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重工业包括哪些工业
重工业是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的工业。重工业与轻工业对应,提供生产资料的部门称为重工业,生产消费资料的部门称为轻工业。重工业包括钢铁工业、冶金工业、机械、能源(电力、石油、煤炭、天然气等)、化学、材料等工业。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包括工业本身)提供原材料、动力、技术装备等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是实现社会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基础。一个国家重工业的发展规模和技术水平,是体现其国力的重要标志。
温馨提示:以上解释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01-13,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平安银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来看“平安银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Ⅱ 哪些肉类属于加工肉类
加工肉类,指主要以各种畜、禽肉为原料加工成熟肉制品,以及畜、禽副产品的加工活动。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国把肉制品加工归入农副食品加工业(国统局代码13)中的屠宰及肉类加工(C135),其统计4级码为C1353。产品主要包括:各种畜、禽肉类的熟制品;肉粉、肉松或肉类废料的生产;腌、熏肉制品、干制品等的生产;猪油或其他食用动物油脂的提炼精制;肠衣、生皮、扯下的羊毛、绒毛等副产品;在同一企业内进行的畜、禽肉制品的罐装加工活动。不包括专门企业进行的肉类、禽类罐头制造,列入1451(肉、禽类罐头制造)。
加工肉类主要包括:腌腊肉制品、酱卤肉制品、熏烧烤肉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制品、发酵肉制品。
1、腌腊肉制品申证单元包括成肉类、腊肉类、风干肉类、中国腊肠类、中国火腿类、生培根类和生香肠类等。
2、酱卤肉制品申证单元包括白煮肉类、酱卤肉类、肉糕类、肉冻类、油炸肉类、肉松类和肉干类等。
3、熏烧烤肉制品申证单元包括熏烧烤肉类、肉脯类和熟培根类等。
4、熏煮香肠火腿制品申证单元包括熏煮香肠类和熏煮火腿类等。
5、发酵肉制品申证单元包括发酵香肠类和发酵肉类等。
Ⅲ 我们常见的肉类有哪些
1、畜肉类
畜肉类包括猪、牛、羊等的肌肉及内脏。畜肉的颜色为红色,故被称为“红肉”
畜肉类含蛋白质一般为10-20%,牛羊肉中含量较高,均为20%,猪肉较低,一般为13.2%左右。畜肉类脂肪含量较高,平均为15%,猪肉最高,羊肉次之,牛肉最低。碳水化合物含量为0-9%,多数在1.5%。维生素主要以B组维生素和维生素A为主,内脏含量比肌肉丰富,肝脏中维生素A含量最为丰富。如每100g猪肝中维生素A含量是肌肉含量的100余倍。矿物质含量一般为0.8-1.2%,瘦肉中含量高于肥肉,内脏高于瘦肉。
拓展资料
肉类,是动物的皮下组织及肌肉,可以食用。其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以及卡路里,其属于酸性食物。肉类含蛋白质丰富,一般在10-20%之间。瘦肉比肥肉含蛋白质多。
白肉
白肉是一个营养学上的词,广义上是指肌肉纤维细腻,脂肪含量较低,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肉类。白肉可以包括鸟类(鸡、鸭、鹅、火鸡等)、鱼、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甲壳类动物(虾蟹等) 或双壳类动物(牡蛎、蛤蜊)等。虽然三文鱼、煮熟的虾蟹等都是红色,也不能算作红肉。
