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吉林四平地方怎么样
嗯 , 说好也不好 说坏也不坏 。 不过火车站附近中兴和步行街小偷很多 , 很猖狂 , 到那边一定会看好自己的东西 。 但中兴里面逛街换衣服的时候一定要看好自己的衣服和包包 , 不要让小偷有可趁之机 。 仁兴楼上的东西比中兴的好吃 很干净 , 那里的鸡架和凉拌面一定要尝尝 。 步行街的百合饭包很好吃 , 还有哪里的臭豆腐真的很臭 , 不过那得馅饼也不错 , 偏爱肉馅的 , 附近还有一个吉祥馄饨 , 味道不错呢 , 中兴后面的侯记的面 , 杨国府的自选麻辣烫很好吃 , 偏甜 , 千万不要格外加糖 , 不然会受不了的 。 那边还有饺子, 薯仔粉 , 味道都很好 。 四平不算大 , 分为两个区 , 铁东区铁西区 , 刚到那边可能会不适应 , 不过慢慢的你就会发现 其实也挺好 至少不会走丢了 , 好不好的话不知道怎么说 , 但是呢 , 俗话说的好 , 习惯了你就明白了 , 其实都差不多 , 只看你的心里偏向哪一方而已 。 望采纳 。
B. 想了解四平
我就是四平人
【基本情况】2000年,四平市总人口322.9万人,市区人口46.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4.1‰。幅员14080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0.6万公顷,草原面积3.9万公顷,林地面积28.8万公顷。辖6个县(市)、区,59个镇,31个乡。
2000年,四平市国内生产总值156.5亿元,比1999年下降1%,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63.1亿元,比1999年下降1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0亿元,比1999年增长12.7%;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3.4亿元,比1999年增长8.3%。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40.3∶25.6∶34.1。全市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4853元。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比1999年下降3.2%;居民消费价格水平比1999年下降3.7%。
2000年,四平市农业工作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财力增加和农村稳定发展的目标,大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发展效益农业。全市粮食播种面积为52.6万公顷,比1999年减少0.9万公顷。由于遭受严重旱灾,全市粮食总产量为264万吨,比1999年减产288万吨,比1999年下降52.2%。其中,玉米产量201.9万吨,比1999年下降58%;水稻产量35.7万吨,比1999年下降24.4%;大豆产量6.4万吨,比1999年增长87.4%。油料产量7477吨,比1999年增长65.4%;蔬菜产量144万吨,比1999年增长1.6%;水果产量4.7万吨,比1999年下降48.9%;烤烟产量47吨,比1999年下降58%。全年实现畜牧业增加值35.1亿元,比1999年增长23.6%。猪肉产量38万吨,比1999年增长15.2%;牛羊肉产量11.5万吨,比1999年增长16.2%。牛奶产量5.6万吨,比1999年增长27.3%。猪、牛、羊饲养量分别为606万头、175万头、133万只,分别比1999年增长8.8%、9.6%和6.1%。水产品产量6811吨,比1999年下降6.9%。实现林业产值6765万元,比1999年增长19.8%。造林面积达6600公顷,比1999年增长22.2%。森林防火连续20年无重大森林火灾。全市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12.3千公顷,比1999年增长3.1%;农业机械总动力为127.9万千瓦,比1999年增长12.8%;农用拖拉机5.1万台,比1999年增长13.3%;农用载重汽车596辆,比1999年下降4.5%;农村用电量为37315万千瓦小时,比1999年下降1.7%;化肥施用量44.4万吨,比1999年下降9.6%
2000年,四平市努力优化工业结构,开拓市场,深化国企改革,大打工业效益攻坚站,全市工业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全部国有企业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2.3亿元,比1999年增长12.7%。其中国有企业增加值为8.6亿元,比1999年下降0.6%;集体企业工业增加值4.3亿元,比1999年增长33.2%;股份制企业增加值2.1亿元,比1999年增长18.85%;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增加值4.1亿元,比1999年增长7.67%;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3.2亿元,比1999年增长34.7%。全年轻工业增加值9.1亿元,比1999年增长11.5%;重工业增加值13.2亿元,比1999年增长13.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7.1%,比1999年高0.5个百分点。全市工业经济效益有较大提高,全年规模以上企业工业经济综合效益指数为68.8%,比1999年上升18.8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5.28%,比1999年上升2.3个百分点;资本保值率为139.98%,比1999年上升73.5个百分点。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81.2亿元,比1999年增长25.1%,实现利润?16229万元,比1999年减亏38025万元。其中地方企业亏损9928万元,比1999年减亏12496万元。
