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前苏联的军工水平是否主要由俄罗斯和乌克兰这2个国家继承
是的,主要的军事工业带在原来的俄罗斯的圣彼得堡、高加索地区、摩尔曼斯克沿岸、远东地区。以及乌克兰的哈尔科夫一带和黑海沿岸。因为军事工业的特殊性,一般在山区容易隐蔽,在矿场附近的地区比较容易冶炼。海军造船厂必须有海港,沿海布置。而乌克兰的塞瓦斯托波尔是良港。其他的加盟国地方小,底子薄,而且苏联对他们也不是特别放心。
B. 塞尔维亚的军事实力是前南国家里面最强的吗军工实力如何和波兰比怎样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并于2006年解体,分裂成为塞尔维亚及黑山两个独立的国家。
塞尔维亚军队是2006年6月塞尔维亚和黑山解体后,在接受原塞黑军队的基础上组建而成
截至2008年底,塞军队总兵力约为2.8万人。2008年国防预算为12亿美元,占GDP的2.4%。
算是比较强的,其他的什么马其顿都很小,军事能力极弱。
而克罗地亚则和塞黑规模差不多,但是克罗地亚分裂较早,经济发达。
和波兰没得比啊!!!!
波兰总兵力24.85万人(现役)。陆军18.87万人;海军1.78万人;空军/防空军5.2万人。
陆军武器装备:坦克和装甲车辆约4380辆;火炮3280作门。导弹:地对地导弹发射装置38部;陆航飞机:直升机173架。
海军武器装备:海军各型舰艇83艘。水面舰艇80艘;潜艇:常规潜艇3艘;海航飞机41架。
空军武器装备:空军各型飞机870余架。作战飞机约460架;支援保障飞机415架。导弹:空对空导弹若干枚;空对地导弹若干枚;防空导弹发射装置约200部。
C. 前南斯拉夫分为几个国家
前南斯拉夫的领土分成以下6个主权独立国家:
斯洛文尼亚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塞尔维亚共和国、黑山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
1991年-1992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相继宣布独立,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联邦彻底解体,由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组成的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正式宣告成立。
1992年4月7日欧共体承认南斯拉夫波黑共和国独立。同日美国宣布承认波黑、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共和国独立。12日波黑穆斯林、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3政党再次达成停火协议,然而15日,波黑武装冲突又起。在欧共体调解下,波黑冲突3方于23日再次签署停火协议,同日,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分别通过建立新的共和国家宪法草案。
1992年5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757号决议,决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实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制裁,以惩罚其派兵支持波黑和克罗地亚境内塞族的武装行动。由于制裁,前南联盟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退步为欧洲最为贫穷国家之一。
1995年,克罗地亚战争、波黑战争(波斯尼亚战争)结束,波黑塞族共和国和塞尔维亚克拉伊纳共和国战败。
继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之后,塞尔维亚的科索沃自治省成为了联合国的保护国。虽然从法理上依然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并得到欧盟和美国外交担保,不支持科索沃独立,不会分裂南斯拉夫,但是实际上脱离了南斯拉夫以及塞尔维亚的管辖,并最终宣布独立,并立即得到欧盟和美国外交承认。