烹饪好后的食物的颜色不能作为判断是否为红肉或白肉的标准,如猪肉虽在烹饪时变为白色,也仍然是红肉(在美国铺天盖地的广告称其为白肉,仅是一种市场推广手法而已)。
红肉
红肉指牛、羊之类的哺乳动物的肉类。一般情况下,白肉和红肉要都要吃,营养才能均衡。
Ⅳ 加工肉类有哪些
肉制品有5类:腌腊肉制品、酱卤肉制品、熏烧烤肉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制品、发酵肉制品。
细分的话如下:
1、腌腊肉制品申证单元包括咸肉类、腊肉类、风干肉类、中国腊肠类、中国火腿类、生培根类和生香肠类等;
2、酱卤肉制品申证单元包括白煮肉类、酱卤肉类、肉糕类、肉冻类、油炸肉类、肉松类和肉干类等;
3、熏烧烤肉制品申证单元包括熏烧烤肉类、肉脯类和熟培根类等;
4、熏煮香肠火腿制品申证单元包括熏煮香肠类和熏煮火腿类等;
5、发酵肉制品申证单元包括发酵香肠类和发酵肉类等。
Ⅳ 加工肉类的食品有哪些
腌腊肉制品、酱卤肉制品、熏烧烤肉制品、熏煮香肠火腿制品、发酵肉制品。
1、腌腊肉制品申证单元包括咸肉类、腊肉类、风干肉类、中国腊肠类、中国火腿类、生培根类和生香肠类等。
2、酱卤肉制品申证单元包括白煮肉类、酱卤肉类、肉糕类、肉冻类、油炸肉类、肉松类和肉干类等。
3、熏烧烤肉制品申证单元包括熏烧烤肉类、肉脯类和熟培根类等。
4、熏煮香肠火腿制品申证单元包括熏煮香肠类和熏煮火腿类等。
5、发酵肉制品申证单元包括发酵香肠类和发酵肉类等。
Ⅵ 肉制品种类
肉类,是动物的皮下组织及肌肉,可以食用。它富含大量的蛋白质和脂肪,主要的肉类可以分为
畜肉类,如猪、牛、羊等的肌肉及内脏;禽肉类,如鸡、鸭、鹅等;
鱼虾蟹贝肉类,这3大类。
也可以按着白肉、红肉来分类。
分类一:
1.畜肉类:包括猪、牛、羊等的肌肉及内脏。畜肉类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其中维生素主要以B组维生素和维生素A为主,内脏含量比肌肉丰富,肝脏中维生素A含量最为丰富。
2.禽肉类:经常食用的禽类主要有鸡、鸭、鹅等,其中鸡肉最多。禽肉类也含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等。
3.鱼虾蟹贝肉类:这类食物富含优质的蛋白质、脂类、维生素和矿物质。蛋白质含量较高,为15-22%。碳水化合物的含量较低,约1.5%。脂肪含量为1-10%。维生素主要有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烟酸。
分类二:
1. 白肉:白肉是一个营养学上的词,广义上是指肌肉纤维细腻,脂肪含量较低,脂肪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肉类。白肉可以包括鸟类(鸡、鸭、鹅、火鸡等)、鱼、爬行动物、两栖动物、甲壳类动物(虾蟹等) 或双壳类动物(牡蛎、蛤蜊)等。虽然三文鱼、煮熟的虾蟹等都是红色,也不能算作是红肉。
2. 红肉:指猪、牛、羊之类的哺乳动物的肉类。一般情况下,白肉和红肉要都要吃,营养才能均衡。
烹饪好后的食物的颜色不能作为判断是否为红肉或白肉的标准,如猪肉虽然在烹饪时变为白色,也仍然是红肉。
Ⅶ 肉是什么结构
一、肉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肉是指各种动物宰杀后所得可食部分的总称,包括肉尸、头、血、蹄和内脏部分。而在肉品工业中,根据其加工利用价值,把肉理解为胴体,即畜禽经屠宰后除去血液、头、蹄、尾、毛(或皮)、内脏后剩下的肉尸,俗称白条肉。它包括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骨组织及神经、血管、腺体、淋巴结等。胴体以外的部分为副产品,如胃、肠、心、肝等称做脏器,俗称下水。 在肉品工业中,把宰后不久、体温还没有完全散失的肉称为热鲜肉;经过一段时间冷处理,使肉保持低温(0~4℃)而不冻结的肉称为冷却肉;经低温(-23~-15℃)冻结的肉则称为冷冻肉;按不同部位分割包装的肉称为分割肉;将肉经过进一步的加工处理生产出来的产品称为肉制品。 二、肉的形态结构 肉(胴体)是由肌肉组织、脂肪组织、结缔组织和骨组织四大部分构成。这些组织的结构、性质直接影响肉品的质量、加工用途及其商品价值,它依据动物种类、品种、性别、年龄和营养状况等因素而有很大差异。就成年动物的胴体而言,骨组织含量比较恒定,约占20%;脂肪组织的变动幅度较大,低者仅为2%~5%,高者可达40%~50%,主要取决于育肥程度;肌肉组织占40%~60%;结缔组织约占12%左右。 (一)肌肉组织 肌肉组织是胴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了解肌肉的结构、组成和功能对于掌握肌肉在宰杀后的变化、肉的食用品质及利用特性等具有重要意义。
