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邯郸手工业有哪些

邯郸手工业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10-20 00:37:17

❶ 春秋时期的手工业有什么

春秋时期的手工业有

  1. 冶铸业(青铜铸造工艺、冶铁业)

  2. 漆工艺

  3. 纺织业(麻织)

  4. 煮盐业

  5. 酿酒业

  6. 制漆业

  7. 陶瓷业(原始瓷器)

  8. 玉器雕刻


大部分的手工业产品是老百姓自己制造,自己使用,不流向市场。像一些农产品,一些日常用具
还有就是当时的诸侯国有自己的手工作坊,供给诸侯等有官级的人使用。类似官服,一些器皿等
当时处于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而且当时处于一个铁犁牛耕的萌芽阶段。手工业不是很发达。也没有市场的出现,春秋战国大部分还是继承了西周的一些习惯,手工业发展水平低,商人依附官府。

春秋战国时期的手工业产品主要用于商品交换。小农经济萌芽时期。

❷ 邯郸的历史

邯郸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邯郸是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古城,春秋早期见于史籍,战国时期是七雄之一赵国的都城。早在7300多年前,这里就孕育了新石器时代早期的磁山文化。

磁山先民们就在这一带建立了自己的家园,创造了举世闻名的“磁山文化”。邯郸兴于殷商后期,繁荣于战国和秦汉时期。先属卫后归赵,战国时为赵国都城,雄踞中原,为战国七雄之一。

它将中原农业文化与草原游牧文化融为一体,构筑了赵文化豪放粗犷、慷慨悲歌的思想基调。汉代末期,曹操攻下邺城后,修城扩地,使其成为北方军事和政治中心。

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等六个朝代相继在此建都。唐朝时期,邯郸境内的大名府逐渐崛起,成为“河北重镇”、“畿辅八府之首”,宋代又晋升为京都开封的陪都。

由此成为黄河以北地区的中心城市。伴随着京汉铁路的通车,邯郸再度复兴,使冀南的区域中心又回到了邯郸城。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邯郸真正走向复兴。

成为一座新兴的工业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为邯郸人民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也为邯郸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解放后,党政府在恢复和发展经济建设的同时。

也十分重视对历史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为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做了大量的工作。邯郸历史悠久,留下丰富的文化底蕴,主要有以赵王城、武灵丛台为象征的古赵文化。

以“曹魏三台”和南北响堂为代表的魏齐文化和新石器早期文化的重要代表,磁山文化遗址。邯郸还是全国着名的成语之乡,拥有许多历史典故。

革命战争年代,也做出了巨大贡献,现保存有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八路军129师司令部等革命历史遗址。2018年6月13日,邯郸市入选2018年度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

(2)邯郸手工业有哪些扩展阅读:

历史名城邯郸的文化:

1、赵文化

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赵文化,其基本内涵为开放、进取、包容,展现出赵国在逐鹿中原时所表现出的改革创新精神。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源头之一。

是华夏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融合和升华的结晶,具有中原华夏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构成的二重性,集中反映了北方地区诸民族冲突与融合的过程。

她丰厚博深、魅力四射、光彩照人,是邯郸地域文化中的代表。赵文化滥觞于春秋,兴旺于战国,延续至两汉,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至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韵。

这里产生了发达的冶铁、制铜、制陶等手工业,形成了繁荣的城市商业贸易,孕育了荀子、公孙龙、慎到等一代学术大师,它与燕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北方文化的概貌。

赵文化其主流内涵是“开拓进取,竞争图强,兼收并蓄,改革创新”,贯穿其中的以人为本、广揽贤才、团结向上、忠勇报国等思想。

2、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是中国以粟作农业和定居生活为特点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表现出人类利用自然、与自然相融合的奋斗精神。

因最早发现在武安的磁山遗址而命名。经科学测定,距今已有10300年的历史。1976年开始考古发掘,出土陶、石、骨、蚌器5000多件和大量家禽家畜、胡桃等动植物标本。

还发现了炭化的粟约10万余斤,磁山被确认为是世界上粮食作物—粟的最早发源地,还是中国家鸡和中原核桃最早的发现地。农作物“粟”(谷子)、家鸡和胡桃(核桃)三大发现。

不仅反映了磁山先民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过程中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改写了中国乃至世界粟作农业、家鸡驯养和核桃产地的历史。

以陶质平底盂、鸟头形支脚为特点的生活用具,以石制斧、铲、磨盘、磨棒为特点的农耕和脱粒工具,以长方形坑穴为特点的粮食窖穴,以陶、石器“组合物”为特点的祭祀遗迹等。

构成了磁山文化独特而丰富的内涵。磁山文化被誉为“中华瑰宝”,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项重大突破。

