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苏区指的是什么地方
苏区指的是江西赣南苏区。
中国第一个苏区诞生于1927年11月。南昌起义失败后,彭湃分别在广东的陆丰县、海丰县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与此同时,毛泽东也在湖南茶陵建立了县工农政权。中国苏维埃政权的建设从此开始。
随后,中国东南部、中部、西北部等地区相继成立了苏维埃政权。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并于4月建成赣南苏区。同年7月,以龙岩、永定、上杭三县为中心的闽西苏区基本形成。
苏区历史:
苏区历史尽管成为过去,但这种既强调作风建设,又注重制度建设,使广大干部自觉地努力清正廉洁、克己奉公,成为广大群众所拥戴的好干部,这仍然是当前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所需要的。
有5千多年历史文明的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丰富厚重。在近现代,表现党领导民主革命历程的,除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外,还有苏区精神。宣传和弘扬苏区精神是宣传和弘扬以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内容。
⑵ 陕西苏区的一个工业中心是什么地名
陕西苏区的一个工业中心的地名叫苏维埃工业区
⑶ 红星照耀中国第七章苏区的工业是什么其中的支柱是什么
《红星照耀中国》第七章苏区的工业最大最重要的是制盐和石油工业,其中的支柱是社会主义工业的精神。
《红星照耀中国》第七章主要内容:去前线的路上本篇记述了斯诺去甘肃边境和前线时的所见所闻,一开始文章记述了与农民的谈话,探访苏区工业,以及他对工人生活的一些感受。接下来,斯诺记述了很多关于苏区工业的内容,包括苏区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如何发展工业,包括手工业、油井等等。
最后,文章描写了普通工人丰富多彩的生活,包括篮球赛、免费医疗、社会保险、读书写字、唱歌等等,并将其与中国其他地方的工人生活做了对比。最后总结为一句话:他们即使缺乏社会主义工业的物,却有社会主义工业的精神。
(3)苏维埃工业中心在哪个镇扩展阅读
《红星照耀中国》是美国着名记者埃德加·斯诺所作的一部文笔优美的纪实性很强的报道性作品,作者真实记录了自1936年6月至10月在中国西北革命根据地(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边区)进行实地采访的所见所闻,向全世界真实报道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以及许多红军领袖、红军将领的情况。
在《红星照耀中国》中,斯诺探求了中国革命发生的背景、发展的原因。他判断由于中国共产党的宣传和具体行动,使穷人和受压迫者对国家、社会和个人有了新的理念,有了必须行动起来的新的信念。
《红星照耀中国》全书共12篇,主要内容包括:关于红军长征的介绍;对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主要领导人的采访;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红军的军事策略;作者的整个采访经历和感受等。
⑷ 俄罗斯版图西部的小地方是什么
俄罗斯的海外领土 加里宁格勒(Калининград),旧称“哥尼斯堡/柯尼斯堡”(Königsberg)或“哥尼斯贝格/科尼斯贝格”。是个位于波罗的海海岸的俄罗斯海港城市,原东普鲁士(普鲁士王国的省份之一)的首府(康德的家乡),在维斯瓦湾东岸,西距加里宁格勒湾48公里,有运河相连。
1.地理位置
加里宁格勒州是俄罗斯联邦最小的州,它位于俄罗斯的西部边境,有着与其它地区相比独特的地理状况。加里宁格勒州南邻波兰,东北部和东部与立陶宛接壤。从加里宁格勒到华沙距离为400公里,到柏林、哥本哈根、斯德哥尔摩的距离均在600公里左右。
在加里宁格勒州的西部及西南部环绕着波罗的海和波罗的湾。该州的领土多为低平原,在东南部是波罗的垅岗(高度为231米)。
境内主要的河流有涅曼河、普列戈利亚河。在该州境内还分布着大大小小的湖泊100多个,还有许多沼泽地。
