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工业革命哪个阶段好

工业革命哪个阶段好

发布时间:2022-08-28 11:46:49

㈠ 几次工业革命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到现在。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



工业革命的评价:

在较早阶段的工业革命中,人们被迫适应新的生活情况,人们从农庄搬到城市,全家大半生都在工厂工作。于是发生了许多新的关于卫生,福利及老年照料的问题,有时是未获解决的问题。许多人住在城市人口密集之地,引起清洁,住房,警察及犯罪等问题。

工业化及其随同的变化增高了世界多数人们的生活标准。较之过去,有更多的货物可以供用,成本也较低廉。但是,增加对货物的需求,就意味着原料的消耗和环境的沾污。由于大量生产技术更加强的采用,世界若干地区的文化特征在食物,衣着,住房,娱乐,及生活方式上,就趋于标准化。

㈡ 第一二三四次工业革命的比较是什么

第一二三四次工业革命的比较是: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以蒸汽机为代表。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以电力为代表。

第三次工业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到现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信息技术。

第四次工业革命21世纪。以高级智能机器人为代表。

工业革命:

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通常认为它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

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也是能源转换的革命。

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the Age of Machines)。

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

一般认为,蒸汽机、煤、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英国是最早开始工业革命也是最早结束工业革命的国家。

㈢ 第六次工业革命什么时候将会开始

从需求刺激技术的角度考虑,未来全球新的产业革命,不见得是基因工程,不见得发生在美国,而是最有可能发生于中国,出现在制约中国经济扩张的瓶颈产业——能源和原材料领域。 经验一再告诉我们,历史性的赶超,必须依赖于新产业革命,必须努力实现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新产业革命是弱国、落后国家后来居上的历史契机。所以,中国“世界工厂”的形成和现代化建设,不仅要关注规模的增长,更要关注规模增长背后的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科技和产业变革的契机是资源的约束、能源的不足以及环境破坏的压力。显然,除非我们能够克服自身弱点,在技术和产业上实现领先,否则中国不太可能成为真正的“世界工厂”,13亿人民的现代化之路也不可能一帆风顺。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的半个世纪时间里,中国“世界工厂”的形成以及现代化建设过程,必然是一个推进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过程。中国人必须十分重视新科技革命和新产业革命的机遇,必须把加速“世界工厂”的形成与积极推进新科技新产业革命有机地结合起来,尤其要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转型与升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实现跨越式发展。人类文明的四项革命与全球产业的五个周期现代化专家认为,人类文明经历了四次意义深远的革命。第一次是工具制造革命,大约发生在250万年前,它使人区别于动物,人类进入原始文化发展阶段;第二次是农业革命,大约发生在1万年前,它使人类从食物采集者变成食物生产者,人类随后进入农业文明发展阶段;第三次是工业革命,大约发生在200多年前,它使人类生产方式从手工生产变成机器生产,人类进入工业文明发展阶段;第四次是知识革命(信息革命),大约发生在20多年前,它使人类消费模式从物质消费型转向知识消费型,人类进入知识文明发展阶段。人类文明的四次革命,导致了人类社会的四次转变。第一次是从动物世界向人类社会的转变,第二次是从原始社会向农业社会的转变,第三次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第四次是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的转变。人类经济活动重心也相应发生了转变,从原始经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到知识经济。一些学者则专门分析了工业革命以来的几次产业革命的演进。譬如,有学者认为,从工业革命到现在,世界经济有规律性的周期变动已有五个长周期,先后发生了以纺织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第一次产业革命,以钢铁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第二次产业革命,以石油和重化工及电力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以汽车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第四次产业革命,以及以IT产业为主导产业的第五次产业革命。这种周期变动的根本原因则在于技术创新,几乎每个长周期都与一次大的产业革命紧密相联。