3、女娲文化

在涉县的古中皇山上坐落的娲皇宫,传说是华夏始祖女娲氏“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地方。娲皇宫因此而得名。因女娲抟土造人,又是人类的创造者,故被世人尊称为“华夏祖庙”。

娲皇宫建造在悬崖峭壁上,阁楼高悬,构造奇巧,被称为河北古建筑十大奇观之一。从娲皇宫开凿的石窟和摩崖刻经考察,它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距今已有1450余年。

后经历代相继扩修,逐渐形成今日规模。相传农历三月十五日为女娲的诞生之日,每当此时举办娲皇庙会,来自周边数省的游客云集此地祭祀女娲。

千百年以来,流传在这里的民风民俗,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形成了丰富的神秘文化,在中原大地远近闻名。以娲皇宫为代表的女娲文化,展现了女蜗在洪荒之世。

与自然抗争、改造自然、造福苍生的不屈精神,表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涉县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

❸ 概括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古代中国手工业作为古代中国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产生并发展于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形态的特定环境中。但仍然取得了辉煌成就,也相应地体现出了自己的特点。简要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起源较早,历史悠久,持续发展。

早在原始社会晚期,中国的手工业就已经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手工业也有了相应的发展,手工业的种类、规模、工艺水平和经营形态都在不断地丰富发展,从远古时期开始,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就从未停止过,甚至在经济凋敝,社会动荡的环境下,由于有官营手工业等多种经营形态的存在,古代中国手工业也是有所发展的。也正因为如此,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在持续发展中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大量输往国外,广受欢迎和赞誉。

二.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在古代手工业发展过程中,手工业逐渐被官府所重视,并开始为官府所垄断。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工商食官”制度,政府设有专门的机构和官员来管理和监督手工业生产。到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新的生产方式产生,在官营手工业继续发展的前提下,开始出现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此后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就成为中国古代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三种经营形态。

三.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日益细密。

由于古代中国手工业存在着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所以手工业的发展既有国家强大的经济保障,又有民间活跃的竞争因素的促进,手工业发展的规模不断扩大。如西汉时期,在齐郡设置的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唐代掌管官营手工业生产的少府监有工匠近两万人,掌管土木工程营建的将作监有工匠一万五千多人;到明代前期时,官营手工业占用的工匠已多达三十余万人,加上为之服务的民夫,人数更是多达一百八十万人,可见其规模之大;而民营手工业虽然受到官府的压制,但其发展优势也较明显,比如工人生产积极性较高、能够按市场需求及时开发新产品、有活跃的竞争因素等,所以民营手工业规模也不断扩大,尤其在明朝中期以后,民营手工业逐渐开始取代官营手工业的主导地位,成为推动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受此影响,规模较小的家庭手工业也在不断发展,商品化程度日益提高。

在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分工也日益细密。如汉代一只漆耳杯往往就是由素工、髹工、上工、铜扣黄耳工、画工、雕工、清工、造工等多人分工协作制成的。《盐铁论·散不足》中所说的“一杯盏用百人之力,一屏风就万人之功”,也并非全属夸饰之辞;明代的陶瓷制作也有“一坯工力,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的说法”。可见分工细密的程度。

四.有着长期领先世界的先进技术和精湛的工艺。

也正是因为中国古代手工业有着巨大规模和分工协作的保证,所以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先进技术和精湛工艺一直令世人叹为观止。古代中国手工也生产有着大量的发明创造,如造纸术、印刷术等;也有着长期领先于世界的各项技术,如冶金技术中的灌刚法使中国一直到16世纪以前始终保持着炼钢技术的世界领先地位;而古代中国陶瓷、纺织、漆器等手工业中令人惊叹的精湛工艺水平更是人所共知的事实。

五.地区分布广泛且与古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作相应变化。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加之中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所以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生产,地区分布广泛,如制陶和丝麻纺织几乎遍布全国各地,烧瓷分布于中原和江南许多地区。同时,随着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不断南移,古代的手工业分布也相应的呈现出这一特点。如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的手工业发达地区主要有北方的临淄、邯郸、宛等地;而到明清时期,手工业发达地区就主要在扬州、苏州、杭州一带了。

除此之外,古代中国手工业还有着其它的一些特点,如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上,长期作为自然经济的补充而存在等.

