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苏联森林工业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苏联(1922~1991)森林面积为81090万公顷,森林覆盖率36.2%,林木总蓄积量859亿立方米。针叶树以落叶松、欧洲云杉、红松和冷杉分布最广,阔叶树常见的有桦、山杨、橡和山毛榉。大部分森林分布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仅1/5的森林分布在人口稠密、工业发达的欧洲部分。全国已开发利用的森林还不到一半。
苏联是木材及林产品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之一。政府设有森林工业部主管全国的森林工业。1985年全国共有5500个独立核算的森工企业,职工总数约240万人。森林工业产值248亿卢布,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4.1%。林产品年净出口值15.3亿美元。
木材采运工业
年产木材3.8亿立方米左右,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采伐方式以伐区式皆伐为主。生产工艺以原条作业方式为主。采伐、集材、运材生产均已实现机械化,正在向全盘机械化过渡。1985年主要生产工序(伐木、集材、打枝、造材)的全盘机械化比重为24~30%,贮木场全盘机械化比重为33%。木材采运的综合劳动生产率为每人每年613立方米,落后于欧美国家。林道网(见林道)密度较低,森工部所属林工综合性企业平均每公顷有林道4.7米,一般企业尚未达到这个水平。
制材工业
1987年产锯材10200万立方米,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每年消耗锯材原木1.7亿立方米。森林工业部所属企业的锯材出材率为61.7%,劳动生产率为每人每年280立方米。整个制材过程已实现机械化,部分工序实现了自动化。多数制材企业以排锯作主锯机,少数企业采用带锯和制材—削片联合机。制材厂的规模趋向大型化。
胶合板工业
1987年产胶合板230万立方米,列世界第四位。胶合板的单位原料消耗量为2.76立方米,劳动生产率为每人每年100立方米。自50年代中期胶合板生产发展较快,但其设备的生产效率和自动化程度,以及生产工艺的连续化程度均不如欧美一些国家。
纤维板工业
1987年产纤维板359万立方米,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重点生产硬质纤维板。每千平方米硬质纤维板(厚3.2毫米)的单位原料消耗量为8~10立方米,劳动生产率为每人每年197立方米。生产工艺以湿法为主,设备除自行研制外,还从国外引进。产品以国内消费为主,出口一部分。
刨花板工业
从50年代中期起步,发展速度较快。1987年刨花板产量已达760万立方米,跃居世界第二位。所用原料为薪炭材和木材加工剩余物,单位原料消耗量为1.76立方米,单位树脂消耗量为83千克。劳动生产率为每人每年268立方米。生产工艺以平压法为主,设备以自行研制为主。产品以内销为主。1981~1985年对老厂进行了技术改造,使刨花板厂的年均生产能力提高到7.5万立方米。
林化工业
苏联的林化工业包括松香和栲胶生产、木材热解和水解(见植物原料水解),以及制浆造纸等。1985年生产松香约26万吨,其中脂松香约占65%。在松香、松节油的改性与再加工方面,主要产品有合成樟脑、各种酯类、树脂酸盐、歧化松香、变性树脂和氧化萜烯树脂等。年产木炭约9万吨。水解工业的主要产品为酒精和酵母,1985年生产酒精13万吨、酵母50万吨。制浆造纸工业发展迅速,1985年生产纸浆980万吨、纸和纸板1002万吨。
Ⅱ 苏联的工业产值世界第一当过吗
网上找来的数据,前苏联还是没有拼过美国
人口:苏联26450万人美国22260万
国民总收入:7054 亿美圆,美国:10528亿美圆,是美国的67%
人均国民收入:苏联2667美元;美国4730美元,是美国的56%
钢产量:苏联14800万吨,美国10380万吨,是美国的143%
发电量:苏联12950亿度;美国24750亿度,是美国的52%
石油产量:苏联60300万吨;美国43000万吨 ,是美国的140%
天然气产量:苏联4060亿立方米;美国6000亿立方米,是美国的 67.7%
商品煤: 苏联65300万吨;美国78400万吨,是美国的83.3%
家用轿车产量: 苏联133万辆;美国658万辆;是美国的20.2%
塑料:苏联360万吨,美国1386万吨,苏联是美国的26%
化学纤维:苏联117.6万吨,美国390万吨,是美国的30%
化肥:苏联2480万吨,美国2240万吨,苏联是美国的111%