D. 介绍南斯拉夫,急!!!
南斯拉夫,1929年-2003年建立于南欧巴尔干半岛上的国家。以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独立的塞尔维亚族所建立的塞尔维亚王国为基础,经两次巴尔干战争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击败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奥匈帝国及周边诸小国,吞并原从属于此二帝国的各弱小民族聚居地而成。1992年-2003年间被塞尔维亚征服之各小民族纷纷独立建国,此国家逐渐解体。
沿革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组成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
1929年,更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轴心国入侵,南斯拉夫王国解体。
1945年,战后重建南斯拉夫民主联盟。
1946年,更名为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行联邦制,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波黑)、马其顿、黑山6个共和国组成(面积合计25.58万平方公里,1983年人口2,285万)。
1963年,又更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简称“南联邦”)。
1991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和马其顿宣布独立。
1992年,波黑宣布独立,“南联邦”解体,未独立的塞尔维亚、黑山等两个加盟国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
1995年,代顿波黑和平协议签署,宣告波黑战争结束,波黑正式独立。
1998年,南联盟政府指责塞尔维亚境内科索沃自治省的阿尔巴尼亚族武装分子多次发动暴力袭击,派遣军队进入科索沃。美国及其盟国指责南联盟在科索沃杀害了大批阿族居民,制造了“人道主义灾难”,对南联盟制裁。
1999年,以南联盟政府拒绝执行西方国家主导的和平协议为由,美国领导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空袭78天。6月,南联盟接受和平协议,联合国和北约接管科索沃。
2003年,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简称“塞黑”),取消“南斯拉夫”这一名称。
2006年,黑山经由公民投票脱离联邦,“塞黑”解体。
2008年,科索沃脱离塞尔维亚独立,但未获国际普遍承认。
编辑本段历史14世纪时塞尔维亚曾经是巴尔干最强盛的国家之一。15世纪后至19世纪,巴尔干半岛在土耳其人的统治下;亚得里亚海东岸的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在奥匈帝国和威尼斯共和国的统治下。
1878年塞尔维亚和黑山独立,相继成立王国。1918年12月1日,在贝尔格莱德正式宣布成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亚历山大亲王任国王后,国名改为南斯拉夫王国,历史上首次出现南斯拉夫的国家名称。在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分别被德国、意大利占领。铁托领导南斯拉夫共产党和军队,击败法西斯,并于1945年11月29日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1963年南斯拉夫通过新宪法,并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由塞尔维亚、黑山、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6个共和国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伏伊伏丁)两个自治省(属于塞尔维亚共和国)组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由铁托出任总统,铁托执政下的南斯拉夫,与苏联保持距离,坚持独立自主和不结盟运动,这使得南斯拉夫变成欧洲唯一没加入华沙公约的共产国家。努力发展自己的经济,使南斯拉夫在东欧国家里成为比较富有的一员。自苏南分裂后,南斯拉夫走上了一条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的道路,建立了一套符合自己国情的经济工业道路,自50年代政治和经济改革以来,南斯拉夫普通人民生活上明显的自由化,西方的文学电影都被允许传播到南斯拉夫,每年有超过600万游客进入南斯拉夫,直到1976年,全国有36%的人民拥有自己的汽车,每1.8个家庭拥有一台电视,每2.1个家庭拥有一部冰箱,所有7岁到15岁的儿童都可以免费受到8年义务教育,虽然和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还是落后了一些,可是相比同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人民的生活是充裕的。但是南斯拉夫的地区贫富分化问题一直非常严重,最发达的斯洛文尼亚与邻国奥地利、意大利经济水平相近,而马其顿、科索沃则是欧洲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1980年铁托逝世,南斯拉夫开始走下坡路,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
