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今年前九个月全国生产总值是多少
1月17日
1月17日,国新办举行2021年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新闻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局长宁吉喆介绍,2021年,国民经济持续恢复发展,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1143670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1%,两年平均增长5.1%。总的来看,2021年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领先地位,主要指标实现预期目标。
一是粮食产量再创新高,畜牧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8285万吨,比上年增加1336万吨,增长2.0%。其中,夏粮产量14596万吨,增长2.2%;早稻产量2802万吨,增长2.7%;秋粮产量50888万吨,增长1.9%。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8887万吨,比上年增长16.3%。2021年末,生猪存栏、能繁殖母猪存栏比上年末分别增长10.5%、4.0%。
二是工业生产持续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较快增长。全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9.6%,两年平均增长6.1%。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环比增长0.42%。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0.3%,比上月上升0.2个百分点。2021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5%,比上年提高3.0个百分点。1-11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9750亿元,同比增长38.0%,两年平均增长18.9%。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98%,同比提高0.9个百分点。
三是服务业持续恢复,现代服务业增势良好。全年第三产业较快增长。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住宿和餐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比上年分别增长17.2%、14.5%、12.1%,保持恢复性增长。全年全国服务业生产指数比上年增长13.1%,两年平均增长6.0%。
B. 全国工业中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稳中有升吗
进入三季度,受7、8月份高温多雨天气及部分企业停产检修等短期因素影响,工业生产增速略有放缓。但受益于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三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仍保持平稳态势,同比回升明显。其中,钢铁、煤炭领域产能利用率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回升态势;装备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持续高于工业平均水平。
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行业三季度产能利用率分别为76.5%和75.0%,比去年同期分别回升5.7个和3.8个百分点。
C. 产能利用率
产能利用率有时也叫设备利用率,是工业总产出对生产设备的比率,简单的理解,就是实际生产能力到底有多少在运转发挥生产作用。
它是美国联邦储备局量度工业设备的使用情况,这项数字由三组系列数字组成,包括制造业系列(十六个主要制造业的工业产量与设备空间的比率)、物料系列和公用设施及矿产系列。
统计该数据时,涵盖的范围包括制造业、矿业、公用事业、耐久商品、非耐久商品、基本金属工业、汽车业及汽油等八个项目。代表上述产业的产能利用程度。通常80%的设备使用率被认为是工厂和设备的正常闲置。
当产能利用率超过95%以上,代表设备使用率接近全部,通货膨胀的压力将随产能无法应付而急速升高,在市场预期利率可能升高情况下,对一国货币是利多。反之如果产能利用率在90%以下,且持续下降,表示设备闲置过多,经济有衰退的现象,在市场预期利率可能降低情况下,对该国货币是利空。
D. “三去一降一补”有哪些亮点频现
“三去一降一补”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也是评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尺。2017年《政府工作报告》量化指标任务落实情况表显示,去产能方面,2017年预期目标为压减钢铁产能5000万吨左右,实际完成5000万吨以上;计划退出煤炭产能1.5亿吨以上,实际累计化解2.5亿吨;计划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5000万千瓦以上,实际完成6500万千瓦。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全年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7%,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明显改善了市场供求关系,促进市场价格回升和企业利润增加。数据显示,2017年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上涨6.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比上年增长21%,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利润比上年增长24.5%。