2000年,四平市认真贯彻国家扩大内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争取国家投资同时,多渠道落实配套资金,积极创造建设条件,加大了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4.5亿元,比1999年增长20.4%。其中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3.8亿元,比1999年增长4.5%;城乡居民个人投资完成11.4亿元,比1999年增长419.5%。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2.7亿元,比1999年增长3.7%;更新改造投资完成6.7亿元,比1999年增长41.8%;房地产投资完成3.5亿元,比1999年增长40.5%。全年新增固定资产46.9亿元,比1999年增长72%,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为105.4%。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有:原煤开采43万吨,发电机组容量60万千瓦,新建改建公路69.4公里。重点建设进展顺利。四平热网工程已经形成100万平方米供热能力,4个国家粮食储备库和双辽电厂3#、4#机组项目正在通过验收,四平电信大厦等基础设施项目进度良好,市区道路、给排水、城乡电网改造、东西辽河治理,抗旱工程、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等项目相继开工。
2000年,四平市完成交通运输邮电业增加值80104万元,比1999年增长9.6%。全市公路营运里程3.95万公里,营运线路618条,增加60条。全年公路旅客发送量83060万人公里,比1999年增长0.4%;公路货物周转量87130万吨公里,比1999年增长0.2%。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0359万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048万元,比1999年增长19.4%;电信业务总量26311万元,比1999年增长15.8%。全区程控电话机容量38.5万门,比1999年增长1.4%。固定电话用户达30.5万户,比1999年增长25.4%;移动电话用户达106019户。数据通信业务发展迅速,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达11515户,比1999年增长375.6%。
2000年,四平市社会消费品市场货源充足,供销稳定。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85亿元,比1999年增长0.4%。全年新建各类集贸市场5个,集贸市场总数达314个。集贸市场成交额达40.1亿元,比1999年增长7.5%。其中消费市场成交额39.7亿元,比1999年增长6.8%;城市集贸市场成交额14.8亿元,比1999年下降6.2%;农村集贸市场成交额25.3亿元,比1999年增长17.4%。全年商品进出口总额2370万美元,比1999年下降2.3%。其中出口总额2119万美元,比1999年增长40.8%;进口总额251万美元,比1999年下降72.7%。
2000年,四平市继续贯彻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全年全口径一般预算内财政收入10.9亿元,比1999年下降1.5%。其中市区财政收入4.7亿元,比1999年增长4.1%;财政支出12亿元,比1999年增长6.8%;教育事业费支出29605万元,比1999年增长11%。全年完成各类税收10.3亿元,与1999年持平。其中国税收入6.6亿元,比1999年增长7.2%;地税收入3.7亿元,比1999年下降11%。金融机构进一步强化各项服务功能,支持和推动全市经济发展。200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8.7亿元,比年初增加6.5亿元。其中企业存款余额18.1万元,比年初增加3.6亿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10.8亿元,比年初下降1383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21亿元,比年初下降21.4亿元。其中短期贷款余额181.9亿元,比年初下降24亿元;中长期贷款余额22.2亿元,比年初下降2.7亿元。保险业发展加快,全年保费收入1.3亿元,承保金额195.7亿元,已决赔款6117万元。2000年末,四平市共有普通高校2所。在校生9538人,中等专业学校10所,在校生11013人;普通中学194所,在校生16.46万人;农、职业中学16所,在校生7750人;小学1262所,在校生30.9万人。全市通过扶贫帮困工程救助1206名辍学学生重返校园。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6个,文化艺术馆(站)44个,公共图书馆5个、博物馆2个、文物保护单位5个、广播电台5座、电视台5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98%,比1999年上升14.5个百分点;电视人口覆盖率94%,比1999年上升7.4个百分点。全市共有卫生机构575个,比1999年增加22个,其中妇幼卫生机构8个,卫生防疫机构11个。卫生机构人员18742人,医生总数7179人,比1999年增加790人;护士4145人,比1999年增加323人,床位8966张。全市中小学体育达标率90.1%,职工参加体育活动人数达20万人。2000年,四平市运动员共参加了全省5个夏季项目的比赛,获金牌51枚,银牌23枚,铜牌7枚。
