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烟草工业(完整)
烟草工业
烟草工业
tobacco instry
泛指以烟草为原料制成各类烟制品的加工业。烟制品有卷烟、雪茄烟、丝烟、鼻烟、嚼烟等。其中,卷烟的产量最大,耗用烟叶总量85%以上,故烟草工业主要指卷烟工业。由于卷烟消费面广、量大、税高,卷烟工业在各国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特点 烟制品有两个重要特性:①两重性:烟制品有受欢迎的一面,又有被抵制的一面。15世纪末,烟草及其制品从美洲传到欧亚各国,初始作为防病药品,继而发展成为人们生活的嗜好品。与此同时,各地也出现了反对者,认为吸烟对身体有害,并通过政令加以限制或禁止。烟草工业就是在时起时伏的需求与限制的矛盾过程中发展起来的。②经济性:烟制品由于需求与限制的矛盾,导致普遍推行“寓禁于征”政策,其结果使得烟制品成为高税商品。
由于上述两个特性,使得烟草工业具有投入少、产值大、税率高的特点。为了巩固财源,防止烟草税金流失,许多国家实行烟草专卖制度,如奥地利、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希腊、土耳其、泰国、中国等。苏联、东欧各国虽无专卖之名,实际上也是实行集中管理。烟草专卖是指烟草种植、烟叶收购、烟制品制造以及其批发销售都在政府专卖机构严格控制下进行。有的国家在每一流通环节中都要征收不同税率的税金,多数国家以征收烟制品销售环节税为主,各项税收总额多在烟制品零售价的70%左右。中国对烟草实行专卖始于1915年,之后也曾实行过不完全的专卖制度。
发展简况 烟草种植和消费均起源于美洲。据墨西哥、秘鲁的考古发现,公元前3500年的农作物种子中已有烟草种子。公元 600年前后建成的墨西哥神殿中,已有帕南克老人吸烟的石雕图像,1492年哥伦布踏上美洲时,看到烟草已为当地居民普遍爱好,用于礼仪、社交、治病和消费等。当时的享用方式,在巴西是将烟叶卷起来燃吸,秘鲁多制成鼻烟,委内瑞拉多制成嚼烟,北美洲多用烟斗燃吸。
烟草在15世纪首先传到西班牙,继而遍及欧洲、亚洲和非洲。在欧洲,烟草开始是被作为观赏和药用植物,到16世纪才逐渐成为消费品,并逐渐种植和设厂加工。德国于 1617年在古达(Gouda)建立制烟丝中心。西班牙于1620年在塞维利亚建立皇家鼻烟场,后来成为欧洲制鼻烟中心,也生产嚼烟、雪茄等烟制品。
吸用纸卷烟最早出现在南美洲,在15世纪就已有记载。1756年在墨西哥建立大规模的卷烟手工制作工场,此后欧洲许多国家也相继建立卷烟工场。1853年,古巴的卷烟工场采用L.苏西尼发明的第一台装填式卷烟机,每分钟产卷烟60支。1880年,美国人J.A.邦萨克发明了连续成型的卷烟机,每分钟产卷烟250支。这一重大发明标志着大规模机制卷烟的开始,且以其价格低廉、吸用和携带方便等优点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卷烟生产得到迅速发展,逐渐上升到烟草工业的主导地位。到1921年,世界卷烟消费量已超过其他类型烟制品的总和。
20世纪50年代开始,吸烟与健康问题引起普遍关注,社会舆论强烈要求降低卷烟焦油量,推动了卷烟工业科学技术的进步。新兴起的滤嘴卷烟,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无嘴卷烟,实现了卷烟产品的一次重大的更新换代;结合卷烟纸质量的改进和烟草薄片的应用等,使卷烟焦油量大幅度降低。卷烟工业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同时烟草工业完成打叶复烤(见烟叶复烤)的重大改革,把去梗操作移到复烤厂;结合制丝机械的不断革新,实现制丝高效化、连续化和自动控制化,显着地提高了制丝质量,降低了加工损耗;卷烟机的成型原理由落丝式改为吸丝式, 使卷烟机的速度从 1000支/分提高到 2000~2500支/分,并降低了烟丝消耗,提高了烟支质量。在此期间,烟草科学研究工作也迅速发展。1951年北美洲烟草科学家发起成立烟草化学家研究会。1956年欧洲18个国家的烟草专家在巴黎集会,建立烟草国际科研合作中心。这些科学团体,对推动世界烟草科技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在生产、经营等方面,许多国家实行烟草专卖制度;先后出现几个世界范围的烟草跨国公司,如英美烟草公司、菲利普·莫里斯公司、雷诺士-纳贝斯高集团,控制着世界相当部分卷烟的制造和市场。
