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近代轻工业工厂有哪些
1895年( 马关条约 )-1911年( 辛亥革命 ) 兴办主体 行业划分 代表案例 外商独资经营 重工业(船舶修造、铁路) 太古船坞公司 耶松有限公司 南满铁道株式会社 轻工业 英商上海怡和纱厂 英美烟草公司 清政府官办 重工业(采矿、铁路) 抚顺煤矿 江南船坞 京张铁路 轻工业 景德镇瓷器公司 民族资本经营 重工业(造船、采矿) 求新船厂 大同、阳泉煤矿 轻工业 江苏南通大生纱厂 上海阜丰面粉公司 山东烟台张裕酿酒公司 商务印书馆 天津北洋硝皮厂 荧昌火柴公司 南洋兄弟烟草公司 中外合资经营 轻工业 上海丝织公司 1912年(民国元年)-1936年(抗战前夕) 兴办主体 行业划分 代表案例 外商独资经营 重工业 兴中公司(京津两地) 轻工业 日商内外棉株式会社 英商新怡和纱厂 英商密丰绒线厂 英商上海中国肥皂公司 公用事业 美商上海电力公司 北洋军阀/国民政府官办 重工业 上海兵工厂 石景山钢铁厂 淮南矿务局 中国建设银公司 轻工业 秦皇岛辉华玻璃厂 民族资本经营 重工业 太湖水泥公司 轻工业 上海中国化学工业社 天津塘沽永立制碱公司 上海申新纱厂 上海永安纺织公司 上海中华第一针织厂 上海天厨味精厂 上海天利淡气厂 丹华火柴厂 中外合营 重工业 阜新煤矿 鞍山铁矿 门头沟煤矿公司 鲁大公司 1937年抗战爆发-1949新中国成立前夕 兴办主体 行业划分 代表案例 日本帝国主义经营 工业综合体 满洲重工业开发株式会社 国民政府官办 重工业(资源、铁路) 重庆中国兴业公司 扬子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淮南矿路股份有限公司 吉林丰满发电所 四川飞机制造厂和炼钢厂 四川内江酒精厂 云南机器制造厂 汉阳铁厂、华生电气公司等 南京首都电厂及分厂 轻工业 申新纱厂、天利硝酸、商务印书馆等 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经营 重工业 陕西延安延长石油厂 延安边区机器厂 轻工业 绥德大光纺织厂
㈡ 列举洋务派创办的着名的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有哪些
安庆内军械所又称,安庆军械所,上海轮船招商局等等,具体详述如下。
㈢ 洋务运动举办的官督商办企业有哪些
一、轮船招商局,是洋务运动第一个官督商办的企业,由李鸿章创办于1972年。既然是官督商办,还是以民间经营为主,因此轮船招商局被定义为民营企业。实际上,民间资本只有73万两银,而官银则有190余两之多,完全是公私合营。
二、开平矿务局,1876年,李鸿章派唐廷枢筹办,拟订官督商办章程,招商集股。1878年7月24日在直隶唐山开平镇正式成立。 1881年全面投产,雇工3000人。1882,年产煤38000吨,1898年达730000吨。历年扩充设备,改善运输条件,备有运输煤轮,设有专用码头和堆栈。到19世纪末,总资产已近白银600万两。1892年唐廷枢死后,张翼接任督办,矿权逐渐为外商控制。
三、上海机器织布局,1878年李鸿章派郑观应等人筹建,中间几经曲折,数易其人,终于在1890年开车生产。开工后营业兴盛,获利丰厚。1893年10月工厂毁于火,李鸿章派盛宣怀、聂缉椝负责清理规复事宜,后盛聂两氏在是局基础上改建为华盛纺织总厂,于1894年复工生产。
四、中国电报总局,1880年8月中旬,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奏准筹设津沪电报线,在天津成立官办的津沪电报总局,委派盛宣怀为总办。1881年11月津沪线完工前,正式命名为中国电报总局。18823月1日起,改为官督商办,招股集资,分年缴还官办本银,听其自取报资,以充经费。盛宣怀、郑观应、经元善、谢家福、王荣和等集股湘平银八万两,是其创办资本。
五、汉阳铁厂,1890年,张之洞主持创办,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家钢铁联合企业,它的横空出世是中国钢铁工业的开端,被西方誉为“中国觉醒的标志”。汉阳铁厂建成的首功之臣就是张之洞,但他也曾因为自己的愚昧无知和狂妄自大闹出过笑话,并因此给整个中国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3)中国近代官办有哪些工业扩展阅读
洋务派早期创设的民用企业大都采用官督商办形式。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创办军用企业之后,在原料、燃料、交通运输、经营等方面都遇到困难,便从70年代中期起,开始兴办民用工业。但是,清政府财力不足,无力拨巨款直接投资,且不能承担亏损;便全推于商办,但又不放心,于是出现了官督商办这类企业组织形式。
