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战苏联工业生产实力真的是德国三倍吗,如果是,德国工业能在二战中追上苏联吗
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其实不大可能是德国的三倍,但肯定大大超过德国。因为为了在战争中鼓舞士气,稳定军心民心,苏联政府所做的政治宣传向来较为夸张,说苏联的生产能力是德国的三倍,这也可以理解。
而苏联生产能力超过德国的原因主要有:1、苏联在斯大林上台之后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苏联的军工实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在二战之前其的工业产值已经和德国相当。2、苏德战场开始后,德国后方城市屡屡遭到美国,英国等盟国的空袭,工业生产受到了很大影响,导致其生产能力下降。3、苏德战场中后期德军屡屡遭到打击,人员减员严重,为了弥补人员上的劣势,德军经常从工厂里直接抓人去服役,也影响了工业生产。4、因为德国极端的民族政策,导致爱因斯坦等众多其他民族的优秀科学家被迫逃离德国,使德国的科技实力也大幅下降。
个人认为不可能追上苏联,这是因为纳粹本身体质的不合理。德国政府官僚机构重重叠叠,科技发展计划杂乱无章,希姆莱的党卫军甚至有自己独立的科研机构。在这种情况下,你说德国的工业水平能得到多大的发展呢?
‘贰’ 二战苏联军工技术是不是不如德国和美国
其实二战苏联和德国技术都不强,科技最强的是英国(从化工到机械发动机,英国完爆德国),美国二战胜利,是因为工业化大生产导致数量打败了质量而已,科技上英国二战是最强的,不过二战时,英国为了获得美国的支持,把科技资料全卖给美国了,所以美国二战后科技突飞猛进!有人说丘吉尔是英世奸,出 卖了英国。从某些方面是正确的。
德国最强的是德吹们,其次就是优秀的德国士兵!再就是德国善于把武器造的很精细,这对于战争毫无作用;加上德国二战有很多技术断档!
苏联善于把二等零件,组合成一等的装备。苏联二战每一种武器都是靠数量取胜的。苏联不但二战时候技术不如美德,在冷战期间也是不如的,但是苏联的理论就是——数量本身就是一种质量,所以二战打成废墟的苏联,靠红色铁流,有了和美国叫板的实力。而后从欧洲到中国都在瑟瑟发抖!
美国长处就是工业化大生产
英国最强处就是技术,不过被悲催奇葩的设计拖累了
但是,基本上二战每个国家都各有所长!日本坦克拍马追不上德国,但是航母战列舰独步天下,英国
‘叁’ 如果二战苏联的重工业和轻工业都强大的话结果会怎样
不可能的。残酷政治现实和需要,苏联只有全力发展重工业,才能武装起强大军队,才能维系其政权的存在,当然这样结果,就是经济畸形,出问题是迟早的事!
‘肆’ 苏德战争时,苏联工业生产能力有多强
我是“非本色”,这个问题算是问对了。
持续了四年之久的苏德战争,是二战期间纳粹德国和苏联之间爆发的一场大规模战争,为二战中规模最庞大、战况最激烈、伤亡最惨重的战场。在这场巅峰对决中,苏联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实际上,我们了解了战时苏联工业的生产能力,就会明白一切了。
其实,战时德国人力资源动员程度不仅远低于苏联,还远低于英国。同一时期,1943年德国女性就业率是46.1%,而英国妇女就业率就达到60.5%,苏联妇女就业率更是达到极限。我们可以想象,当苏联妇女们高负荷劳作的时候,大多数德国妇女却待在家照看孩子。
1942年,德国战时的劳动力人数的缺口,远超100万,阿尔贝特·施佩尔《第三帝国内幕—阿尔贝特·施佩尔回忆录》描写道:(德国政府)不但没有增加妇女就业人数来弥补缺口,反而“为了显着减轻德国家庭主妇,尤其是多子女母亲的负担并不致危害她们的健康。”于是,德国政府专门从乌克兰“招来”50余万妇女作保姆。
反观苏联,据《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史》描述:苏联早在战前的1938年就将孕妇产假由112天降至70天,战时大量增加托儿所、幼儿园使妇女参加工作。而阿尔贝特·施佩尔《第三帝国内幕—阿尔贝特·施佩尔回忆录》也描写道:战前1939年6月英国家庭女佣人数为120万,德国同期家庭女佣人数为158.2万?1943年6月,英国女佣降至40万人,为战前的1/3,而德国女佣仍高达144.2万人,与战前没有什么区别。
为什么战时德国女性就业率一直很低呢?根据《第三帝国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分析:纳粹德国一直宣传妇女应该重家庭,不让妇女参与繁重的劳作。当然,给军属妇女的较高补贴也是为了补男子上前线的工资,讨好民众,于是妇女不用上班挣钱养家糊口。
最后,要提一下的是,纳粹德国的这种反对增加女职工的做法,是得到戈林和希特勒支持的,谁敢说不呢?
