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工业控制系统行业危害程度有哪些
咨询记录 · 回答于2021-10-16
Ⅱ 16大行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是什么
1 、 棉纺工业的职业危害
用棉花纺纱、织布的基本生产过程包括开棉、混棉、清棉、梳棉、并条、粗纱、细纱、整经、上浆、穿综筘、织布。开棉、混棉、清棉、梳棉有棉尘产生,吸入棉尘可引起棉尘病。多个工序有噪声产生,织布车间噪声最大,可损害听力,纺织车间在夏季如不采取防暑降温措施,强烈的太阳辐射作用于屋顶和墙壁,也能形成高温、高湿环境,可出现中暑。纺织厂中视力紧张的工作很多,如果采光照明不合要求,可引起视力紧张的工作很多,如果采光照明不合要求,可引起视力疲劳和近视。此外,纺织工人来回走动和站立作业多,不但劳动强度大,而且易生扁平足、下肢静脉曲张等疾病。毛纺织工业生产过程基本同棉纺织工业,但原毛中可能含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必须注意消毒。
2、制革工业的职业危害
制革包括准备、鞣制和整理三大过程。准备阶段常用醋酸苯汞、五氯酚、对硝基酚等。鞣革广泛采用铬化合物(重铬酸盐、铬矾、碱式硫酸铬)鞣制,可有铬粉尘飞扬。在处理皮革过程中,如浸灰要接触生石灰、硫化纳、氢氧化纳,脱灰、浸酸接触硫酸、盐酸,均可引起化学灼伤。准备和鞣制工作环境潮湿,劳动强度也大,易发生风湿性关节痛。多个工序与水和碱溶液接触,易引起皮肤干燥、皲裂。原料皮如消毒不严,可带有炭疽杆菌、布氏杆菌。
3、服装加工业的职业危害
服装加工主要有裁剪、缝纫和熨烫三个工序,多采用流水作业。缝纫机转动产生噪声,机器愈密、噪声愈强,易造成职业性耳聋。缝纫工长期保持坐位前倾姿势操作,可发生腰腿痛;熨烫工长时间手拿熨斗,可发生右肢酸痛,工龄长的工人甚至发生腕部腱鞘炎、肩周炎、颈椎病等。如照明不足,可影响视力。
4、印染工业的职业危害
印染工业主要职业危害是高温、高湿及染料中的毒物。烧毛气温高。煮炼、漂白、干燥、染印等过程相对温度可达80%以上,夏季室温可达40OC。用次氯酸钠漂白及最后酸洗都有氯气产生。染色中使用强酸、强碱可引起酸碱灼伤和酸雾刺激,在调配和使用苯胺染料时,可接触苯胺液体或蒸气。在不溶性偶氮染料重氮化过程中,有氮氧化物逸出。此外苯胺类染料和荧光增白剂可能有致癌作用。
5、一般砖瓦生产的职业危害
砖瓦的原料主要是粘土,粘土中二氧化硅含量达55.5~71.6%,其次含有三氧化二铝、三氧化二铁和少量氧化钙、氧化镁。砖瓦生产基本过程包括破碎、过筛、搅拌、成型(制坯)、干燥、焙烧(小型砖瓦厂多用圆窑)、出窑。在破碎、过筛、搅拌直到焙烧出窑的过程中都有较高浓度的含二氧化硅的粉尘产生。焙烧、干燥工序有一氧化碳产生,并有高温和热辐射存在。用机械作砖瓦坯成型和切砖,可产生较强噪声。
6、耐火砖生产的职业危害
耐火砖生产中的主要职业危害是粉尘,破碎、筛分、配料运输、出窑等均有粉尘产生,粉尘中二氧化硅的含量越高危害越大,矽肺发病率亦高。窑工接触高温和强热辐射。制沥青砖作沥青加热时,有沥青蒸气散发。供隧道窑燃烧的煤气发生炉,可有一氧化碳逸出。各种机器设备均可产生噪声。
7、铸造作业的职业危害
粉尘是铸造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在砖型铸造中的碾碎、筛砂、混砂、造型、开箱、清砂、喷砂及蜡型铸造中的涂砂、消除砂壳等工序,都有粉尘产生。长期吸入铸造粉尘可引起铸工尘肺。溶炉、熔化的金属和热铸件都是热源,熔炼工和浇涛工均会受高温、强热辐射影响。熔炼和浇涛过程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产生。用酚醛树脂或脲醛树脂作型芯粘结剂时,可产生甲醛和氨。蜡型铸造也能产生大量的氨。铸黄铜时有氧化锌烟尘产生,吸入后引起铸造热。造型机、捣固机、喷砂机、落砂机、风动工具和砂轮,可产生噪声、振动。