官督商办企业吸收了私人资本,其生产也以追求利润为目的,既能在一定程度上抵制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又能避免封建地方势力的干扰。它与不计盈亏的官办企业相比是一种进步的趋势。同时,官府一般给官督商办企业以减免税款、取得贷款以及垄断经营等特权,因而在创办初期得到了“商”人的赞同,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大型官督商办企业在最后大都成了内外反动势力的牺牲品。在这些企业中,有的直接为外国侵略势力所吞并,如开平煤矿;有的被强制改为官办,如电报总局;有的则转入洋务派官僚之手,成为官僚集团的私产,如招商局、华盛纺织总厂、汉阳铁厂等等。
㈣ 洋务运动中中国创办了哪些近代军事工业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1865年9月20日,曾国藩、李鸿章在上海设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又称江南制造总局、江南制造局、上海机器局、上海制造局。
这是是清朝洋务运动中成立的近代军事工业生产机构,为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早期厂房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厂之一。为江南造船厂的前身,同时也是近代中国最大的军火工厂。
(4)中国近代官办有哪些工业扩展阅读
南机器制造局在同治年间是全东亚最大的兵工厂,对于清朝的军事力量以及重工业生产都有提升作用。
例如从1865年开始,在李鸿章、曾国藩的主持下,江南机器制造局开始了对德式武器的仿制,1867年仿制出德国毛瑟11mm前膛步枪,这是中国自己生产的第一种步枪,该枪使用黑火药和铅弹头,威力惊人,在1867年时,每天平均可以生产十五枝毛瑟枪和各式弹药,李鸿章认为当时该局生产的枪械弹药,对于后来捻乱的平定有所助益。
1871年始造林明敦边针枪(Remington Rolling Block, rimmed-fire)。林明敦的滚轮式(Rolling Block)一号步枪,是当时世界上最流行的单发军用步枪,由美国雷明顿(Remington)公司于1865年年推出,中国曾在1871年年至1874年之间采购了14,400枝。
1891年年江南制造局刘骐祥呈文制成快利枪,职向外洋购到奥国曼里夏(曼利彻)新式连珠枪一杆,详加考察,确系坚巧灵捷无比。惟其所用连珠子盒,只能从上插入,兵士临阵每人至多不过携带百余盒。
旋饬华洋匠目,按件绘图,逐细考究,仍于仿造中加以便通之道,并经造成样枪数杆。其节套(接收器),机簧(博尔特),保险,枪刺之类,即以曼里夏式样,全用钢料制成,取其造法坚致,开关便捷,利于行间也。
其枪筒仍用新利枪之式,盖新利枪筒来复线有七条,口小而子长,弹子逼出较为劲利。枪之退力亦小。子盒一项,以英国南夏枪五子手弓弹盒(按:指弹夹,汽提塔)依样更易。取其前后皆可装子。阵仗之际,兵士所带铜盒告匮,仍可随手握子,从后装入,亦能连珠施放,源源不绝。
快利与原枪的差别,除了上述的枪管,上弹方式之外,并将原枪的架枪钩改为通枪条。原枪有两个固定环,快利只有一个。
由于口径不同,表尺照门当然也不一样。快利采用的弹药是英国的303口径,甫于1888年启用,是一种使用黑火药,有底缘的圆头弹。后来改用无烟火药,减少弹头重量以增加初速,一直用到二十世纪50年代才换为308的北约。
㈤ 洋务运动后期创办了什么军用和民用工业
洋务运动后期创办的军工和民用工业企业:
1、安庆内军械所,又称“内军械所”。
清末最早官办的新式兵工厂(1861年由曾国藩创设于安徽安庆)。制造子弹、火药、枪炮。科学家徐寿曾在此主持制造中国第一艘轮船。1864年迁南京,改建为金陵机器制造局。
2、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或江南制造总局,又称作上海机器局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是清朝洋务运动中成立的军事生产机构,为晚清中国最重要的军工厂,是清政府洋务派开设的规模最大的近代军事企业。也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早期厂房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厂之一。为后来江南造船厂的前身。
3、福州船政局,又名福建船政局、马尾船政局(今福州马尾造船厂)
清末由闽浙总督左宗棠创办于1866年,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军舰生产基地,李鸿章赞其为“开山之祖”。后在继任船政大臣沈葆祯的苦心经营下,船政成为当时远东最大的造船厂
4、汉阳铁厂
汉阳铁厂中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1890年诞生,是当时中国第一家,也是最大的钢铁联合企业,被西方视为中国觉醒的标志。
