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贵州支柱型产业有哪些
支柱产业有很多,包括电力工业,旅游.
电力工业,西部大开发的契机,“西电东送”使贵州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电力强劲拉动经济增长 ,“黔电送粤”协议签订后,贵州当即开工建设“四水四火”共538万千瓦的电源项目,总投资约300亿元。2003年进入投产高峰后,由于这批项目不能满足“十五”期间送电广东省400万千瓦、“十一五”期间再增送广东400万千瓦和省内用电的需求,全省又开工(或进入施工准备)11个共1584万千瓦的电源项目,总投资620亿元以上。如果加上总数2340万吨大型煤矿和数百家中小型煤矿建设的投资,全省仅电力和与电力直接相关的煤矿的建设投资就大大超过了1000亿元,预计将达1300亿元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集中了这么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在贵州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在全国各省、市、区的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旅游业,从2005年,贵州旅游收入以49.85%的速度实现前所未有的高增长,全年旅游总收入达250亿元,充分展示了贵州旅游资源在中国乃至世界的不可替代性,昭示了贵州旅游业能够成为黄金产业的灿烂前景。最具闪光点的黄果树瀑布节、“十一”黄金周、春节黄金周、文化精品“多彩贵州风”,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成为贵州旅游的助推器。旅游业必然成为贵州最具比较优势和发展前景的产业。实践证明,旅游产业是我省的黄金产业,最有条件实现跨越式发展。发展旅游产业,是我省依托特色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实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把我省建设成为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大省,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支柱产业”的总体目标,是从省情出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决策,奠定了旅游业在贵州经济建设中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当前,贵州旅游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从总体上看,把我省建设成为旅游大省,时机已经成熟。西部大开发的成效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发展旅游业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市场,中国成为旅游大国为我们提供了机遇,我省旅游业有了良好的基础,各级领导对发展旅游业高度重视。我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神秘雄奇的自然景观,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悠远凝重的历史文化,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加之日渐看好的市场前景,决定了旅游业必然会成为贵州最具比较优势和发展前景的产业,完全有希望成为旅游大省。
旅游业可以成为率先实现贵州历史性跨越发展目标的产业。旅游业在贵州经济发展中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中,一再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优势,市场的比较优势、资源的比较优势日益彰显出来。我省旅游业已连续五年持续稳定地保持了30%以上的增幅,“十五”末年更是达到了35%的高增长,圆满完成“十五”期间旅游总收入增长25%的总体目标。旅游总收入在全省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2000年到2004年平均每年增加1.05个百分点。从目前的情况看,我省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达到13%,在全国已经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在我省经济发展中,旅游业确实具有“吹糠见米”之功效。
观念创新的程度,决定发展的深度;工作落实的力度,决定发展的高度。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善于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努力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旅游产业兴,旅游大省立。