加里宁格勒州的气候由海洋性气候向温带大陆性气候逐渐过渡。一月份平均气温在零下3℃~5℃之间,七月份的平均气温在15℃~17℃之间,年降水量约为700毫米左右。境内土壤多为灰化土和草皮灰化土。
2.领土及行政区划
加里宁格勒州是1946年4月7日根据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关于成立柯尼斯堡州并归属于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的命令成立的。同年的7月4日,柯尼斯堡市改名为加里宁格勒市,州也同样更名为加里宁格勒州。该州的领土面积为1.51万平方公里,其中1.33万平方公里的面积为陆地。
州内的行政单位数量有13个区、8个州属市、14个区属市、5个市内区、5个城镇、97个行政农庄。
州的首府是加里宁格勒市,成立于1255年,从莫斯科市到加里宁格勒市的距离为1289公里。其它州属城市有:波罗的斯克市,建于1686年;古谢夫市,建于1724年;涅曼市,建于1288年;斯韦特洛戈尔斯克市,建于1258年;斯韦特雷市,建于1640年;苏维埃茨克市,建于1288年;切尔尼亚霍夫斯克市,建于1336年。
州内的主要城市有加里宁格勒市、苏维埃茨克市、切尔尼亚霍夫斯克市、波罗的斯克市。
3.人口
2003年加里宁格勒州共有人口92.09万人。在加里宁格勒州居民的民族构成中,俄罗斯族占78.5%,白俄罗斯族占8.5%,乌克兰人占7.2%,立陶宛人占2.1%,波兰人占0.5%,鞑靼人、莫尔多瓦人和犹太人占0.4%,楚瓦什人占0.3%,阿塞拜疆人占0.2%,其他少数民族人口占1.5%。
二、主要经济部门
1.工业
加里宁格勒州工业的基础领域有机械制造业(生产自卸车厢、电工设备、起重运输设备、纸浆造纸设备、食品设备、天然气工业设备、船舶维修设备等),纸浆造纸工业,食品业(其中包括渔业),以及轻工业。此外州内还有琥珀开采加工业。
州内的主要工业中心有加里宁格勒市、苏维埃茨克市、切尔尼亚霍夫斯克市、古谢夫市、涅曼市。港口有加里宁格勒和波罗的斯克。
在加里宁格勒州的工业结构中,渔业占工业总产值的40%,纸浆造纸业占30%,各种类型的机械制造业占30%。
2.农业
加里宁格勒州的农业生产主要领域为奶肉畜牧业,家禽饲养业和养兽业十分发达。
③俄罗斯莫斯科州城市。西南距莫斯科22公里。是莫斯科近郊生活区建筑设施完善的卫星城之一。人口14.3万(1985)。1928年建镇,1938年
⑸ 赣南苏区是什么地方
赣南苏区范围是在赣南、闽西、粤北。中央苏区,位于江西南部、福建西部,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
1927年11月至1928年3月,在中共赣西、赣南特委的领导下,赖经邦、李文林、古柏等领导赣西南地区武装起义,开创了东固、桥头等革命根据地。
1928年3月和6月,郭滴人、邓子恢、朱积垒、张鼎丞等领导闽西地区武装起义,创建了永定溪南革命根据地和地方工农武装。赣南、闽西的这些小块红色割据区域,奠定了中央苏区的基础。
后世纪念
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位于江西省瑞金市象湖镇八一路双清桥巷。由革命旧址和历史陈列厅两部分组成。旧址有180多处,在叶坪有临时中央政府及所属部委和中央局旧址,在沙洲坝有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毛泽东参加挖掘的水井。
历史陈列厅建于1979年,展出文物50多件,辅以大量照片等资料,系统地介绍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巩固、发展等全过程,再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期间战斗、工作和生活的风貌 。
⑹ 苏维埃工业概括
在整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实施的过程中,苏联党和政府,正是遵循这一方针,规划着社会主义建设的蓝图。在计划中规定的重工业增长指标都是较高的。比如第一个五年计划,工业中重工业与轻工业的发展速度之比为1.85:1,即重工业增长241%,轻工业则增长130%,以后尽管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和阻力,产生各种错误和问题,但以优先发展重工业为方针的社会主义工业化,还是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工业化开始的头两年,工业中的社会主义部分,从1924—1925年的81%增长到1926—1927年的86%。第一个五年计划执行到1932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同1913年相比增加近二倍,工业产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五年计划初的48%增加到1932年的70%,制造生产资料的工业比重,从1928年的43%上升到·1932年的53.3%。同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就工业发展速度来讲,苏联已占世界第一位,就:工业产量来说,苏联已上升到世界第二位。
