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苏南工业多少万亿

苏南工业多少万亿

发布时间:2022-11-15 08:29:20

❶ 江苏GDP即将破10万亿,苏南苏北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吗

长三角地区的经济一直都很发达,江苏省不光是省会的经济发展好,其他市的发展放在全国来看也是数一数二的。除了江苏省,其他城市只有省会才拿得出手,但是江苏的每一个城市放在全国都是佼佼者。江苏的十三个城市一直被全国戏称为江苏十三太保,这就从侧面说明了江苏的实力很强,只是内部互相看不起而已。关于江苏GDP即将破10万亿,苏南苏北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吗?我认为是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江苏的内斗非常严重,自古以来就有苏南苏北一分,苏南和苏北互相看不起,而且各自都不承认。其次,苏南的经济发展比苏北要发展得快,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自古以来的差距造成了如今GDP的悬殊。最后,有钱的人只会越来越有钱,贫困的人只会越来越贫困,阶级差距很难打破,所以苏南苏北的差距会越来越大。

一:江苏的内斗很严重

江苏的内斗非常严重,自古以来就有苏南苏北一分,苏南和苏北互相看不起,而且各自都不承认彼此。苏南嫌弃苏北的没钱,苏北嫌弃苏南的财大气粗,说到底还是城市发展得太快了。

关于江苏GDP即将破10万亿,苏南苏北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吗? 大家还有什么想要补充的,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

❷ 苏南的经济

苏南地区是江苏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也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区域之一。2010年11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根据经济社会综合发展指标测算的“2010全国百强县(市)”名单,前十名中江苏占了六席,分别是昆山(第一),江阴(第二),张家港(第三),常熟(第四),吴江(第六),宜兴(第九),其中昆山,江阴,张家港,常熟四个县级市作为“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并列“全国百强县”第一。并且这些县市全部集中在江苏苏南地区。
2011年,苏南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和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占全国的13%和18%,境外投资规模超过20亿美元,研发投入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2012年,苏南地区实现生产总值达到3.34万亿元,比2007年翻一番多,年均增长12.0%,快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1370元,按当年汇率折算约为1.6万美元,处于工业化后期。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从2007年的2.6:57.8:39.5调整为2.3:51.5:46.2。
2012年,苏南地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189.85亿元,比2007年增加1778.94亿元,年均增长17.7%。
苏南地区近年地区经济发展情况简表(2010年-2013年) 年份地区生产总值(GDP)GDP占全国比重人均GDP人均GDP/全国人均GDP三产业比重服务业比重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人均GDP排名2010年2.48万亿元6.2%79501元2.62.3:54.0:43.743.7%---482011年2.94万亿元6.3%90617元2.62.3:52.9:44.844.8%38.2%482012年3.34万亿元6.4%101370元2.642.3:51.5:46.246.2%41.1%432013年3.64万亿元6.4%113578元2.70---------41资料来源:江苏省、苏南地区政府官网及中央主要新闻网站信息
注:人均GDP中人口数据以全国第六次普查为准;人均GDP排名是把苏南作为一个经济体,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数据,在全球中的排名。 2012年,苏南地区服务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达到15416.8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上升至。2012年苏南地区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4721.40亿美元,其中出口总额2755.99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228.80亿美元,三资经济对苏南贡献逐年提升,2012年苏南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中三资企业实现总产值33587.2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48.2%,接近半壁江山。
2012年,苏南地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接近三万亿元,达到28663.2亿元,五年年均增长19.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上升至41.1%。
2012年,苏南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827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160元,五年间年均分别增长12.3%和13.1%。2012年苏南地区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达到5.4万元,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3%,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5.7%,双双步入了相对富裕阶段。

❸ 江苏的苏南和苏北差距真的有30年吗都有哪些差距

江苏省在全国的排名一直名列前茅,因为这个省份的GDP是很多小省份的N倍。但是江苏的苏南和苏北差距很大,网上有人说相差了30年。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一块来了解一下。

苏南本身就有鱼米之乡,底子很厚,所以苏南的普通人家很富裕。所以现实生活中,苏南地区到处都通上了高铁。而作为江苏省省会的南京,到现在只有淮安一条线。便利的交通让苏南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了质的飞跃。苏南随随便便一个乡镇的GDP都能够抵得过苏北的一个县。

苏北5个城市的GDP需要不断的提高。苏北的5座城市,除了徐州和盐城这两座城市生活水平比较高之外,连云港,淮安以及宿迁这些地方的经济水平,还需要整体提高。没有办法跟苏南相比,也没有办法跟思中相比。

所以江苏的苏北和苏南差距真的很大。并不是道听途说,不管是交通便利方面,还是从GDP方面,苏北都需要好好的努力。

❹ 江苏制造和广东制造相比,谁更具有优势

广东和江苏是我国经济体量最大的两个省份,GDP总量都超过了9万亿元人民币,体量庞大,那么谁的制造业实力更有优势?