8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卷烟厂卷制、接嘴、包装生产实现了自动化和连续化,卷烟机速度已达8000支/分,生产全过程实现电脑控制。广泛采用烟草薄片、膨胀烟丝、打孔稀释等新技术(见卷烟工艺)。通过合成得到烟气中的致香物质并应用于卷烟加香,改善了低焦油卷烟的香味。不仅改变了卷烟产品设计条件和配方结构,同时使卷烟平均焦油量大都降到15毫克/支左右,使卷烟的烟丝消耗量降低到40kg/箱(每箱5万支,下同)。
中国概况 据文献记载,在16~17世纪,烟草先后由南北两路传入中国。①南路:一说是明代万历年间(1573~1619)由菲律宾的吕宋传至福建、广东;一说是1575年由吕宋传至澳门、台湾,1620年才传入内地;还有一说是由南洋传入广东。②北路:是17世纪初由朝鲜传至东北。1986年广西合浦上窑出土文物中有两个烟斗是明代嘉靖二十八年(1550)所制,足见实际传入的时间早于文献记载。
烟草传入中国,最初是用于预防疫病和寒疾,后才被用作消费品。开始流行的吸烟方式是用烟斗燃吸碎烟叶或烟丝,后为避免“火气直达喉中”,有的改用水烟筒燃吸。清代干隆年间(1736~1795)水烟相当普遍。康熙年间(1662~1722)鼻烟盛行。道光年间(1821~1850)广东出现用小纸片卷烟丝吸用。18世纪末,烟草种植与加工已很兴盛,烟草及其制品成为重要商品。干隆年间,江西、山东、广西都有初具规模的烟草加工场,如山东济宁有6家加工场,工人4000余名,每年营业额达200万两白银。海运畅通后,烟叶销往日本、埃及、德意志、荷兰等国。据海关资料,19世纪90年代上海年平均烟草流转量已达1.25万吨。
中国机制卷烟的消费始于1890年,首先是由美商老晋隆有限公司 (Mustard & Co.Ltd.)在中国推销卷烟, 1902年美国烟草公司、美商英尔坎迪勒烟草公司分别在上海、香港建卷烟厂, 揭开中国卷烟工业的序幕。同年,英美烟草公司进入中国市场,陆续在一些城市设烟厂,开辟烤烟生产区,建复烤厂(1934年该公司在中国的企业改名为颐中烟草公司)。1917年日商在天津开设东亚烟草株式会社,先后在天津、营口、青岛、张家口、长春、沈阳建立卷烟厂。1902年天津官商合办的北洋烟草厂,是中国人自己兴办最早的烟厂。1905年南洋华侨在香港创立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于1912年起陆续在上海等城市开设五家烟厂和三家复烤厂,成为中国私人资本中最大的烟草企业。到了1949年, 中国共有烟厂1249家,职工28.6万人,卷烟产量160万箱,占卷烟市场销售量的30%(外国厂商所产占50%,进口占20%)。
50年代初期,烟草生产迅速得到恢复,逐渐形成有中国特色的配方、发酵工艺体系。到1957年卷烟产量已达 446万箱。1958年在郑州成立轻工业部烟草工业科学研究所。同年在山东益都(现名青州)成立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1963年成立中国烟草工业公司(1969年解体),集中管理卷烟生产和烟叶收购。组织烟草原料基地建设,加强烟厂的技术改造。卷烟厂的抽梗与包装实现了机械化,随后制丝生产也实现连续化。在此期间,滤嘴卷烟生产和混合型卷烟、烟草薄片的研制工作开始起步。
1982年成立中国烟草总公司,对烟草行业实行统一管理。1983年 9月23日国务院颁布《烟草专卖条例》,1984年设立直属国务院的国家烟草专卖局,对烟草行业实行国家专卖制度。1985年,中国烟草学会成立。中国烟草总公司直属的合肥经济技术学院,1989年开始招生,培养烟草栽培、烟草加工、烟草机械等专业人才。河南农业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上海轻工业专科学校开设有烟草专业。1986年修订烟草国家标准和颁布卷烟国家标准。由于实行一系列集中统一管理措施,卷烟生产以年递增10%的速度上升。1989年,卷烟产量已达3195.06万箱,居世界第一位,烟草行业实现税利240亿元,占全国财政收入的8%。卷烟产品中,滤嘴卷烟占18.7%。混合型卷烟开始上升。卷烟平均焦油量已从60年代初的30毫克/支以上降到25.8毫克/支。卷烟单箱烟叶消耗在55千克左右,比国外高出10千克以上。利用中医中药传统理论研制出对呼吸系统常见病有一定效用的新混合型卷烟。通过近几年的技术改造,卷烟生产能力中已有1/3采用中速吸丝式卷烟机,部分工厂已开始装备国际上先进的主要设备。