(6)苏维埃工业中心在哪个镇扩展阅读:
在研究和探讨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问题时,认真地回顾一下这段历史,认真地学习一下列宁以及斯大林的有关论述,是有助于对这一问题的理解的。如果不把这一问题放在苏联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中去研究,如果不把苏联党和政府制定的这一方针的出发点搞清,就不能对这一问题做出正确的全面的理解。
斯大林后来在谈到这一问题时曾指出:“党知道战争日益逼近,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着手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件事做迟了,那就要失败。党记住了列宁的话:没有重工业,便无法保持国家的独立;没有重工业,苏维埃制度就会灭亡。因此我们共产党也就拒绝了‘通常的’工业化道路,而从发展重工业开始实行国家工业化”。
⑺ 什么叫做中央苏区县
中央革命根据地,亦称中央苏维埃区域,简称中央苏区,位于江西南部、福建西部,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最大的革命根据地,是全国苏维埃运动的中心区域,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党、政、军首脑机关所在地。
中央革命根据地纪念馆位于江西省瑞金市象湖镇八一路双清桥巷。由革命旧址和历史陈列厅两部分组成。旧址有180多处,在叶坪有临时中央政府及所属部委和中央局旧址,在沙洲坝有临时中央政府大礼堂、毛泽东参加挖掘的水井。
历史陈列厅建于1979年,展出文物50多件,辅以大量照片等资料,系统地介绍中央革命根据地创建、巩固、发展等全过程,再现了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老一辈革命家在此期间战斗、工作和生活的风貌。
(7)苏维埃工业中心在哪个镇扩展阅读:
“苏”字缘于俄语汉译“苏维埃”。后者在俄文中是“代表会议”或“会议”的意思,即十月革命后苏联的基本政治制度。 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党纲就明确表示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党的“二大”后又进一步提出建立“苏维埃政权”的思想。苏区的含义,就是采用“苏维埃政权”组织形式的地区。
中国第一个苏区诞生于1927年11月。南昌起义失败后,彭湃分别在广东的陆丰县、海丰县成立了县苏维埃政府。与此同时,毛泽东也在湖南茶陵建立了县工农政权。中国苏维埃政权的建设从此开始。
随后,中国东南部、中部、西北部等地区相继成立了苏维埃政权。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离开井冈山,并于4月建成赣南苏区。同年7月,以龙岩、永定、上杭三县为中心的闽西苏区基本形成。
江西兴国县社联主席胡玉春说,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赣南、闽西两块苏区连成一片,统称中央苏区,拥有21座县城,占地5万平方公里,人口达250万,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苏区。
在彭德怀率领东方军两次向福建和赣东北出击之后,中央苏区面积继续扩大,于1933年达到鼎盛时期。目前中央党史研究室认可的中央苏区县多达28个,这是指按今天的行政区划的县级数量,如果在当年,中央苏区多达五六十个县,因为新设的县很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中央革命根据地
⑻ 苏联着名工业城市和港口集录!!!!要全面!!!!!
