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株洲的支柱工业有哪些

株洲的支柱工业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12-11 12:37:31

A. 株洲三个中车哪个好

株洲车辆厂和株洲机车厂同属中国中车集团,车辆厂主要生产铁路货运车辆,机车厂主要生产铁路机车。

就二家工厂的生产规模和工业产值而言,机车厂要大于车辆厂,机车产业是株洲市的一个支柱产业。

就二家工厂的历史来说,机车厂始建于民国时期,当时是一个机车修理厂,新中国成立后,改造为株洲机车厂,开始生产机车,他是中国电力机车的摇篮,中国第一台电力机车即出自该厂;而车辆厂则是新中国成立后建设的,在知名度上,机车厂也要大于车辆厂。

就技术含量上而言,自然是机车的技术含量高于车辆,特别是现在高铁制造已成为中国的一张名片,株洲机车厂(全称株洲电力机厂)是中国高铁制造的核心工厂,掌握着核心技术,比车辆制造的科技含量要高出一筹。

也因此,株洲机车厂在中国工业中的地位要高于株洲车辆厂,行政级别也高于株洲车辆厂。

B. 湖南主要的支柱产业是哪些

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烟草制品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农副食品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等7个行业的增加值占湖南省规模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在5% 以上,为湖南省工业的支柱行业。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工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步由传统重化工业向高端制造、初级产品工业向高附加值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演变。

70年来,湖南省钢铁、有色、石油化工、机械、建材、食品等传统工业行业由小到大,汽车、电子通信、轨道交通等新兴工业行业从无到有,逐步建立起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湖南省工业企业已涵盖39个工业大类行业、193个中类行业、584个小类行业。

(2)株洲的支柱工业有哪些扩展阅读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湖南历届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征程上凝心聚力,在坚韧前行的改革进程中攻坚克难、薪火相传。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湖南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业为湖南的主要支柱产业,经过70年的努力,全省产业结构由典型的农业经济逐步发展为以农业为基础,第二、三产业共同带动经济发展格局。全省三次产业结构由1952年的67.3:12.3:20.4调整优化为2018年的8.5:39.7:51.8。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新动能加快孕育发展,产业高端化持续推进,高加工度工业和高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占比提升,成为工业增长的重要引擎。

C. 株洲近代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来,株洲实现了由一个县属小镇向一座工业新城的跨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勤劳勇敢的株洲人民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农业安市、企业富市、商贸活市、科教兴市、依法治市”市策,实施“开放强市”战略,发扬“开拓奉献,创业争先”的株洲精神,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空前发展,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各条战线取得辉煌成就。据统计,株洲市改革开放以来二十年的经济总量超过改革开放以前三十年的3.5倍。1998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264亿元,财政收入达到19.49亿元。近几年来,株洲市获得了“全国科教兴市先进市”、“全国绿化城市”、“双拥模范城”和“全国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优秀城市”等荣誉称号。按照国家统计局对全国219个地级以上城市的综合实力测算,株洲位居第54位,在湖南省是除省会以外排名最前的城市,进入全国第二类城市之列。株洲市在经济建设和其它各项社会事业方面取得的主要成就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工业建设突飞猛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株洲几乎没有工业。“一五”、“二五”计划时期国家相继安排了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株洲电力机车厂等13个重点项目在株洲兴建。这批重点项目的引进布点,不仅构架了工业新城,而且逐步带动了株洲地方工业、劳服企业、乡镇企业和区街工业的发展,从而基本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化工、建材等重工业为主,电力、煤炭、轻工、纺织、电子、塑料、皮革、服装、制药等多业发展的工业格局。现在,全市乡以上企业已达1800余个,其中大、中型企业62个;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69.17亿元,比1949年增加约47万倍。有色冶金、机械、化工、建材四大支柱产业产值占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80%。1998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01亿元,为1949年的5200多倍,在全国42个中心城市排名中,株洲综合实力主要因为工业的快速发展而跃居到第26位。改革开放以来,为了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针对株洲国有经济、重工业和原材料工业比例比重,以及企业产品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低的情况,株洲率先实施了企业劳动、人事、工资三项制度改革等一系列搞好搞活国有企业的措施,一批支撑株洲工业发展的大中型企业又在改革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被新闻界誉为“株洲现象”。特别是自1994年被列为全国首批“优化资本结构,增强企业实力”城市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以来,通过实施“三改一加强”、“抓大放小”和资本营运等措施,国有企业转机建制、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以及国有资产的战略性改组工作均迈出重大步伐。通过进行产权制度改革,全市已累计建立股份制企业1139家(其中注册股份有限公司16家),注册资本20亿元,吸收增量资本28亿元。其中株洲火炬火花塞有限公司、株洲庆云股份有限公司、南方摩托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华银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株洲电厂)的股票先后上市交易。通过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兼并、破产、承包、租赁、分块搞活等多种改制形式对资产进行重组,先后组建了南方摩托集团、国光瓷业集团、湘大实业集团等“三大集团”,千金药业、火炬火花塞也正朝着集团化方向发展,以有色冶金、化工、铁路运输机械为依托的“三大产业群体”逐步形成,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冶炼厂、株洲硬质合金厂、株洲车辆厂、国光公司、湘大公司、千金药业公司、火炬火花塞公司等企业的利润占全市实现利润总额的90%以上,一批中小企业在改革中成为市场的主体并逐渐走出困境。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和实施再就业工程,确保了减员增效、下岗分流和兼并破产等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从社保、财政、企业、社会四个方面筹集资金,保证了离退休职工退休金和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的及时发放。采取政策扶持、成立再就业服务中心、服务队(站)和积极开展培训、拓宽就业门路等措施,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达到48%。
农村经济蓬勃发展。自从实行市带县体制以来,县域经济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和完善,农民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获得长足发展。1995年,株洲成为全国第一个双季稻亩产成建制过吨粮的地级市,并连续四年保持了过吨粮成果。1998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75.19亿元,粮食总产量达184.83万吨,比1950年增加4.6倍;生猪饲养量增加18.54倍;水产品产量增加6.8倍;经济作物达38.82千公顷。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比重接近1/3,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接近1/2,二、三产业占农业社会总产值的4/5。乡镇企业异军突起,全市现有乡镇企业13.8万家,从业人员65.8万人,1998年全市乡镇企业增加值达到104亿元。农林水利建设步伐加快。株洲已于1993年消灭宜林荒山,1997年实现全面绿化达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53.94%,森林资源蓄积量达1318万立方米。到1998年,全市拥有各类水利工程11万余处,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13座,小型水库936座,山塘近10万处。农田灌溉面积由1950年的126.66万亩增加到219.64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200万亩,旱涝保收率达90%以上。农业机械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机械总动力已由1950年的5.15千瓦增加到90万余千瓦,年农机集团承包面积超过40万亩。科技兴农意识不断增强,全市现有各类农业技术人员1.2万余人,农业技术推广站132个,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3%。

