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江苏多少工业用地

江苏多少工业用地

发布时间:2022-12-15 05:19:44

⑴ 海安工业用地亩产

8.3亩。海安工业园区是国家级科技示范园区、江苏省级经济开发区、江苏省生态示范园区,已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其用地亩产是8.3亩,范围广阔,旨在满足其空间需求,为了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

⑵ 2022年年内供应工业用地标准地多少亩

标准是在万亩左右,关键还是看你的厂规模大小。

根据全国土地利用变更调查,到2005年底,全国农用地面积为65704.74万公顷(985571万亩),建设用地面积为3192.24万公顷(47884万亩),其他为未利用地。在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12208.27万公顷(183124万亩),园地面积为1154.9万公顷(17323万亩),林地面积为23574.11万公顷(353612万亩),牧草地面积为26214.38万公顷(393216万亩),其他农用地面积为2553.09万公顷(38296万亩)。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面积为2601.51万公顷(39023万亩),交通运输用地面积为230.85万公顷(3463万亩),水利设施用地面积为359.87万公顷(5398万亩)。

⑶ 苏州工业园区概述

苏州工业园区概述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新两国(中国——新加坡)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1994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5月实施启动。园区地处苏州城东金鸡湖畔,行政区域面积288平方公里,下辖三个镇,户籍人口26万,其中,中新合作开发区规划面积70平方公里。我们的目标是:把苏州工业园区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园林化、国际化的新城区。
作为中新两国政府间重要的合作项目,苏州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一直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十一年来,在合作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园区的开发建设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达40%左右,累计上交中央和省市各类税收25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超过31万个。200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580.7亿元,比开发之初增长了50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1.5亿元,增长200倍;进出口总额从开发之初的几百万美元增加到405亿美元,其中出口192亿美元,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城镇职工和农村居民收入分别超过2.8万元和1万元,均增长了5倍左右。
目前,园区以占苏州市4%左右的土地、人口和7%的工业用电量,创造了全市15%左右的GDP、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25%左右的注册外资、到帐外资和30%左右的进出口总额。同时,每万元GDP耗水5.9吨、耗能0.22吨标准煤,每度电产生GDP25元、工业产值90元,达到了90年代世界先进水平,初步走出了一条高产出、低能耗、无污染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其主要发展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产业结构更加优化。 园区坚持走经济国际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尤其是近年来,我们积极创新招商理念,更加注重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成效,税源型项目、研发型项目、生产性服务项目以及高科技项目明显增多。2005年,新增注册外资38.1亿美元,到帐外资15.8亿美元,注册内资超250亿元;新增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3个、研发项目11个,服务业新增项目数和就业人数首次超过了制造业,平均每天开工投产工业企业2家,均创下历史纪录。目前,全区累计引进合同外资239.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1.8亿美元,注册内资760亿元,形成内资外资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从地区结构看,来自欧美的项目占49%,日韩占18%,新加坡占6%,港澳台地区占22%。从投资规模看,投资上亿美元项目超过60个,其中10亿美元以上项目6个,区内项目平均投资额超3000万美元,5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区内投资了85个项目;从产业层次看: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家,尤其是在IC、TFT-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等方面形成了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园区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液晶面板出货基地和芯片封装测试基地,大型客车和芯片产能均居全国前三位。