❹ 手工业有哪些

农耕时代的手工业金属冶炼.丝织技术.棉纺织技术.烧陶制瓷.造船,造纸,制盐

❺ 手工业具体包括哪些

观点一:属于第一产业(农业)
理由:手工业仍属手工劳动,是农业文明的产物。
观点二:属于第二产业(工业)
理由:首先,看字面:手工业,手——工业。是工业的一个分支,属第二产业。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农、林、牧、渔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重工业、轻工业,当然也包括手工业了!(当初发改委给工业下定义的时候漏掉了可能是)
第三产业,服务业,包括衣、食、住、行。
大家不要一听到工业就以为是机械装备的大工厂,其实也有很多小工厂属工业范畴之内,不管插花的、编草帽的、纳鞋的、炒茶的……都是小工厂,俗称作坊。
工业,区别于其他行业,特点就是制造,就是把原材料制造成可以直接供生活、生产使用的成品,即产生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手工业具备了这一点!

❻ 手工业主要有哪些

手工业并不是指哪一类产业 手工业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手工工具从事小规模生产劳动的工业。所以说只要是主要依靠手工劳动或简单的工具的工业都可以称为手工业。 不过现在几乎没有多少手工业了,手工业基本上存在于现代的民间和古代。 在战国的时候手工业、冶铁是一种新兴的金属冶铸业 。最初大约始于春秋末,到战国时有了很大的进展。在各地出土的战国铁器中,以农具、手工工具为最多,也有兵器和其他器物。冶铜业仍是重要的手工业。除了铸造礼器、乐器之外,还要铸造钱币、符节、玺印、量器等物,社会对铜的需求量很大,故铜器物制造水平也有提高。丝麻织物的生产也颇为发达。 无论是纺织、染色或是提花、手绣,都达到较高的技术水平 。战国手工业,一部分为官府经营,一部分属民营。官府手工业,除生产和国计民生关系密切的盐、铁、钱币之外,还旁及于漆器、陶器、纺织和金银玉石等领域。民营手工业约开始于春秋末,进入战国后获得很大发展。盐、铁等重要门类中,有不少民营作坊。

