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漳浦县多少人口
漳浦县常住人口为646838人。
漳浦县,闽南金三角南部县份,是福建省漳州市南部沿海县,唐垂拱二年(686年)置县,明以后素有“金漳浦”美誉。漳浦县是着名侨乡和台胞祖籍地 ,全县去台人员1.2万人,台属2.6万人,在2300万多台湾人中漳浦籍占200多万。辖17个乡镇、9个农林盐茶场,土地面积1708平方千米。
漳浦县有南溪、鹿溪、佛潭溪、赤湖溪、杜浔溪、浯江溪等河流,年降水量1600毫米,年均气温21.8℃。海岸线216千米,大小岛礁178个,海湾6个,港湾5个。漳诏高速公路、324国道、厦深铁路、漳州沿海大通道过境,水运有下寨和旧镇码头。沈海高速公路在漳浦设有3个互通口。
历史沿革:
战国后期前的夏商西周,属闽地,后属于闽越地。公元前222年(秦始皇二十五年,另说秦始皇三十三年),列入秦版图,属闽中郡。汉初,以梁山为界,北属闽越国,南属南海国。公元前85年(始元二年),属会稽郡冶县。晋至南北朝,北属南安郡龙溪县。南朝陈朝年间,在今福建设置闽州,后改名作为丰州,州驻地今福州。
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名为泉州,大业三年(607年)泉州废,改为建安郡,领闽、建安、南安、龙溪4县,驻闽县,郡治在今天的福州。此时闽境仅有1郡4县,今漳州境属建安郡(治在今福州)龙溪县。不久龙溪县撤销并入南安县,不久南安县也撤销。
唐垂拱二年(686)设漳州,并置漳浦、怀恩二县;开元四年(716)州署由盘陀岭南麓迁李澳川(今漳浦县城绥安镇),开元二十九年后,划龙溪县、龙岩县来属,怀恩县并入漳浦县;786年(贞元二年)州治再徙龙溪县桂林村(今漳州城区)。天宝元年(742)至乾元二年(759)漳州曾改为漳浦郡。
唐光启二年(公元886年)王潮三兄弟随王绪农民军进入福建,攻下泉州,福建观察使陈岩委王潮为泉州刺史,至947年,南唐并吞闽国,漳州地为王潮和闽国治地,历时61年。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 漳浦县
B. 漳浦绥安工业开发区的基本信息
漳浦县绥安工业开发区设立于1991年6月,总规划面积34.59平方公里,1998年3月列为省级开发区,下设绥安工业园、金浦工业园、黄仓工业园、旧镇工业园和大南坂工业园等园区。开发区位于县城城郊,环绕着县城,国道324线,省道山旧线、漳诏高速公路引道贯穿其间,在建的厦深高速铁路漳浦站设置在开发区内,距海西重点建设区域--古雷港30公里,交通十分便捷。
开发区建区以来,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确保高档次、高品位”的要求,以工业项目开发为主体,经过十余年的开发建设,已成为初具规模的现代化工业区,整个开发区的开发建设正朝着功能齐全、配套完善和规模效益的方向发展,并经市委市政府授权赋予开发区部分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和优惠的投资政策,实行“封闭式管理、开放式经营”的新型运行体制,为海内外客商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和优质的服务。目前,开发区已初步形成轻工纺织、运动器材、玻璃制品、农副食品、汽车配件等产业集群,吸引了美国、日本、意大利、新加坡等十几个国家和港澳台、国内发达地区的众多投资者在此投资。截止2009年底,全区共引进企业606家,总投资10.2亿美元,其中外资企业264家,合同利用外资8.5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亿美元,安排就业36000多人。
C. 福建漳浦县发展水平怎么样
漳浦县是福建省漳州市南部沿海县,唐垂拱二年(686年)置县,明以后素有“金漳浦”美誉。漳浦县是一个千年古县、全国文化先进县、人口大县,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
2019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4.3亿元、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250亿元;规模工业总产值381亿元、增长9.2%;规模工业增加值108亿元、增长9.2%。
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27.3亿元、增长4.6%;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3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5亿元、增长11%;实际利用外资2.8亿元;出口总值41亿元。
工农业及第三产业说明
