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以下哪些工业生产化

以下哪些工业生产化

发布时间:2022-07-31 06:56:05

‘壹’ 世界上实现工业化的道路有哪些 简答

具体来说,工业化道路的选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产业的选择,即重点产业和优先发展的产业、产业结构的类型及各种不同产业之间相互关系的确定和调整,比如发展的重点是选择轻工业、劳动密集型产业,还是重工业、资本或技术密集型产业;是牺牲农业去发展工业,还是工农业协调发展等。

第二,技术的选择,即工业发展中技术类型的采用,也就是选择高新技术还是一般适用技术;是运用多使用劳动力的技术,还是多使用资本的技术。
第三,资本来源的选择,即通过什么方式或渠道筹集工业发展的资本,也就是来源于农业剩余的转移、对外掠夺,还是工业自身的积累、引进国外资本等。
第四,发动方式的选择,即工业化进程是靠民间发动,还是由政府推动。

第五,发展方式的选择,即工业发展是依靠粗放型的增长方式、资源的消耗、环境的污染,还是采用集约型的增长方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第六,实现机制的选择,即工业化的任务是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去实现,还是由计划机制的作用来完成。

第七,城市化模式的选择,即伴随工业化发展的是适度城市化、滞后城市化,还是过度城市化。

第八,国际经济联系的选择,即工业化过程中是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还是闭关锁国,发展内向型经济。

‘贰’ 请问化工方面的生产工艺有哪些

编辑本段化工工艺过程化学生产过程一般地可概括为三个主要步骤:①原料处理为了使原料符合进行化学反应所要求的状态和规格,根据具体情况,不同的原料需要经过净化、提浓、混合、乳化或粉碎(对固体原料)等多种不同的预处理。②化学反应这是生产的关键步骤。经过预处理的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进行反应,以达到所要求的反应转化率和收率。反应类型是多样的,可以是氧化、还原、复分解、磺化、异构化、聚合、焙烧等。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目的产物或其混合物。③产品精制将由化学反应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除去副产物或杂质,以获得符合组成规格的产品。以上每一步都需在特定的设备中,在一定的操作条件下完成所要求的化学的和物理的转变。编辑本段化学生产技术化学生产技术通常是对一定的产品或原料提出的,例如氯乙烯的生产、甲醇的合成、硫酸的生产、煤气化等。因此,它具有个别生产的特殊性;但其内容所涉及的方面一般有:原料和生产方法的选择,流程组织,所用设备(反应器、分离器、热交换器等)的作用,结构和操作,催化剂及其他物料的影响,操作条件的确定,生产控制,产品规格及副产品的分离和利用,以及安全技术和技术经济等问题。现代化学生产的实现,应用了基础科学理论(化学和物理学等)、化学工程和原理和方法、以及其他有关的工程学科的知识和技术。现代化学生产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基础化学工业生产的大型化,原料和副产物的充分利用,新原料路线和新催化剂(包括新反应)的采用,能源消耗的降低,环境污染的防止,生产控制自动化,生产的最优化等。早期的化学生产以经验为依据,可称为手工艺式的。在生产和科学的长期发展中,化学生产逐渐从手工艺式的生产向以科学理论为基础的现代生产技术转变。但由于化学生产中的物质转化的内容复杂,类型繁多,经验性的生产技术仍然存在。化学工艺这一名称,从上述发展来看,只宜用于仍主要根据经验进行的化学生产。在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中,有工业化学和化学工艺学,两种课程仅在名称上不同,其内容均与上述化学生产技术的一般内容大体相似。编辑本段化工工艺专业专业简介为了适应中国的化工业的高速发展,中国的大部分院校基本都设有化工工艺这一重要专业。业务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化工生产领域的设计、运行与研究开发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以石油、煤、天然气和矿石等为原料,通过转化、分离、合成等化工过程制取化工产品的原理、操作条件、工艺流程和设备设计。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化工单元操作、化学反应工程和分离工程的基本理论;2.掌握化工生产的基本原理、生产工艺过程与设备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设计方法;3.具有对化工生产工艺过程和设备设计的能力;4.具有对化工生产技术经济分析与生产管理的初步能力;5.具有对化工生产新工艺、新设备、 新技术研究与开发的初步能力。主干学科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学工程、化工设计。主要课程物理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化学反应工程、化工分离工程、化工工艺学、煤化学、催化原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实习环节金工实习、生产实习(认识实习与毕业实习)、计算机应用及上机实践、课程设计(化工设备机械基础、化工原理)、专业实验、毕业设计(论文)。就业方向毕业生能在无机化工、环境保护、胶凝材料、冶金、能源等部门从事化工流程及设备设计、新产品、新工艺的开发,系统决策与优化,企业的技术管理及有关科研、教学等工作。授予学位工学学士。相近专业化学工程,精细化工。
真空泵是一种旋转式变容真空泵须有前级泵配合方可使用在较宽的压力范围内有较大的抽速对被抽除气体中含有灰尘和水蒸汽不敏感广泛用于冶金、化工、食品、电子镀膜等行业。流量及真空度是选择何种合适的真空产品两个最主要的因素一、流量: 是决定产品的大小,流量要求愈高,产品体积相对愈大,所需配用的电机功率亦会愈高二、真空度:是决定产品采用何种结构,真空度是有表压及绝对压力这两种读数。