水泥:苏联12500万吨 美国7700万吨,苏联是美国的162%
纺织品: 苏联71亿平米,美国40亿平米,苏联是美国的178%
联合收割机:苏联11.3万台,美国3.18万台 苏联是美国的355%
拖拉机:苏联55.7万台,美国27万台,苏联是美国206%
粮食产量:苏联18910万吨,美国26370万吨,苏联是美国的71.7%
肉制品产量: 苏联1500万吨,美国2670万吨,苏联是美国的56.2%
奶制品产量: 苏联9060万吨,美国5830万吨, 苏联是美国155.4%
棉花产量:苏联332万吨,美国238万吨,苏联是美国139.5%
捕鱼量:苏联920万吨, 美国350万吨,苏联是美国的262.9%
商船吨位(注册吨位数):苏联2226.2万吨,美国1618.8万吨,苏联是美国的137.5%
财政收入:苏联4572亿美元;美国4659.4亿美元,苏联是美国的 98.1%
对外贸易额:苏联1225.4亿美元;美国3962.4亿美元,苏联是美国的30.9%
Ⅲ 苏联解体前的经济规模排世界第几
到苏联解体前的1990年,苏联的经济规模只为美国的40% 也就是在23213亿美金左右.世界排名第三.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虽然苏联在战后国力增强很快,但自始至终也没有超过美国.只是在军事上维持了大体的平衡.
苏联最好时,只有美国的70%,世界排名第二 ,大概在70年代
2006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已超过1万亿美元,俄重新回到世界前十大经济体行列。
莫斯科居民生活的变化与俄罗斯经济近年来的强劲发展是分不开的。据俄联邦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2006年俄罗斯居民实际可支配现金收入比2005年增加了10%,人均月收入达到了9911卢布(约合375美元)。2006年俄罗斯工薪人员的平均月工资额为10736卢布(约合405美元),与2005年相比实际增加了13.5%。
俄罗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7000美元,暂居独联体国家之首.
Ⅳ 苏联经济实力最强的时候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美国的百分之多少
苏联,由于拒绝采用sna,采用的是mps,所以苏联的GDP没有官方数据,只有估算,一种个人认为合理的观点是1975年是苏联和美国差距最小的一年,该年苏联经济规模达到了美国的一半多一点,如果考虑苏联的话,那么西德从来都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日本也要等到80年代后期才算第二大经济体。当然关于苏联的经济规模目前争议很大,有的人认为苏联最高峰时达到了美国的三分之二,但贬低者认为苏联最好时期经济规模也只有美国的六分之一,从来就没有超越过西德。但有一点无论各方都同意,那就是苏联经济的顶点,与美国差距最小的一年应该是在1975年。
根据1975年的公开资料显示,苏联在当年的GDP总量达到了6859亿美元,位居全世界第二。但是跟第一名美国相比,差距依旧非常明显。
美国在1975年的GDP总量高达16889亿美元,足足比苏联多了约60%,因而可以以此为根据,得出20世纪中后期的美苏争霸战争中,在经济这个项目上苏联是极其不占优势。
我们可以理解为什么苏联的经济最初增长很快,而以后却明显下降了。在开始阶段,资本稀缺:并非所有的工人都可以配备机器。将机器提供给原来没有机器的工人将会产生很高的效益;只要还有工人没有配备上机器,这种效益会始终保持很高 。然而,当所有的工人都将配备上机器,新增机器的收益率最终将会下降到几乎为零 。我们在苏联工业部门中看到的正是这样一种格局,我们估计了这个部门自1950年以来的资本收益率。资本收益率在50年代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很高并持续了一段时间。但是,随着资本与劳动力供给的饱和,1960年以后,资本收益率急剧下降;到70年代中期,苏联工业部门新投资的收益率实际上为零。苏联其他经济部门的情况同样如此。
需要说明的是,苏联国民经济核算从来没有采用过SAN体系,是一直采用物质平衡表体系(MPS)。在这个体系中,认为只有工农业产值才能算得上是 社会 财富,服务业压根就不算。所以苏联终其一生都没有统计过GDP这个数据,只有工农业总产值这个数据。今天我们看到的前苏联GDP数据都是后来的学者推导出来的。
年经济发展最好的年代应该是上世纪70年代。就是因为在这个年代,苏联经济实力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因此在美苏争霸中,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下表是1975年世界几大国GDP数据。