5、轮船招商局
19世纪70年代开始,洋务派“自强”兼及“求富”,在继续筹办军事工业的同时,着手筹办交通运输、采矿、冶炼、纺织等民用工业。李鸿章为了挽回沿江沿海的航运业,抵制外轮的侵夺,委派沙船富商、浙江海运委员、候补知府朱其昂、朱其绍兄弟在上海洋泾滨永安街设局招集商股,定名为“轮船招商公司”。
6、上海洋炮局
创办于1862年,由李鸿章在上海松江创建,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工业企业,也是中国最早的兵工厂。作为洋务运动的主要发起人,李鸿章于1862年(清同治元年)12月,授命英国人马格里和中国官员刘佐禹在上海松江城外一所庙宇中创办了上海洋炮局,是为今日长安的诞生。
1865年,将上海洋炮局迁至南京雨花台,扩建为金陵制造局。次年迁于苏州,更名为“苏州洋炮局”,这是中国第一家西洋式兵工厂;1865年,原长安厂迁厂于南京,更名为“金陵制造局”。
7、天津机器制造局,简称“天津机器局”。官办军用企业。清同治六年(1867年)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创设于天津。初名“军火机器总局”。规模仅次于江南制造局。九年由直隶总督李鸿章接办,易名“天津机器制造局”。
8、开平煤矿。1876年,官督商办。大型新式采煤企业。河北滦县。
9、上海机器织布局
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工厂,于1878年由李鸿章主持筹建,在经历了亏损与大火灾之后,上海机器织布局于1893年重建,并扩大了规模,改名“华盛”。上海机器织布局在中国棉纺织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㈥ 洋务运动所创办的军事、民用工业有哪些
洋务运动前期,洋务派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军械所,任用中国工匠,仿制西式枪炮,是中国最早的近代军事工业。从1862年起,用三年时间研制成功的我国第一艘轮船“黄鹄”号。
洋务运动后期,洋务派为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运输等方面的困难,打出“求富”的旗号,兴办了一批民用工业。
下面的这份时间表,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洋务运动中的一些最重要的内容:
1861年,清政府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这是清政府新设立的外交机构。
1862年,在北京设立专门培养翻译翻译人员的“同文馆”,这是清代最早的“洋务学堂”(1902年
并入京师大学堂)。
1863年,在上海设立“广方言馆”;第二年又在广州设立一个“广方言馆”。“广方言馆”的主要目的,就是在于培养通晓外语的人才。
1865年,在上海建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内设翻译馆;同年,又在南京建立金陵机器制造局。
1866年,在福州建立马尾船政局。
1870年,在天津建立军火机器总局(后改名为北洋机器制造局)。
1872年,在上海建立轮船招商局;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出洋,由容闳指导选派。
1875年,建议在各省设立洋学堂;创立科举考试中“洋务进取”一项。
1878年,在兰州建立兰州织呢局,这是中国最早的一家机器毛纺织厂。
1880年,在上海建立机器织布局,这是中国最早的机器棉纺织厂;同年,在天津设立京师学堂,购置军舰;设立南北电报局。
1881年,设立开平矿务局。
1882年,建立旅顺军港。
1885年,清政府新设立了海军衙门;在天津设陆军武备学堂。
1890年,在汉阳建立湖北枪炮厂;在湖北,江西设立汉冶萍煤铁厂矿公司。
以上这些当然不是完整的洋务运动内容,而仅是列举了一些最重要,也最有代表性的内容,实际上当时小一点的厂矿企业还有不少。
安庆内军械所
1861年,曾国藩在安庆创设的制造近代武器的军事工业,也是洋务派创办的仿制西式武器的第一个军事工业。主要制造子弹、火药、炸炮等。“内”,表示这个军械所属于安庆军内的设置。1864年,湘军攻陷南京后,该厂由安庆迁到南京,改名为金陵机械制造局。
江南制造总局
又称江南制造局,1865年由李鸿章在上海创办。1867年,由虹口迁至高昌庙,经过不断扩充成为清政府最大的军事工业。该厂技术和机械设备主要依靠外国,除制造枪炮弹药外,也制造机器和修造轮船。1905年造船部分独立,称“江南船坞”,兵工厂部分人称制造局。后分别改称“江南造船所”和“上海兵工厂”。
福州船政局