8、锻造作业的职业危害
锻造作业主要职业危害是高温、热辐射。旧式锻炉是敞开式的,温度可达800~900OC,危害较大。现在广泛使用的加热炉,周围是密闭的,条件较好,但打开炉门投入或取出锻件时热辐射强度亦大。锻炉也有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产生,但在通风良好的车间,浓度一般不高。使用各种锻锤时,都可产生强烈的噪声和振动。锻造作业易发生设备事故和烫伤,以锤打时铁渣飞溅引起的外伤多见。
9、热处理作业的职业危害
热处理的职业危害是高温,各种加热炉和盐浴槽都是热源。用高频加热时,有高频电磁场产生。使用氰浴槽时可逸出氰化物蒸气。使用有机溶剂进行气体渗碳时,可逸出苯、甲苯、甲醇等有机溶剂蒸气。
10、焊接作业的职业危害
电弧焊接时,焊条的焊芯、药皮和金属母材在高温下熔化、蒸发、氧化、凝集,产生大量金属氧化物及其他物质的烟尘,长期吸入可引起焊工尘肺,吸入烟尘中的金属氧化物还可引起慢性锰中毒。焊接时弧区周围还会形成多种有害气体,可产生臭氧、一氧化碳,氮氧化物,臭氧是氩弧焊和等离子弧焊的主要危害因素之一,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产生的一氧化碳浓度最高。焊接电弧是一种很强的光源,能产生中、短波紫外线,可引起电光性眼炎。非熔化极氩弧焊和等离子弧焊需借助高频振荡器激发引弧,在引弧的瞬间(2-3秒)有高频电磁场存在。等离子喷焊可产生90-123分贝的强噪声。非熔化极氩弧焊和等离子弧焊使用钍钨棒电极,能放出α、β、γ、三种射线。
11、水泥生产的职业危害
水泥生产中主要职业危害是粉尘,粉碎、研磨、过筛、配料、出窑、包装等工序都有大量粉尘产生。通常,生料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约10%,熟料含1.7-9.0%,成品水泥含
1.2-2.6%。长期吸入生料粉尘可引起矽肺,吸入烧成后的熟料或水泥粉尘可引起水泥尘肺。水泥遇水或汗液,能生成氢氧化钙等碱性物质,刺激皮肤引起皮炎,进入眼内引起结膜炎、角膜炎。原料烘干、立窑煅烧(145OC)等作业地带,有高温、热辐射。此外,各种设备运转时,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可损伤听力。
12、聚氯乙烯塑料加工中的危害
聚氯乙烯塑料加工成型原料为聚氯乙烯粒子,要加各种添加剂,如增塑剂、稳定剂等。增塑剂中毒性较大的有磷酸三邻甲苯酯及苯二甲酸酯类。硬脂酸盐类(如硬脂酸钡、锌、钙、镉)和无机铅盐(如三盐基硫酸铅、二盐基磷酸铅)是常用的稳定剂,在配料、捏和过程中有上述有毒粉尘飞扬。吹塑和注塑成形时,当加热到一定温度,有热解的烟气产生,对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也有致敏作用,有些人接触后可引起支气管哮喘。聚氯乙烯粒子中有时可残留少量氯乙烯单体,加工时逸出。
13、蓄电池生产的职业危害
主要职业危害是铅烟、铅尘、熔铅、烧铅球和栅板有大量铅烟逸散,球磨制粉(特别在出料、装卸和混料时)可有大量铅尘飞扬,涂板、修板和焊接也可产生大量铅尘、铅烟。极板化成是将干燥后的铅板放入比重1.05--1.15的硫酸化成槽中充电,有硫酸雾产生。熔铅、浇铸、极板干燥有高温和热辐射。
14、电镀作业的职业危害
电镀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是接触多种有害气体和溶液。用有机溶剂去油时,有汽油、三氯乙烯等有机溶剂蒸气逸出。使用强酸的工序均有酸雾逸出,浸蚀时酸雾逸出量最大,对粘膜有刺激腐蚀作用,并可引起牙酸蚀病,强酸溶液溅到皮肤上立即引起灼伤。铬电镀时镀槽周围空气中铬酸浓度较高,长期接触可发生鼻中隔穿孔、皮肤溃疡、皮炎、湿疹,有些人可发生支气管哮喘。镀镍时接触硫酸镍也可引起皮炎和湿疹。采用碱性铬盐电镀时,可有氰化氢逸出,若镀液中的氰化物遇酸,可产生高浓度氰化氢,能引起急性中毒甚至威胁生命。