2、创新能力日益增强。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坚持把科技进步作为立区之基、强区之本,不断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扶持力度。2005年,我们启动实施了科技“跨越计划”,全面加快科技发展步伐,全区科技投入增长由原来的20%提高到30%左右,科技进步贡献份额达70%以上。从创新载体建设看:先后建成了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园、国家动画产业基地、国家级创业服务中心、国家级软件园等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超过20万平方米,其中,国际科技园已集聚了超过苏州90%的IC设计企业和60%的纯软件研发企业。从创新主体培育看:积极实施科教优先战略,先后投资30余亿元资金,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网络。同时,注重引进高端人才、复合人才以及研发领军人才,集聚了海外留学人员创办企业200余家,跨国公司和国家级研发设计机构50余家,博士后工作站6个,各类高级专业技术人才超过2万名。从创新环境营造看:先后建设了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江苏省集成电路生产力促进中心、苏州市软件评测中心等一批创新功能平台;设立了总额超过20亿元的风险创投、人才培养、中小企业创业担保以及IC设计、软件研发、动漫产业与生物、纳米等领域的发展专项基金,并与台湾怡和、以色列无限创投开展合作,形成各类风险创投机构10家。同时,率先建立知识产权保护中心,目前正在创建国家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
3、三产发展后来居上。 按照省市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指示精神,积极推进园区服务业发展“倍增计划”:即力争5年内,三产品牌项目翻两番,商业载体面积增两倍,服务业增加值翻两番,占GDP比重每年提高1~2个百分点。近两年,我们围绕“金鸡湖、阳澄湖和独墅湖”做文章,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先后投入200余亿元,兴建了现代物流园、科技文化艺术中心、国际博览中心等大型生产服务设施60多万平方米,建成了左岸商业街、金鸡湖商业广场等各类商业载体50万平方米;相继引进沃尔玛、家乐福、世纪联华等10多个知名商业品牌,入驻了美国普罗斯、日本近铁等20多家国际物流公司,集聚了香港汇丰、英国渣打等20多家中外资银行以及普华永道、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等30多家知名专业机构,有力促进了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加快升级。2005年全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43亿元,占GDP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环金鸡湖区域正在成为苏州市新的现代商业文化中心。
4、城市功能持续提升。 园区开发突出了“以人为本”理念,较好地体现了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形成了较强的综合环境优势。(1)坚持规划先行。从开发伊始,园区就编制了具有前瞻性的总体规划,先后制定和完善了300多项专业规划,并确立了“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的科学开发程序和“执法从严”的规划管理制度。(2)适度超前投入。先后投入300余亿元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按照“九通一平”标准,基本完成了70平方公里中新合作区主要基础设施开发。(3)高标准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牢固确立“绿色园区”理念,以金鸡湖整治开发为重点,大力实施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积极打造生态园林城区,相继建成了湖滨大道、文化水廊、红枫林等一批开放式景观和与其相配套的文化旅游、餐饮娱乐等商业服务设施,累计新增绿地1700万平方米,绿地覆盖率超过45%,为区内企业和居民提供了最佳的居住和创业环境。目前,中新合作区就业人口已超12万人,居住人口近10万人,其中外籍人士超过8000人。
5、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按照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园区在加快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1)注重资源集约利用。2005年,我们通过实施积极的择商选资战略、加快产业升级、加快项目集聚、加快企业增资扩股、鼓励商品房和标准厂房等各类建筑向高层发展等方式,土地集约水平在较高平台上又有新的提高,在实际利用外资同口径增长15%的情况下,土地出让面积减少30%,中新区每平方公里工业用地投资强度达到17亿美元,标准厂房出租率提高15个百分点。(2)注重生态环境保护。通过确立“绿色招商”理念,环保部门“提前介入”、“一票否决”等措施,努力从源头控制污染项目进入。十多年来,因环保因素被否决的引资项目有200多个,累计合同外资超过11亿美元。同时,积极构建节约型社会,率先在全国开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园创建试点,区域环境整体通过ISO14000认证,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环境的统筹协调与科学发展。(3)注重和谐社会构建。坚持“以德治区”和“以人为本、重在建设”方针,通过“虚事实做”的形式,积极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从富民、亲民、便民角度出发,统筹社会资源力量,综合推进科教文卫、生态环保和扶贫帮困等各项实事工程,全面建立完善以邻里中心为依托的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积极创建“平安园区”,完善社会综合治理网络,努力打造最佳人居和创业环境。