B. 江西省经济发展状况及主要工业支柱产业情况
近年来,坚持以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推进企业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使我市工业技术装备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产业产品结构得到有效调整优化,企业核心竞争力显着增强。
(一)石油化工。石化工业是我市七大支柱产业之首,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十五”以来以原油炼化、乙烯加工上规模和化工延伸为主线的大规模改造,使石化工业基本形成了炼油、三大有机合成材料、化肥、农药、精细化工、塑料加工等25个行业,27大类400余种产品,年产量达1463万吨以上,规模效益比较明显的产业基础。其中原油配套加工能力达到1050万吨/年,乙烯加工能力达到了70万吨/年,形成了440万吨/年催化裂化、120万吨/年延迟焦化、120万吨/年催化柴油加氢、60万吨/年焦化汽柴油加氢、60万吨/年连续重整、40万吨/年芳烃抽提、40万吨/年润滑油基础油等二次加工能力,以及112万吨/年合成树脂、26.5万吨/年合成橡胶、58万吨/年尿素、15万吨/年浓硝酸、4万吨/年1—丁烯、2万吨/年顺酐等的化工延伸加工能力。中国石油兰州石化分公司、兰州新西部维尼龙公司、西北永新化工公司等一批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的优势企业继续做大做强。蓝星公司20万吨甲醇项目将全面建成投产,一期1600万吨特种纤维等项目加快前期工作,金浦集团与兰州石化达成了全面的合作协议,将共同出资22亿元,建设20万吨/年碳四深加工和6万吨丁基橡胶项目,目前已进入选址阶段。
面向行业的石化产业研发体系初步建成,14所石化专业科研设计院所、13所大专院校,成为石化产业研发创新的重要平台,各类工程技术人员及管理人才达到2万人,成为石化产业发展的重要人才支撑。其中中科院兰州化物所拥有羟基合成与选择氧化、固体润滑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四个高技术研究中心、六个研发中心和九个联合实验室,是国内公认的高水平研究机构之一。兰州石化研究院在炼油与石油化工催化剂、合成橡胶、树脂合成及加工、化工工程、环保等领域有较强的研发实力;兰州石化公司技术中心是合成胶乳、精细化工产品领域的研发中心。
2007年石化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84.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4%。
(二)装备制造。已形成了以石油化工机械、通用机械制造、电工电器、仪器仪表等为主体,门类比较齐全、具有较强基础和发展实力的装备制造业体系。2007年装备制造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5亿元,增长30.82%,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4.12%。近年通过实施或建成国债项目兰石大型加氢反应装置改造生产线、耐驰螺杆泵生产线异地改造、众邦公司电线电缆生产线、长虹电焊条、环保设备厂、兰石四方容器公司等一批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大大提升了装备制造业整体技术装备水平和竞争力,促进了产业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引进了吉利汽车这一着名品牌,建成一期实现整车下线,对于整合我市装备制造业资源,延伸上下游产业链,改善我市装备制造业整体形象、提升行业整体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装备制造业加快行业整合重组,兰州机床厂、兰州制桶厂、量刃厂等一批企业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资产重组,焕发新的生机,上海宝象等战略投资者重组兰州建通总厂与省化机厂,组建兰州联合重工,实施出城入园搬迁改造,将全力打造我市石化装备、工程机械的龙头企业。
突出自主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研制开发了9000米电驱动沙漠钻机、直升机吊装钻机、表面蒸发式空冷器、海墨多相流量计、高温高压合金阀门等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奠定了兰州依然是国家重要石化装备基地之一;兰州电机厂交流调速电机和变频器填补我国空白,组建风力发电工程中心,研制成功兆瓦级风力发电装备;510所、兰州真空设备厂自主研发的真空获得和应用系列设备,与国际同步,空间模拟实验装置及低温液体贮运容器在保障我国神舟飞船发射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企业技术创新体系正在形成,官产学研合作, 2007年兰州高压阀门有限公司与兰州理工大学联合组建了阀门产品研发中心,有效提升我市阀门产品的整体研发能力和行业技术水平,这是我市振兴装备制造业过程中加强校企合作,推进我市产学研一体化的又一次具体实践。