产业革命是技术革命大规模集中的浪潮。技术革命包括新的关键技术和新能源、新材料、新产品、新产业、新的基础设施及新的制度和管理的创新。技术创新和技术革命必然会演变为产业革命,在原有技术创新逐渐衰落时,新的技术创新周期又孕育并导致新的产业革命,新的经济周期也就被启动。以IT产业为主导的第五个世界经济发展长周期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凭借其在以IT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方面的优势,率先进入这一以IT时代为特征的新长周期,欧洲的许多国家、日本和中国紧随其后。这一周期发生了以IT产业为主要内容的新产业革命。随着关键技术,特别是电脑、激光、微电子和因特网等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形成了世界新的技术经济体系。第六次产业革命的演变方向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下一次产业革命演变方向可能是什么。对此,存在着不同的预测。成都大学副校长张其佐预测:经济发展的内在冲动会激励着技术创新,突破性技术及由此带来的第六次产业革命即将来临。在未来的第六次产业革命中,最有可能成为主导产业的将是延长人类生命周期的生物、生命和基因产业。福建师大学者钟惠波、连建辉则认为,纳米技术最有可能成为下一次产业革命的主导技术。目前多数重大的基因工程技术研发和创新都是在纳米水平上进行的,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认为生物基因工程技术创新是以纳米技术为主导的技术创新网络板块中的一个亮点。西南财经大学学者方行明认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主导产业是新能源产业。研发新能源,推动新的能源革命,对于整个人类来说,已迫在眉睫。而以生物能源为主的新能源,将是新能源革命中的主力军。所有这些分析的共同特点,主要是从产业的先进程度来考虑,却未考虑产业革命最主要的动力其实是需求。其实,需求的刺激是技术革命更为重要的动力和线索。正如马克思所说的那样,社会一旦产生需求,则这种需求会比10所大学更能把技术推向进步。从需求刺激技术的角度考虑,笔者相信,未来新的产业革命最有可能将发生于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能源、原材料等领域。“中国会饿死世界吗?”对于这个命题的回答,显然要从两面来看,一方面,中国是世界市场的需求者,因此中国的需求将对世界市场产生强大压力,世界的资源和能源也将对中国经济的大扩张构成约束,所以才会有“中国饿死全世界”这样的问题出现;但是,另一方面,中国的需求对新的产业革命是强大的刺激,从而比10所大学更能把全世界的技术推向进步。事实上,中国增长与资源约束问题的严峻性可以这样来看:全世界积200~300年之功,才发展到7亿工业化国家人口,现在中国14~16亿人口却要凭借“世界工厂”的一跃,在短短十几年里跨入工业化国家行列。打个比方来说,就好像一个饭厅,200多年来最多时候才有7个人在吃饭,现在却一下子闯入了14~16个人来吃饭,这还了得!很有可能的一个结果就是,饭厅的面积不够了,饭菜也不够了。那怎么办呢?只好扩建饭厅,增加饭量了。这也就意味着,中国十多亿的人口急速加入工业国行列,累加在200多年渐进形成的世界7亿工业化人口之上,星球爆炸式的市场需求将是最有可能导致新一轮产业革命出现的动因。市场需求导致了技术进步,这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可以说是真正前所未有的机遇!因为经济学的研究表明,最接近市场需求的地方往往最容易产生新的技术和产业革命,而中国企业是最接近中国市场的地方。中国企业该如何作好准备那么,中国企业该如何迎接挑战呢?大的方面来说有这么几点:一是要有战略眼光,也就是要瞅准中国在能源和资源方面的机遇,决不轻易放过。最近香港华润的朋友前来拜访,我就跟他们谈到,华润的产业结构有必要做些调整,在能源和资源领域的投资比重应增加。华润的朋友则谈到了他们在节能项目上的雄心。有道是:抢占先机者胜。谁能认识先机,谁能把握先机,谁就拥有更多的胜算。二是要有全球眼光。技术进步有很多方式,有的是独创,有的是引进。日本曾经用60亿美元引进了欧美1200亿美元的先进技术,从而一举将自己推向技术的巅峰。美国的思科公司是一家做得非常成功的高技术公司,但思考的技术与其说来自于其自身研发能力,不如说来自于管理层卓越的市场把握以及技术把握。其做法便是,瞅准市场最需求的技术方向,从全球购买最先进的技术,通过市场与技术的互动,通过全球高新技术的组合,实现快速成长。思科的经验无疑值得许多中国公司学习。第三是要适当加大研发力度。中国大企业的研发费用占企业销售额的比重通常不超过1%,而世界500强通常在5%~10%,某些领域如医药还要更高。韩国的三星原来并不是最先进的企业,但现在通过加大研发的力度,已经后来居上,在很多领域甚至将日本的企业甩在了后面。韩国企业既有雄心,又有志气,是值得中国企业很好借鉴的。第四是要变革企业治理结构。当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不能再靠已有的人力资源,而要靠天下的人才。何以能聚天下人才,关键是要有吸引天下人才的良好的治理结构。第一次科技革命从英国发端,英国遂成为当时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第二次和第三次科技革命从美国发端,美国遂成为20世纪最为强大的国家。亚洲的成功,则在于承继了发达国家的产业传递,使自身迅速地提高了综合实力。但中国是个大国,中国将不会完全遵循亚洲国家的老路,中国除了承继外,还必须有创新,惟此地球才能容纳中国巨大的身躯进入先进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中国最大的幸运在于,他是个大国,一方面可以利用西方发达国家在信息化过程中将传统工业向境外转移的机会,加速自身“世界工厂”化进程;另一方面,中国还可以借助市场优势,积极实施技术创新和科技创新工程,大力推进新的产业革命的形成,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并完成中国的崛起与文明复兴。至于生逢其中的中国企业,则如当年曹孟德诗中所唱,是“幸甚至哉”!

