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工业八大工种有那些
八大工种有抹灰、油漆、砌筑、木工、架子、钢筋、防水、混凝土等
工种是根据劳动管理的需要,按照生产劳动的性质、工艺技术的特征、或者服务活动的特点而划分的工作种类。目前大多数工种是以企业的专业分工和劳动组织的基本状况为依据,从企业生产技术和劳动管理的普遍水平出发,为适应合理组织劳动分工的需要,根据工作岗位的稳定程度和工作量的饱满程度,结合技术发展和劳动组织改善等方面的因素进行划分的。
建筑业的主要工种是:瓦工、混凝土工、钢筋工、抹灰工、管道工、架子工、装修工,水电工等:
② 工业企业包括哪些行业
工业企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和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
工业企业是指直接从事工业性生产经营活动(或劳务)的营利性经济组织。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直接从事工业产品(或工业性劳务)的生产经营活动;
2、拥有从事工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的物质资源和场所;
3、在经济上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
4、在法律上取得法人资格。
特征
工业企业应具有的主要特征和基本属性是:
1、工业企业是一种经济组织。这一特征表现了它的经济性和组织性。
2、工业企业是从事工业商品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组织。这一特征表现了它的产品的商品性和工业性。
3、工业企业是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这一特征表明了它在经济上的自主性和盈利性。
4、工业企业是能够享受经济权利、承担经济义务的法人。这一特征表明了它在法律上的独立性和法人性。
③ 工业工程岗位有哪些
工业工程就业范围广,可应聘工业工程师,物流工程师或物流规划专员,生产工艺师,生产管理师,一线班组长,供应链管理师,设备管理师,质量管理师等职务,工业工程专业上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类,在企业职权分类上属生产管理类。此外营销岗位和大机械类招聘工业工程专业的亦可。
就业方向
一、生产计划与控制方向
有企业生产系统的战略规划与决策、生产系统的运作决策(包括库存决策、生产的产品品种和数量决策、生产能力的调整和外协、以及原材料采购决策等)。生产系统的控制决策(包括生产进度控制、在制品库存控制、成本控制、生产设备的维护与管理、现场管理等)。制造资源计划与企业资源计划MRPII/ERP、准时生产制JIT、约束理论TOC、供应链管理SCM、全员生产维修TPM、并行工程CE、敏捷制造 。生产系统的规划。
二、基础工业工程与人因工程方向
三、质量工程方向
主要是以上三大方面,比如说现在很多企业都在做精益生产(lean proct)、5s、现场管理、流水线控制等等,关于质量方面大多数企业都很看重,所以也就很吃香,对于应聘者的要求也是很高的特别是经验,这些知识都会在以后的专业可中有所介绍,真正的学习与实践还是要到工厂中去进行。
四、成本分析与工程经济方向
成本分析与工程经济主要研究企业经营全过程(包括筹资、投资、产品研发、生产、销售等)所涉及的经济分析与决策问题。它涉及经济科学、管理科学和工程技术,是一种具有很强的交叉性和实践性的研究方向。其目标和宗旨是最大限度地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科学决策水平、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为迎接世界制造业向中国的大规模转移提供保障。本研究方向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
(1)筹资和投资分析:包括工业项目投资分析的理论及实践;企业筹资方案的选择与决策;本量利分析和车间层次的短期决策问题研究等
(2)价值工程理论及其在制造业的应用:包括产品寿命周期费用的分析与管理、价值工程应用于某一特定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等
(2)车间层次的成本控制问题:包括建立标准成本计算制度和实际成本计算制度进行基于价值链活动成本控制的战略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在制造企业的应用等
(3)车间层次的成本评价体系问题:包括建立基于成本的管理决策评价体系、车间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平衡体系研究、平衡计分卡在成本评价体系中的应用等
(4)车间预算体系的建设问题
(5)责任会计体系的建立:包含责任中心的建立和企业内部结算价格的制定等现代物流方向 本方向的研究内容:
五、
(1)物流管理方向,包括现代物流体系的研究、现代物流配送管理系统的研究
(2)企业设施规划与物流设计,包括企业物料搬运系统的设计、企业设施布局的改进、企业仓储系统的规划与设计、生产线布局设计、大型商场布局研究等。
(3)设施规划与设计教学实验体系开发的研究。
(4)物流技术与装备、现代生产物流系统。
(5)物流信息系统、物流三维仿真系统等内容。
④ 属于工业方面的行业有哪些
属于工业方面的行业有重工业和轻工业,其中:
1、重工业按其生产性质和产品用途,可以分为下列三类:
(1)采掘(伐)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包括石油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和木材采伐等工业;
(2)原材料工业,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工业。包括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业;
(3)加工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包括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机械设备制造工业、金属结构、水泥制品等工业,以及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工业。
2、轻工业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1)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以农产品为基本原料的轻工业。主要包括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纺织、缝纫、皮革和毛皮制作、造纸以及印刷等工业;
(2)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主要包括文教体育用品、化学药品制造、合成纤维制造、日用化学制品、日用玻璃制品、日用金属制品、手工工具制造、医疗器械制造、文化和办公用机械制造等工业。
(4)工业都包括哪些岗扩展阅读:
相关报道:我国工业的急速增长
2018年9月5日报道,国家统计局4日发布的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显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工业从此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以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快速发展。40年来,我国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跃升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2017年工业增加值接近28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53倍,年均增长10.8%。
工业实力:从基础薄弱到世界第一制造大国
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基础比较薄弱,1978年工业增加值仅有1622亿元。改革开放后,工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工业实力空前增强,产品竞争力显着提升,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大国。
199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为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6%,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达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占比进一步提高到19.8%,跃居世界第一。自此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199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2007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2017年,我国工业增加值接近28万亿元。
工业经济实力的迅速壮大,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作出了巨大贡献。
工业产品:由短缺到丰富充裕
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十分有限。经过40年的发展,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由短缺到丰富充裕的巨大转变。
很多产品产量从小到大。原煤、发电量等能源产品产量2017年比1978年分别增长4.7倍和24.3倍;乙烯、粗钢、水泥等原材料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6.9倍、25.2倍和34.8倍;汽车产量已达2900多万辆,连续9年蝉联世界第一。
很多产品生产从无到有到蓬勃发展。空调、冰箱、彩电、洗衣机、微型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一大批家电通信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1980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值不足一半,2000年以后上升到90%以上。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逐渐超越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品成为出口主力。2017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为8.95万亿元,占我国货物出口总额的58.4%,高于同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20.1%的比重。
转型升级:加快向工业强国迈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优先发展轻纺工业、重点加强基础产业、大力振兴支柱产业、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政策,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工业经济发展由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加快。据测算,2015年至2017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较上年分别增长10.0%、10.5%和11%,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9、4.5和4.4个百分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大力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注重加强对传统产业优化升级。2013—2015年,全国共计淘汰落后炼铁产能4800万吨、炼钢产能5700万吨等。在此基础上,2016年、2017年两年又化解钢铁产能1.2亿吨、煤炭产能5亿吨,全面取缔1.4亿吨“地条钢”,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6500万千瓦以上。
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大力提升传统动能。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工业向中高端水平持续迈进。
所有制结构:从单一到多种经济成分竞相发展
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所有制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为国有工业和集体工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多种经济成分在市场经济中竞相发展。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发生了重大变革,与市场经济融合更加紧密,国有企业素质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2016年,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价合计293839亿元,较1978年的3193亿元,增长91倍。