发展趋势 ①消费量:1985年世界卷烟产量达9946万箱(4973亿支),占世界烟草消费量的85%以上。由于人们重视健康,政府限制吸烟,增税涨价等原因,消费已近饱和,卷烟生产处于停滞或负增长状态;这一状态在短期内将不会改变。在发展中国家,因人口增长、都市化、国民收入增长与转向吸用商品卷烟,故增长幅度仍将较大。②产品类型:混合型卷烟的比例仍将增加,在一些原先吸用深色卷烟的国家尤为明显。欧洲一些国家,由于增税涨价,自卷烟有增长趋势。不少国家的卷烟厂商,正在争相研制适合消费者愿望的新型产品,如焦油量只有1~2毫克/支的超低焦油卷烟,可以自行调节烟味强度和焦油量的卷烟,无支流烟气、无烟灰散落的清洁卷烟。③产品结构:混合型卷烟和滤嘴卷烟将有所发展并趋于高档化。
② 重庆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的介绍
重庆烟草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是1998年11月在原重庆烟厂、涪陵烟厂联合,巫山烟厂实施三峡工程淹没企业破产试点的基础上建立的现代企业。2004年11月重组黔江烟厂,实现了重庆市卷烟工业资源的统一配置和一体经营。1拥有资产59.7亿元,所有者权益31.6 亿元,卷烟生产计划95.2万箱,年创税利52亿元以上,是全国烟草行业29家重点企业和11家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单位之一,是重庆第二纳税大户。
③ 香烟的主要原料是什么
菸草是土生于南美洲的一种植物,其叶子可用来口嚼或做成卷菸来吸。最早享用菸草的是美洲的印地安红人。当欧洲探险家抵达新大陆时,菸草的使用在美洲已经相当普遍。到了十六世纪,菸草被传入欧洲,然后再流传到世界各地。
二十世纪以前,菸草大部分以咀嚼、嗅闻(snuff)、烟斗以及雪茄的方式被使用。十九世纪末期、由于制造香菸的机器被发明,纸菸成为菸草使用的主要型式。
在国人众多的嗜好品中,崇洋媚外之风越刮猛,唯独香烟这个为国家创造最大税利的奢侈品最使国人扬眉吐气,尽管洋烟在80年代的中国各地也神气了一段时间,但我们的国产烟最终还是打败了这些侵略者。
高档香烟吸引人之处在于其优美醇和的香气。同样是烟草,同样只是吸吸它的烟气而已,人们竟愿意用百倍的价钱买来享受,这同香水的情形一模一样——香气在这里起了决定性作用。
虽然“戒烟”口号震天响,烟民仍有增无减,看来,要消除香烟的危害还得另辟蹊径。目前医学界认为最好是研制出无害的“保健烟”取代对人体健康有损的香烟,这个计划不可能一步到位,只能分段进行。首先将焦油含量降一半,再降低尼古丁含量,再降低焦油含量……直至降至对人体完全不造成损害为止。
降低焦油和尼古丁含量,讲讲容易,做起来难。你把焦油和尼古丁去掉一些,烟民们就接受不了,说是“没劲”。唯一的办法是加香,骗骗“瘾君子”的嘴巴和鼻子,让他们慢慢忘掉熟悉的气息而逐渐喜欢上对人体无害的香味化合物。“加香”当然是加天然烟草或酷似天然烟草的香味成份。
日本最早找到一个替代物,这就是目前风靡世界的据说能“治百病”的草本植物——芦荟,芦荟叶子烤干以后适量加入烟草中,可以大幅度降低焦油和尼古丁,而“吃味”与烟草最接近。当然经过调香师再配一种专门的“芦荟保健烟香精”加进去以后“烟民”就更欢迎了。日本科技界称芦荟保健烟的问世是“本世界烟草工业的一大革命。
加香技术对鼻烟的制造就显得更重要了,因为鼻烟只嗅闻其香气,没有点燃抽吸,所以加入的香料也与卷烟不同。当然,那个时候只有天然香料,用化学方法制造的合成香料还没有出世呢。
④ 调查"烟草的来源作用以及成分的作用
一、烟草的起源和传播
烟草起源于美州、大洋州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岛屿。目前发现有66个种,被栽培利用的仅有2个种,即普通烟草
(N.tabacum.L.)又叫红花烟草,和黄花烟草(Nrustica L.)。美洲印地安人栽培利用烟草最早。1492年10月,哥伦布率领探险队到达美洲,看到当地人在吸烟。1558年航海水手们将烟草种子带回葡萄牙,随后传遍欧洲。16世纪中叶烟草传入中国。开始传入的是晒晾烟,距今已有400多年的种植历史。1900年在台湾试种烤烟,自1910年后相继在山东、河南、安徽、辽宁等地试种烤烟成功,1937年~1940年开始在四川、贵州和云南试种,发展成为我国主产优质烟区。20世纪50年代引进香料烟,20世纪60年代引进白肋烟,分别在浙江新昌、湖北建始试种成功。黄花烟约在200年前由俄罗斯传入我国北部地区种植。