❼ 邯郸是什么地方

在古代邯郸也是人名,所以有个邯郸学步。 ???? 瞎扯~~!!!!
“邯郸”之名,最早出现于古本《竹书纪年》。邯郸地名之由来,现一般以《汉书·地理志》中三国时魏国人张晏的注释为源:“邯郸山,在东城下,单,尽也,城廓从邑,故加邑云。”意思是说,邯郸的地名源于邯郸山,在邯郸的东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单,是山脉的尽头,邯山至此而尽,因此得名邯郸,因为城廓从邑,故单旁加邑(阝)而成为邯郸。邯郸二字作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国地名文化的一个特例。 传说上古时期人类始祖女娲就在邯郸古中皇山抟土造人、炼石补天。8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开启了农业文明的新纪元。邯郸的城邑,肇起于商殷。在商代早期建都于邢(今邢台),后迁都于殷(今安阳)的数百年间,邯郸均为畿辅之地。古本《竹书纪年》中,就有商末殷纣王在邯郸建“离宫别馆”的记载。至迟在殷纣王时期邯郸一名就已经出现,证实邯郸古城距今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历史。 邯郸之域在西周时属于卫国,春秋时为晋地,当时邯郸已是闻名遐迩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比较发达的着名城邑。晋定公十二年(公元前500年),晋国正卿赵鞅(赵简子)已将邯郸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从此,邯郸便成了赵氏的世袭领地。战国时,赵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将赵都自中牟(今河南鹤壁西)迁徙到邯郸,邯郸作为赵国的都城,历经八代王侯,延续了158年的繁华。特别是一代英主赵武灵王,开改革之先河,实行胡服骑射的军事改革,富国强兵,国势大盛,雄踞战国七强之列,使赵国成为可与强秦抗衡的国家之一。秦始皇十九年(公元前228年)秦军破邯郸,赵王迁降秦,邯郸属秦国,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灭赵国。次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邯郸是邯郸郡的首府。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立张耳为赵王,都城仍设邯郸。九年,刘邦封其爱子如意为赵王,并重建邯郸宫城,富丽堂皇温明殿即建于此时。一直到西汉后期,邯郸城有“富冠海内,天下名都”之称,是除国都长安之外,与洛阳、临淄、成都、宛(河南南阳)齐享全国五大都会盛名,从战国到东汉,邯郸兴盛长达500年之久。东汉末叶,豪强并起,割据混战,邯郸罹难兵燹灾祸,开始走向衰落。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国公,于邺城建都。在经济上实施屯田安民,大兴水利,营建魏都,开修道路。魏都的营建,以中轴为对称法则着称于世,并修建了铜雀、金凤、冰井三台。西晋左思所作《魏都赋》,正是描写邺城此时的繁华景象。邺城的兴起导致黄河以北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南移,邯郸此时沦为一般的县城,隶属于魏郡。三国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邯郸属广平郡,东晋后又改属魏郡。代之而勃兴的魏都邺城继而先后为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的国都,前后历时364年,对于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隋唐时,邯郸先后归属或复辖为洺州、磁州、武安郡和紫州,衰落而成蕞尔小县。曾盛极一时的邺城亦被焚为废墟,城毁人迁,一蹶不振。而邯郸东部的大名却在唐五代时悄然兴起。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作为魏州首府的大名已发展成为黄河以北较大区域的中心城市。公元758年大名建为魏博镇,后称魏州大名府。五代时,在大名设天雄军节度使。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大名)登上了皇帝宝座,史称后唐庄宗。宋王朝建立后,宋太宗将天下分为十五路,邯郸县属河北路磁州,而大名为河北路治所(省府)。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建大名为陪都,称北京。大名至馆陶一带,是宋辽交兵的古战场,这里曾演绎过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到金朝时,大名曾为藩国大齐的都城,公元1130年刘豫在此称帝。至元朝,这里仍为大名路总管府治,依然是邯郸东部的繁华重镇。明太祖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在全国设置十三省,邯郸县属北直隶省广平府。清朝因袭明制称直隶省,邯郸县仍属广平府管辖。明清时期邯郸一带的政治、经济中心是在广平府城(今永年老城)。民国初,废广平府,邯郸县属直隶省冀南道,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邯郸县直归省辖。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邯郸是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中心地带。刘伯承、邓小平率八路军129师转战千里太行,创建了以邯郸为中心的晋冀鲁豫解放区,从此奠定了邯郸作为晋冀鲁豫四省接壤区域中心城市的基础。1945年10月5日邯郸城获得解放。从此这座饱经沧桑、历尽三千年盛衰荣辱的古城终于秋风萧瑟换了人间。邯郸解放后,邯郸县城始建为邯郸市,直属晋冀鲁豫边区政府(政府设在邯郸市)。1949年3月,撤消邯郸市,降为邯郸镇,同年8月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设立了邯郸专区,邯郸镇划归河北省邯郸专区管辖。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邯郸镇仍为邯郸专区专署驻地。1952年12月22日,邯郸镇复升为邯郸市。1954年改省辖市。1956年峰峰市并入邯郸市。1983年邯郸县并入邯郸市。1984年改为省辖市。1986年武安县(后改市)划归邯郸市。1992年7月批邯郸为较大的市.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撤消邯郸地区,实行地市合并,将邯郸地区所辖各县划归邯郸市管辖,称邯郸市