6、富民工程优先实施。 我们始终将执政为民和富民优先作为党委、政府的第一责任,不断加大富民强区、城乡统筹与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力度。(1)注重区镇联动开发。按照“城乡一体化”要求,加快区镇基础设施对接,初步形成了“一体两翼、南北呼应”的大开发格局。2005年所辖三镇财政收入和新增合同外资分别占全区的40%和54%,富民基础进一步夯实。目前,全区累计新建动迁房近700万平方米,90%农户已迁入现代化居住小区,所辖三镇综合实力均居全市前列,娄葑还被评为全国千强镇第四名。(2)加大就业创业扶持。加快实施“五个一工程”,努力形成“人人有技能、个个有就业、家家有股份”的致富基础。目前,4万多名征地待安置劳动力中已有95%的人重新上岗就业,其中自主创业当老板的超5000人。(3)强化社会保障功能。先后建立了农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合作医疗及大病统筹制度、征地农民保养和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对社会和农村弱势群体,建立了贫困帮扶制度,对低保对象实现应保尽保。目前,企业参保率已达100%,各类参保人员超过23万人,基本做到了“老有所养、贫有所济、病有所医、难有所助”。
7、队伍建设不断强化。 园区是改革开放的前哨阵地,我们在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的同时,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努力争创两个文明建设的丰硕成果。(1)加强了政府职能转变。中新合作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拓展。目前,赴新培训累计超过1700人次,编制实施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68项,基本建立了“精简、统一、效能”的政府架构、“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服务体系、“公开、公正、公平”和透明规范的法制化环境;并通过全员招聘、绩能考核、末位淘汰和动态管理等公开民主途径,形成了一支业务精、作风硬、靠得住、有本领的干部队伍。(2)加强了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针对开发区特点,我们特别重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先后成立了园区外企党委和私营个体经济联合党委。目前,工委下设14个党委、67个党总支、304个基层党支部,共有党员12300余名,基层党组织建设基本实现了“全覆盖”。(3)加强了勤政廉政建设。坚持“以教倡廉,以制保廉,以俸养廉,以勤促廉”,标本兼治,着力治本。通过完善责任体系、健全监督网络,重点规范财务管理、政府采购、建筑有形市场招投标等各项制度,提高了廉政建设系统程度。


;

⑷ 如何评价苏州在江苏省的地位

苏州经济地位在江苏比南京高。虽然历史政治地位不如南京,但实际上在政策倾斜方面,苏州要比南京受益得多。

  1. 苏州虽然是地级市,但市委书记历来是高配。江苏省常委兼任苏州市委书记。

  2. 连续三任苏州市委书记都调任省级副省级,一度被称为“省长摇篮”

  3. 苏州国家级,省级经济开发区都7,8个了,南京才批了3个还是几个。

  4. 邓和李光耀钦定,国务院带头搞得的工业园区落户苏州,没有落户广东,也没有落户南京。

  5. 建设用地指标,作为历来作为粮仓的苏湖鱼米之乡,湖州,嘉善还有耕地保护指标,苏州几乎全是工业用地。南京除了城区,周边都是限制开发区域。

  6. 江苏省自贸区。江苏省一共提了6个方案,前五个都是以苏州为核心的方案,全部被中央驳回,第六个方案以南京江北新区+苏州 为方案,才批准。可见省里政策偏向性。

⑸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角斜镇人民西路的工业用地属于几类地区

江苏省南通市海安县角斜镇人民西路的工业用地属于一类地区。工业用地可以分成三种,分别是一类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三类工业用地。一类是说对住房和公共设备周边的环境没有干扰和污染的,像是电子,缝纫,工艺品制造业都在此处,二类则是对住房和公共设备的环境有一定干扰和污染,像是食品,医药制造,纺织就在此处,三类则是对居住和公共设备周边环境有很大干扰和污染,像是采矿,冶金,造纸等都在此处。

⑹ 江苏省丹徒经济开发区的介绍

江苏省丹徒经济开发区位于镇江市丹徒区高资镇镇域内。开发区于1993年经省政府批准设立,本次规划用地范围为北至长江,南至312国道,东至磨盘洲及项家窑一带,西至通江路一线。总面积24.9k㎡。区内用地形式主要为一、二、三类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和居住用地。其中居住用地集中布置于高资镇区至 312国道用地及开发区东部。

⑺ 江苏发展得怎么样为何都说江苏人富

江苏人口稠密、经济发达,苏南是整个中国的工业重镇、商贸中心;苏北则是产粮大区,正在快速成长。这一切都要得益于江苏相当可观的土地面积。超过10万平方公里的优质土地,为江苏这个省份提供了工业用地和农业用地的保障,沿海与沿江的大小港口更是让江苏有了对外商贸的机会。