1、圣彼得堡圣彼得堡曾名列宁格勒,俄罗斯第二大城市,是俄罗斯对外联系的门户 和最大港口。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东岸。涅瓦河河口。陆地面积 512 平方千 米,人口 495 万。圣彼得堡港建在河口两岸三角洲近百个岛屿上,水域面积58 平方千米,涅瓦河自东南分别流人,自南向北主要有大涅瓦、小涅瓦和大 涅夫卡河,以及小河和运河 60 多条,由 400 多座桥梁相连接,有“北方威尼斯”之称。主要港区位于城市西南部,有 50 多个泊位,可停靠吃水 10.5~11.5 米的海轮,年吞吐量 1000 多万吨,从芬兰湾经波罗的海可直通大西洋, 通往 70 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通往国内广大地区。与北欧、西欧有定期航班 相连。受气候影响冬季(11 月下旬至翌年 4 月)结冰,靠破冰船通航。圣彼 得堡兼有海港与河港,又是俄罗斯最大河港之一,是波罗的海——白海运河 和波罗的海——伏尔加运河的起点,轮船可通白海、伏尔加河、里海、黑海 和亚速海。
在经济上圣彼得堡是俄罗斯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是俄罗斯西北经济的 中心,在俄罗斯经济上的地位仅次于莫斯科。圣彼得堡的工业发达,技术力 量雄厚,工业部门齐全,并以机械工业为主,其中重型机械、精密仪器制造 业占有重要地位。产品远销东欧、拉美、亚洲和非洲等国和地区。此外纺织 工业、食品工业、造船业也很发达。圣彼得堡出口物资主要是重型机械、精 密仪表、电站设备、机床、电子等。圣彼得堡是俄罗斯水陆交通枢纽之一, 在陆路上,有 12 条铁路呈辐射状通向塔林、乌拉尔、莫斯科、阿尔汉格尔斯 克、摩尔曼斯克等国内大城市和通乌克兰。白俄罗斯、波兰、芬兰等邻国。有 11 条公路在此交汇,有 60 多条航线与国外及国内通航。 圣彼得堡也是一座举世闻名的历史名城,随着历史的变迁,它曾四次更名。300 年以前,这里原是一个小村庄,周围是大片沼泽地,并为瑞典所控 制。18 世纪以前,沙皇俄国缺少出海口,当时对外贸易往来唯一海港是北冰 洋的阿尔汉格尔斯克,该港位于北极圈附近,气候寒冷,结冰期长,通航时 间不到半年。与欧洲国家联系就得取道北冰洋和大西洋,航程远极为不利。 彼得一世于 1700 年从瑞典人手中夺取了荷兰湾东端的涅瓦河口。从 1703 年 起,在涅瓦河三角洲上建立起要塞和城堡,以当时的沙皇彼得一世的名字命 名——彼得堡。1712 年俄国首都从莫斯科迁此,并建立起造船、火药、纺织 等工厂。18 世纪末又兴建了金属加工、冶炼等工业,加速与内地联系,先后 开凿了上沃洛乔克、马林斯克和齐赫文等运河。19 世纪上半叶开始修筑通向 内地的多条放射状铁路。1913 年人口达 240 万,超过了当时的莫斯科。
1914 年改名为彼得格勒。1917 年 11 月 7 日列宁在此领导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推 翻了沙皇统治,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成为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首都。1918 年3 月首都迁回莫斯科。1924 年列宁逝世后改为列宁格勒。第二次世界大战期 间,城市被德军包围,破坏严重。战后经过恢复,现在成为仅次于莫斯科的第二大工业中心。现名为圣彼得堡,为苏联解体后的命名。圣彼得堡素有科 学文化城市之称,还是俄罗斯联邦着名的旅游胜地,不仅风景迷人,而且多名胜古迹。 2、摩尔曼斯克 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州首府,北冰洋沿岸最大港市,位于科拉半岛东北,临巴伦支海的科拉湾。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虽地处北纬69,终年不冻,被称为“不冻港”。人口约42.6万。在城区的高处放眼望去,整个城市沿科拉湾的狭长地带由北向南展开,城区依山而建,是个濒临海湾的小山城。城区主要街道的建筑大都是50年代兴建的5层高的建筑,显得有些陈旧。在靠近城边的山峦上,主要是高层的居民住宅楼。入夜,在万家灯火的映照下,初披冬装的北国港湾显得迷人而多姿。 