从工业产值来看,广东工业产值为13万亿元人民币,而江苏工业产值为15万亿元人民币。所以,在工业产值方面,江苏领先广东,而且江苏工业产值已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所以,江苏的制造业增加值也是领先于广东。

从制造业领域来看,江苏制造业更加侧重于钢铁、石油、化工、造船、机械制造、水泥、能源等领域,可以发现,江苏的制造业多数都是重工业。江苏有3家世界500强,其中两家就是重工业,这两家世界500强分别是沙钢集团、恒力集团,前者是全国最大的民营钢铁集团,后者是涉及石化、能源、纺织的综合企业集团。

相比之下,广东制造业更加侧重于轻工业领域,比如华为、大疆、美的、格力、创维、比亚迪、TCL、欧菲 科技 、大族激光等着名品牌。全国三大白色家电品牌,广东就占了两家,广东的 科技 企业众多,后背 科技 储备力量雄厚。尤其是深圳,是中国的创新之都,聚集着大量的 科技 及制造企业,大多数都是轻工业 ,整个广东也是如此。

所以综合来讲,广东和江苏的制造业各有优势,广东更加侧重于轻工业领域,而江苏更加侧重于重工业领域,且都在各自侧重的领域发展较好。

首先从产值来看,江苏更高一点。截止2017年,江苏工业产值就高达15.49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一;而广东工业产值为13.56万亿,位居全国第三。

江苏和广东都是我国经济发达的省份,制造业实力雄厚,那么谁更具有优势?我认为两者各有优势。广东的轻工业更发达,而江苏的重工业更强。

广东是我国轻工业最为发达的省份,我们平时生活用到的产品几乎都有广东的品牌,广东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总量超5万家,居全国第一。广东已经形成了以电子信息、家电等为主的企业群和产业群,诞生了华为、中兴、格力、美的、OPPO、 vivo、魅族、大疆、格兰仕、比亚迪等众多知名品牌。

江苏大量的制造业企业主要分布在重工业领域,如造船、钢铁、水泥、化工、能源、冶炼、机械、军工等,实力雄厚。就拿造船业来说,世界50强造船企业江苏占了1/5左右,2018年江苏全省造船完工量为1499万载重吨,全国市场份额为43.3%、世界市场份额为18.79%。

总之,江苏和广东都是我国制造业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说一下我的结论我认为广东制造比江苏制造更具有优势。

两个都是制造业大省。在规模上来讲,江苏排名全国第一,广东排名全国第三。前的制造业产值一年大概在15万亿元左右,或者是13万亿元。

江苏制造业产值之所以能够高于广东很重要的原因是他的制造业更加偏向于重工业,广东省更加以偏向于轻工业。江苏的主导制造业产业是钢铁、化工、机械、冶金。广东省制造业的主导产业也是电子、通讯、家电、玩具、建材、服装。

产业结构一对比就能够发现制造业更容易把规模做大,容易把产值拉上去。一家钢铁厂一年的产值动辄几十个亿上百个亿。一家玩具厂,一个产值能达到几十亿的非常少,能上10亿就已经很不错了。

那么这两个省谁的制造现在更占有优势呢?广东省制造业更具有优势很简单,广东省在2007年的时候就开始了大规模的产业升级,提出了“腾笼换鸟”的战略,将大量低端制造业转移到了外省,甚至东南亚地区,腾出土地和空间发展附加值更高的产业。

因此这几年我们看到广东省很多高 科技 类企业成长非常迅速。华为营业规模已经达到几千亿,但是每年仍然增长两位数。只还有大量的中小型 科技 类企业不断涌出,大疆创新就是这几年的爆发出来的最好案例。

在机器人使用方面,广东省走在了全国的前沿。深圳、佛山等工业重镇,工厂流水线机器人普及已经非常普遍了。广东省佛山市全国机器人制造企业的聚集地,生产出来的机器工业机器人很多都被本省消化了。

国务院出台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以珠海佛山为龙头建设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业产业带,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产业基地。这里的装备制造业很大程度是就是指工业机器人。2018年佛山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接近1500亿元。

江苏是闻名全国的制造业大省,其制造业产业总体规模大,有活力,基础好,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在市场经济环境下江苏有提升制造业竞争力的强劲需求。随着江苏自身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江苏制造业呈现出如下特点:

1)经济总量稳步扩大

产销规模突破10万亿元,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现价产值、销售产值分别达10.9万亿元和10.7万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量、产销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全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25034.8亿元,占全国总量的11%以上,总量占比位居全国首位,同比增长13.8%;利税总额首次突破万亿元;百亿工业企业(集团)突破100家。全年全省41466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6816.1亿元,增长24.1%。全年苏南、苏中、苏北地区规模工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2.4%、13.8%和17.7%。全年全省工业投资完成13773.3亿元,增长20.4%。装备制造业产销规模首超4万亿元,增长26.2%,占全省规模工业比重达到42%,占比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2)重工业、高加工度化趋势明显