2019年漳浦县完成工业投资114亿元、增长12%,实现工业税收9亿元、增长22.3%。出台扶持工业发展和招商引资优惠政策“43条”,新增规模企业16家、总数达到262家。
绥安工业区实现产值200亿元、税收4.9亿元,连续三年在全市工业园区建设竞赛稳居第一。赤湖工业园闲置土地处置进一步加快,实现产值27亿元、税收8500万元。
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17亿元、增长3%。全年接待游客61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75.8亿元,分别增长16.2%、24.8%。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漳浦县
以上内容参考 漳浦县人民政府—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
D. 漳浦县赤湖工业区有哪些企业
福建漳浦县赤湖工业区
漳浦县, 福建, 工业区漳浦县, 福建, 工业区
漳浦赤湖工业园区介于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规划总面积10平方公里,首期已开发2平方公里,于2001年被确认为福建乡镇企业省级工业园区建设基地,规划有游艇制造、污染集中控制、五金制造、石材加工,服装生产、食品开发、高新技术和贸易服装等八个功能区,区内水、电、路、通讯、排污等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企业发展环境宽松,每年都有台商、外商来投资企业,初步形成五金制造、石材加工、服装生产、食品开发、船舶制造等五大行业。
随着近几年的滚动发展,园区呈现“一园四区”品牌特色:一是将军澳游艇制造专业区,也是全国唯一高级游艇专业制造区。二是厦门、漳州唯一的“污染集中控制区”,布局电镀、漂染、再生造纸及其他无公害三类工业。三是洋坪岭制造加工区。四是农产品加工区。
本工业区具有以下四大优势:
一是区位优势
工业区介于厦门和汕头两个经济特区辐射带之间,距厦门国际机场60公里(与高速公路赵家堡互通口3公里对接);距漳州港40公里;省道公路横跨整个园区,是个交通便捷的沿海大集镇。
二是山海资源优势
赤湖东临台湾海峡,海岸线长18.2公里,拥有耕地3.8万亩,山地4.5万亩,可供利用荒地2.3万亩,地形平旷,山川秀美,海滩秀丽,风水独好。矿产资源丰富,玻璃沙、石英沙、花岗岩、辉绿岩、玄武岩、高岭土等10多种优质矿产。名胜古迹、自然奇观众多,旅游潜力大。
三是人文台侨优势
赤湖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历代英才辈出,是着名侨乡和台胞祖籍地……
四是政策优势
台商、外商除享受国家和省市的优惠政策外,可享受本园区特别优惠政策。园区率先实行“无费区”管理,即一切行政事业性费用一律免收.
E. 漳浦县的资源
漳浦在远古时期就开始发展生产。先民由旧石器时代进入新石器时代,商周时期的荒芜江南海疆,也已能生产戈、锛、镞石器工具及龟纹陶罐。至古绥安县时代,县人就具备较高的土建技术,农业和手工业不断发展。唐代,社会经济获得较大进步,农业生产进一步开发。明代,经济有长足发展。隆庆间开放海禁,与海外贸易往来更加频繁,旧镇港更加繁荣,使漳浦名优产品走向世界,获得“金漳浦”赞誉。明中期,手工业有极大发展,技艺精湛;农业、果渔业迅速开发。清初,漳浦经历“迁界”、“海禁”、“复界”之苦,经济衰落。清中期,全县经济有所发展。清末,国际列强纷纷侵占中国,漳浦经济建设受到破坏。民国时期,农业科学技术在县内得以推广,经济效益有所提高。
1989年,漳浦已成为粮食、糖蔗、水果、水产商品生产基地县。通过工商联营,引进科学技术和“三资”办企业,县内充足丰富的农业高、优、特产品,尤其是水果、鲜活水产品、畜牧产品、粮糖产品和优质石料板材等矿产,已为发展食品、建材等工业打开广泛的前景。
2012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5.9亿元,可比增长1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52.5 亿元,可比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78.9亿元,可比增长21.6%;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4.5亿元,可比增长10.9%。实现工业总产值201.7亿元,可比增长2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0.9亿元,可比增长21.4%;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52.8亿元,可比增长21.4%;规模工业企业超150家,其中产值上亿元企业超40家。