摩尔曼斯克是俄罗斯西北摩尔曼斯克州的政治、文化和工业中心。它的发展同临近的其它城市一样,同俄罗斯发展北方海上军事力量紧密相连。由于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虽地处北纬69,位于北极圈内,但冬季科拉湾海水不结冰,是俄国少有的不冻港。船舰出入该港不经过别国控制的湾峡,交通战略位置极重要。为全俄最大的军港和北冰洋沿岸最大的商港,俄罗斯船只由此通往世界各地170个港口,年吞吐量800 ~1000万吨。 3、符拉迪沃斯托克 俄罗斯滨海边疆区首府,也是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的城市。原名为“海参崴”。城市位于俄中朝三国交界之处,三面临海,拥有优良的天然港湾,地理位置优越,是俄罗斯在太平洋沿岸最重要的港口,也是俄罗斯太平洋舰队司令部所在地。 城市人口为63万人,城市总面积为600平方公里,城市海岸线达100多公里。远东区主要文教科研中心之一,有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远东分部、太平洋渔业与海洋学研究所及多所高等学校。 海参崴港货物吞吐量居俄之首。工业种类有修船、机车车辆、采矿设备、电子仪器、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等。主要输出石油、煤、谷物,输入石油制品、鱼等。 海参崴临大彼得湾,生活着2千多种无脊髓动物、约300种鱼类、鸟类,以及约20种海洋哺乳动物。这里最常见的海洋动物是海豹。沿海的岩石上栖息着各种海鸟,人们称这里为"鸟市"。 海参崴是天然的不冻港,也是俄罗斯太平洋沿岸最大的港口城市。伴演着军港、渔港、商港叁种不同的角色,如今以商港其主要功能。其工业以船舶维修、造船、探矿机器制造、鱼类加工及木材业为主;土产以鹿茸及人参最着名。4、伊尔库茨克 伊尔库茨克(Irkutsk)是俄罗斯的地名,包括伊尔库茨克州和伊尔库茨克市。伊尔库茨克州在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贝加尔湖以西。南同蒙古相邻。面积76.79万平方公里。伊尔库茨克市是伊尔库茨克州的首府,是东西伯利亚第二大城市。位于贝尔加湖南端。安加拉河与伊尔库茨克河的交汇处。人口约80万,属大陆性气候,严寒期长。 地处中西伯利亚高原南部,贝加尔湖以西。南同蒙古相邻。面积76.79万平方公里。人口278.4万(1987),俄罗斯人占87%,次为乌克兰、白俄罗斯、鞑靼人等。辖乌斯季奥尔登斯基布里亚特自治区。首府伊尔库茨克。大部为山地,平均海拔500-700米。北、中部为中西伯利亚高原的一部分。西南为东萨彦岭,东为贝加尔湖沿岸山脉和斯塔诺夫高原。安加拉河、勒拿河及其支流维季姆河流经。温带大陆性气候。1月平均气温由南部的-15℃到北部的-33℃;7月为17-19℃。年降水量350-430毫米。煤、铁、有色金属、森林、水力资源丰富。1937年建州。工业以采矿(煤、铁、金、云母、石膏、滑石、岩盐等)、电力、炼铝、炼油及石油化工、矿山机械、木材加工及纸浆-造纸为主。畜牧业以牛、羊为主。种植业集中在南部铁路沿线,农作物以麦类为主。西伯利亚大铁道及贝阿铁路在泰谢特交会,水运较发达,秋明油田输油管终点。主要城市还有安加尔斯克、布拉茨克、乌索利亚(西伯利亚)等。5、莫斯科 莫斯科,现俄罗斯联邦首都,也是俄罗斯政治、经济、科学文化及交通中心。莫斯科面积1081 平方公里,市区东西长30公里,南北长40公里,人口1047.3万人(2007年)。莫斯科建城于1147年,迄今已有800余年的历史。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和欧洲最大的城市。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莫斯科和伏尔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处相通。 莫斯科州位于奥卡河和伏尔加河之间,南部与图拉州接壤,西南部与卡卢加州为邻,西部与斯摩棱斯克州毗邻,西北和西部与特维尔州为邻,东北部与雅罗斯拉夫尔州接壤,北部和东北部与弗拉基米尔州为邻,东南部与梁赞州交界。 莫斯科地处俄罗斯欧洲部分中部,跨莫斯科河及其支流亚乌扎河两岸。现有人口1约1200万(2010年),是世界特大都市之一和欧洲最大的城市。