江苏制造业细分行业中重加工制造业增长幅度最大1999-2010年间,江苏重工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从1999年的54.60%提高到2010年的73.37%。从重加工制造业行业产值比重变化来看,带动江苏制造业向高加工度化方向升级的主要产业是六大装备制造业。从产值比重看,江苏装备制造业占该区域制造业总产值的比重呈稳步上升趋势,比重从1999年33.06%上升到2010年的44.83%。以六大装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加工度化行业在重工业中逐渐取得了支配性的地位。

3)新兴产业规模迅速扩大

2011年,江苏全省新兴产业生产较快增长,规模迅速扩大,比重稳步提高,投资依然强劲,有力地拉动了全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运行。全年全省六大新兴产业产值、销售分别达27476.6亿元和26090.3亿元,分别占全省规模工业的25.3%和24.4%,比上年分别提高2.5个和1.6个百分点;产值增长30.9%,高于全省工业5.4个百分点;销售增长26.4%,高于全省工业2.3个百分点。全年全省六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3206.1亿元,占全省工业投资的23.3%;增长32.4%,高于全省工业投资增幅12个百分点。

2011年,全省新能源产业完成产值占全省新兴产业15.2%,比重较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增长37.2%,高于全省新兴产业增幅6.3个百分点。受产能过剩、外需减弱、价格大跌、“双反”调查等影响,太阳能光伏、风能生产增幅快速回落。

新材料产业稳中有升。2011年,全省新材料产业完成产值继续保持新兴产业总量第一,占比达37.5%,较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增长33.2%。新型化工材料、新型金属材料分别增长38.9%和18.6%。信息化学品制造增长1.1倍。光学玻璃制造、人造纤维制造、耐火陶瓷制品及其他耐火材料制造产值均增长五成以上,光电子器件及其他电子器件制造产值增长34.1%。

4)产业集群初现,但辐射能力不强

江苏制造业发展的产业集群经济具有两个突出特征:一是“小产品,大市场",如里下河地区戴南不锈钢产业集群;二是“小企业,大合作",此类集群内分布着大量的中小企业,专业化协作配套程度很高,如无锡的光电子和资讯零部件加工产业群、吴江的电子产业集群等。产业集群发展扩大了就业渠道,加快了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但目前江苏还处于产业集聚发展阶段,区域内的上下游企业之间的协作配套效应还未充分发挥出来。制造业对中心城市周边地区的带动影响力不强,缺少形成规模的产业集群,难以有效构建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

5)增长速度虽快,但竞争优势单一,产业层次亟待提升

虽然江苏的生产总值增长速度较快,但通过行业细分可以发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制造业的比重较低,位于上海、浙江之后,更低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的水平。并且江苏的钢铁、机械、石油化工、有色金属等传统工业主要以价格为竞争手段,竞争优势单一。其技术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有较大差距,多数大中型企业关键技术的开发与应用能力不强,不少高新技术产品及部分高附加值产品仍需进口。这说明江苏的产业层次总体不高,新兴产业尚未形成明显优势,高新技术产业仍处于起步阶段,许多高新技术产业大多还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装配环节。占制造业主导地位的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占有率较高的主要是服装、普通机械、塑料制品等 科技 含量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制造业的发展较多依赖于相对成本优势,与制造业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广东先进制造业发展现状与特点

“十一五”时期广东工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54. 3%,年均拉动经济增长6. 8个百分点。2010 年,广东工业增加值达2. 16 万亿元,位列世界第7 位。其中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省工业的比重上升到47. 2%。 汽车 、石化、船舶等先进制造业发展迅速,2010 年 汽车 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9. 9%,钢铁冶炼及加工业增长16. 0%,船舶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4. 5%,石油及化学行业增长9. 9%。

(一) 产业集聚度高且形成一定规模的支柱产业。广东先进制造业已经形成了通讯设备、计算机及系统、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医疗器械、办公机械制造业、特种船舶、 汽车 制造、石油化工等在全国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领域,涌现了华为、广州数控、科达机电、迈瑞医药等龙头骨干企业,2010 年,广东规模以上工业中先进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9466. 35 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的47. 2%,增长17. 7%,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47. 3%。其中九大产业占全省比重为69. 72%,完成工业增加值13987. 59 亿元,同比增长17. 5%。

(二) 大中型企业成为先进制造业的重要力量。广东坚持把建设现代产业体系作为转变发展方式的核心,省市联动促升级,并深入推进省市共建先进制造业基地。[3]出台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意见,开设装备制造业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专项,集中扶持做强做大装备制造业50家骨干企业和100 家重点培育企业。2010 年,大型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5673. 49 亿元,同比增长15. 7%,中型工业企业累计完成增加值7173. 65 亿元,增长14. 0%,大中型工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64%。

