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亭林的产业定位
亭林镇的工业起步较早,发展较快,是金山区的工业重镇。具有金山区最旱的区级工业园区,现已开发3.1平方公里,园区基础设施完善,功能布局合理,并已显示出规模发展态势,是亭林工业经济的主要依托。2004年全镇工业总产值达到45.4亿,已有381家实业型企业在亭林落户,形成了机械电子、食品加工、纺织服装、环保建材、塑料模具五大支柱产业为主体的产业基础已基本固形成,并具有较强配套加工能力。在上海市和金山区人民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亭林将规划建设以亭林为依托的上海金山国际中小企业城。21世纪正在开发长三角物流港、上海电器城。中小企业城规划开发6.5平方公里的东部工业园区、3.5平方公里的生态工业园区、5平方公里的亭林镇区和3.5平方公里的生态林区,整个企业城定位为产业群体布局合理、企业供应链完善、生活文化设施一流,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工业重镇;使其成为一座为海外中小企业顺利进入中国市场,国内中小企业直接进入国际市场的立交桥。采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多元化融资机制和国际化的品牌战略,推进上海金山国际中小企业城开发建设,使亭林成为上海郊区工业化带动城市化的新亮点。
亭林历史
【亭林的由来】
相传在很久以前,江南水乡有个称作十二家棣的地方,居住着十二来户人家,于是晨闻鸡鸣,暮听犬声,一时人气渐旺,很快形成了一个鱼米小集市。
有一天,心存隐居之意的顾野王踏上江南水乡之地,到达了十二家棣。在穿过十二家棣小集市后,眼前突然一亮,只见集市东首竟有成片的梧桐树林。顾野王一阵欣喜,急忙摸进这片梧桐树林,驻足呼吸,顿觉一股清新之气直入肺腑,不由使人心旷神怡。双目四顾,林中梧桐错落有致,每棵树都是枝叶茂盛,非常幽静,是供人隐居着述的上好之地。顾野王满心欢喜,十分留恋这片高洁幽静的梧桐树林,很快置身林内筑茅而居。......
顾野王隐居亭林镇的一个高阜上,建茅舍读书。其宅旁有林,人称“顾亭林宅”,亭林之名即源于此。
后来,由于慕名而至的文人墨客都冲着那梧桐树林和凉亭而来,更因顾野王的非凡着述成为一方文化精髓,天长地久,许多人便把这所到之地称作顾亭林而忘了其原来十二家棣之名。
不知又经过了多少年代,人们再传呼顾亭林时,竟把一个顾字省去,单叫一个亭林名了。亭林之名便由此而来,由此叫响。直至明末清初,倡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一代思想家、文学家顾炎武,也因对亭林、对顾野王的无比推崇,而把自己的号称作亭林!由此可见亭林在当时江南地区已有其很高的地位和独特知名度了。
【古镇亭林】
亭林历史悠久,作为上海古文化发源地之一,早在4000多年前新石器时代,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就有人类的活动足迹。至明清时期,由于农副业的发展,亭林成为粮棉等集散地。民国时期,亭林已成为松江县的重镇,在当时与奉贤南桥、金山张堰并称为浦南三大商业重镇。现今是徐汇区或浦东新区进入金山的第一站。
亭林自古人杰地灵,据地志记载南朝梁陈年间的着名文字训诂学家顾野王,隐居亭林修《舆地志》30篇,元末文学家、书法家杨维桢在亭林着书立说,元末明初陶宗仪隐居亭林,能诗能文,清代有诗人萧中素,清末亭林镇人氏思想家、翻译家,中西文化比较研究者钟天纬,致力于探讨中西文化的差异和优劣,其《格致之学中西异同论》、《中西学术源流论》等着作,对“五四”新文化运动有很大影响。现代则有政界实业家瞻歧,画家孙雪泥、陈白荷,儿童文学家贺宜(朱家振),教育界沈基睿和张思莼。近代与现代也是如此,如在2000年,以《三重门》等一系列着作风靡全国的才子韩寒。
亭林在历史上胜迹颇多,据《松江府志》记载,在亭林历来有“亭湖八景”之称分别为:读书堆(墩)、沈砚池(墨池)、杜雪碑(子昂碑)、椤严塔(飞来塔)、仙人洞、八角井、览翠楼、铁崖松。“松学碑”是元代书画家赵孟頫所书;“椤严塔”竖有石幢一座,幢身由青石雕凿制成,镌刻陀罗尼经;而“览翠楼”则相传是古时的烽火塔。在八景中尤以“读书堆”为首。“读书堆”俗称“大寺山”,据传建于南朝梁初。园主是语言文字学家、史学家顾野王,乡人以该园是顾晚年读书写作之处,称为“读书堆”。这是现今上海地区有文字记载的最早的宅园。
【亭 林 地 理】
镇区北宽南窄,南北长927米,东西宽860米,区域面积为47.4平方公里。亭林镇西距金山县朱泾镇15公里,东北到上海市中心54公里,西南至上海石油化工总厂19公里。
