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吴旭 宋林认为宋代手工业的特点是什么
是规模扩大,人与人之间的分工明确,生产技术先进,产品质量和数量都有明显的提高。
北宋时期,手工业生产有很大进步。当时,各种手工业作坊的规模和内部分工的细密程度,都超越前代。生产技术发展显着,产品的种类、数量、质量大为增加和改进。
宋代的手工业生产模式在隋唐的基础上继续变化,应该说,官手工业部门的分工是越来越细,手工业组织也越来越大,北宋时期中央设有少府监、将作监、军器监、都水监。
(1)宋元手工业有哪些变化扩展阅读
宋代的手工业规模大,许多手工业工人已经成为了专业的工人,如 “机户”,作坊的数量也远远大于唐代,在一些作坊中,已经出现了简单的协作关系,除了家内的劳动力外,还采用了一些其他劳动力,即“雇工”,甚至在冶炼、 制瓷等行业出现了唐代几乎见不到的、规模远比小商品生产大的经营模式。
在如此的产业生产环境下,再加上宋代活跃的商品经济,坊市制度的瓦解,日趋成熟的农业和逐渐丰富的经济作物,手工业自然地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宋代的手工业经济中,由于农业生产发展对各种铁制农具的需要,和军备战争的需求,矿冶业占有重要地位,其表现于采矿区域的扩大、从业人员的增多和组织制 度的进一步完善,这样就提高了铁的产量。
⑵ 宋代宋手工业发展表现的三个行业
宋代手工业是我国古代手工业繁荣的时期之一,其中又以丝织业、制瓷业、造船业三个行业最为突出。
(一)纺织业。宋朝的丝、麻、毛纺织业都非常发达。西北地方流行毛织业,重庆、四川、山西、广西、湖北、湖南、河南等地麻织业非常发达。到了南宋时期,广东雷州半岛地区和广西南部成为棉纺织业的中心。两浙和渝川地区丝织业最发达。宋朝政府还在丝织业最发达的地区设立织锦院,也就是官办的丝织作坊。而相关的印染业,也因此发达起来。
(二)制瓷业。宋朝官窑、民窑遍布全国。时有河北曲阳定窑、河南汝州汝窑、禹州的钧窑、开封官窑、浙江龙泉哥弟窑、江西景德镇景德窑、福建建阳建窑等七大名 瓷窑,和分布在各地的许多大小瓷窑,所产宋瓷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远销海外,如日本、高丽、南洋、印度、中西亚等地区。其中钧瓷以神奇的窑变特色和每年36件的稀有产量而位居宋瓷之冠。北宋的瓷器,不论在产量还是制作技术上,比前代都有很大提高。当时,烧造瓷器的窑户,遍布全国各地,所造瓷器各具特色。
(三)造船业。宋朝造船技术水平是当时世界之冠。宋神宗元丰元年,明州造出两艘万料约600吨位的神舟。1974年福建泉州出土一艘宋代古船,有13个隔水仓,一两个隔水仓漏水,船也不会沉。隔水仓技术,经马可·波罗介绍,传入欧洲。宋朝的主要造船厂分布在江西、浙江、湖南、陕西等地区。虔州、吉州、温州、明州都是重要的造船基地。太宗时期,全国每年造船达到三千三百余艘。到了南宋,由于南方多水加上海上贸易日益发达,造船业发展更快。临安、建康、平江、扬州、湖州、泉州、广州、潭州、衡州等成为新的造船中心。广州制造的大型海舶木兰舟可“浮南海而南,舟如巨室,帆若垂天之云,舵长数仗,一舟数百人,中积一年粮”。南宋时代还出现了车船、飞虎战船等新式战舰。
⑶ 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有哪些特征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高中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有哪些特征呢?许多同学感到很难全面认识,在此,笔者进行粗浅的分析,希望对广大同学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历史悠久,并且不断发展进步.
远古时期的陶艺,纺织和玉器制作等已经表现出相当高的工艺水平,如半坡人面网文盆、龙山文化中的玉器.在原始社会晚期,手工业就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商周时期青铜铸造技术相当成熟.春秋战国时期,铁器铸造成为重要的生产部门.汉代的炼铁、铸铁和制钢业、丝织业及造纸业的发展,是当时经济繁荣的主要标志之一.魏晋南北朝时期,出现灌钢法,这成为古代最先进的制钢方法,成功烧纸出的白瓷,是制瓷技术的重大突破.隋唐五代时期,出现缂丝技艺,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宋元时期,宋代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元代黄道婆发明脚踏三锭纺车,烧制出青花和釉里红.明清时期,棉纺织业成为新兴的手工业部门,烧制出斗彩、五彩瓷、粉彩和珐琅彩.