美国GDP总量接近1.7万亿美元,总量高居全球第一。排名第二的就是苏联接近7000亿美元。但是和排名第一的美国相差1万亿,其GDP占美国的比重只有40%。但苏联的GDP比第三名日本高出了37.2%,更是接近英国的3倍,也算是非常强大了!
因此,1975年是被认为苏联经济实力最接近美国的年份,但说实话,经济实力还是极为悬殊。居民生活水平上差距更是十分大,已经坐到了家家户户有轿车,但是苏联有教师的家庭恐怕不到1/10。
但是从70年代末期开始,苏联的经济就开始走了下坡路,经济增长速度连年下滑,到80年代初期,苏联的经济增长率已经在3%以下了。经济形势在恶化的同时,苏联和美国的军事竞赛却在不断加强。为了保持军事上的优势,苏联将大量的资金投在了军事工业领域。因此导致苏联的国民经济极为失衡,重工业发达,轻工业落后。苏联的坦克、飞机、军舰不断涌现出来的同时,商店的货架摆不满商品,老百姓购买日常用品也需要排很长的队。
前苏联解体已经接近30年了,作为其最大继承国的俄罗斯,连GDP大概只有1.4万亿美元。再加上其他14个加盟共和国,不过只有2万多亿美元,看来只有美国的1/10多一些。站在这个角度上说,前苏联的解体,不但是一场政治灾难,也是一场经济灾难。
苏联经济最强的时候GDP达到了美国的一半,但是当时苏联的综合国力却超过了美国。
20世纪对于人类发展史来说是一个重要的百年!因为在20世纪人类 社会 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科学和技术以及在科学理论的引导下工业技术和工业生产能力、武器制造和军事装备研发方面取得了众多的创新和进步。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世界划分成了以美国和苏联为首的两大阵营,进行了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这是人类 历史 上唯一一次全球性意识形态引导下的大国博弈。
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领导地位的确定是通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势得以远离战场前线。使得美国的本土和国内的民众、工业基础和 社会 秩序都没有因为战争而受到破坏。
而且美国凭借着在两次工业革命过程中所发展和建立健全的工业体系和培养的专业技术生产人才。再加上全球性战争对于各类补给物资和军事武器装备的巨大消耗。美国一方面不直接参加战争,另外一方面大发战争财,美国为参加世界大战的两方阵营提供战略物资和军事武器装备。从而换取参战双方的黄金储备和赢得全球影响力。
因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也就是1945年,传统的欧洲强国如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包括亚洲的日本都因为战争而被摧残破坏!美国凭借着巨大的黄金储备,建立了美元与黄金之间等价交换的布雷森体系!进而确定了美国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的地位。
而苏联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称卫国战争期间,苏联方面为了打赢这场战争付出了巨大的代价。无论是人员伤亡还是财产损失都是世界反法西斯阵营中最大的成员国之一。但是苏联方面在斯大林的领导下,也凭借着战争团结了苏联国内的凝聚力和发挥了 社会 主义阵营集中力量做大事的优势。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已经拥有了强大的工业能力,尤其是重工业方面。
而且苏联凭借着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精彩的表现和英勇的作战风格以及马列主义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和影响力。全球范围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成立了一大批 社会 主义国家。并且这些国家纷纷倒向了苏联组建的 社会 主义阵营。
这就是冷战的开端和时代背景!尽管我们知道美国凭借着第二次世界大战获得了意想不到的回报。而苏联方面尽管因为战争而受到了重创和损失,但同时也凭借着战争而浴火重生。在苏联鼎盛时期,苏联国内的GDP达到了美国的一半。西方 社会 认为达到了46%!