早在七十年代,欧共体(即现在的欧盟)愿意立即接纳南斯拉夫为其成员国,只要南斯拉夫放弃共产党一党执政即可。西方此举意为改变其一党执政状况为多党制。
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米洛舍维奇依旧拒绝了西方的以破坏民族团结和国家独立为目的的经济诱惑。西方为了彻底削弱共产党执政的南斯拉夫,采取了外部经济制裁和内部分化瓦解的策略:在南斯拉夫与邻国边界处增派观察员,监督对南斯拉夫的经济制裁和禁运;支持黑山共和国与塞尔维亚闹矛盾和寻求独立,从内部打垮米洛舍维奇。因为西方的不断冲击,加上南斯拉夫被迫接受的多党制制度,致使南斯拉夫彻底走向了分裂。1991年-1992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相继宣布独立,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92年宣告解体。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于1992年4月27日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1]1992年5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757号决议,决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实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制裁,以惩罚其派兵支持波黑和克罗地亚境内塞族的武装行动。由于制裁,前南联盟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退步为欧洲最为贫穷国家之一。继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之后,塞尔维亚的科索沃自治省成为了联合国的保护国。虽然从法理上依然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并得到欧盟和美国外交担保,不支持科索沃独立,不会分裂南斯拉夫,但是实际上脱离了南斯拉夫以及塞尔维亚的管辖,并最终宣布独立,并立即得到欧盟和美国外交承认。
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议会两院分别以多数票表决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从而标志着塞尔维亚和黑山联邦国家正式宣告成立,南斯拉夫联盟从此不复存在。
2006年3月,前总统米洛舍维奇在海牙国际战争罪行法庭接受审判时,在囚禁室突然逝世。
2006年5月21日,黑山就是否维持目前的单一国家,还是分裂为两个独立的国家举行公民投票,独派以55.4%的微弱优势决定终止与塞尔维亚的联邦关系。6月3日,黑山议会正式宣布独立,6月5日塞尔维亚国会亦宣布独立并且成为塞黑联邦的法定继承国,此举标志了南斯拉夫联盟的完全解体。
编辑本段现状前南斯拉夫的领土现在分成以下六个主权独立国家:
斯洛文尼亚共和国
克罗地亚共和国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塞尔维亚共和国
黑山共和国
马其顿共和国
斯洛文尼亚率先在1996年申请加入欧盟,在2004年成功。克罗地亚在2003年申请,但未成功。马其顿共和国则在2004年申请,可能在2010年至2015年之间加入。其余三国仍未申请,包括科索沃、黑山共和国和塞尔维亚,所以一般认为它们在2015年以后才可以加入欧盟。
参考资料1. ,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757号决议,决定对南斯拉夫联盟实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制裁.
E. 南斯拉夫的历史沿革
14世纪时塞尔维亚曾经是巴尔干最强盛的国家之一。15世纪后至19世纪,巴尔干半岛在昔日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封建神权大帝国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亚得里亚海东岸的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在奥地利帝国(后为奥匈帝国)和威尼斯共和国的统治下。
1878年塞尔维亚和黑山独立,相继成立王国。1918年12月1日,在贝尔格莱德正式宣布成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1929年亚历山大亲王任国王后,国名改为南斯拉夫王国,历史上首次出现南斯拉夫的国家名称(但是,在中国《新青年》杂志1922年12月10日第19卷23号和1923年9月25日第20卷18号中就已经出现南斯拉夫)。1941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轴心国入侵,南斯拉夫王国解体。铁托领导南斯拉夫共产党和军队,击败法西斯,并于1945年11月29日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实行联邦制,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波黑)、马其顿、黑山6个共和国组成(面积合计25.58万平方公里,1983年人口2,285万)。