国家干燥技术及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兰州交大绿色镀膜中心等一批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先后组建成立,兰石技术中心升格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全市装备制造业已经建立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电机厂、兰石)、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占全市企业技术中心的一半以上,成为我市装备制造业研发和提升竞争力的强大平台。
C. 中国的五大支柱产业是什么中国的五大支柱产业有哪些
1、第一产业:包括农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
2、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公共工程、上下水道、煤气、卫生部门。
3、第三产业:又称服务业,它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包括商业、金融、保险、不动产业、运输、通讯业、服务业及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
4、第四产业:是前三大产业的延伸,该产业是指对本身无明显利润但是可以提升其他产业利润的公共产业。也可以称之为知识产业,或者信息产业。
5、第五产业:又称文化产业,它是按照工业标准生产、再生产、存储以及分配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一系列活动统称。
D. 走进新龙南 征文
龙南县位于江西省最南端,是江西省的南大门。地处东经114°23′—114°59′、北纬24°29′—25°1′之间。东邻定南县,南接广东和平、连平县,西界全南县,北毗信丰县。县境东西最大距离60公里,南北最大距离55.5公里,总面积1640.55公里,成八山一水半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地貌格局。105国道从北而南贯穿境内7个乡镇,京九铁路与105国道在龙南交汇穿过境内三镇一区,并设有龙南火车站。龙南与粤北山水相依,是全国对外开放县之一。全县总人口30万人,劳动力17.86万人,全县17个乡镇场,其中9个镇,6个乡,2个营林林场。属中纬度偏南地区,比较容易受海洋的调节,是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其主要特点是:气候温暖,四季分明,雨水丰沛,光照充足。年平均气温为 18.9℃,无霜期286天,全年日照时数1783小时。
龙南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县,春秋战国时先后属吴国、越国、楚国。龙南古为南野地,至南唐保大十一年即公元953 年始置县,因县城处百丈龙滩和龙头山之南而名龙南,建县以来计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已探明的矿物有40多种,主要有稀土、钨、钇、石灰石、大理石等等。全县水能理论蕴藏量104139千瓦,可开发量33954千瓦,地下水资源为62.75万吨/日。境内诸山都为九连山主脉或余脉,属南岭山系。地形特征外高内低,盆地串珠分布。县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山水风光奇特,自然景观得天独厚,人文景观遐尔闻名。位于赣粤边界105国道线的武当山,是集石林丹霞风光和佛教文化为一体的省级风景名胜旅游区,区内有8大景观52个景点,九十九座石峰排如剑戟,如天兵天将凌空而立,雄壮浑厚,蔚为壮观。玉石仙岩风景区被誉为 “洞里干坤”,位于龙南城北3公里处桃江东岸,平地突兀,奇皎如玉,“飞峙大江边”;洞中石钟,石乳,石笋等千姿百态,琳琅满目,洞壑天成,优幽胜境;明都御史王阳明等历代文人墨客在此联袂和韵,镌刻立志,留下字书石刻43方之多,其内容之丰富,书法之精湛,形式之多样,保存之完好,堪称石刻之宝库。还有龙头瀑布风景区以及九连山生态旅游区和龙南客家围屋等风景区。
主要农副产品,有龙南大蒜、板粟、香菇畅销省内外,蚕茧花卉,特种养殖有新的发展。工业支柱产业是重稀土;已形成矿产、建材、化工、轻纺、食品、电力、印刷等地方工业体系。主要产品有5大类41种,名、优特产21个,其中国优、部优、地优产品7个,龙南牌高钇氧化稀土产量1600吨,行销日本、韩国等国家。恒泰花生食品、龙南腐竹、绿珍珠粉、南霸米排粉畅销全国。绚丽本白、彩线、景光丝袜、棉袜出口东南亚。地方工业产品众多、质量好,深受国内外客商欢迎。
龙南综合经济不断增强,2003年国内生产总值达14.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02年增长12.9%;财政收入快速增长,2003年全县完成财政收入1.59亿元。
让世界了解龙南,让龙南走向世界.