但是对于苏联这样一个计划经济下的 社会 体系,统计其GDP很难完整地呈现出苏联的真实面貌。实际上苏联当时的综合国力是超过美国的!当时的苏联无论是公民的生活、福利保障还是教育医疗水平亦或者是居民的幸福指数以及最为重要的军事武器装备实力方面,都超过了同一时期的美国。
就以教育举例,当时的苏联实行免费义务教育。使得苏联国内很少有文盲!而且苏联当时的高等教育院校数量和教育水平都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苏联方面有着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和专家教授。同样也拥有着大量的科学家和教育家。
另外一个事情可以很好地佐证苏联当时的实力,从苏联解体距今已经近30年。作为苏联解体之后的主要继承国——俄罗斯联邦,凭借着吃苏联留下来的老本儿,依然能够保持世界第二大军事强国的地位而且丝毫不畏惧世界头号强国。这使得我们不得不承认当年的苏联有多么的强大和令世人恐怖。
二战结束后,世界经济经历了美苏争雄、日美争雄和中日争雄,苏联因为解体已成为 历史 ,日本因为房地产泡沫破裂,经历了失去的20年,还未赶上自己顶峰期,更不要提超过美国了,而我国的GDP现在已经是美国的71%,我国的经济增速远超美国,再过若干年,我国的GDP肯定能过超过美国成为坐上第一把交椅,美国自1894年登顶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也应该下来了。
美国自1894年登顶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后,一直占据是世界第一大宝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和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两个超级大国,但是苏联的GDP最高峰时也没有追上美国的GDP,1975年苏联的GDP和美国GDP最接近,但是也只有美国GDP的40.6%,1975年美国GDP为16889亿美元,苏联GDP为6859亿美元,苏联GDP和美国比相差太多,为什么苏联能和美国并称为超级大国,因为苏联的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和美国相当,甚至比美国强,冷战时期,最看重的是军事工业和重工业。
1995年日本的GDP达到顶峰,从此经历了失去的20年,2018年日本的GDP为4.97万亿美元,还未到1995年顶峰的5.45万亿美元,1995年美国的GDP为7.64万亿美元,1995年日本的GDP是美国GDP的71.3%,2018年日本GDP只有美国的24.2%。
我国GDP最强年份当时是2018年,因为我国的GDP每年都在增长,2018年我国内地GDP为13.61万亿美元,香港GDP为3629.93亿美元,澳门GDP为545.45亿美元,台湾省GDP为5846.00亿美元,2018年我国总的GDP为14.61万亿美元,2018年美国GDP为20.49万亿美元,我国GDP占美国GDP的比例为71.30%,明年我国将成为自1950年后世界上和美国GDP最接近的国家,不久的将来,我国GDP将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这个问题也就是现代 社会 把GDP这个概念看得太重而来的。
在美苏争霸的时候,美国的 社会 构成很大程度上说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整个 社会 处于一种蓬勃发展的状态,经济环境与秩序都处于合理状态。其突出的现象就是实体经济与国家政治环境吻合度高,而现在的情况已经不是那个时期了,资本主义经济学已经带领美国经济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实体经济毕竟是 社会 的根本,依赖金融技术实现对实体经济的控制终归是不现实的,当自己的经济只剩下资本的时候,就变成了对实体经济的依赖,当一个国家对经济的依赖变成了对自己国家以外的无条件依赖,这个国家就已经失去了发展的根本条件,而这就是美国的现状。
