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经历过多少次工业革命
三次。
1、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一次工业革命是指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是技术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革命,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第一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地位。随着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壮大,他们希望进一步加强自身的经济和政治地位。
第一次工业革命要求进一步解除封建压迫,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资产阶级通过革命和改革,逐渐建立第一次工业革命巩固里自己的统治。
第一次工业革命引起了社会的重大变革,是社会日益分裂成为两大对抗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无产阶级辛勤劳动,直接创造财富,却相对日益贫困,他们为了改善自己的处境,同时在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工人运动兴起。工业革命还促进了近代城市化的兴起。
2、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19世纪70年代,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经济开始发生重大变化,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加强,推动企业间竞争的加剧,促进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少数采用新技术的企业挤垮大量技术落后的企业。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到一定程度便产生了垄断。
3、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继蒸汽技术革命和电力技术革命之后科技领域里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1)工业革命有多少工人扩展阅读:
工业革命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1、工业化国家的民众日益分为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
2、资本家日益拥有更强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实力,在与贵族的对抗中取得优势;
3、人类从此产生了大量的工业聚集,而影响了人类之间的关系。
工业革命对环境的影响
1、在工业革命之后,世界上的煤炭总量飞速下降;以及石油,天然气(沼气)等。
2、工业发展使二氧化碳,氟利昂,一氧化碳排放量急剧增加。
3、增加生产用地,使大量动物濒临或已经灭绝,生物链遭到破坏。恶性循环。
❷ 工业革命到现在为止共有几次每次的代表是什么
三次。
1、第一次工业革命
【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兴起地】英国
【代表】英国瓦特发明蒸汽机。
2、第二次工业革命
【时间】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
【兴起地】德国
【代表】内燃机的发明
3、第三次工业革命
【时间】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开始
【兴起地】美国
【代表】电子计算机的发明
(2)工业革命有多少工人扩展阅读:
工业革命对社会思想的影响
1、工业革命使人感觉“人定胜天”,各种物质对人思想的冲击很大。
2、工业革命的大工业物质化,社会矛盾对立,导致了马克思主义的产生。
3、物质的大量富余和人民的相对贫困,使社会矛盾加剧,革命思潮汹涌,英国等国通过改革实行“民主”,使近代国家体制真正产生。
4、确立了发财致富的社会价值观。
❸ 人类共经历几次工业革命,标志是什么
三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蒸机的使用;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发明标志着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开始。
2、第二次工业革命标志:电力的广泛应用;起于19世纪七十年代;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3、第三次工业革命标志: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广泛应用;这次科技革命不仅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经济、政治、文化领域的变革,而且也影响了人类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第三次科技革命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科技革命,是人类文明史上不容忽视的一个重大事件。
(3)工业革命有多少工人扩展阅读:
工业社会时代的平民更加贫困、环境污染、犯罪等新的社会问题。标志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促进近代城市的兴起,城市进程加快,人口迅速增长,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改变;
大大提高了劳动效率,使产品价值与劳动价值的比大幅增加,增加生产用地,使大量动物濒临或已经灭绝,生物链遭到破坏。恶性循环。引起了手工工场工业向工厂工业的转变。
工业化也改变了政府。许多国家行使帝国主义以支配各种原料和市场,俾能支持工业的发展。工业工人(无产阶级)学会了组织与谈判的技术。因此,民主的过程加速,因为工人要求对于社会的管理,有更多的发言权。
❹ 工业革命的工人跟我们现在的工人待遇有何不同
你指的是哪次工业革命?
