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1个工业大类是什么
41个工业大类
1、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2、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3、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4、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5、非金属矿采选业
6、开采辅助活动
7、其他采矿业
8农副食品加工业
9食品制造业
10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11烟草制品业
12纺织业
13纺织服装、服饰业
14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15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16家具制造业
17造纸和纸制品业
18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19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20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2医药制造业
23化学纤维制造业
24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2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26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7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28金属制品业
29通用设备制造业
30专用设备制造业
31汽车制造业
32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33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34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35仪器仪表制造业
36其他制造业
37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38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
3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
40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41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2. 中国是世界唯一一个有完整工业体系的国家吗
当然。准确的是中国是目前为止,全球主要国家中唯一一个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是全球制造业的核心国家。
中国工业规模在二十年时间里增长速度飞快,目前工业增加值占比已经达到了全世界的四分之一。在全球产业链上,中国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我国工业经济持续平稳增长,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0.9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7.3万亿元,年均增长6.3%,远高于同期全球工业增加值2%左右的年均增速。产品国际竞争力持续提升,工业产品出口覆盖世界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
3. 工伤行业分类表
目前,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当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41个工业大类一览表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开采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其他采矿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饮料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纺织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药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制品业
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虽然我国是一个制造大国,但是也只是大而已,与美日德等制造强国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当然在某些领域我们还是很有优势的,比如说龙门吊、挖泥船、火箭振动台等等。但是由于我国的工业化时间短,在某些的领域和制造强国之间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就比如说华为事件,那是由于我国的半导体工业发展落后于世界的先进水平,使得在被封锁时我们毫无办法,因为国外的技术无可替代,我们只能卧薪尝胆、默默努力,该苟的时候还是要苟。
总的来说就是我们在高端制造业方面有所差距,这也是我国实行《中国制造2025》的由来,有其必要性和无奈。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我们不可能引颈待戮,只能自我发展、默默反抗。这是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无可躲避。
中国的发展最终还是要靠我们这一代的努力,中国复兴就在这几十年了。
4. 为什么中国以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
39个工业大类一览
煤炭开采和洗选业
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
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有色金属矿采选业
非金属矿采选业
其他采矿业
农副食品加工业
食品制造业
饮料制造业
烟草制品业
纺织业
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
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家具制造业
造纸及纸制品业
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
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
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
医制造业
化学纤维制造业
橡胶制品业
塑料制品业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
金属制品业
通用设备制造业
专用设备制造业
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
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
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
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
燃气生产和供应业
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补充:
1、现代的工业体系中,所有的工业总共可以分为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完整的工业体系更注重的是大而全,而非高精尖。
2、按照工业体系完整度来算,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而中国拥有联合提到所有工业门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举的全部工业门类都能在中国找到。
5. 41个工业大类是什么
现代的工业体系中,所有的工业总共可以分为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完整的工业体系更注重的是大而全,而非高精尖。
按照工业体系完整度来算,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而中国拥有联合提到所有工业门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举的全部工业门类都能在中国找到。
按照工业体系完整度来算,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而中国拥有联合提到所有工业门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举的全部工业门类都能在中国找到。如果一家制造业厂商在中国打半小时电话就能完成的配套工作,到其他国家可能要半个月才能搞定。
在对外贸易竞争中,更完善的工业体系能够减少工业配套生产成本,有利于生产质优价廉的产品,加强国内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很多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等从国外进口比国内生产更有优势,所以保持一个完全100%的工业显的没有必要,反而会加重产品的成本。这就是除中国外其它国家工业体系并不绝对完整的原因。
6.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化取得的主要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化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工业生产综合能力显着提升
1.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经过70年的发展,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由短缺到丰富充裕的巨大转变,很多产品产量从小到大。主要经济指标迅速提升,工业增加值由1952年的11
9.8亿元上升至2018年的305160.2亿元,年均增长1
2.61%,高于同期国民收入增长率
1.1%;工业利润总额由1952年的2
8.3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74916亿元,增长2647倍;工业企业单位数由1952年的1
6.95万个上升至2017年的3
7.27万个,增长约
2.2倍;工业企业资产由1978年的4525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12288
1.5亿元,增长约248倍。
2.工业生产体系完备。目前,我国工业有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空调、冰箱、彩电、洗衣机、微型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一大批家电通信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原煤、发电量等能源产品产量2017年比1978年分别增长
4.7倍和2
4.3倍;乙烯、粗钢、水泥等原材料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
6.9倍、2
5.2倍和3
4.8倍;汽车产量已达2900多万辆,连续9年蝉联世界第一。
3.制造业连续多年稳居世界前列。199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为
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
6.0%,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达到1
3.2%,居世界第二;2010年占比进一步提高到1
9.8%,跃居世界第一,自此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世界经济论坛《2015—201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在140_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28位,比2012年提高1位,在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这其中,工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表现尤其突出。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业竞争力指数最新结果显示,中国与德国、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一并成为全球5个最具工业竞争力的国家。2016年,中国、美国和德国被列为世界最具制造业竞争力的前3个国家。
(二)工业生产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政策经历了改革开放前重工业优先发展,到改革开放后优先发展轻纺工业、重点加强基础产业、大力振兴支柱产业、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优化。
1.淘汰落后产能。不断加大钢铁、煤炭、石化、建材等传统行业的过剩产能减量调整,破除无效供给,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2013—2015年,全国共计淘汰落后炼铁产能4800万吨、炼钢5700万吨、电解铝110万吨、水泥(熟料和粉磨能力)
2.4亿吨、平板玻璃8000万重量箱。在此基础上,2016年、2017年两年又化解钢铁产能
1.2亿吨、煤炭产能5亿吨,全面取缔
1.4亿吨“地条钢”,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6500万千瓦以上。
2.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据测算,2015年至2017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较上年分别增长
10.0%、
10.5%和1
1.0%,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
3.