2000年,四平市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31.16元,比1999年增长6.4%,人均生活费支出2994.2元,比1999年增长3.7%。其中食品支出1219.95元,比1999年下降4.6%。农民人均纯收入1649元。市区人均居住面积9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18平方米。2000年末,全市全部在岗职工人数为30.1万人,比1999年下降3.4%,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17.2亿元,比1999年增长3.9%,在岗职工平均货币工资为5699元,比1999年增长9.0%。全市共有89032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养老保险,有27249名离退休人员参加了离退休统筹。全市共有2648户、4460人领到了最低生活保障金,月支付保障金达41万元,比1999年增加了6万元。2000年末,全市共有各类福利事业单位118户,社会福利床位5068张,收养4050人,全市各类福利企业127户,安置1031名残疾人就业。
C. 四平市国有企业有哪些
平东电厂。
只此一家。
D. 吉林四平是不是很穷
吉林四平不是很穷,该城市也是一个比较发达的城市。四平是吉林省第三大城市,地处松辽平原中部腹地,辽、吉、蒙三省区交界处。是东北军事重地,被誉为吉林省的“南大门”。该市地处东北亚区域中心地带,位于东北振兴哈大发展轴上,是哈长城市群重要战略支点市,吉林省向南开放的桥头堡。
四平市是现代农业大市,位于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一,素有“东北三大粮仓之一”的美誉,是中国唯一的“优质玉米之都”,粮食总产、单产、商品率均居全国前列。四平工业基础雄厚。四平市的“三机两车”曾驰名全国,是“中国换热器之乡”、东北地区首家现代农机装备区域创新示范基地,专用车畅销国内外,优级食用酒精产量全国第一。
四平市位于东北中部、吉林省的西南部、东辽河下游,辽宁省与吉林省的交界处。地处吉东低山丘陵与辽河平原过渡地带,东依大黑山,西接辽河平原,北邻长春,南近沈阳,以京哈铁路为界,东部属丘陵地区,西部为松辽平原的一部分,地势稍有起伏,吉林哈达岭在境东部。
E. 四平原来的二轻局现在叫什么单位
原来在工业局;
轻工业局之外,还有“二轻局”——全称:第二轻工业局,其职能是:管理城镇个体手工业劳动者,并将这些个体手工业者联合起来,成立了相应的企业,到八十年代中期,二轻局已经是很有实力的产业部门了。不少地区在八十年代中期曾经将二轻局改为“二轻总公司”。
F. 老四平的老四平项目
老四平工业园位于沈铁工业走廊的最北端,规划面积10.4平方公里,定位为以机械加工项目为主,轻工产品为辅。一期工程规划5平方公里,现已完成10kv供电线路、园区主干道1.2公里和3条次干道2.9公里的基础设施建设,达到“五通一平”,为入驻园区企业奠定了良好的投资环境。经过园区管委会的协调,四平市交通部门已经将市内9路车的终点站设到园区;18路车早晚各3个往返站点设在园区,并且将市内的宽带网线拉进园区。园区内公交、通信的成功开通,标志着老四平工业园区与整个四平市形成一体化,也标志着在园区内生活和在四平市内生活的等同化。老四平工业园区凭借其特有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优良的环境,已成为广大域外客商的“众视”之地,目前,该园区已入驻企业29家,其中从四平市引进的域外客商19家,老四平工业园以现代化机械加工为主的产业集群已开始显现。
2006年初到现在,老四平镇先后引进辽宁声旺食品有限公司,企业占地面积60000平方米,年产值4亿元,主要产品香肠及卤肉制品,销售遍及东北、华北,是中国驰名商标企业。铁岭凯峰机械装备有限公司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主要产品凯峰4LZ.0D1型稻麦收割机,是辽宁省第一家生产联合收割机的企业。远大换热设备有限公司占地面积30000平方米,主要产品是重型机件加工及换热设备,北京西客站换热工程由该公司承建。铁岭百乐家食品有限公司占地面积60000平方米,生产奶酪及乳制品、特色蔬菜制品,是国内唯一一家生产奶酪的大型企业。还有铁岭圣威液压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四平高压螺栓制造公司、四平华光电光源有限公司、四平精工机械制造厂、四平东方冷却器厂、四平德志汽车配件有限公司等17个项目。合同总投资3.05亿元,其中投资500—1000万元的项目12个,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5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3个,超亿元项目1个。
G. 四平简介
【四平简介】
[编辑本段]
四平市位于松辽平原中部,吉林省西南部,辽、吉、蒙三省(区)交界处,堪称松辽平原的一颗明珠。现辖公主岭市、双辽市、梨树县、伊通满族自治县、铁东区、铁西区、辽河农垦管理区和公主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四平经济开发区、四平红嘴高新技术开发区、范家屯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41平方公里,总人口332万人,市区人口60万人。
【自然概况】
[编辑本段]
四平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远在殷、周时代就有先人在这里生存繁衍,距市区50公里的二龙湖畔燕国古城遗址,是汉民族最早开发东北的见证。历史上的夫余、高句丽、契丹、女真、蒙古、满族、朝鲜族都在这里生活过,留下了诸如辽代韩州、金代信州、明代叶赫部落等文化古迹,加之钟灵毓秀的山川地貌,更为这块黑土地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四平物华天宝,地灵人杰。距市区30公里的叶赫满族镇,是清代孝慈高皇后的出生地;慈禧、隆裕两皇后的祖籍地。文有翰林,武有将军。清末着名爱国将领依克唐阿将军、打响中华民族抗战第一枪的马占山将军、着名爱国人士杜重远先生、张学良将军的夫人于凤至女士都出生于这块土地。四平是东北的军事重镇,解放战争期间,“四战四平”名遐中外,被史学家誉为“东方马德里”。
四平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四平工业基础雄厚、体系完备。四平农业发达,素有东北三大粮仓之一的美誉,是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四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初春杨柳吐绿、仲夏百花盛开,深秋层林尽染、寒冬银装素裹。四平市是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和省级园林城市。
