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湘潭主要优势产业有哪些/
湘潭系湖南省的一个老工业城市,曾有冶金业、机电业、化工业及纺织业四大支柱产业在全省具有较大的影响力。近几年来,由于湘潭市委、市政府积极运用“民营经济”、“全球经济”、 “政府服务经济”的新理念,实施“强工富市”战略,加大招商引资、企业改制、建设工业园区力度,挖掘、利用各种工业资源,湘潭市工业形成了新的优势产业。这些优势产业基础比较雄厚,带动作用明显,市场前景看好,在全省同行业中优势突出。
一、湘潭市七大优势工业产业的发展概况
(一)七大优势产业在整个工业中优势突出。经济普查资料显示,在2004年湘潭市485家规模工业企业(按最小法人原则统计)中的冶金业、机电业(即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工业、化纤纺织业、农产品加工业(主要包括屠宰及肉类加工、槟榔加工、竹制品加工)、皮革业及煤炭采选与炼焦业等七大优势产业(军工支柱产业未列入)共有企业177家,总产值为207.53亿元,占湘潭市规模工业总产值(295亿元)的70.3%。其中大龙头产业是钢铁业,其总产值为125.7亿元,占规模工业总产值的42.6%。
(二)七大优势产业的企业具有集中性,部分已形成了生产基地。如:化工业主要集中在湘潭的湘江下游区新材料工业园内。屠宰与肉类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岳塘区和韶山市。竹制品加工企业主要集中在雨湖区和湘潭县。皮革鞣制企业有22家集中在湘乡市,湘乡市已经建成了皮革工业园区。化纤纺织业企业集中在岳塘区范围。煤炭采选及炼焦企业高度集中在湘潭县的谭家山镇。
(三)近十年发展起来的“年轻”企业占绝大多数。在七大优势产业共177家规模工业企业中,1994年以后建立和改制新组建的企业有143家,占80.8%。
二、湘潭市七大优势工业产业的发展特点
(一)从经济主体结构变化来看,非公有制经济不断壮大,公有制经济比重明显下降。除冶金业、机电业存在部分公有(国有控股)企业,其它产业的企业基本上是非公有制经济。
(二)从经济总量来看,仍然是公有制经济的为主。在七大优势产业207.53亿元的总产值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的产值为163.57亿元,占78.8%。
(三)从优势产业变化来看,以钢铁业龙头的冶金业越来越大,机电业不断创新发展,皮革业、槟榔业、肉类加工业等新产业势头强劲。
(四)外向度提高。全市规模工业企业有出口业务的68家,其中42家企业在优势产业之列。湘潭市七大优势产业外向度提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七大优势产业中规模工业企业的出口交货值占销售产值的比重上升。2004年全市规模工业中七大优势产业实现出口交货值34.35亿元,占销售产值的16.8%,比2003年提高8.4个百分点。二是表现在七大优势产业的主要工业品出口比重的提高。全市的七大优势产业工业产品的出口额从2000年的6.13亿元上升到2004年的34.35亿元,增长4.6倍。其中,冶金产业2004年出口交货值达到24.96亿元,外销率达到20%;化工产业2004年出口交货值达到4.22亿元,外销率达到20.8%;肉类加工产业2004年出口交货值为1.69亿元,外销率达到40.6%;皮革产业2004年出口交货值为1.95亿元,外销率达到30.1%;主要出口产品有粗钢、钢材、电机、铁合金、氟化盐、皮革、冻猪肉、有机颜料、农药等。
(五)综合经济效益逐年提升。2004年,七大优势产业实现利润15.7亿元,占全市所有规模工业利润总额的81.4%,提供的地方税收占全市财政收入50%左右。根据国家统计局工业经济效益评价考核体系测算,2004年,由于七大优势产业良好效益的支撑,以致湘潭市规模工业经济效益指数达到145.58%,比2000年上升69.08个百分点,平均每年上升15个百分点以上。
湘潭市工业中七大优势产业也有“软肋”之处:一是大中型企业不多,上市公司很少。所列七大优势产业177家企业中,规模上大中型的只有9家,上市公司不足2家。二是化纤纺织业、化工业增加值率较低,其2004年增加值率分别为19%和24.9%。三是目前优势工业产业中生产消费品的不多,生产烟、酒、计算机、摩托、高中档轿车、品牌鲜奶、装饰材料以及高档家用电器等消费热点性商品的企业几乎为零。四是高能耗低科技。全省平均万元产值的能耗为1.32吨标煤,而湘潭的为2.39吨标煤;全省新产品产值占总产值比例为13.4%,而湘潭的为10.1%。
三、进一步发展壮大优势产业的对策建议