第二,多种经营方式长期并存,其中官营手工业长期占统治地位.
在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经营,即所谓“工商食官”.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和小农经济的形成,开始出现专业的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此后,官营手工业、专业的私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成为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呈现出长期并存的格局.官营手工业资金雄厚、规模经营、分工细致、组织形式严密,对产品质量要求较高,管理严格,推动了手工技艺的提高,代表中国古代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从西周到明代前期,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第三,古代手工业的发展与农业经济密不可分,且始终处于农业经济的从属地位.
除了受资源、交通限制较大的矿业外,历史上发达的手工业区都分布在农业上精耕细作地带.如前期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后期的长江中下游地区.精耕细作的农业地带能提供与农业息息相关的中国传统手工业大量的原料,如纺织业、制糖业、制茶业、酿酒业等,此外,手工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如金属冶炼业的发展,尤其是冶铁业和冶钢业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尽管中国古代手工业很发达,但由于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等原因,在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的场合,手工业服务于农业,始终处于农业经济的从属地位.
第四,手工业的区域分工和专业化水平受商品经济活跃程度的影响.
早期手工业的发展和布局受自然资源分布影响较大,随着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商业的发展,区域性和全国性统一市场的形成,手工业的发展突破了原料产地的限制,产品走向全国,这些都为手工业专业化生产中心的出现提供了条件.如宋代温州“地不宜桑而织纫工,不宜漆而器用备”(《永乐大典》).明清时期,《天工开物》载:“凡倭缎制造起东夷,漳泉海滨效法之,丝质来自川蜀,商人万里贩来,以易胡椒归里.”景德镇制瓷业也是“工匠来八方,器成天下走”.可见,如果没有活跃的商品经济,统一的国内市场,各地区的手工业分工及专业性手工业的发展是不可想象的.
第五,手工业的发展与社会生活的变迁相互影响.
宋代在造纸业大发展的基础上,雕版印刷得到普及,民间印书业繁荣,南方出现众多私人刻书中心,过去“难得”的书籍作为商品周流天下,唾手可得,《百家姓》、《千字文》一类识字课本的流行,使民间教育有了很大普及,识字率提高,学术下移,促进了民间文化艺术的繁荣和发展.随着文化的发展,为了节省印刷费用,提高印刷效率,社会迫切要求改进雕版印刷技术,推动了活字印刷术的诞生.
第六,手工业中心分布地区与经济重心的南移呈相应变化.
大约到南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完成了从北方到南方的转移.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不少手工业部门、手工品的主要产地也从北方转移到南方.以丝织业为例,西周至唐代,中国的丝织业中心都在北方,基本以长安为中心.南宋时代,苏州、杭州、成都等地设置织锦院(官营丝织业机构),各有织机数百架,工匠数千人.民间私营作坊更多,生产大量精美丝织品,如武康与安吉的绢纱、鹅脂棉,均属上品,嘉善魏塘的宓家所织画绢,远近闻名.这些表明丝织业中心由北方转移到南方.
⑷ 宋元时期,经济发展的变化使社会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现象
经济重心的南移
1、原因:
(1)北方多战乱,南方相对安宁;
(2)人口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技术。
2、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
(1)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方得到开发,南北经济差距缩小。
(2)两宋时,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3、经济重心南移的表现:
(1)南方农业发展:
北宋时发明的新农具有“秧马”和牛转翻车。
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由福建推广到江淮一带(从南向北),太湖流域是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棉花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从南向北)
(2)南方手工业兴旺:
① 丝织业:北宋时,主要的丝织业产地是苏州、杭州、成都
② 棉织业:在南方逐渐普及
③ 制瓷业:景德镇成为瓷都。
④ 造船业:宋朝造船业居世界首位,海船上装有指南针。
(3)南方商业的繁荣:
① 商业都市:南宋都城临安的繁荣成都远远超过北宋都城东京。
② 对外贸易:主要港口是泉州、广州、明州
③ 纸币出现: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④ 宋代城市已打破居民区和商业区的界限,有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肆”。
(4)北宋时国家的财政收入80%来自淮河以南地区。
4、古代经济重心转移对今天经济建设的启示:
①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南方经济的发展都是在北方战乱和南方相对稳定的条件下完成的,因此,必须保持安定团结的局面,保持政治稳定,才能促进经济发展。
② 经济的发展必须得到政府的重视,必须采取鼓励发展经济的政策。
③ 我们要注重环境保护,保护生态环境。
希望满意,中考加油
⑸ 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22、阅读下列材料: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请结合课本内容回答:
(1)“南方形成天下闻名的‘粮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这说明了什么?(1分)两宋时期成为全国最重要粮仓的地区具体在什么流域?(1分)
(2)“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4分)
(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叫什么?(1分)南宋时,发行的纸币称为什么?(1分)
答案:22、(1)南方长期处于相对安定的和平环境、北方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劳动力;气候温和、资源丰富;(4分)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太湖流域(2分)
(2)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铁铜的冶炼达到世界最高水平;瓷器制作精美,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答到任意两点均可得4分)
(3)交子。(1分)会子(关子)。(1分)
⑹ 宋朝的手工业部门发生了什么变化
“从手工作坊向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发展” -----------那是明朝的事
宋朝年财政收入最高曾达到1.6亿贯……宋朝的岁入远远大于其他任何一个封建王朝依然是一个无疑的事实……
宋朝获得庞大的财政收入并不靠加重对农民的剥削,宋熙宁十年,在中央财政收入中,70%以上来自于工商业,南宋时,政府从进出口贸易中抽取的关税最高已经占到了中央财政收入的15%.
