风格由质朴粗犷趋向精雕细琢,并开始注意线条结构和形态神韵之美。清末民初,得传于李姓而又加以发展的五峰蒋姓石雕艺匠,走出家门,在福州、厦门乃至海外等地开设石店,产品出口,盛极一时;他们还参加台湾公用(包括寺庙)和民用建筑物的建设,以及国内大型陵园石件的雕制,奇葩怒放、佳作纷呈,最终形成柔美、婉丽的南派风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惠安艺匠先后参加国内许多大型建设和纪念性碑塔、陵园的石雕件加工与安装;并在人民政府关怀支持下,组织创办许多石雕企业,石雕工匠队伍迅速壮大,名匠辈出,新工艺迅速发展,石雕品类日益繁多。惠安石雕厂自建厂数十年来,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石雕艺匠和能人;在改革开放年代,抓住机遇,大显身手,艺匠纷纷“下海”办厂建业,为振兴惠安石雕事业作出贡献。
惠安的石雕作品,遍及除青海、宁夏之外的全国各地;产品还远销香港、东南亚、日本、欧美等19个国家和地区,倍受欢迎。据统计,全县1989年总产值近5000万元,出口交货值达3280多万元。 惠安商业集市的形成,可追溯至明代以前。集市上主要为小商小贩,经营海产干制品、京果、棉布、油脂、糖、大豆、粮谷、干菜、药、茶等南北货。邑内仅典当铺行业就有7家。崇武、洛阳、辋川、峰尾、东园等乡镇集市经营进出口货物的大商行不亚于城关。
民国时期,惠安匪患频仍,商业受害尤烈。民国18年(1929年)6月6日,匪首汪柴水率300多名匪徒攻破城门,益成、义记等19家大商行被洗劫;陈添、林情等13个富商被绑架勒索巨款;约有200多家商店的涂寨街同时被洗劫一空,一时间大小商户纷纷倒闭。抗日战争时期,海上被封锁,公路奉命自毁,侨汇中断,境内百业萧条。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发动内战,通货膨胀,商业不景气,市场冷落,民不聊生。
1949年9月6日,惠安县人民政府设立工商科,作为商业行政管理机构,建立和发展国营商业和合作社商业,开展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并进行登记和行业调整,逐步形成以国营为主导、国营集体、私营三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商业体系。1953年商业机构和体制发生变化,购销业务迅速发展。至1957年市场上的国营、合作社商业比重占57.17%。1958年国营和合作社商业大合作,公私合营商店、合作商店及个体商业逐步过渡为国营商业。1959~1961年发生自然灾害期间,物资匮乏,市场供应紧张。1962年初,国营商业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恢复集体商业,开放集市贸易,实行奖售收购、对流贸易,市场贸易状况逐步好转。至1965年,国民经济全面好转,市场活跃,物价下降。“文化大革命”期间,商业机构网点大精简、大合并,集市贸易被关闭,商品流通渠道单一,国民经济比例失调,使得已经缓和的市场供应又日益困难。1976年,商品紧缺,连肥皂、火柴、锅、碗等日常用品都供不应求。
1979年起国民经济实行“调整、改革、整顿、提高”的八字方针和改革开放政策。商业部门在大力发展国营商业的同时,扶持集体、个体商业,逐步形成多种经济成份、多条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和减少环节的“三多一少”流通体制,促使城乡购买力逐步提高,社会商业商品购销额稳步增长。1989年,全县社会商业商品购进总额1.32亿元,其中国营商业购进额7368万元,供销社购进额2628万元,其他商业购进额3222万元;销售总额4.04亿元,其中国营商业销售额1.33亿元,供销社销售额6571万元,其他商业销售额2.06亿元。

⑶ 泉州有那些特色行业以及产品

泉州特色有戏曲和歌舞,城郊东湖常有游宴歌舞的记载,南安云台山下还建有常设性歌舞院馆。宋、元时代,泉州成为“市井十洲人”的“富洲”、“乐州”。官府甚至不得不出榜喻民“莫贪浪游,莫看百戏”。

泉州保留的戏曲文化遗产,有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嘉礼”戏等剧种,其中较为出名的有:南音、北管、梨园戏和“提线木偶”。

特产有咸饭,萝卜饭,芥菜饭,花菜饭,卤肉饭,芋仔饭,壶仔饭,泉州炒饭鱼仔粥,鸭仔粥,卤面,面线糊,湖头米粉,豆签,浮果,粉团,豆粽,甜粽,肉粽,番薯粉粿条,澳茄粿,酸菜鸡丝面,浮粿。