E. 生产能力利用率是多少
生产能力利用率是指实际GDP与潜在GDP的比值,它是衡量经济景气程度及分析经济运行效率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在企业中,是指企业一个生产项目实际投产运营生产能力与设计生产能力的比值。
唯一可见的是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沈利生的一篇文章 。该文主要采用克莱因等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提出的“峰到峰”(peak-to-peak)方法计算资本设备利用率(资本服务量与实际资本存量之比),并进而对劳动力进行调整后求出潜在生产能力。
这是一种较为传统的方法,该方法同时具有较大的随意性,最后的结果通常取决于计算者如何确定峰值。
计算公式
该指标越接近百分之百,说明生产能力利用越充分,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之差越小,经济发展质量越高;反之,说明有部分生产能力被闲置,实际经济发展速度小于潜在经济发展速度,经济发展质量有待提高。
生产能力利用率是衡量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指标,遗憾的是目前我国没有该项指标的统计,要正确评价经济发展质量,必须完善该指标的统计和考核办法。
生产能力的度量是困扰学术界的一个主要问题。由于没有产能利用的直接统计数据,所以产能利用状态必须依靠间接的度量方法才能实现。
到目前为止,生产能力的度量方法大致上可以分为峰值分析法、随机参数生产前沿面方法(SPF)、非参数生产前沿面(DEA)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以及在第三种方法为基础发展起来的要素拥挤度方法四大类,这四类方法的共同原理都是以实际生产状态和最好或者有效生产状态的比较作为过剩状态的度量。
随机参数生产前沿面方法和非参数生产前沿面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都是以生产前沿面方法为基础的效率度量来刻画产能利用状态的,不同之处是生产前沿面的刻画用的是参数方法还是非参数方法。
DEA可以分析单产出和多产出,但是它没有考虑数据的随机变动,因而对过剩产能的测度会比剔除有利的随机成分时要小一些。较DEA方法而言,SPF方法的优点是将产出的随机变化考虑进来,缺点是计算起来非常复杂,需要多产出的距离函数。
而且在产出为零的时候不好处理。峰值法的优势是只需要有单投入和单产出的数据就可以,因而在用数学手段估计产能利用率的方法中,它是最广泛适用的和对数据要求最低的。
F. 前三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上升了吗
据报道,进入三季度,受7、8月份高温多雨天气及部分企业停产检修等短期因素影响,工业生产增速略有放缓。但受益于国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三季度全国工业产能利用率仍保持平稳态势,同比回升明显。其中,钢铁、煤炭领域产能利用率延续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回升态势;装备制造业产能利用率持续高于工业平均水平。
分行业看,在调查的41个大类行业中,有30个行业三季度产能利用率在75%以上,有39个行业同比回升,有近半数行业环比回升。
G. 问下国内十大产能过剩行业是什么
钢铁2005年底我国炼钢能力已达4.7亿吨,在建能力和拟建能力为1.5亿吨,2010年将达6亿吨以上。从需求来看,我国近期粗钢表观需求为3亿吨左右,2010年为3.2亿吨左右,如按在建和拟建项目匡算,炼钢产能约超过实际需求1.5亿吨以上。
电解铝2005年我国氧化铝生产能力为890万吨,电解铝生产能力达1070万吨,铝加工能力为710万吨,电解铝生产总量为781万吨,产能平均利用率为75%左右。出口未锻轧铝132万吨,铝加工材产量594万吨,据资料显示,近期电解铝的表观需求量为720万吨左右。
水泥2005年底,我国规模以上水泥企业共有5100多家,水泥生产能力高达13亿多吨。目前水泥市场表观需求总量约为10.5亿吨,现有水泥产能比市场表观需求高出2.5亿~3亿吨,水泥产能过剩率(剩余产能/总产能)达20%左右。
铁合金目前,我国共有铁合金生产企业1570家,总生产能力已达2213万吨。2005年铁合金产量为1067万吨,国内消费总量为930万吨,出口量为174万吨,进口量为37万吨,表观需求量也只有1067万吨。全国产能利用率仅为48%,部分地区企业产能利用率仅为30%。
焦炭我国炼焦总产能近3.2亿吨。2005年我国焦炭总产量为2.3亿吨,2006年国内焦炭需求总量预计为1.85亿吨,今年表观需求总量为2亿吨左右,焦炭产能高出表观需求总量1.2亿吨。
铜冶炼2005年我国全年铜产量为258万吨,其中利用国内铜精矿的产量仅为65万吨,仅占总产量的25%左右,75%左右是靠外国矿粉生产的。目前在建、拟建铜冶炼项目总生产能力达205万吨,预计2007年底将形成370万吨铜冶炼生产能力。
汽车2005年底,我国仍有近120家整车组装企业,我国汽车行业总生产能力近1000万辆。按目前市场需求600多万辆计算,生产能力已超过实际需求约300万辆。
纺织我国现有纺锭已超7000万锭,比上世纪末压锭时的4500万锭又净增2500万锭以上。目前,我国纺织服装业中,只有10%左右的生产能力是自主品牌生产。出口加工企业平均利润率仅为3%。
电力2005年底,我国电力行业发电总装机容量达50841万千瓦。据资料显示,2006年全国合同订货发电设备达1.4亿千瓦,2007年为6700万千瓦。据有关专家估计,如在建、拟建项目继续投资,未来几年将有5亿千瓦装机容量投产,届时我国电力产能将达10亿千瓦。
煤炭2004年整顿前,我国共有小煤矿2.3万个,占全国煤矿总数的88.9%,平均单井规模仅为4.2万吨/年,第一阶段关闭了近6000个“问题矿”,尚有1.7万个小矿,今明两年再关闭7000个“问题矿”,小煤矿总数需控制在1万个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