第三产业兴旺发达。伴随一、二产业的发展,株洲市第三产业发展迅速。1998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93.8亿元,比1978年增长22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已达到35.5%。个体私营商业、餐饮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占据了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尤其是进入90年代以来,个体商户平均每年净增1万户,已达到12.69万户,比1949年增加了800倍。商业网点已由解放前的几百个发展到1998年的85600个,共有大小市场320个,连锁店30多个,累计投资近40亿元,涌现出芦淞服装大市场、钟鼓岭农副产品市场、中南摩托车大市场和攸县皇图岭集贸市场等成交额过亿元的现代化市场11个,以及株洲百货股份有限公司、株洲市烟草公司等达到大中型企业规模的商贸企业101家。一个多渠道、多形式、少环节的流通新格局已经形成。金融保险事业快速向前发展。1998年,全市各项存款年末余额已达167.7亿元,城乡居民储蓄总额已达1148.5亿元,分别比1978年增加79.36倍和223.83倍。保险收入已由1980年恢复之际的182万元增加到1998年的2.9亿元,增加158倍。

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株洲的城市建设和工业建设相互促进、比翼齐飞,构成了株洲巨变的精彩华章。经过多年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日供水能力已达125万吨,日煤气供气量达6.52万立方米,用气普及率达92.4%。城市的道路、桥梁、供水管道都随着城市的扩大不断延伸。园林绿化、环境保护事业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以城市道路为重点的市政工程、以防洪排渍为重点的保安工程、以环卫、治污、绿化为重点的环境优化工程以及以路灯、灯饰为点缀的亮丽工程和安居工程等五大工程建设的顺利开展,整个城市显现出新的风采。城市通讯事业迅猛发展。1997年完成邮电业务量3.97亿元,比1949年增加7928倍。电话交换机总量达到36万门,电话机装机总数23万部,每百人拥有电话6部。全市电话拥有达到27万户,其中移动电话达到3.8万户,无线寻呼达到11.7万户。建成了河西新城区。全国5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之一的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迅速,连续五年保持了30%的经济增长速度。目前区内有各类企业700余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58家,截止1998年,累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7亿元,工业总产值55.03亿元,财政收入47.41亿元,出口创汇6509万美元。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50年代株洲市积极利用苏联及东欧社会主义国家贷款86.86亿卢布,创办了一批骨干企业。改革开放以来,株洲市又通过利用外资、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和管理,提高了国有企业的素质和效益。特别是近几年实施的“开放强市”战略,以企业的开放带动株洲的开放,株洲市对外开放和与国际接轨的步伐逐步加快,并取得了明显成效。1998年,合同利用外资5097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9553.6万美元,其中直接利用外资到位7016万美元,利用外国政府贷款2538万美元。三资企业从无到有,健康发展。德国西门子、加拿大加普惠、日本雅马哈等三家世界排名100强的着名企业落户株洲,建有现代化的合资企业。目前正式投入营运的三资企业达114家,出口创汇9000万美元,上交税收1.78亿元。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4.6亿美元,比刚成立外贸办事处的1963年增加75.9倍。出口品种由1963年的20多种增加到160多种,行销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外向度由1978年的7.08%提高到14.33%,提高7.25个百分点。1984年,株洲被国家批准为全国33个出口商品综合生产基地之一,1998年止全市已有51家生产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

D. 请大家介绍下株洲的情况

株洲古称建宁,公元214年,三国东吴在此设建宁郡。唐太宗贞观元年,建宁并入湘潭。古时,当地多槠树,湘江过而多沙洲,故株洲又称槠洲。到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为株洲。株洲位于湖南省东部,是湖南省“一点一线”区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也是全省经济最发达的长、株、潭“金三角”一隅。株洲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这里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热充足,境内物产资源丰富,为有名的有色金属之乡,株洲还是我国南方最大的交通枢纽。