9、
4.5和
4.4个百分点。部分新兴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集聚效应。据统计,在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包含的七大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居于首位,2016年其增加值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超过1/4;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均在18%左右。
3.“两化”融合日益深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两化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重点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了明显进展。据工信部统计,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生产设备数字化率、数字化设备联网率已分别达到6
3.3%、4
6.4%、4
4.8%和39%,培育了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智能主导的特征日趋明显。
4.发展方式转变明显。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大力提升传统动能,工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技术改造投资成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力量。2013-2016年,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
4.3%,2017年技改投资依然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增长1
6.3%,增速比制造业投资高1
1.2个百分点,占全部制造业投资比重达4
8.5%,比上年提高
4.6个百分点。
5.单位产品能耗明显降低。2017年与2012年相比,在统计的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耗能工业企业中,吨钢综合能耗下降
5.3%、机制纸及纸板综合能耗下降1
1.0%、烧碱综合能耗下降1
2.6%、电石综合能耗下降
2.4%、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
5.7%、水泥综合能耗下降
4.5%、平板玻璃综合能耗下降
9.1%、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
3.9%。按照统计的25个重点耗能产品、108项单耗指标测算,五年累计形成直接节能约
1.0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节能量的近10%。
(三)制造业竞争力逐步提升,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产品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工业产品生产与制造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工业产品进口金额由1999年的165699万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13563
7.29万美元,年均增长1
4.40%。其中初级产品进口金额由1999年的26846万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13563
7.29万美元,年均增长1
8.74%;初级产品进口占比由1999年的1
6.20%上升至2018年的3
2.85%。初级产品进口集中在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工业制成品进口额由1999年的138853万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143402
4.78万美元,年均增长1
3.07%;工业制成品进口占比由1999年的8
3.80%下降至2018年的6
7.15%。工业制成品进口集中在机械及运输设备。
工业产品出口金额由1999年的194931万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487400.74万美元,年均增长1
4.34%。其中初级产品出口金额由1999年的19941万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13508
5.83万美元,年均增长
10.59%,初级产品出口占比由1999年的
10.23%下降至2018年的
5.43%。初级产品出口集中在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由1999年的174990万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35202
1.25万美元,年均增长1
4.65%。
来源:中国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7.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工业取得成就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工业取得的成就是第一制造大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创新驱动发展、两化深度融合、中小企业蓬勃发展。
一、第一制造大国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根据世界银行数据,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美国,标志着自十九世纪中叶以来,经过一个半世纪后我国重新取得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的地位。
二、完整的工业体系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高度重视工业体系的建设,从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就把有限的资源重点投向了工业部门,为此后的工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70多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已经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三、创新驱动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企业作为我国创新的主体,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在此推动下,我国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高,成为促进我国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和源泉。
四、两化深度融合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快,智能制造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
五、中小企业蓬勃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蓬勃发展,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增加就业、稳定增长、促进创新方面发挥了独特的重要作用,作为国民经济生力军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8. 我国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的产业分类最齐全的国家对吗
是的,我国是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的国家,但是我国是产业分类最齐全的国家。70年来,我国工业增加值增长超970倍,形成了独立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用几十年走过发达国家几百年所走工业化历程。
新中国成立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实现历史性跨越。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按现价美元测算,2010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首次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2018年,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世界份额28%以上,成为驱动全球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以钢铁为例,1949年我国钢产量只有15.8万吨,只占当年世界钢产量的0.1%。2018年,我国钢产量已超过9亿吨,长期占据世界钢铁半壁江山。”苗圩说。
苗圩说,我国高度重视工业体系的建设,经过70年的发展,已经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此外,技术创新水平不断提升。2017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有效发明专利数达到93.4万件。一些技术已经从过去的“跟跑”到“并跑”甚至向“领跑”迈进。党的十八大以来,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进一步加快,智能制造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2018年,数字经济的规模达到31.3万亿元,居全球第二位
目前,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产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完善,各个行业的上中下游产业形成聚合优势,加上我国拥有的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科技和专业技能人才队伍优势,将中国打造成了全球的制造基地,成就了“中国制造”。
产业链大而全是基础,大而强、大而优则是我们的努力方向。在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机遇下,产业结构正在面临深刻调整。随着不少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战略陆续实施,制造业重新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一个焦点。作为制造业大国,面对全球经济放缓、生产成本上升和资源环境约束,我国正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抓紧攻克“卡脖子”技术和高端装备,朝着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方向迈进。工业发展加速迈向中高端,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速融合,新兴产业正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增长新引擎。
9. 39个工业大类行业包括什么
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有: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采选业,其他采矿业,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烟草制品业,纺织业,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绒)及其制品业。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文教体育用品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橡胶制品业,塑料制品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
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9)我国工业大类多少个扩展阅读:
现代的工业体系中,所有的工业总共可以分为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完整的工业体系更注重的是大而全,而非高精尖。
按照工业体系完整度来算,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而中国拥有联合提到所有工业门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举的全部工业门类都能在中国找到。
如果一家制造业厂商在中国打半小时电话就能完成的配套工作,到其他国家可能要半个月才能完成。
在对外贸易竞争中,更完善的工业体系能够减少工业配套生产成本,有利于生产质优价廉的产品,加强国内产品在国际贸易中的竞争优势。由于全球化的影响,很多原材料、半成品、产品等从国外进口比国内生产更有优势。
所以保持一个完全100%的工业显的没有必要,反而会加重产品的成本。这就是除中国外其它国家工业体系并不绝对完整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