15、印刷工业的职业危害
印刷方法可分为凸印、平印和凹印。其基本生产过程包括熔铅、铸字、排版、打纸型、浇版、修版、镀铜或镀铬、装机印刷、装订等。熔铅、浇版、铸字都有铅烟产生,可引起铅中毒。印刷油墨多用苯、甲苯、二甲苯、汽油作稀释剂,或用来洗刷版面、胶辊,其蒸气可污染车间空气。轮印机有噪声产生。
平印和凹印在晒版、腐蚀过程中,使用苯酚、甲醛、间甲酚、冰醋酸、氧氯化磷、氨水、苯甲醛、醋酸乙酯、氯化亚矾等多种化学物,有一定刺激腐蚀作用。
16、油漆作业的职业危害
油漆作业的主要职业危害是吸入有机溶剂蒸气。各种漆都是由成膜物质(各种树脂)、溶剂、颜料、干燥剂、添加剂组成。普通油漆通常用汽油作溶剂,环氧铁红底漆含少量二甲苯,浸漆主要含甲苯,也有少量苯。喷漆(硝基漆)及其稀释剂(香蕉水)中含多量苯或甲苯、二甲苯,在无防护情况下喷漆,作业场所空气中苯浓度相当高,对喷漆工人的造血器官危害极大。
Ⅲ .工业控制系统行业危害程度分为哪几类
摘要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Ⅳ 工业污染主要包括什么有什么危害(科学对答如流)
工业污染是指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对包括人在内的生物赖以生存和繁衍的自然环境的侵害。污染主要是由生产中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及各种噪音造成的,可分为废水污染、废气污染、废渣污染、噪音污染。
工业污染的危害。一是工业生产中排放大量未经处理的水、气、渣等有害废物,会严重地破坏农业的生态平衡和自然资源对农业生产的发展造成极大的危害;二是工业“三废”对工业生产本身的危害也很严重,有毒的污染物质会腐蚀管道,损坏设备,影响厂房等的使用寿命;三是环境污染,公害泛滥,直接危害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还有些污染不容易发现,发现以后造成的危害已经很严重。
Ⅳ 机械工业主要有哪些职业危害主要相关行业是什么
1、粉尘危害
生产性粉尘主要粉尘作业是铸造,在型砂配制、制型、落砂、清砂等过程,都可使粉尘飞扬,特别是用喷砂工艺修整铸件时,粉尘浓度很高,所用的石英危害较大。在机械加工过程中,对金属零件的磨光与抛光过程可产生金属和矿物性粉尘,引起磨工尘肺。
电焊时焊药、焊条芯及被焊接的材料,在高温下蒸发产生大量的电焊粉尘和有害气体,长期吸入较高浓度的电焊粉尘可引起电焊工尘肺。
2、高温、热辐射危害
高温、热辐射机械制造厂的高温和热辐射主要在铸造、锻造和热处理工种。铸造车间的熔炉、干燥炉、熔化的金属、热铸件,锻造及热处理车间的加热炉和赤热的金属部件都产生强烈的热辐射,形成高温环境.严重时发生中暑。
3、有害气体危害
有害气体熔炼炉和加热炉均可产生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加料口处的浓度往往高;用酚醛树脂等作粘结剂时产生甲醛和氨。
黄铜熔炼时产生氧化锌烟,引起“铸造热”;热处理时可产生有机溶剂蒸气,如苯、甲苯、甲醇等;电镀时可产生铬酸雾、镍酸雾、硫酸雾及氰化氰;电焊时可产生一氧化碳和氮氧化物;喷漆时可产生苯、甲苯二甲苯蒸气。
(5)工业行业危害程度有哪些扩展阅读
一般机械加工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职业危害相对较小,主要是金属切削中使用的乳化液和切削对工人的影响。通常所用的乳化液是由矿物油、萘酸或油酸及碱(苛性钠)等所组成的乳剂。因机床高速转运,乳化液四溅,易污染皮肤,可引起毛囊炎或粉刺等皮肤病。
机械加工过程中,在粗磨和精磨过程中,亦有大量金属和矿物性粉尘发生。人造磨石多以金刚砂(三氧化二铝晶体)为主,其中二氧化硅含量极少,而天然磨石含有大量游离二氧化硅,故可能导致铝尘肺和矽肺。绝大多数机床产生的机械噪声在65-80dB(A)之间,噪声超标现象较少见。