‘叁’ 机械工业生产的社会化都有哪些内容

机械工业是制造国民经济各部门需要的各种机器设备,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的工业部门,包括工业设备、农业设备、交通运输设备,其他部门的机械设备以及人民所需的金属制品。机械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工业体系的核心部门,也是建成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的强大支柱。发展机械工业是实现现代化的重要环节之一。没有发达的机械工业,就没有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在国民经济技术改造中,机械工业是一个重大关键。
机械工业生产的社会化:
一、机械工业的专业化方向
既然一台机器是由很多零件组装而成的,而各种零件的原材料、加工工艺等的差异可能又很大(例如汽车上的发动机与轮胎),那么,是不是一台机器上所有零件都要由制造这个机器的工厂自己生产呢?这在生产力较低的阶段也许是难免的。但今天,一方面社会生产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另一方面,客观形势出现了更为迫切的需要。机械工业担负着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技术装备的主要任务,必须尽快生产数量多、质量高的各种复杂、大型和精密的机器。如何运用集成的方式,快速、优质、低价地生产出满足需要的产品,对生产组织形式就提出了新的要求。那种“高而全”、“大而全”的生产方式已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发展。为完成繁重的任务,机械工业必须按照专业化与协作的原则,组织起来进行现代化的生产。
工业生产专业化是社会分工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认为,分工是劳动社会化的标志,也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从几百年来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情况来看,专业分工程度越高,这个国家的经济文化就越发达。大家知道,封闭的封建社会结束以后,生产发展的过程,:有过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三个阶段。相应的也就有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内部的协作和近代机器大工业发展后企业之间的生产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在工业化初期,专业化协作不可能有很高的水平。随着机器大工业的产生,社会分工获得广阔的发展空间,许多新的生产部门和独立的生产领域空前迅速地增加,生产专业化才有可能随之迅速发展起来。
机械制造业是一个从制造手工工具开始发展起来的工业部门。随着现代化机器大工业的发展,机械工业逐渐分解成为包括各种工作机械、应用机械乃至日用机械等许多机械工业部门。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随着电子、原子能、计算机和宇宙空间等现代尖端技术的迅速发展,新的机械、电器和仪表产品层出不穷,生产机械的部门越来越多,分工也越来越细。许多复杂的产品,如汽车、轮船、飞机、卫星、电子计算机、精密仪器等,所需要的零配件多达几千个、几万个,只靠少数生产单位是不可能完成的。驰名的奔驰轿车,自制率仅23%。其供应链遍及全球,遴选质量最好、价格最低的零部件为自己配套。而自己的工夫则下在系统的整合与整体性能的提升上。制造各种大型、复杂的成套设备和装置,如电力、冶金、化工等重型设备,更是如此。这种设备往往生产批量小,而每套设备的技术比较复杂,零部件又很多,需要其他配套的设备。鉴于此,只有组织起来,协作生产,合理分工,发挥各自特长,才能更易于攻克技术难关,并能大大缩短设备的制造周期。生产的专业化与协作,是最能发挥机器大工业优越性的一种经济合理的组织形式,是加速技术进步和发展生产的重要途径之一。