莫斯科市区被一条周长109公里的环城高速公路所包围,市区南北长40公里,东西长30公里,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 莫斯科和伏尔加流域的上游入口和江河口处相通,直通诺夫歌罗德,向西延伸,向下沿莫斯科河通向奥卡河并沿奥卡流向梁赞,沿着温赞在木金面汇合,克拉齐母河,流向罗斯托夫,苏兹达尔,雅罗斯拉夫尔流域。6、叶卡捷琳堡 叶卡捷琳堡(俄文:Екатеринбург,1924—1991年期间称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始建于1723年,以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的名字命名。是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地区的中心,也是乌拉尔和俄罗斯联邦重要工业、交通、贸易、科学、文化和行政中心。该市坐落于乌拉尔山脉东麓,伊赛特河畔,位于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以东1667公里,面积4900公顷。 处于连接俄罗斯欧亚两部分的西伯利亚之路上的叶卡捷琳堡在18世纪曾是冶金工业中心。19世纪上半叶,冶金业带动了叶卡捷琳堡的迅速发展。19世纪的最后25年,叶卡捷琳堡成为乌拉尔经济、财政中心、文化中心,也是通向彼尔姆、图们、车里雅宾斯克铁路的重要枢纽。 20世纪初叶卡捷琳堡被卷入了影响整个俄罗斯的社会动荡之中。苏俄国内战争期间的1918年7月16-17日,红色的布尔什维克共产主义者在伊巴特叶夫宫枪决了沙皇尼古拉二世及其家人。 1923年叶卡捷琳堡成为大乌拉尔地区的中心(面积为1757平方公里)。1934年成为现代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地区的中心。20至30年代,该市兴建和重建了大量大型工厂,同时创建了一些工业分支的研究所和高等院校。城市工业潜力的加强使人口在战前的最后十年前所未 有地增加了三倍,达到了43万人。 在伟大的苏联卫国战争期间,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叶卡捷琳堡)成为一个大的军工产业中心。超过50间大型工厂、制造厂、科研和学术机构后撤至叶卡捷琳堡。城市在保护俄罗斯文化遗产方面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列宁格勒修道院博物馆的丰富藏品、苏军中央歌剧院、莫斯科艺术学院歌剧院都转至叶卡捷琳堡,国家科学院总部也不例外。 “国家支柱地区的首府”。战后这一名称在斯韦尔德洛夫斯克固定下来,充分表明了该市对国家经济发展的贡献。伴随工业实力增长的是人口的增长,1967年达到100万人。城市的面貌同时发生了变化。街区得以整治,拥有行政、文化及体育设施的中心区得以形成。教育、医疗、贸易、饮食、通讯网络日渐扩大。城市交通发生了质变。各街区均有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和公共汽车相连。
⑼ 苏维埃的斯大林格勒为什么会成为必争之地
斯大林格勒位于欧洲第一大河——伏尔加河的西岸,是连接苏联欧洲部分南北交通的枢纽,是贯通欧亚的咽喉,也是苏联南部着名的工业中心和粮食储存地。希特勒狂妄地宣称:攻下斯大林格勒之后,巴库的石油、顿巴斯的煤以及库班的小麦也将随即成为德意志帝国的资源;同时,还可沿伏尔加河北上,从东面包围莫斯科,再出波斯湾。
⑽ 苏维埃的斯大林格勒为什么会成为必争之地
斯大林格勒是苏联中央地区通往南方重要经济区域的交通咽喉,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若德军攻占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向北可攻莫斯科,向南可出波斯湾。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是苏联粮食、煤炭以及石油的主产区。如果德军占领这一地区,苏联就会失去战争所需要的重要资源。其实纳粹德国最迫切需要得到斯大林格勒西南部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