肌肉组织在组织学上可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三种,占胴体的40%~60%,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骨骼肌附着于骨骼上;平滑肌存在于内脏器官;心肌存在于心脏。与肉品加工有关的主要是骨骼肌,所以这里将重点介绍骨骼肌的构造。下面提到的肌肉均指骨骼肌。 1.肌肉组织的宏观结构 畜体大约有600块以上形状、大小各异的肌肉,但其基本构造是一样的。肌肉是由许多肌纤维和少量结缔组织、脂肪组织、腱、血管、神经、淋巴等组成。从组织学上看,肌肉组织是由丝状的肌纤维集合而成,每50~150根肌纤维由一层薄膜所包围形成初级肌束。由数十个初级肌束集结并被稍厚的膜所包围,形成次级肌束。再由数个次级肌束集结,外表再被较厚的膜包围,就构成了肌肉。 2.肌肉组织的微观结构 肌肉的基本构成单位是肌纤维,也叫肌纤维细胞。肌纤维细胞属于细长的多核的纤维细胞,长度由数毫米到20cm,直径为10~100μm。在显微镜下可看到肌纤维细胞沿细胞纵轴有平行的、有规则排列的明暗条纹,称横纹肌,其肌纤维由肌原纤维、肌浆、细胞核和肌鞘构成。 肌原纤维是构成肌纤维的主要组成部分,直径为0.5~3.0μm。肌肉的收缩和伸长就是由肌原纤维的收缩和伸长所致。肌原纤维具有和肌纤维相同的横纹,横纹的结构按一定周期重复,横纹重复一个周期的单位叫肌节。肌节是肌肉收缩和舒张的最基本功能单位,静止时肌节长度约为2.3μm。肌节两端呈细线状的暗线称为Z线,中间宽约1.5μm的暗带称A带,A带和Z线之间是宽约0.4μm的明带,称I带。在A带中央还有一宽约0.4μm的宽纹区(稍明区),叫做H区。 肌浆是充满于肌原纤维之间的胶体溶液,呈红色,含有大量的肌溶蛋白质及参与糖代谢的多种酶类。此外,还含有肌红蛋白。由于肌肉的功能不同,在肌浆中肌红蛋白的数量不同,使不同部位的肌肉颜色深浅不一。肌肉的宏观和微观结构如图1-1所示。 (二)脂肪组织 脂肪组织是胴体中仅次于肌肉组织的第二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对于改善肉质、提高风味均有影响。脂肪在肉中的含量变动较大,主要取决于动物种类、品种、年龄、性别及育肥程度。 脂肪的构造单位是脂肪细胞,脂肪细胞单个或成群地借助于疏松结缔组织连在一起。细胞中心充满脂肪滴,细胞核被挤到周边。脂肪细胞外层有一层膜,膜是由胶状的原生质构成,细胞核即位于原生质中。脂肪细胞是动物体内的最大细胞,直径为30~120μm,最大的可达250μm,脂肪细胞愈大,则含有的脂肪滴愈多,出油率也愈高。脂肪细胞大小与畜禽的育肥程度及不同部位有关。如牛肾周围的脂肪直径育肥牛为90μm,瘦牛为50μm;猪脂肪细胞的直径皮下脂肪为152μm,而腹腔脂肪为100μm。脂肪在体内的蓄积,因动物种类、品种、年龄、育肥程度不同而异。脂肪按动物种类,猪多蓄积在皮下、肾周围及大网膜;羊多蓄积在尾根、肋间;牛主要蓄积在肌肉内;鸡蓄积在皮下、腹腔及肠胃周围。脂肪蓄积在肌束内最为理想,肉呈大理石状,肉质较好。脂肪在活体组织内起着保护组织器官和提供能量的作用,在肉中是风味的前体物质之一。脂肪组织的成分中,脂肪占绝大部分,其次为水分、蛋白质以及少量的酶、色素和维生素等。观和微观结构 (三)结缔组织 结缔组织是肉的次要成分,在动物体内对各器官组织起到支持和连接作用,使肌肉保持一定的弹性和硬度。结缔组织由细胞、纤维和无定形基质组成。细胞为成纤维细胞,存在于纤维中间;纤维由蛋白质分子聚合而成,分为胶原纤维、弹性纤维和网状纤维三种。 1.胶原纤维 胶原纤维呈白色,又称白纤维。它呈波纹状,分散存在于基质内。纤维长度不定,粗细不等,直径1~12μm,有韧性及弹性,每条纤维由更细的胶原纤维组成。