Ⅵ 工业有毒物质的危害程度在标准中分为哪些
有毒物质较多,各行业生产过程上排出的废水有害成份各不相同,如酸性废水、碱性废水、含酚废水、含镉废水、含铬废水、含锌废水、含汞废水、含氟废水、含有机磷废水、含放射性废水等,具体情况如下:
一、工业废水的分类
工业企业各行业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统称工业废水,其中包括生产废水、冷却水和生活废水3种。
1、按行业的产品加工对象分类。
如冶金废水、造纸废水、炼焦煤气废水、金属酸洗废水、纺织印染废水、制革废水、农药废水、化学肥料废水等。
2、按工业废水中所含主要污染物的性质分类。
含无机污染物为主的称为无机废水,含有机污染物为主的称为有机废水。例如,电镀和矿物加工过程的废水是无机废水,食品或石油加工过程的废水是有机废水。
3、按废水中所含污染物的主要成分分类。
如酸性废水、碱性废水、含酚废水、含镉废水、含铬废水、含锌废水、含汞废水、含氟废水、含有机磷废水、含放射性废水等。这种分类方法的优点是突出了废水的主要污染成分,可有针对性地考虑处理方法或进行回收利用。
二、工业废水对环境的污染
几乎所有的物质,排入水体后都有产生污染的可能性。各种物质的污染程度虽有差别,但超过某一浓度后会产生危害。
1、含无毒物质的有机废水和无机废水的污染。
有些污染物质本身虽无毒性,但由于量大或浓度高而对水体有害。例如排入水体的有机物,超过允许量时,水体会出现厌氧腐败现象;大量的无机物流入时,会使水体内盐类浓度增高,造成渗透压改变,对生物(动植物和微生物)造成不良的影响。
2、含有毒物质的有机废水和无机废水的污染。
例如含氰、酚等急性有毒物质、重金属等慢性有毒物质及致癌物质等造成的污染。致毒方式有接触中毒(主要是神经中毒)、食物中毒、糜烂性毒害等。
3、含有大量不溶性悬浮物废水的污染。
例如,纸浆、纤维工业等的纤维素,选煤、选矿等排放的微细粉尘,陶瓷、采石工业排出的灰砂等。这些物质沉积水底有的形成“毒泥”,发生毒害事件的例子很多。如果是有机物,则会发生腐败,使
水体呈厌氧状态。这些物质在水中还会阻塞鱼类的鳃,导致呼吸困难,并破坏产卵场所。
4、含油废水产生的污染。
油漂浮在水面既损美观,又会散出令人厌恶的气味。燃点低的油类还有引起火灾的危险。动植物油脂具有腐败性,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
5、含高浊度和高色度废水产生的污染。 引起光通量不足,影响生物的生长繁殖。
6、酸性和碱性废水产生的污染。
除对生物有危害作用外,还会损坏设备和器材。
7、含有多种污染物质废水产生的污染。
各种物质之间会产生化学反应,或在自然光和氧的作用下产生化学反应并生成有害物质。例如,硫化钠和硫酸产生硫化氢,亚铁氰盐经光分解产生氰等。
8、含有氮、磷等工业废水产生的污染。
对湖泊等封闭性水域,由于含氮、磷物质的废水流入,会使藻类及其他水生生物异常繁殖,使水体产生富营养化。
Ⅶ 常见工厂企业的职业危害都有哪些
1、鞋厂容易出现的职业病
正己烷、苯多存在于用作粘合剂的胶水中,工人长期接触极可能会引起正己烷中毒和苯中毒。
2、玩具厂容易出现的职业病
玩具厂用到的一些油漆中含苯、铅,容易引起苯中毒、铅中毒。用三氯乙烯、正己烷、天拿水(含苯)作为清洗剂,易引起三氯乙烯中毒、正己烷中毒和苯中毒。用含有二氯乙烷的胶水作粘合剂则引起二氯乙烷中毒。 玩具制造多有噪音, 易损伤听力。
3、宝石加工厂容易出现的职业病
切割、雕刻、抛光、打磨等工序接触粉尘,易引起尘肺病中的矽肺。
4、电子厂容易出现哪些职业病
焊锡工人易患铅中毒,清洗电路板用到白电油(含正己烷)、三氯乙烯、或天拿水,易引起正己烷中毒、三氯乙烯中毒和苯中毒。一些电子产品中含铅、汞、镉等金属,可能会引起铅中毒、汞中毒、镉中毒。
5、皮具、皮件厂容易出现的职业病
有些皮具厂用含苯、正己烷、二氯乙烷的粘合剂,容易引起苯中毒、正己烷中毒、二氯乙烷中毒。