亭林镇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区域,暖温多雨,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光照充足。
【亭 林 历 史】
据历史记载,亭林胜迹颇多,有读书堆(墩)、洗砚池(墨池)、松雪碑( 子昂碑)、楞严塔(飞来塔)、仙人洞、八角井、览翠楼、剔牙松等称为“亭林八景”。
亭林还拥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尤以野王读书堆,元代杨维祯手植树龄已有648年的“江南第一松”-铁崖松(罗汉松),仅存的书法家赵孟頫书有《重修宝云寺记》的子昂碑碑帽与碑文残块及原碑拓片为重要。成为相邻三县交界的繁荣发达的中心城镇,集聚了大量人流、物流。
【亭林有座干隆年间修建的石桥】
四千多年的历史造就了亭林这块宝地深厚的文化底蕴,文人辈出,古迹甚多,古桥古树历史悠久,可特别吸引记者眼球的还属距今已有240多年历史的石级踏步桥——枝秀桥,虽然风雨沧桑已洗去了小石桥往日的铅华,但是它还在为亭林镇部分居民通往镇南发挥着余热。
来到亭林镇中心街的东南隅,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石桥很不起眼,它长6.12米,宽1.55米,是亭林镇境内包括已拆毁桥梁和现存桥梁中最长的石级条石桥,桥面原本是由四块长、宽相近的黄沙条石拼成,1984年有块条石断裂,其余三块条石经移,过往仍然宽敞。桥面一侧凸显的“枝秀桥”三字非常清晰,另一侧“干隆”二字依稀可辨,虽然经查有关记载称该桥于清干隆十六年(1751年)由沈元宏修建,但是对照桥下不为人知的碑文所记,似乎又有出入,碑文中讲述了当时由沈元宏等人捐银修桥的情况。
有着名的亭林八景
亭湖八景,《松江府志》记载其名,历来传说亦有之。今仅存读书堆(墩)之半及楞严塔中柱和松雪碑碑帽及碑文残块。
一、读书堆
读书堆,俗呼大寺山,位于中山街寺平南路与大通路交汇处。南北朝梁陈时期顾野王晚年隐居于此,于茂林深处,结茅筑舍,读书、修《舆地志》而得名。大寺山原高10丈,占地数十亩,树木茂密,历经砍伐,主峰于1968年取土填河被削平,现仍形似土山,北麓紧靠笔尖厂。今读书堆上,仍有蓬蓬勃勃的树木数十株。
二、松雪碑
松雪碑(又名子昂碑),系元代书画家赵孟頫(1254-1322年,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所书。碑文共953字(不包括碑首与文题14字),记述重修宝云寺事宜。元至大元年(1308年)立石。赵体书法遒劲清秀。文化大革命中被毁,现仅剩碑帽及碑文残块(占原碑的1/20)。碑帽呈半圆形,高49厘米,宽108厘米,今存镇政府内。碑身高170厘米,宽108厘米,厚22厘米,中间有裂纹。有拓印碑文在民间流传。
三、楞严塔
楞严塔(又称飞来塔),在宝云寺内西南隅(今大寺新村)。竖有石幢一座,幢身以青石雕凿制成,座基莲花纹,浮雕佛像,犹如仙子,姿势优美,中柱六角形,镌刻陀罗尼经,覆顶雕有莲花,高约丈许。建于唐咸通二年(861年),于1956年底因上半部倾斜危险而拆除,下半部又于文化大革命初期被拆除。后因保管不善,以致散失,仅存中柱竖于亭林中心小学内。
四、仙人洞
仙人洞洞址,相传有二说:其中,在本镇东街栖霞道院内(今复兴东路94号)。据传明清时,院宇宏敞,有园亭假山,曲径通幽,后人凑景附会,称仙人洞在此;其二,据考实,位于读书堆下。据清代肖中素诗咏宝云寺周围八景时,曾有诗句云:封来仙洞一泥丸。
五、墨池
墨池(又名洗砚池),历代民间相传读书堆西麓,有小池通向山门之外,终年积水,清澈见底,因顾野王平素在小池洗砚而得名。墨池早已湮没,成陆建屋。
六、八角井
八角井,井栏呈八角形,栏下用瓦砌直至井底,外直径0.25米,高0.3米,边刻元代泰定三年(1326年)4字可辩。井在读书堆东侧,抗日战争前,有八景茶园,设于井处。八角井因井栏凿有八角而得名。70年代在此处建设邮电局,挖掘地基时,曾挖出八角井之残栏。
七、览翠楼
览翠楼,自古流传,位于读书堆西面,据民间传说,位置各异。一谓在宝云寺内,一谓乃防倭举烽火为信号之楼。据《华亭县志》载,肖中素游宝云寺题诗云:欲知览胜楼何处,衰草寒烟野寺西。据此,该楼当在宝云寺之西,其兴废年代无考。
八、剔牙松
剔牙松,据松江府志引淞故述云:读书堆旧有大树剔牙松,成化初(1465年)犹存。九峰曹先生有咏亭林古松诗,则同善食(今古松园)之松。现园内古树罗汉松,又名铁崖松,俗称骨碑松。此松系杨铁崖手植,非八景之一。
⑵ 红枫湖镇的基本概况