㈣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是怎么样

第一次工业革命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极大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都引起了社会关系的变革。第一次工业革命使社会日益分裂成两大对立的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 出现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3)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对外扩 张,促使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不同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技术和发明都源于实践,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并取得巨大成果;

(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其他国家进程相对滞后和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在几个先进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发生,新技术和发明超出一国范围,规模更大,范围更广,迅速发展;

(3)有些国家(日本)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便于吸收新技术、新成果,加快发展速度;

(4)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开始于轻工业部门,以纺织、煤炭、交通运输业为主;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出现于重工业部门,以钢铁、电力、石油、化工和机械制造业为主。

(5)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时代为主要特征;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气时代为主要特征。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评价: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大范围的大肆杀戮抢占商品市场,抢占原料产地,奴役当地农民,加剧了当地农民的贫困落后,使得东方从属于西方。

第一次工业革命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先进的生产经验,同时,猛烈地冲击着旧思想和旧制度,使全世界各国人民觉悟。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第一次工业革命

㈤ 三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用表格表示)

三次工业革命的比较(用表格表示)如下:

(5)工业革命哪个阶段好扩展阅读:

三次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关系的变革。它使社会明显地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

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但是带来了工业污染。环境问题在19世纪中叶以后逐渐成了严重的问题。

㈥ 比较工业革命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的异同点

(1)相同点:它们都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又都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们都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大阶级的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资本主义进入垄断阶段。(2)不同点在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规模上、深度上和影响上都远比第一次工业革命要大得多。
a它有坚实的科学基础。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许多技术的发明来源于有生产实践经验的工匠。如珍妮机的发明者是个织工,水力纺纱的发明者阿克莱特是钟表匠,发明蒸汽机的瓦特,也是个机工。因此,这个时期的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所有发明发现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理,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b它是在几个先进的大国同时起步、相互促进下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重要的新机器和新的生产方法主要在英国发明的,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以全面开花取代了一枝独秀的局面,其中德国、美国贡献尤多。而且,其规模更加广泛,某一国的重大发明,很快就被别国所吸收,相互推动,发展迅速。c 它开始于多数国家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之时,形成了两次工业革命时间上的交叉,如德国、日本就属于这种状况。因此对它们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既可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经济发展的速度就比较快。

两次工业革命比较

第一次
第二次

起止时期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期

开始部门
从棉纺织业开始
从重工业变革开始

标志
蒸汽机的使用
电力的应用

社会结构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人类从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主导地位,工业化社会建立

生产组织
资本主义工厂制确立
各行业垄断组织形成

经济思想
自由主义盛行
凯恩斯主义形成

㈦ 工业革命首先从哪个国家开始的经历了几个阶段各阶段主要的成果有哪些工业革命有什么样的影响

工业革命的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蒸汽为动力,首先发生在英国,波及的范围主要在欧洲和北美,称为“蒸汽时代”;19世纪70年代以后进入第二阶段,电能开始普遍采用,称为“电气时代”,其重要成果由欧美波及到世界各地。

工业革命的影响:
(积极)
1. 工业革命浪潮创造了机械环的大生产方式,社会生产力空前提高,使人类极大地增强了征服自然的能力。
2. 作为工业革命浪潮发源地的西欧,人口增长迅速,并且大量对外移民,改变了原来的人种分布格局。
3. 工厂化生产需要聚集大量劳动力,从而促进了人口的自由流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新兴城市不断涌现。
4. 为适应城市生活的节奏,核心家庭成为城市的主要家庭模式。
5. 西欧资产阶级得以最终战胜封建阶级,建立起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治制度。
6. 是发达国家大多数人口首先摆脱了贫穷。
7. 有力地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经济和文化交流。
8. 导致了大众文化的形成。
9. (局限性、消极因素)
10. 工业生产把工人变成了机器的附庸。
11. 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的条件下,由于供需等矛盾而导致种种经济危机现象的发生。
12. 掌握先进生产方式的西方工业国家为了开拓市场、获取原料,压迫和掠夺殖民地国家,并把人类拖进了规模空前的世界大战。
13. 工业生产大量消耗地球上不可再生资源,造成资源枯竭,并严重破环了自然环境。