二、烟草生产现状及其重要作用
烟草是重要的经济作物。吸烟是亿万烟民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国家和地方财税的重要经济来源,受到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1984年我国成立国家烟草专卖局,统一领导、全面管理烟草行业的生产和销售业务。烟叶生产坚持“计划种植,优质适产,主攻质量,坚持改革,提高效益”方针,大力推行“区域化,良种化,规范化”科学种烟措施,使我国烟草生产有了长足发展。20世纪80年代,我国种植烟草面积年均约2000万亩,总产4000多万担。1990年~1997年年均达到2500万亩,总产约6000万担。良种化面积达95%以上,烟叶质量有明显提高,上中等烟由60%提高到80%,上等烟达20%。烟草是高效益作物,我国烟区多在经济较落后的贫困地区,有200万农户约1亿人口靠种烟维系生活。种1亩烟当年可收现金1000~2000元,为粮食作物的3~5倍,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提高生活水平的有效途径。烟草又是高税利商品,农业税利30%左右,工业税利60%以上。我国有3亿烟民,每人每年可消耗2000支烟,日夜不息地为国家创造财富。1995年烟草工商税利710亿元,1998年是950亿元,2000年可达1000亿元,占国家财政收入的10%,高踞各行业之首位,为国家建设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了巨额资金。云南省是着名的烟业大省,1996年种烟600多万亩,总产烟叶700多万担,生产卷烟700万箱,”两烟”税利共300多亿元,占云南省财政收入的70%,为云南省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发展趋势
目前,烟草行业面临着新的形势和挑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吸烟影响人们的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尽管尚有不同说法,但大多数国家都在宣传戒烟。世界上规定每年5月31日为“世界无烟日”,限制在公共场所吸烟,甚至有些国家通过法律禁烟,向烟草公司索赔吸烟造成的巨大损失。连世界上最大的烟草公司,美国菲莫烟草公司也承认吸烟造成的危害。美国、英国的烟民减少了20%以上,新加坡争取成为不吸烟国家。吸烟有害健康似乎已成定论。吸烟有害健康的主要物质是烟叶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焦油,对人的气管和肺有致癌作用。为了人们的健康生产低焦油卷烟,提高吸烟的安全性已风靡世界各国,是今后烟草行业发展的方向。烤烟叶焦油含量高,晾晒烟叶焦油含量低。在烤烟叶中加入30%~40%的晒晾烟叶开发混合型卷烟,是生产低焦油卷烟的有效措施之一。国外混合型卷烟开发早,进度快,品牌多,质量好,焦油含量降到12毫克/支以下,已占全部卷烟市场的70%以上,超低焦油卷烟(6毫克/支以下)也在发展。我国差距较大,混合卷烟开发晚,品牌少,质量差,销路不畅,仅占市场的5%。烤烟型卷烟仍主宰市场,焦油含量在15毫克/支以上,安全性差。“入世”以后,国外低焦油混合型卷烟肯定会大量进入中国,我国卷烟市场会受到严重冲击。大力开发低焦油卷烟,提高吸烟的安全性,增强与外烟的竞争力,保住国内市场,严防财源外流,是我国烟草行业十分紧迫的任务。
四、远景
历史的列车已进入21世纪。21世纪是人们迈向现代化,生活水平更加提高,更加幸福美好的时代。有害人们健康的吸烟定会受到多种更加严厉的限制。烟草在卷烟方面的用途定会大为减弱。那么,烟草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是否就降低了呢?不一定。因为烟草在开发食品和药物资源方面的诸多潜在用途将会不断地被发现、利用,其前途是远大的。烟草仍不会失掉重要经济作物的身价。烟叶富含蛋白质,烤烟叶在10%左右,晒烟和白肋烟可高达20%。烟草再生能力强,一年可多次收获,烟叶产量高,利用鲜烟叶提取蛋白,其亩产量可超过大豆,其他作物更无法相比。烟叶提取的蛋白可制作多种食品,有广泛用途,剩下的烟叶仍可用作卷烟的原料。从烟叶中提取烟碱制成医药可防治人们的病患,制成农药可防治农作物害虫,其前景也是可观的。烟草是着名的模式作物,可当作生物反应器将其他作物的抗癌、抗艾滋病以及有益于人们健康的基因导入烟草,使其充分表达,然后利用生物技术予以提取,可加工成治病强身的“灵丹妙药”。如美国科学家已成功地培养出抗体烟草,从中提取抗癌和抗病毒干挠素,对肺癌有良好的治疗作用。瑞典科学家将人体基因注入烟草植株,从收获的烟叶中提出血液蛋白质活化剂,可医治心脏病等。由此看出,烟草有益于健康的潜在用途并不比用作卷烟所起的经济作用逊色。
