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工业总产值一百万的话,工业增加值是多少
行业不同,所使用的原材料在产值中的比例就不同,难以准确回答。估算,应该增加值在40%左右吧。
2. 工业增加值与工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
工业增加值有两种计算方法:
一是生产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间投入的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
公式: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二是收入法,即从工业生产过程中创造的原始收入初次分配的角度,对工业生产活动最终成果进行核算的一种方法。
公式: 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值+营业盈余
(2)工业增值占总产值多少扩展阅读:
工业增加值是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工业企业全部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工业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增加值是国民经济核算的一项基础指标。
各部门增加值之和即是国内生产总值,它反映的是一个国家(地区)在一定期时期内所生产的和提供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同时也反映了生产单位或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因此,建立增加值统计,将为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提供可靠依据,是建立资金流量的基础。
从工业增加值的概念出发,计算工业增加值应遵循以下三条原则:
1 本期生产的原则
工业增加值的核算必须是工业企业报告期内的工业生产成果。只有进入了工业企业报告期内的工业生产过程,通过工业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产品和劳务才能进行工业增加的核算,非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即使在报告期内出售,也不能作为本期的工业生产成果;反之,只要是报告期内生产的产品,不论是否出售,均应计入报告期生产成果。
2 最终成果的原则
工业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从产品形态上看,体现于本期生产出的、已出售、可供出售和自产自用的产品和劳务上,不包括用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从价值形态上看,产品生产的过程也是价值转移的过程,生产过程中所耗用的产品(中间投入)价值随同生产过程转移到新产品的价值之中。
为了避免产品价值的重复计算,必须在工业总产值的基础上扣除中间投入的转移价值。因此,要保持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间投入的计算价格、指标口径范围的一致性,避免工业增加值计算结果出现偏差。
3 市场价格的原则
当前,我国计算工业增加值所使用的计算价格是生产者的价格,即按生产者价格估算出的产出额减去按购买者价格估算的中间消耗额。
生产者价格对工业品来说,就是出厂价格,其中包括产品销售或使用时所支付的产品税或应得到的补贴,但不包括发票单列的增值税和单独开发票的运输费用和商业费用。
购买者价格是购买者在购买单位货物或服务所支付的价值,其中包括指定时间和地点提取货物所发生的运输和商业费用,不包括可扣除的增值税。
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都是市场上买卖双方认定的成交价格即市场价格。为了保持工业增加值计算口径的一致性,工业总产值和工业中间投入一律按市场价格计算。工业总产值按生产者价格计算,工业中间投入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工业企业建立增加值统计,可以反映工业企业的投入、产出和经济效益情况,为改善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提供依据,并促进工业企业会计和统计核算的协调。
3. 工业产值占大概GDP的多少
GDP是第一、二、三产业的年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成本=工业增加值。工业增加值属于第二产业增加值。
所以工业总产值比GDP高还是低都正常的,工业产值高主要代表工业化水平较高,农业比例低,第三产业比重低。
现在真正的发达国家比例最高的是第三产业,而不是工业,当然更不是农业。
4. 工业增加值应该占工业总产值的百分之多少
10%--15%之间比较合适,应该是真实的。一般工程行业与零售行业为26%最好,跟预算就完全贴切了,一般的私营企业不会超过15%,超过的话,价格没有竞争力了。说白了就是书上的跟市场经济不完全相等。
5. 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增加值怎么计算
计算方法如下:
工业生产总值=当月产品产量×产品销售单价。销售单价是不含税单价,因为增值税本身并不代表收入。
工业生产总值=当月主营业务收入+库存商品期末余额—库存商品期初余额
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即生产法和收入法(又称要素分配法)。
1、生产法
生产法是指从工业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和劳务价值形成的角度入手,剔除生产环节中投入的中间产品价值,从而得到新增价值的方法。其计算公式为: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出-工业中间投入
增值税是企业所创造的新增价值的一部分,属于增加值范畴,为了确保工业增加值要素的完整,在计算工业增加值时,应将本期应交增值税计入工业增加值中。由此按生产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的实际计算公式应为: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现价、新规定)-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2、收入法: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5)工业增值占总产值多少扩展阅读:
工业总产值的构成