我只知道我们现在的工作标准大多是根据1938年6月14日颁布《公平劳动标准法》制定的。
而在此之前,工人待遇很差
【核心提示】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工人大多来自过去的自耕农、手工工人和工匠。在此之前,他们基本上过着田园生活,按照农业生产的节奏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工业革命发生后,大规模圈地运动、大机器生产打破了农业社会的宁静,往昔的男耕女织生活难以为继,工人的生活开始发生很大改变。
食不果腹
当时,英国工人的日常主食是薯仔和面包,在困难时则代之以芜菁。肉类、鱼类、蛋类的消费都很少,只是偶尔食用一点咸肉或鲜肉。19世纪30年代,普德西市(Pudsey)的编织工曾经说,吃肉是富人才能享受到的奢侈生活,工人只有在星期天才可能吃到一点肉。鱼的消费则更是少得可怜,在这一时期,鱼仍被视为奢侈品。工资比较高的纺细纱工人偶尔会买一些鱼,但也并不多。工人家庭食物的质量通常很差,“蔬菜不新鲜,干酪是质量很坏的陈货。猪板油是发臭的,肉又瘦又陈又硬,都是老牲畜的肉,甚至常常是病畜或死畜的肉,往往已经半腐烂了”。
有的家庭甚至根本没有足够的东西吃,处于饥饿、半饥饿状态。许多儿童抱怨说:“我老是吃不饱,多半只能吃到带盐的薯仔,从来没有肉和面包”,“今天中午,一点东西也没有吃,我们家里从来就不吃午饭,吃的多半只是带盐的薯仔,偶尔才能吃到一点面包。”1804年,一位工厂督察员在巡视了一群生活极为贫困的纺织工人后说:“他们的身体糟糕透了,整个群体的身高急剧下降,到了小人国的程度,从这些人中连一个近卫兵连都招不齐。”这说明工人的营养水平很低,饮食非常低劣。
衣衫褴褛
满足最基本生理需求的饮食尚且如此,工人的穿着就更糟糕了。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描写道:“用来做衣服的料子都是非常不合适的,无论是在女人的衣橱里或男人的衣橱里,都几乎根本没有亚麻布和毛织品,只有棉织品。衬衫是用漂白布或是杂色的印花布做的,女人的衣服大部分也是印花布做的,毛织品的裙子很少能在晒衣服的绳子上看到。男人们大都穿着粗布及其他粗棉织品做的裤子和同样的料子做的上衣或夹克。粗布(fustian)甚至成了工人服装这个名词的同义语,工人被叫做fustian-jackets(粗布夹克),而工人也这样称呼自己,借以和那些穿呢子(broad-cloth)的老爷们相区别,而呢子也就成了资产者的标志。”
贫穷工人家庭一般都没有专门给孩子买或做的衣服,孩子们的衣服要么是用大人废弃的衣服裁剪而成的,要么是哥哥姐姐们曾经穿过的旧衣服。孩子们在外面玩耍或去上学之时经常赤脚,根本没有鞋子穿。用衣衫褴褛这个词来形容贫穷工人的孩子,是最合适不过的。
居住环境恶劣
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城市的环境明显恶化,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是环境恶化、居住拥挤的主要原因。从工业区多数劳动居民的家居中,可以看到几乎原始的生活痕迹。这些房子污秽不堪,没有像样的家具。仅有的一点家具,往往也是最粗糙、最普通的,而且经常是残缺不全的。有的历史着作这样描述了贫穷工人的房屋:“两把灯心草椅面的椅子,一张松木桌子,几条凳子。破损的陶制器皿,例如盘子、茶杯等,一两个茶壶和罐子,几把刀叉。一根用作火钳的破铁条,没有火炉围栏。有的人家有一副床架,有的没有,视各家的情况而定。真正称得上毛毯和床单的东西,他们连见都没有见过。他们睡觉的地方常常是用麻袋、棉屑或者麦秸铺成的,没有舒适的床架和羽毛褥垫的床。”
在一些较大的城市中,工人居住的拥挤程度和住房的低劣情况令人触目惊心。在利物浦市,尽管这里的商业发达,堪称繁华富足,可是工人们只能生活在肮脏的环境中。全市人口中有五分之一即45000多人,居住在狭窄、阴暗、潮湿、空气不流通的地下室里。这种地下室共有7862个,此外还有2270个大杂院。所谓大杂院,就是一个不大的空间,四面都盖上了房子,只有一个狭窄的入口,入口的上面往往有一个顶棚,因而空气污浊,流通不畅。大多数地下室和大杂院都很肮脏,居住在里面的几乎都是贫穷的工人家庭。诺丁昂市的情况也很相似,全市大概有11000幢房子,其中7000—8000幢房子一堵墙挨着一堵墙,空气很难流通。此外,工人们往往数家共用一个厕所。着名的工业城市曼彻斯特也是如此,市内有两万人居住在地下室里面。在曼彻斯特的郊区,也有两三万人生活在地下室。即是说,在整个曼彻斯特,居住在地下室的人达到了四五万之多。
娱乐方式单一
工业革命时期,饮酒是工人闲暇之时最主要的娱乐活动。据统计,70%的工人晚上都是在酒馆中度过。艾利生郡长说:在格拉斯哥,每个星期六晚上,至少有3万个工人喝得烂醉。在这个城市里,1830年,每十二幢房子中就有一家酒馆,而在1840年,每十幢房子中就有一家酒馆。在其他大城市,情形也几乎相同。特别是在星期六晚上,工人拿到了工资,下班也比平时略早一些,于是纷纷从自己的贫民窟涌到大街的酒店里喝酒。
酗酒这个习惯在工人居住区中流行到了惊人的地步。仅在曼彻斯特市,至少有将近一千间小酒店、啤酒店和杜松子酒窖, 90%左右的顾客都是工人。这些酒店充斥在偏街僻巷,或者在通衢大道以最绚丽奢华的装饰物招揽顾客。这些酒店一大早就开门,一直开到深夜。统计表明:工人阶层用在酒上的开支占其收入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有些家庭甚至要把三分之一到一半的收入用在饮酒上。酗酒严重影响了工人的家庭关系。约翰·詹姆斯·贝泽写道:“父亲是一个酒鬼、一个败家子、一个十足的堕落者,家经常像地狱一样。‘季度日’这一日子,父亲会因曾在海军服役时瞎了一只眼睛而从政府那儿得到一小笔抚恤金,这总是我和母亲最害怕的日子,非但得不到一点的微小的慰藉,反而会挨打受气,因为喝酒让他变得失去理智了。”
总之,工业革命改变了英国传统的社会关系,造成了社会的急剧分化,贫富差距迅速加大。尽管学术界对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工人的生活水平存在不同看法,但是,在19世纪中叶以前,英国工人普遍处于贫苦状态,则是一个公认的事实。当时,英国工人的日常生活可以说非常悲惨,食物、衣着严重匮乏,居住和卫生条件极其糟糕。恶劣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促使英国工人的政治意识逐渐觉醒,他们开始思考导致自己贫穷的社会根源,致力于通过政治途径改善他们的待遇,迅速成为英国社会一支不容忽视的重要力量。直到19世纪后半叶,在工人和有识之士的共同斗争下,英国工人的生活状况和工作条件才逐渐有所改善。
❺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类数量增加了多少倍
第二次工业革命是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大大加强,垄断组织应运而生。10倍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口增长的原因