组织专业化与协作对我国目前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做,既能充分利用现有企业的生产能力,还可以减少相互重复和不必要的建设项目,因而可以节约基建投资,加快建设速度,充分发挥投资效果。组织专业化协作生产还有利于在市场机制下灵活配置资源,发挥大型企业、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各自的优势。由于实行零部件和工艺专业化生产,分工精细,某一零件或某一工种的加工可相对集中,技术比较单一,生产批量很大,容易形成规模,经济效果显着。同时,也只有在生产专业化和协作的基础上,才可能把原来计划经济体制下分散在各部门、各行业、各种所有制下的大量企业有效地组织起来,打破条块分割,提高整个工业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这实际上是更深一层的物质技术基础的重大变革。
二、机械工业专业化生产的形式
专业化与协作反映着生产力发展的规律,如果搞得好,可以产生新的生产力。但是,作为一定生产关系的体现,其做法同样不是简单划一的。必须根据一定部门和一定产品的特点,根据生产力发展的水平,采取合适的专业化形式,并积极地进行改革、完善。这对建立合理的工业管理体制和工业生产结构有重大意义。
机械工业生产专业化形式有以下几种:
(1)部门和行业专业化这是工业发展初期最原始的专业化形式。如早期的机械制造厂,只要是机械产品,一律都生产。部门专业化的发展,产生了行业专业化,按行业专业进行分工。例如,早年的农业机械厂,农机具中所有的品种,只要有订货,它都生产。
(2)对象专业化这是行业专业化发展的结果。一个企业不再生产全行业的一切产品,而只生产某一类型的产品。所以,对象专业化又叫产品专业化或成品专业化。如拖拉机厂,只生产拖拉机而不生产其他农机具。这种专业化形式的工厂,随着同类型产品规格的扩大,又进一步按产品的系列、型号、技术、精密等级或按产品的不同用途、不同原材料、不同工艺技术进一步实行产品专业化分工,如大型铣床厂、精密磨床厂、数控机床厂等专业工厂。这是对象专业化的发展形式。产品专业化在机械工业部门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仅完成一定范围的工艺和主要零部件的非全能厂,如负责装配工作的组装厂;另一种是自己完成产品的加工工艺和大部分零部件的全能厂。产品专业化仍是初级的专业化形式,效果十分局限。
(3)零部件专业化它是使主机的个别部分或零件的生产形成独立企业,进行成批、大量单一品种的生产。这样做易于实现合理的经济批量,采用最新工艺和技术,因此其工艺和生产组织水平比产品专业化企业高得多。现在,它已经发展成为机械工业部门专业化生产的主要组织形式。零部件专业化是在产品系列化、零部件标准化、通用化的基础上,把同类型零部件集中起来组织大批量生产的专业化组织形式。例如,标准件厂、液压件厂、轴承厂、齿轮厂等。零部件专业化厂又可分为零件厂、部件厂或组件厂。
(4)工艺专业化它是把同类工艺集中起来组织专业化生产的形式,其特点是一个工厂只完成产品的某一工艺或工序,所以又称为阶段专业化。例如,铸造厂、锻造厂、热处理厂、电镀厂等。工艺专业化可以保证零件和毛坯的大量生产和更低的劳动消耗,克服企业结构的全能性。在机械工业中,工艺专业化往往与零件专业化结合起来,以取得更大的效果。
(5)辅助服务生产专业化它是指一个工厂专门为其他工厂进行辅助性作业,又称技术后方专业化。例如,机修厂、工具厂、量具厂、刃具厂。这种专业化可以使产品生产厂集中精力搞好生产,大量节约服务人员,还可以使辅助服务工作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等,故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上述各种专业化形式的发展,不是孤立进行的,而是互相配合,互相补充的。例如,以装配为主的产品专业化就与零部件专业化密不可分,而零部件专业化又往往与铸造、锻造、冲压、电镀和热处理等工艺专业化结合在一起。专业化的关键是在组织生产时应该从实际出发,在提高经济效果的前提下把各种形式很好地结合起来。
专业化把社会生产分解为各个独立的生产部门,协作和横向联合又将分解的各个部门连接成有机整体。专业化水平越高,分工就越细,生产率也就越高,但这只是问题的一方面;问题的另一方面是,专业化与协作也需要条件。协作范围的大小,固定性如何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还要受到工业布局、交通运输以及市场发育程度的制约。