近年来,许多欧、亚等国家和地区都与四平进行了各种友好往来,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也纷纷来平旅游观光、投资办厂。四平市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建立了各种联系,并与俄罗斯白山市、日本须坂市、美国沃索市建立了友好城市。
四平投资环境宽松,政策优惠。为提高政府服务的行政效率,专门成立了政务大厅,实现了“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和行政审批时限制,努力为来平投资兴业的有识之士,提供最优质服务。
昔日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正是今日商贾青睐的经商宝地。
【历史沿革】
[编辑本段]
四平地方古代汉魏至两晋十六国时期(公无206年至420年)属扶余地,南北朝至唐初为高句丽境地,唐中叶以后属渤海王国扶余府的扶州,辽代属东京道通州,金归咸平路韩州,元属开元路,明属辽东都司北境,清属内蒙古哲里木盟,后划归昌图厅。
1821年(清道光元年),昌图厅于买卖街(今梨树镇)设分防照磨属,辖四平境地。
1878年(清光绪四年)始设奉化县,县下设九社。其中,新恩社辖今四平市区的大部村社。新恩社治所设在四平街(今昌图县老四平)。
1898年(清光绪二十四年)沙俄修建东清铁路南满洲支线时,从长春向南每隔30公里设置一站地,经范家屯、公主陵(岭)、郭家店到今四平为第五站,故俗称四平为“五站”。
1903年(清光绪二十九年)7月,南满支线全线通车,沙俄将“五站”定名为“四平街站”。并在站前开始修筑南北向的一、二、三马路,铁路租借地区域略见雏形。
1905年(清光绪三十一年)9月,日俄战争结束,沙俄战败。日本帝国主义从沙俄手中接管南满支线,并将沙俄时代“铁路租借地”改为“满铁附属地”(即今四平市区东起道东一马路,西至道里儿童公园西侧,南至南河,北至北河的大部分地区),并由日本人掌管“附属地”内一切行政、经济、街政建设、土地、房屋建筑、文教卫生、税收等事务的管理权。四平至此实行一地两治。
四平街东部(梨树县所辖区的一面城、黄家屯等几个自然村屯),为抵制日本帝国主义的经济操纵,与“附属地”进行经济抗争。经奉天省批准,梨树县知事尹寿松于1921年(民国10年)5月13日发布告,开辟新市场。商民争先恐后领地号、建房屋,先后有八家粮栈和数十家杂货商号开业,梨树县在此设“四平街新市场办事处”兼管此地行政。1922年此地设立四平街村(隶属梨树二区)。1924年民族电气事业四平街电灯公司向域内送电。
与此同时,1916年3月,交通部东北交通委员会四郑铁路局在四平街设置“北站”,直接管理北站地方的户籍、民事、建筑、公安事宜,不受“附属地”及梨树县辖治。1922年以后,四洮铁路通车,四平街的交通愈益方便,老四平、梨树县、八面城等地商贾纷至沓来,大量建筑接踵而起。四平呈“三足(附属地、梨树县、四洮铁路)鼎立”之势。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北站”地立行政权被“满铁四平街地方事务所”取而代之。
1937年12月1日,根据日本和伪满洲国缔结的《关于撤销在满州国治外法权和转让南满铁路附属地行政权条约》,四平街道东、道里行政权合一,信满州国国务院指令设立“四平街市”,日本人古馆尚也首任四平街市市长。四平街从此与梨树县脱离隶属关系,直接隶属奉天省。
1941年7月1日,伪满洲国(1940年6月24日令)肢解东北为19省。其中奉天省部分县肢解出来,建置伪四平省。伪四平省公署设在原四洮铁路局办公楼(今四平市爱龄奇医院内)。伪四平省领四平市、公主岭市、通阳县、梨树县、双辽县、东丰县、怀德县、长岭县。伪四平省首任省长徐家桓(1944年任伪吉林省省长,1943年曲秉善接任至伪四平省解体)。1945年“八?一五”日本投降,伪四平省撤销。
1945年11月5日在四平组成了辽北省自治政府。省政府主席阎宝航,副主席栗又文。辽北省政府下辖辽源(辽源、双辽、长岭等县)、西安、怀德(怀德、梨树等县)3个专署、四平市及13个县政府。1946年1月10日,国民党辽北省政府在四平成立,省主席刘翰东。辽北省下辖四平市、通辽、双辽、梨树、早图、开原、西丰、东丰、北丰、海龙、长岭、科尔沁左翼前、中、后旗、科尔沁右翼前、中、后旗、库伦旗、扎鲁特旗1市10县8旗。四平市曾为中共、国民党两个辽北省府驻地。
1948年3月13日中共解放四平,国民党辽北省政府垮台。1949年5月中共辽北省撤销,四平隶属辽西省。1954年7月7日,东北行政委员会撤销辽西省,8月,四平市划归吉林省管辖。1958年10月起,吉林省设四平专(地)区,四平市归四平地区管辖。
1983年8月,国务院批准撤销四平地区,组建新的四平市(地级市),实行市领导县的新体制。四平市设铁西区、铁东区、市区人口为347931人、93167户。四平市辖怀德县、梨树县、伊通县、双辽县。1985年3月撤销怀德县,设立公主岭市(省直辖地级),伊通县划归公主岭市管辖。四平市辖梨树、双辽2县。
1986年1月,公主岭市改设为县级市,由四平市代管,伊通县划归四平市管辖。1996年5月,双辽县撤销设双辽市。2000年6月,经省政府批准增设辽河农垦管理区。
2005年,全市(两区、两市、两县)总人口330万,其中四平市区58万人。全市幅员面积为14080平方公里,其中市区为407平方公里。四平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36个民族,汉族人口约占91.6%。在35个少数民族中,满族、蒙古族、回族、朝鲜族人口较多。
【行政区划】
[编辑本段]
四平市总面积1.4万平方公里,市区面积741平方公里,总人口332万,其中市区人口为60万人。现辖公主岭市、双辽市、梨树县、伊通满族自治县和铁东、铁西区。48个乡、59个镇、24个街道办事处、618个居民委员会、1216个村民委员会。市人民政府驻铁西区,邮编:136000。代码:220300。区号:0434。拼音:Siping Shi。
截至2005年12月31日, 四平市辖2个市辖区、1个县、1个自治县,代管2个县级市。
四平市 面积14323平方千米,人口328万人(2004年)。