1963年南斯拉夫通过新宪法,并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由塞尔维亚、黑山、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6个共和国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伏伊伏丁)两个自治省(属于塞尔维亚共和国)组成。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由铁托出任总统,铁托执政下的南斯拉夫,与苏联保持距离,坚持独立自主和不结盟运动,这使得南斯拉夫变成欧洲唯一没加入华沙公约的共产国家。努力发展自己的经济,使南斯拉夫在东欧国家里成为比较富有的一员。自苏联分裂后,南斯拉夫走上了一条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的道路,建立了一套符合自己国情的经济工业道路,自50年代政治和经济改革以来,南斯拉夫普通人民生活上明显的自由化,西方的文学电影都被允许传播到南斯拉夫,每年有超过600万游客进入南斯拉夫,直到1976年,全国有36%的人民拥有自己的汽车,每1.8个家庭拥有一台电视,每2.1个家庭拥有一部冰箱,所有7岁到15岁的儿童都可以免费受到8年义务教育,虽然和发达的西方国家相比还是落后了一些,可是相比同一时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人民的生活是充裕的。但是南斯拉夫的地区贫富分化问题一直非常严重,最发达的斯洛文尼亚与邻国奥地利、意大利经济水平相近,而马其顿、科索沃则是欧洲最贫穷的地区之一。
1980年铁托逝世,南斯拉夫开始走下坡路,国内各民族之间的冲突不断加剧。
早在七十年代,欧共体(即欧盟前身)愿意立即接纳南斯拉夫为其成员国,只要南斯拉夫放弃共产党一党执政即可。西方此举意为改变其一党执政状况为多党制。
1991年-1992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相继宣布独立,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92年宣告解体。原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于1992年4月27日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1992年5月3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757号决议,决定对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实施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方面的全面制裁,以惩罚其派兵支持波黑和克罗地亚境内塞族的武装行动。由于制裁,前南联盟从一个中等发达国家退步为欧洲最为贫穷国家之一。
1995年,波黑和平协议签署,宣告波黑战争结束,波黑正式独立。
1998年,南联盟政府指责塞尔维亚境内科索沃自治省的阿尔巴尼亚族武装分子多次发动暴力袭击,派遣军队进入科索沃。美国及其盟国指责南联盟在科索沃杀害了大批阿族居民,制造了“人道主义灾难”,对南联盟制裁。
1999年,以南联盟政府拒绝执行西方国家主导的和平协议为由,美国领导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空袭78天,对南联盟的军事基地,医院,桥梁,民宅进行打击。其中在当年5月8日,北约空袭部队五枚导弹击中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6月,南联盟接受和平协议,联合国和北约接管科索沃。
继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之后,塞尔维亚的科索沃自治省成为了联合国的保护国。虽然从法理上依然是南斯拉夫的一部分,并得到欧盟和美国外交担保,不支持科索沃独立,不会分裂南斯拉夫,但是实际上脱离了南斯拉夫以及塞尔维亚的管辖,并最终宣布独立,并立即得到欧盟和美国外交承认。
2003年2月4日,南斯拉夫联盟议会两院分别以多数票表决通过《塞尔维亚和黑山宪章》,从而标志着塞尔维亚和黑山联邦国家正式宣告成立,南斯拉夫联盟从此不复存在。
2006年3月,前总统米洛舍维奇在海牙国际战争罪行法庭接受审判时,在囚禁室突然逝世。
2006年5月21日,黑山就是否维持单一国家,还是分裂为两个独立的国家举行公民投票,独派以55.4%的微弱优势决定终止与塞尔维亚的联邦关系。6月3日,黑山议会正式宣布独立,6月5日塞尔维亚国会亦宣布独立并且成为塞黑联邦的法定继承国,此举标志了南斯拉夫联盟的完全解体。
2008年,科索沃脱离塞尔维亚独立,但未获国际普遍承认。
前南斯拉夫的领土分成以下6个主权独立国家
斯洛文尼亚共和国
克罗地亚共和国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塞尔维亚共和国
黑山共和国
马其顿共和国
斯洛文尼亚率先在1996年申请加入欧盟,在2004年成功。克罗地亚在2013年7月1日正式加入欧盟。马其顿共和国则在2004年申请。其余3国仍未申请,包括波黑、黑山和塞尔维亚,所以一般认为它们在2015年以后才可以加入欧盟。
F. 南斯拉夫解体后变成了几个国家
前南斯拉夫解体后,分裂成现在7个国家:
1、塞尔维亚
1991年,前南斯拉夫解体。92年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联盟共和国——南联盟,后又更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2006年6月3日,黑山宣布独立。塞尔维亚继承塞黑的合法地位,成立塞尔维亚共和国。