所列的七大优势产业大多已是湘潭市的重要支柱产业(湘潭支柱工业产业还有军品制造等),有三个是市场竞争力较强、利润空间较大、发展前景看好的新发展起来的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湘潭优势产业对于扩大出口、增加就业、促进湘潭实现跨越发展、提升湘潭国内、国际知名度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促使湘潭工业中的优势产业优先发展,系湘潭市抓经济、实现工业化工作中的重点,是政府驾驭市场经济的重点。在全省、全国推进工业化进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正在形成的时候,怎样使湘潭市工业中的优势产业扬长避短,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因此,从湘潭工业的不足等有关角度提出如下建议:
1、政府应大力支持、促使优势产业企业打造品牌,支持有品牌的企业做大做强。品牌是质量,品牌是一种诚信,品牌是强大的市场竞争力。“驰名商标”、“名牌产品”等企业品牌是企业走向全国市场和国际市场闪亮的名片。湘潭工业的最大不足就是品牌建设还不够,尤其是社会消费品方面。因此,政府应为工业企业打造品牌、树立形象而不懈努力,为有品牌的 工业企业做大做强而不懈努力。政府应着力在品牌工业上做好招商引资(外资、内资、国资)和组织技改的这两篇创意文章,应大力支持企业上市,增强企业融资扩张能力,增育优势产业中新龙头企业。
2、政府应与优势产业中骨干企业实行联动,让大企业在工业园区里增足扩能,在同产业及相关产业中打造成牢靠的产业链。大中型企业可以通过与小企业的合作达到产能延伸、降低成本、做大做强目的,小企业可以通过与大、中型企业“攀亲”,享用技术资源、信息资源和产品销路(生产大、中型企业的上游产品、下游产品)。工业园区是现在发展新工业企业的有效途径。为充分利用资源,政府应在建造工业园区方面唱好主角,让政府的才能和财力与企业家的才能和财力形成合力,让大企业和小企业和谐发展,共存共荣。
3、政府应掌握消费热点,引导、扶持生产热点性社会消费品的企业建立、壮大。消费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的最主要的动力,消费热点就是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应对江南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远山乳业公司、恒盾竹制品公司等企业予以重点扶持。
4、政府应研制一个化工业、皮革业发展的特殊的计划与模式。化工业是湘潭市的老支柱产业之一,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企业主已在改制中新陈代谢,目前产业又充满生机。皮革鞣制加工业是湘潭市湘乡新形成的优势产业,前景看好,但也有环境污染问题。怎么发展这两个特殊产业呢?在“既要发展、又要环境”的原则下,政府有必要采用“科学规划、统筹兼顾、有利发展”的刚性管理模式进行管理与服务。
5、政府应打造出公平、和谐的经济环境和经济秩序。在这方面笔者有点点见解:政府在对企业实施优惠扶持政策时,应使企业在规范管理、依法交纳税费的前提下,享受的优惠主要用于企业扩大再生产。政府应加强软环境治理,尽量减少企业不应有支出和损失。因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相对竞争对手而言,湘潭企业少一点负担和生产经营成本,就多一点竞争力;反过来,多一点负担和生产经营成本(如过路过桥费较多),也许在经济收缩时期就成为了企业的致命因素。政府在扶持优势产业中的小企业和个体户时,也应注重规范管理,打击假冒伪劣,维护优势产业品牌形象。
2. 湖南地区哪些地区工业比较发达
湘潭,湘潭是一座工业城市,拥有六大厂矿,其中不乏着名的厂矿。湘潭电机厂,曾经享誉全国的“全国六大电机厂之一”,现在叫湘潭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湘潭钢铁厂,华菱钢铁集团的重要部分。还有湘潭纺织厂,湘潭锰矿等等。湘潭在去年曾被某媒体评为中国最具潜力的20个工业城市,排名第二。
3. 湘潭九华经济区有哪些企业
1、2006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团——项目名称:湖南吉利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投资额:50亿
2、2006年湖南开启时代电子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项目名称:时代软件园——投资额:3亿