铁西区 面积 162平方千米,人口 25万。邮政编码136000。
铁东区 面积 945平方千米,人口 26万。邮政编码136001。
双辽市 面积3121平方千米,人口 41万。邮政编码136400。
公主岭市 面积4027平方千米,人口104万。邮政编码136100。
梨树县 面积3545平方千米,人口 85万。邮政编码136500。县人民政府驻梨树镇。
伊通满族自治县 面积2523平方千米,人口 47万。邮政编码130700。自治县人民政府驻伊通镇。
* 此处区划地名资料截至2005年12月;面积、人口数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2006)》,人口截至2004年底。 *
【行政区变更】
[编辑本段]
四平因是长春往南铁路的第五站,民间曾俗称为“五站”。因此处是哈大线、平齐线和四梅线的交叉点,有四通八达的意思;在此站西二里半的地方有一村落叫“四平街”,因此就命为四平街站。建立市制后又叫四平街市,直至改为四平市。
1954年以前,四平市及辖区的部分县不属吉林省。 1945年8月15日,抗日战争胜利。四平开始组建民主政府。 1945年9月下旬,按东北行政委员会指示,在四平街市筹建辽北省政府。 1945年10月,四平市民主政府成立。辽北省建制,经历了三建三撤。国民党政府在日本投降后设立了辽北省,省会设四平街。中共中央东北局沿用了这个区划。省会亦驻四平街。辖3个专区、1个市、13个县(旗)。成立不久,省、市政府机关从四平街转移到梨树。12月初,省政府撤到昌北八面城,年底又向北转移。 辽北省设立时辖3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辽源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5年11月成立,驻郑家屯,辖辽源(今双辽市)、双山、长岭、通辽4个县和东科中旗(今科左中旗);怀德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5年12月成立,驻梨树镇,辖怀德、梨树、昌图3个县;西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5年11月成立,驻西安(今辽源),辖西安(辽源)、西丰、东丰、海龙4个县。
1946年1月初,四平市政府撤销。1月12日,辽北省政府在转移过程中撤销。这是第一次建制、撤制。辽北省撤销以后,原辖中长路以东4个县划归中共吉辽省委辽北分省委领导,中长路以西9个县归辽西省领导。四平街归辽西省管辖。
1946年4月,中共中央东北局东丰会议决定,恢复辽北省建制,管辖4个专区、2个市、13个县。其中4个专区设在今吉林省境内。西安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西安、开原、西丰等4个县。海龙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海龙、东丰2个县。昌图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昌图、昌北、梨树3个县。辽源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辽源、双山、长岭、通辽4个县。6月,辽北省各级机关转移到通化.并入通化行署,另一部分与辽西行署合并,成立辽吉行政区,辽北省建制实际不存在了,这是第二次建制、撤制。1946年6月初,辽西省撤销。四平划归辽吉行政区管辖。
1946年12月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布[行民字第8号令],将辽吉行政区改为辽北省.恢复辽北省建制。12月24日,将辽吉行政公署改为辽北省政府。 1947年1月,辽北省在白城子正式成立.全省设5个专区、28个县(旗),2月18日发布通告,又改划为3个专区。其中设在吉林省境内的有2个专区: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乾安、长安、双辽、赉广、开东、长岭6个县,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辖镇东、洮南、洮北、洮安、赉北、通辽、东科中旗、瞻榆、开通9个县。 1947年6月,四平街市改称四平市。 1947年8月以后,这两个公署中有11个县划为省直辖县。
1948年2月15日,辽北省政府驻地从白城子迁到郑家屯,在白城子成立后方办事处。调整辖区,省直辖县洮南、洮安、洮北、瞻榆、开通、镇赉、安广、大赉、乾安、郭前旗。 1948年3月,四平市解放,成立四平市政府。
1948年7月,随着东北解放战争胜利发展,被国民党政府军队占领的辽北省区域相继解放。中共中央东北局决定,将辽吉省委改为辽北省委,驻地郑家屯。11月,迁驻四平市。中共辽北省委领导一地委(法库)、二地委(长岭)、三地委(西安)、四地委(哲里木盟)、五地委(华新)、四平市委。其中辽北二地委是1948年7月辽吉二地委改名,驻地长岭,辖长岭、怀德、梨树、双辽、长农等县委和公主岭工委、四平市委。1948年11月撤销。中共辽北三地委是从辽宁省划入的二地委改名,驻地西安。辖西安、东丰、海龙等县和西安市。1948年11月撤销。
1948年7月1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布[东民字第26号]令调整辽宁、辽南、辽北、安东等地方行政区划。决定,原辽宁省所属沈海路以西、以北地区划归辽北省,原辽北省所辖的白城子地区各县,划归嫩江省管辖。第二专署于1948年9月从长岭迁驻公主岭。辖长岭、怀德、梨树、双辽、长农等县。10月29日,撤销第一、二两个专署,所辖的各县市改为省直辖市县。 1948年11月7日,辽北省政府驻地从郑家屯迁至四平市。
1949年1月10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布[建民字第l号]令,组建辽西省,省政府驻锦州市,辖9个县。3月31日,公主岭镇划为丙等市。 1949年4月21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布[建民字第15号]令,撤销辽北省建制。长农县、怀德县、公主岭市划入吉林省区域;西安、海龙2个县和西安市划入辽东省区域;四平市、梨树、双辽、长岭3个县划人辽西省区域。这是辽北省第三次建制、撤制。是时辽西省共辖4个市、21个县。5月15日,撤销后的辽北省各机关迁往锦州市,与辽西省合并。6月,四平市政府更名为四平市人民政府。(以上出处)
