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要去广西玉林博白工作了,请给点意见和建议
其实一个人去到一个新的环境工作首先就是要做到以下几点:
1、专心把本职工作做好。注意:如果你的能力高,就不必把工作做到最好(初来乍到,立足未稳,太优秀了容易遭到同事嫉妒、排挤);如果水平一般,就要努力去工作了,尤其不要拖小组、部门的后腿、不要因为自己的问题给单位造成损失。
2、善于请教:请教的态度要真诚而虚心,请教的频率以不令人反感为限。
3、微笑,微笑是与人交往最好的工具
4、不谈论敏感话题。谈话的原则是适当少一些,不要在日后留下把柄。
5、不要不合群
6、尽量多地参加集体活动
7、一般单位都会“欺生”,心理上最好做好准备。
8、适当多出力、少要回报,一切最好低调一些。
9、善良、热心、富有同情心都是一个人的本分,也是和同事友好相处的前提。
10、不要贪图小便宜、不要打小报告,友好地对待每一个人——包括清洁工。
总之,你喜欢和什么样的人交往,哪种人会容易给人(给你)留下好印象,你就努力去做那样的人。
祝你一切顺利!
㈡ 博白有几个镇
博白全县设置乡镇33个,其中镇28个,辖村委会(街道居委会4个)319个,村民小组8622个。
镇:博白镇、亚山镇、三滩镇、三育镇(已与径口乡合并为径口镇)、双凤镇、绿珠镇(已合并到博白镇)、水鸣镇、大利镇(已合并到水鸣镇)、永安镇、那林镇、江宁镇、沙河镇、东平镇、松旺镇、龙潭镇、双旺镇、沙陂镇、那卜镇、大垌镇、新田镇、凤山镇、文地镇、宁潭镇、旺茂镇、合江镇(已合并到东平镇)、顿谷镇、大坝镇、黄凌镇、菱角镇、英桥镇。
乡:径口乡(已与三育镇合并为径口镇)、浪平乡(已改镇)、三江乡(已合并到文地镇)。
㈢ 博白在哪里有什么特点什么事物
博白猪脚~
㈣ 广西博白县文地镇与龙潭镇……哪个比较有发展方向
文地镇
地处粤桂三县交界,是博白县东部经济、文化、交通强镇,目前有文地工业园,廉江电器产业转移工业园、湛江部分娱乐场所已转至文地镇,境内黎湛铁路贯穿全镇并设客运文地站、文地货运站,文和二级路、清浦二级路、立文二级路、玉湛高速皆穿镇而过,未来规划的张海高铁也将在文地设立文地高铁西站。随着近年来依托广东、柳州、玉林等产业转移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城镇规模在博白排名第二名,仅次于县城,未来发展潜力巨大,为2019年千强镇之一。
龙潭镇
地处粤桂三县交界处,是博白县南部工业强镇,素有桂东南金三角的称号。也是博白唯一的临海城镇,镇区南部距离北部湾不足十公里,是玉林市融入北部湾经济区的桥头堡,目前的龙潭镇依托龙潭产业园的优势,成为北部湾发展最有潜力的镇,同样,城镇也得到逐步完善。境内的玉铁高速、国道241、288穿镇而过,规划中的玉北城际铁路也将在龙潭设站。城镇规模在博白各镇排名第四,为2019年千强镇之一。
㈤ 博白龙潭的介绍
龙潭镇位于博白县南部,总面积159.69平方公里,总人口10.5万,其中城镇人口2.3万,农业人口8.2万;2005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亿元,财政收入1113.53万元。该镇工业发展已具有一定的基础,拥有企业23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博白县伟恒糖业有限公司、广西博白县鑫河木业制品厂、博白县福兴金属制品有限公司、龙潭木片厂等,2005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1亿元。意向工业项目有:计划投资2.58亿元的首钢特殊钢项目、计划投资2.4亿元的红土镍矿冶炼厂项目和计划投资40亿元的特殊钢冶炼项目。
㈥ 博白县的经济
民国时期,博白县禾稻面积占农作物总面积的80%。农作物产量主要的就是稻谷产量。稻谷(包括水稻和陆稻)最高产是民国27年(1938年)总产量238万市担(合11.9万吨),最低产是民国34年(1945年)稻谷总产量79.10万市担(合3.95万吨)。主要的经济作物花生产量,最高产是民国27年达5.20万市担(合2600吨),最低产是民国26年仅3.83万市担(合1917.5吨);甘蔗产量最高产是民国22年(1933年)达4.913万市担(合2456.5吨),最低产是民国26年仅1.25万市担(合625吨)。
解放后,主要的农作物仍然是粮食作物。1949年博白县粮食产量8829万公斤,从1950年到1964年共15年粮食产量每年都是在1亿多公斤的范围内浮动。1965年推广矮秆高产良种约占稻田面积的三分之一,博白县种植绿肥超过10万亩,推广磷肥超过1万吨,农田灌溉面积35万多亩,这几个增产因素加在一起,粮食产量才超过2亿公斤,达到20065万公斤,上了一个新台阶。1974年全面普及矮秆高产良种、绿肥面积连年超过30万亩、推广使用化肥(包括氮磷钾)超过4万吨、灌溉面积超过50万亩,这一年总产量才突破3亿公斤达到30218万公斤,此后7年粮食产量都是3亿多公斤。1982年春全面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大面积推广杂交水稻,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使多年积累起来的生产条件发挥良好作用,这一年粮食总产量达到4.39亿万公斤。此后几年由于自然灾害和水利投资减少、部分水利失修等因素制约,粮食产量徘徊了几年,1989年粮食总产量4.41亿公斤。