(3)惠安工业产品有哪些扩展阅读:

文物古迹

泉州境内有包括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泉州伊斯兰教博物馆、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在内的多家博物馆。

泉州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31处,分别是安平桥(五里桥)、清净寺、开元寺、郑成功墓、崇武城墙、洛阳桥、泉州天后宫、清源山石造像、九日山摩崖石刻、屈斗宫德化窑遗址、伊斯兰教圣墓、草庵石刻、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泉州府文庙、磁灶窑址、德济门遗址、泉州港古建筑、陈埭丁氏宗祠、安溪文庙、施琅宅、祠和墓、庵山沙丘遗址、五塔岩石塔、惠安青山宫、安海龙山寺、清水岩寺、亭店杨氏民居、南安林氏民居、南安中宪第、李光地宅和祠、西资寺石佛造像、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

⑷ 有没有人对福建 惠安 蛮熟的

惠安县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通行闽南方言厦门话。惠安为省甘蔗、花生生产基地之一。农副产品还有甘薯、稻米、大小麦,大豆、花卉、药材,荔枝、龙眼、梨、余甘(“田船粉甘”着名)、带鱼、墨鱼、鱿、鳗、鲳、梭子蟹、江瑶贝、海带、紫菜;家畜良种戴云黑山羊、福建兔。惠安素称“石雕之乡”,石雕艺术被誉为“南匠”,工业有化工、电力、机械、纺织、食品、文化艺术用品、陶瓷、玻璃、皮革、塑料、建材等门类;惠泉啤酒为优质产品。漳泉肖铁路、福泉高速公路斜贯县境,以国道324线为主干的公路通车498.4千米。崇武港有对台贸易码头,肖厝港为天然良港,列国家重点开发项目,秀涂港为古代泉州海外交通重要港口之一。
西郊科山(高士峰)文化风景区着名,山上有庄先生(庄应祯)祠、刘望海祠,山麓建治山治水纪念碑、烈士纪念碑。北郊平山寺风光宜人。黄塘一片瓦寺(张瓦石室)巨岩幽洞,别有天趣。洛阳桥(万安桥)为宋建跨海石桥,对研究我国桥梁建筑及石雕、碑刻艺术有重要价值,桥南有北宋泉州太守、督修洛阳桥的蔡襄祠堂。明建崇武城历为海防要地,名将戚继光、郑成功曾据此练兵、抗倭,是全国保存较完整的石构古城;大山龙喉岩后有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在净峰寺可望海潮观日出。螺阳盘龙山下唐武威军节度史王潮墓为福建现存较大的古代石构墓室。名胜古迹还有南浦沙格灵慈宫(妈祖宫)、黄塘岩峰寺(白岩寺)石刻造像、涂岭虎岩寺、“福建林氏始祖”晋安郡王林禄墓、螺阳“开闽吴氏始祖”唐户部大司徒吴仁禄陵墓。

注:本人在泉州呆了四年,对惠安熟的很呢!

⑸ 工业品有哪些

工业品(Instrial goods)是指那些购买者购买后以社会再生产为目的的产品,包括商品和服务。
从生产目的的角度,工业品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工业中间品,也可以称为中间型工业品(如原辅材料、零部件等),如柴油机、杜邦莱卡、AMD处理器等,服务于下游工业品企业,但最终的产品可能是工业品也可能是消费品,其中消费品可能是耐用消费品也可能是快速消费品;第二类是最终工业品,主要服务于工业或工程,但亦有可能是民用产品。 根据参与生产过程的程度和价值大小角度也可划分为材料和部件、资本项目、供应品和服务三大类:
(1)材料和部件(Material and parts)。材料和部件指完全参与生产过程,其价值全部转移到最终产品的那些物品,又可以分为原材料以及半制成品和部件两大类。
(2)资本项目(Capital items)。资本项目指辅助生产进行,其实体不形成最终产品,价值通过折旧、摊销的方式部分转移到最终产品之中的那些物品,包括装备和附属设备。
(3)供应品和服务(Supplies and services)。供应品和服务指不行成最终产品,价值较低、消耗较快那类物品。

