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恒河下游主要经过() (哪个国家)
恒河下游主要经过印度和孟加拉国。
西孟加拉邦以下为下游,入孟加拉国后,恒河被称为帕德玛河(意为荷花),分成数条支流,在达卡西北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汇合,形成“丫”字形,最后注入孟加拉湾。
由于受气候的影响,雨季时,泛滥成灾;旱季时,水量却供不应求。特别是1970年,印度在靠近孟加拉国边界建成法拉卡水坝,使恒河旱季时流入孟加拉国的水量减少了3/4,导致两国原来因为水资源问题而紧张的关系更加突出。
为缓和紧张的关系,两国于1996年12月达成协议:旱季期间,当恒河的流量在1980m³/秒以上时,孟加拉国可得到至少约990m³/秒的流量;当流量低于1980m³/秒时,孟加拉国将分得流量的一半。
恒河污染严重
恒河是印度教徒心中的“圣河”,他们相信在恒河水中沐浴可以洗涤罪孽。印度政府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每天约265亿升未经处理的脏水流入恒河及沿海水域,印度城镇处理的下水道污水不到污水总量的30%。
恒河和其他印度河流现在的污染十分严重,河水中的下水道污水比淡水中所占比重更大,沿岸工业排放废水以及火葬焚烧尸体产生的污染物,更加剧了污染。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恒河
以上内容参考凤凰网-印度恒河污染严重 百万教徒无处“洗罪恶”
㈡ 初一地理问题,急急急。最好马上。
1.水稻是喜水作物,这里地形平坦、水量大、光照充足
2.小麦是耐旱的作物,北部地势较高,又在内陆,降水少
3.棉花是耐旱而喜光热的作物,这里地处内陆,降水少,气温高
4.黄麻是喜水作物,恒河下游地势低平,河网密布,降水丰沛
5.周围铁矿、锰矿、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就近加工,节省了运费
6.靠近棉花产区,节省了运费,是海港交通便利
㈢ 印度河恒河平原的地理与经济
平原东部称为恒河平原,大部在印度境内,平坦广阔,冲积层达300米,沿岸平原是印度文明的发源地,农业发达,人口密集,城市遍布;西部又称印度河平原,大部在巴基斯坦境内,大部分地区是广阔的塔尔沙漠,沿岸灌溉农业发达,是巴基斯坦主要人口聚集区之一。河口三角洲面积约5.7万平方千米,河网密布,土壤肥沃,是孟加拉国经济发达地区。三平原相连成片,坡降很小,中间分水岭仅250米。恒河流域可分为上、中、下游平原;印度河流域可分旁遮普平原与印度河下游平原(信德平原)。印度河—恒河低地是古代世界文化中心之一,人口稠密、农业发达、工业重要和交通运输的繁忙地区。矿物资源以铁、锰、煤最丰富。
㈣ 印度三大地区,主要工业分布
印度的东北部和西北部同我国相连,境内西北部为山区,中部为恒河平原,南部以德干高原为主体的印度半岛工业中心: 钢铁工业:印度东北部的钢铁和机械工业中心 孟买棉纺织工业中心:德干高原西北部 棉...