2011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61万公顷,粮食播种面积8.93万公顷,经济作物种植面积1.65万公顷。林地面积25.18万公顷。社会用电量6.63亿千瓦时。农业机械总动力53.31万千瓦。 解放后,中共博白县委和县人民政府重视发展工业生产。1950年工业总产值为28万元,1952年达69万元。1954年起,对私营工业、手工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完成私营工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7年,博白县有工业企业84个,工业总产值485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11.12%。1958年在“大跃进”和“大办钢铁”的影响下,县委提出抓“二大元帅”(钢铁生产、机械制造)、“三路先锋”(煤炭工业、电力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四员大将”(化肥制造、农药生产、自来水生产、农产品加工),成立钢铁指挥部,开展以钢为纲,全民办工业的群众运。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1967年底至1968年春,两派群众组织在县城搞武斗。农具厂(自行车零件厂前身),处于武斗中心区,房屋被炸毁,门窗全部被毁坏,设备被炸毁、抢走,仓库物资被洗劫一空,整个厂成了一片废圩。农具厂、粉丝厂成为武斗据点。许多厂领导机构瘫痪,工业生产遭受严重损失。1989年,总投资4665万元的博白龙潭糖厂建成投产。
2011年工业经济主导地位凸显城东、旺茂、文地、亚山、龙潭5个工业园区全年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000万元,建成标准厂房5.3万平方米。与自治区农垦局合作开发建设的旺茂新型建材产业园(规划面积800公顷、投资总额120亿元)年内开发面积85.33公顷,引进投资总额30亿元的2家陶瓷企业签约入园。 民国时期,博白县的山林,多数是天然林,少数是人工林。据估算,民国38年(1949年)博白县有山林203.03万亩。解放后,林业生产的发展几经曲折。解放初期和合作化时期(1950~1-957年)林业生产秩序正常。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全民大办钢铁,砍木烧炭炼铁,一举砍伐了28万多亩山林;“文化大革命”期间,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政策法令和规章制度遭到破坏,山林受到严重滥伐;60、70年代博白县大种烤烟,长期消耗大量木柴;在1979~1981年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部分群众乘体制变动之机,大肆滥伐林木。1982年博白县荒山增至171万多亩,林业生产出现严重危机。至此,各级领导和人民群众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遂层层建立严格的林业生产责任制,采取措施,实行人工造林和飞机播种造林相结合,造林、封山、管护同时并举。1971~1987年先后6次使用飞机播种造林,作业面积143.81万亩,其中有效面积104.7万亩。1987年以来营造的工程林,做到了高质量、高效益。1987~1991年人工造林111.27万亩,其中工程林42.9万亩。
1990年,博白县荣获自治区造林绿化一等奖;全国绿化委员会、林业部、人事部授予博白县“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称号,授予县林业局主管营林的副局长韦雄英“全国造林绿化劳动模范”称号。1991年博白县总面积575.38万亩,其中宜林面积345.45万亩,占总面积的59.7%。是年12月林业普查统计,博白县有林面积达214.44万亩,比1949年增加11.41万亩。覆盖率37.3%,绿化程度64.00%。林业生产,在解放初期归建设科统管。1954年建设科改为农林水利科,有林业干部3人:1955年7月农林水利科分为农业、林业、水利三个科,林业科有干部7人。1959年始设林业局,1989年县林业局内设秘书股、营林股、林政股、财会股、林业公安股、林业检察室,以及林业开发服务站、飞播管理站,全局有干部、职工59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人、工程师7人、助理工程师7人、技师1人、技术员6人、会计员1人。乡镇一级设林业管理站31个,1989年有职工92人,其中助理工程师8人、技术员6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