G. 在迄今南斯拉夫解体后的七个国家中,哪个国家军事最强
在我印象里,哪个国家最有钱,哪个国家人最多,军事能力就越强,在南斯拉夫解体以后,能力最强最有钱的是斯洛文共和国,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是塞尔维亚共和国,军事能力最强的反而不是这两个国家,是克罗地亚共和国,一个依靠旅游业发展起来的小国。
克罗地亚共和国:作为七个国家里军事最强的国家,在欧洲军事实力中排名23,人口有417万,海岸线较长,森林面积较大,主要发展旅游业,工业相对落后,09年加入北约,13年加入欧盟,从独立开始就建立了自己的武装部队,国家出资、自愿服役,最强是陆军,通过内战的胜利,成为了七个国家里最大的赢家。
马其顿共和国、波黑共和国:这两个国家被誉为最贫困的共和国,他们应该没有什么军事实力,自己活着都费劲,哪有钱投资军事,也就有几个守门的而已,马其顿共和国八千多名士兵,波黑有九千多人,也有自己的武装部队跟国防部队,只是不知道这样的军事能挡住谁,穷没人愿意打,放心好了。
科索沃自治省:这个国家暂时不被承认,只能说是一个省份而已,特点就是,没钱、穷、塞尔维亚认为科索沃是自己领土的一部分,不允许它独立,现在也就这么挂着,所以也没有什么军事实力,不服塞尔维亚就收拾它。
H. 南斯拉夫
请参考以下详细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南斯拉夫
1.原南斯拉夫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63年-1992年),历史上的国名,位于巴尔干半岛,1992年解体,分别成立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后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现解体为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克罗地亚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马其顿共和国和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共和国。
1945年,南斯拉夫从纳粹德国手中获得解放,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铁托任主席。二战后,南实行了国有化和土地改革,开始社会主义建设。由于南斯拉夫和苏联一向关系不和,加上铁托不甘受制于苏联,1948年,南和苏联关系破裂,南斯拉夫共产党被开除出苏联领导的共产党情报局。1949年,情报局公开斥责南斯拉夫“已完全蜕化为法西斯主义并投人了世界帝国主义阵营”。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掌握苏联政权后,南苏关系开始改善,并恢复外交关系。以后,南苏关系一直在处于低度水平,南也并没有加入苏联领导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经济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军事组织华沙条约组织。1963年南修改宪法,改国号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前南奉行独立自主的不结盟外交政策,铁托是不结盟运动的发起者。他反对大国垄断国际事务,反对战争,维护和平,为南斯拉夫赢得了国际尊重。1974年,再次修改宪法,宣布实行“联合劳动”和“代表团制议会”,1980年,铁托逝世后,联邦实行集体领导,各共和国日趋松散,民族矛盾加剧。1991年,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和马其顿四个共和国相继宣布独立。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议会通过新宪法,宣布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联合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正式解体。
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行政区划: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萨拉热窝;
克罗地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萨格勒布;
马其顿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斯科普里;
黑山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铁托格勒,现改名为波德戈里查;
塞尔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贝尔格莱德,包括两个社会主义自治省:
5a. 科索沃社会主义自治省,首府普里什蒂纳;
5b. 伏伊伏丁那社会主义自治省,首府诺维萨德;
斯洛文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首都卢布尔雅那。
在1990年前苏联解体之后,各民族开始各自争取自治和独立。及至2003年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共和国之后,南斯拉夫作为国名正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南斯拉夫简史