当时的苏联则是举国计划经济,一切以符合自己需要为原则。在这种思路下,苏联的实体经济始终以我为本,根本不考虑对外经济。即便是有对外经济,也不是站在资本扩张的立场上,而是以符合自身国际关系的需要为原则。似乎与三国时期蜀国的举国政策没什么两样。这样的经济模式更接近于按实际需要进行消费生产,计划性极强。
这两种经济模式不太好进行比较,即便是强行比较,由于很难把政治因素也作为考量成分,所以只能按国民实际消费来进行相对量化分析,至于奢侈品或民用技术超计划发展恐怕是很难在苏联出现,但是在美国实现跨越性发展则是必然。这也是后来苏联经济逐渐被世界淘汰的原因。
至于说经济比率,我个人认为不容易比较。
20世纪70年代中期,苏联统计数据显示,其国民收入水平达到美国的2/3(按照联合国1970年报告,美、苏分别占当年全球GDP总量的31.2%和13.2%,列前两位),工业产值达到美国的80%。1991年俄罗斯GDP总量占全球2.4%,位列全球第9。
2018年俄罗斯实现GDP1.658万亿美元,排名世界第11位。人口1.44478亿,贫困率13.2%,预期寿命72.1岁。
苏联经济实力最强的时候GDP和美国比较,怎么样,这是很多人都关心的话题。
但其实苏联并没有公布过GDP数据。冷战时期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而GDP是西方实行的一种用来衡量经济总量的数据,苏联当时和我国都不用GDP核算,而是用工业产值来衡量经济实力的。
所以苏联的GDP数据,主要是由世界银行后来估算出来的。
苏联GDP最高时应该是在1983年,这一年估算GDP为9930亿美元,只比美国、日本少,是世界第三。1983年美国GDP为36381亿美元,苏联相当于美国的27.3%。
而苏联GDP占美国GDP比重最高点应该是1973年。这一年苏联GDP6177.77亿美元,美国GDP 14285.49亿美元,苏联GDP达到美国的43.25%。
苏联由于一直是重工业发展优先,轻视轻工业发展,经济结构失衡,带来很严重的问题,并最终导致国家解体。
从国力上来说,苏联和美国曾经作为世界两大超级强国,实力确实是超群的,但按GDP这种核算方式则陷入西方的比较逻辑,自然是无法和美国相比的。
按苏联的核算逻辑,只看工业总产值的话,苏联工业总产值与美国相比,所占比例最高是在1975年的80%。
我是老威,我来回答。
在 历史 上,苏联的国民经济和美国的国民经济计算体系并不相同,苏联一直认为第三产业算不上 社会 财富,而美国则把第三产业纳入了 社会 财富当中,两者的差异导致了对经济发展的理解以及产业政策上的巨大差异,也就造成了到后来的美苏争霸当中,苏联越来越力不从心的状况。
苏联发展的最好时期应该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当时的美苏争霸格局当中是苏联处于攻势,美国处于守势的阶段。
要说苏联与美国GDP最为接近的年份,还是在1975年,当年美国GDP为16889亿美元,苏联为6859亿美元,苏联当时的GDP是美国的40%左右,虽然差距很大,但是比第三名的日本的4999亿美元还是多出了1660亿美元,多出了三分之一还要多。
但是就人们的生活水平来说,苏联与这些西方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差距非常大,当时苏联国内基本上买啥都要排长队,商店里的品种种类非常少,而且人民所需的日常生活用品普遍短缺。
但是在那些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基本上人人都有 汽车 ,而且从未担心过日常生活用品的短缺问题,就是生活质量来说,苏联并不是一个超级大国。
因为在经济发展理念上的差异,苏联当时把主要的精力都放在了重工业上,当然,认识到粮食问题的重要性,在赫鲁晓夫时代也曾经大力发展过农业,但由于当时苏联的体制问题,也是收效甚微。
而美国也在那个时候与苏联玩起了军备竞赛,为了不在军备竞赛当中落下风,苏联也是拼了老命发展军工产业,大量的财政都投入了军工,导致苏联当时拥有全世界顶尖的军队和武器装备,经济却越来越遭,在进入了80年代之后,苏联的经济发展基本是低于3%的年增长速度的,经济发展也逐步陷于了停滞。
实际上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在统计局上班,所以对国民经济的计算还是有一些了解。第一产业实际上就是农业上的粮食生产,哪怕是农产品的贸易,都不算第一产业,而是第三产业。第二产业就是工业和建筑业,除了粮食生产、工业和建筑业,其他的都是第三产业。