㈧ 工业革命分为哪两个阶段后一阶段与前一阶段相比较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工业革命的浪潮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以蒸汽为动力,首先发生在英国,波及的范围主要在欧洲和北美,称为“蒸汽时代”;
19世纪70年代以后进入第二阶段,电能开始普遍采用,称为“电气时代”,其重要成果由欧美波及到世界各地。
特点:涉及范围广

㈨ 归纳一下三次工业革命的时间特点及影响(越详细越好)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这不仅是一次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

第一次工业革命革命是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这一次技术革命和与之相关的社会关系的变革,被称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或者产业革命 。

第一次工业革命使工厂制代替了手工工场,用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社会关系来说,工业革命使依附于落后生产方式的自耕农阶级消失了,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形成和壮大起来。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地位。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他们希望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压迫,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逐渐建立第一次工业革命巩固里自己的统治。

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的重大变革,是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抗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辛勤劳动,直接创造财富,却相对日益贫困,他们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同时在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兴起。工业革命还促进了近代城市化的兴起。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

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在经济、文化、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发展不平衡,帝国主义争夺市场经济和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更加激烈。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影响

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它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贫富差距逐渐拉大,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影响

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以往,人们主要是依靠提高劳动强度来提高劳动生产率。在第三次次科技革命条件下,主要是通过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劳动者的素质和技能不断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改进,来提高劳动生产率。

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重大变化,第三次科技革命造成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下降,使得第三产业的比重上升。

为了适应科技的发展,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国家对科学领域研究的支持,大大加强了对科学技术的扶持和资金投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第三次科技革命,对国际关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一方面加剧了资本主义各国发展的不平衡,使资本主义各国的国际地位发生了新变化;另一方面使社会主义国家在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抗衡的斗争中具有强大的动力。同时,第三次科技革命扩大了世界范围的贫富差距,促进了世界范围内社会生产关系的变化。

(9)工业革命哪个阶段好扩展阅读:

革命评价

第三次科技革命,使得科学技术大幅度提高,为世界文化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并使得全球的文化联系越来越密切,现代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在学术上,出现了各学科之间的相互参透的新特点,新的学术与科技思潮不断涌现。

当今的国际竞争主要是以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为核心的综合国力的竞争,因此教育的战略地位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出现了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新潮。

第三次科技革命,给全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既带来了机遇,又面临了严峻的挑战。

㈩ 三次工业革命分别在什么时期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60年代后期;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

一、第一次工业革命:

1776年 英国 着名发明家 瓦特 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后来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万能的原动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这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第一工业革命标记: 主要改变传统的手工制作,改用蒸汽机机器替代。

促进了美、俄、德、意的革命和改革,拉开了欧美实惠工业化及现代化进程,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

当时中国还处于清朝干隆年间,也是中国封建集权发展的最顶峰,当时中国国力还非常强大,即便英国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仍然视中国为天朝上国。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

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也开始于英国。

标记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受益:欧美。工业布局,形成西欧和北美两大工业地带,世界经济格局,英国丧失了世界工厂的地位,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三、第三次科技革命:

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的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也在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四、三次革命主要标志:

第一次18世纪60年代蒸汽机的广泛应用;

第二次19世纪70年代电力的广泛应用;

第三次20世纪四五十 年代在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徽电子技术, 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10)工业革命哪个阶段好扩展阅读:

一、第四次工业革命简介:

第四次科技革命,是继蒸汽技术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电力技术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又一次科技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为技术突破口的工业革命。

二、第四次工业革命将要到来

2013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4月7日至11日举行。全球65个国家和地区的5000多家厂商参展。中国以近600家参展商规模成为东道主德国以外的最大参展国。

在为期五天的展会中,“工业4.0”概念受到关注。舆论认为,作为工业领域的全球领先展会,汉诺威工业博览会推动了“第四次工业革命”。参展商和观众们对本届展会都给予高度的评价。