⑹ 工业产品有哪些

中国古代工业主要是以下6个方面
(1)麻纺织业例如两汉,能织出锦、绣、罗、纱等许多品种;西汉的长安、临淄等拥有全国最重要的官营手工业;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以及丝绸之路大量丝绸遗物的出土等都充分说明汉代丝织业的成就。丝织业的发展,为着名的丝绸之路的开辟提供了物质条件;唐代丝麻织品遍布全国各地;明清时期丝织业空前发展,并产生了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2)棉织业:汉代时棉织业产生,如新疆地区种植棉花;会嵇地区出产的葛,是当地着名的越布汉光武帝将它列为贡品;南宋时,棉织业扩展到江南地区,逐渐取代麻布,成为主要的衣料;元朝时,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江南的一批小镇也因棉纺织业而兴盛起来。
认识:中国是一个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封建国家,纺织业历史源远流长,它的发展特点大体是:北宋以前,中国纺织业以丝麻织业为主,南宋以后,棉布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3)陶瓷业:
原始社会如半坡的彩陶、大汶口的黑陶和白陶等都是精美的工艺品;商周时期是我国陶瓷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创制出白瓷,为我国制瓷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隋唐时,瓷窑分布于中原和江南许多地区着名的唐三彩和青瓷中的秘色瓷在唐朝出现;北宋的制瓷业水平大大超过前代水平,出现定窑、汝窑等五大名窑,江西景德镇的青白瓷行销海内外,南宋元朝时它成为全国着名的瓷都。
(4)造纸业
发明:西汉发明了造纸术,甘肃天水放马滩出土的绘有地图的纸是目前世界上所知的最早的纸;
改进:105年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发展:魏晋南北朝时,纸张白度增加质地细薄,产量大增,逐渐取代简牍,成为最主要的书写材料;
传播:几个世纪后,向东传到朝鲜、日本;唐朝时向西传到大食(阿拉伯),经阿拉伯传到欧洲、北非。
(5)冶铁业:
西周时开始使用铁器;
春秋战国时期,发明了铸铁柔化处理技术,是世界冶铁史的一大成就,比欧洲早两千多年;
两汉:西汉时冶铁业分为官营和私营。煤成为冶铁的燃料,人们发明了淬火技术;东汉时,杜诗发明水排,使中国冶铁水平长期领先世界。宛和巩是着名的冶铁中心;
隋唐时期:普遍采用了切削、抛光、焊接等工艺;
辽宋时期:辽和金的冶铁业水平较高;
明朝中后期,广东佛山冶铁业,一天出铁六七千斤
6)造船业
秦汉时期,造船业发展迅速,汉代时发明了撸、舵和布帆,还使用锚,表面造船航海技术已经成熟;
隋唐时期:能造使用推进器的战舰,这是最早使用机械动力的轮船。能造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唐初仅在洪州就造海船500多艘;
两宋:造船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长江航船最大的可载万石以上;南宋的明州、泉州、广州是造船中心,造的远洋海船,可载粮食几万石;
明朝:郑和的船队反映了明朝高超的造船技术

⑺ 工业品都有什么产品

首先看一下什么是工业品,工业品指那些为进一步用于行业生产而购买的产品。它和消费品的不同在于购买产品的目的不同。
工业品都有哪些?除了供家庭和个人的消费品(农业产品和日用品),其余商品都是工业品,比如原材料,配件,设备,附属设备,系统集成等。
工业(instry)是指采集原料,并把它们加工成产品的工作和过程。现代工业产品有数控设备, 绝缘材料, 机械设计加工. 仪器、仪表, 照明与灯具, 工业设备合作, 家电制造设备. 节能装置, 工业设备库存, 轻工设备, 通用零部件. 内燃机, 制药设备, 五金工具, 量器量具. 包装相关设备, 锅炉动力设备, 作业保护, 造纸设备等等。