E. 中国十大支柱产业有哪些
有色金属产业
汽车产业
钢铁产业
装备制造业
电子信息产业
纺织业
船舶制造业
石油化工业
房地产业
轻工业
F. 赣州信丰县各镇的主要作物是什么
西牛主种水稻、甘蔗、烟叶、花生、大豆,主养猪、牛、鸡、鸭、鱼。 铁石口是江西省工业重镇、百强名镇,全国着名的“红瓜子之乡”。 万隆乡 全乡土壤肥沃,特产丰富,除生产粮食外,还盛产西瓜、生姜、荞头、青梅、柰李、银杏、桔子等名优绿色农产品。其中西瓜为信丰的主要生产基地,大田种植面积3000亩,年产量9000吨 古陂土地肥沃,自然条件优越,具有厚实的农业潜力。近年来,该镇依托资源优势,突出特色,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开发林产业、发展超甜玉米、甘蔗、木薯、西瓜、脐橙等经济作物;其中玉米、木薯、种植面积和产量居信丰县首位。现全镇已基本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业,2001年实现农业总产值9054.26万元。人均纯收入1802元。古陂畜牧业突出;并以猪、牛、家禽为主。生猪生产已初具规模,年生猪存栏达9052头,生猪出栏15396头,居全县第一位,并形成了全县最大的仔猪专业市场
嘉定镇土地肥沃,资源丰富,更喜民风淳朴,百姓勤俭聪慧,许多名优土特产品应运而生,农副产品主要以脐橙、蔬菜、烟叶、甘蔗为重点,矿产品以石灰石,稀土、沙石为主,农产品加工以萝卜、红瓜子、花生为着名,产品积誉多年,深受消费者青睐,远销全国各地。
小江镇资源丰富,竹木、煤炭、水泥、石灰石、铁矿石、花岗岩,以及脐橙、草菇、油茶、中药材等农产品和矿产品全县闻名。水利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境内建有大小水电站六座,装机容量超过4.4kw。
大桥拥有丰富的煤炭、石灰石、铁矿石等地下资源,是典型的工业镇。境内拥有11万伏变电站,依托电力资源、交通等状况,通过配套设施,分别规划了以建材、玻璃纤维和塑料制品等为主的工业小区。大桥建材非常丰富,有苏通岩牌425#和525#水泥获赣州市免检产品,以年产万吨以上的煤矿为龙头的煤炭采掘业,以饮食服务、集市贸易、农副产品销售为主的马路经济小区,大桥的麦饭石咸菜和大桥腐竹能保持原汁原味,可以炒、煲、煮、凉拌,色香味俱全,畅销省内外;大桥无籽西瓜,超甜玉米,“黑美人”西瓜,脐橙等形成农业产业化,品种丰富,以龙井湖水上乐园为主的旅游小区,总库容量1440万平方米,水利资源充沛;以小料加工和竹家具制造业为主的木材加工等等。
正平是烟草传统主产区,生产优质烤烟、晒烟,总面积达6000亩,总产达1200担;同时有脐橙8000亩,总产量7500吨;小辣椒10000亩,总产1000吨。是信丰小辣椒的主要集散地;半夏6000亩,总产4500吨。另外,正平还盛产草菇、土鸡、家具、银杏及银杏神茶等名优特产品。
新田属山区,境内青山含翠、飞瀑流泉,景色宜人。居民为属客家民系,于近代自广东梅州、五华、兴宁等地迁入,世代聚居,习俗相传,至今仍有许多居民讲“客家话”,称“客家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新田人民以其开放的胸怀、自信的神情和敢闯敢冒的胆略,使山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初步建立了以林果业、特色种养业、竹木加工业、采掘业、运输业、建材业为主的工农业产业体系,为新田在新世纪的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001年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63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795元。农业中传统的水稻种植仍占较大比重,近年高效林果业逐步成为新的产业主体,新造林6.3万亩,低改毛竹林10000亩,开发脐橙等各类果园3200亩。2001年新开发脐橙园700余亩,2002年新开发脐橙园3000亩,呈迅猛发展之势,“兴果富民”已成为党委、政府的广大群众的共识。甜玉米、中草药、西瓜、咸菜、灰鹅、山羊、月鳢等特色种养业也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并已形成了一定规模。工业以竹木加工业为龙头,依托本镇竹木资源优势,形成了一批家具、竹签等成品、半成品竹木制品加工企业,目前初具规模的各类竹木加工企业达15家。 大阿镇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建成了以下一批名优特产品生产基地和市场:
1、全国最大的以半夏为主的中药材生产基地,以该镇禾秋、光明、兴禾等村为中心,年种植面积1万亩以上,年产半夏等中药材4500吨以上;其中,大阿以盛产半夏而着名,半夏因其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的药用功效而被广泛用于治疗咳喘、恶心呕吐、眩晕等症,该镇半夏远销皖、辽、粤及韩、日和东南亚地区;
2、江南最大的商品牛交易市场,该镇以万头商品牛养殖基地为依托,以商品牛经纪队伍为纽带,以产、供、销一条龙优质服务和优惠的税费政策,吸引了粤、闽等地的大批经销商,年交易商品牛2万头以上,并成为粤、闽等地的商品牛主要供应地;
3、江西最大的以草菇为主的食用菌生产基地,以该镇西江、太平围等村为中心,年生产规模1000万袋以上,其中尤以草菇最为出名;草菇是历代帝王贡品菇,有“菇王”之美誉,肉质脆嫩、口味鲜美,是一种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绿色食品,有消食去热、滋阴壮阳、发乳肥孩、护肝健胃、祛毒解毒、降胆因醇等药用价值;该镇具有年产鲜、干草菇和金针菇等食用菌2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干菇俏销沪、粤、港、澳、台等地;
4、赣南最大的优质稻生产示范基地,以该镇东风、大阿等村为中心,年种植面积1万多亩,年产优质稻1.5万吨以上,成为沿海地区优质米的重要供应地;
5、赣南最大的优质荸荠生产基地,以该镇川风、官洞坑等村为中心,年种植面积3000亩以上,年产优质荸荠5000吨以上;荸荠又名马蹄,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的地下块茎。大阿优质荸荠以其含糖量高、肉质脆嫩、味美清爽、个大均匀而享誉省内外,具有止咳化痰、健胃利尿、嫩白皮肤等功能;