( 三) 民营工业、小型企业经济增长较快。“十一五”期间,广东规模以上民营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23. 1%,增速比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 15. 2%) 高7. 4 个百分点; 比国有控股企业( 13. 4%) 快9. 7 个百分点,并且快于全省工业7 个百分点,2010 年民营工业占全省工业的27. 6%。另外2010 年小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7216. 48 亿元,同比增长23. 3%,增速比大型企业( 15. 7%) 快7. 6 个百分点,比中型企业( 14%) 快9. 3 个百分点。

(四) 产业园区成为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主体空间载体。目前广东拥有众多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如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松山湖工业园、增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河经济技术开发区、肇庆高新区、南沙开发区和江门市高新区等等,对利用内资、吸收外资以及扩大广东先进制造业经济影响作用巨大,成为广东先进制造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亮点,也是未来产业布局的主体空间载体。

(五) 大项目产业区与跨区域产业集聚区正在重构产业布局。广东大力发展“四新一软”(新显示、新能源、新光源、新一代宽带无线通信及软件) 等产业,成功引进华星光电8. 5 代液晶面板生产线、彩虹集团OLED 显示屏等大型项目,中建材和汉能薄膜太阳能项目顺利进驻,佛山、东莞、江门、中山等地一批绿色半导体光源产业基地陆续开工建设。当前广东的一些重点项目包括临港工业园建设项目、石油化工基地的建设项目、海洋产业园区建设项目、核电站建设项目、天然气建设项目等,大项目带动以及跨区域产业集聚区的出现重构广东先进制造业产业空间格局。

江苏的智能机器服装和布料产业是千年的强项,连老人都会自己织布的,太厉害了。广州主要机器制造业和AI手机和万能手机控制家庭电器等为主,现在的广州生活已经非常方便了,以后发展的是家庭机器操作和无人驾驶 汽车 、机器人产业等各有千秋,各有强项。

自九十年代末广东成为国内经济总量老大,江苏就一直被压在水面下,心理失衡啊,比不过总量,比不过财政,就比人均,甚至拿出文化底蕴说事,有意思吗,无聊透顶,老夫把话撂倒这,下一个十年周期,广东还是老大,不信走着瞧。

江苏已经飘了!

江苏工业制造毋庸置疑的第一,且已经连续八年全国第一,但从制造全产业来看,江苏与广东差距很大,广东几乎生产生活各个方面的产品,这是全国都无法比拟的。

❺ 2020年GDP十强地级市:苏州一骑绝尘,五城过万亿

在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之外,还有一些普通地级市,经济实力十分强劲。

表:GDP十强地级市

5城过万亿,苏州遥遥领先

2020年,我国GDP超过万亿的城市达到了23个,比上一年度增加了6个。其中,超过万亿元大关的普通地级市共有5个,比上一年度增加了2个,新进入者分别是泉州和南通。

其中“领头羊”苏州在地级市里遥遥领先,GDP总量是第二名无锡的1.6倍,被誉为最牛地级市,多个指标在地级市中可谓“无敌手”。根据苏州市统计局的数据,2020年全年实现GDP为20170.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4%。这也是全国第六个GDP突破2万亿元大关的城市,也是唯一一个突破2万亿元大关的普通地级市。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苏州全市 科技 进步贡献率达66.5%,高新技术企业申报数、认定数、净增数和有效数创 历史 新高,年末有效高新技术企业达9772家,总数仅次于四大一线城市,位居全国第五,在新一线城市中领跑。同时,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303亿元,比上年增长3.7%,首次进入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位。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对第一 财经 分析,苏州背靠上海,上海的溢出效应特别明显,强大的科教资源和现代服务业带动苏州、无锡等苏南、苏中地区的转型升级。

另一方面,苏州下辖的几个县级市如昆山、张家港、常熟长期位列全国百强县前列。其中,昆山市在中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排名中已连续十余年位居榜首,素有“中国最强县”之称。2020年全市GDP为4276.8亿元,现价增速为5.7%;工业总产值 历史 性地迈上万亿元新台阶; 社会 消费品零售总额1398.1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0.5亿美元,40.3%的增速创近五年来新高。

苏州之后,同样来自苏南的无锡位居第二,与宁波、青岛、长沙和郑州等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同处于1.2万亿元梯队。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无锡的人均GDP高居普通地级市之首。

佛山位居普通地级市第三位,在第一经济大省广东也仅位列深圳和广州两大一线城市之后,位列第三。佛山是我国的工业大市,工业产值在全国名列前茅,装备制造、家用电器、陶瓷建材、金属制品等工业经济实力突出。

今年新进入万亿元大关的城市是泉州和南通。数据显示,2020年泉州GDP为10158.66亿元,增长2.9%。在“十三五”收官之年,泉州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万亿元,连续22年位居福建首位。