胶原纤维主要由胶原蛋白组成,是肌腱、皮肤、软骨等组织的主要成分,在沸水或弱酸中变成明胶;易被酸性胃液消化,而不被碱性胰液消化。 2.弹性纤维 弹性纤维色黄,又称黄纤维。该纤维有弹性,但抗断强度仅为肌原纤维的1/10。纤维粗细不同而有分支,直径0.2~12μm。弹性纤维的主要化学成分为弹性蛋白,在血管壁、韧带等组织中含量较高。在沸水、弱酸或弱碱中不溶解,但可被胃液和胰液消化。 3.网状纤维 网状纤维主要分布于疏松结缔组织与其他组织的交界处,如在上皮组织的膜中、脂肪组织及毛细血管周围,均可见极细致的网状纤维,在基质中很容易附着较多的黏多糖蛋白,可被硝酸银染成黑色,其主要成分是网状蛋白。 结缔组织的含量决定于年龄、性别、营养状况及运动等因素。老龄、公畜、消瘦及使役的动物其结缔组织含量高;同一动物不同部位也不同,一般来说,前躯由于支持沉重的头部,其结缔组织较后躯发达,下躯的结缔组织较上躯发达。 结缔组织属于硬性非全价蛋白质,营养价值低,不易被消化吸收,能增加肉的硬度,其含量和肉的嫩度有密切关系,并直接影响肉的质量和商品价格。可以用来加工胶冻类食品。牛肉结缔组织的吸收率为25%,而肌肉的吸收率为69%。由于各部的肌肉结缔组织含量不同,其硬度不同,剪切力值也不同。 肌肉中的肌外膜是由含胶原纤维的致密结缔组织和疏松结缔组织组成,还含有一定量的弹性纤维。背最长肌、腰大肌、腰小肌中胶原纤维、弹性纤维都不发达,肉质较嫩;半腱肌中这两种纤维都较发达,肉质较硬;股二头肌外侧弹性纤维发达而内侧不发达;颈部肌肉胶原纤维多而弹性纤维少。肉质的软硬不仅决定于结缔组织含量,还与结缔组织的性质有关。老龄家畜的胶原蛋白分子交联程度高,肉质硬。此外,弹性纤维含量高,肉质就硬。 (四)骨组织 骨组织是肉的次要部分,食用价值和商品价值较低。成年动物骨骼的含量比较恒定,变动幅度较小。猪骨占胴体的5%~9%,牛骨占胴体的15%~20%,羊骨占胴体的8%~17%,鸡骨占胴体的8%~17%,兔骨占胴体的12%~15%。 骨由骨膜、骨质和骨髓构成。骨膜是由结缔组织包围在骨骼表面的一层硬膜,里面有神经、血管。骨骼根据构造的致密程度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骨的外层比较致密坚硬,内层较为疏松多孔。按形状又分为管状骨和扁平骨,管状骨骨密质层厚,扁平骨骨密质层薄。在管状骨的管骨腔及其他骨的松质层空隙内充满骨髓。骨髓分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细胞较多,为造血器官,幼龄动物含量多。黄骨髓成分主要是脂肪,成年动物含量多。骨中水分占40%~50%,胶原蛋白占20%~30%,无机质约占20%。无机质的成分主要是钙和磷。
Ⅷ 肉是我们的什么产品
农副产品是由农业生产所带来的副产品,包括农、林、牧、副、渔五业产品,分为粮食、经济作物、竹木材、工业用油及漆胶、禽畜产品、蚕茧蚕丝、干鲜果、干鲜菜及调味品、药材、土副产品、水产品等若干大类,每个大类又分若干小类。
肉类属于畜禽产品类,畜禽产品从广义上讲,主要是指肉、乳、蛋、禽、脂、肠、皮张、绒毛、鬃尾、细尾毛、羽毛、骨、角、蹄壳及其初加工品等。但从狭义上讲,既从我国商品经营分工的角度来看,肉、乳、蛋、脂、禽属食品和副食品范畴,也就是我们这里所说的畜禽产品。皮张、绒毛、鬃尾、细尾毛、羽毛、肠衣属畜产品,而骨、角、蹄壳分别属废旧
Ⅸ 食品工业的分类包括
大致上整个食品工业可以分为七类。如下:
1,谷物和焙烤类食品
2,肉、鱼和禽
3,乳制品
4,果蔬
5,糖及糖制品
6,油脂
7,软饮料/酒精饮料
Ⅹ 加工肉制品有哪些
肉制品加工,指主要以各种畜、禽肉为原料加工成熟肉制品,以及畜、禽副产品的加工活动。根据国家统计局制定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国把肉制品加工归入农副食品加工业(国统局代码13)中的屠宰及肉类加工(C135),其统计4级码为C1353。
产品主要包括:各种畜、禽肉类的熟制品;肉粉、肉松或肉类废料的生产;腌、熏肉制品、干制品等的生产;猪油或其他食用动物油脂的提炼精制;肠衣、生皮、扯下的羊毛、绒毛等副产品;在同一企业内进行的畜、禽肉制品的罐装加工活动。不包括专门企业进行的肉类、禽类罐头制造,列入1451(肉、禽类罐头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