⑻ 福建的农副产品或水果或水产品或工业产品或食物或工艺品。

福建特产
福州特产:寿山石、牛角梳、橄榄、福桔、龙眼、闽姜、芙蓉李、茉莉花茶、脱胎漆器、木画、木雕、纸伞、贝雕、瓷器等。
泉州特产:各种瓜果、名木花卉、德化瓷器、惠安石雕、安溪乌龙茶(安溪铁观音)、老范志万应神曲、永春老醋、源和堂蜜饯、泉州木偶头、永春漆篮、人造花等。
漳州特产:漳州水仙花、茶花、兰花等“三大名花”和青梅、芦柑、荔枝、天宝香蕉、龙眼、平和蜜柚、菠萝等“七大名果”;还有各种海产干货、片仔癀牌片仔癀、八宝印泥、片仔癀珍珠膏、珍贝漆画饰板、水仙花牌风油精,漳州布袋戏等。
厦门特产:各种亚热带瓜果、馅饼、鱼皮花生、菩提丸、青津果、厦门珠绣、漆线雕、厦门彩塑、厦门瓷塑、香菇肉酱、厦门药酒、海产干货等。
南平特产:盛产笋干、香菇、 武夷岩茶、建瓯板鸭、建瓯光饼、建瓯板栗、建莲、建瓯北苑贡茶、闽北柑橘、浦城丹桂、酸枣糕、根雕、竹木工艺品、政和功夫茶、建盏、锥栗、灵芝、南孚电池等。
莆田特产:荔枝、龙眼, 金沙薏米,仙游皮蛋,仙游甘蔗,扁食,炝肉,莆田卤面,海砺饼,兴化米粉,漆木碗,仙游木雕等。
龙岩特产:闽西八大干系列、河田鸡、山麻鸭、花生、龙岩沉缸酒等。
三明特产:红菇、竹荪、 笋干、椴木香菇、沙县小吃、沙县夏茂冬酒、沙县郑湖板鸭、永安小吃,明溪肉脯干,尤溪管前金桔,宁化老鼠干、将乐擂茶、建宁莲子、大田骨头小吃系列等。
宁德特产:漳湾土笋冻、寿宁的地瓜扣(粉扣)、花菇,蕉城的芙蓉李,古田食用菌,福安的继光饼、竹编、茶叶,红曲,福鼎槟榔芋、前岐四季柚等。
http://ke..com/view/2812.htm#15