作为一个普通地级市,泉州能够力压省会福州和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的厦门,成为福建首个GDP万亿元城市,仰仗的是坚实的实体经济、民营经济。丁长发说,泉州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是县域经济非常发达,县域经济形成了非常完整的产业链,下辖的晋江、石狮、南安、安溪等地都有突出的主打产业。

南通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初步核算,全年全市GDP为10036.3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4.7%,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4和1.0个百分点。GDP突破万亿元,标志着南通综合实力、生产能力迈上了新台阶。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南通人口净流出呈现逐年减少的发展趋势,这一现象是由外出人口逐年减少、外来人口逐年增多共同作用形成的。2020年常住人口 历史 性地超过户籍人口。

相比泉州和南通,原本很有希望在2020年突破万亿元的东莞,却因各种因素,暂时“搁浅”。2020年东莞市GDP为9650.19亿元,在普通地级市中位列第六。

华南城市研究会会长、暨南大学教授胡刚表示,东莞经济外向度最高,2020年受外向型经济冲击很大。受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出现大量农民工返岗难现象,不少订单无法完成;4月以后又出现出口受阻现象。不过随着订单量的回升,按照目前态势,2021年东莞GDP大概率会站上万亿元关口。

十强城市江苏占了5个

从十强地市的地区分布来看,这十大城市全部来自东部沿海地区,其中北方地区共有三个,分别是烟台、徐州和唐山;南方地区共有7个。

分省份来看,第二经济大省江苏最多,前十名中共有5个,分别是苏州、无锡、南通、常州和徐州,这5个城市目前都已结缘地铁。

江苏之外,另外5个城市分别来自广东、福建、山东和河北。其中广东的两个城市分别是佛山和东莞,在广东位列三、四位。泉州则长期位列福建第一,烟台位居山东第三,唐山一直力压省会石家庄位居河北第一。

从这10个城市近年来的发展路径来看,差异较大。其中地处长三角、珠三角的几个地级市,获得一线城市和二线龙头城市的外溢较多,近年来转型升级呈现出积极成效,典型的如苏州、东莞、无锡、南通、佛山、常州等城市。

例如,本土面积不到2000平方公里的深圳,目前土地发展空间已日趋饱和,因此深圳的很多产业外溢到周边,东莞近水楼台先得月,受益最大。目前,东莞与深圳之间已经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产业互补协作体系。

来自苏中地区、长江口北岸的南通,坚持“全方位融入苏南、全方位对接上海、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打造长三角一体化沪苏通核心三角强支点城市。根据当地媒体报道,南通市委党校教授季建林说,与上海的深度对接,是南通GDP过万亿元的重要动力和源泉。

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牛凤瑞对第一 财经 分析,一线城市、顶级城市外溢的能量、辐射的范围是密切相关的,距离高能量级城市越近,接受辐射就越强,这样核心城市的高新技术外溢首先也是选择邻近的城市。

一线城市和二线龙头城市的现代服务业要素加快引领周边的制造业城市加快转型升级,但对于远离三大经济圈、远离一线城市的一些普通地级市如泉州、烟台等城市来说,它们的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还有更多路要走。

以福建经济第一市泉州为例,目前泉州主导产业仍是服装鞋帽等轻工业,与同类型城市相比,泉州的高新技术企业偏少,现代服务业较弱,转型升级存在人才不足的瓶颈。例如,数据显示,2020年泉州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1037家,比2019年度净增352家。但与东莞、苏州、无锡、佛山等经济总量较大的普通地级市相比,存在着巨大的差距。

烟台的情况也类似,去年烟台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到1120家,比上年增长36%,新增数和总数分别排全省第三位。但与长三角、珠三角的同类型城市相比,差距甚远。

对此类城市来说,未来可能需要加大力度练好“内功”,改善营商环境,加快中心城市建设,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在立足现有制造业的基础上,加快产业的升级和发展。

牛凤瑞说,这些城市在产业结构和方向上需要有自己的特殊定位,不一定要赶时髦、潮流,而是要根据自己的资源禀赋、区域特点以及原来的产业基础,来选择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部门,着力发展。“在地域分工中,要有自己的定位,要看有没有比较优势,有没有相对更低的生产成本,能够占领域外市场,这是未来发展的关键。”

❻ 为何把苏南五市作为国家现代化示范区有何意义

原因:1.苏南地区包括江苏的南京、无锡、常州、苏州和镇江五市,地处长江三角洲核心区,面积2.8万平方公里,2011年末常住人口3284万人。去年实现区域经济总量3.34万亿,占江苏经济总量62%。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2.苏南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祥地,是我国经济社会最发达、现代化程度最高的地区之一,肩负着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任,在全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
意义:2020年苏南地区将建成全国现代化建设示范区,2030年全面实现区域现代化、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1.“如果说沿海开发战略的实施重在拓展江苏省经济发展、产业振兴的空间和广度,那么苏南现代化示范区的建设,则标志着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层次和高度。”2.南京将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和国际软件名城;苏州要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国际文化旅游胜地;无锡要成为现代滨水花园城市和智慧城市;常州要成为智能装备制造名城和智慧城市;镇江要成为现代山水花园城市和旅游文化名城。3.对于推进苏南转型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实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❼ 江苏的苏南和苏北,哪个更富有