实现公共财政总收入20.87亿元,同比增长39%;其中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实现14.09亿元,同比增长45.8%。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27元,同比增长14%;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64元,同比增长14.1%。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5.9亿元,同比增长17.4%。物价水平维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由2011年的105.1%降低为2012年的102.1%。实现外贸出口总值5.3亿美元(不含古雷),同比增长16.9%。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0.99亿美元,同比降低57.1%,其中县域部分0.95亿美元,同比增长78.3%。地区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双双超200亿元,财政收入超20亿元,连续两年实现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超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漳浦地处南亚热带,光照充足,雨量丰沛,山地丘陵164万亩,现有耕地51.40万亩,发展农业有着优越的条件。自唐建县后,农民开山辟地,至宋代水稻、水果开始发展。明代围海造田,推广先进农业生产技术,修水利,改进农具,引进稻、薯、麦、豆、花生、果树良种。至清代成为有名的米谷、花生、蔗糖输出县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农村常受战乱破坏,农民也受尽势家豪强压榨之苦,赖以生产生活的大部分土地掌握在封建地主阶级手中,受尽田租、高利贷剥削。农业耕作条件差,耕作粗放,作物产量低,部分农民离乡出国谋生,农村经济萧条。
1950年11月开始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现耕者有其田,解放了生产力。1951年开展农业互助合作,引导农民走共同富裕道路。在合作化的基础上狠抓农业“八字宪法”,落实增产措施,加强农业耕作技术指导,发展粮、油及多种经营生产。1956年粮食总产99250吨,花生总产5550吨,分别比1949年增长31%和25.6%。1958年“大跃进”开始,生产计划高指标,生产措施瞎指挥,上报产量浮夸风,收益分配搞平调,挫伤农民积极性,加上1959~1961年自然灾害,造成五谷歉收。1960年粮食总产量106660吨,比1958年110240吨减产3.2%,一度出现困难。
1961年贯彻执行国民经济调整方针后,恢复了以生产队为基础的三级所有制,在农业生产上贯彻“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逐步恢复正常的农业生产,1965年粮食总产量达152690吨,比1960年增长43%,多种经济获得较大发展。1966~1976年在农业战线上推行“左”的错误。1968年,公社在农业学大寨中推行“政治评分”,取消按劳取酬,取消社员多种经营,农业生产又一次受到严重干扰。种植业和畜牧业的总产量、总产值出现波浪式起伏。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民自主经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空前高涨,提倡科学种田。在耕作技术上大面积推广杂优水稻、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实现粮食一年三熟三高产的改制,出现一批亩产吨粮乡镇。同时大力发展畜牧业、芦笋、食用菌等创汇农业。
1983年县委、县府在念好“山海经”的基础上,成立花果中心、畜牧中心、水产中心。提出“以开发促开放,以开放促开发”的战略,注重规划,建设基地,经过10年的努力,已建成全省最大的粮、油、蔗、果、渔重点基地县。农业生产量和总产值直线上升。1989年农业总产值2.4亿元,比1978年增加1.27倍。粮食总产量25.6万吨,花生9770吨,分别比1978年增长31.3%和0.4%。其他畜牧业和多种经营都获得较大发展。