德国联邦科研部专家伯伊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为加强德国作为技术经济强国的核心竞争力,早在2006年的,联邦政府就已经通过了《高技术战略2020》,该战略文件重点为《未来项目—“工业4.0”》。

联邦政府从2010年到2013年为高技术战略大约投入270亿欧元,对未来项目的专项投资达83亿欧元。为了进一步落实“工业4.0”的计划,最近德国三大工业协会—德国信息技术、通讯、新媒体协会。

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以及德国电气和电子工业联合会(以下简称“三大协会”)决定,三大协会共同建立一个名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平台”的办事处,该平台已正式启动,旨在推动实施联邦政府制定的高科技战略。

汉诺威工博会负责人柯克勒认为,“工业4.0”在本届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已成为核心题目,在未来10年至15年,制造业的综合整合将对全球产业产生巨大影响。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悄然到来。

18世纪中叶以来,人类历史上先后发生了三次工业革命,发源于西方国家及衍生国家,并由他们所创新所主导。第一次工业革命所开创的“蒸汽时代”(1760-1840年),标志着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过渡,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

第二次工业革命进入了“电气时代”(1840-1950年),使得电力、钢铁、铁路、化工、汽车等重工业兴起,石油成为新能源,并促使交通的迅速发展,世界各国的交流更为频繁,并逐渐形成一个全球化的国际政治、经济体系;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开始的第三次工业革命,更是开创了“信息时代”(1950-),全球信息和资源交流变得更为迅速,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被卷入到全球化进程之中,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进一步确立,人类文明的发达程度也达到空前的高度。第三次信息革命方兴未艾,还在全球扩散和传播。

前三次工业革命使得人类发展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代,与此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能源、资源消耗,付出了巨大的环境代价、生态成本,急剧地扩大了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

进入21世纪,人类面临空前的全球能源与资源危机、全球生态与环境危机、全球气候变化危机的多重挑战,由此引发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绿色工业革命,一系列生产函数发生从自然要素投入为特征,到以绿色要素投入为特征的跃迁,并普及至整个社会。

21世纪发动和创新第四次绿色工业革命,中国第一次与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在过去200多年世界工业化、现代化的历史上,我们曾先后失去过三次工业革命的机会。

在前两次工业革命过程中,中国都是边缘化者、落伍者,急剧地衰落,由于错失工业革命机会,中国GDP占世界总量比重,由1820年的1/3下降至1950年不足1/20,落后就要挨打,这也是近代中国饱受欺凌的重要原因之一。

之后中国在极低发展水平起点下,发动国家工业化,同时进行了第一次、第二次工业革命。即使是在上世纪80年代以来的信息革命中,我们也仅仅是侥幸上了末班车,还是个“后来者”,因为对外开放才成为“追赶者”。

但是中国实现了成功追赶,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ICT(信息通信技术)生产国、消费国和出口国,正在成为领先者。进入21世纪,中国第一次与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在加速信息工业革命的同时,正式发动和创新第四次绿色工业革命。

这是一场全新的绿色工业革命,它的实质和特征,就是大幅度地提高资源生产率,经济增长与不可再生资源要素全面脱钩,与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脱钩。

以历史视角观察,用工业化的角度观察,使我们清晰地认识到,世界第四次工业革命,即绿色革命已经来临。中国能赶上这一革命的黎明期、发动期,是不易的、也是万幸的。

阅读全文

与工业革命哪个阶段好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宝马车用哪个玻璃水 浏览:550
什么是第一工业第二工业 浏览:439
汽车轮毂怎么烤黑 浏览:657
汽车隐私帘是要哪些组成的 浏览:430
如何去除汽车车门下面的胶条 浏览:453
小汽车能跑多少公里 浏览:493
奔驰wis需要什么配置的电脑 浏览:200
奥迪q3与锐际哪个提速快 浏览:164
奔驰V260喇叭怎么调节大小 浏览:146
16年的进口宝马x3什么配置 浏览:727
比亚迪电动汽车一次能充多少电 浏览:807
汽车用什么喇叭最好 浏览:761
奔驰车门升降电机坏了怎么拆玻璃 浏览:447
汽车纽扣可以做什么 浏览:444
一般开奥迪a7的人是什么身家 浏览:722
汽车抽油管插到底壳哪里 浏览:459
美国最早形成的是什么工业区 浏览:296
宝马电动x5电池是什么型号 浏览:27
汽车拉丝机多少钱一台 浏览:342
工业锂电池能承受多少度高温 浏览: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