一个省份却因为回归线分为江苏北和江苏南,大家总爱弄这个城市进行比较,其实从数据来说江苏南的经济确实要比江苏北好一点。其实同属于江苏,一河之隔的两个城市经济水平都是差不多的,但非得要拿出一个更富有就只能说属于南方的江苏南经济要好那么一点点;毕竟处于珠三角地带的江苏南有更多的机遇以及发展,比江苏北好那么一点点。

非要拿江苏南和江苏北对比的时候,苏州南确实要富有一点点。

❽ 江苏13市GDP出炉,4市超万亿,这4个市的经济发展速度为何能如此快

因为江苏的地理位置优越,得天独厚的地势条件使得13个城市发展都很好。

在外省人的眼里,散装江苏谁都不服谁。个中原因,相信大家也非常清楚,大家的实力都很强。江苏内斗由来已久,但是真正遇上事情的时候,大家又格外团结。当初武汉爆发疫情,江苏各城市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就连蔷薇村也不甘落后,给武汉送去了物资。

今年江苏13市的GDP已经出炉,苏州位于全省第一。南京、无锡、南通不甘落后,GDP也超万亿,这一数据让其他省份非常羡慕。

1、因为这四个城市的历史悠久,人文气息浓厚。

南京作为六朝古都,是江苏省的省会,起到带领全省的作用。无锡和苏州位于苏南地区,不仅经济发展迅速,旅游业也做得风生水起。尤其是苏州,外来人口非常多。南通靠海,和上海隔海相望,依托于上海的帮助,GDP一年比一年高。


你认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什么有关呢?请你谈谈对江苏的印象。

❾ 江苏4市2021年GDP破万亿

江苏4市2021年GDP破万亿

江苏4市2021年GDP破万亿,前几天江苏GDP总量已经出炉了,为11.63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二。每个城市的详细数据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江苏4市2021年GDP破万亿。

江苏4市2021年GDP破万亿1

2022年春节之前,江苏省13个城市2021年的GDP数据全部出炉,整体成绩堪称辉煌,为喜庆团圆的春节增添了一份喜气和光彩。根据江苏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1年江苏省GDP总量达到116364.2亿元,成功突破11万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10019.7亿元,成功突破1万亿元,两项核心经济数据均实现了大突破,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从GDP组成来看,2021年江苏省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72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1775.4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59866.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1:44.5:51.4,与2020年相比,一产增加值比重下降了0.3个百分点,二产增加值比重提高了1.2个百分点,三产增加值比重下降了0.9个百分点。

不难发现,第二产业在江苏省GDP中的比重上升,是2021年江苏省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事实上也的确是如此,2021年江苏省的二产增加值同比增长10.1%,是三大产业中最高的,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8%,实体经济基础进一步加固,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5.8%,占比为全国最高,继续在制造业大省的道路上前进。

江苏省的GDP总量继续排名全国第二,GDP增速略高于排名第一的广东省,因此与广东省的GDP差距有所缩小。另一方面,排名第三的山东省经济复苏势头明显,GDP增速又略高于江苏省,因此江苏省的领先优势略有缩小,但两省之间的绝对差距依然非常大。

从GDP增速来看,2021年江苏省GDP实际增速为8.6%,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速(8.1%),是四大经济强省中最高的;GDP名义增速为13.28%,远高于全国平均增速(12.57%),在四大经济强省中仅高于广东省,低于山东省、浙江省,在全国范围内排名中上游。

具体到江苏省13个城市的话,整体可以说是实现了大幅普涨,有12个城市的GDP名义增速超过10%,有4个城市的GDP总量超过了1万亿元,5个城市的GDP总量介于5000—9000亿元。

1、苏州2021年GDP总量达到22718.34亿元,继续是江苏省唯一GDP超过2万亿元的城市,继续排名全国第六,GDP名义增长12.63%,略高于同层次城市,与2020年相比,苏州与重庆的距离略有缩小,相对于成都的领先优势略扩大,全年实现了高速发展,表现十分稳健。

2、南京2021年GDP总量为16355.33亿元,继续力压天津排名全国十强,全年表现相对比较一般,GDP名义增速仅有10.38%,仅高于略显低迷的南通,与苏州的GDP差距也扩大了不少,看来赶超苏州注定不会一帆风顺,是一个艰巨而长期的任务。

3、无锡2021年GDP总量为14003.24亿元,GDP名义增长13.2%,是江苏省四个万亿城市中GDP增速最高的,与南京的距离正在不断拉近。值得注意的是,无锡2021年度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同样为四大万亿城市最高,两项关键经济指标增速均领跑四大万亿城市,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并重,实现了高速发展。