五、开发利用前景
当今"吸烟有害健康"风弥全球。世界各产烟国都在大力发展低焦油混合型卷烟。为适应国际烟业新形势,我国烟草专卖局提出了"改造烤烟型,发展混合型"战略方针。烟草生产和卷烟工业正在经历着艰辛的战略转移。进一步调整并改善烟草生产结构和布局,以满足烟草产业新发展的需要,是烟业各界人士和烟草行业的紧迫任务。
提高烤烟质量,减少种植面积
新中国50年来,为适应卷烟工业的需要,大力发展烤烟生产。烤烟种植面积占全国烟草面积90%左右。主要集中在云南、贵州、河南、溉南、山东等地。其中云南烟叶以清香味浓而闻名全国,是高档卷烟生产不可缺少的主要原料,曾经是各大烟厂竞相抢购的紧俏商品。但是国内烟叶总体质量较低,烟叶的外观质量和香吃味,与国外特别是美国的烟叶相比有一定差距。出口国外价格低,使用价值不高,只能用作填充料。究其原因:一是未严格按照烟草种植区划安排烟草生产。尚有许多不适宜种烟的地区所产烟叶品质差。二是施肥不合理,测土施肥推行不力。有的烟区特别是云南近几年施肥过多,烟叶长的过于肥大,香吃味下降,导致云南烟叶滞销。如走俏多年的"红塔山"也积压,落至底谷。三是烟叶成熟度不够,采生现象普遍,烤出的烟叶香气差。四是烤房筒陋,烘烤技术落后。我国多数烤房结构不科学,特别是南方烟区多数仍延用20世纪70年代的老式烤房升温不灵,排湿不畅,加之烘烤技术掌握不好,难于烤出高质量的烟叶。五是烟农质量意识不强,科学新技术掌握不熟练,使用不到位。
上述种种原因,虽然有关部门也做了不少工作力求改进,但受多种因素所限,至今并没有从根本上改观。近几年烤烟烟叶供大于求,压库严重,出口不畅,影响到烟草行业的发展。随着混合型卷烟的倡导和发展,烤烟叶的用量会逐渐减少。坚持科技兴烟,提高烤烟质量,适当减少面积,是今后烤烟发展的必然趋势。
加快发展白肋烟
白肋烟叶含糖分低,烟碱高,香吃味好,结构疏松,吸料性能好,焦油含量低,是混合型卷烟的主要原料,可占配方的20%~30%。目前,我国白肋烟在鄂西、川东和渝东种植,共计60多万亩,生产烟叶10000多万公斤。鄂西白肋烟区使用鄂烟1号、TN90等优质品种。科学种田技术水平较高,晾房健全,结构合理,晾制技术好,烟叶品质优良。广州、湛江、武汉、蒙城等大烟厂收用较多,是卷制"羊城"阿波罗"等名牌混合型卷烟的主要原料。云南、湖南也在积极发展白肋烟,但尚未形成规模。为适应混合型卷烟生产的需要,白肋烟应加快发展。
适度发展香料烟
香料烟的香气浓郁,吃味芬芳,是混合型卷烟的调香配料,一般占10%。我国香料烟主要集中在浙江省新昌、云南省保山、湖北省郧西和新疆伊犁等地,其面积不足10万亩。产量有限,不能满足混合型卷烟生产的需要。近几年,山东、河南、海南等地曾试种香料烟并获成功,但至今仍未发展起来。今后应适当扩种至40~50万亩,为混合型卷烟提供充足的原料。
开发马里兰烟
马里兰烟的弹性、填充力、阴燃性和香吃味皆较好,特别是焦油含量低,是混合型卷烟良好的的配料,约占配方的10%。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引种,在湖北省试种成功,仅五峰县每年种植几千亩,销往北京烟厂,用作卷制低焦油混合型"中南海"牌卷烟,国内外畅销。目前,全国多数烟厂对马里兰烟尚认识不足。随着混合型卷烟的发展,马里兰烟将被深度开发和扩大利用。
大力开发晒烟
我国晒烟种植历史悠久,资源十分丰富。在各地自然条件和栽培长期驯化下,加之调制技术的日臻完善,形成了各俱地方特色的产品,以独特的香吃味闻名国内外。它是卷制具有中国风味的混合型卷烟的珍贵原料,世界上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
①晒黄烟。晒黄烟的外观质量和内在化学成分,与烤烟接近。香吃味好,焦油含量低,既可用作烤烟型卷烟的原料,也可用作混合型卷烟的原料,使用价值高。如广州、长沙等地烟厂加入了晒黄烟的配方,卷制出名牌烤烟混合型卷烟"羊城"、"白沙"等品牌销路甚好。晒黄烟产区分布零散,主要在广东省南雄、连县,广西自治区南平、贺州,湖北省黄州,湖南省宁乡,福建省沙县等地,其面积共40万~50万亩。