红枫湖镇位于贵阳市西南,距贵阳市中心约23公里。全镇总面积130.26平方公里,辖45个行政村(其中:18个村是环湖村),5个居委会,41000余人,其中:农业人30620人,非农业人21420人,耕地面积25597.31境内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红枫湖”,水面面积57.2平方公里,约占全镇面积的35.5%.新老贵(阳)黄(果树)公路、湖(潮)林(歹)铁路和清(镇)镇(宁)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全镇已实现村村通公路、通广播电视。境内驻有清镇发电厂、电建二公司、一代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清镇市水产公司、农牧场、中八劳教所等厂场、企业。 全镇正在以“立足红枫湖,建设生态镇”统揽全镇经济工作全局,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生态观光农业,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现全镇已初步建成绿宝生态基地、民联、一平寨无公害蔬菜基地、民联村奶牛养殖基地、大冲村高科技示范基地、鸿兴蛋鸡养殖场、芦荻村养猪示范场等项目和右二、挖力、兴隆、平寨、黑土、长岭岗等民族风情生态旅游区。预计2004年全镇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4714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46944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7894万元;完成地万财政收入441万元;完成粮食总产量6370吨,油菜籽总产量400吨,水产品产量3750吨,水果产量130吨,蔬菜总产量18000吨,肉类总产量2300吨,鲜奶产量1300吨,生猪存栏18680头。
全镇将全面树立“面向城市、经营农村,服务市民、富裕农民”的经济工作思路,以市场导向为前提,着眼于建设生态型经济重镇的发展定位,强力推进农业产业化、旅游特色化、农村城镇化,力争在2010年内,将红枫湖镇建设成为经营产业化、生产标准化、加工工业化、流通现代化、环境生态化的生态型经济重镇。 清镇是贵州重要的工业基地。境内有中央、省、市属大中型企业近20家(其中贵州水晶有机化工集团公司为“全国化工500强企业”),集化工、能源、磨料、磨具、纺织、冶金、采矿于一体。红枫发电总厂(含猫跳河7座梯级电站)、清镇发电厂、东风电厂等,年发电量达143亿千瓦小时,使清镇已成为西电东送的重要电源区。清镇矿产种类多、储量大、品位高,已探明的主要矿藏有铝土矿、赤铁矿、硫铁矿、煤、大理石等30多种,其中铝土矿是贵州铝厂主要的矿源基地之一;猫场矿区面积约80平方公里,远景储量2.1亿吨,是目前全国已知铝土矿中最大的连片矿区。
贵黄高等级公路、321国道、320国道、站织公路和湖林铁路支线在境内纵横交错;同时,清镇是省城贵阳的西大门,是通往云南、四川、广西和省内安顺、兴义、六盘水、毕节及黄果树、龙宫、织金洞、百里杜鹃等景区的必经之路,是贵州西线旅游第一站。
⑶ 贵阳和柳州比哪个发达
贵阳啊,毕竟是省会城市。
⑷ 全国重镇
依据你的要求 我列一下我知道的重镇
淮滨重镇 国家粮仓
东莞麻涌成国家港口物流重镇
上海浦东成我国3G重镇
古道重镇半扎古寨
中国陶瓷重镇 晋江
茶马古道重镇———蒙化
潮安凤塘陶瓷被誉为“中国陶瓷重镇”
大朗重铸“中国毛织重镇”
中国江苏盐阜工业重镇---大丰白驹
侯马市被授予“中国物流重镇”
澳门将成为中国拍卖重镇
宁夏虽小却是全国书法重镇
中国电子商会在广东省东莞长安镇向长安镇颁发了“中国电子信息行业重镇”牌匾
上海成中国半导体重镇
诸暨:中国淡水珍珠重镇
近日,民政部会同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国土资源部等六部委开展了确定全国重点镇工作。经层层评选,北京市小汤山镇等1887个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其中,四川省就有124个镇被列为全国重点镇。
你说的那些重镇是指有特长或者有重要产业的乡镇 但这只不过是一些地方或者企业对它的称呼。所以根本就很难成为全国都统一认同的评选。
如果你想知道官方认可的重镇就要去政府网站查询
⑸ 贵阳开阳县永温乡的生活水平如何
永温乡距离开阳县城14公里居住人口2万余人,民族
95%为汗族,现在组要农业为主,人民年均收入2658元。目前正成为开阳县的经济重镇,组要以磷化工工业园区为辐射,占地800亩,共投资100亿元,正加紧建设中,望2011全面投产,每年财政收入可增加2亿元,这将使开阳县的双流镇.永温乡.金中镇成为贵阳市磷化工工业经济铁三角,这将使正个永温乡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
⑹ 中国工业重镇
西安、宝鸡、咸阳、铜川、乌鲁木齐、克拉玛依、兰州
