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八陡镇的经济
境内地下矿藏比较丰富。主要有煤炭、矽砂石、陶土、粘土、石灰石等。煤炭因多年开采,已近枯渴,尚有约200万吨储量。矽砂石约储有6,000万吨。 境内水源分布于南山麓,系石灰岩水,水质良好,硬度在18度左方,可供工农业生产和人畜饮用。 境内土壤两种:一是砂壤土,分布在北面黑山一带,面积13,100亩;二是黑红壤土,分布在南山一带,面积27,110亩。以上土壤表层一半为中壤,一半为轻壤。唯因土层瘠薄,山势陡峻,水土流失较重,有机质偏低,养分含量较少,需加深活土层,增施有机肥料,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境内交通四通八达,非常便利。张(店)、八(陡)铁路支线终点站——八陡火车站设在这里;博(山)、沂(源)公路蜿蜒曲折,穿越全境,是通向鲁南的必经之地。市内公路汽车从博山通往八陡,来往频繁。通向李家、池上、源泉、南博山、下庄、石马等乡镇的公共汽车都经过这里。 镇办工业比较发达。本镇地处城郊,系工农插花地区,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办有煤矿、炼焦、陶瓷、耐火材料、矽砂、玻璃工艺、橡胶、砖瓦等行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镇、村办企业更加飞速发展。新建的矽砖、印刷厂、铸钢、电瓷等厂有30个。1983年年总产值达11,825,866元。 文教卫生事业发展很快。建国前,全镇仅有两处小学,在校学生不足200人。现有小学五处,中学三处,在校学生5,890人,教职员工293人。各村还办起了托儿所、幼备,医疗条件较好的卫生院一处,医护人员58人,床位3O张。并能自制部分膏、丹、丸、散及针剂。较好地方便了群众,达到了就医一般不出镇。
⑵ 八陡镇的经济发展
建国初期,全镇粮食平均亩产150公斤,总产121.1万公斤。1978年粮食亩产464公斤,总产374.5万公斤。2000年亩产540公斤,总产435.9万公斤。建国初期,全镇农业总产值196万元,1978年为1250万元。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全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全镇广泛开展了“农业科技效益年”活动,大力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优化产业结构, 优化农业资源配置,使主导产业逐步向专业化、基地化、规模化发展。2000年全镇农业经营大户发展到283户, 承包粮田287公顷。大力发展“冬季农业”,1997年建冬暖型塑料大棚69个,其中蔬菜大棚40个,花卉大棚5个,养殖棚圈104间。
大力发展畜牧规模养殖,2000年全镇规模养殖大户已达46户,除鹿、狐狸等特色养殖外, 发展万只鸡以上养殖大户6家,青石关村是博山区命名的养鸡专业村。福山村的“淄博和平鸽良种开发中心”,是以饲养、繁殖、科研、加工、回收、开发为主业,集科工贸一体的农业产业化新型企业。现拥有美国落地王鸽、上海白羽王鸽、泰国红玉鸽等6大品系的6万余对优良鸽种,资产达6063万元,年产值过亿元。
全镇重视林果及种植业生产,积极开发千亩烟台大樱桃基地建设,现已种植40公顷。千亩红叶围镇工程已完成600余亩,植火炬、黄栌、五角枫等红叶树种2.5万株。大力推行林业大户承包, 开展全民义务植树。1994年通过山东省荒山绿化达标,2000年增福村被国家绿化委员会命名为“全国造林绿化千佳村” 。2000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888万元,其中种植业1805万元,林业210万元,畜牧养殖业873万元。粮经作物产值之比为3∶2。 建国前,镇内的煤炭分别被买办资本悦升公司和官僚资本信成公司垄断,地方工业主要有红炉锻打镰刀,铁工厂铸造铁锅、鏊子,另有木工、石灰窑等小型企业,从业人员480人,年产值5.6万元。
建国后,八陡镇充分利用地下矿产资源丰富,张八铁路直达八陡,博沂公路、仲临公路、湖南公路纵横穿过八陡的有利条件,迅速恢复了煤炭、炼焦、采石等资源型企业和镰刀、铁锅、木工等传统企业。1978年从业人员5506人,年产值8600万元,利税890万元。