三、专业化与“三化”
专业化是一项重要的技术经济政策,也是一项极其细微的社会化生产组织工作,提高专业化与协作水平是需要条件与基础的。除了必须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建立有效的流通运输网络、积极采用新技术、加强组织和管理,还必须与搞好“三化”结合起来。
“三化”即标准化、通用化和系列化。与专业化一样,其意义不仅适用于机械工业,而且适于整个社会生产。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用最少的劳动和物资消耗取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它对节省设计力量,加速品种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劳动生产率,以及便利使用维修等方面都起着重要作用。
1、标准与标准化
俗语说:“不依规矩,不成方圆。”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个标准。但是,这里说的标准,是一个有更明确意义的科学概念,是要通过调查、统计、研究、试验,总结生产实践经验,有科学根据,才能确定的标准。目前,人们除了对产品制定了各种标准外,还对概念(如技术术语、图形符号等)、方法(如分析方法、测定方法和检验方法等)、环境保护(如“三废”标准、噪声标准等)等制定了标准。确切地说,所谓标准,就是由一定的权威组织对经济、技术和科学中重复出现的共同技术语言和技术事项,以及产品的品种、质量、度量、方法等规定出的统一技术准则。它是各方面均需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而标准化则是对其制定,使之达到标准的过程和状态。在“三化”中,标准化是基础。
标准化是组织现代化生产的重要手段,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标准化,对于加快发展国民经济,提高产品和工程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都有重要意义。
现代化大生产,无处不显示出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方法的巨大作用。英国在工业革命发起后的百年时间中,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几十倍。在20世纪中,世界科技对工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作用,由5%一22%提高到60%~80%。而科学技术成果要转化为生产力,必须将它用于生产,而标准化是使科技成果推广应用到生产中去的一座桥梁。它把科技成果的一些主要技术要求通过制定技术标准,贯穿到生产和建设中去,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据一些工业国家估计,他们在现代化生产中推行标准化,获得的效益往往是投资的几倍、十几倍,甚至更多。
标准化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还表现在许多其他方面:如应用于科学研究,可以避免重复劳动;应用于产品设计,可以缩短设计周期;应用于生产,可以使生产在科学有序的基础上进行;应用于流通,可以增进信任,简化手续;应用于管理,可以促进统一、协调、高效率等。这一切都意味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标准是衡量产品和工程质量的技术依据,是进行全面质量管理的基础。实践证明,在生产建设中认真贯彻执行标准,严格按标准检查、考核,就能保证产品和工程质量,获:得高速度和高效益。