此外,从全国范围来看,无锡与宁波的差距略有扩大,2021年宁波的GDP达到了14594.9亿元,GDP名义增速高达17.62%,GDP增速略显变态,目前青岛的GDP尚未公布,不过按照2021年前三季度增速推测的话或许与无锡不相上下,两市之间的差距或许还会略有缩小。

4、南通2021年GDP为11026.94亿元,GDP名义增长9.87%,是江苏省唯一GDP名义增速低于10%的城市,在全国20强城市的竞争中也略有不利,还得等待泉州、济南、合肥公布数据后才能知道结果,但大概率或许会无缘20强。

5、常州2021年GDP为8807.58亿元,徐州GDP为8117.44亿元,同时突破8000亿元,但常州的GDP增速明显要比徐州高出不少,如果能够保持如此状态,2022年常州必将突破万亿,届时江苏省将会拥有5座万亿GDP城市,而徐州的发展则依旧不温不火,反而在苏北持续高速增长的背景下略显低迷。

6、扬州2021年GDP为6696.43亿元,盐城GDP为6617.39亿元,泰州GDP为6025.26亿元,与2020年相比盐城、泰州均突破了6000亿元,且盐城已经无限接近扬州,仅比扬州少79亿元。

7、镇江2021年GDP为4763.42亿元,淮安GDP为4550.13亿元,连云港GDP为3727.92亿元,宿迁GDP为3719.01亿元,这里面连云港、宿迁的纠缠可以算是每年江苏省的一个保留节目了,而且已经持续多年了,每一年连云港都比宿迁多个几亿元或者几十亿元。

但是即便如此,宿迁的崛起之势已经无法掩盖和阻挡,2021年宿迁GDP名义增长14%,是江苏省最高的,而宿迁2021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1.1%、税比高达86.8%,同样还是江苏省最高的,经济发展速度与质量同时兼顾,均实现了高速增长,为随时升至第12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江苏4市2021年GDP破万亿2

前几天江苏GDP总量已经出炉了,为11.63万亿元,位列全国第二。江苏每个城市的详细数据也是大家比较关心的一个话题,大家都想知道江苏的十三个城市到底有多强。

排名第一的毫无疑问还是苏州,苏州GDP达到了22718亿,苏州不仅总量高,增速也很稳,达到了8.7%,超过江苏全省增速。苏州后面的追兵成都去年的增速是8.6%,去年成都没能突破两万亿,和苏州的差距相比较于前一年已经扩大了。

排名第二的还是省会南京,不过南京第三季度受疫情影响增速有所放缓,第四季度表现也有点疲软。南京全年GDP为16355亿,天津已经缩小了与南京的差距,南京与天津的第十之争仍然是2022年的看点。

排名第三的是工业强市无锡,全年GDP刚好突破14000亿。无锡2021年的经济增量达到了1600亿左右,经过升级转型后的无锡依然强大。紧随无锡之后是排名第四的南通,南通也是江苏第四个万亿城市。2021年南通经济发展比较稳定,GDP突破了11000亿,继续和济南合肥等省会城市处于同一阵营。

排名第五第六的是常州和徐州,这是江苏的两个8000亿阵营。常州增速喜人,GDP总量超过了8800亿,就算2022年过不了万亿,2023年铁定超万亿,两年后常州将成为江苏的第五个万亿城市。徐州的增速也是高于全省的,GDP总量超过了8100亿,但是徐州身后的唐山增速更快,徐州今年全国排名预计要下滑一名。

排名第七、第八、第九的是江苏的三个6000亿级别城市,分别是扬州、盐城和泰州。扬州在2021年第三季度受疫情影响封城封了有一个多月时间,所以增速全省最低也可以理解。今年本来是盐城超过扬州的最好时机,奈何盐城发展也是乏力,增速全省倒数第三。泰州前几年受环保影响关停淘汰了很多中小企业,所以GDP增量一直不高,去年GDP增速全省第一也是弥补了过去几年的一些遗憾,希望继续能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排名第十和第十一的是镇江和淮安,这两个城市都是4000亿级别的。镇江虽然地处苏南,但是经济总量近些年一直不高,在我高中时泰州都比镇江少,后来看到江苏好几座城市先后超过镇江。淮安这几年发展势头比较猛,去年增速全省第二,仅次于泰州,现在淮安只差镇江两百多亿,再过两年淮安GDP总量很可能会超过镇江。

排名第十二和第十三的是连云港和宿迁,这两个城市虽然没有突破4000亿,但是也都在3700以上以上,明年突破4000亿不成问题。连云港和宿迁也比较有意思,每年都相差几十亿,也经常被网友拿来调侃。宿迁虽然被网友称作“十三妹”,但是放到西部经济大省四川已经是仅次于成都的第二经济大市了。