改革开放以后,八陡镇实施“工业立镇、科教兴镇、创汇强镇”的经济发展战略,坚持“镇抓镇办,村抓村办”的工业发展路子,以工业为重点,以对外开放为突破口,坚持集体个体一齐上,为全镇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一、抓投入,着力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 淄博涤纶厂等一批技术先进的项目建成投产, 实现了八陡镇制定的“由重工型向重轻合理型转变,由资源型向商品型转变,由劳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的全镇建设指导方针。全镇形成了化纤纺织、玻璃器皿、陶瓷、冶金、建材、铸造、机电、木器家具等10个系列,重轻比例协调的工业体系。全镇共实施技改、新上项目186项,新增产值5.1亿元,利税6515万元。二、抓对外开放。每年都组织企业参加经贸洽谈活动,大力开发出口新产品。2000年自营出口创汇额达到453.6万美元。三、抓企业改制。根据政企分开,产权明晰,管理科学的原则,全镇结合实际,因企制宜,对部分小企业和亏损企业实行兼并、拍卖和破产,让企业重新出现生机。1997年7月, 原镇办企业博山社会福利毛纺厂破产。11月,淄博涤纶厂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 12月,八陡耐火材料厂、黑山玻璃厂改制为股份合作制企业。1998年5月,博山区福山粘土矿(含博山盛达水泵厂)破产。8月,博山硅砂开发实业公司(原八陡矽砂厂)破产。4月至11月,博山福利橡胶厂、博山名士家俱公司、福山耐火材料厂、八陡被服厂、 博山金福来电器厂等先后改制为私营企业。9月30日,将淄博涤纶厂镇有股本抽回,转为职工个人股份合作制企业。10月,博山陶粒厂转由北河口村经营。现全镇有镇办企业3家,股份制企业9家,村办企业99家,中外合资企业9家,个体企业354个,从业人员10061人。2000年实现总产值13.65亿元,利税1.19亿元。
八陡建安公司2000年基本建设投资3086万元,完成建筑面积25.3万平方米,完成总产值1.27亿元,实现利税730万元。
八陡镇党委政府以建设“工业重镇、经济强镇、新型城镇”为总体目标,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着力转变发展方式,努力提高发展质量,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工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 一是经济总量不断扩大。 2008年全镇共有工业企业351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4家,主要涉及汽车配件、机械加工、铸造、陶琉、新材料等行业。2008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1.28亿元,同比增长43.1%;实现销售收入131亿元,同比增长35.84%; 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884万元,同比增长48.7%。增福村、苏家沟村、北河口村、福山村、杏花崖村进入区2008年度经济强村行列。 二是产业集群优势日益显现。通过不断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培植壮大优势产业,逐步形成了以宏马集团、山东机器集团、富源履带、黑山铸钢为骨干的机械装备制造产业,以黑山玻璃、福泰日用瓷器、宝祥玻璃为骨干的陶瓷琉璃产业,以飞乐焊业、八陡耐火材料为骨干的新材料产业,产业集群优势日益显现,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配套能力逐步增强。其中,宏马集团进入全市百强企业行列;宏马集团、黑山玻璃有限公司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2008年度明星企业;山东福泰陶瓷有限公司被区委区政府表彰为2008年度优秀企业。 三是项目建设持续推进。 2007、2008年全镇建设工业项目118项,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16.12亿元。分别有4个项目列入区工业重点工程,其中,宏马集团投资9000万元的静压铸造流水线项目被评为区2008年度优秀重点工程项目。 四是科技创新取得明显成效。依托科技创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挖掘科技潜力, 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产业,2008年全镇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全年完成14.21亿元,同比增长82.09%。宏马集团等企业申报专利18项,增福村被省科技厅认定为全市唯一省级新农村建设民生科技示范村。通过大力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品牌创建取得了较大突破。2007年山东博山福泰日用陶瓷有限公司“福泰”牌日用瓷器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省着名商标及山东陶瓷行业名牌产品称号;2008年黑山玻璃有限公司的日用耐压玻璃器皿,山东珑山实业有限公司的飞乐牌焊丝被认定为“山东名牌产品”称号。 第三产业随第一、二产业的发展而发展,随第一、二产业的衰弱而萧条。八陡镇的第三产业大体可分为三个时期:
一、七七事变前的繁荣时期,自宋到金、元时期,八陡镇的煤炭、陶瓷、炼焦、铁器的兴起和发展,必然促进交换的发展。特别是清末民初时期,八陡镰刀、铁锅、煤炭久负盛名,产品遍及黄河流域和东北地区。工矿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服务业的发达和繁荣。康熙年间,镇内八陡、福山大街上商号、杂货店、布店、窑货店、小铺比比皆是。每逢大集,粮食布匹、日用百货、蔬菜水果大批拥入集市,其繁华程度为博山县内各乡镇之最。
二、1953年至1978年国营企业独家经营时期。1948年,博山华昌贸易支公司成立,在八陡设营业组,国营商业进入八陡镇。1952年9月,八陡镇北河口村群众集资51 00元,成立淄博市第三区联村供销社,即现在的八陡商业服务公司。1956年个体商业分别组成石炭坞商店、福山商店。博山区粮食局在八陡设立八陡粮管所,统一供应粮食;博山区蔬菜公司在八陡设立蔬菜商店,统管全镇蔬菜供应;博山区商业服务公司在八陡镇设立照相馆、理发店、饭店、旅馆。1978年从业人员210人,产值2.8万元,利税3000元。
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市场经济时期。八陡镇政府迅速恢复和扩大了八陡、福山、 石炭坞三个集市,新建石炭坞等8个农贸市场和淄博畜禽交易市场。镇村改造实行统一规划, 凡临街楼房一层均为商店,鼓励农民和下岗职工从事商业、饮食业。2000年底, 全镇个体工商户达2672户,从业人员4792人,实现产值1.21亿元,创利税3200万元。
特色产业八陡镰刀、铁锅、煤炭为八陡镇的传统特色产业。玻璃制品、日用陶瓷、金属铸件及高档耐火材料、实木家具为八陡镇新兴的特色产业。
温岭的工业区有:
温岭市山市工业区
温岭市箬横朝西工业区
温岭市义民工业区
温岭市横峰工业区
温岭市新河镇肖家桥工业区
温岭市温西工业城
温岭城北南山闸工业区
温岭山洋工业区
温岭市温峤镇琛山工业区
温岭市泽国镇山下陈工业区
温岭市石粘双莲路山马工业区
温岭市城西街道吴山工业区
温岭市南泉工业区
温岭市坞根工业区
温岭市大溪镇下员山工业区
温岭市泽国镇丹崖工业区
温岭大溪大洋城工业区
温岭市淋川镇工业区
温岭市松门工业区
温岭东部滨海新街工业区内
温岭海塘工业区
温岭市城北街道横塘工业区
温岭市上马工业区
温岭市东湖工业区
温岭市是浙江省台州市所辖县级市,中国大陆新千年、新世纪第一缕曙光首照地,地处浙江东南沿海,长三角地区的南翼,三面临海 ,东濒东海,南连玉环,西邻乐清及乐清湾,北接台州市区,地理坐标东经121°09′50″~121°44′0″,北纬28°12′45″~28°32′02″,是一座滨海城市。
⑷ 慈溪的工业区都有哪些
慈溪工业区有很多,每个镇都有,比如慈溪市龙山工业区,慈溪市天元工业区,慈溪市附海工业区,规模最大的当属杭州湾工业区和慈东工业区。
慈溪(Cixi),因治南有溪,东汉董黯“母慈子孝”而得名,地处东海之滨,杭州湾南岸。东离宁波60公里,北距上海148公里,西至杭州138公里,是长江三角洲南翼环杭州湾地区沪、杭、甬三大都市经济金三角的中心。
工业区是指在城市发展战略层面的规划中,要确定各种不同性质的工业用地,如机械、义工、制造工业,将各类工业分别布置在不同的地段,形成各个工业区。工业区中包含有基层工业区,属工业枢纽的组成部分。由一个或数个较强大的工业联合企业为骨干组成的工业企业群所在地区。大多以企业地域联合为基础,由一群企业或数群企业组成,有共同的市政工程设施和动力供应系统,各企业间有密切的生产技术协作和工艺联系。其范围常在几到十几平方千米。工业企业群或为协作制造配套产品,或在共同利用市政工程设施基础上组成。
⑸ 山东潜电泵业有限公司怎么样
山东潜电泵业有限公司是2015-06-05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投资或控股),注册地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八陡镇福山村西岭工业园。
山东潜电泵业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3701123072400259,企业法人白娜,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山东潜电泵业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水泵及配件、渣浆泵、脱硫泵、潜水泵、真空泵、离心泵、电机、减速机、电动滚筒、真空泵成套设备、压缩机成套设备、负压站、电控柜、电线电缆的批发、零售;机械设备(不含特种设备)及配件的销售、安装及维修;进出口业务。(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通过爱企查查看山东潜电泵业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⑹ 博山一核二区三片是什么意思