6、印刷厂容易出现的职业病
用白电油、汽油、天拿水作清洗剂,清洗印刷机器的油墨和印刷品,引起正己烷中毒、 汽油中毒、 苯中毒。
7、五金厂常出现的职业病
打磨、抛光产生的粉尘引起尘肺。使用三氯乙烯、天拿水、白电油清洗产品,引起三氯乙烯中毒、苯中毒、正己烷中毒。
8、玻璃厂常出现的职业病
制造玻璃要用到二氧化硅(沙子) 作为原料, 吸入粉尘会引起矽肺。
9、陶瓷厂常出现的职业病
陶瓷厂以陶土为原料,长期吸入这些粉尘极易引起陶工尘肺。烧制陶瓷温度很高,夏天易引起中暑。
10、纸箱厂常出现哪些职业病
纸箱厂通常用到胶水作粘合剂,这些胶水中含苯,有臭味,并且易引起苯中毒。
11、集装箱厂常出现的职业病
电焊、喷漆工人易患电焊工尘肺,焊条含铅、锰,还会引起铅中毒、锰中毒。喷漆含苯,很容易引起苯中毒、苯所致白血病(职业病肿瘤)。喷砂、打砂还会引起尘肺中的矽肺。
集装箱所用铁板要经过打磨、冲压,在此过程中产生很大的噪音,使听力下降,导致职业性听力损伤。
12、纺织行业易出现的职业病
高温高湿环境危害;用眼紧张导致视力减退;使用可致癌的苯胺染布、印花,在干燥和蒸化过程中也会接触苯胺类染料。长期吸入粉尘使工人易患慢性鼻炎、咽炎,接触棉、麻粉尘的疾病有纱厂热、织布工咳、急性呼吸道病和棉尘症。
此外,制衣行业在生产工艺中经常使用以苯为主要成分的去污剂,珠宝首饰、电镀行业中使用的提取液和电镀液中含有氰化物,易导致相关化学品中毒。
Ⅷ 纺织工业有哪些职业危害
纺织工业的原料有天然纤维(棉、毛、丝、麻)、人造纤维(化学纤维,包括粘胶纤维、醋酸纤维)、合成纤维。车间不良气象条件、粉尘、噪声、不良照明等是纺织工业中职业卫生的共性问题,但因加工纤维的不同也有些特殊性问题。
一、纺织过程中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预防。
1、粉尘:
棉纺织的整个生产过程中都有产生粉尘的可能,开棉、混棉、清棉过程中产生粉尘最多,长期吸入棉、麻等粉尘可引发气道阻塞性疾病,患者有胸部紧缩感、胸闷、气短,并有急性肺功能障碍。预防时,对混棉机、清棉机的粉尘采取密闭、通风、除尘的措施,治理效果很好;梳棉、并条设吸尘装置,可使粉尘强度大大降低;此外,工作场所要注意采用湿式清扫。
2、高温高湿:
纺织车间生产上要求一定的温湿度。温度要求在18.3℃以上,夏季太阳辐射作用加上机器运转产生的热和人体的散热,可使车间温度升高到40℃以上。此时,降温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空气调节,屋顶喷水可作为辅助降温措施。纺织车间相对湿度要维持在45%~80%之间,车间中的风速不宜太高,一般小于0.5 m/s。在浆纱车间,高温、高湿是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且体力劳动较强(搬运浆粉,将浆粉投入煮槽内,搬运、装置及卸下沉重的织轴)。
3、噪声与振动:
产生噪声最大的车间为织布车间,可以达97~105 dB,其次为细纱车间,达到90~97dB。在预防上可使用吸音材料等。
4、照明问题:
纺织厂需要视力紧张的工种很多,因此,照明不足或不合理,将成为职业卫生问题。造成纺织厂工人视力紧张。一般对工作面照度的要求:纺纱为60 Lux(1975年建议,单独使用一般照明为不低于75Lux)。
5、纺织工业中,体力劳动强度较大、不良体位、个别器官紧张是比较普遍的问题。其根本解决办法是通过技术改造,提高纺织作业设备、劳动过程与人的适配性。
二、印染过程中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预防:
印染工业主要职业危害是高温、高湿及有毒的染料蒸气。煮炼、漂白、干燥、染印等过程相对湿度可达80%以上,夏季室温可达40℃。用次氯酸钠漂白及最后酸洗都有氯气产生。染色中使用强酸、强碱可引起酸碱灼伤和酸雾刺激,在调配和使用苯胺染料时,可接触苯胺液体或蒸汽,可能引起中毒、皮炎等。此外苯胺类染料和荧光增白剂可能有致癌作用。