3、2006年湖南恒润高科有限公司——项目名称:湖南恒润高科有限公司
4、2006年湘潭宏大真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名称:湘潭宏大真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5、2007年韩国三星集团株式会社——项目名称:湘潭爱铭数码电子有限公司——投资额:2.3亿
6、2007年台湾欣兴集团等多家台资企业——项目名称:全创科技有限公司——投资额:23亿
7、2007年中冶京诚湘潭钢铁有限公司——项目名称:中冶京诚(湘潭)重工设备有限公司——投资额:20亿
8、2008年湖南金海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名称:湖南金海重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额:5.5亿
9、2009年江麓机电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项目名称:湖南江麓重工科技有限公司——投资额:3.5亿
10、2011年浙江利欧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名称:湖南利欧泵业有限公司——投资额:5亿
11、2011年中国兴业太阳能技术控股有限公司——项目名称:湖南兴业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投资额:15亿
12、2011年北京桑德环保集团——项目名称:湘潭静脉产业园——投资额:60亿
13、2011年美国塔奥(上海)汽车技术服务公司——项目名称:塔奥地通金属构件生产基地——投资额:6亿
14、2011年中联重科和长沙鑫丰投资有限公司——项目名称:泰富重工港口矿山成套装备生产基地——投资额:35亿
15、2011年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名称:蓝思科技手机面板生产基地——投资额:72亿
16、2011年沈阳人和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项目名称:沈阳人和机械制造项目——投资额:4亿
17、2011年青岛海立美达股份有限公司——项目名称:钢板、钣金件成套生产配送基地项目——投资额:2亿
(3)湘潭的工业有哪些扩展阅读:
湘潭九华经济区相关延伸:湘潭九华经济区简介
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2003年11月6日,成立之时名为湘潭九华经济区,2011年9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九华工业园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湘潭九华经济技术开发区是长株潭城市群国家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五大示范区之一,也是省政府批准设立的台商投资区。
4. 湘潭比较有名的国企有哪些
1.湘潭电化集团有限公司(国有独资)
2.湘潭电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有控股)
3.湘桥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国有控股)
4.湖南南天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国有控股)
5.湘潭市城市中心区开发建设有限公司(国有独资)
6.湘潭市城市建设投资经营有限责任公司(含湘潭市城市建设投资开发公司)
(国有独资)
7.湘潭市经济建设投资公司(国有独资)
8.湘潭市市场服务中心
(国有独资)
9.湘潭新奥燃气有限公司(国有参股)
10.湘潭中环水务有限公司(国有参股)
2
5. 湘潭大学附近有什么工业区
湘潭大学最近的工业园是九华工业园,坐公交车需要转车,大概四十多分钟。九华工业园有台湾工业园和环保工业园等,比较着名的企业有吉利、中冶京诚湘重、三星等,还有一些电气设备和机械设备企业。
有软件职业学院和时代软件园等。
最近房地产也开始开发,前景不错。
6. 湘潭哪里工厂最多
湘潭工业园工厂最多。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其附近有湘潭艺型铜材厂、珑宅原木定制整装工厂、汽车新能源厂等等。湘潭工业园位置在湘潭市雨湖区和平街道樟岭路。
7. 谁知道湘潭有几个工业园,请把工业园名称附带上,谢谢...急急急......
