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几年位居世界第一
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
自2010年以来,我国制造业已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体量大,2012年到2020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由20.9万亿元增长到31.3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增加值由16.98万亿元增长到26.6万亿元,占全球比重由22.5%提高到近30%。
体系完备,我国工业拥有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是世界上工业体系最为健全的国家。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有40%以上产品的产量世界第一。
竞争力增强,光伏、新能源汽车、家电、智能手机、消费级无人机等重点产业跻身世界前列,通信设备、工程机械、高铁等一大批高端品牌走向世界。
我国制造业的重点领域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重大工程捷报频传,“嫦娥五号”地外天体采样返回、“天问一号”开启火星探测、“奋斗者号”万米海沟成功探底,刷新我国深空深海探测新纪录。“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开创了我国自主独立全球卫星导航的新纪元。
世界首台百万千瓦级水轮发电机组正式投产,标志着我国重大装备制造实现新跨越。大国重器亮点纷呈,首艘国产航母列装,C919大型客机试飞,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三峡垂直升船机投运,全球最先进的超深水钻井平台建成运行。
世界首套8.8m超大采高智能化矿山装备研制成功,特高压输变电、大型掘进装备、煤化工大型成套装备、金属纳米结构材料等都跻身世界前列,标志着中国制造水平不断提升,我国制造业正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迈进。
以上内容参考 人民网-工信部:我国制造业增加值连续11年位居世界第一
㈡ 【地理】目前,我国工业产品中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有
新华社北京3月4日电据国家统计局4日发布的数据,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大发展,我国工业经济实力显着增强。目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20种,其中,粗钢、煤、水泥产量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2009年,我国水泥产量已占世界总产量的60%。2010年粗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的44.3%,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5%。
据国家统计局初步统计,去年,我国发电量达到42065亿千瓦小时,是2005年的1.7倍;原煤产量32.4亿吨,是2005年的1.4倍;化肥6740.6万吨,是2005年的1.3倍;粗钢6.27亿吨,是2005年的1.8倍;水泥18.8亿吨,是2005年的1.8倍;汽车1827万辆,是2005年的3.2倍;微型计算机2.46亿台,是2005年的3倍。
国家统计局表示,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去年超过日本,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占我国国民经济40%份额的工业,为我国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不断前移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
经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去年,我国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突破16万亿元,比2005年增加8.3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73.7%,平均每年增长11.7%,为同期世界平均增速的两倍多。
2009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制造业总值中所占比例高达15.6%,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
在工业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我国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和优化也取得进展。以工业品出口为例,近几年来,我国工业产品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中高端产业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在电工电器、高精密机床、工程机械、重型矿山等行业的出口产品中,成套设备、高附加值的产品占较大比重。
同期,我国工业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显着成效,能源工业结构加速优化,高技术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装备制造业实力显着提升,高耗能行业增速减缓,节能减排取得成效,淘汰落后产能,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此外,我国工业企业组织结构不断优化,企业兼并重组步伐加快,中小企业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完)
㈢ 哪一年 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
2010年,中国就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目前,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种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位。如果我们要把中国排名第一的所有工业品都罗列出来,那将是让人眼花缭乱且不胜其赘的一大串名单。
㈣ 中国在建国以来在工业和农业方面取得的成就有哪些!!!