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高速铁路、商用飞机、特高压输变电、移动通信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天眼”探空、“蛟龙”探海、神舟飞天、高铁奔驰、北斗组网、大飞机首飞等惊艳全球。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及相关政策的制定经历了一个从探索到逐步完善的过程。民营企业不断焕发生机活力,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私营工业企业已发展到285.9万家,占全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78.4%。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外商投资企业从无到有,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1980年,在中国大陆落户的外资企业仅有3家,到2017年末,规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已发展到5万家,吸纳就业人数达2088.6万人,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达12.9%和23.6%。
⑤ 工业部门包括哪些
冶金、电力、煤炭及炼焦、石油、化学、机械、建材、森林、食品、纺织缝纫及皮革、造纸及文教用品、其他工业等。工业部门是按一定标志归类的同类工业企业的总和。工业部门的形成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第一批工业部门是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如纺织、酿造工业等。
工业部门包括冶金、电力、煤炭及炼焦、石油、化学、机械、建材、森林、食品、纺织缝纫及皮革、造纸及文教用品、其他工业等。工业部门是按一定标志归类的同类工业企业的总和。工业部门的形成是社会分工发展的结果。第一批工业部门是从农业中分离出来的,如纺织、酿造工业等。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的深化,一方面由于原有工业部门生产规模的日益扩大,工业生产进一步专业化,一些新的工业部门从原有的工业部门中分离出来;另一方面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产品的出现,并形成新的社会需要,从而又产生出新型的工业部门。
⑥ 一般重工业包括哪些部门轻工业又有哪些
重工业重工业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
重工业是“轻工业”的对称,是指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基础、以高档耐用消费品、装备制造业、电子及电器机械工业、化学工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包括冶金、机械、能源(电力、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学、建筑材料等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技术装备、动力和原材料的基础工业。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工业本身)提供原材料、燃料、动力、技术装备等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实现社会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一个国家重工业的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是体现其国力的重要标志。
在过去的产业经济学中,往往根据产品单位体积的相对重量将工业划分为轻重工业。产品单位体积的重量大的工业部门就是重工业,重量轻的就属轻工业。属于重工业的工业部门有钢铁工业、有色冶金工业、金属材料工业和机械工业等。由于在近代工业的发展中,化学工业居于十分突出的地位,因此,在工业结构的产业分类中,往往把化学工业独立出来,同轻、重工业并列。这样,工业结构就由轻工业、重工业和化学工业三大部分构成。常有人把重工业和化学工业放在一起,合称重化工业,同轻工业相对。
另外一种划分轻、重工业的标准是把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称为重工业,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称为轻工业。以上这两种划分原则是有区别的。
国家统计局对轻重工业的划分接近于后一种标准,《中国统计年鉴》中对重工业的定义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轻工业为:主要提供生活消费品和制作手工工具的工业。在研究中,常将重工业和化学工业合称为重化工业。
重工业按生产性质和产品用途,可以分为下列三类:
(1)采掘(伐)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包括石油、天然气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和木材采伐等工业;
(2)原材料工业,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工业。包括黑色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玻璃纤维原料、锯材及人造板工业等工业;
(3)加工工业(制造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包括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机械设备制造工业、电子工业、化肥、金属结构、水泥制品、其他建筑材料制造等工业,以及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工业。
重工业产品大部分用于生产,少部分用于生活消费,如电力、生活用煤、小轿车等
⑦ 工业包括哪些行业大类
⑧ 工业企业有哪些部门
工业企业的部门设置: 按照业务来划分,工业企业的正常运作可以分为几大块:生产、销售、财务和后勤,继而产生了相应的副总经理或者总监。 进一步细分,生产可以分为:研发、采购、制造,另外有与销售共通的地方仓管(原材料和成品库)和品质(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检验); 销售可以根据产品或者地域进行细分,财务的设置根据理念的不同有多种多样,可以在传统的出纳、会计、金融、税务之外应该加上稽核和统计;财务总监的工作不应该是审核会计分录,埋头计算数据;后勤除了日常的人事(当然也可以设置人力资源总监)、IT、其他事务外,应该有对内对外关系的协调统筹的岗位,比如采购设备时,研发、制造、财务的配合,另外公共设施维修和建设。 岗位设置没有定论,根据企业发展的需要,可以与众不同可以不断变化! 希望上述回答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