近年来,博山区委区政府针对当前博山区城乡产业区域分工不明晰、布局散乱,难以形成产业聚集和规模效应,乡镇集聚力和辐射力不强,大部分村庄规模小、分布散、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严重滞后等问题,按照城乡统筹发展的思路,围绕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布局和城镇、农村社区发展布局,着眼于长远发展、集约发展、科学发展,对农业片区、工业片区、生态片区、城市片区、镇、农村社区的布局进行了规划。一是提出了“一核、二区、三片”的城乡产业规划布局。“一核”,指城市中心综合服务片区,“二区”,指新区工业片区、老城工业片区,“三片”,指农业片区、西部生态片区、东南部生态片区。二是提出了“一城六镇二十个农村社区”的城乡规划布局。即博山城市规划区、南部独立6个镇、规划建设20个左右的农村社区。三是提出通过城乡产业和城镇村布局规划,逐步引导工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产业化集中、居住向城镇农村社区集中,引导城乡资金、技术、人才、管理等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促进城乡基础设施共建共享,逐步统筹城乡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实现城乡均衡协调发展。
“一核二区三片”的城乡产业规划
“一核”,即城市综合服务核心。主要是原博山老城区,指尖山南路与秋泉路之间的区域。该核心规划建设行政中心、文化中心、教育中心、金融中心、医疗中心、商贸中心,为产业区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的城市服务,形成对全区较强的吸引力和辐射力。依托城市综合服务核心,挖掘潜力、扩展总量,优化结构、拓宽领域,提高城市服务功能,带动全区服务业繁荣发展。
“二区”,即新区工业区、老城工业区。新区工业区由开发区、白塔镇等部分组成,位于尖山南路以北的区域。老城工业区主要是指八陡矿区、山头矿区,具体位置东至湖南路、西至秋泉路、南到南过境路、北到五岭路。新区工业区和老城工业区作为博山的工业集中区,逐步引导产业向产业园区集中,上大工业、上好工业,加快推进工业化进程。新区工业区,规划建设机电产业园、泵业产业园、汽车配件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推进资源整合和自主创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集中策划、争取和建设一批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增强发展后劲。以项目为载体,加快做大做强一批骨干企业,形成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老城工业区,规划建设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园、新材料产业园和陶琉产业园,推进资源整合和存量盘活,结合上级产业政策变化,优势产业延伸拉长、企业做大做强、存量资产重组盘活,加快策划实施一批新项目、大项目。通过大项目、好项目建设,做大做强一批骨干企业。
——“三片”,即现代农业片、西部生态片、东南部生态片。现代农业片,由石马镇、崮山镇、北博山镇、源泉镇和南博山镇北部等部分组成。西部生态片,是指滨博高速路以西地域。东南部生态片,主要包括南博山镇南部和池上镇东南部地域。这三个片,主要是依托博山独特的山地、生态、气候特色,着力发展现代生态有机农业。现代农业片,规划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工程,打破镇域界限,统一规划、连片开发,大力发展“三个10万亩”,即有机蔬菜基地10万亩,有机干鲜果基地10万亩,有机特色杂品基地10万亩。规划用5年左右时间整建制建成有机农产品区,建成10万亩有机干鲜果基地、5万亩有机蔬菜基地、5万亩有机杂品基地。西部生态片,以生态林建设为主,立足生态资源优势,加快推进资源整合,大力发展特色餐饮娱乐业,逐步形成以生态文化、饮食文化为特色的休闲度假旅游区。东南部生态片,以经济林建设为主,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全方位开发旅游资源,大力培育和发展周边旅游市场,逐步形成以田园风光、休闲度假为主的生态旅游区。
“一城六镇二十个农村社区”的城镇村规划
按照城乡统筹、一体发展的要求,积极调整城乡空间,建设城乡社区体系,着力构建“ 一城六镇二十个农村社区”的城镇村空间布局。
