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业生产用水量估算要点有哪些
1.设计年限内生产用水量的预测,可以根据工业用水的以往资料,按历年工业用水增长率以推算未来的水量。
2.根据单位工业产值的用水量,工业用水量增长率与工业产值的关系,或单位产值用水量与用水重复利用率的关系加以预测。
注意
各地企业处址不同,有的是依湖而设;有的是临江而建;有的是傍泉而立;还有的是靠海而置。所以它们所采用的水源也各不相同。如南方一些城市的企业大多采用河水、湖水等地表水;沿海城市的一些企业海水用量比较大。
而北方的一些企业则大量采用泉水、井水等地下水。还有一些城市,在工业用水中采用了一部分污水,所以污水也可用作工业用水的水源。因此,凡是能为工业生产提供水量的源泉都是工业用水的水源。
2. 工业企业取水量不应包括的是
不包括重复用水量、直流冷却水量、未利用直接排放的
矿井水
和
雨水量
、污水处理企业处理的污(废)水量、
水力发电
动力用水量。
工业企业取水量是指为工业生产正常进行,保证生产过程对水的需要,实际从各种水源引取的水量。
3. 3、 关于农林工业用水(效率)评价指标有哪些
农业用水效率:单方水粮食产量,表示农业用水的经济效率;
农业GDP变化用水系数,反映农业单位用水量产生的经济效益变化;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反映工业的用水水平;
工业GDP变化用水系数,反映工业用水量产生的经济效益变化。
供参考
4. 工业企业用水情况表怎么填
《市区工业企业用水情况表》填报说明
1.工业用水量 报告期各类计划用水户实际使用的水量,包括新水取水量和重复利用量。计算公式:新水取水量+重复利用量
2.新水取水量 指为使工业生产正常进行,保证生产过程对水的需要,实际从各种水源引取的、为任何目的所用的新鲜水量,包括间接冷却水新水量、工艺水新水量、锅炉新水量及其他新水量。
3.间接冷却水新水量 指工业生产中采用间接水冷却所用的新鲜水量(或补充的新水量
4.工艺水新水量 指工业生产工艺中除间接冷却水新水量以外所用的新鲜水量。
5.重复利用水量 指工业企业内部生活及生产用水中,循环利用的水量和直接或经过处理后回收再利用的水量之和。
6.间接冷却水循环量 指间接冷却水重复使用的水量。
7.锅炉冷凝水回用量 指利用锅炉蒸汽热能后冷凝水回用的水量。 8.工艺水回用量 指工业生产工艺用水回用的水量。
9.锅炉总产汽量折成水 指锅炉产汽量×年工作小时数×水密度
1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指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内,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重复利用水量与总用水量之比。计算公式: 重复利用水量÷(生产中取用的新水量+重复利用水量)×100%
11.间接冷却水循环率 冷却水循环率指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年)内,冷却水循环量与冷却水总用量之比。计算公式:冷却水循环量÷(冷却水新水量+冷却水循环量)×100%
12.锅炉蒸汽冷凝水回用率 指在一定计量时间内,用于生产的锅炉蒸汽冷凝水回用水量与锅炉产汽量之比。
计算公式:蒸汽冷凝水回用量÷(锅炉产汽量×年工作小时数)×水密度×100%
13.工艺水回用率 指在一定的计量时间内,工艺水回用量与工艺水总量之比。计算公式:工艺水回用量÷工艺水总量×100%
14.万元产值取水量 指工业企业生产每万元工业产值而使用的取水量。计算公式:取水量÷工业总产值(万元)
15.取水单耗 是指生产每单位某种产品平均实际消耗的取水量,简称单耗。计算公式:生产某种产品的取水量÷某种合格产品产量
5. 工业和农业的用水量
1998年中国气候异常,长江、松花江、珠江、闽江等主要江河发生了大洪水。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广大军民顽强拼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抗洪、抢险、救灾的全面胜利。1998年全国属丰水年,降雨量比常年偏丰,地表水资源量比常年增加,地下水储存和水库蓄水总量有所增加,黄河下游断流比1997年有所缓和,太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水环境状况局部有所改善。工业和城市生活用水略有增长,全国供水基本上满足国民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需求。党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对水利建设作了总体部署。但是,中国面临的水资源形势依然严峻。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环境恶化等水的问题比较突出。黄河下游断流情况依然严重,重要江河的水污染还未得到有效控制,以城市为中心的地下水超采情况仍很严重,工农业用水浪费没有得到遏制。现将1998年水资源情况公告如下:
一、水资源量 (页首) 降水量 1998年全国平均降水量713毫米,折合降水总量67631亿立方米,比常年(多年平均,下同)偏多11.3%,属丰水年。按九大流域片分析,松辽河片降水量616毫米,比常年多20.6%;海河片降水量551毫米,比常年多0.8%;黄河片降水量463毫米,比常年多1.5%;淮河片降水量1005毫米,比常年多18.8%;长江片降水量1216毫米,比常年多11.5%;珠江片降水量1560毫米,比常年多0.4%;东南诸河片降水量1875毫米,比常年多13.5%;西南诸河片降水量1212毫米,比常年多14.4%;内陆河片降水量193毫米,比常年多17.6%。各省级行政区1998年降水量与常年相比,偏多的有2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京、鄂、皖、藏、豫、苏、渝、赣、新、内蒙古偏多15%~35%;偏少的只有6个省,其中甘肃和海南分别偏少9.5%和12%。 地表水资源量 指地表水体的动态水量,即天然河川径流量。1998年全国地表水资源量32726亿立方米,折合年径流深345毫米,比常年多24.0%。各流域片地表水资源量与常年相比,松辽河片多49.9%,海河片少25.8%,黄河片少15.8%,淮河片多47.5%,长江片多34.3%,珠江片多9.2%,东南诸河片多29.5%,西南诸河片多15.0%,内陆河片多12.7%。各省级行政区1998年地表水资源量与常年相比,偏多的有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浙、黑、桂、豫、闽、鲁、渝、鄂、湘、皖、苏、赣偏多20%~65%,内蒙古偏多172%;偏少的只有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琼、甘、冀、晋偏少20%~40%。 1998年,从国外流入国内的水量为294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15亿立方米;从国内流出国境及流入国际界河的水量共8236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658亿立方米;入海水量为2132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3959亿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量 指降水和地表水体入渗补给地下含水层的动态水量。扣除水面和矿化度大于2克/升咸水的面积后,全国地下水计算面积为944万平方公里,1998年地下水资源量9400亿立方米。北方五大流域片平原区地下水总补给量与上年相比,松辽河片增加18.0%,海河片增加50.5%,黄河片增加17.0%,淮河片增加61.7%,内陆河片增加7.8%。北方17个省级行政区1998年平原区地下水总补给量与上年比较,增加的有15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晋、冀、鲁、京、豫、皖、吉增加35%以上;只有黑龙江和甘肃两省分别减少3%和4%。 水资源总量 指评价区内当地降水形成的地表、地下产水量,不包括区外来水量;由地表水资源量与地下水资源量相加,扣除两者之间互相转化的重复量而得。1998年全国水资源总量3401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22.0%。全国产水总量占降水总量的50.2%,平均每平方公里产水量为35.8万立方米。 