大塘端口镇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中部多丘陵。土地富钾,沙地多。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温度适宜,是经济作物生长的理想环境,经济以农为主是典型的农业大镇。主中水稻,年产稻谷14792万吨,又是本县烤烟、红瓜子辣椒、、萝卜、脐橙的主产区之一。烟叶种植面积逾万亩,总产15000吨,红瓜子种植面积300亩,年产量达23750斤。萝卜种植面积4000亩,年产萝卜超万吨。境内有中型水库(白兰水库)1座。
崇仙乡土地肥沃,农特产品丰富。盛产竹木、板栗、杏仁和蚕茧,种桑养蚕是崇仙的一大支柱产业。全乡蚕桑面积达2000亩,亩均收入2100元。
虎山乡地处山区,东南高,西北低,呈三角形。一条清秀的虎山河自定南县龙头乡横川虎山至铁石口镇,丰富的水资源以及独有的山川造就了虎山奇特的自然风貌。全乡初步形成了以西瓜、脐橙、竹木、水电等四大主导产业以及和其他种养业、采掘业、运输业为一体的工农业生产体系。 安西镇位于信丰县东南部,距县城29公里,交通便利。全镇总面积246.8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1个居委会,人口41698人。该镇是“中国脐橙之乡”的发源地,经过30年的发展,驯化、培育出了纽贺尔、朋娜、奈佛里娜、佛罗斯特等优良品系。1976年经外贸部批准,安西脐橙首次出口香港试销,八十年代赢得了美国、俄罗斯、香港、澳门等专家的青睐。1995年江西省技术监督局颁布的《信丰脐橙》等八个地方标准的全部量化及特征依据均来自于安西脐橙,被国家技术监督局指定为全国唯一脐橙标准示范区。现全镇拥有脐橙2.5万亩,总产量达400多万公斤。 小河镇位于信丰县的西南部,距县城22公里,东与大塘端口镇隔江相望,南与铁石口镇相邻,西接万隆乡,北连正平镇,总面积105平方公里,辖17个行政村,197个村小组,总人口4.2万。境内交通便利,信息发达,资源丰富,文化事业发展迅速,正崇公路和正在修建的赣粤高速公路与桃江河平行穿境而过,村组公路晴雨畅通,80%的村组开通了调频广播、有线电视、程控电话,本镇常年在外务工人员1.8万之多,各种熟练工万人以上,本镇的稀土、金矿、石骨矿等含量在县内均占有相当比重,并部分正得于逐步开发。
G. 衡水的支柱产业有哪些
1。第一产业
衡水红薯、小杂粮、蔬菜、水果、猪、肉牛、油、禽、蛋、奶、速生丰产林、皮革加工、抗虫棉、种苗等十多种具有区域优势和特色的工业产品。思科。粮食、棉花、石油人均占有量居全省首位。
是全国和全省的粮食生产基地、棉花生产基地和重要农副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形成了瘦肉型猪、肉(奶)牛、蔬菜、果树四大主导产业。
2。第二产业
衡水已形成以丝网、玻璃钢、橡塑制品、取暖铸造、纺织服装、化工制药、金属制品、汽车牵引配件、食品饮料、工艺美术等十大特色产业为主体的产业体系。衡水工业企业主要集中在三大产业:丝网、金属制品和纺织服装。
金属制品业、橡塑制品业、食品饮料业、纺织服装业是衡水工业发展的主导力量。
3。第三产业
2016年,衡水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5.4亿元,比2015年增长10.9%。据销售单位统计,城镇居民消费品零售额490.5亿元,比2015年增长11.1%;农村居民消费品零售额184.9亿元,比2015年增长10.3%。
2016年,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单位)零售额中,烟酒零售额比2015年增长76.7%,中西药零售额比2015年增长29.8%,生活必需品零售额比2015年增长29.8%。比2015年增长20.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比2015年增长17.9%,汽车类比2015年增长16.2%,食品类比2015年增长14.6%。
(7)信丰县工业支柱产业有哪些扩展阅读:
1。教育
衡水市是河北省的中等教育强市,境内的河北衡水中学是中国着名的超级中学、中国百强中学和河北省重点中学,在中国8个省有18所分校。
2。科学技术
2016年,衡水共批准省级科技成果17项,市级科技成果88项,其中在国家科技成果登记系统登记成果42项。获省级科技进步奖励3项。全年共认定、登记技术合同17份,技术合同成交额1500多万元。专利申请2923件,增长23.7%,专利授权1663件,比2015年增长9.1%。
3。医疗卫生
2016年,衡水有医疗卫生机构6202个,其中医院112个,乡镇卫生院11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7个,妇幼保健院17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个。
H. 什么是江西六大支柱产业
分别是: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中成药和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产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
江西六大支柱产业这份概念是在2003年初,为了突出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在对江西经济发展阶段、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省委、省政府作出了重点培育汽车航空及精密制造、特色冶金和金属制品、中成药和生物制药、电子信息和现代家电产业、食品工业、精细化工及新型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的重大决策。
(8)信丰县工业支柱产业有哪些扩展阅读
选择六大支柱产业的主要依据是:
一是现有基础较雄厚,在全国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
二是具有知名度高、市场前景好、后续爆发力强的核心企业和主导产品;
三是核心企业和主导产品的产业关联度较大,产业成长性好,有较强的产业带动作用;
四是能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有助于城乡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和安置;