1954年7月7日,东北行政委员会发布[东办字1336号]文件,东北由6省改为3省,决定撤销辽西省。将四平市、双辽县、梨树县由辽西省划归吉林省,四平市为吉林省直辖市,不管县。
1955年2月8日,根据《宪法》规定,将四平市人民政府更名为四平市人民委员会。 1956年7月3日,国务院[国内字117号]文件批准,成立怀德专区,专员公署驻公主岭镇,辖怀德、榆树、扶余、梨树、九台、德惠、农安、双阳、伊通、东辽10个县。 1956年10月6日,国务院[国内字第180号]文件批准,怀德专区更名为公主岭专区。10月12日,公主岭镇升为公主岭市(县级)。 1958年10月23日,国务院[国政内148号]文件批准,撤销公主岭专区。设立四平专区,将原省直辖的四平、辽源、公主岭3个市和原公主岭专区的怀德、梨树、伊通、东丰、双辽、东辽,6个县划归四平专区管辖。专员公署驻四平市,改四平市为专区辖市。
1960年1月7日,国务院[国议字第8号]决定:撤销公主岭市,恢复公主岭镇,划归怀德县管辖;撤销东辽县,将原东辽县的行政区域划归辽源市管辖。 1960年2月6日,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梨树县人民委员会驻地由梨树镇迁到郭家店镇。 1962年6月9日,吉林省人民委员会[吉民依字266号]文件通知,6月1日,国务院[国议字第13号]决定:恢复东辽县,以原东辽县并入辽源的行政区域为东辽县的行政区域。 1964年4月23日,吉林省人民委员会批准,梨树县人民委员会驻地由郭家店镇迁回梨树镇。
1968年,撤销四平专区公署。成立四平专区革命委员会。 1969年5月14日,吉林省革命委员会[吉革发(69)121号]文件批准,撤销东辽县建制,其行政区域划归辽源市管辖。 1971年2月4日,四平专区更名为四平地区,专员公署改为行政公署。辖2个市、5个县。 1976年1月22日,中共吉林省委员会[吉发(76)4号]文件通知:省革委会决定,恢复东辽县,以原东辽县并人辽源市的区域为东辽县的行政区域。
1980年初,四平地区辖2个市、5个县。四平市辖11个街道、144个居民委员会:4个公社、32个生产大队、225个生产小队。 1980年4月,撤销四平地区革命委员会,成立四平地区公署。
1983年9月5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发(83)第202号]文件通知,根据国务院8月30日[国函字(83)第173号]批复:撤销四平地区,设立四平市(地级市),原四平地区所辖的怀德、梨树、伊通、双辽县划归四平市管辖。设立辽源市(地级),将原四平地区的东丰、东辽2个县划归辽源市管辖。
1983年12月22日,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铁东、铁西两个区,为四平市辖区。根据中共吉林省委决定:将农村人民公社改为乡、镇,生产大队改为村。
1985年3月8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发(85)47号]文件通知,国务院2月4日[国函字(85)第17号]文件批准:撤销怀德县,设立公主岭市(地级),以原怀德县行政区域为市区,将四平市的伊通县划归公主岭市管辖。12月,四平市辖2个区:铁东、铁西;2个县:梨树、双辽。
1986年1月20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发(86)9号]文件通知,经国务院批复:将公主岭市改为县级市,将伊通县划归四平市管辖。公主岭市由四平市代管,计划由省单列。 1988年1月,四平市辖公主岭市,梨树、双辽、伊通3个县;铁东、铁西2个市辖区。
1988年9月15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1988)177号]文件通知:民政部1988年8月30日[民(1988)行批17号]文件批复,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伊通县,设立伊通满族自治县,以原伊通县的行政区域为伊通满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伊通满族自治县设立后,仍由四平市直接领导。撤销伊通县,设立伊通满族自治县,以原伊通县的行政区域为伊通满族自治县的行政区域。(民政部1988年8月30日批复【民[1988]行批17号】,吉林省人民政府1988年9月15日通知【吉政发[1988]177号】)
1995年12月,四平市辖1个市、2个县、1个自治县、2个市辖区。
1996年6月7日,吉林省人民政府[吉政函(1996)63号]文件通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撤销双辽县,设立双辽市(县级)。以原双辽县的行政区域为双辽市的行政区域。双辽市设立后由四平市代管。
2000年,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四平市总人口3292326人。其中:铁西区 228684人、铁东区 264157人、梨树县 871117人、伊通满族自治县 482134人、公主岭市 1041735人、双辽市 404499人。
2002年12月,四平市辖2个区、2个市、1个县、1个自治县和24个街道办事处、58个镇、2个民族镇、25个乡、2个民族乡。
2003年,四平市总人326.7万人,市区人口51.1万人。面积14080平方千米。辖6县(市、区),24个街道、60镇、27乡。
2005年,调整四平市部分行政区划(四政发[2005]19号):将梨树县叶赫满族镇划归铁东区管辖;将梨树县十家堡镇的九间房村、西八大村、东八大村、孤榆树村,大房身乡的海青村、条子河村划归铁西区平西乡管辖。调整后,四平市区面积由407平方千米增加到741平方千米,人口由53万增加到58.2万;铁东区面积由307平方千米增加到572平方千米,人口由28万人增加到31.2万人;铁西区面积由101平方千米增加到169平方千米,人口由25万人增加到27万人。
