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么是去工业化以及它的后果
去工业化,,就是把工厂全部迁出去的意思,一般国家有三个方向,农业化,工业化,虚拟经济化,比如中国从农业发展工业走上了强国之路,而美国走向虚拟经济化,这也就是美国衰落的原因。虚拟经济也可以理解为金融,这种行业来钱很快,就像卖淫,别人辛辛苦苦干一年,他两腿一分就来了,而工厂女工脏累的工作交给了中国,但是不久后美国发现虚拟经济问题很大,中国变强大后动摇了美元地位,导致劈腿也来不了钱,每年中国的对美国的顺差也达到了4000亿美元,于是美国跑来剪羊毛,但是中国明显不是日本,没剪动,所以美国想把工业化移回美国,但是美国是商业社会,工厂主根本不鸟政府,所以美国在中国安插很多带路党宣传工业污染土地等等,什么土地污染子孙全完,一百年治理不过来等等希望民众阻止政府建厂,来把工厂主逼回美国,但是我个人认为可能性不大,因为这些重工业会去东南亚,那会中国可能也会衰落,总之去工业化,好处是不会破化环境,坏处是失业率高,国家会衰落,最明显的例子,欧洲谁最牛逼,有点文化的都知道是德国,为什么德国牛逼,,工业化,那么哪个傻逼去工业化后完蛋了,美国?今天还不明显,,但是有个国家叫南非,是非洲唯一的发达国家,去工业化后十几年就衰落成了发展中国家。。
⑵ 去工业化的教训
欧债危机长期化
张其佐在接受成都商报记者电话采访时表示,欧债危机正从外围向核心国家蔓延,金融风险从主权国家向商业银行蔓延,欧元区经济已从低速增长行至衰退边缘并可能向再次衰退蔓延。
张其佐认为,导致欧债危机长期化的根源在于高福利体制、财政不统一等欧元区体制的系统性因素风险。必须解决好削减高福利,发行统一欧元债券,建立统一财政联盟,实现经济结构平衡,建立统一的主权联盟国家等系统风险,否则欧债危机将会持续发酵趋于长期化。
中国要防止“去工业化”
谈到中国经济的发展, 张其佐认为,中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快发展时期。在加快城镇化的同时,要吸取欧美金融危机的教训,防止“去工业化”或“实业空心化”。
“西方国家虚拟经济过度膨胀,脱离了以工业制造业为核心的实体经济。这是2008年爆发的世界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一个主要原因。”张其佐说,美欧等国长期重消费轻生产,“去工业化”现象比较严重,制造业严重萎缩,导致实体经济“空心化”。
张其佐认为,根据经济周期发展的必然规律,随着危机倒闭机制,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即将来临。中国还没有完全实现工业化,应深思欧美教训,加快转型升级,摆脱传统工业化、传统重化工业和传统制造业发展模式的问题,走出一条以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先导的现代工业化道路 。
⑶ 全球化对工业化国家的好处和坏处
全球化对工业化国家肯定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提供了能源,提供了资源,提供了市场,可以说便于在全球范围内寻找资源,寻找市场,同时坏处就是很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企业是很难得到快速发展的,往往陷入各种陷阱。
⑷ 巴西过早地实施“去工业化”,造成了什么局面
巴西实施“去工业化”会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导致经济倒退的可能性非常大。大家都知道一个国家的制造工业一旦就业下降,经济肯定会少一大截,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依靠单个产业就能发展强大,美国经济第一大国都不能够舍弃工业,何况现在经济增长缓慢的巴西。
这样就形成一种局面,政府一边实施去工业化方案,一边救助失业人群,经济根本就没有上升的可能,现在还想着淘汰落后的工业,降低工业生产成本从而提高劳动生产力,倒不如把生产力高的工业集中起来发展,只淘汰一些比较落后的工业,这样对于经济损失相对会少一些,只单纯的实施“去工业化”是没有多大作用的。
⑸ 去工业化“给美国和欧盟造成什么影响主要表现是什么
大量的呆坏账,银行衍生产品、虚拟俄经济的说教都没了活路,导致连环的金融危机风暴,霉国佬平均每人背负着八万多外债,美国早已是彻底破产的国家。因此,大多数美国州要求独立以求自保赖掉债务