各流域片1998年水资源总量情况是:松辽河片288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71.2%;海河片354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66.9%;黄河片67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0.6%;淮河片1403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24.4%;长江片1312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41.5%;珠江片5155亿立方米,比上年减少20.4%;东南诸河片2581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6.1%;西南诸河片6287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7.4%;内陆河片1552亿立方米,比上年增加18.4%。各省级行政区1998年水资源总量与上年比较,增加的有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冀、辽、渝、京、吉、鄂、苏增加50%~95%,陕、皖、鲁、豫、内蒙古、津增加1倍以上;减少的只有桂、黔、粤、琼4省,其中广东、海南分别减少32%和39%。
二、蓄水动态 (页首) 大中型水库蓄水动态 对全国2903座水库(大型401座)统计,1998年末蓄水总量1805亿立方米,比上年末增加10亿立方米;北方5片共增加165亿立方米,南方4片共减少155亿立方米。各省级行政区蓄水量增减情况是:增加的有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增加蓄水量229亿立方米,其中吉、青、鄂、辽、豫、陕增加较多,分别增加51、42、30、18、18、14亿立方米;减少的有12个省、自治区,共减少蓄水量219亿立方米,其中粤、湘、赣、浙、琼、闽、桂减少较多,分别减少50、44、32、28、18、17、16亿立方米。 北方平原区浅层地下水动态 对北方各平原开采区总面积65.8万平方公里调查分析,1998年末浅层地下水位与上年末相比,约有四分之三面积的水位上升,地下水储存量共增加80亿立方米。上升区(水位上升0.5米以上)面积占31.4%,储存量增加100亿立方米;下降区(水位下降0.5米以上)面积占11.4%,储存量减少46亿立方米;相对稳定区(水位正负0.5米以内)面积占57.2%,储存量增加26亿立方米。各省级行政区储存量变化情况是:增加的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豫、吉、甘分别增加26、19、14亿立方米,内蒙古和辽宁各增加10亿立方米,皖、鲁、陕各增加约6亿立方米;减少的有冀、晋、苏、新等4个省、自治区,分别减少11、4、3和2.5亿立方米。 平原区地下水位降落漏斗 根据21个省级行政区对81个漏斗调查统计,1998年末与上年末相比,漏斗要素变化情况是:在45个浅层漏斗中,漏斗中心水位上升的有30个,下降的为15个;漏斗面积减少的有35个,增加的为10个。在36个深层漏斗中,漏斗中心水位上升的只有14个,下降的为22个;漏斗面积减少的只有14个,增加的为22个。
三、供用水量 (页首) 供水量 指各种水源工程为用户提供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供水量。1998年全国总供水量5470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占80.8%,地下水源供水量占18.8%,其他水源供水量(污水处理回用和雨水利用)占0.4%。另外,海水直接利用量为95亿立方米。流域间主要的水量调配情况是:海河流域引黄河水51.1亿立方米,淮河流域从长江、黄河分别引水10.7和20.2亿立方米,山东半岛从黄河引水13.5亿立方米。 按流域片统计,松辽河片、海河片、黄河片、淮河片的供水量分别为624、424、398、569亿立方米,其中地下水源供水量分别占45.4%、61.8%、32.1%、31.0%;长江片、珠江片、东南诸河片、西南诸河片的供水量分别为1679、842、306、8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源供水量都占95%以上;内陆河片供水量546亿立方米,地表水占89%。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地表水源供水量占总供水量90%以上的有沪、闽、贵、渝、浙、苏、桂、粤、藏、滇、鄂、湘、川、宁、赣、新、琼、皖等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地下水源供水量占40%以上的有冀、京、晋、豫、辽、黑、鲁、陕等8个省、直辖市。 用水量 指分配给用户的包括输水损失在内的毛用水量。1998年全国总用水量5435亿立方米,其中农田灌溉用水占64.3%,林牧渔用水占5.0%,工业用水占20.7%,城镇生活用水占4.7%,农村生活用水占5.3%。