工业:我国建立了独立和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工业规模世界第一。我国的工业规模经过六十三年的发展,位居世界第一。(工业产值和规模位居世界第一已经十六年)。有五百多种主要工业品位居世界前列,其中钢铁、煤炭、汽车、发电、水泥、化纤、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电子计算机、手机等235种主要工业品位居世界第一位。我国的工业企业总资产跟据估算61万亿(约10万亿美元).我国的工业水平有了很大的飞跃。1952年我国工业企业的设备平均技术水平相当于美国1890年,英国1881年,日本1905年,德国1895年,苏联1913年的水平比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平均落后七十年至四十年。我国当时工业门类残缺不全,特别是生产资料部门基础很薄弱。重工业不发达,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现代经济建设。1949年我国的钢铁产量15.8万吨,仅相当于瑞士的水平,钢铁品种几百种。现在我国的钢铁产量达5-6亿吨,能冶炼十余万个品种和型号的钢铁产品。宝钢更是世界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指标位居前列的一流钢铁企业。我国的装备制造业、新型战略产业迅速发展。我国在1976年就成为世界机床生产大国,普通机床年产量位居世界第二,但是高技术含量的机床当时国内才刚刚起步。到今天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机床生产大国和强国。世纪之交,国内75%的数控机床需要进口,而今天我国75%的数控机床能自己生产。2002年之后国家加强了包括装备制造业、信息产业、精密仪器、自动化控制等领域的投入和研发。当然面对成绩我们切不可沾沾自喜,我们的路还很长,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我们要学习要追
㈤ 为什么中国被称为成为世界工厂
如果从生产总量上看,中国很多工业品已经位居世界第一,例如煤炭、钢铁、水泥、平板玻璃、彩色电视机、家用电冰箱、洗衣机、空调、微波炉、各类纺织品以及日用轻工业品。但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廉价劳动力,人均占有的工业品多数还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是工业生产大国,但同时也是工业的消费大国。
中国凭借其人口规模及国土、埋藏丰富的资源,将经济资源集中投入到制造业中并最终发展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从21世纪初开始中国频频被外国称为“世界工厂”,正是由于以沿海地区为中心的出口型制造业的发展及迅速壮大。
支撑出口型制造业快速发展的因素不仅有工资低、工作意愿强烈的农村外出务工人员,还有沿海城市政府实施的众多“经济开发区”建设。
通过一系列建设举措,中国已经拥有在服装、电子机器、家电、摩托车等领域的全球最大生产规模,并且成为最大出口国。全世界粗钢的23%、彩电的25%、手机的27%、水泥的37%、汽车的40%、计算机的45%、摩托车的50%、电话机的53%、相机的72%、纺织品的85%产自中国,且生产份额均为全球最大。
中国将通过出口工业产品赚取的外汇投入到国内基础设施建设,从而建立起一座座现代化城市。随着外汇储备的增加,中国将其用于购买国外新设备,以此奠定发展国内高附加价值制造业的基础。最为重要的是,中国将手中持续增多的外汇的大部分用于购买美国政府的美元国债,这也使得中国政府在G20伦敦峰会(全球金融危机后2009年4月召开)等国际场合更具话语权。
中国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到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制造国历经30年,而无需30年中国就将发展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市场。
正如日本、韩国所经历的阶段一样,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会有更多的消费者购买高价商品,中国无疑将成为未来数十年世界最有潜力的市场,至少会是其中之一。
中国正由世界最大的工业品供应国逐渐转变为全球最大、或者至少能与美国相媲美的世界最大市场。也就是说,“世界工厂”使中国跃进为“新兴发展中国家”之一,而今后“世界市场”将使中国跃进为“新兴发达国家”。
在中国由“世界工厂”向“世界市场”转变的过程中,电子商务的崛起发展是最具代表性的例子。通过互联网,中国企业能够与快速与国际接轨,与国外企业接触、洽谈,进而产生订单,而企业跨国通过互联网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平台就是电子商务,一个好的电子商务平台不仅能够聚拢国内的行业企业,更能通过平台的效应,联系国内外企业共同发展。
㈥ 中国的世界之最,你知道多少
中国的世界之最非常非常多。特别是工业品,中国的世界第一之多,超出很多人的想象。
据报道,中国在能源、冶金、化工、建材、机械设备、电子通讯设备制造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及各种消费品等工业主要领域,都占有统治性的优势地位。
早在2014年,中国的制造业就已经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在全世界的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中国大约有22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第四是西瓜西瓜真是一个好东西。它是我们热爱这个世界的重要原因。2016年,我国西瓜的生产总量近8000万吨。稳居世界第一!但是最重要的,是人口世界第一。走了多少弯路我们才发现,原来人口才是最重要的动力源泉。有人,就有需求,就有市场,就有经济发展的根本动能。人口有多少,市场就有多大,潜力就有多大。
人,才是最可宝贵的资源。
㈦ 中国是第几大工业国
中国是世界第一工业大国,工业增加值2010年开始超过美国,2018年为30.5万亿元,4.58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的24%;中国是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目录中所有工业门类的国家,包括41大类,191个中类和525个小类。
从产量上看,500多个工业品,有220个世界第一;我国是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去年出口16.4万亿元,折合2.48万亿美元。进口世界第二,14.1万亿元,约为2.14万亿美元,加起来超过30万亿元,折4.62万亿美元,占全球贸易量的11.75%,美国占10.87%。
清醒认识差距和短板
一是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目前,我国关键零部件、关键元器件的自给率只有三分之一,最典型的如高端专用芯片,95%依赖进口。