⑹ 工业化生产的利与弊
利:用统一的结构形式,成套的标准构件,采用先进的工艺,按专业分工,集中在工厂进行均衡的连续的大批量生产,在现场包括混凝土现浇和装修工程采用机械化施工,使建筑业从那种分散的、落后的、手工业的生产方式转到大工业的生产方式的轨道上来,从根本上来一个全面的技术改造。
弊:工业化只能解决少数人的问题,而且工业化是排斥人的。也就是说就算中国已经完全工业化了,也只能解决少数人的富裕问题。
(6)去工业化的国家哪些缺点扩展阅读:
注意事项:
实现建筑工业化,可以从建立新型结构体系和发展施工新技术两方面入手。首先应从建筑结构设计入手,设计新型结构体系,如钢结构体系和预制装配式结构体系,让大部分的成品、半成品建筑构配件实行工厂化作业,减少施工现场作业。设计时还应考虑到施工上应从现场浇筑向预制构件和装配式方向发展。
内浇外挂体系即建筑结构主体采用现场浇注混凝土,外墙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的结构体系,这中结构体系能很好地实现建筑工业化。墙体连接方式为半刚性连接。
⑺ 指出英国工业化带来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首先:英国经过两次工业革命,国内资源消耗严重,而其曾经自豪的殖民地也失去,英国缺少工业化的原材料。其次,英国象大多数的发达国家一样,进入了老龄化社会,人力资源不是十分充足,企业的用人成本高昂,且英国长期形成的散漫的生活氛围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的提高;再次,英国曾经商品主要倾销到殖民地,无须为产品销路忧虑,但是现在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都互相竞争,英国因劳动力的原因造成的高成本导致其产品价格高昂,无法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低成本比较。还有一点就是,英国与美国的关系密切,致使美国的各种负面影响极其容易在英国形成巨大影响,这影响英国工业化的发展
⑻ 工业化原则有什么优缺点
优:工业化带来人类生活节奏的加快,文明程度的提高,政治组织的民主,工人阶级的纪律,工会的强大政治影响力;同时,工业化不断提高的社会生产率为大批就业人口转向第三产业奠定了基础,使得工业社会逐步向后工业社会和信息社会迈进。
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
⑼ 什么是去工业化
去工业化(De-instrialization)是指制造业就业比重持续下降。
去工业化现象最早始于美国,其制造业劳动力占总劳动者的比例,从1965年最高值的28%下降至1994年的16%。在日本,其制造业就业比重的最高值是 27%(1973年,比美国迟8年),而到1994年则下降到23%。在欧盟15个国家中,制造业就业比例的最高值是30%(1970年),到1994年则迅速地下降到20%。
与此同时,发达国家服务业就业人数的比重均在上升。美国服务业中的就业人数占劳动者总数的比重,则从1960年的56%上升至 1994年的73%。从1960年开始,其他发达国家均出现类似现象。
(9)去工业化的国家哪些缺点扩展阅读:
在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受去工业化影响最大的主要是一些大城市地区以及那些以资源为基础、传统的衰退产业相对集中的老工业基地。这些地区出现去工业化的主要原因:
一是由于大城市地区土地和工资等生产成本较高,劳动和环境保护意识较强,加上市中心区生活和环境质量的下降,导致企业家把制造工厂由发达国家大城市迁移到中小城镇和农村地区,甚至迁移到国外;
二是由于资源的枯竭和生产成本的上升,工业发达国家的一些传统产业如钢铁、造船、工程机械和纺织等,逐步走向衰退。这些衰退产业主要集中在一些老工业基地,由此导致这些地区制造业出现严重的下降;
三是,随着技术发展,企业可以把生产过程的某些部分,尤其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装配环节,分散到国外工资成本相对低廉的地区,而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各种优惠政策又加剧了这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