与上年比较,全国总用水量减少131亿立方米,农业用水减少154亿立方米,工业用水增加5亿立方米,生活用水增加18亿立方米。 各流域片用水情况是:松辽河片用水量624亿立方米,农业占72.4%;海河片用水量424亿立方米,农业占72.5%;黄河片用水量395亿立方米,农业占77.9%;淮河片用水量567亿立方米,农业占72.2%;长江片用水量1663亿立方米,农业占58.5%;珠江片用水量837亿立方米,农业占65.0%;东南诸河片用水量308亿立方米,农业占65.3%;西南诸河片用水量82亿立方米,农业占78.9%;内陆河片用水量536亿立方米,农业占94.6%。在各省级行政区中,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75%以上的省、自治区有新、宁、内蒙古、藏、琼、甘、青、冀等8个;工业用水占总用水量25%以上的省、直辖市有沪、渝、苏、鄂、津、粤、京、贵等8个。 用水消耗量 指在输水、用水过程中,通过蒸腾蒸发、土壤吸收、产品带走、居民和牲畜饮用等各种形式消耗掉,而不能回归到地表水体或地下含水层的水量。1998年全国用水消耗总量3062亿立方米,占总用水量的56.3%。各类用户的需水特性和用水方式不同,其耗水率(消耗量占用水量的比例)差别较大,全国平均农业耗水率为65.5%,工业耗水率为24.7%,城镇生活耗水率为26.1%,农村生活耗水率为 87.7%。由于各流域片的地理位置、气候因素、水源条件、用水组成及管理水平的不同,其综合耗水率有所差别:松辽河片为59%,海河片为66%,黄河片为56%,淮河片为61%,长江片为50%,珠江片为45%,东南诸河片为55%,西南诸河片为70%,内陆河片为76%。
四、水资源利用简析 (页首) 全国水量平衡分析 1998年,全国水量的收入项为水资源总量(34017亿立方米)、入国境水量(294亿立方米);支出项为入海水量(21321亿立方米)、出国境水量(8236 亿立方米)、用水消耗量(3062亿立方米)和非用水消耗量;调蓄项为水库蓄水变量(+10亿立方米)和地下水储存变量(+80亿立方米)。通过水量平衡分析,估计全国1998年非用水消耗量约1600亿立方米。 非用水消耗量指河道、湖泊、水库、沼泽等地表水体的蒸发量(含水面蒸发与土壤浸润蒸发)和地下水的潜水蒸发量。在南方湿润地区,降水量大于蒸发能力,水资源量主要消耗于用水,非用水消耗量很小;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蒸发能力为降水量的3倍以上,非用水消耗量是水量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按流域片进行分析结果:海河片非用水消耗量约70亿立方米,为用水消耗量的25%;黄河片非用水消耗量约210亿立方米,为用水消耗量的95%;内陆河片非用水消耗量约960亿立方米,为用水消耗量的2.4倍。非用水消耗量并非全是无效蒸发,其中一部分为生态环境所必需。 水资源利用程度分析 考虑跨流域调水、水库蓄水变量和地下水储存变量等因素的影响,对各流域片1998年的地表水控制利用率(地表水供水量占地表水资源量的百分比)、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用水消耗量占水资源总量的百分比)进行估算结果:海河片和黄河片的利用程度最高,地表水控制利用率分别为61.8%和73.7%,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分别为70.2%和44.5%;其次是内陆河片、淮河片和松辽河片,地表水控制利用率分别为34.2%、34.9%和16.6%,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分别为26.9%、24.7%和15.4%;珠江片、长江片、东南诸河片和西南诸河片的利用程度低,地表水控制利用率分别为14.0%、12.1%、9.9%和1.3%,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分别为6.6%、6.3%、5.6%和0.9%。松辽河片中的辽河流域利用程度较高,地表水控制利用率为39.8%,水资源总量利用消耗率为33.5%。 用水指标 1998年全国平均用水指标值如下:人均用水量为435立方米;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当年价)用水量为683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为488立方米;万元工业产值(当年价)用水量,含火电为94立方米,不含火电为71立方米;人均生活用水量,城镇为每人每日222升,农村为每人每日 87升(含牲畜用水)。