如第三产业的贸易,放在农业生产领域,实际上可以增加农业生产效率,贸易会告诉一个地方的农民,种什么作物会更符合 社会 需求。再如美国在90年代后就发起了互联网革命,到如今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对世界的发展带来了多大的影响,而互联网本身就是第三产业。相对于苏联来说,美国的产业当中,第三产业在90年代以后就逐渐站到了国民生产总值的8成以上,足以见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因为忽视了第三产业,这也是苏联后来经济发展停滞的重要原因。
至于到了1991年,苏联解体之后,继承苏联的俄罗斯经济一度崩溃,直到苏联解体30年后的今天,俄罗斯的GDP也只有1.66万亿美元,与美国的20.49万亿美元的GDP总量来说,就远远不是一个水平线上的了。
苏联和美国是二十世纪并立的两个超级大国,综合实力非常的强大。其中美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自19世纪末以来,美国一直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如今已经百年有余;而苏联也是一个经济强国,但与美国差距较大。
苏联经济实力最强的时候GDP占美国的比重如何?首先需要指出的是,冷战时期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对西方主导的世界经济秩序基本绝缘,而GDP是西方实行的一种用来衡量经济总量的数据,苏联是不用这一套统计方法的,它更多是用工业产值来衡量经济实力,所以关于苏联的GDP数据,主要是由世界银行估算出来的。
苏联GDP最高时是在1983年,当时它的GDP为993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日本,位居世界第三。1983年美国GDP则高达36381亿美元,苏联GDP仅相当于美国的27.3%。但在上世纪80年代,苏联经济已经陷入停滞,出现了商品短缺情况,经济体制僵化,而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进行的改革,进一步恶化了苏联的经济,最后结果如何想必大家也知道。
其实苏联GDP占美国比重最高的时候出现在1973年,当时苏联的GDP为6177.77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而美国GDP则为14285.49亿美元,苏联GDP相当于美国的43.25%。
上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国成为了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而苏联的主要继承者俄罗斯,实力大不如前,已经没有了往日的雄风。
苏联长期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苏联工业产值曾一度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
苏联不管工人农民勤奋程度还是产值都要比美国强,可为何还给人印象,苏联不如美国富裕不如美国人过的好?
这就是有效生产和无效生产的区别!
苏联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一切工农业生产都是人为计划的,美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一切工农业生产是以市场需求来自我安排的!
这就是为何苏联人更勤奋更贫苦,反倒没有美国人富裕生活的好的原因和奥秘所在!
市场种类五花八门,行业千百万种,人们的需求也各不相同,所谓众口难调,光靠人为的来计划来分配,显然是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的都符合实际的!
所以,虽然苏联产值很大,工农很勤奋很辛苦,但是生活却并没有过的更好,因为太多的无效生产耗费了太多人力物力资源!
就好比一个人喜欢吃苹果,可你却给了他一堆香蕉,就算你给他再多香蕉,他还是不满意不开心的,因为他只想吃个苹果!