⑼ 泉州什么工业最发展,求大神帮助

有人说,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泉州是一个具有符号意义的城市,从经济建设过程中涌现出来的“泉州速度”,到社会经济体制机制转型、变革的“泉州模式”,都给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诸多启示。 (一) 数字是枯燥的,但它能反映泉州市发展的真实图景。 实力强:2007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2276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是1978年的112倍,年均递增17.7%。在2002年地区生产总值在全省率先突破千亿元大关后,今年将突破2000亿大关,经济总量由改革开放前全省第五位跃升为全省第一位,综合经济实力显着提高。 生活富:2007年,泉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097元,收入水平是1990年的11.77倍,年均递增15.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244元,是1984年的21.8倍,年均递增14.3%;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均居全省第二位。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1,低于全省的2.72:1。 制造强:泉州生产的运动鞋全国第一,年产约十亿双,全球每十双就有一双产自泉州;中国服装五分之一产自泉州;中国出口的家具五分之一来自泉州;泉州生产的电脑磁头、电脑扫描仪、电脑驱动器、高级交流电容器、微型马达、电脑冰箱、录像磁头等产品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0%—40%,居世界第一。 荣誉多:如今,泉州市的头顶上戴上太多的桂冠: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中国品牌经济城市、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城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二连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三连冠)、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五连冠)、全国双拥模范城(五连冠)。 二、 泉州的崛起,始自“三来一补”生产模式。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香港地区加工业开始向外转移。当时泉州发展工业一缺资金、二缺技术、三缺人才,但毗邻香港,劳动力和土地资源丰富,价格低廉,又有几十万香港乡亲。于是,泉州县委决定“借船出海”,以“三来一补”为突破口,发展外向型经济。30多年来,泉州人走过了一条买“洋设备”、学“洋技术”、生产并出“洋货”的路子。华侨和台港澳同胞回乡探亲带回的西装、衬衫、录音机、手表、皮鞋、运动鞋等“洋货”,一件件被消化,成为泉州乡镇企业的产品。 这些如今看起来简简单单的加工材料,硬是让泉州人制造出了发展的奇迹。 改革开放以来,泉州对外贸易迅速崛起,出口渠道不断拓宽,外贸进出口从1979年的0.04亿元增长到2006年的54.91亿元,年均递增30.7%。出口从1979年的0.02亿美元发展到2007年预计的49.5亿美元,年均增长32.2%。泉州经济外向度不断提高,与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来关系,每年进口数亿用于再生产的初级产品,如苯乙烯、初级形态的塑料、合成纤维纱线、纸浆、钢材等,保障了工业生产的原料供应;出口产品分布涉及轻工业品、重工业品及机电、高新技术产品等宽广领域,并成为我国服装、运动鞋、陶瓷及工艺品、竹藤制品等出口商品的主要产地。 30年来,以“三来一补”为主要内容的泉州外向型发展道路,虽说不是一帆风顺,但是一个农业小县的跨越发展却是健步如飞,四个阶段清晰可见:一是1978—1986年,作为成立“三来一补”企业的起步阶段;二是1986—1992年,乡镇工业蓬勃发展阶段,工业大跨步的发展,有力推动了泉州经济的起飞,1992年全市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三是1993—1998年,泉州经济高速发展阶段,6年间,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近30%;四是从1999年到现在,泉州市综合竞争力全面提升,努力打造现代制造业名城、创新创业热土、宜居生态城市、和谐幸福家园。 三、改革开放30年,是泉州经济发展实现新跨越的30年,是社会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的30年,是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30年。 30年来,泉州人民充分发挥配套改革试点城市和对外开放前沿以及侨乡优势,把握机遇,抓住中心,开拓进取,艰苦创业,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综合实力显着增强,成为福建乃至全国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创造了跨越式发展的新辉煌。 ——县域经济不断壮大,专业特色突出。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80%,比全省高出近30%。全市所辖7个县市全部进入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或经济发展十佳行列,其中,晋江、石狮、南安、惠安、安溪等5县市进入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行列,晋江、石狮和惠安进入全国最发达100县(市)。泉州各县市十分重视挖掘自然资源潜力和发挥传统工艺优势,把资源特色转化为产业特色,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发展。如南安发挥建材资源优势,侧重发展建材产业,成为全国最大的石材集散地和建材加工基地;安溪利用山区资源优势,建成中国乌龙茶之乡、中国藤铁工艺之乡和中国茶文化旅游之乡;2006年晋江鞋业规模以上企业产值达246.96亿元,成为我国运动鞋主要生产和出口基地;德化利用民间传统瓷雕技术优势,侧重发展工艺陶瓷,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西洋工艺瓷生产和出口基地;而以雕艺之乡着称的惠安县,雕艺品出口名扬海内外,石工艺品年产值超百亿元。 ——工业化进程稳步推进,品牌化集群化趋势明显。泉州经济发展靠工业起家,以工业发家。2006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全省高出10.9个百分点,2007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达4225亿元,是1978年的315倍,年均递增22.7%,工业总量稳居全省首位。培育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纺织鞋服业、建筑建材业、食品饮料业、工艺品制造业、机械制造业五大传统支柱产业,2007年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0%以上。2007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3418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80.9%。全市产值超亿元企业有636家,销售收入超十亿元企业有26家。“十五”以来,市委、市政府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力促传统产业优化提升,大力拓展新兴产业,推动全市工业保持快速发展。传统产业诞生了全市绝大部分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至2007年底全市拥有中国驰名商标28枚(工商总局认定),中国名牌产品47个,均位居全国地级市前三位,荣获感动世界的中国牌品城市称号。新兴产业快速铺开,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汽车制造、修船造船和生物制药等新兴主导产业也初具规模,2007年产值达449.86亿元。其中汽车制造、修船造船业发展已驶入快车道,2007年产值现价分别增长52.9%和591.9%。 ——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城市面貌日新月异。1978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额仅为0.51亿元,改革开放以来,历届市委、市政府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突破经济发展瓶颈的重要战略举措,大力推进交通、能源、水利、通信等建设,“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和“十五”期间,泉州分别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12亿元、56.98亿元、322.09亿元、888.36亿元和1519.24亿元,1978-2007年泉州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达28.2%,泉厦和福泉高速公路、泉州晋江机场、漳泉肖铁路和肖厝、石湖、围头等港口码头相继建成投入运营,构筑起现代化的陆海空立体交通网络。电力、通讯快速发展,泉州成为全省第一个、全国第三个城乡电话用户超百万户的地级市,从根本上改变了基础设施滞后状况,跻身进入“全国投资硬环境40优城市”行列。 “十五”以来,泉州重点建设成就辉煌,投资规模快速扩张,在继续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一批关系泉州发展转型升级的大项目也相继投产。2007年泉州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89.81亿元,增长39.5%。其中福建联合石化项目完成投资超100亿元,泉三高速公路(泉州段)、福厦铁路(泉州段)、福炼“一体化”30万吨级原油专用码头、中化重油加工、石狮PTA、泉州修造船厂、深圳五洲龙汽车等一批项目正加速建设。2006年末,全市通车里程已达10670公里,其中二级和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1976公里,高级路面里程9509公里,在全省率先基本建成沿海大通道,公路密度达98.29公里/百平方公里。泉州晋江机场跻身全国50强。港口建设朝深水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2007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达6215万吨,集装箱吞吐量102万标箱。 城市建设进入快车道,城区建成面积由原来的6.7平方公里扩展到2007年预计的86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预计达53%,一个以中心城市为核心,沿海次中心城市为骨干,沿公路、铁路、高速公路连接重点城镇的具有闽南侨乡特色的大泉州“组团式”城市群逐步形成。 古城保护建设工作成效显着,既保留了文化古城独有的风韵,又充分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征,古城保护建设有4个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2个项目获联合国奖项。以片区和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市拓展,中心城市框架迅速撑大,城东、东海、桥南三大新区初具雏形,先后荣膺“国际花园城市”、“最佳中国魅力城市”和“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等称号。 ——居民收入快速提高,生活条件持续改善。改革开放前,泉州的城镇从业人员几乎全部分布在国有和集体单位,而农村劳动力则主要从事第一产业,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这种就业结构彻底得到扭转。2007年,泉州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8097元,收入水平是1990年的11.77倍,年均递增15.6%,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244元,是1984年的21.8倍,年均递增14.3%;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均居全省第二位。2007年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1,低于全省的2.72:1。全市在1996年基本实现小康目标后,大力推进旧村改造、新村建设和宽裕型小康工程,“十五”期间全市实现了村村通电、通邮、通公路,2005年通建制村公路硬化率达99.7%,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收入的快速增长,消费环境的改善和消费观念的更新,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稳步提高,生活方式和消费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生活质量得到极大改善。2007年泉州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2459元,为1990年的10.1倍,年均增长14.5%;农民人均消费支出5180.4元,为1984年的19.8倍,年均增长13.9%。居民家庭食品性消费支出比重下降逐步下降,2007年泉州市城镇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为38.2%,比1990年下降27个百分点,农村居民消费“恩格尔系数”为42.7%,比1984年下降18.4个百分点。 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条件和社会保障水平也同步提高,和谐社会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截至2007年10月底,全市享受低保的城市居民达25245人,1-10月累计发放保障金2400万元,月人均差额补助114元;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达86937人,1-10月累计发放保障金5600万元,月人均差额补助69元。参加基本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的人数到年底预计将分别达到55.5万、45万、50万、40.11万和 39.02万人。 但是经济的高速发展,也给泉州带来了污染,特别是环境的污染,水源的污染,人的身体健康受影响,这点是泉州发展需要注意改进的!我本身也是泉州人,感谢你对泉州发展的关心哈! 这是我查的一些资料,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也希望你有空可以到泉州走走看看,现在泉州变化很大,城市建设发展挺快的,但是和福厦还有一定差距,但是泉州人有爱拼才会赢的精神!欢迎来泉州玩! http://www.qzgy.gov.cn/( 泉州工业信息网官方网站) 以上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⑽ 工业品有哪些