株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中华民族的始祖、农耕文化的创始人炎帝神农氏,就长眠在株洲境内炎陵县鹿原陂。株洲,地当湘江孔道,南北通衢,历代既是失争重地,又为旅游之所经。风流人物,要闻轶事,代有传述,名胜古迹,革命胜地,遍布湘、渌、
株洲市位于湖南省东部,是湖南省重点发展的长(沙)株(洲)(湘)潭城市群的重要一极。按照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部署,株洲正与临近的长沙、湘潭开展“融城”工作,推进经济一体化。全市现辖株洲县、醴陵市、攸县、茶陵县、炎陵县等五县(市)和荷塘区、芦淞区、石峰区、天元区等城市四区以及国家级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市总面积11270平方公里,总人口370万,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77平方公里,常住人口90余万。2004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452.48亿元,财政总收入33.71亿元。
株洲地理交通条件优越,是我国南方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京广、浙赣、湘黔三条铁路干线和106、320国道以及京珠(北京至珠海)和上瑞(上海至云南瑞丽)高速公路交汇于市区。湘江穿城而过,千吨级船舶可直接通江达海。走高速公路到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仅需40分钟车程。
株洲是一方古老而又年轻的红土地。中华民族的始祖炎帝神农氏就安寝在境内炎陵县鹿原陂,炎帝陵现已成为海内外中华儿女寻根谒祖的圣地。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株洲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茶陵和炎陵是根据地六县中的两县,共有3万多位革命志士英勇牺牲。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是红色根据地建立的第一个革命政权。株洲是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而兴起的工业重镇。建国初期,株洲只是一个7000人的小镇,经过5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建设与发展,今日株洲已成为集工业、商贸、旅游于一体的综合性城市。
株洲自然和人文资源丰富。全市有林地57.88万公顷,森林平均覆盖率为56.6%。市区人均公共绿地8平方米,为全国绿化先进城市。株洲境内动植物品种繁多,珍贵、稀有树种有40多种,野生药用植物约1580种。境内湘江、渌江等河流水量充沛,蕴藏着丰富的水能资源。株洲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煤、铁、铝、锌、锡、铀、金、银、萤石、石膏、高岭土等40余种矿产,其中煤炭储量2亿多吨。青山秀水和源远流长的湘楚文化勾画出株洲奇丽的自然人文景观,主要有国家级的炎帝陵风景区、神农谷国家森林公园、酒端口江国家地质公园等风景名胜。全市有各类科学技术人员19万余人,聚集了一大批具有国内外先进技术水平的科技专家,多年来在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开发方面取得了一大批重大成果。
株洲工业实力雄厚。 “一五”时期,株洲被列为全国8个重点建设的城市之一,一大批重点工业企业先后在此落户,逐步形成了以有色冶金、机械制造、化工原料等支柱产业为主导,拥有电子、电力、煤炭、陶瓷、烟花、服装、制药、食品加工等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现有大中型企业61家,其中有2家跻身全国工业500,8家进入全国同行业10佳。目前,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的合金生产基地,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是我国重要的航空工业科研生产基地,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是我国最大的电力机车生产企业,株洲冶炼集团有限公司是亚洲最大的铅锌冶炼基地。近年来,随着一大批项目竣工投产,新型材料、食品、制药等十几个新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高新技术产业逐步引领工业发展,高新区形成了“一区三园三基地”的发展格局;株洲先后进入全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重点城市、国家新材料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基地、国家火炬计划传感技术产业化基地行列。2004年,全市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41.2%,实现净盈利超过10亿元,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过亿元的企业达63家。
株洲城市基础设施不断改善。近5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70多亿元,完成了50多条城市主次干道的提质改造及21条特色样板街的建设,改造和新建了 10个城市广场,建设了总投资20亿元、总里程32公里的城市快速环道。城市供水、排水、治污、供电、供气、公交等设施不断改善。
株洲物流优势不断显现。依托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株洲物流业迅速发展,现已成为江南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全市有各类市场337个,年成交额数百亿元,其中成交额过亿元的市场有10家。芦淞服装大市场、中南摩托车大市场成交额突破100亿,吸引了全国20多个省、300多个地市的商家在此投资创业。株洲还是全国33个出口商品综合生产基地之一。
株洲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政府坚持把优化经济环境作为第一责任,把改善服务作为第一职责,全市服务意识和办事效率稳步提高,行政审批事项全部进入政务中心,实行集中办公,一站式审批。株洲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理念,不断改善投资环境,投资“洼地”效应逐步显现,吸引了大批境内外客商来株投资兴业,西门子、雅马哈、加普惠等跨国公司先后在株洲“落户”。华天大酒店、友谊集团、铜锣湾百货、“麦当劳”、汇亚商业广场、新一佳等国内知名商业企业纷纷抢滩登陆。
未来五年,面对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历史性机遇,株洲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决定继续把“开放强市”作为全市加快发展的首要战略,按照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壮大做强优势产业、调整淘汰落后产业的总体产业发展思路,确定了招商投资四大产业重点,热情欢迎国内外各界朋友来株洲投资兴业。
农业及农村。主要包括: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产品精深加工,林产品精深加工,优质种苗以及先进育苗技术的引进、示范和推广,农村土地的规模开发与利用,农产品市场开发,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农业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
工业。重点包括五个方面机械制造业,医药化工行业,有色冶金业,食品加工业,以日用瓷、特种瓷、高档卫生瓷为主的陶瓷工业,以新材料、电子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及新材料产业。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自来水生产、经营,城市道路桥梁和园林绿化建设维护,文化体育场馆等公益设施建设。
商贸流通服务业。主要包括专业市场开发,旧城改造,市区繁华地段商贸零售业,旅游资源开发、经营和管理。
进入新的时期,株洲市委、市政府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全国兄弟城市的先进经验,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创新,带领英勇的370万株洲人民,奋力拼搏,开拓进取,为实现株洲经济社会新跨越而努力奋斗。
公元214年,三国东吴在此设建宁郡。唐太宗贞观元年,建宁并入湘潭。古时,当地多槠树,湘江过而多沙洲,故株洲又称槠洲。到南宋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正式定名为株洲。株洲位于湖南省东部,在东经112.6°--114°,北纬26°--28°之间,是湖南省“一点一线”区域经济带的重要城市。在湘东大地的怀抱里,在秀丽的湘、渌、洣水之滨,在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株洲。 株洲,地当湘江孔道,南北通衢,历代既是失争重地,又为旅游之所经。风流人物,要闻轶事,代有传述,名胜古迹,革命胜地,遍布湘、渌、洣水之滨。 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陵寝在株洲境内南部 之炎陵县;唐代大诗人杜甫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年,老病孤舟,两次溯湘江而南,留诗十多首;唐代奇女子、慧眼识英雄的名姬红拂之墓在株洲境内的醴陵西山,宋代名将岳飞率军途经茶陵时以枪尖挑禾蔸写的“光泉”二字,赫然镌刻在高陇石壁上;宋代大儒朱熹两次到株洲讲学,“朱亭”因他而名;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为茶陵云阳山、灵岩寺、麻叶洞留下一篇篇日记,记下了株洲的名山胜水;明代大学士、立朝五十年的李东阳,以他为代表的“茶陵诗派”,将故乡“茶陵”的名字,永远镌刻在中国文学史史册上。 株洲,在中国人民革命史上,更有着光荣的一页。茶陵、炎陵(原酃县)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朱德的第一次见面,是在炎陵县的十都;红军第一次把党支部建在连上,毛泽东亲自主持的红军战士入党仪式,是在炎陵县的水口;毛泽东新自批准组建的井冈山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是茶陵县工农兵政府;毛泽东亲自主持、作出“撤围长沙、回师江西、攻取吉安”重大决策,被美国作家史沫特莱称为“朱德和毛泽东采取了一生中最重大的步骤之一,这一步骤扭转了中国革命运动中的一次严重危机”的红一方面军总前委会议,举行在株洲市徐家桥头的原协丰长绸布店…… 株洲市现辖炎陵、茶陵、攸县、醴陵市、株洲县五县市和芦淞、石峰、荷塘、天元四区以及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面积1140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450平方公里。总人口370万,其中市区人口70万。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株洲建成了江南工业重镇:新中国的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台电力机车;第一个硬质合金顶锤诞生在株洲。机械、冶金、化工、建材为株洲的四大支柱工业。株洲,在国内领先的产品有50余种,产量居全国第一的有11项,出口量占全国第一的有9项,居全国第一流的工艺技术、生产线有8条,获国家金奖产品质4项,银奖35项。 主要景点有: 座落于西山半山腰,三面环山,面向渌江。渌江书院一般均是名流掌教。其中突出的有陈梦元。余延灿,张九钺,罗汝怀,左宗棠等人。民主革命先烈刘揆一,同盟会驻醴陵通讯员潘 more.. 炎帝陵在湖南炎陵县城西南15公里处的唐田乡鹿原坡,又称“天子坟”。炎帝即神农氏,是传说中远古时代的部族领袖,姓姜。史称他教民播种五谷,收获粮 more... 株州渌江书院 株洲炎帝陵 市辖区 株州渌江书院 茶陵景点之秦人古洞 铁拐李仙人架桩 醴城西山鸿拂墓 株洲市天台公园 株州市石峰公园 株洲县 株州空灵岸旅游风景处 左权将军纪念碑 攸县 株洲炎帝陵 攸县东乡太阳山 奇比张家界秀比黄龙洞 酒端口江水库风景区 攸县山水 茶陵县 茶陵县景点 茶陵县景点大全 炎陵县 炎帝陵殿 醴陵市 醴陵市仙山公园 醴陵李立三同志故居 醴陵市郊西山靖兴寺 醴陵市仙山公园 醴陵仙山公园 。