2012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7.7亿元,可比增长4.1%,被农业部认定为第二批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被财政部、水利部认定为全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在全省率先建设首个以本地农民为主体的漳浦农民创业园;投资3.2亿元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点);兰花大世界项目19家兰花企业和海峡花卉集散中心一期首批56家企业都已开始签约进驻;农业硅谷项目提前66天实现试投产;完成盈丰食品工业园、生物科技园、利苑大棚蔬菜示范基地、东山杏鲍菇专业村建设,丰盛等一批农产品加工企业不断提升,农业产业链不断延伸。中低产田和池塘标准化改造扎实开展,标准农田和农村户用沼气池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实施10大类35个重点水利建设项目,除险加固中小型水库13座,建设乡镇农村安全饮水项目11个(受益人口12.2万人),实施7个乡镇11.2公里海堤强化加固,完成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和浦东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建设,小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全面铺开。建成六鳌虎头山二级渔港及沙西白衣等3个三级渔港;实施渔船“小改大木改钢工作”,外海捕捞能力进一步增强。 漳浦工业源远流长。东晋至唐代,已有造船、冶炼、铸铁、制陶、纺织、煮盐等工业;宋代盛行酿酒;明代改煮盐为晒盐,并初步发展了榨蔗煮糖和手工纺织及印染;明末至清代,晒盐,制糖,手工纺织、印染大发展,并出现土法造纸及木刻版印刷作坊。食品制作盛行民间,清雍正八年(1730年),旧镇绿豆糕还出口东南亚各国。清代末年,佛昙豆仁饼及赤湖咸饼亦名扬海内外,经营长盛不衰。
民国时期,漳浦开始有机器织布、机器碾米、机榨甘蔗制糖、机械印刷、采选铝矿和发电照明等工业生产。至1949年,全县年工业总产值65万元。传统名特产品有金钟荔枝酒、李咸饼、杜浔酥糖、佛昙豆仁饼等。竹器加工盛行,石榴乡温斗村所产温斗篾席,名扬海内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漳浦工业有了新的发展。从家庭作坊为主的手工业,逐步发展为门类繁多的现代工业。1950年,组建漳浦县首家国营工业企业——漳浦新华印刷厂(1953年改称县印刷厂)。20世纪50年代初,经过3年的经济恢复时期,至1952年工业总产值123万元。1956~1957年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后,漳浦国营工业和集体工业进一步发展。1957年,全县各种经济类型的工业企业207家,其中国营企业17家,工业总产值426万元,比1953年增加2.46倍。1958年开展“大跃进”运动,全党全民“大炼钢铁”,大办工业,在一年时间内,全县兴办地方国营企业23家,小型集体企业745家。到1959年下半年,终因技术、原材料不足等问题,便相继“下马”停产。
经1961~1963年国民经济调整后,全县保留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29家,集体工业企业61家,1962年工业产值1538万元。虽是大起大落,却给漳浦现代工业的发展奠定初步基础。1966~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漳浦工业生产受到严重冲击,不少企业管理混乱,甚至停产,效益低下。全县有13家企业亏损,亏损额51.1万元。但在这期间,漳浦工业仍在继续发展,先后兴办13家企业,1970年工业产值1578.83万元,1975年又增至2565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县委、县府增加对工业生产的投入,固定资产投资根据“保证重点,照顾一般,集中力量把重点项目搞上去”的精神,1980~1989年用于工业重点项目投资7371.93万元,占这期间固定资产总投资的52.03%,使漳浦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继1979年建成合成氨厂后,在80年代又陆续建成脱水蔬菜厂、罐头厂、鹿溪糖厂、啤酒厂、拆船厂等骨干企业。特别是日榨2500吨甘蔗的鹿溪糖厂建成投产,结束漳浦县没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历史。这些企业的建成投产,促进漳浦现代工业的发展。截至1985年,全县工业设备拥有量3550台(套),设备原值3449万元(其中全民工业企业2923万元),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亿元(1980年不变价格)大关,达10887万元,并有57个企业盈利,利润总额714.5万元。1988年工业总产值突破2亿达20809万元。至1989年工业总产值24776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51.85%;全县工业企业从业人员26340人(其中乡镇村及个体办的工业企业20401人,国营企业5939人);全员劳动生产率9406.22元/人·年(其中国营工业企业16541.3元/人·年,乡镇、村及个体办的工业企业7335.4元/人·年);有58个企业盈利,利润总额1807万元,为漳浦经济发展,工业振兴打下坚实基础。全县主要工业产品有原盐、食糖、啤酒、罐头、酒精、饮料、食用植物油、化肥、配合混合饲料、钢板弹簧、编织袋等。