1、本期生产成品价值是指企业本期生产,并在报告期内不需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的全部工业成品和对外销售的半成品的价值总和。本期生产成品价值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和对外销售的半成品。
2、对外加工费收入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接的工业品加工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承接的工业性作业所取得的加工费收入。计入工业总产值的对外加工费收人应不含销项税,可根据"产品销售牧人"科目的相关资料取得。
3、自制半成品及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是指企业报告期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减期初的差额价值。该指标核算与各企业的会计核算口径一致,未设半成品科目的企业可不计这部分价值,产品产量统计和中间投入的计算也应与之保持同口径。
参考资料:网络-工业总产值
6. 工业总产值如何计算
我是工业总产值是这么算的
收入/数量=单价
单价乘以入库的数量=产值
7. 企业工业总产值怎么核算
一、工业总产值
计算公式
1、当月产品产量×产品销售单价
2、当月主营业务收入+库存商品期末余额—库存商品期初余额
二、工业增加值
一是生产法,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本期应交增值税
二是收入法,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值+营业盈余
一般企业采用后一种计算方法。
(7)工业增值占总产值多少扩展阅读:
工业总产值是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已出售或可供出售工业产品总量。反映一定时间内工业生产的总规模和总水平。包括:在本企业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包装入库(规定不需包装的产品除外)的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产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采用工厂法计算,即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总成果来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不能把企业内部各个车间(分厂)生产的成果相加。但在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允许重复计算。
1、工业生产总值=当月产品产量×产品销售单价
销售单价是不含税单价,因为增值税本身并不代表收入。
2、工业生产总值=当月主营业务收入+库存商品期末余额—库存商品期初余额
当月销售收入=当月销售数量×当月销售单价
库存商品期末余额=库存商品期末数量×当月销售单价
库存商品期初余额=库存商品起初数量×当月销售单价
(1)用产品销售收入或生产成本代替工业总产值;
(2)不遵循生产的原则(产品不是本企业生产的);
(3)期末期初半成品及在制品差额漏统;
1.工业生产的原则。凡是企业在报告期生产的经检验合格的产品,不管是否在报告期销售,计算工业总产值时都应包括在内。
2.最终产品的原则。凡是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必须是本企业生产的经检验合格,不需再进行任何加工的最终产品。如果企业有中间产品对外销售,那么也视为企业的最终产品,也应包括在企业总产值内。
3.工厂法的原则。工业总产值是按企业最终产品来计算的,所以不允许同一产品的价值在企业内部重复计算,但是允许企业之间的重复计算。
8. 企业的工业总产值怎么算
1、当月产品产量×产品销售单价;销售单价是不含税单价,因为增值税本身并不代表收入。
2、当月主营业务收入+库存商品期末余额—库存商品期初余额;当月销售收入=当月销售数量×当月销售单价;库存商品期末余额=库存商品期末数量×当月商品成本;库存商品期初余额=库存商品起初数量×当月商品成本。
即:当月销售数量×当月销售单价+库存商品期末数量×当月商品成本-库存商品起初数量×当月商品成本=当月销售数量×当月销售单价+(库存商品期末数量-库存商品期初数量)×当月销售成本=当月销售数量×当月销售单价+(当月产量-当月销售数量)×当月销售成本=当月销售数量×(当月销售单价-当月销售成本)+当月产量×当月销售成本。
工业总产值(外文名:Gross value of instrial output)是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
根据计算工业总产值的价格不同,工业总产值又分为现价工业总产值和不变价工业总产值,不变价工业总产值是指在计算不同时期工业总产值时,对同一产品采用同一时期或同一时点的工业产品出厂价格作为不变价,又称w定价格。
9. 工业增加值占总产值多少为好
你们的企业的情况应该考虑主营业务,以及主营业务未来的发展前景,在主营业务的上升期、发展期应多投入,尽可能多的开发市场,不是占比多少就能说明的,毕竟主营业务是企业主要收入来源。
当该业务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的时候企业就要重新制定战略比如多元化、产业链延伸、开发新产品等等。
在经济领域:
工业增加值占总产值的比例不是越多越好,也不是越少越好,涉及到基本的经济国情和贸易。贸易讲的是社会分工和交换,资源的合理、公平分配。
基本国情是说有的国家是以农业为标志的,如农业大国,说的是农业增加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较多。有的国家是工业大国,工业增加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较多。有的国家是服务业大国,服务业增加值占总产值的比重较多。有的国家农业、工业、服务业都比较发达,三产业对总产值的贡献都比较突出。
所以不是占比多少就是这个国家经济发展比较合理。
另外,还应该注意发展的观点。中国的工业大国的基本国情相关理论将中国的发展路线定为:
农业大国-农业工业大国-工业农业大国-工业大国-工业强国-工业服务业大国-服务业工业大国-服务业大国-服务业强国。
是国情基本发展的路线,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展现出来的基本国情。所以,这个占比不会合理的固定的某一个比例上,关键是资源是否有效的、合理的、公平公正的分配。
10. 工业增加值比工业总产值高,合理吗
合理! 不存在合理不合理,不管大于小,本身就是相同的。 请看工业增加值及其计算公式
财务费用中利息收入比银行各手续费多,财务费用中变成收入,按公式计算当然要扣除,变成“工业增加值”和“工业总产值”各成多增加值,相当等于扣除不扣除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