工业品可以分为两大类,分别是:工业中间品、最终工业品。
1、第一类工业中间品,也可以称为中间型工业品(如原辅材料、零部件等),如阀门、管件、仪表、工具等,以服务于下游工业品企业为目的,但最终的产品可能是工业品也可能是消费品,其中消费品可能是耐用消费品也可能是快速消费品;
2、第二类是最终工业品,主要服务于工业或工程,但亦有可能是民用产品。
工业品是购买以后用于加工生产或企业经营用的产品。消费品和工业品的区别就在于它们的购买目的。如果一个消费者买一台割草机在自己的房子周围用,这割草机就是消费品。如果这个人买割草机为的是环境整理的生意,那这割草机就是工业品。

阅读全文

与惠安工业产品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如何和宝马拍摄广告照片 浏览:608
合肥为什么不发展江淮汽车 浏览:535
奥迪a7哪些配置有扰流板 浏览:174
奥迪车高压油泵在哪里 浏览:14
上海市浦东哪个镇工业园多 浏览:107
汽车新款间隔多久可以上市 浏览:628
奔驰amg灰色磨砂多少钱 浏览:805
女士汽车陪练哪里好 浏览:202
奥迪车s4的s代表什么 浏览:973
长沙工业用气体传感器多少钱 浏览:602
奥迪除湿有哪些标志 浏览:318
etc如何从汽车拆下来 浏览:842
2018宝马530li多少钱 浏览:341
宝马12缸是什么意思 浏览:49
奥迪a6跑婚车多久能回本 浏览:541
如何判断汽车烧机油厉不厉害 浏览:144
奥迪a4l裙边如何安装 浏览:643
十字轴万向节应用在汽车什么位置 浏览:326
工业盐如何制作食用盐 浏览:201
兰州汽车东站什么时候正常通车 浏览:2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