1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19世纪70年代以后,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对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军事,科技、和生产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3.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世界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4.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德两国取代英法登上世界经济的领导地位,新崛起的列强与老牌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和财富资源劳动力竞争加剧,导致激烈的争夺和战争。
5.垄断资本对外扩张,世界被瓜分完毕,帝国主义志民体系在全球建立。总之,到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完成了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这是人类历史上社会转型的巨变,它促使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最终形成。
2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人口增长的原因
1.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使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增强
2.对资源和能源开发利用的范围越来越广
3.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及人口增长的原因.
❻ 有几次工业革命
一共有三次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The Instrial Revolution )开始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十八世纪后半期,在英国的进展已经很显着了。通常认为它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是指资本主义工业化的早期历程,即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过渡的阶段。工业革命是以机器取代人力,以大规模工厂化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的一场生产与科技革命。由于机器的发明及运用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因此历史学家称这个时代为“机器时代”(the Age of Machines)。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向英国乃至整个欧洲大陆传播,19世纪传至北美。一般认为,蒸汽机、煤、铁和钢是促成工业革命技术加速发展的四项主要因素。英国最早开始工业革命也是最早结束工业革命的国家。
有人认为工业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经开始,但直到1830年(庚寅年),它还没有真正蓬勃地展开。大多数观点认为,工业革命发源于英格兰中部地区。英国工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所以工业革命的开始的标志为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纺纱机,而工业革命的标志是瓦特改良蒸汽机。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工业革命传播到英格兰再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后来,工业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国。
❼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全国人口是多少
额?得有3亿多。那时英国已经号称大英帝国了,印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属于英国,所以总人口至少3亿。
❽ 工业革命时代工人阶级的生活及工作状况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代,工人阶级遭到前所未有的剥削,首先工人是多个家庭住一个房屋里,窗户上没有玻璃,都被拿去卖了换钱,冬天生活只能把门砍了烧,衣服很脏,卫生条件差,食物就是简单的面包,三分之一的小孩活不过五岁,之后就要去做童工。工作条件极其恶劣,工人每天要忙上12-14小时,中间不得休息,受伤就被赶出门,还得不到赔偿
可以参考英国儿童节目 糟糕历史
❾ 工业革命时期世界人口数量大约是多少
1999年初公布的统计数字向人们展示了全球人口增长的历程:1804年世界人口只有10亿,1927年增长到20亿,1960年达到30亿,1975年达到40亿,1987年上升到50亿,1999年10月12日,世界人口达到60亿.
所以,大概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1840年左右)是十几亿,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1900年左右)是二十几亿,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1950年左右)是三十几亿.
❿ 历史上有几次工业革命
历史上有三次工业革命,分别如下:
第一次工业革命,指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起的技术革命,以工作机的诞生开始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机被广泛使用为标志的,它开创了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的时代。
第二次工业革命:指19世纪中期,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完成,促进了经济的发展。19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第二次工业革命。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诸多领域的一场信息控制技术革命。
(10)工业革命有多少工人扩展阅读:
工业革命的影响:
工业革命引起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使用机器为主的工厂制取代了手工工场。工业革命带来了城市化和人口向城市的转移。工业革命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但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也产生了新的社会问题。比如:贫富分化,城市人口膨胀,住房拥挤,环境污染等弊端。工业革命同时引起社会结构的改变。从根本上说,后来出现的波澜壮阔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是工业革命的间接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