浙江和江苏的民富程度应该是不分伯仲的,江苏要和浙江比较,应该拿相对富裕的苏南和浙北比较,苏北和浙南就不细说了,相对经济差一点,但是毕竟也都在江浙地区,相差无几。

⑻ 江苏省吴江市八都镇工业用地多少钱一亩

呵呵。我们梅堰地段好点的38W。宿迁便宜。2W就可以了

⑼ 江苏省税务局对2022年个人拥有的工业用地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如何征收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显示,江苏省税务局对2022年个人拥有的土地使用税苏州市区范围内各等级土地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大城市一等18元/平方米,大城市二等16元/平方米,大城市三等14元/平方米,大城市四等10元/平方米,大城市五等6元/平方米,大城市六等5元/平方米,大城市七等3元/平方米,大城市八等1.5元/平方米。常熟市、张家港市、昆山市、太仓市各等级土地城镇土地使用税税额标准:中等城市一等14元/平方米,中等城市二等10元/平方米,中等城市三等6元/平方米,中等城市四等5元/平方米,中等城市五等3元/平方米,中等城市六等1.2元/平方米。工业用地房产税,县城、建制镇、工矿区0.2元至4元。计算方法应纳税额=计税土地面积×适用税额。

⑽ 无锡市面积多大

无锡面积:

4627.47平方公里
无锡,简称“锡”,古称梁溪、金匮,是江苏省辖地级市,国务院批复确定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心城市之一、重要的风景旅游城市。
无锡是江南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商朝末年。
前11世纪末,公亶父长子泰伯为让位于三弟季历,偕二弟仲雍,东奔江南,定居梅里(今无锡梅村),筑城立国,自号“勾吴”。今无锡有泰伯殿堂。
商末,周灭商,因泰伯无子,姬发追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君,建吴国。分封泰伯的后裔周章少子为安阳侯,今惠山区阳山又名安阳山。周元王三年(前473年),越国灭亡吴国,无锡属越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国灭越,无锡属楚国。
秦王政二十四年(前223年),秦灭楚,置会稽郡,无锡属之。秦始皇派王翦驻守无锡。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始置无锡县,属会稽郡。王莽新始建国元年(9年),改名有锡县。东汉建武元年(25年)复名无锡县。三国时,分无锡县以西为屯田,置毗陵典农校尉(今常州)。
西晋太康元年(280年),复置无锡县,属毗陵郡(今常州)。
唐代,无锡属江南道之江南东道。
宋代,无锡属于两浙路常州。南宋时两浙路分为东西,无锡隶属于两浙西路常州。
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无锡为州,属江浙行中书省常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年),降州为县,属中书省常州府。
清雍正二年(1724年),分无锡为无锡、金匮两县,同城而治,均属常州府。
无锡人文地图
无锡人文地图
宣统三年(1911年),推翻清国统治,锡金军政分府成立于原金匮县署,辖原无锡、金匮两县;同年5月,撤销锡金军政分府。

阅读全文

与江苏多少工业用地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太原工业学院和河南科技学院哪个好 浏览:846
小鹏汽车哪个生产车间比较轻松 浏览:601
吉林市哪里有长安汽车修理部 浏览:466
汽车新车发票有哪些 浏览:895
汽车灰银怎么调 浏览:638
汽车bms是什么意思 浏览:120
奔驰s原厂喇叭是什么牌子的 浏览:914
荒山变工业用地出让金怎么收取 浏览:770
沈阳工业一体机什么牌子好 浏览:128
刘沟工业园在哪里 浏览:354
长春一汽的汽车配件在哪里 浏览:109
老河口工业区有哪些厂 浏览:913
奥迪s4后排安全带怎么拆 浏览:493
扬州有哪些镇有工业区 浏览:975
宝马旅行电脑怎么用 浏览:701
中国国有多少奥迪 浏览:447
奔驰c好还是e好为什么价格一样 浏览:168
惠阳区秋长镇工业用地有哪些地方 浏览:823
奔驰车怎么调油门 浏览:996
奥迪a6没油了怎么推去加油 浏览: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