⑺ 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是着名的工业重镇,当地的工业有多发达
这两个地区的工业体系非常完整,它们的工业总产值占到了乌克兰工业总产值的80%以上。由于这里的煤炭资源和重金属资源比较丰富,所以这里的钢铁工业的产值非常可观。
而且它们制造的拖拉机设备和起重设备,以及汽车已经销往了全世界,是世界着名的机械制造源头,它们制造的重工业机械在世界上享有美誉。
而它们每年的销量也达到了数百万台,大多都出口到了世界各地。它们出产的重工业机械设备是世界各地的建筑公司在购买重工业机械时的首选。
⑻ 贵阳和天津哪里好
天津当然比较比贵阳好的啦,如果不管是经济还是科研,还是生活环境,各个方面来说都要比贵阳要好点胃炎的话目前还处于还处于一个发展中的阶段,谁在西部大开发的剑贵阳未来或许会变的更好吧?但是相等于现在的天气来说,他还差了一点点
⑼ 汉旺镇的简介
绵竹市汉旺古镇,卧福地“依龙山作枕,据绵水为襟”,山川秀丽,鸟语花香,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汉旺镇幅员面积76.2平方公里,辖区内常住人口6万人(其中非农业人3.5万人),流动人口2.5万人,下辖11个行政村,73个村民小组,4个居委会,现有耕地1.4万亩,林地4.7万亩,是一个农、工、商、贸、旅游业全面发展的新兴工贸重镇。汉旺镇是中国首批57个综合改革试点镇之一,中国500家小城镇试点镇,中国生态环境及基础设施建设试点镇,2001年荣获中国创建文明城镇示范点的光荣称号。汉旺汉旺镇幅员面积53.4平方公里,其中非农人口4万。2004年镇工农业总产值实现124258万元,财政收入2857万元。是中国57家综合改革试镇之一,中国精神文明先进单位,中国造林绿化丰佳镇乡,中国小场面镇建设试点镇,全省百强镇乡之一。
绵竹市汉旺镇矿产资源丰富,富藏煤矿、磷矿、石灰石、大理石、硫、铁等矿产,自60年代以来,国家在此投入固定资产10多亿元。境内分布着中国三大汽轮机生产企业之一的东方汽轮机厂、中国四大磷矿基地之一的清平磷矿、省内黄磷生产规模最大的中外合资企业华丰磷化工有限公司和汉旺黄磷有限责任公司等大中型企业6家,镇村两级工业企业45家,2008年,已基本形成以机械加工、矿山采掘为主体,建工建材为优势,磷化工业为龙头的工业格局。
绵竹市汉旺镇自1995年被列入试点镇以来,坚持统一规划、科学布局、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原则,认真处理好城镇建设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稳定党在农村政策,加大调整产业结构,切实增加农民收入;不断完善城镇功能,优化环境质量,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效益为中心,把工业做大做强;同时,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转变机关工作作风,规范干部行为,切实转变了政府职能,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发展。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1732亿元,乡镇企业创利税1100万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520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22元。2008年,这个早在70年代就享有全省五在工业重镇美称的汉旺,已基本形成以机械加工业,矿山采掘为主体,磷化工业为龙头的工业格局。汉旺镇水资源丰富,能源充足,道路畅通。 绵竹市汉旺镇历史悠久,因东汉光武帝刘秀曾流寓于此而名。如今境内还留下了不少传说故事和遗迹胜景。如汉王庙、太子庙、东宫宝、读书台。配之宋代抗金名将张浚之父张咸(封雍国公),母计氏(封秦国夫人)陵园、柏林公园交相辉映,览胜者络绎不绝。汉旺这座美丽的工业重镇,如今是高楼林立,物阜民安,经济繁荣,人际祥和,她既有古时汉风光武的内涵,又有今日都市亮丽的辉煌。
⑽ 贵阳和无锡哪里发达
这个没有可比性啊,贵阳虽然是贵州省会,但gdp差不多四千亿的样子,无锡是坐落在长三角,江苏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之一,gdp差不多有一万亿,翻一倍都不止,地理位置还是有差距的,背后是思想,基础设施,科教文化的各方面都有差距,中西部发展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