写了这么多,飘过的也给个苦力赞呗。
‘伍’ 二战到底是德国的工业厉害还是苏联的工业厉害请简要分析对比
德国的工业精细化水平远远高于苏联,而苏联的工作规模化水平远远高于德国,打个比方,如果一辆虎式坦克的生产周期是每月20辆,1辆虎式可以对付6辆苏式T34坦克,而苏联每月可以生产200辆T34坦克,用数量优势弥补质量劣势。德国的工业产品注重质而不是量,而苏联的工业产品注重量而不是质!这是两国当时的资源水平决定的,德国几乎没有海外殖民地,大部分工业源材料都要依靠进口,而二战中,德国铁矿石三分之一强需要从瑞典进口,瑞典的铁矿石从挪威港口纳尔维克,然后再航运到德国,英美后来在纳尔维克港口布雷,德国铁矿石补给困难,国内鲁内区的铁矿又难以满足战争的需要,所以工业产能严重不足。而苏联本身地大物博,又有美国的海上援助,工业产能发达。
德国人严谨的性格也决定了其工业制成品的高质量,先进可靠成了德国制造的代名词,而苏联产品给人的印像一直是粗制滥造,傻大黑粗,特别是轻重工业严重失衡,六七十年代在黑江龙边境一个暖水壶就可以和苏联人换一辆摩拖车,可见苏联的轻工业弱到了一个什么程度。
总体来说吧 德国:技术高,质量好,但产量低。苏联,技术差,质量次,但产量高。
‘陆’ 最巅峰时苏联的经济有多强
苏联在最巅峰时期,经济也没有太强,只占到美国经济总量的40%左右。苏联的强项在军事实力与政治影响力,经济一直是苏联的短板。苏联之所以会解体,很大原因就是由于阿富汗战争的消耗与国际油价下滑,导致的经济陷入困境。苏联经济在最巅峰时期,达到了美国体量的40%。不过,苏联经济以重工业为主,民生工业薄弱,发展非常不均衡。更重要的是,苏联国防投入最多时,占到了GDP总量的20%以上。事实上,苏联与其说是被戈尔巴乔夫与叶利钦联手搞垮,不如说没有把经济建设搞好。第一家麦当劳开业,苏联人排起了长队
第三,历史上经济总量最接近美国的是1995年的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只有日本GDP总量占比美国达到过最高峰。1995年,日本GDP总量达到了53340亿美元,美国为76640亿美元,占比高达69%。不过,日本随后进入了经济衰退期,目前的GDP总量仅为5万亿美元,而美国已经超过了21万亿美元。
苏联的强大主要在于军事的强大,而不在于经济的强大。也正是因为军事占用了太多的资源,才会导致苏联经济逐渐衰落,并最终解体。
‘柒’ 二战时,苏联和德国哪个整体军事实力较强
初期:德国占有绝对优势
中期:德国优势,但战线过长
后期:均势,一个德国迎战五六个盟国,足已说明一切
【德国】由于战前军事扩张策略的刺激,军事工业高度发达。其军火产量在1939年就已经超过英法之和。1940年生产坦克2500余辆[III型为主],1943年达到了顶峰7600余辆,后期由于资源的限制,开始提高武器的质量,生产数量大幅度下降。而德国拥有当时世界上最优秀的军队以及优秀的战略、战术思想和指挥水平也是世界所公认的。德国开创了闪电战的时代,并开创了装甲兵协同坦克作战的陆军高机动作战的先河。同时德国还最先将空降兵应用于实战,而空降比利时打垮了铁桶般的防御系统也是世界军事史上的经典战例。军工技术高度发达,二战时期就造出了飞弹,甚至如果不是军事高层对原子技术的不认同,恐怕,德国会是世界上最先拥有原子弹的国家。但是由于资源的致命伤人口的限制导致兵源供应不足以及情报技术的滞后,也为这支部队的强悍折了不少分。
军队数量: 9分
人员素质 10分
武器装备水平 9分
战术思想与指挥水平 9分
后勤供应能力 8分 军工技术水平 10分
战绩 9分
【苏联】二战后期是苏联军事最为鼎盛的时期。 战争中后期军队一直维持在600万人以上,二战末期甚至达到了鼎盛的1200万人,是世界历史上最庞大的军队。并拥有着当时世界上强大的军工生产系统,战争期间,苏联共生产了10.8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虽然有近7万辆在战争中被击毁,苏联强大的生产能力及时的补充了这些损失.苏联后期的军队也在欧洲最艰苦的战场上磨练出了钢铁般的意志。苏联发达的情报系统克格勃,也在二战历史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篇章。战术思想方面,苏联在二战中形成了装甲集团化冲击的思想(有点闪电战的味道),强大的钢铁洪流二战后期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对分重视陆军火力的思路,甚至无限制的加强火力也是苏联的一种致命伤。当时苏联有一种说法,有一个角落没有攻击到,说明我们的火力还不够强。还需要不断增加。其实,那种铺天盖地的重型火炮、火箭炮、榴弹炮的呼啸的震撼场面,与美军地面部队利用先进的无线通讯呼叫空中力量与地面火力支援的精确打击相比,实质上是一种资源的浪费。而苏联在冷战时期更是由于对电子信息技术的不重视逐步落伍。
军队数量: 10分
人员素质 7分
武器装备水平 9分
战术思想与指挥水平 9分
后勤供应能力 10分
军工技术水平 8分
战绩 9分
‘捌’ 二战期间重工业国家
个人认为二战期间最强的重工业国家还是德国和美国,至于英法苏日,感觉不是特别强调重工业,也不是特别发达,想想德国的闪击战,靠得不就是大量的轰炸机和坦克么;日本和英国就海军和空军厉害点;法国不谈了,直接被德国打下来了;苏联,感觉有点二流吧,但是也算重工业了,造了很多飞机和坦克,但是质量却不如德国;美国,不说了。
中国么,就不谈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