所谓南斯拉夫,也就是南部斯拉夫民族的意思。斯拉夫民族最早起源于今天的俄罗斯和乌克兰等东欧地区。公元五至六世纪,部分斯拉夫人开始迁徙到今天的巴尔干半岛,成为今天的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黑山、马其顿等斯拉夫民族的祖先。到公元九世纪开始形成一些斯拉夫民族国家,如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等。南部斯拉夫各民族受拜占庭文化影响较大,除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外,大都信奉东正教。
梦想成真 第一南斯拉夫
1398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在今天的科索沃地区打败塞尔维亚军队,从而开始了长达500年的对巴尔干地区的统治。1878年,在经过长期反抗斗争后,塞尔维亚、黑山获得了独立。而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则处于当时的奥匈帝国统治下。1912和1913年两次巴尔干战争使马其顿摆脱了土耳其的铁蹄。巴尔干开始产生了将南部斯拉夫民族统一起来的愿望,尤其是已经获得独立的塞尔维亚更是把以自己为核心建立一个统一的南斯拉夫国家作为基本国策。
一战中,塞尔维亚站在协约国一方。战争结束后,奥匈帝国的崩溃,使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等有了自决的机会;以法国为代表的协约国也主张在巴尔干建立一个强大的南斯拉夫国家以对德形成牵制。这样,南部斯拉夫民族统一的梦想有了成真的可能。
1918年,塞尔维亚、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成立了“塞尔维亚人、克罗地亚人和斯洛文尼亚人王国”,1919年的《凡尔塞和约》承认并确定了该王国的主权和边界,是为第一南斯拉夫。1929年王国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
战火诞生 第二南斯拉夫
1941年4月6日,德意轴心国集团向南斯拉夫王国发动全面侵略。4月17日,王国军队战败投降,国王彼得二世流亡英国伦敦,第一南斯拉夫沦亡了。
在德国法西斯占领南斯拉夫后,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共产党领导武装起义,开始了4年艰苦卓绝的反法西斯游击战争。在二战中,南斯拉夫的游击战争是最大的敌后战场,它牵制和消灭了德国法西斯的大量有生力量,南共领导的游击队也发展到了80万人。1943年11月29日在波黑亚伊策市召开了南斯拉夫人民解放委员会会议,决定成立以铁托为首的临时政府———南斯拉夫全国解放委员会,在战后建立各民族平等的联邦共和国,剥夺流亡政府的权利,禁止彼得国王重返南斯拉夫,授予铁托元帅军衔。
1945年5月,在苏联红军的支援下,南斯拉夫全境获得解放。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南斯拉夫人民承受了巨大的民族牺牲,4年中共牺牲了170万人,占当时南斯拉夫人口的11%。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1963年的新宪法又改国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铁托成为终身总统。新南斯拉夫按照民族平等的原则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和黑山6个自治共和国以及属于塞尔维亚共和国的科索沃、伏伊伏丁那两个自治省组成。
铁托领导的新南斯拉夫在国内实行社会主义工人自治制度,在国际上奉行不结盟政策。70和80年代的南斯拉夫在经济上曾获得很大成就,其国民生活水平在东欧一度居于领先水平,由于铁托本人在二战中建立起的崇高威望和南斯拉夫既不跟从苏联集团、也不依附西方集团的不结盟政策,使得南斯拉夫在国际舞台上也拥有较高的地位。
步履维艰 第三南斯拉夫
由于南斯拉夫各民族曾遭受不同大国的统治,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如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信仰东正教,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信仰天主教,而波黑的穆斯林族和科索沃的阿尔巴尼亚族则信仰伊斯兰教,加上各列强历史上出于私利,经常在各民族中进行挑拨、制造争端,使得各民族之间存在不少矛盾。铁托逝世后,这些矛盾开始逐渐激化。
苏联东欧巨变也给南斯拉夫造成了巨大冲击。南斯拉夫统一的核心南共联盟也开始瓦解,各共和国的分离主义力量日益强大并逐渐控制了当地的政权。一九九一年,图季曼领导的克罗地亚以及斯洛文尼亚两共和国率先宣布独立。在南斯拉夫民族矛盾日益激化的同时,西方国家出于意识形态和本身战略利益的考虑,决定不再支持南斯拉夫的统一。一九九二年一月,德国率先承认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独立,整个欧盟也步其后尘。一九九一年十一月,马其顿宣布独立。一九九二年四月,波黑又宣布独立。
鉴于新的局势,原南斯拉夫仅存的塞尔维亚和黑山两个共和国于一九九二年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其面积和人口都只有原来的百分之四十左右,被称为“小南斯拉夫”或“第三南斯拉夫”。新的南联盟在成立伊始即面临困境。波黑爆发了塞尔维亚族、克罗地亚族和穆斯林族之间的战争,南联盟和塞尔维亚共和国总统米洛舍维奇被西方指责为进行“种族清洗”,受到经济制裁,国内经济日益衰退,外交上也极其困难。