二是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只有发达国家的一半。我国研发投入占GDP2.19%,而美国是2.79%,还要进一步提升,北欧国家是3%,日本是3.2%。我国研发投入总量接近2万亿元,但其中用在基础研发的只有5.7%,发达国家一般是15%~20%。
三是工业绿色、低碳转型任务繁重。单位GDP能耗逐年下降,但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4倍,是发达国家的2.1倍。各种数据显示环境污染依然严重,工业是主要污染源之一。工业企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仍需攻坚。
㈧ 同学们,"中国制造业"是世界领先的,如
"中国制造业"是世界领先的,如:钢铁、有色金属、电力、煤炭、石油加工、化工、机械、建材、轻纺、食品、医药。
工业生产能力迅速提高,从根本上改变了长期困扰我国经济生活的工业品短缺局面,市场供应由萧条、匮乏走向繁荣和充裕。同时,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2010年中国制造业有200多种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中国已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工业生产大国。
我国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的已有220种,粗钢、煤、水泥产量已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水泥产量2009年已占世界总产量的60%。2010年粗钢产量占世界钢产量的44.3%,煤炭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5%。
(8)我国有多少工业品是世界第一扩展阅读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
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统筹谋划,突出重点;必须凝聚全社会共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发展质量和核心竞争力 。
1、提高国家制造业创新能力
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制造业创新体系。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配置资源链,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提高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的创新能力。
2、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
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着力发展智能装备和智能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全面提升企业研发、生产、管理和服务的智能化水平。
3、强化工业基础能力
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和产业技术基础等工业基础能力薄弱,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和质量提升的症结所在。要坚持问题导向、产需结合、协同创新、重点突破的原则,着力破解制约重点产业发展的瓶颈。
4、加强质量品牌建设
提升质量控制技术,完善质量管理机制,夯实质量发展基础,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努力实现制造业质量大幅提升。鼓励企业追求卓越品质,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名牌产品,不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和中国制造整体形象。
5、全面推行绿色制造
加大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工艺和装备的研发力度,加快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积极推行低碳化、循环化和集约化,提高制造业资源利用效率;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努力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
6、大力推动重点领域突破发展
瞄准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重点,引导社会各类资源集聚,推动优势和战略产业快速发展。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新材料、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农业机械装备十大领域 。
7、深入推进制造业结构调整
推动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逐步化解过剩产能,促进大企业与中小企业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制造业布局 。
8、积极发展服务型制造和生产性服务业
加快制造与服务的协同发展,推动商业模式创新和业态创新,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大力发展与制造业紧密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推动服务功能区和服务平台建设[5]。
9、提高制造业国际化发展水平
统筹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实行更加积极的开放战略,将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提升国际合作的水平和层次,推动重点产业国际化布局,引导企业提高国际竞争力
㈨ 中国能被称作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了吗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加工厂,大部分是劳动型密集产业,就是依靠廉价的劳动生产商品。
说起工业大国和欧美发达国家还差的很远,更谈不上第一工业大国。
欧美发达国家发展工业依靠的是拥有核心技术知识产权的高科技带动工业发展,而我们的工业都是粗放式的,就是依靠资源的再利用,以污染环境的代价来发展工业,由于中国核心技术掌握的太少,所以只能依靠别的技术来发展自己的加工厂,也就有了世界最大加工厂的美誉。
㈩ 2014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的世界排名位次
基础工业品基本都是第一.
小麦产量世界第一,水稻产量世界第一,鸡蛋世界第一,猪肉世界第一
玉米第二,大豆第三
油菜第一
水泥第一
钢铁第一
玻璃第一
发电第一
化工塑料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