㈤ 恒河下游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形成原因
应该是冲积平原和三角洲。
恒河位于南亚次大陆,常年受到热带季风气候的控制,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有明显的雨季旱季之分,雨季发大水,旱季没水喝,恒河下游在雨季洪水泛滥,能形成大片肥沃的冲积平原,适合农作物的生长
㈥ 恒河平原特色
恒河平原特点:
地面平坦,河网纵横,土地肥沃,人口密集,工农业发达,城镇众多,交通便利,为印度、孟加拉的主要经济地区。地势利于进行大规模军事行动。包括印度东北部和孟加拉国。地面平坦,水网稠密,土壤肥沃,人口众多。盛产水稻、玉米、油菜籽、黄麻、甘蔗等。属热带季风气候,雨季易泛滥成灾。降水量900—1,500毫米,自东而西减少,且变率大,有德里、加尔各答、勒克瑙、瓦拉纳西、巴特那(印度)和达卡(孟加拉国)等大城市。
长江三角洲平原: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水道纵横,湖荡棋布,向有水乡泽国之称。土地肥沃,农业产水稻、棉花、小麦、油菜、花生、鱼虾等,是中国人口最稠密的地区之一。在长江下游和沪宁线两旁有许多重要城镇,如上海市、苏州市、常州市、无锡市、镇江市、扬州市、泰州市、南通市等。其中,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商业城市,世界着名的外贸港口,苏州、无锡、常州等是风景游览地和新兴的工业城市。
㈦ 恒河三角洲沿岸的哪些城市是重要的工商业中心
恒河三角洲面积有5.70万平方千米,是块广阔肥沃的冲积平原,平原盛产水稻、小麦、甘蔗、黄麻等主要作物。同时它也是印度政治、文化、经济、交通的中心区,沿岸的诸多城市如坎普尔、安拉阿巴德、瓦拉纳西、巴特那等都是重要的工商业中心。
㈧ 印度的海陆位置地形气候工业文化农业
位于印度洋的北部亚洲的南部.
热带季风气候,全年为夏季,气温高,降水集中于夏季.
印度共和国是南亚最大的国家,领土面积 29 7 万多平方公里。从喜马
拉雅山向南,一直伸入印度洋,北部是山岳地区,中部是印度河——恒河平
原,南部是德干高原及其东西两侧的海岸平原。平原约占总面积的五分之二
强,山地只占四分之一,高原占三分之一,但这些山地、高原大部分海拔不
超过1,000 米。低矮平缓的地形在全国占有绝对优势,不仅交通方便,而且
在热带季风气候及适宜农业生产的冲积土和热带黑土等肥沃土壤条件的配合
下,大部分土地可供农业利用,农作物一年四季均可生长,有着得天独厚的
自然条件。在社会条件方面,印度人口众多,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1981 年
总人口68,863 万,劳动力资源充足。印度历史悠久,有着光辉灿烂的古代
文化,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还在历史的早期,印度的农业就较发达,精美
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如丝绸、棉布、毛织品、颜料、香料等远销欧洲等地。
冶炼技术也比较高,在文化艺术和雕刻建筑方面也具有鲜明的特色。但是十
六世纪以后,由于遭到欧洲殖民者的侵略和掠夺,在长期的殖民统治和封建
生产关系的束缚下,印度却成为一个十分贫穷落后的国家。独立以后,印度
致力于民族经济的发展,生产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是从全世界来看,
印度经济发展还是较为缓慢的,其增长速度在全世界160 多个国家中排在第
100 名以后,国民生产总值从独立初期居世界第10 位退居到目前的第15 位。
加以印度人口多,增长快,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1981 年时仅190 美元,是世
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低的国家之一。农业一向是印度最基本的经济部门,
独立后经济结构虽有所改变,工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已由1950
年的13%提高到1980 年的21%,农业由51%降到33%,但是总的说来印度
还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工业国。农业人口仍然占总人口的近三分之二,
农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二强,占全国出口总值的三分之一以上。
作为印度最基本的经济部门的农业,独立后生产技术有明显提高,单位耕地
面积上的化肥施用量和农机拥有量均有很大增加。七十年代中期以前几乎年
年进口粮食的印度,最近已连续几年基本自给,茶叶、油脂、糖、香料等农
产品的出口也比过去有大幅度增长。
但是,如果与其它发展中国家比较,特别是考虑到印度所具备的优越自
然条件,则其农业发展速度还是较慢的,农业生产水平也是较低的。(1)生