—— “一城”,即博山城市规划区。该规划区依托现有城市中心城区,将开发区、白塔镇、夏家庄镇、山头镇、八陡镇同时纳入城市规划区范围,逐步对开发区和4个镇在行政建制上由镇改为街道,与城区一同建设。博山城市规划区的建设,以推进城市化为目标,坚持“市民为本、文化为魂、产业为干、规划为准、建筑为形、管理为重”的工作理念和以青砖黑瓦白墙绿树为特色的城市建筑色彩风貌、“山水、生态、文化、洁净”的城市特色,加快推动近郊镇融入城区布局,在规划设计上求高求新,在建设管理上求细求严,突出抓好城市社区建设,努力打造鲁中休闲居住城。
—— “六镇”,即南部相对独立的源泉镇、北博山镇、石马镇、崮山镇、南博山镇、池上镇。根据各镇在城市中的地位、发挥的作用、人口规模,按照乡镇等级结构的确定原则,确定源泉镇、北博山镇为中心镇,石马镇、崮山镇、南博山镇、池上镇为一般镇,形成布局合理、层次清晰、特色突出的现代城镇体系。每个镇驻地设立一个中心社区,按照城市化建设标准加强镇区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逐步发展成以生态旅游和农工贸为一体、各具特色的小城镇,增强镇域集聚力和辐射功能。
—— “二十个农村社区”,即城市建成区和镇区范围外建设20个农村社区。充分考虑村庄位置、人口聚居、交通状况和历史渊源等因素,按照地域相近、规模适度、有利生产、便于服务的原则,在城市建成区和镇区范围外建设20个农村社区,即:在崮山镇建设岳庄社区、崮山社区、天津湾社区;在石马镇建设蛟龙社区、石马社区、芦家台社区;在南博山镇建设邢村社区、下瓦泉社区、下庄社区;在北博山镇建设朱家庄社区、郭庄社区、沙井社区;在源泉镇建设泉河社区、高庄社区、郑家社区;在池上镇建设赵庄社区、小峰社区、李家庄社区、代家庄社区、郝峪社区。
⑺ 八陡镇的地理位置
八陡镇位于淄博市博山区东南部15公里处,是博山区的近郊工业重镇和重要交通枢纽,山东省百强乡镇之一,地跨东经117°56′-117°59′,北纬36°18′-36°20′。镇机关驻地距博山区政府所
在地9公里。东与崮山镇接壤,西与山头镇相邻,南与石马镇相依,北与淄川区西河镇相连。
自然状况 八陡地处博山城外围山川地带, 四面环山。东西最大距离6.5公里,南北最大距离8.1公里。 总面积3694公顷,其中耕地面积538.14公顷。主要山脉有黑山、 大福山、刁花峪等,其中刁花峪最高,海拔604米。主要河流有岳阳河,境内流长4.78公里, 流域面积36.94平方公里。适合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地瓜等。另有果园79.9公顷、菜地70公顷。全镇植被覆盖率92.8%。
⑻ 八陡镇的特产
八陡镇是博山陶瓷业重要基地之一。早在唐代末年,当地就用煤炭作燃料烧制陶瓷。据考证,八陡的陶瓷生产盛于宋元。续修《博山县志》实业篇载:“自宋代即有用煤炭下层之土制粗罐、碗、盆以供人需用者。”明清时期,煤炭作为燃料普遍应用于手工业,推动了陶瓷、琉璃、冶金、硝磺等行业的发展。福山的黑、红大碗,八陡的瓶罐,明清时期就行销省内外。明嘉靖年间,发明了烧制琉璃瓦技术。
八陡镰刀品种多、质量好,以其夹钢均匀,不崩不卷,裤口圆正,接火严密等特点而享誉省内外,其始端距今约300年。黑山煤炭火力大,适于打铁,熟铁业历来就比较发达。新编《博山县志》记载:八陡熟铁行业在民初极为发达,仅设在八陡专门经营镰刀的铁铺就有7家,年产镰刀百万把以上,畅销华北及东北地区。
⑼ 八陡镇的强镇由来
八陡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名列全区第一名。1993年跨入淄博市25个经济强镇和山东省200个经济强镇行列。 全镇获得的荣誉称号主要有:1990年被国家经贸委命名为“出口创汇基地镇”,1991年被评为山东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1998年被淄博市命名为“淄博乡镇之星”,2000年被山东省评为“小康乡镇”,被淄博市命名为“明星镇”“经济强镇”“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八陡镇拥有玻璃器皿、陶瓷、冶金、建材、铸造、机电、木器家具等10多个工业门类,远销美国西欧60多个国家和地区。规模企业56家,拥有自营进出口权企业25家,合资企业13家,外商独资企业1家,年出口创汇2500万美元。近年来,八陡镇坚持科学发展观,提出了建设工业重镇、经济强镇、新型城镇的远景规划和奋战三年,实现翻番,再造一个新八陡的近期目标,制定了实施结构优化、城镇化、经济国际化战略,着力建设机械铸造、陶瓷、玻璃器皿三大基地,重点发展机械铸造、耐火材料、玻璃器皿、日用陶瓷、化工五大产业。连续三年开工建设了文姜路一期、向阳路、文姜路二期和'村村通'工程,竣工里程近15公里,完成旧村改造20余万平方米,城镇环境面貌有了较大改观,平安八陡建设取得新进展,有力地促进了全镇经济及各项社会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