②晒红烟。晒红烟资源丰富,分布最广泛,产品最多。如四川省"毛烟",吉林省"关东烟",湖南省"凤凰烟",江西省"广丰紫老烟"等。晒红烟含糖分和焦油低,烟碱高,香气质好,吃味丰满,用作混合型卷烟可调节香吃味和劲头,具有广阔的发展前途。目前,晒红烟主要产区有湖南省凤凰、辰溪,四川省什邡、绵竹,吉林省延吉、蛟河,广东省高州、鹤山,贵州省册亨、惠水,云南省腾冲、德宏,山东省沂水、栖霞,黑龙江省穆棱、尚志等,共约150多万亩,年产量200多万担。广州、天津、厦门、长春、延吉等地烟厂用作卷制"恒大"、"金桥"、"黄人参"、"长白"等名牌混合型卷烟,销路甚好。蒙城等地烟厂用作卷制"味美思"、"黄山松"等雪茄烟为烟民所青睐。
烟草溯源
目前人们普遍认为烟草最早源于美洲。考古发现,人类尚处于原始社会时,烟草就进入到美洲居民的生活中了。那时,人们在采集食物时,无意识地摘下一片植物叶子放在嘴里咀嚼,因其具有很强的刺激性,正好起到恢复体力和提神打劲的作用,于是便经常采来咀嚼,次数多了,便成为一种嗜好。
考古学家认为,迄今发现人类使用烟草最早的证据是在墨西哥南部贾帕思州倍伦克的一座建于公元432年的神殿里一幅浮雕。它是一张半浮雕画,浮雕上画着一个叼着长烟管烟袋的玛雅人,在举行祭祖典礼时,以管吹烟和吸烟的情景,头部还用烟叶裹着。考古学家还在美国亚利桑那州北部印第安人居住过的洞穴中,发现了遗留的烟草和烟斗中吸剩的烟灰,据考证这些遗物的年代大约在公元650年左右。而有记载发现人类吸食烟草是在14世纪的萨尔瓦多。
很久以前,美洲土着人就有崇拜太阳和祭祀吸烟的习俗。一些考古分析还发现,3500年前的美洲居民便有了吸烟的习惯。随着美洲史的进一步发掘,烟草史也许会向印第安史更早的时期延伸。加上当今普遍栽种的红花烟草性喜温热,烟草源于热带美洲的观点就更具有了说服力。
哥伦布的重要发现—烟草
提起意大利航海家哥伦布,人们自然联想起美洲新大陆。的确,这位世界闻名的航海家的那次远航不仅发现了美洲新大陆,而且还有另一件鲜为人知却又特别重要的发现—烟草。烟草的发现,也使哥伦布成为目前世界公认的烟草传播者。
1492年,哥伦布被西班牙国王授予“海军将军”,并预封为可能发现地区的总督,可占有被发现财富的十分之一。于是这位富有探险精神的航海家,率领探险队,开始了他极富传奇色彩的航行。
同年10月2日,哥伦布的船队到达圣萨尔瓦多岛屿时,其中两船员“看到无数人,男男女女手里拿着火把和草叶在吸。”哥伦布的航海人员被那些“吞云吐雾”的印第安人惊呆了。只见他们一手持着点燃的木棒,一手拿着一根长管,嘴巴和鼻孔里喷出一缕缕浓雾般的青烟。经过一番调查,终于揭开了其中的奥秘。原来,那是用一种草的叶子(即烟草)卷在玉米叶子里制成的。
10月27日,船队航行到古巴海岸,哥伦布派了一队人马上岸,寻找他们渴望已久的黄金。因为他相信他已经到达了航海的最初目标—印度。当这个小探险队在同年11月5日返回船上时,只是拜访了当地土着人的村舍并受到款待,但并未得到黄金和见到国王。只是又发现不少衔着长管吸食烟草的人。哥伦布在其航行日记中,是这样描述烟草的发现的:
“星期一,10月25日,在海上,大约在圣大玛利亚岛与裴南迪大岛之中途,遇一人驾独木舟由玛利亚岛驶往裴南迪;其人携土制面包一块,其大如拳,水一瓢,红土少许,粉碎后并予搓揉,另有干叶,在吾等心目中极具价值。在圣萨尔瓦多岛时,曾馈余少许。”
哥伦布在美洲所见所闻的史料,是在3个世纪后的1875年才公诸于世的。发表这个事件材料的,是当年随哥伦布第二次航海而后变为印第安人主教的对拉斯和卡萨斯的遗作,他们是印第安巴托仑美地方的史学家。
1536年5月,有个叫嘉蒂的探险家经过长时间的探险,重新回到美洲见证关于印第安人使用烟草的情形,他做了比哥伦布记载更加详细的记述:
“他们把烟草放在太阳底下晒干,而后在他们脖子上挂上一个小牛皮做的小袋子、一只中空的石头或者是木头,很像一支管子;一会儿他们高兴的时候,便把烟草揉成碎末安放在管子的一端,点上火,在另一端便用嘴深深地呼吸,使得体内完全充满了烟,直到从他们的嘴和鼻孔里冒出为止,就像烟囱里喷出来的烟一样。他们说这样做可以使他们保持温暖和健康。我们也曾经尝试过这种烟,把它放进我们嘴里,那种热辣的味儿,如同胡椒一样。”
关于最早记载印第安人是人类最早的吸食烟草的文字,当数西班牙人 — 潘氏所着的《个人经历谈》。潘氏叙述了他在1497年跟随哥伦布第二次航海到西印度群岛的经历,其中描述了他发现印第安人吸食烟草的情景。
此外,还有航海史学家裴南蒂斯·奥威图所着的1535年出版的《印第安通史》,是这样记载的:
“在其它的邪恶的习惯里,印第安人有种特别有害的嗜好便是去吸某一种烟……,以便产生不省人事的麻醉状态。他们的酋长使用一种状如丫的管子,将有丫的两端插入鼻孔,在管子的一端装着燃烧的野草,他们用这种办法吸烟,直到失去知觉,伸着四肢躺在地上像个酒醉微睡的人一样……我很难想象他们从这种习惯里究竟获得了什么快乐,除非在吸烟之前就已经是喝了酒。”
【别名】烟、烟叶
【来源】茄科烟草属植物烟草Nicotiana tabacum L.的全草。秋季采收,阴干。
【性味归经】辛,温。有毒。
【功能主治】消肿解毒,杀虫。用于疔疮肿毒,头癣,白癣,秃疮,毒蛇咬伤。灭钉螺、蚊、蝇、老鼠。
【用法用量】多外用。鲜草捣烂外敷,或用烟油擦涂患处。除四害将烟草制成5%浸出液喷洒,或点烟熏。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⑤ 谁知道咪烟草的生产历史啊
据文献记载,我国烟草栽培始于16世纪中叶。明代名医张介宾(1563-1641年)所着《景岳全书》记载:“烟草自古未闻也。近自万历年始出于闽广之间,自吴越间皆种植矣。”这是指当时栽培的晒烟而言。清嘉庆时陈琼辑成的《烟草谱》中这样叙述;“衡烟出湖南,蒲成烟出江西,油丝烟出北京,清烟出山西,兰花香烟出云南…水烟出甘肃之玉泉,又名西尘。”说明烟草及其加工业已传播到我国各地。实际传入应早于文献记载。1989年广西合蒲上窑出土文物中有两个烟斗,据考证是明嘉靖28年(1549年)所制。
国内晒烟种植历史悠久,产区遍布全国,品种资源丰富,30年代种植面积曾达600万亩,一些优质晒烟曾在世界博览会上获奖,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市场。后逐渐被烤烟取代,种植面积减少,近年来,随着混合型卷烟的发展,部分优质晒烟已被用于卷烟工业。
国内种植烤烟,最早是在台湾省,始于1900年;1913年在山东潍坊市坊子镇和河南襄城县颖桥镇试种;1917年又在安徽凤阳试种。随着卷烟生产的迅速发展,至1937年,山东、河南、安徽已逐步成为国内烤烟生产地。抗日战争时期,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先后种植烤烟,发展成为我国西南地区的烤烟生产地。1948年至1949年间,全国烤烟种植面积为90余万亩。
1949年后,我国烤烟生产得到很快的恢复和发展,改变了卷烟原料长期依赖进口的状况。50年代,我国烤烟种植面积约450万亩,单位面积产量约75KG,总产量达3亿KG。70年代后期,全国烤烟种植面积达795万亩左右,总产量8亿KG以上成为世界烤烟种植面积最大的国家。我国烤烟质量,在50年代的国际市场上享有一定声誉,年出口量达6000万KG以上。60年代后至70年代,由于片面追求产量,采用多叶品种、高密度种植等原因,烤烟质量有明显下降,叶片变薄,香味平淡,烟碱含量降低。
进入80年代后,我国烤烟种植面积发展到1275万亩左右,总产16亿kg,单位面积产量也达110kg以上。中国烟草总公司对烤烟生产着重于提高质量,引进推广国外的优质品种,执行“计划种植、主攻质量、优质适产”的方针,实行品种良种化,种植区域化,栽培规范化,使烟叶质量明显提高。1990年全国烤烟种植面积达1800万亩,云南、河南、贵州、山东、黑龙江、湖南、陕西、安徽、四川等省已成为全国产烟大省,全国收购烤烟19亿kg,平均单位面积产量达115kg,上等烟16.6%,中等烟占68.4%。
“九五”时期,我国在烟叶生产中提出了“市场引导,计划种植,主攻质量,调整布局”的方针,在卷烟生产经营中提出了“控量、促销、稳价、增效”的方针。烟叶种植面积得到有效控制,烟叶生产质量稳步上升。2000年全国烟叶种植面积1465万亩,收购烟叶3200万担,上、中等烟叶所占比例达82.5%。
⑥ 香烟的主要原料