产技术落后。目前印度农业生产基本上仍为手工劳动,挽牛是是主要动力。
在全世界所有发展中国家的耕地总面积中,印度占22.7%,而其化肥消费量
仅占16%,拖拉机数量则不到11%,如果与发达国家相比则差距更大。(2)
土地利用不合理,垦殖指数高而复种指数低。印度垦殖指数高达56.7%,超
过世界绝大多数国家,但因使用不合理,造成地力耗竭,大批耕地抛荒休闲。
以印度丰富的水热资源论,农作物基本上可常年生长,但迄今大部分耕地仅
为春种和秋种两种,夏种比例低,总的复种指数较低。(3)单产水平低。主
要作物中除茶叶外,其它全部低于世界平均单产水平,其中棉花仅为世界平
均单产的五分之二,玉米不足三分之一,牛的产奶量只有世界平均数的四分
之一。印度虽然是世界上牛最多的国家,但因营养缺乏,体质退化,生产性
能低。印度农作物种类很多,其中花生、棉花、甘蔗、芝麻、高粱、黄麻、
红麻等的种植面积均居世界首位,茶、稻谷、油菜等居第二位,但大多因单
产不高,故其总产量在世界上的地位远不如种植面积那样突出。
印度农业生产的布局,由于国土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不
尽相同,降水状况相差尤大,故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稻谷主要分布在常年
降水量为1,200 毫米以上的东北部和半岛东西两岸的沿海地区;小麦主要种
植在国土的北部地区,那里冬季气温较低,且有少量冬雨,适于小麦生长;
高粱、谷子、玉米等杂粮作物则种植在德干高原的大部分干旱地区;棉花主
要分布在德干高原西北部,那里有肥沃的黑土,是印度最大的棉花产区;黄
麻集中分布在恒河下游,这里的湿热气候利于黄麻生长,而充足的河水又便
于浸泡麻秆,加以稠密的河网为黄麻纤维的运输提供了方便条件,历史上这
里就是黄麻集中产区;茶园大多分布在布拉马普特拉河两岸气候湿润、排水
良好的低山坡上;花生、油菜、芝麻等油料作物则主要分布在德干高原南部;
此外,印度的各种热带作物,如橡胶、咖啡、腰果、胡椒、豆蔻、椰子等,
几乎都集中在印度唯一的一块热带雨林气候区,即半岛西南部地区。
印度的工业原来就有一定的基础。独立以后,工业,尤其是重工业一直
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1950~1965 年,工业生产年平均递增8%,1966~
1980 年,降为4.2%。虽然发展速度不算快,但却比较稳定。工业的发展不
但使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而且也初步建立了一个包括多种基础
工业在内的40 多个部门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其中原子能、电子、航空
和空间等新兴工业也达到一定规模。过去,以纺织业为主的轻工业是工业的
主体,现在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上升到55%以上。工业品的自给
能力也大大提高,近年来还能向国外输出一些轻、重工业产品和一般性的工
业技术。印度工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能源匮乏,运输紧张,资金和先进技
术等对外依赖严重,人均工业品消费量仍然较低,等等。
印度工业的地区布局在独立以后有很大变化。过去(1948 年)以孟买为
中心的马哈拉施特拉邦、以加尔各答为中心的西孟加拉邦和以阿默达巴德为
中心的古吉拉特邦等三邦合计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70%;如今这三个邦已降
到42%,而同期南方四邦的比重由11%上升到23%,西北部各邦的比重也
有所提高,从而使工业过分集中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目前,印度有五大工
业区:(1)以加尔各答为中心的胡格利河下游区,以麻纺织和机械工业最为
重要,其它轻工业规模也较大。(2)孟买—浦那区,长期以棉纺织业占绝对
优势,孟买是靠周围广大地区的棉花生产发展起来的“棉花港”和最大的棉
纺织工业中心。现在机械、化工两大部门在国内地位也很突出。(3)阿默达
巴德—巴罗达区,以棉纺织业为主,其它轻重工业部门也有一定基础。(4)
乔塔那格浦尔高原区,有“印度的鲁尔区”之称,煤、钢产量均占印度全国
的四分之三,电力、重型机械、化工、非金属产品等地位也很突出。(5)马
德拉斯—班加罗尔—科因巴托尔区,过去以棉纺织等轻工业为主,独立后新
兴部门发展很快。班加罗尔现为全国第三大工业城市,机械工业比重之大在
国内居首位;马德拉斯近年汽车、冶金、化工等部门发展较快;科因巴托尔
是全国第三大棉纺织工业中心。除以上工业集中区域外,其它分散的重要工
业城市还有坎普尔、德里、海德拉巴等。
㈨ 恒河下游平原及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农产品
恒河下游平原及三角洲地区的主要农产品是水稻和黄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