与上年比较,除城镇和农村人均生活用水量略有增加外,其他用水指标值均略有减少。 因受气候、人口密度、经济结构、作物组成、节水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各省级行政区的用水指标值差别很大。从人均用水量看,大于600立方米的有新、宁、黑、沪、内蒙古、藏、琼、粤、桂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新疆、宁夏分别为2500和1800立方米;小于300立方米的有渝、晋、陕、津、贵、川、豫、皖、鲁9个省、直辖市,其中山西、重庆不足200立方米。从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看,大于1000立方米的有宁、新、藏、甘、桂、内蒙古、青、黑、赣、琼、贵等11个省、自治区,其中宁夏、新疆为4000立方米左右;小于400立方米的有津、京、沪、鲁、晋、渝、辽7个省、直辖市,其中天津、北京分别为161和201立方米。从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看,大于800立方米的有宁、琼、桂、闽、粤等5个省、自治区,小于300立方米的有晋、津、渝、豫、鲁、冀等6个省、直辖市。 五、水污染概况 (页首) 废污水排放量 1998年全国废污水排放总量共593亿吨(不包括火电直流冷却水);其中工业废水占69%,生活污水占31%。按流域片统计,长江片189亿吨,珠江片155亿吨,松辽河片71亿吨,海河片55亿吨,淮河片47亿吨,黄河片32亿吨,东南诸河片28亿吨,内陆河片9亿吨,西南诸河片7亿吨。废污水年排放量大于20亿吨的有12个省、自治区。 河流水质 根据1998年水质监测资料,对全国109700公里河长进行评价的结果,Ⅰ类水河长占5.4%,Ⅱ类水河长占24.4%,Ⅲ类水河长占33.0%,Ⅳ类水河长占13.7%,Ⅴ类水河长占6.6%,超Ⅴ类水河长占16.9%。由于1998年全国大部分地区水量偏丰,水质总体状况有所好转,全国污染河长(Ⅳ、Ⅴ类和超Ⅴ类河长,下同)占评价河长的百分数比上年减少了6.4%。各流域片的水质状况是:内陆河片、西南诸河片和长江片水质良好,污染河长分别为9.9%、13.6%和14.7%;珠江片和东南诸河片水质尚可,污染河长分别为17.4%和21.9%;黄河片、松辽河片、海河片、淮河片水质较差,污染河长分别为62.7%、64.4%、74.8%、76.6%。 湖泊水库水质 1998年评价湖泊16个,水质达到Ⅰ、Ⅱ类水标准的湖泊有6个,4个湖泊的部分水体受到污染,6个湖泊水污染严重。国家重点治理的三个湖泊中,太湖水质介于Ⅳ类~超Ⅴ类之间,全湖处于中富营养状态,其中五里湖、梅梁湖富营养化严重;滇池草海水质为超Ⅴ类,外海水质为Ⅴ类,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时有腥膻气味;巢湖水质为Ⅳ类~超Ⅴ类之间,西半湖污染重于东半湖,以重富营养化水体为主,局部水域向极富营养化发展。 1998年,对103座水库的水质进行评价的结果: 有83座水库水质良好,达到Ⅱ、Ⅲ类水质标准;在受污染的水库中,超Ⅴ类水质水库有吉林太平池水库、黑龙江东方红水库、河南宿鸭湖水库和贵州乌江渡水库等4座。从富营养化程度看,大部分水库处于中营养状况。 注:《公报》中涉及的全国性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台湾省和澳门地区。
参考资料:http://www.cqwater.gov.cn
6. 什么是工业用水
工业用水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生产用水及厂区内职工生活用水的总称。生产用水主要用途是:①原料用水,直接作为原料或作为原料一部分而使用的水;②产品处理用水;③锅炉用水;④冷却用水等。其中冷却用水在工业用水中一般占60%~70%。工业用水量虽较大,但实际消耗量并不多,一般耗水量约为其总用水量的0.5%~10%,即有90%以上的水量使用后经适当处理仍可以重复利用。
7. 在我国以下工业行业中用水量最大的是什么
火电(含直流冷却发电)、钢铁、纺织、造纸、石化和化工、食品和发酵等高用水行业
取水量占工业取水量的50%左右。
8. 我国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题干中通过与发达国家的对比,说明了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不科学,浪费损失严重.D说法正确,符合题意.其它选项不合题意.故选D.