福州船政局,是清政府经营的设备最齐全的新式造船厂。1866年由左宗棠在福州马尾创办。聘用外国人担任技师。主要由铁场、船场和学堂三部分组成,1884年马尾海战中遭到严重破坏。后虽经恢复但大不如前,辛亥革命后,改称海军造船所。
汉阳铁厂
1889年春,两广总督张之洞筹划在广州建立炼铁厂,同年他调任湖广总督,筹办的炼铁厂也随迁汉阳,1890年在大别山下动工兴建,1893年汉阳铁厂基本完工,共有六个大厂,四个小厂,炼铁炉两座。1894年投产,开始均为官办,从筹办起至1895年,共用经费五百八十余万两。中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因无力筹措经费,于1896年改为“官督商办”。辛亥革命前夕,汉阳铁厂工人约三千人,每年出钢七万吨。抗日战争时期,汉阳铁厂部分设备被国民党政府迁往重庆成立大渡口钢铁厂。解放后收归人民所有。
轮船招商局
简称“招商局”。中国最早设立的轮船航运企业。1872年(清同治十一年)李鸿章招商筹办。1873年1月成立。总局设上海,分局设烟台、汉口、天津、福州、广州、香港以及横滨、神户、吕宋、新加坡等地。1885年(光绪十一年)改为官督商办。1909年(宣统元年)归邮传部管辖。1912年改为商办,更名商办招商局轮船公司,后又改称商办招商轮船有限公司。1932年国民党政府收归国营,更名国营招商局,归属交通部。抗日战争期间,总局先迁香港,后移重庆。战后迁回上海。1947年共有船460艘,33万余吨。1948年成立招商局轮船股份有限公司。1951年改称中国人民轮船总公司,香港仍沿旧称。1985年成立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机器制造局
1872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的轮船招商局,是中国第一家近代轮船公司,也是洋务派兴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它成立时买轮船3艘,到1877年收买了美国旗昌轮船公司,拥有轮船30多艘,形成一支实力较强的商船队。
中国海军新式军舰“南琛”号
北洋海军实力最为雄厚。1888年,北洋舰队正式组成,拥有军舰25艘,官兵4000多人,由淮军将领丁汝昌任海军提督。与此同时,旅顺口和威海卫两个海军基地竣工,整个北洋海防体系的建设宣告完成。李鸿章得意地说:北洋海军“声势已壮……入可以驻守辽渤,出可以援应他处,辅以各炮台陆军驻守,良足拱卫京畿。”
㈦ 近代民族哪些企业是官商合办的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三种途径是洋务企业创办、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以及民间手工工场引进机器,转变为近代工业企业。 (一)洋务企业。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形势,有识之士在“师夷长技以自强”思想影响下,掀起了一场的旨在“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在此背景下,洋务企业产生于依9世纪陆0年代,其性质为采用大机器生产的官办企业。洋务运动中,产生了江南制造总局、开平煤矿、上海轮船招商局等大量洋务企业,开启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二)资本主义工业。洋务运动后,在外商企业的刺激、示范和洋务派军用工业尤其是民用工业的诱导下,从依吧陆陆年,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火柴业、造纸与印刷业、船舶修造业、机器制造业、采矿业等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兴起。 (三)手工工场引进机器,转变为近代工业企业。由于鸦片战争打开了外国企业进入中国的大门,帝国主义列强竞相在中国建工厂、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同时继续增加商品输出,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经济结构。在这一经济入侵态势刺激下,许多人纷纷呼吁,以挽救民族危机,清政府不得不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一大批手工工场开始引进机器,转变为近代工业企业,使中国的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这些初步发展的民族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虽然很小,但是有着重要的意义,它的产生和发展给中国社会带来了一股新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