苏联计划经济也是这个道理,市场本来需要奶油和面包,可苏联却生产了太多的坦克和飞机!虽然生产的很多工农很辛苦勤奋,天天累个半死,可生活却并没改善,生活还是不开心不快乐!
就像人们一提起苏联,想到的都是恐怖的军力,五百多万正规军,十几万辆坦克,几万枚核弹头,能把地球毁灭一千次等等,仅此而已,其他方面很少有人提及,因为压根也没啥可提的!几亿苏联人民这几十年啥也没干,就只生产根本没需求的核武器和坦克了!到了苏联解体后,那么多的飞机坦克大炮只能做废铁,要么当废铁卖了,要么直接抛弃野外风吹日晒报废,要不俄罗斯到处都是坦克坟场,这些可是苏联几亿老百姓几十年勒紧裤腰带省吃俭用的血汗啊,如今一文不值连废铁都不如,苏联人能不贫困吗,累的半死却只是生产出一堆没用没需求的废铁,生产越多,苏联人就越穷!
而美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市场需求什么就生产什么,不需求的绝不生产,人们喜欢吃苹果,那就只生产苹果,绝对不生产香蕉,这样能避免浪费人力物力资源,人们不用那么辛苦可却生活的很好很快乐,所谓的有好处的事一定要积极,没好处的事绝不积极!
有用功和无用功区别!无用功做的再多在怎么累的半死也照样完蛋鸟!就像有的人,劳苦一生,到头来还是一贫如洗,有的人却没那么辛苦没那么累却很富裕!方向要比行动更有意义,没有方向的行动,就像无头苍蝇到处乱撞!选择对了方向,才能平步青云,一帆风顺!
Ⅳ 最巅峰时苏联的经济有多强
苏联在最巅峰时期,经济也没有太强,只占到美国经济总量的40%左右。苏联的强项在军事实力与政治影响力,经济一直是苏联的短板。苏联之所以会解体,很大原因就是由于阿富汗战争的消耗与国际油价下滑,导致的经济陷入困境。苏联经济在最巅峰时期,达到了美国体量的40%。不过,苏联经济以重工业为主,民生工业薄弱,发展非常不均衡。更重要的是,苏联国防投入最多时,占到了GDP总量的20%以上。事实上,苏联与其说是被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联手搞垮,不如说没有把经济建设搞好。第一家麦当劳开业,苏联人排起了长队
第三,历史上经济总量最接近美国的是1995年的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只有日本GDP总量占比美国达到过最高峰。1995年,日本GDP总量达到了53340亿美元,美国为76640亿美元,占比高达69%。不过,日本随后进入了经济衰退期,目前的GDP总量仅为5万亿美元,而美国已经超过了21万亿美元。
苏联的强大主要在于军事的强大,而不在于经济的强大。也正是因为军事占用了太多的资源,才会导致苏联经济逐渐衰落,并最终解体。
Ⅵ 苏联经济实力最强的时候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美国的百分之多少
01.总述苏联经济实力最强的时候国内生产总值(GDP)是美国的百分之多少?说实话,小编并没有看到苏联方面当年公布的数据。倒是在高中历史教科书中提到了这个数据。书中说,从1922年苏联成立(在这之前叫苏俄),到1991年苏联解体,苏联共存在了69年(苏俄不算在内)。
到了80年代中期,戈尔巴乔夫上台后,虽然承认了市场的作用,但又由于他的一系列失误,最终导致苏联解体。再看美国,从二战以后开始,加大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力度,迎来了黄金十年。90年代,又出现了一种一知识经济为基础,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新经济。两国的差距就此拉开。
Ⅶ 二战爆发前,苏联的综合国力在世界的排名怎么样
二战前的苏联的综合国力在世界排名第二,仅次于美国。
苏联是当时世界上国土(本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国土面积高达2240万平方公里,足足占了世界陆地总面积的六分之一;苏联人口将近2亿,约为中国的一半,排名世界第三;苏联综合国力仅次于美国,和德国、英国不相上下。
战争结束后,美国陆军的实力,大致与苏联相当,即使有差距,也不会太大,加之美国海空部队的优势,因此,1945年二战结束的时候,美国的军事力量,应该是超越了苏联。