五是有一批敢有作为、善有作为的优秀企业家队伍;
六是利税高,能较大地增加财政收入,有利于扩大出口,能推动开放型经济发展。
I. 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有哪些
有色金属产业
汽车产业
钢铁产业
装备制造业
电子信息产业
纺织业
船舶制造业
石油化工业
房地产业
轻工业
正 大力发展四大支柱产业是 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迫切任务 中共十四大提出90年代中国产业发展的战略方针,即“振兴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使它们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四项产业被确定为支柱产业,是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新阶段而提出来的。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要求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近十几年来,中国经济平均每年增长9%以上。1994年中国经济又取得新成绩,国内生产总值为43800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11.8%,主要经济部门和人民生活水平都达到了
J. 属于工业方面的行业有哪些
属于工业方面的行业有重工业和轻工业,其中:
1、重工业按其生产性质和产品用途,可以分为下列三类:
(1)采掘(伐)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包括石油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和木材采伐等工业;
(2)原材料工业,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工业。包括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业;
(3)加工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包括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机械设备制造工业、金属结构、水泥制品等工业,以及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工业。
2、轻工业按其所使用的原料不同,可分为两大类:
(1)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直接或间接以农产品为基本原料的轻工业。主要包括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烟草加工、纺织、缝纫、皮革和毛皮制作、造纸以及印刷等工业;
(2)以非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是指以工业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主要包括文教体育用品、化学药品制造、合成纤维制造、日用化学制品、日用玻璃制品、日用金属制品、手工工具制造、医疗器械制造、文化和办公用机械制造等工业。
(10)信丰县工业支柱产业有哪些扩展阅读:
相关报道:我国工业的急速增长
2018年9月5日报道,国家统计局4日发布的改革开放40年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报告显示: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我国工业从此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以前所未有的生机和活力快速发展。40年来,我国建立了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跃升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2017年工业增加值接近28万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1978年增长53倍,年均增长10.8%。
工业实力:从基础薄弱到世界第一制造大国
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基础比较薄弱,1978年工业增加值仅有1622亿元。改革开放后,工业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工业实力空前增强,产品竞争力显着提升,我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制造大国。
199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为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6%,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达到13.2%,居世界第二;2010年占比进一步提高到19.8%,跃居世界第一。自此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
1992年,我国工业增加值突破1万亿元大关,2007年突破10万亿元大关。2017年,我国工业增加值接近28万亿元。
工业经济实力的迅速壮大,为中华民族实现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为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作出了巨大贡献。
工业产品:由短缺到丰富充裕
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产品生产能力十分有限。经过40年的发展,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由短缺到丰富充裕的巨大转变。