E. 坐拥北汽、中车等顶级企业,湖南这座三线小城不一般

如果评选中国最可能把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好的城市,那一定有 湖南株洲 。

战乱年代,株洲汽车制造工业便开始萌芽,原本寂寂无名的小镇被规划为 “东方鲁尔工业区” ,一时声名鹊起。

此后,带着中国动力产业之梦,株洲的 轨道交通、航空动力、汽车工业 三大主导产业日渐强大,从第一台国产电力机车到第一个航空发动机、第一枚对空导弹,都写下了“株洲”的印记。

百余年深厚的产业底蕴奠定了株洲在中国动力行业的地位,也在新时代开启了株洲发展的篇章。

株洲所擅长的轨道交通、汽车工业、航空动力都与当下热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息息相关。

近年来,株洲以此为基础勾勒新能源产业版图,并拓展风电、光伏、氢能等热门产业, 千亿级的产业集群正在形成 。

01

全国第一,在株洲并不是稀奇事儿

动力产业一直是制造业的“心脏”,而株洲恰恰在其中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

株洲的动力产业至今已经有百余年的历史,曾诞生了我国工业史上的200多项第一。

近年来,株洲开始打造 “中国动力谷” ,轨道交通、航空动力、汽车工业三大产业优势领跑全国。

在轨道交通领域,株洲被称为“火车上拉来的城市”。它不仅坐拥 中车株洲所、中车株机 两大龙头企业,而且是我国轨道交通产业产值最高的地级市,电力机车产品 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一 。