然而,维持上千万人的军队,花费是极高的,既然战争结束,美国人也不想再花这个钱,所以搞了大裁军,美国陆军的实力迅速萎缩,很快被苏联反超。几年后,苏联有了核武器,美苏之间的军事实力,逐渐趋向于平衡,但常规力量整体上讲,美国强于苏联。
Ⅷ 1950年苏联比英国强大几倍
摘要 从经济实力来看,1940年苏联的GDP总量约为433亿美元,英国的经济总量约为380亿美元。
Ⅸ 苏联经过两个五年的建设,到1937年工业总值跃居欧洲第几位
1933年至1937年苏联人民在以斯大林为领导核心的联共(布)的领导下进行了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历程,1937年苏联的的工业总产值超过法、英、德、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直到1987年苏联一直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苏联从1928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到二战前已经完成两个五年计划,使苏联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世界第二的工业国。
第三个五年计划尚未完成,苏德战争爆发。虽然苏联在开战之初,损失巨大,但最终顶住了德国的进攻,把德国打的大败,最终德国战败。
扩展资料
苏联取得成功的优势
1、实行计划经济,集中全国之力
五年计划其实很简单,就是国家集全国之力建设重工业,包括钢铁、发电、机械制造、水泥、采矿等工业。说白了,就是建设各种工厂,很多技术和设备是从西方国家购买。我们知道在市场经济下,经济发展都是先发展轻工业,获得资本积累,然后逐步转移到重工业。
苏联显然等不及了,战争迫在眉睫,不尽快发展重工业后果很严重。所以,苏联实行计划经济,集中全国之力发展重工业,企业不需要考虑市场销路的问题,一切由国家包办。
2、由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
苏联发展重工业需要购买设备,聘请外国技术人员,这都需要资金。资金从哪里来,只能从农民那里获取资金。于是,苏联农民过得很苦,为国家做了贡献。
3、苏联地大物博
除了资金发展重工业还需要大量的煤炭、铁矿石、石油等矿产,苏联国土广大,任何资源都不缺,只要发展采矿业把他们从地下和矿山里挖出来即可。
4、规模优势
苏联的国土面积和人口远远超过欧洲各国,即使工业化的水平只达到英法的七八成,苏联的总体工业产值就会远超欧洲。
所以,二战中,即使德国的工业化水平更高,武器更精良,但是苏联工业拥有巨大的规模优势,造出的武器虽然不如德国的质量好,但是巨大的数量优势弥补了质量差距,依然可以打败德国。
5、技术成熟
钢铁、发电、机械制造、采矿等工业在英国法国已经发现了几百年,技术高度成熟,苏联只要买(或其他方式获得)来用就可以了,买来技术和设备,然后迅速扩大规模,形成规模优势和数量优势。
苏联发展重工业实际上是发挥了落后国家发展工业的后发优势,不需要研发直接应用成熟技术,一跃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6、苏联的经济基础
近代以来,俄国经济虽然落后于英法等国,但是俄国并非一个像中国一样的纯农业国。俄国工业、农业仍然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工业、农业水平超过广大的落后国家,在世界上的排名依然靠前,俄国也是世界列强之一。
有了这份工业基础和人才储备,教育也并不落后,所以苏联只需要建设各种工厂即可,这位苏联的工业化提供了很大帮助,苏联的工业化其实比其他纯农业国跨度要小很多。
Ⅹ 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投入了多少资金
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工业投资248亿卢布,新建工矿企业150D多个,其中大部分为大型现代化企业。结果,工业固定资产增加1.2倍。工业总产值比1928年增长102%,年均达19.2%。到1932年,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已上升到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