截至2006年1月,四平市共辖102个乡镇街(其中17个乡、56个镇、29个街道),192个社区(其中城镇社区135个)、1164个行政村。其中:铁西区辖6个乡镇街(其中1个乡、5个街道),38个社区(全部是城镇社区)、19个行政村;铁东区辖11个乡镇街(其中1个乡、2个镇、8个街道),39个社区(其中城镇社区38个)、36个行政村;公主岭市辖30个乡镇街(其中2个乡、18个镇、10个街道),34个社区(其中城镇社区18个)、406个行政村;双辽市辖18个乡镇街(其中4个乡、8个镇、6个街道),29个社区(其中城镇社区22个)、190个行政村;梨树县辖21个乡镇(其中6个乡、15个镇),33个社区(其中城镇社区99个)、313个行政村;伊通满族自治县辖15个乡镇(其中3个乡、12个镇),14个社区(其中城镇社区5个)、189个行政村;辽河农垦管理区管理1个镇(孤家子镇),共有5个社区(其中城镇社区5个)、9个行政村;四平经济开发区管理2个行政村。注:按吉民行批[2005]7号,梨树县的石岭镇已经划入四平市的铁东区,但没有操作,仍统计在梨树县内;按吉民行批[2005]7号,双辽市的向阳乡已经合并到服先镇,但双辽市没有操作,此表中向阳乡未在统计在内。
【经济发展】
[编辑本段]
2006年是实施“十一五”计划的第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继续落实工业立市的战略方针,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拼搏,锐意进取,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得到加强,实现了年初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实现了“十一五”经济的良好开局。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据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全市生产总值38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8.8 亿元,增长10.0%;第二产业增加值119.7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121.5亿元,增长13.5%。人均生产总值达11461元,比上年增长14.5%。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比重由上年的38.2:29.7:32.1调整为36.5: 31.5: 32.0。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7.2%;第二产业贡献率为 41.1%;第三产业贡献率为31.7%。
财政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全年全市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达22.7亿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18.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5亿元,比上年增长32.2%。支出结构进一步改善,重点支出得到保障。全市一般预算财政支出41.3亿元,比上年增长24.5%。农业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支出分别为27365万元、69653 万元、1166万元,增幅分别为41.3%、13.5%、84.8%。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支出为28053万元,比上年增长37.8%;社会保障补助支出44510 万元,比上年增长 3.4 %。
市场物价总体水平保持小幅上涨,上涨幅度不大,有的明显低于上年。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62,涨幅比上年回落1.48个百分点;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为100.82,涨幅比上年上升0.22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01.26,涨幅比上年上升0.02个百分点。
就业渠道拓宽,就业规模扩大。年末,全市单位从业人员达到 20.5万人,比上年下降2.4%。全年城镇创造就业岗位5.77万个。城镇新增就业4.9万人。年末全市尚有城镇失业人数21973人,登记失业率为4.1%。培训农民80万人。全市有45万名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
过去的一年全市经济发展取得了显着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经济结构不合理、增长方式粗放、体制机制不完善等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产业综合竞争力较弱。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就业再就业压力依然很大。社会保障体系仍不够完善。
【资源物产】
[编辑本段]
四平市自然资源、物产资源丰富。
土地资源 土地资源比较丰富,地貌类型多样,地域性差异明显。山地约占总面积的6%,丘陵占总面积的15%,平原约占总面积的79%。全市有农作物总播种面积647312公顷,其中水田37962公顷。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生长多种农作物。公主岭市、梨树县、伊通满族自治县、双辽市均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市)。在农作物中,以玉米、大豆、水稻最为着称,其次为高粱、谷子、小麦等。在经济作物中,葵花籽和甜菜产量较多,其次是花生、蓖麻、烤烟、瓜果等。
森林资源 四平市森林总面积为30.65万公顷。其中人工林占一半以上。四平市东部分布着大面积森林,中西部以农田防护林为主,有小面积片林。东部低山丘陵生长着茂密的天然林。主要树种有蒙古柞、山杨、春榆、白桦、水曲柳等。2001年造林面积12139.2公顷,封山育林面积10400公顷。
草地资源 四平市草地资源总面积14.4万公顷,其中放牧场8.92万公顷。采草场3.7万公顷。双辽市和公主岭市北部的部分乡镇因位于松嫩平原的南缘而具有大面积的草原,伊通满族自治县和梨树县南部有较大的荒山草坡。