9. 关于节约用水的问题和答案
1.我国()规定:“国家实行计划用水,厉行节约用水。”
A《水土保持法》 B《水法》
C《环境保护法》
2.党的十五大提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开发和节约并举,把()放在首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A保护 B节约 C利用
3.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战胜了今年长江流域和松花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取得了抗洪斗争的伟大胜利。*总书记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强调:“加强水利建设,要坚持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实行兴利除害结合,开源()并重,防洪抗旱并举。”
A节流 B保护 C建设
4.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国水资源的统一管理,水资源统一管理包括:统一规划、统一调度、统一发放取水*、统一征收水资源费和统一()。
A管理水量和水质 B开发 C治理
5.为加强水资源管理,节约用水,促进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国务院决定从1993年9月1日开始实施()。
A《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 B《水法》
C《水土保持法》
6.为加强对节约用水的管理,这次国务院机构改革决定成立(),办事机构设在()。
A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农业部
B 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水利部
C 全国节约用水办公室建设部
7.根据我国《水法》规定,()应当加强对节约用水的管理,各单位应当采用节约用水的先进技术,降低水的消耗量,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A水行政主管部门 B各级人民政府
C各行业
8.节流应采取法律、行政、经济、技术、宣传教育等多种措施,以杜绝浪费,提高水的()。
A利用率 B价格 C质量
9.要在全社会形成节约水资源光荣,浪费水资源可耻的公德,人人都要树立水资源是()的新观念,养成爱惜水、保护水和节约水的优良习惯。
A有限的、有价值 B天然的、无价值
C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10.联合国47届大会作出了确立“世界水日”的决议,决定从1993年开始,每年的()为“世界水日”。
A3月22日 B4月20日 C4月22日
11.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就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做出了决定,提出“制定促进节水的政策,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把()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大幅度提高水的利用率,努力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
A推广节水灌溉 B有效利用水资源
C保护环境
12.一个人每天需摄入2600毫升的水以保持人体的水平衡,水在人体中含量最多,约为体重的()。
A2/3 B1/4 C1/6
13.水是人类经济活动必不可少的自然资源,在当代世界,人均年耗水量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其用水结构成为判断该国工业化程度和生活水平的重要依据,而1立方米水所能创造的财富,又是衡量一个国家()水平的重要尺度。
A教育 B生活 C技术经济
14.水资源与国际政治密切相联。目前中东问题的焦点之一就是水资源的控制权和使用权。据专家预测,由于全球性水资源短缺日趋严重,下个世纪()将代替石油成为国际间冲突的主要根源。
A土地 B水资源 C煤炭
15.水资源短缺或使用不合理将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产生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森林草原退化、土地沙化、地表地下水体污染等。
A城市化 B 河湖萎缩 C疾病传播
16.水资源通常是指可更新的(),主要包括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水,其补给来源是大气降水。
A雨水 B淡水量 C河水
17.地球表面近乎()的地方被水覆盖,其中97.5%的水都是咸水,只有2.5%是淡水。
A1/4 B3/4 C9/10
18.水资源既是生活资料又是生产资料,具有以下特点:可更新性,(),多功能性,不可替代性和利害两重性。
A有限性 B生产性 C无限性
19.海洋水和陆地水受太阳的照射变成水蒸气上升到空中,在一定气象条件下又以雨、雪形式降落到海洋和陆地;海洋上空的水气向陆地上空输送,陆地的()排入海洋。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之间的这种水量交换现象,叫做全球水循环。
A污染物 B泥沙 C径流
20.土地利用、城市化、水资源利用等人类活动干扰了天然水文循环,改变了水资源产生条件,进而影响水资源()。
A数量、分布 B质量
C数量、质量、分布
21.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万亿立方米,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水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资源量的(),排名在世界第100位以后。
A1/2 B1/4 C1/8
22.我国水资源的特点是: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地区分布();雨热同步,年内、年际分配不匀。
A均匀 B较均匀 C不均