而作为我国唯一的中小航空发动机的研发生产基地,株洲还占据着国内 直升机发动机90%的市场份额 ,如今航空动力产业园的建设更是带动着当地航空产业“冲上云霄”。

在株洲市民中,曾经流传着一个段子,大抵可以展现当地航空产业繁荣的盛状——“在其他地方还在排队考汽车驾照的时候,株洲人已经开始准备学开飞机了。”

当然,株洲的汽车工业也是城市的支柱产业,尽管没有轨道交通、航空动力发展的时间长,但近几年随着 北汽集团 的落户,株洲的汽车工业正在飞速崛起。

而北汽株洲分公司更是用了短短5年时间,便成为华中地区的“明星企业”,“时代”自主品牌混合动力公交车,市场占有率排名全国第一。

可以说,在如今中国制造的版图上,“株洲印记”正越来越多。行业第一、全国第一、世界第一,都是这座城市寻常可见的成绩。

02

千亿产值,株洲再开新版图

深厚的产业底蕴留给株洲的不止有过往的荣耀,还有今后的发展。

近年来,株洲以自身资源条件为出发,进军热门的新能源产业,并迅速规划出千亿集群的产业版图。

新能源汽车制造 是株洲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

2008年,北汽南方生产基地落户株洲,以北汽为龙头,菲仕电机、江苏永成等配套企业也纷纷前来落户。

目前,株洲汽车产业 全链条企业达220余家 ,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1家,大部分集中在株洲高新区,整体产值超过300亿元。

株洲初步构建起了一条 完整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设计研发、零部件到整车制造,再到产业服务等环节已经基本齐备。

除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外,株洲的 风电、光伏装备制造业 上同样十分抢眼。

尤其是风电产业,以中车株洲所为代表的一众企业搭建起了富有竞争力的产业链布局,从叶片到发电机,从齿轮箱到变流器,从减振器件到塔筒,涵盖了风电全系列配套产品。

中车株洲所的风机整机、中车株洲电机的发电机、株洲时代新材的抗冰冻叶片等核心部件享誉国际。

当然,对比百余年的动力产业,新能源产业在株洲还只处于起步阶段,未来还有更加广阔的市场空间等待挖掘。

据此前株洲发布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显示,未来5年,株洲将继续围绕风电、太阳能、抽水蓄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氢能等重点新能源进行发展。

据预计, 到2025年,株洲的新能源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000亿元, 形成千亿新能源产业集群,拉开城市产业发展的新版图。

03

氢能来袭,这波热潮株洲接得住吗?

7月27日, 《株洲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 发布,氢能正式以城市“支柱型产业”对外亮相。

在全国几十座规划氢能产业的城市中,株洲的发展又有何不同之处呢?

从产业规划来看,株洲算得上中规中矩。按照规划,株洲将分别打造 “株洲高新区氢能源示范生态产业园”和“清水塘生态工业新城氢燃料电池汽车创新示范产业园” ,依托集聚效应推动氢能产业发展。

当然,株洲的规划也极大地显示了自身的汽车工业优势,重点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制造业,让这版氢能发展规划更加落地。

按照规划,到2025年株洲将形成氢能和燃料电池支柱产业,建成加氢站8座至10座,燃料电池公交大巴生产能力10000辆/年,燃料电池乘用车生产能力10万辆/年,长株潭城市群公交运营燃料电池车辆5000辆, 全产业链工业产值达到800亿元。

在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中,最关键的 电机、电控、电池“三电”设备 是株洲固有的优势。就连此前略显短板的电池领域也随着振邦氢能、德威明兴氢能燃料电池技术新项目的落地而加速弥补。

当下,交通领域的应用被视为氢能最可能率先突破的风口,株洲所拥有的深厚的汽车工业基础,足以令不少城市深感羡慕。

当然,株洲的氢气来源也十分丰富,无论是工业副产氢还是天然气重整制氢、电解水制氢等,都具备产业化的空间。

与华北、华南等地区的“狂热”相比,华中地区的氢能潮似乎来得并不凶猛,这让株洲的氢能规划显得尤为突出。

实际上,除了湖南株洲之外, 湖北武汉 也是华中地区极有代表性的氢能推广城市。

武汉与株洲的氢能发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尤其是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布局上,都是 依托自身强大的汽车工业基础,抢占氢燃料电池汽车高地 。

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或许可以看到, 湖南株洲、湖北武汉 两颗“中国氢能汽车明珠”将冉冉升起。 