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8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在邯郸悠久历史的进程中,孕育并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这是先人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绵绵8000余年的历史铸造成了邯郸十大文化脉系。
赵文化
以胡服骑射为代表的赵文化,其基本内涵为开放、进取、包容,展现出赵国在逐鹿中原时所表现出的改革创新精神。她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源头之一,是华夏文化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融合和升华的结晶,具有中原华夏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构成的二重性,集中反映了北方地区诸民族冲突与融合的过程。她丰厚博深、魅力四射、光彩照人,是邯郸地域文化中的代表。赵文化滥觞于舂秋,兴旺于战国,延续至两汉,在历史的长河中流淌至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韵。这里产生了发达的冶铁、制铜、制陶等手工业,形成了繁荣的城市商业贸易,孕育了荀子、公孙龙、慎到等一代学术大师,涌现出赵武灵王、廉颇、蔺相如、赵奢、魏征等一批慷慨悲歌的英雉人物。它与燕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古代北方文化的概貌。赵文化其主流内涵是“开拓进取,竞争图强,兼收并蓄,改革创新”,贯穿其中的以人为本、广揽贤才、团结向上、忠勇报国等思想,对于我们今天的解放思想、改革开放仍然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是我国以粟作农业和定居生活为特点的原始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表现出人类利用自然、与自然相融合的奋斗精神,因最早发现在武安的磁山遗址而命名。经科学测定,距今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1976年开始考古发掘,出土陶、石、骨、蚌器5000多件和大量家禽家畜、胡桃等动植物标本,还发现了炭化的粟约10万余斤,磁山被确认为是世界上粮食作物—粟的最早发源地,还是中国家鸡和中原核桃最早的发现地。农作物“粟”(谷子)、家鸡和胡桃(核桃)三大发现,不仅反映了磁山先民在认识、利用和改造自然过程中为人类生存与发展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并改写了我国乃至世界粟作农业、家鸡驯养和核桃产地的历史。以陶质平底盂、鸟头形支脚为特点的生活用具,以石制斧、铲、磨盘、磨棒为特点的农耕和脱粒工具,以长方形坑穴为特点的粮食窖穴,以陶、石器“组合物”为特点的祭祀遗迹等,构成了磁山文化独特而丰富的内涵。磁山文化被誉为“中华瑰宝”,是我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一项重大突破。
女娲文化
在涉县的古中皇山上坐落的娲皇宫,传说是华夏始祖女娲氏“炼石补灭,抟土造人”的地方。娲皇宫因此而得名。因女娲抟土造人,又是人类的创造者,故被世人尊称为“华夏祖庙”。娲皇宫建造在悬崖峭壁上,阁楼高悬,构造奇巧,被称为河北古建筑十大奇观之一。从娲皇宫开凿的石窟和摩崖刻经考察,它始建于北齐天保年间,距今已有1450余年,后经历代相继扩修,逐渐形成今日规模。相传农历三月十五日为女娲的诞生之日,每当此时举办娲皇庙会,来自周边数省的游客云集此地祭祀女娲。千百年以来,流传在这里的民风民俗,民间信仰和神话传说形成了丰富的神秘文化,在中原大地远近闻名。 以娲皇宫为代表的女娲文化,展现了女蜗在洪荒之世,与自然抗争、改造自然、造福苍生的不屈精神,表现出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涉县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女娲文化之乡”。
曹魏建安文化
位于临漳县西南的古邺城遗址是东汉末年至魏晋时期中国北方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中心。在东汉未年至隋统一的400年问,为北方着名的古都,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相继在此建都。战国时期西门豹治邺而显名于世,东汉末年孕育出了文学史上璀璨的“建安文学”。着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诗人曹操,在邺城聚集了以曹氏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主体的“邺下文人集团”,辞赋慷慨,谈诗论文,开一代风格刚健,情调激越之文风,留下了大量的词赋文论作品,在中国文化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地处黄河之北的邺城,散布在漳河之滨的百余座东魏北齐皇陵和众多的寺庙遗址,书写着它曾经的辉煌。铜雀三台和邺城的建筑格局,对隋唐长安都城、元大都(北京城)、日本奈良城乃至后世的都城建筑都产生过重大影响。以邺城为依托的建安文化,是建安文学的摇篮,民族融合的结晶,中国文化史的奇现。