23.我国水资源总量的()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地区,而该地区人口占全国的53%,耕地面积仅占全国的35%;长江以北广大地区,人口占全国的47%,耕地占全国的65%,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 A19%81% B50%50%
C81%19%
24.我国第一次全国水资源评价于1985年完成,1987年出版(),全面系统地描述了我国水资源数量、质量及其分布和特征。
A《中国水资源评价》B《中国水利》
C《中国的水》
25.中国用占世界7%的耕地和()的水资源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水利作用功不可没。
A6% B10% C20%
26.我国的水情是,水多:洪涝为患,水量时空分布不均;水少:水量性缺水和水质性缺水;水浑:()和水土流失。
A水污染 B浪费水 C节约水
27.水体污染物质的主要来源是:工业废水、农田排水、城市污水、大气降落物(降尘和降水)、工业废渣和城市垃圾。其中70%来自()。
A城市污水 B农田排水 C工业废水
28.我国颁布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依据地表水水域使用目的和保护目标将其划分为五类,其中可作为饮用水源地的有()。我国河湖污染严重的为()、太湖、海河、辽河等流域。
AⅠ黄河 BⅠ—Ⅱ长江
CⅠ—Ⅲ 淮河
29.目前我国已开发利用的水资源量约占水资源总量的19%,但各地水资源利用率差异很大。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的北方一些地区,利用率(),而水资源丰富的南方及西南地区,水资源利用率()。 A很高很低 B很低很高 C低高
30.目前河川径流开发利用程度最高的河流是(),已超过60%。 A黄河 B海河 C长江
31.目前全国年供水总量为5000多亿立方米,其中大部分为地表水,用水量最大的行业是()。
A工业 B农业 C服务业
32.我国有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污染型缺水三种缺水类型。北方以()为主,南方以()为主,污染型缺水南北方都存在。
A资源型缺水工程型缺水
B工程型缺水资源型缺水
C污染型缺水工程型缺水
33.河流断流和大面积地下水位下降是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的重要标志。近年黄河下游每年都出现断流且断流时间越来越长,1994年75天, 1995年122天,1996年150天,1997年达()多天,断流河段长700公里。
A200 B300 C400
34.目前我国水资源的供需情况是(),用水增长较快的是城市用水。
A供过于求 B供不应求
C供需大体平衡
35.全国600多座城市中有()多座城市缺水,较严重的有110多座,不同程度地影响了城市工业和居民的生活。
A200 B300 C400
36.由于水源的枯竭,导致城市变成荒芜废墟的例子,在世界各地不胜枚举,如我国新疆丝绸之路上的()。
A楼兰 B吐鲁番 C塔里木
37.新中国第一个大城市引水工程是()。
A引黄济青 B引滦入津 C引滦入唐
38.由于地下水超量开采,造成大面积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全国已出现区域性地下水降落漏斗56个,总面积近9万平方公里。而由于地下水位下降造成50余座城市出现()等地质灾害。
A水荒 B地面沉降 C洪水
39.我国水资源并不丰富,但在水资源紧缺的同时却存在着用水()的现象。
A节俭 B经济合理 C浪费
40.缓解当前我国水资源紧缺的正确措施是()。
A加强水资源开发 B节约使用水资源
C全面节流、适当开源、加强保护、强化管理
41.当前我国农田灌溉用水效率约为(),现阶段,我国灌溉水利用率低主要因为灌溉方法落后。
A0.7—0.8B0.4—0.45
C0.15—0.25
42.在我国现有7.5亿亩的农田灌溉面积中,采用的灌水方式面积最大的是()。
A管道输水灌溉法
B渠道输水地面自流灌溉法
C喷、微灌法
43.我国农业节水潜力很大,如果把灌溉水的利用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10%,每年可节水()。
A300—400亿立方米 B30—40亿立方米
C1000—1500亿立方米
44.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对节水灌溉提出的要求是()。
A大力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
B推行沟灌、畦灌,改进灌水方法
C采取渠道衬砌、管道输水等措施
45.水利部与财政部、国家计委、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联合下发通知, “九五”期间在全国建设()个节水增产重点县。
A100 B300 C500
46.在一个地区采取的节水灌溉方式,应当根据()的原则确定。在我国北方小麦产区,通常采用小畦灌。在西北干旱地区多采用“膜上灌”,在东北地区,春夏季干旱时,为抢种保苗,农民普遍采用“坐水种”。
A因地制宜,经济合理,安全适用
B上级指示,部门意见
C资金省,技术简单
47.我国第一部《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年()开始实施。
A5月1日 B7月1日 C9月1日
48.滴灌属于()灌溉,所以最省水。
A局部湿润 B全面湿润 C交替湿润
49.最适于蔬菜大棚采用的灌溉方法是()。
A沟灌 B畦灌 C微灌
50.运用经济杠杆,合理确定水费价格,实行按量收费,是促使用水户节约用水的有效手段。为此,()于1985年发布了《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
A国务院 B财政部 C水利电力部
51.根据水稻生长阶段,实施“浅、薄、湿、晒”的灌水技术是我国南方水稻产区大力推广的节水技术,这项技术最早在()得以应用。
A广东 B广西 C云南
52.水在工业生产中的主要功能有()。
A循环冷却生产设备、满足生活用水
B能量交换媒介、物质交换媒介、产品原料
C部分进入产品原料、满足职工生活用水
53.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重复利用水量与()之比。
A新增用水量 B工业用水量
C总用水量
54.城市生活用水包括()。
A居民用水和工业用水
B工业用水和公共用水
C居民用水和公共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