F. 株洲是工业城市

株洲,古称建宁,湖南省辖地级市。为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湘江下游,东接江西省萍乡市、莲花县、永新县及井冈山市,南连省内衡阳、郴州二市,西接湘潭市,北与长沙市毗邻。株洲市辖天元区、芦淞区、荷塘区、石峰区4区,株洲县、攸县、茶陵县、炎陵县4县,代管县级醴陵市,此外设立有云龙示范区。
株洲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批重点建设的八个工业城市之一,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京广线、浙赣线和湘黔线在株洲交汇使株洲成为中国最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株洲是长株潭城市群三大核心之一,是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一部分。此外株洲还拥有国家绿化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从2006年开始,株洲一直保持中部六省非省会城市综合实力第一的称号。株洲一直保持中部六省非省会城市综合实力第一的称号。
株洲的工业始于20世纪30年代。株洲的交通优势和区域优势,雄心勃勃,想打造一个“株洲工业区”。1935年,“株洲机厂”筹备处成立,它是株洲田心机厂的前身,是株洲现代工业的先声。之后,株洲兵工厂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五”期间,株洲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国家将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的4项安排在株洲建设,即株洲硬质合金厂、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株洲电厂、株洲洗煤厂。“二五”时期又安排兴建株洲冶炼厂、株洲化工厂、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车辆厂等20多个中央、省属企业。1958年前后,围绕大厂办小厂,围绕全民办集体,株洲掀起大办工厂的热潮,100多家市属企业应运而生,200多家区街企业蓬勃兴起,从而奠定了株洲作为新中国的江南工业重镇的基础。株洲是在电力机车领域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工业城市。在60年的历程中,株洲在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曾创造了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枚空空导弹、第一台电力机车、第一块硬质合金等100多个第一。
株洲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和陶瓷等产业为支柱,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制造工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工业体系。

G. 株洲的地理环境

株洲是“十字型”国家级铁路枢纽,和郑州并称“北郑南株”。市域内主要有株洲站(京广线客货运输特等站)、醴陵站(浙赣线客运二等站)、株洲北站(京广线货运、编组特等站)、株洲西站(京广高铁客运站一等站)、醴陵东站(沪昆客运专线)、长株潭城际铁路株洲站(建设中)。2014年7月1日建成通车的吉衡铁路在株洲南3县设有攸县南站、茶陵南站、炎陵站3个客运站
株洲有“火车拖来的城市”之称,是中国重要的铁路枢纽之一。京广、沪昆2大铁路干线在这里十字交汇,株洲站是中国客货运输特等站之一,平均每3分钟接发列车一次,日接发车达230趟之多。株洲北站是全国最重要的12个路网性编组站之一,同时也为特等站(原双向三级七场),日均办理车17000辆,解编12000辆,株洲为铁路双特等站城市。
湖南“3+5”城市群城际铁路中,株洲也成为其枢纽。规划中,株洲北通长沙、岳阳,西至湘潭、娄底,东往醴陵,南达衡阳,四个方向都衔接着重要城市。其中,已开工建设的长株潭城际铁路在株洲设白马垅、时代、云龙、新株洲、七斗冲五个火车站。2016年12月通车后,株洲市中心坐城际列车到长沙市中心仅仅只需要25分钟。 株洲公路四通八达,106国道、320国道、211省道、京港澳高速公路(G4)、长株高速公路(S21)、沪昆高速公路(G60)、泉南高速公路(G72)、衡炎高速公路、岳汝高速及规划中的京港澳高速复线、沪昆高速复线和连接闽南、赣南、湘南的“三南”公路都在境内穿过,全长41.629公里的长株高速公路使得株洲和省会长沙距离更近。
株洲市内已有7座大桥横跨湘江。株洲将形成”三环七射“的道路格局。现已有株洲大桥、石峰大桥、株洲湘江三桥(建宁大桥)、株洲湘江四桥(天元大桥)、株洲湘江五桥(芦淞大桥)2012年,株洲启动湘江六桥(枫溪大桥)的建设。2013年,株洲启动湘江七桥建设,用于拉通株洲县与京珠高速的联系。 株洲北距长沙黄花国际机场仅37公里,经长株高速公路25分钟可以到达。
此外,正在建设株洲通用机场,位于株洲市东南部的芦淞区五里墩乡境内。一期工程按运12飞机使用要求进行设计,可以起降最大起飞重量5500公斤以下的各型通用飞机、直升机,飞行区等级为1B,按昼间目视飞行要求建设,跑道长度为800米,宽30米。通用航空机场是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而使用的机场。包括可供飞机和直升机起飞、降落、滑行、停放的场地和有关的地面保障设施。 《株洲市城市公共交通体系规划》经株洲市城乡规划委员会原则审议通过。根据该规划,株洲未来将建设4条地铁线路。2018年将开始修建4条地铁线路,4条地铁线呈风车放射状,共108.6千米。其中1、2号线为主骨架,3、4号线为远景预留线。1号线起于京广高铁株洲西站、止于华强,全长32.7公里,横向贯通株洲城。2号线起于清水塘、止于渌口镇,全长30.9公里,纵向贯通株洲城。3号线起于白马垄站,止于航空城,全长32.8公里。4号线起于金山新城,止于欧洲大道,全长29.4公里。