预防措施主要是染料配制的密闭化及自动化;安装隔热排气罩,把大量热气、有害物质经过处理后排至车间外,此外,还应加强个人防护。
Ⅸ 工业控制系统行业的危害程度有哪些
工业控制系统行业的危害程度:一般的环境威胁, 严重的意外威胁,以及其他相当危害程度威胁所造成资产损失的信息安全风险。
从八十年代后期开始,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许多传感器、执行机构、驱动装置等现场设备智能化,人们便开始寻求用一根通信电缆将具有统一的通信协议通信接口的现场设备连接起来。
在设备层传递的不再是I/O(4~20mA/24VDC)信号,而是数字信号,这就是现场总线。由于它解决了网络控制系统的自身可靠性和开放性问题,现场总线技术逐渐成为了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发展趋势。
由于实际应用中一个系统很可能采用多种形式的现场总线,因此如何把工业控制网络与数据网络进行无缝的集成,从而使整个系统实现管控一体化,是关键环节。现场总线系统在设计网络布局时,不仅要考虑各现场节点的距离,还要考虑现场节点之间的功能关系、信息在网络上的流动情况等。
由于智能化现场仪表的功能很强,因此许多仪表会有同样的功能块,组态时选哪个功能块是要仔细考虑的;要使网络上的信息流动最小化。同时通信参数的组态也很重要,要在系统的实时性与网络效率之间做好平衡。
Ⅹ 属于工业控制系统行业危害程度的有哪些
一、工业网络外部威胁——APT、针对性攻击及其他
针对ICS网络的外部网络攻击,可能是由政治利益方(民族国家、恐怖组织或激进黑客)支持的,但也可能部分出于工业间谍活动。基于对手的动机,此类攻击的目的多种多样。比如说,若出于政治动机,攻击的目标更有可能是造成运行中断和物理破坏,而工业间谍攻击的目标,更多考虑的是窃取知识产权。今天,大多数产业,尤其是涉及关键基础设施的那些,更容易被出于政治动机的攻击盯上,它们的目的,就是引起运行中断和物理破坏。
即使那些因为不身处关键基础设施行业,而不担心APT或针对性攻击的企业,也容易受到连带伤害。这是因为,意图引起运营系统中断的政治动机ICS网络攻击,所使用的漏洞利用工具,针对的是所有工业行业都会用到的技术。此类攻击无可避免地会影响到非目标企业及其ICS网络。
就拿针对伊朗的震网蠕虫来说吧。西门子声称,震网感染了至少14家工厂,受感染企业包括美国能源公司雪佛龙和俄罗斯民用核能发电厂。
二、内部威胁——别有用心的雇员和承包商
关于IT网络的内部威胁,已有很多评述,但工业网络在风险上与IT网络是相当的。手握ICS网络合法访问权的,有雇员、承包商和第三方集成商。由于大多数ICS网络没有任何身份验证或加密措施来限制用户活动,任何内部人士都能在网络中任意设备上自由来去。包括监视与数据采集系统(SCADA)和负责整个工业过程生命周期的关键控制器。
这方面一个着名案例,就是澳大利亚马卢奇污水处理厂员工反水案。该员工曾就职于为昆士兰州马卢奇郡安装了SCADA系统的公司。后来他申请该郡市政服务机构的职位未果,便心怀怨恨,用(可能是偷来的)设备发布未授权指令,导致80万升未经处理的污水溢出到当地公园、河流,乃至一家凯悦酒店地板上。所造成的环境破坏相当广泛。
三、人为失误——或许是ICS最大的威胁
人为失误无可避免,但却能导致高昂的代价。对很多企业而言,与人为失误相关联的风险,或许比内部威胁更严重。某些情况下,人为失误被认为是对ICS系统最大的威胁。
人为失误包括不正确的设置、配置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编程错误,能导致工作流中的危险改变。可被外部对手利用的漏洞,也会由人为失误导致。常见人为失误的例子,可参考为集成商而设的临时连接在项目结束后还门户大开的情况。
有些人为失误,是员工用“创新性方法”搞定工作时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