北齐石窟文化
以响堂山石窟和娲皇宫石窟为代表的北齐石窟文化,是中国佛教雕刻艺术的宝藏,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摩崖刻经群,代表着北朝时期佛教发展的最高成就。 响堂山石窟是北齐最大的佛教石窟寺院,是位列中国云岗、龙门、敦煌、麦积山四大名窟之后的全国第五大石窟群。也是北齐佛教雕刻艺术的宝藏。它始建于北齐,经隋、唐、宋、明历代开凿续修,共有大小洞窟十六座,造像4300多尊。它一方面是中西方文化互相融汇过程的历史体现,另一方面是南北方文化相互渗透的历史见证,是中国佛教雕塑艺术汉化过程中承上启下,融汇贯通的重要环节。娲皇宫石窟现存北齐佛教刻经六部,共计约l 3万字,是国内摩崖刻经保存文字最多最完整的一处,是研究中国佛教史和校勘中国佛教史籍的重要实物资料,也是北朝书法艺术的精品。
梦文化
以“一枕黄粱”名梦和黄粱梦吕仙祠古建筑群为代表的梦文化,蕴含着极为深厚的中国哲学思想,表现出中华民族对于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执着追求。产生于唐代的黄粱美梦传奇故事,就发生在邯郸的黄粱梦镇。从古到今,黄粱一梦以及由此演绎、发展而形成的“梦文化”在中国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典藏中,留下了一幅幅浓墨重彩的绚丽画卷。黄粱梦的美妙故事不仅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在国外也是声名远播,甚至于登上了日本小学的教课书。梦文化涵盖历史、心理、生理、民俗、宗教、文艺等领域,具有神秘的特性。依据唐传奇《枕中记》而建的千年古观“黄梁梦吕仙祠”,建筑规模宏伟,内有中国“名梦馆”,是研究中国“梦文化”的集大成之地,也是中国“梦文化”唯一的载体,它对中国小说、戏剧、诗文的创作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黄粱梦文化底蕴深厚,是中国梦文化的代表和重要组成部分。邯郸因此被海内外人士誉为“美梦之乡”。
磁州窑文化
磁县、峰峰矿区的西部地区,是绵延的太行山余脉,这里蕴藏着大量的高岭土,是制作陶瓷的天然原料。从北齐时就已开始烧造瓷器,并逐渐形成了漳河流域的观台和滏阳河流域的彭城两大窑场。宋元时期逐渐发展成为北方最大的民间瓷窑,从此薪火相传,绵延千年。其造型优美,装饰手法丰富,色彩对比强烈,题材广泛,技艺高超,瓷器产品在艺术上表现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它所创造的白地黑花的装饰艺术,集诗、书、画于一体,独具浓郁的乡土气息,代表了古代北方民窑的最高水平。古来就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千里彭城,日进斗金”之说。 磁州窑以粗犷、豪放、潇洒的艺术风格而独树一帜,创造了宋金元时期民间瓷艺的最高成就,体现出民间工艺强大的生命力。磁州窑文化在中国乃至世界陶瓷文化艺术中部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广府太极文化
灿烂的东方文明,孕育了博大精深的太极文化。清朝道光年间,在中国邯郸的永年县广府城,诞生了一代太极宗师杨露禅和武禹襄,使永年县成为中国太极拳两大流派—杨式太极拳和武式太极拳的中兴发祥之地。在此后的一百多年中,杨式和武式太极拳广为传播,尤其是杨式太极拳开武术健身之先河,使太极拳易于习练,成为强身健体的体育项目。太极拳作为祖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瑰宝,就是从这里走遍全国、走向世界,成为亿万民众热爱的体育健身运动。太极拳以集武术、医术、导引术为一体的科学的人体文化,引起了世界各国专家、学者及爱好者的重视和喜爱,广府的太极拳文化已成为中国的国粹而载入史册。被国家授予“世界太极拳夏令营基地”、“太极拳研究中心”、“太极拳之乡”、“太极拳圣地”。 如今,以杨露弹和武禹襄为代表的广府太极文化,已成为河北乃至中国向世界传播健康和友谊的纽带。
成语典故文化
邯郸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其广袤地域的辉煌历史、深厚丰腴的文化积淀为邯郸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故事,经过千百年的披沙拣金,凝聚成了脍炙人口的成语典故。据不完全统计,由邯郸历史和相关史书中所滋生、蕴积、提炼出的具有邯郸地方特色或与邯郸有密切关系的成语典故达1500条之多,如“胡服骑射”、“邯郸学步”、“完璧归赵”、“负荆请罪”、“黄粱美梦”等,它们以言简意赅、精辟神妙、富于哲理、寓于情趣、耐人寻味而成为中国汉语言艺术中的一枝奇葩。邯郸的成语典故,集中原与边塞之风韵、蕴文化与哲理之内涵,在华夏历史文化长廊中独树一帜,堪称国之瑰宝。这些成语典故中,具有完整故事情节的也有500条之多。另外还有众多的成语典故遗址景观。位于邯郸市赵苑景区内的“成语典故苑”,占地102亩,以园林为载体,以发生在邯郸的成语典故为内容,以碑刻、浮雕、绘画、自然山石象形喻义等多种艺术手法为表现形式,将发生在邯郸的成语典故再现世人面前。它以古喻今,鞭策鼓励后人,是中国唯一的以成语典故为主题的文化园林。 2005年10月26日,经中国文联批准,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在邯郸市举行命名颁牌仪式,授予邯郸市“中国成语典故之都”称号。成语典故文化已成为邯郸市十大文化脉系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边区革命文化