国家统计局2007年第131期《研究参考资料》发布的2006年中国城市综合实力评价显示,株洲城市综合实力进入全国60强,在全国286个城市中排名第56位,比2002年前进了16位。评价还显示,除直辖市和31个省会城市外,株洲城市综合实力在全国非省会城市中位居第33位,在中部六省非省会城市中,株洲城市综合实力居第一位。 2010年,株洲市委会议宣布株洲市综合竞争力在中部地区非省会城市继续保持第一,稳居全省第二。 2012年,湖南日报作“中部非省会城市综合实力第1 株洲转型跨越”专题报道。
2013全年实现GDP1960亿元,增长10.5%;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35.6亿元,增长10.2%;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500亿元,增长30%;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9亿元,增长13.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66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398元,分别增长10.6%和13%。2013年新型工业化强力推进。不断强化工业主导地位,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工作继续保持全省先进行列。优势产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凸显,轨道交通产业产值增长13.5%,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1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净利润增长17.5%。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863等重大科技计划项目15项,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业列入国家首批创新型产业集群试点。成功获批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第九次获评国家科技进步先进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园区实力进一步提升,建成标准厂房100万平方米,园区技工贸总收入增长18.5%。非公经济发展进一步加快,非公经济增加值增长11.5%,占GDP比重达到57%,连续三年获评全省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考核一等奖。建筑业实现总产值410亿元,增长23.5%。
2013年全面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着力发展规模农业,农业增加值增长3%,农民专业合作社增加到1023家,集体土地流转率提高到36%,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68%,城镇蔬菜新扩基地1万余亩。着力发展加工农业,省级以上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达到21家,农产品加工总产值增长16%。竹木加工、花卉、油茶产业化步伐加快。着力发展科技农业,水稻机械化水平达到66.4%。着力发展品牌农业,新增省着名商标、市级以上品牌53个,麻鸭、白鹅、黄牛等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效应不断扩大。县域经济持续壮大。坚持分类指导,培育特色产业,提升县域综合实力。经济总量稳步增长,县域经济总量达到989亿元,增长10.6%,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提高到50.5%。 21世纪以来,株洲市农业产出效益稳步提高,2000年至2011年,农业产值翻了一番;规模化生产发展迅速,区域化生产基本形成,产业化发展强劲,养殖业向标准化规模发展;农业科技进步取得显着成效,新品种种植和新技术推广应用面积提高,农民科技应用水平提高;农业生产物质装备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资料投入增加,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田水利现代化水平提高,耕地保护得到加强、质量得到提升;农业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支持保障环境逐步完善。
到了2012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1.2亿元,增长3.9%。其中,农业94.7亿元,增长3.5%;林业15.9亿元,增长4.3%;牧业81.4亿元,增长4.8%;渔业7.7亿元,增长3.1%。2012年粮食产量180.7万吨,增长1.2%;水果产量24.3万吨,增长8.9%。出栏生猪437.9万头,出栏牛羊58.7万头,家禽出笼2105.2万羽,水产品7.9万吨。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77.6万千瓦,增长6.8%。2012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3.1万处,增长4%,投入资金8亿元,增长24.6%。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平方公里,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00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900公顷。
株洲的工业始于20世纪30年代。有识之士看到株洲的交通优势和区域优势,雄心勃勃,想打造一个“株洲工业区”。1935年,“株洲机厂”筹备处成立,它是株洲田心机厂的前身,是株洲现代工业的先声。之后,株洲兵工厂成立。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五”期间,株洲被列为全国重点建设的8个工业城市之一,国家将前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中的4项安排在株洲建设,即株洲硬质合金厂、南方动力机械公司、株洲电厂、株洲洗煤厂。“二五”时期又安排兴建株洲冶炼厂、株洲化工厂、株洲电力机车厂、株洲车辆厂等20多个中央、省属企业。1958年前后,围绕大厂办小厂,围绕全民办集体,株洲掀起大办工厂的热潮,100多家市属企业应运而生,200多家区街企业蓬勃兴起,从而奠定了株洲作为新中国的江南工业重镇的基础。株洲是在电力机车领域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工业城市。在60年的历程中,株洲在新中国工业发展史上,曾创造了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第一枚空空导弹、第一台电力机车、第一块硬质合金等100多个第一。
株洲形成了以冶金、机械、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绿色食品和陶瓷等产业为支柱,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骨干,以制造工业为主体,以高新技术为先导的工业体系。
2012年工业增加值951.9亿元,增长13.4%,工业化率为54.1%。规模工业增加值767.7亿元,增长14.6%。从经济类型上看,国有企业增长5.4%,股份制企业增长15.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8.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长17.7%。从全市规模工业六大支柱产业上看,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医药食品加工制造业和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16.1亿元、116.4亿元、38.3亿元和11.1亿元,分别增长15.7%、19.7%、17.2%和22.6%;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和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58.2亿元和48.9亿元,分别增长11%、11.1%。规模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242.2%,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92.8亿元,增长15.6%;实现利税178.2万元,增长21%;实现利润85.5亿元,增长20.5%。企业亏损面为6.3%,增长0.1个百分点。全市“5115”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74.6亿元,增长14%,占全市规模工业的33.7%。 全市2012年公共财政预算总收入213.8亿元,增长21.9%;财政总收入占GDP比重达到12.2%,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其中,地方收入135.4亿元,增长24%,占比63.3%;上划中央收入64.4亿元,增长18%,占比30.1%;上划省级收入14亿元,增长20.9%。全市税收收入149.9亿元,增长21.8%,其中增值税10.9亿元,增长17.9%;营业税20.7亿元,增长 24.7%;企业所得税5.4亿元,增长23.8%;个人所得税2.5亿元,增长2.2%。税收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70.1%,同比回落0.1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总支出279.4亿元,增长7.7%;一般预算支出22.8亿元,增长18.7%。
截至2012年底,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1588.8亿元,增长17.1%,同比净增232.2亿元,其中城乡储蓄余额为942.5亿元,增长18.4%,净增146.4亿元。年末各项贷款余额812.4亿元,增长19.5%,净增132.4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总额483.7亿元,增长25%,净增96.7亿元;短期贷款余额310.7亿元,增长12.2%。全市存贷比为51.1%,提高1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为3.2%,下降1.6个百分点。
截至2012年底,全市共有证券公司营业部11家,总数居全省第二位,证券交易额为841.3亿元,下降17.3%;新开户数11966户,同比减少14188户。全年新增直接融资85.8亿元,增长30%;截至2012年底,全市A股上市公司总市值868.6亿元。
截至2012年底,全市保险机构有40家,其中,人寿险公司19家,财产险公司19家,保险行业协会1家,中介保险公司1家。各项保费收入31.8亿元,增长12%,其中财产保险收入9.6亿元,增长14.7%;人身保险收入22.3亿元,增长10.9%。各项赔款和给付额9.4亿元,增长28.2%,其中财产保险赔付额4.9亿元,增长26.6%;寿险赔付4.4亿元,增长30.1%。保险赔付比为29.6%,其中财产保险赔付比为15.7%,寿险赔付比为13.7%。 明清年间,江西商人在株洲修建宁码头,株洲商业得到发展。木材、茶叶、稻米、肉、蛋、瓷器、鞭炮、夏布、土纸等贸易居湘潭集镇商业之首。清末民(国)初,随着粤汉、株萍铁路的修筑与湘江联网形成水陆交通优势。株洲镇居民达3万余户,且大都居住于解放街、建宁街一带。民国14年,中共地下党员彭松林与友人合资在株洲建宁街开设米店。次年,发动成立株洲商民协会,并出任执行委员长,组建了粮食、南货、棉布、百货、缝纫、五金、园林、理发等16个同业公会。民国33年,日军进犯株洲,大部分房屋被毁。日本投降后,镇区居民大多在原址重建家园,至1949年,大部分民宅均得以恢复,房屋结构 大部分是木架蔑织墙体,杉皮或小青瓦屋面。
株洲是“商业之都”,芦淞区小商品市场和服装鞋帽市场在全国有一定的影响力,被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中国纺织服装专业市场联盟、中国商业联合会等权威组织授予“中国服装商贸名城”、“全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中国品牌市场”等业界荣誉称号,规模为中国十大服装市场第二名。 株洲中心商圈,被媒体誉为“三湘第一商圈”,是湖南最大、历史最悠久、面积最大、人流最密集的大型商圈,主要由北部的中心广场商圈与南部的火车站芦淞市场群组成。中心广场为株洲城市核心,由东西向主干道新华西路和南北向主干道建设路汇合而成。创立于1958年的株洲百货大楼坐拥中央。年交易额500亿元的芦淞市场群商品丰富,已经是国家级3A景点。
株洲主要的传统商业街有建设南路、钟鼓岭步行街、新华西路、人民南路步行街、徐家桥步行街。主要大型商圈有火车站芦淞市场群、中心广场、长江广场、红旗广场、文化路口等。株洲商贸正在形成批发和零售并驾齐驱的格局。