从手工业看 ,坑矿、茶盐、造船、造纸、制糖、纺织、制瓷等都比唐代进步的多。宋的手工业除了产地扩大、产量增加以外,技术提高也是非常明显。比如“糖冰”(冰糖)的生产技术,宋瓷的精良等,无不反应了技术的成熟和创新。
北宋时期就已经开始大量开采金、银、铜、铁、煤等矿藏,而且全国各地也出现了世界史上最早的制造工厂、加工工厂。如:造船厂、造纸厂、印刷工厂、织布厂、火器厂、还有各地的官窑等等 ,北宋,中国已懂得用烧煤、炼钢 ,华北的钢铁业以1078一年为例,年产达一百二十五万吨的水平,而英国于1788年亦即工业革命之始才不过年产七万六千吨
由此得出宋代手工业之发达
⑺ 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
1.官营手工业:
发展概况:夏商周时期,手工业由官府统一管理,直到明代前期,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主要特征:主要生产军用品和供官府、贵族消费的生活用,生产规模大,分工细致,代表着古代生产技艺的最高水平
2.纺织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①原始社会:纺织业开始萌芽,原料主要是以麻和葛为主,但也出现了丝织业.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②汉:远销海外,被称为丝国(开辟丝绸之路).
③唐朝:中期以后,私营作坊兴起.④宋元:棉纺织业兴起,
元朝时松江成为全国的棉纺织业中心。⑤明:纺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苏州和杭州是丝织业的中心。
3.冶金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①新石器时代:已经出土了小件铜器,②夏商周:青铜铸造业进入繁荣时期,被称为青铜时代。.③春秋战国: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出现了铁器④汉:开始使用煤做燃料,供风形式发生革命性变化.⑤东汉时期:太守杜诗发明了水排,借用水力作为动力鼓风.
4.制瓷方面手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就:
①原始社会:彩陶出现.②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陶发展过渡到瓷.商朝烧制出原始瓷器。③唐朝:釉陶制品的精品唐三彩,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④宋元:宋代的景德镇到元朝发展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烧制出青花瓷器。.⑤明清:景德镇成为瓷都,明中后期五彩瓷,清代珐琅彩。
5.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①生产部门不断增加,并且劳动分工越来越细②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③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并且出现工场手工业
④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⑤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⑥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
⑻ 宋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大都市比唐朝是有了哪些发展
宋朝农业相较以前有了较大的进步,比如说宋朝的耕地面积有了扩大,原因是在华南等地区出现了早期的梯田,淤田等。宋朝的农耕技术也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比如说出现了用于灌溉的筒车,耕田用的踏犁和插秧用的鞍马等。还有就是宋朝的农作物种类更加的丰富了,棉花,茶叶和占城米等新的优质农作物在江南地区推广开来。
宋朝一改之前中国社会中的抑商传统,这使得手工业在民间资本的推动下,遍地开花,同时,手工业作坊的规模也较以前大很多,有的多达上千人。同时,这些手工作坊有由于实行早期的雇佣制度,所以已经有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迹象,是社会的一大进步。同时,宋朝手工业的门类也非常的齐全,造船业,棉纺业,制瓷业,制糖业,甚至是造纸业印刷业也开始兴起,大大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宋朝的城市规模比唐朝有了很大的增加,比如北宋时期的东京(今开封)和南宋时期的临安(今杭州)城市人口达到近百万人。同时,宋朝城市的布局也有了有益的变化,比如说以前界线分明的居住区和商业区开始融事在了一起,增进了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