湘潭高新工业园,德国工业园,九华工业园,台湾工业园等。
8. 湘潭有哪些大型企业
经济概况
“十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和省一系列重大决策和工作布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建设“湖南先进制造业中心”、 “湘中南现代物流中心”和“长株潭生态休闲中心”,努力加快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城镇化进程,全面落实省、市实事工程,克服了国际局势动荡、重大灾害干扰和自然资源制约带来的一系列困难,实现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快速发展。
一、综合
经济实力显着增强。2005年,湘潭市生产总值达367.03亿元,比2000年增长74.3%,“十五”期间年均增长11.8%,增速比“九五”时期提高3.7个百分点。主要经济指标占全省比重加大、位次前移,其中:生产总值在全省的比重由2000年的5%提高到6%,总量排位由第11位上升到第7位。规模工业产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6.9%提高到8.1 %,总量排位由第6位上升到第4位。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由2000年的2.8%提高到3.4%,总量由第11位上升到第7位。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5.57%提高到11.1%,总量保持在前三位。
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17:36:47调整至2005年的15.2:43.3:41.5,二产业比重有了较大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由2000年的19.5%上升至33.7%。城乡结构进一步调整,2005年末城镇化率达42.5%,比2000年提高11.65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取得较大突破。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化,全市近90%的市属国有中小企业完成改制任务。积极支持中央、省属大中型企业推进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及剥离社会职能。通过改制,化解企业债务包袱60多亿元,补偿安置职工6万多人,盘活存量资产和闲置资产近40亿元。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农村税费改革成效明显。行政体制、财政体制、投融资体制等各项改革取得较大成效。对外开放步伐加快,经济外向度大大提高,2005年末全市外贸依存度达15.1%。招商引资硕果累累,五年间累计引进到位外资5.1亿美元,年均增长34.4%。
民营经济、园区经济不断发展壮大。2005年末,全市民营经济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接近50%,比2000年提高10个百分点。园区经济不断壮大。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 29.9亿元,比上年增长61%。
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健全。全市参保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做到了按时足额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扩大、标准提高,做到了应保尽保。城市职工医疗保险平稳运行,并先后启动了工伤、生育保险。2005年,全市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21.5万人,比2000年增加3.8万人;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29.6万人,增加26.2万人。5年来,全市共改造扩建农村敬老院26所,新增床位1300张。
就业紧张局面有所缓解。通过实施“城区五万人就业工程”,5年内新增城镇就业人员19.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2005年,全市完成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5.8亿元,比2000年增长31.5%。主要农产品产量均有所增长,其中:粮食总产量155.6万吨,比2000年增长12.4 %;蔬菜118.7万吨,增长49.6 %;水果3.77万吨,增长69%;出栏肉猪541.16万头,增长37%;出笼家禽1100万羽,增长25.5%;水产品6.89万吨,增长23%。
农业结构继续优化。以“稻—菜”、“菜—菜”“莲—菜”等耕作模式为主的稻田耕作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市优质稻种植173.6万亩,占水稻种植比重达53.8%。水果、蔬菜、花卉苗木、药材等经济作物面积比2000年大大增加。生猪养殖加工业实施的“公司+协户+农户”的运作模式发展良好,涌现了一批带动作用较强的龙头企业。2005年畜牧业及相关产业产值突破50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由2000年的48.7%提高到54.2%。5个千亩以上的特色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取得较好经济效益。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逐步增强。5年间,我市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农业综合开发、水利建设、退耕还林及长江防护林、农村生态能源建设、农业机械等项目投资15亿元。2005年末,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61.3万千瓦,比2000年增长70.9%。5年间新增电排装机容量1.7万千瓦,新增灌溉面积3500公顷,硬化各类渠道1923公里,田园化2.8万亩,旱涝保收面积达179万亩。到2005年止,全市累计建设沼气池13万个。