H. 株洲有哪些重工业企业名称

南车时代集团。430机械厂。田心机械厂(好像解体了)。南方阀门厂。

I. 湖南株洲除了高铁还有些支柱型企业发展前景如何

你好~! 株洲有:湖南有色的株治,株硬,田心电力机车,南车集团株洲车辆厂,中盐株化集团,智成化工,唐人神,太子奶,千金药业,天桥起重,中铁轨道株桥,华银电力,株洲旗滨玻璃,南方航空,时代集团,另外在水电天然气及房地产,医院有许多好单位哦!. 株洲北部有南车集团(南车电机、南车机车、南车时代)东部有株洲车辆厂,南部有南方航空机械制造公司和608研究所,西部是国家级高新开发区。立足于“长株潭”两型社会核心区域,发展前景相当不错! http://finance.qq.com/zt2010/highrailway/index.htm?pgv_ref=aio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

J. 湖南株洲有没有以服饰产业为主的园区呢

01,株洲经济开发区原为建宁经济开发区,是1994年获批的省级开发区。2016年4月省发改委批准扩区,面积扩充至475.92公顷,挂牌成立后株洲经济开发区与云龙示范区合署办公,很多旅游景点相信作为株洲人的你一定去过,比如方特欢乐世界、株洲云龙水上乐园、奥悦云龙冰雪乐园等等。

主导产业:轨道交通设备、电子信息、服装


02,董家塅高科园

主导产业:服饰加工、航空动力以及航空配套为

03,航空、服饰城

其他还有
株洲市芦淞区新芦淞服装(都市)工业园、

株洲侨泰服饰工业园、

康力服装工业园、

康泰服饰工业园、

新芦淞白关国际服饰产业园

……

阅读全文

与株洲的支柱工业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奔驰的轮胎为什么易爆 浏览:996
工业门安装怎么选 浏览:297
奔驰招聘为什么要确认邮箱 浏览:973
金沙汽车站附近小区有哪些 浏览:315
奔驰油是多少升 浏览:735
汽车防尘网怎么解决 浏览:890
宝马3改音响多少钱 浏览:11
宝马10万左右买什么车 浏览:897
汽车天窗模糊怎么处理 浏览:816
汽车如何进行定速巡航 浏览:947
奔驰车保养机油多少升 浏览:303
宝马看多少油 浏览:116
奔驰发动机电脑进油怎么修 浏览:946
18款奥迪a8多少钱 浏览:849
奔驰水在哪里加 浏览:718
买什么工业机械能赚钱 浏览:952
宝马x1油滤网在哪里 浏览:482
荣威汽车屏幕太亮如何调节亮度 浏览:592
佛山的工业区分布的位置如何 浏览:376
奔驰大g音响怎么调节 浏览: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