1979~1989年,全县工业系统的省优质产品有:漳浦钢板弹簧厂的双弓牌7C1-5农用拖车钢板弹簧总成、印石亭牌12度闽燕啤酒、海晶牌工业盐、三角梅牌一级白砂糖及三角梅牌二级酒精、水仙花牌850克特片蘑菇罐头、彩印食品袋、镇港牌二级花生油。乡镇工业的优秀产品有:日光灯镇流器、釉下青花笔筒、海燕牌建筑瓷砖、人造大理石、篾席、三头斜格花篮、五头圆吊篮、食品包装袋、雪白粉笔等。创新产品有:麦汁露、冬香黑啤酒、大熊猫牌高级奶糖、将军牌黑刚玉砂、复合聚氯化铝(净水剂)、稀土永磁材料钕铁硼等。
2011年工业总产值累计实现559.5亿元,年均递增27.6%;其中规模工业产值累计实现463.9亿元,年均递增32.6%,规模工业企业总数从2006年的138家增至2011年的218家,净增80家。
F. 漳浦绥安工业开发区的各大园区
金浦工业园位于漳浦县绥安工业开发区南部,总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首期开发1620亩,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低门槛准入的开发思路,重点突出土地优惠、政策灵活的招商特点,最适宜中小企业的落户发展。
重点发展行业:农副产品加工、石板材、金属制品、家具、轻纺制品等。 旧镇工业园地处漳浦县绥安工业开发区东南部,总规划面积5平方公里。园内现有企业40多家,初步形成了集运动健身器
材、五金塑胶、电子、饰品等为一体的轻工企业群体,被列为省级工业园区建设基地。
重点发展行业:运动器材、建材、饰品、新材料、五金塑胶制品等。 大南坂工业园位于漳浦县绥安工业开发区西部,总规划面积4.7平方公里。园内现有企业50多家,初步形成了雨伞及配件、食品、日用品、石板材、摩托车及配件、五金等六大产业,被确定为福建省乡镇工业园区建设基地。
重点发展行业:机电制造、精密铸造、日用品、五金配件、果蔬加工等。
G. 漳州工业区有多少个啊可以不可以把名字都告诉我下!!
基本上每个县都有1-2个工业区的,不过现在经济萧条,用工需求不旺盛啊
漳州市属:招商局漳州开发区、角美开发区
芗城区:金峰开发区(金峰工业园、北斗工业园、石亭工业园)
龙文区:蓝田开发区(蓝田工业园、朝阳工业园)
龙海市:九湖开发区、颜厝开发区、海澄新区
漳浦县:古雷开发区、赤湖工业区、绥安工业区、旧镇工业区、佛坛工业区、
金浦工业区、大南坂工业区
云霄县:云陵开发区
东山县: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
诏安县:闽粤边界贸易加工区
平和县:平和县工业集中区
南靖县:金山开发区、靖城工业区、三卞开发区、丰田开发区、大房开发区
华安县:丰山工业集中区
长泰县:兴泰工业区、长泰经济开发区
H. 漳浦县大南板镇有多少人口
大南坂镇位于福建省漳浦县城西南面,距县城中心4公里,国道324线贯穿全境,厦深铁路漳浦站、金浦教育园区以及规划中的古武高速出口均位于辖区内,区位优越、交通便捷。大南坂镇前身为国营大南坂农场,1999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改制建镇,2010年9月正式挂牌。改制后的大南坂镇下辖1个农场(13个作业区、2个管理区)、1个行政村(新民村)、2个工业园区(大南坂工业园、金浦工业园),总面积60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人,是新一轮规划的县城新区,漳浦县重要的招商引资窗口之一。
I. 漳州市漳浦前亭镇工业园怎么样 那里适合生活么 我要去哪里工作但就是不知道生活是否方便!
亭镇工业园辖区总面积74.5平方公里,辖13个行政村,4个场,人口31736人。是一个集工农业生产、水产养殖加工、旅游发展于一身的滨海新兴工业重镇,为省级文明乡镇。
生活方便,成本比漳浦别的地方要高
J. 福建省漳浦县多少人口
约有86.8598万人(到2012年3月14日止)
方言:闽南方言
气候条件: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区
着名景点:宋代建筑赵家城、滨海火山地质公园等
火车站:漳浦站
车牌代码:闽E
主要高校:闽南师大石化学院、漳州科技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