三、工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2005年,全市全部工业总产值完成475亿元,5年平均增长20.7%。全部工业增加值由2000年的53.6亿元增加到134亿元,年均增长15.8%。规模工业企业由388户增加到460多户。规模工业产值2005年达380.87亿元,年均增长24.8%。工业支撑作用进一步强化,2005年,工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6.5%,比2000年提高8.4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显着提高。“十五”期间是我市工业企业效益状况最好的时期,5年内全市规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盈亏相抵后共实现利润38.1亿元,扭转“九五”时期连年亏损局面。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由2000年的76.5%提高到2005年的146.2%。
企业投入加大。通过狠抓项目建设,工业技改投入逐年增加,由2000年的10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81.64亿元,5年内共投入技改资金183.4亿元,比“九五”增长3.2倍。湘钢500万吨钢改造工程、电厂一、二期工程、江南汽车九华生产基地轿车项目投入均在40亿元以上。制造业信息化工程全面铺开,19家企业进入国家、省级示范企业行列。
支柱产业发展壮大。通过“十五”期间的加速发展,全市已基本形成了冶金、机电、化纤纺织、新材料等支柱产业。2005年,四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56亿元,比2000年增长3.5倍。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不断扩大。5年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27亿元,是“九五”的2.2倍。城镇以上共有1761个项目建成投产,其中基本建设项目482个,更新改造项目1073个。
城市面貌焕然一新。5年间全市投入城市建设资金42.8亿元,比“九五”增长4倍。城区面积由45平方公里扩展到76平方公里,展示和代表湘潭开放与发展形象的河东新区基本建成。5年新增城市道路60公里,新、改、扩建城市主次干道和连通道40多条。三大桥建成通车,四大桥开工,城市二环线、湘江生态经济带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市政设施日益完善,河西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正式运行,河东水体净化工程启动,双马垃圾场一期工程交付使用,城市天然气工程实现供气。完成景观道建设20余条,新建和改造10多个绿化广场和10多个市民休闲小游园,提质改造小街小巷120余条。人民大厦、广电中心、梦泽山庄、东方红广场等一批文化设施和大型标志性建筑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顺利完成省级园林城市、省级文明城市的创建任务。
五、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较为活跃。2005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13.3亿元,比2000年增长63.5%,年均增长10.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8.13亿元,比2000年增长65.4%;餐饮业零售额20.5亿元,增长138%。
重点物流项目建设步伐加快。和顺石油物流、步步高物流配送、湖南三和医药物流、大汉钢材物流等10个首批认定的重点物流项目目前已有8个开工,累计完成投资3亿多元。其中和顺石油物流第一期、湘潭港综合物流第一期工程均已完成并投入运营。
六、对外贸易和旅游
对外贸易飞速发展。“十五”时期是我市对外贸易历史上发展最快的时期。进出口贸易总额达20.5亿美元,年均增长36.7%。2005年,全市外贸依存度达15.1%,比2000年提高9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成绩显着。5年来,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161家,直接利用外资5.1亿美元,比“九五”时期增长1.7倍,年均增长34.4%。引进吸纳内资122亿元,为“九五”时期的3.3倍。外商投资企业入库税收贡献率连年提高,2005年达到2.2亿元,为2000年的4.7倍。引进战略投资伙伴迈出可喜步伐,5年共引进跨国集团、国内500强企业16家。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取得进步。已有9家市内企业在亚洲、欧洲、非洲等9个国家和地区实现投资。成功举办两届中德(湘潭)环境管理暨企业合作大会和中国(湘潭)齐白石国际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活动,提高了湘潭的知名度和城市影响力。
旅游业获得长足发展。2005年,全市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626.6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6.72亿元,分别比2000年增长1.52倍和2.8倍。红色旅游、绿色山水旅游、历史文化旅游三大板块构筑了我市旅游产品的大框架,特别是红色旅游在全国首屈一指。
9. 湘潭有没有好的工业园
湘潭的东方金谷工业园就不错,它是国家打造的“千亿产业园”的组成部分,集产品研发、生产、娱乐生活于一体的新型工业社区。拥有独创的12米高多功能厂房、特色科研楼、住宅和娱乐设施配套、便捷的海陆空立体交通,还拥有雄厚的人才储备资源。它地处湘潭高新区,技术先进和优惠政策也很多,如果你是要办厂办公司的话,东方金谷你值得考虑哦!
10. 湘潭有哪些高科技工业园各有哪些知名企业
湘潭国家高新区的火炬工业园和德国工业园出名的企业有湘电风能、海诺电梯、江南红箭、美国铁姆肯等。另外,河西的九华台湾工业园也不错,出名的企业有全创科技、吉利汽车、中冶京诚、三星爱铭电子、兴业太阳能等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