从江苏十三个地级市的经济数据可以看出,江苏超过6000亿的城市有9个,一个省有9个城市的GDP超过6000亿,这在全国也是独一份了。有人说江苏城市少人口多,靠人口取胜。的确,江苏大部分都是平原,人口确实密集,基本上没有人口特别少的城市。像扬州、泰州这样人口只有四百多万的普通地级市中西部也是一抓一大把,但是中西部却没有一个普通地级市GDP是超过6000亿的,泰州超过6000亿在江苏也只是排名第九而已。

江苏也并不是没有缺点,最明显的就是苏南苏北差距比较明显,这是每个发达地区都存在的问题,广东这个问题更明显。现在江苏已经开始重视苏北发展,相信要不了多久广大苏北地区全部都会处在全国平均线以上。

江苏4市2021年GDP破万亿3

2021年江苏GDP迈上11万亿元新台阶,实现116364.2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全省13市表现如何?1月24日,现代快报记者从江苏省统计局获悉,13市的“成绩单”出炉,苏州以2.27万亿位居全省第一,南京、无锡、南通也都保持在“万亿俱乐部”。常州、徐州登上8000亿元新台阶,6000亿元档也出现新成员。值得注意的是,13市经济增速都超过7.4%,最快的泰州、淮安增速“破10”。

从目前国内已公布2021年经济数据的`省市来看,去年经济总量TOP5基本确定,分别为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江苏2021年经济总量以116364.2亿元位列第二,迈上11万亿元新台阶,这背后是“苏大强”13个市的共同努力。

从数据来看,省内的“万亿俱乐部”成员还是苏州、南京、无锡、南通。“最强地级市”苏州,以22718.34亿元的经济总量继续稳坐全省第一的位次。在苏州2021年“成绩单”当中,还有一个数据格外亮眼,那就是规上工业总产值首次迈上4万亿元新台阶,意味着苏州基本锁定“工业第一城”。当然,强将手下无弱兵,苏州下辖的昆山、张家港、常熟常年居全国百强县前列,三个县级市的经济总量加起来就超过万亿。

省会南京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6355.33亿元,同比增长7.5%。在过去一年,南京科学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持续恢复、韧性增强。虽然经济总量和苏州还有一定的差距,但与从目前国内各市已公布的经济数据情况来看,南京基本上锁定了全国GDP城市第十强的位次,超过经济总量15695.05亿元的天津市。

△截图来自江苏省统计局网站

经济总量的万亿规模成为衡量一座城市综合实力的重要参考。无锡从2020年的12370.48亿元,到2021年迈入1.4万亿,经济增量全省领跑,增速8.8%。“万亿俱乐部”新成员南通,2021年以11026.94亿元的“好成绩”继续保持位次,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9%,两年平均增长6.8%。“万亿俱乐部”的比拼也很激烈,南通提出要奋力建设“一枢纽五城市”,全力打造“北上海”“新苏南”。

过去一年,江苏不少城市经济总量在都迈上了新台阶。常州、徐州均从7000亿元的提升到8000亿元的档级。尤其是常州市,2021年地区生产总值达8807.58亿元,增速9.1%。有分析指出,从常州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未来1到2年内的时间里,极有希望冲击“万亿俱乐部”,成为江苏的第五座“万亿之城”。

在6000亿元档分布着3个城市,分别是扬州、盐城、泰州。泰州在2021年实现了新跨越,全年GDP6025.26亿元,特别增速10.1%,也是江苏13市中增速最高的。过去一年,泰州的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进入全省第一方阵,展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❿ 江苏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江苏,简称“苏”,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南京,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江苏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拥有“吴”“金陵”“淮扬”“中原”四大多元文化及地域特征,自古经济繁荣,教育发达,文化昌盛,共拥有13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20年8月,入选知识产权领域以信用为基础的分级分类监管试点。 2020年江苏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0.27万亿元,历史性突破10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7%,增速快于全国1.4个百分点。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8-27,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阅读全文

与苏南工业多少万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奔驰gl470拖拽模式怎么解除 浏览:487
绵阳哪里有铝型材工业平台 浏览:538
汽车减配在哪里看 浏览:980
奔驰的esq在哪里 浏览:777
工业园区准入节能规划公司有哪些 浏览:520
烟台昌隆汽车配件有限公司在哪里 浏览:131
奥迪q5后面怎么吹暖风 浏览:776
工业互联网跨界农业怎么样 浏览:803
奥迪哪个系列有天窗 浏览:44
宝马车从沈阳运苏州要多久 浏览:710
汽车喷漆砂眼是什么原因 浏览:626
汽车加气站归什么部门监督 浏览:200
成熟工业园如何实现工业40 浏览:97
宝马车门里面拉手怎么盖上 浏览:773
如何制作简易汽车限速器 浏览:806
汽车空调泵管道如何清洗 浏览:744
汽车大灯黑膜哪里有卖的 浏览:571
12年福建奔驰制冷剂加多少 浏览:572
奥迪a5首付30万月供需要多少 浏览:637
电动汽车如何扩装续航锂电池 浏览: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