野生动植物资源 四平市的东部、南部和西部的半山区、丘陵地带,山峦起伏,草木茂盛,动植物资源丰富。
野生动物兽类有黄羊、狐狸、狼等。鸟类有野鸡、啄木鸟等178种。
鱼类有链、锂、鲫、鲶、草根鱼等27种。两栖类有黑斑蛙、大蟾蜍、东北雨蛙等3种。
野生植物种类繁多。食用野生植物有蕨菜、蘑菇、山里红等50多种。药用植物有人参、甘草、五味子、枸杞子、黄麻等293种。
矿产资源 四平市东部和南部山区、半山区有良好的成矿地质条件,含矿现象普遍,有10余处贵金属产地,其中50%有开发利用价值。能源矿产有刘房子煤矿、伊通煤矿、梨树县五家户天然气等11处。在金属矿产中,发现金铝等矿产10多个。放马沟矿山贩锌储量可达40万吨左右。在非金属矿产中,大顶山硅灰石矿、哈福陶石矿、梨树县石灰石矿产量较大、质量优、经济价值高。钠基膨润土、石英砂和陶石是外贸中的畅销品。
水资源 四平市水资源总量为23.99亿立方米。其中全市多年河川径流量为12.56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为11.43亿立方米。
H. 四平市有哪些国有企业
四平昊华化工有限公司(原联合化);红嘴钢铁;宏宝来;金士百;鼓风机。
I. 四平市自然概况
四平历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远在殷、周时代就有先人在这里生存繁衍,距市区50公里的二龙湖畔燕国古城遗址,是汉民族最早开发东北的见证。历史上的夫余、高句丽、契丹、女真、蒙古、满族、朝鲜族都在这里生活过,留下了诸如辽代韩州、金代信州、明代叶赫部落等文化古迹,加之钟灵毓秀的山川地貌,更为这块黑土地增添了迷人的色彩。
四平物华天宝,地灵人杰。距市区30公里的叶赫满族镇,是清代孝慈高皇后的出生地;慈禧、隆裕两皇后的祖籍地。文有翰林,武有将军。清末着名爱国将领依克唐阿将军、打响中华民族抗战第一枪的马占山将军、着名爱国人士杜重远先生、张学良将军的夫人于凤至女士都出生于这块土地。四平是东北的军事重镇,解放战争期间,“四战四平”名遐中外,被史学家誉为“东方马德里”。
四平区位优越,交通便捷,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备,服务功能齐全。四平工业基础雄厚、体系完备。四平农业发达,素有东北三大粮仓之一的美誉,是全国重点商品粮基地和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
四平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环境优美。初春杨柳吐绿、仲夏百花盛开,深秋层林尽染、寒冬银装素裹。四平市是国家级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和省级园林城市。
近年来,许多欧、亚等国家和地区都与四平进行了各种友好往来,海外侨胞、港澳台同胞也纷纷来平旅游观光、投资办厂。四平市已有一百多个国家建立了各种联系,并与俄罗斯白山市、日本须坂市、美国沃索市建立了友好城市。
四平投资环境宽松,政策优惠。为提高政府服务的行政效率,专门成立了政务大厅,实现了“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和行政审批时限制,努力为来平投资兴业的有识之士,提供最优质服务。
昔日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正是今日商贾青睐的经商宝地。
J. 有人了解吉林省四平卷烟厂的情况吗厂子内部情况哦
四平卷烟厂
四平卷烟厂是中国烟草总公司所属的国家中型二卷烟工业企业、吉林省重点工业企业和四平市财政支柱企业之一,始建于一九四八年,复建于一九七六年。企业现有职工1124人,固定资产1.45亿元,经过多次技术改造之后,企业生产中高档烟能力达到20万箱。企业目前拥有国内同等规模企业一流水平的制丝及卷接包设备,年产卷烟计划9万箱。实际生产1996年为10.8万箱,1997、1998、1999年为9万箱,由于近年来,该企业重视产品开发,重视企业管理,重视市场开拓,一九九九年企业各项经济效益指标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一九九五年以来,企业综合经济效益指标连年在全国 180多家卷烟工业企业中排列前50位,最好时排在第28位。该企业在地方财政的地位举足轻重,年均上缴税收7000万元以上,占四平市年财政支出的三分之一以上。企业品称号主要产品吉牌、三连冠、五连冠、五虎将等多次被评为吉林省名牌产。达西牌香烟九七年被吉林省消费者协会评为吉林省农村市场家庭购物首选产品。因此,企业目前发展势头很好。一九九九年,在全国卷烟市场环境较为艰难,众多卷烟企业产销量及利润下滑的情况下,四平卷烟厂由于能够正确的立足市场,加大产品开发力度,积极开拓省内外潜在的市场, 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且在企业中开展了管理年活动,苦练内功、强化管理,因此各项经济指标仍稳中有升,全年胜利实现国家指定产量计划 9万箱,实际卷烟销量9.1万箱,比上年同期增长6%;出口烟丝361吨,比上年增长258%;实现销售收入26699万元,比上年增长18.2%;上缴税金7350.8万元,实现利润43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9.7%。这为企业顺利地进入新千年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九九年,四平卷烟厂又投入了3600万元进行技术改造,建立了现代化的技术中心和填齐补充了卷包设备,使企业生产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达到国内同等规模企业一流水平。因此,企业前景很好。四平卷烟厂的长远目标是以产品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坚持走一条小而精、小而强的企业生存发展之路。近期目标是到2001年实现卷烟销量10万箱,收入6个亿,利税1.5亿,利润1500万元,即实现3年效益翻番,以更强劲的实力参与新的市场竞争,从而为吉林烟草的振兴和地方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