很多产品产量从小到大。原煤、发电量等能源产品产量2017年比1978年分别增长4.7倍和24.3倍;乙烯、粗钢、水泥等原材料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6.9倍、25.2倍和34.8倍;汽车产量已达2900多万辆,连续9年蝉联世界第一。
很多产品生产从无到有到蓬勃发展。空调、冰箱、彩电、洗衣机、微型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一大批家电通信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
1980年,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占出口总值不足一半,2000年以后上升到90%以上。技术密集型的机电产品逐渐超越劳动密集型的轻纺工业品成为出口主力。2017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额为8.95万亿元,占我国货物出口总额的58.4%,高于同期传统劳动密集型产品20.1%的比重。
转型升级:加快向工业强国迈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相继实施了优先发展轻纺工业、重点加强基础产业、大力振兴支柱产业、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政策,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优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不断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工业经济发展由数量规模扩张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入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加快。据测算,2015年至2017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较上年分别增长10.0%、10.5%和11%,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3.9、4.5和4.4个百分点。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大力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注重加强对传统产业优化升级。2013—2015年,全国共计淘汰落后炼铁产能4800万吨、炼钢产能5700万吨等。在此基础上,2016年、2017年两年又化解钢铁产能1.2亿吨、煤炭产能5亿吨,全面取缔1.4亿吨“地条钢”,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6500万千瓦以上。
通过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大力提升传统动能。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消费品工业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通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制造强国战略,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工业向中高端水平持续迈进。
所有制结构:从单一到多种经济成分竞相发展
改革开放前,我国工业所有制结构比较单一,主要为国有工业和集体工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央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多种经济成分在市场经济中竞相发展。
改革开放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发生了重大变革,与市场经济融合更加紧密,国有企业素质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顶梁柱。2016年,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价合计293839亿元,较1978年的3193亿元,增长91倍。
国有企业核心竞争力不断增强,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高速铁路、商用飞机、特高压输变电、移动通信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天眼”探空、“蛟龙”探海、神舟飞天、高铁奔驰、北斗组网、大飞机首飞等惊艳全球。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及相关政策的制定经历了一个从探索到逐步完善的过程。民营企业不断焕发生机活力,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私营工业企业已发展到285.9万家,占全部工业企业法人单位的78.4%。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外商投资企业从无到有,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崛起的一支重要力量。1980年,在中国大陆落户的外资企业仅有3家,到2017年末,规模以上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工业企业已发展到5万家,吸纳就业人数达2088.6万人,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达12.9%和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