香烟的各种主要成分各占百分比: 1。烟草丝:约94.8% 2.尼古丁:约0.71% 3.焦油:约0.44% 4.亚硝胺:约0.22% 5.一氧化碳:约0.41%。 6.放射性物质:微量. 7.水份:约2.9% 烟草主要是由碳水化合物(占40%—50%)羧酸、色素、萜烯类物质、链烷烃、类脂物质等组成,同时还有一些生长过程中必需的营养物(如硝酸盐等)以及某些污染物(如农药、重要金改元素等)。烟草与别的植物不同之点是所含的萜焕类物质比较丰富,即通常所说的“蜡质”或“尼古丁”。 吸烟者吸入香烟过程,是香烟在不完全燃烧过程中发生一系列的热分解与热合成的化学反应,形成大量新的物质,其化学成分很复杂,从烟雾中分离出有害成分 达3000余种,其中主要有毒物质为尼古丁(烟碱)、烟焦油、一氧化碳、氢氰酸、氨及芳香化合物等一系列有毒物质。在烟草中原有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氨基酸等人体需要的有绎质,如果把它作为食用那是有益的,但是把它作为香烟,经过燃烧而释放出烟雾灰尘等,也都变成有害物质。烟草点燃的烟雾由两部分组成,其中气体部分,占92%,包括多量的氧和氮无害气体和一定量的一氧化碳及微量的致癌、促癌、纤毛毒物质。粒相部分占8%,主要为尼古丁和烟焦油。 对于广大吸烟人士而言,每天都要有香烟为伴。那么对这个与您行影不离的朋友您了解多少呢?今天就和您聊一聊这个话题。 说起来,可能你会不信,烟草是人类所认识的各种植物中含化学物质最多的一种。经过几年的研究,人们发现烟草及燃烧后的烟气中,化学成分极为复杂、丰富,几乎拥有所有以知的化学元素。对此,国内外许多报道不尽一致,有的说烟气中成分竟高达4万多种,有的说2万多种。通行的说法有:一、国外科学家分析,烟草与燃烧后的烟气中所含各种化合物总数为5289种。二、目前可以鉴定出来的单体化学物质就达4875种,而且还有许多成分尚未鉴定出来。当烟支在高温条件下燃烧(或燃吸)时,烟支内部化学成分发生了一系列复杂变化,向外扩散便形成了烟气,烟气中大约三分之一的化学物质来自烟草,其余的则是新组合的化合物。吸烟过程中,对吸烟者有重要影响的包括以下几种主要成分: 糖类 烟草中含糖越多,品质越好。优质的烟草含糖约20%--26%。 油脂 烟草的内部香味和外观油分主要是来自所含的油脂,烟叶以含油脂高者为好。 蛋白质 一般来讲,蛋白质含量的多少与烟草的品质优劣成反比,优质含量高。这就是香烟的基本成份。
⑦ 烟草行业都包括什么企业
烟草公司、烟草专卖局的关系:
中国烟草专卖局和中国烟草总公司是两块牌子一家人,下辖各直属公司和各省烟草公司各省级烟草公司分工业公司和商业公司。鉴于烟草产业的特殊性,烟草专卖局进行烟草专卖制度的维护,具有行政职能。烟草公司的叫法一般都是xx烟草专卖局(公司)。行政职能主要由烟草专卖局(公司)内的专卖部门承担。
总体来说,中国烟草体制实行了工商分离,即生产和销售分离的形式,如下:
【中烟工业公司】烟厂合并组成中烟工业公司,主要从事卷烟生产,也就是负责烟草生产,属于生产企业。
【烟草公司(烟草专卖局)】烟草公司的商业流通这块与市场管理的烟草专卖局合并组成新的烟草专志专卖局(公司),主要负责烟草专卖,烟叶的种植收购和卷烟的销售。
简单来说,两者的区别主要分以下几点:
1、卷烟厂是工业企业,烟草专卖局是商业企业(以后有可能改制为工商局性质的政府部门);
2、卷烟厂生产烟,但不能卖(卖就违法),专卖局销售烟;
3、卷烟厂只能把自己生产的烟以调拨价卖给烟草局,烟草局则把卷烟批发给广大个体零售户,然后在买到消费者手中;两者之间并非竞争对手,而是一种利益调整的关系。
4、消费者不能直接到烟草局买烟,也不能到烟厂买烟;
5、烟草局把从农民手中的烟叶卖给烟厂,烟厂不能直接到农民手中收购烟叶;
6、烟厂不一定每个地方都有,烟草局是小到每个县都有;
7、烟厂是二级法人。烟草局有四个级别:国家烟草局、省烟草局、市烟草局、县烟草局。一级管一级:一般是国家局管烟厂和省烟草局、省管市、市管县。真正有资格从烟厂进烟的一般是市烟草局以上,县烟草局没有资格到烟厂直接进烟卖。
【烟草公司与卷烟厂】前者是商业企业,后者是工业企业,是平行关系。烟草公司司职烟草价值链首尾两端,也就是烟叶采买与卷烟营销;卷烟厂则在中间环节,负责卷烟生产。烟草公司采购烟叶卖给卷烟厂,卷烟厂生产完香烟卖给烟草公司营销,二者都是企业,不是事业单位。
由于烟草是垄断经营,烟草专卖局是烟草国家管理机构,烟草公司是为了政企分家而成立的,每个县级市都有设立,垄断该地区的所有烟草销售,是烟草的销售商。烟草集团是直接制造烟的企业,称作集团是因为烟厂都比较大,比如红塔集团,白沙集团,是烟草的制造商。
烟厂的待遇是不错的,如果是一线的制烟工作,由于辛苦,每年下来工资奖金5w+,是有的。比较好的职位是销售,或者采购,销售的好处是由于烟草是垄断经营,每个烟草品牌都有较为传统的销售区域,实际上销售压力并不是很大,按步就班的收入也能不错。
烟草公司和中烟工业分属同一行业的上下游,两者市场及工作内容上略有重叠,在中国烟草行业发展态势良好的今天,无论进烟草公司还是进中烟工业对应届生来说都是很好的职业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