邯郸在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是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中心。刘伯承、邓小平及其领导的八路军129师以太行山为战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展现出边区人民的浩然正气和民族之魂。刘、邓首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在这里指挥大小战役3100多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不朽的功勋,形成了光彪史册的革命军事文化。从这块红色土地上走出的300余位将帅,成为新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中坚力量。《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在邯郸创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华北新华广播电台在邯郸开播。在抗战中创建于邯郸的《人山报》影响深远,边区革命文艺活动和创作演艺队伍在这里培养、成长、壮大,催生出了如火如荼的边区大众文化。现代最早的纪念性建筑——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和涉县的“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及“陈列馆”名列了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编辑本段【主要旅游资源】
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1.杨式太极拳(永年县) 2.磁州窑烧制技艺(峰峰矿区) 3.女娲祭典(涉县) 4.河北鼓吹乐(永年县) 5.武安平调落子(武安市) 6.皮影戏(邯郸市) 7.傩戏(武安市) AAAA级的旅游区:涉县娲皇宫,丛台区丛台公园、涉县八路军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武安朝阳沟 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磁山文化遗址、赵邯郸故城、战国赵王陵墓群、邺城遗址、磁县北朝墓群、娲皇宫及石刻、129师司令部旧址、磁州窑遗址、响堂山石窟、永年石北口遗址、永年弘济桥、永年城、磁县讲武城遗址、大名府故城、大名五礼记碑、峰峰玉皇阁、涉县成汤庙山门及戏楼、武安中共晋冀鲁豫中央局军区旧址
古石龙风景区位于河北省邯郸市西北10公里,309国道古石龙牌坊北行4公里,107国道黄粱梦西行7公里。属自然景观、历史遗址、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风景区。
古石龙风景区占地面积60万平方米,属太行山脉、紫山东麓,北距赵王陵1公里。地势因降水由高处流向低处,天长日久顺山势羽状冲沟,将山麓、丘陵切割成垅状,湖泽、平地、沟壑、丘陵、石崖相依相连,古有卧龙岗之说。岗内古石龙群是1988年当地村民建房挖土烧砖发现,共有一条大龙,九条小龙,正应龙生九子之说,形体逼真,每条石龙都有1米左右一节灰白色砂岩石块堆砌而成,远远望去,鳞次栉比,每条石龙其势各不相同,头均东北向赵王陵。大龙首高6米,宽4.6米,身高2.5米,长约369米,堪称“天下第一龙”。古石龙成因至今专家众说不一,颇有研究价值。
古石龙景区有许多文化古迹,显示其丰厚的文化积淀。有龙文化、赵文化、汉唐文化、宗教文化四大脉系。主要景点有罗敷潭、龙饮湖、桑园、赵王跑马场、龙兴寺、真武大帝庙、卧龙庙、李白路等30多处景点。
邯郸所有景点: 娲皇宫 129师司令部旧址 响堂山石窟 黄梁梦吕仙祠 永年古城 武灵丛台 赵王城 学步桥 天子冢 大乘玉佛寺 九峰山森林公园 朝阳沟 京娘湖 邺城三台 弘济桥 回车巷 晋冀鲁豫烈士陵园 武华山 长寿村 舍利塔 邯郸学院 玉皇阁 赵王陵 赵苑旅游区 朱山石刻 禅果寺 磁山文化遗址 龙湖公园 滏阳公园 黑龙洞风月关 兰陵王墓 圣井岗 河北工程大学 华北科技学院 武当山 万寿山 东山文化公园 邯郸铜雀台 邯郸博物馆
【哪些成语源于邯郸】
很多,素有“成语之都”美称。
主要有:负荆请罪、完璧归赵、价值连城、将相和、刎颈之交、围魏救赵、破釜沉舟、梅开二度、毛遂自荐、纸上谈兵、不射之射、邯郸学步、胡服骑射、铜雀春深、宁可玉碎,不愿瓦全、绝妙好词、黄粱美梦、冬日之日、夏日之日、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奉公守法、奇货可居、南辕北辙、河伯娶妻、挟天子以令诸侯、下笔成章、路不拾遗、诗文判状 、窃符救赵 、步履蹒跚.、三寸之舌、惊弓之鸟、旷日持久、不遗余力、舍本逐末等
编辑本段【历史名人】
赵武灵王:中国第一个创建了骑兵的帝王,也开创了中国军事变革的先河;
廉颇、李牧:战国四大名将其中两个,其成就自然不用说;
蔺相如:赵国名相,和廉颇两个人威慑秦国;
赵胜: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
毛遂:出使不辱使命,为官造福于民,赵国贤士;
赵奢:马服君,曾经多次战败包括秦国在内的敌国军队,战功赫赫;
荀子:和孔子、孟子等齐名的大学问家,韩非和李斯的师父;
赵姬:秦始皇的母亲,着名的美女,中国封建历史上第一个太后;
嬴政:秦始皇,中国第一位皇帝,祖籍在陕西,但出生在邯郸;
罗敷:着名的汉乐府《陌上桑》的女主角,继赵姬之后的又一位美女;
魏征:唐初名相,邯郸馆陶人,以直谏着称于世;
杨露禅:邯郸永年人,杨氏太极宗师;
邓丽君:一代才女,祖籍邯郸大名;
编辑本段【影视作品】
广府太极传奇
中国首部讲述太极拳发展起源的30集大型电视连续剧《广府太极传奇》正在太极之乡——邯郸永年广府古城热拍,该片由黄圣依、杨子、谭耀文、罗家英、曹荣等着名演员领衔主演,另外还有李颖、秦丽、姚中华、张钧涵等诸多影视明星加盟演出这部大型历史传奇剧。投资商是邯郸本土的知名企业家—杜尚军