一九九五年八月,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大规模空袭波黑塞族,塞尔维亚总统米洛舍维奇、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和波黑总统伊泽特贝戈维奇一起在美国签署了《代顿和平协议》,波黑内战终于基本平息。之后,西方又利用南联盟科索沃地区的阿尔巴尼亚少数民族与塞族之间的冲突,继续对南联盟施压,从一九九九年三月二十四日起开始对南联盟进行大规模轰炸,制造了欧洲自二战以来最大的人道主义灾难。
国旗:蓝、自、红是斯拉夫人喜爱的颜色。三色旗曾是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联合王国的国旗。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增加一枚黄边红五角星,象征人民自由解放。1992年成立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后,重新启用三色旗。
国歌:
《嗨,斯拉夫人》。 由波兰国歌所衍生, 一八三四年所作, 一九四五年正式定为南斯拉夫国歌
国花:
桃花。
说起南斯拉夫,三十岁以上的人也许都会哼上几句“啊,朋友再见,啊,朋友再见,再见吧再见吧再见吧”——南斯拉夫影片《桥》曾经风靡一时,印象中那部战争题材的片子有着颇为轻松的风格,其主题曲《啊,朋友再见》则有点像咱们的《游击队歌》,表现军人为了祖国和民族的荣誉而战的视死如归的精神。另一部电影《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则使“萨拉热窝”这座南斯拉夫城市在中国有了相当的知名度。而且,当时南斯拉夫领袖铁托的名字我们也耳熟能详。
南斯拉夫[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盟]是一个国情极其复杂的联邦,其特点可归结为:
一个联邦国家;
二种拼音文字;
三种语言;
四个宗教;
五个主体民族;
六个共和国;
七条边界;
八个领导人;
九个政府。
这种国情的复杂性本身潜在着难以估量的矛盾,铁托在世时已经注意到这一点,并曾为此作了某种安排,但是,愿望不能代替现实,在他身后,矛盾激化,最终不可收拾——结局是南斯拉夫解体,一分为五。
2.现南斯拉夫
国名。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中部和西北部。南临亚得里亚海,陆疆与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马其顿、阿尔巴尼亚为邻。面积10.2万平方公里。人口 1,057万(1989),主要有塞尔维亚人、黑山人、阿尔巴尼亚人、匈牙利人、罗马尼亚人和土耳其人等。通用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首都贝尔格莱德。境内多山,山地以北是多瑙河中游平原的一部分。主要河流有多瑙河、摩拉瓦河等,水力资源丰富。全境以大陆性温带阔叶林气候为主,沿海地带属地中海式气候,比较湿润。年降水量550-750毫米。铜、铅、锌等矿储量丰富,还有煤、铁等。公元六世纪,斯拉夫人开始越过喀尔巴阡山移居巴尔干半岛,七世纪发展为现代南斯拉夫各主要民族的祖先。九世纪起,陆续建立了克罗地亚、塞尔维亚、斯洛文尼亚和马其顿等各民族的国家。十五世纪起,先后被土耳其和奥匈帝国统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崩溃,民族独立运动高涨, 1918年12月成立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联合王国。1929年改称南斯拉夫王国。 1941年4月被德、意法西斯占领。1941-1945年进行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1945年11月29日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行联邦制,由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黑山6个共和国组成(面积合计 25.58万平方公里, 1983年人口2,285万)。1963年改称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1980年以后国内民族矛盾日趋激化,政治动荡,至1990年初执政党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联盟分裂瓦解。1991年6月起原南斯拉夫成员国中的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马其顿4国先后脱离联邦,宣告独立。1992年4月27日南斯拉夫议会通过了由塞尔维亚和黑山两共和国组成的新南斯拉夫,定名为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工业以机器制造、有色金属和冶炼、木材加工、食品加工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向日葵、甜菜和烟草等;园艺业和畜牧业较发达。出口农矿产品、船舶、皮革和烟草等。进口矿物燃料、机械、化工产品、钢铁和棉花等。主要城市有尼什、苏博蒂察、克拉古耶伐次、波德戈里察等。
1. 1918-1941