❽ 历史名城邯郸的十大文化分别是什么,有何意义呢

邯郸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早在10300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这里繁衍、休养生息。在邯郸悠久历史的进程中,孕育并积淀了深厚的历史文化,这是先人留给我们后代子孙的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绵绵7000余年的历史铸造成了邯郸十大文化脉系。

十:边区革命文化

邯郸在中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是晋冀鲁豫解放区的中心。刘伯承、邓小平及其领导的八路军129师以太行山为战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展现出边区人民的浩然正气和民族之魂。刘、邓首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在这里指挥大小战役3100多次,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不朽的功勋,形成了光彪史册的革命军事文化。从这块红色土地上走出的300余位将帅,成为新中国第二代领导集体的中坚力量。

《人民日报》、《人民画报》在邯郸创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前身华北新华广播电台在邯郸开播。在抗战中创建于邯郸的《人山报》影响深远,边区革命文艺活动和创作演艺队伍在这里培养、成长、壮大,催生出了如火如荼的边区大众文化。现代最早的纪念性建筑——晋冀鲁豫烈士陵园和涉县的“一二九师司令部旧址”及“陈列馆”名列了全国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❾ 手工业具体指哪些工作

手工业
handicraft instry

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手工工具从事小规模生产劳动的工业。最初与农业密切联系,属于农民副业性质的家庭手工业。经过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农业,形成独立的个体手工业。其特点是一家一户为单位,用私有生产资料分散经营。主要类型有:自产自销的手工业,直接为消费者服务的流通手工业和为买主或工厂进行加工的手工业。以后发展为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手工业作坊和工场手工业。
中国手工业历史久、行业多、分布广,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1949年以后,手工业者走上了社会主义合作化道路,并逐步纳入了现代化的轨道,手工业得到了振兴,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民族优良传统得到发扬,并有所创新。发展手工业对生产日用消费品,创作艺术珍品,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手工业有很大发展,手工业品不仅能在国内市场上畅销,而且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欢迎,为国家创造外汇,增加积累发挥一定的作用。

手工业
轻工业在淄川境内最早的表现形式为家庭手工业和工场手工业。 淄川的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村民素以纺织、石器、条编、雕刻以及铁木制作等为家庭副业,另外还有规模较大的手工业,如:。酿酒、榨油、酱园、糕点、烟丝、磨坊、印刷、...

❿ 手工业有哪些

1、冶铜业:

从二里头文化时期到春秋末期,是我国的青铜时代,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艺已相当成熟。

(10)邯郸手工业有哪些扩展阅读:

手工业最初与农业密切联系,属于农民副业性质的家庭手工业。经过第二次社会大分工,手工业脱离农业,形成独立的个体手工业。其特点是一家一户为单位,用私有生产资料分散经营。

主要类型有:自产自销的手工业,直接为消费者服务的流通手工业和为买主或工厂进行加工的手工业。以后发展为资本主义简单协作的手工业作坊和工场手工业。

阅读全文

与邯郸手工业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业旅游门票如何制定 浏览:41
工业热风系统多少钱 浏览:855
低速电动汽车如何跑滴滴 浏览:906
汽车裸价多少钱一辆 浏览:80
汽车年检都取消了哪些项目了 浏览:190
仙居汽车检验合格标志在哪里 浏览:1003
汽车方向盘在哪里能包 浏览:421
汽车刚喷完漆被雨淋了有什么症状 浏览:107
汽车尾罩坏了多少钱 浏览:418
宝马车没有档位怎么挂 浏览:917
宝安松岗镇有什么工业 浏览:689
北理工和北京工业大学哪个好 浏览:3
华泰汽车包括哪些标志 浏览:793
奥迪a6l开门就熄火怎么办 浏览:194
新版奥迪a7怎么样 浏览:263
芜湖汽车年审如何选 浏览:128
奔驰威霆电瓶怎么打开 浏览:682
老款奥迪a8前杠怎么拆 浏览:711
安徽工业自动收线器多少钱 浏览:957
汽车灯壳为什么发黄 浏览: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