南斯拉夫始于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一日,由塞尔维亚(包含现今马其顿、蒙特内哥罗)、克罗埃西亚、斯洛维尼亚三国组成的塞尔维亚-克罗埃西亚-斯洛维尼亚王国(Kingdom of Serbs, Croats and Slovenes)。一九一八年十二月一日,波士尼亚赫塞哥维纳加入。共六国组成。
一九二九年十月三日改名南斯拉夫王国(Kingdom of Yugoslavia)。
2. 1941-1945
一九四一至一九四五年为二次大战期间,南斯拉夫遭德国、意大利入侵瓜分,南斯拉夫暂时瓦解。
3. 1945-1992
一九四五年第二次大战,狄托领军击退德、义,十一月二十九日宣布成立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Federative People's Republic of Yugoslavia)。一九六三年四月七日,改名为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Socialist Federative Republic of Yugoslavia)。南斯拉夫的行政区重划为以波士尼亚赫塞哥维纳、克罗埃西亚、马其顿、蒙特内哥罗、塞尔维亚、斯洛维尼亚六个各自独立的加盟共和国组成。 (就是恢复第一阶段时6 国组成的国家。)
4. 1992-2006
一九九一至一九九二年间,其中斯、克、马、波四国先后独立,南斯拉夫仅剩馀蒙、塞两加盟国。一九九二年四月二十七日,国号改为南斯拉夫联邦共和国(Federal Republic of Yugoslavia)。二○○三年二月四日,重定新宪法改国号为塞尔维亚蒙特内哥罗(Serbia and Montenegro),“南斯拉夫”一词正式走入历史。二○○六年六月三日,蒙特内哥罗宣布独立,同月五日塞尔维亚亦宣布独立,南斯拉夫联邦正式宣告完全解体;蒙、塞两国各自使用自己的国旗,南斯拉夫蓝白红横条三色旗亦成为历史旗帜。
所以现在既没有南斯拉夫这个国家名称,南斯拉夫联邦也正式宣告完全瓦解。地理上继承它旧时首都贝尔格勒的现存国家为塞尔维亚。
I. 南斯拉夫解体后形成哪些国家
南斯拉夫解体后形成了六个共和国: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纳、马其顿、黑山、塞尔维亚,以及塞尔维亚境内的两个自治省:科索沃和伏伊伏丁那。
1992年4月28日,塞尔维亚和黑山这两个留在前南斯拉夫的国家宣布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改名为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
联合国于1992年9月22日阻止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继承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南斯拉夫直到2000年11月1日才重新加入联合国。2003年2月4日,该国又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
塞尔维亚和黑山是一个松散的国家联盟。2006年5月21日,黑山举行了独立公投,55.5%的投票者支持黑山独立。黑山于2006年6月3日宣布独立。
在科索沃,自1999年科索沃战争之后,科索沃就处在联合国科索沃临时行政当局特派团的管理之下。科索沃于2008年2月17日宣布独立,塞尔维亚拒绝承认,在国际社会得到了部分国家的承认。
(9)哪些国家继承南联盟的军事工业扩展阅读:
克罗地亚一研究机构日前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8.2%的波黑人对南斯拉夫联邦解体表示后悔。
调查结果还显示,在原南斯拉夫地区,塞尔维亚人最怀念南斯拉夫时代,70.9%的塞尔维亚人对南斯拉夫联邦解体表示后悔,而在克罗地亚,对解体表示后悔的人只有18%。
这项调查的负责人、历史学者维兰·帕夫拉科维奇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今的波黑经济增长乏力,失业率高企,比起当时,波黑人的生活质量明显下降,这表明人们渴望回到比现在生活得更好的时代。
据记者了解,在许多波黑人看来,铁托是黄金时代的象征。在波黑首都萨拉热窝,一些年长的出租车司机将铁托像挂在车内,以示对那个时代的怀念。
在萨拉热窝的繁华地段,有一家“铁托咖啡馆”,室内布置犹如置身铁托执政的时代,各种照片、老旧物品林立,甚至还有坦克等退役军事装备陈列在庭院。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南斯拉夫解体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近七成波黑人对南斯拉夫联邦解体表示后悔
J.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介绍
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西里尔字母:Југославија,拉丁字母:Jugoslavija,英文Yugoslavia)是在1992年到2003年期间,欧洲东南部巴尔干半岛上的一个国家,由塞尔维亚共和国和黑山共和国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继承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The Socialist Federal Republic of Yugoslavia)的主体,2003年重定新宪法改国号为塞尔维亚和黑山,成为历史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