现代化大生产,涉及面广,生产分工细,技术要求高。通过制定和贯彻执行各类技术标准,就能从技术上、组织管理上把各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以保证生产有条不紊地进行。因此,标准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标准化又是专业化与协作生产的前提。现代化大生产由于规模大、技术复杂,要求在技术上统一协调。标准化可以使产品按系列发展,做到零、部件通用互换,为扩大生产数量,加强生产协作,最终实现专业化生产创造有利条件。从这种意义上说,没有标准化,就没有专业化。标准化对保护环境和改善人类生活、保证安全、造福社会也具有重大意义。制定和贯彻有关的环境标准和安全卫生标准,并严格加强管理,就可以控制有害物质的超标排放,控制不符合卫生和安全要求的伪次产品流入市场,以达到改善人们生活环境,保障人们健康和安全的目的。
标准化还促进了国际技术经济交流。现代标准化的特点之一就是它的国际性。国际标准已成为各国间进行技术经济交流中共同遵守的准则。实践证明,搞好标准化工作,有利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促进技术交流和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也必须看到,标准化既促进了国际技术交流,又成为了知识产权垄断和非关税壁垒的手段。由于产品标准具有很强的排他性,标准一旦制定,不符合标准的产品很难与标准化的产品兼容,其维修和更新的成本要大大高于标准化的产品,因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会受到严重的影响。一些国家还把标准作为市场准入的条件,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不允许进入市场。因此,对标准权的争夺就构成了市场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2、机械产品的“三化”
具体到机械工业,“三化”指的是机械产品品种系列化、零部件通用化和标准化。机械产品品种繁多,服务对象范围广泛、要求各异,企业之间又互为市场。一套或一台新设备自开始提出要求到使用,中间必须经过研究、试验、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修等主要阶段,内有单机成套、机组成套、车间成套、工厂成套,外有原材料如钢铁、有色金属、轻工、化工、油料、矿物类的物资供应,涉及面极广。只有建立完整的工业标准,才能保证产品对路、质量合乎要求,做到互相协调。其中若有一个环节失调,就有可能影响整体。在机械行业实行“三化”,对用户、制造厂、国家都有利。按专业化与协作方式组织生产时,这尤其是一项基础工作。
(1)产品系列化众所周知,必须用规格不同的机床去加工不同大小的零件,用不同大小的电动机驱动不同规格的机床。合理地确定这些机床的规格、尺寸等主要参数,并组成系列,便是这些产品的系列化。例如对摇臂钻床,可把最大钻孔直径作为主要参数,并确定孑L径为25mm、40mm、63mm、80mm、lOOmm、125mm等几挡,这些参数经国家或行业的权威职能机构确定后作为标准。今后发展新的摇臂钻床,都必须符合系列中的参数。又如电动机作为一种典型的量大面广的配套产品,其生产必须符合各行各业发展的要求。几年前国家有关部门组织制造厂和研究所,完成了我国电动机的换代产品——Y系列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的设计和试制,与同功率旧系列产品相比,平均体积缩小15%,重量减轻12%,延长了使用寿命,提高了可靠性。Y系列共有2个基本系列,16个派生系列,900多个规格,能满足国民经济各部门的需要。基本系列适用范围广、生产量大,是一种通用电动机。派生系列则是按照不同的使用要求,在基本系列的基础上做部分改动,以适应多方面的需要。此外还有专用系列,即具有特殊使用要求或特殊防护条件的系列。
组成产品系列的主要参数(例如电动机的功率等级、外壳防护等级、冷却方法、安装结构和安装方式等),并不是随意确定的,而是根据大量的统计分析和一定的数学关系计算而得到的。确定产品系列的原则,必须以最少的规格型号去满足最多种变化的需要,并要注意尽量与国外主要公司的同类产品保持一致,以利于进口设备制造和出口配套的需要。
(2)零部件的通用化和标准化企业在组织生产时,一般都是将机器的全部零件分为专用件、通用件、标准件等几大类。专用件是某一机器特有的零部件。通用件是指某型号以至其他型号的机器都可用的零部件,例如,铣床上用来夹持工件的机用虎钳,不但能在万能铣床上使用,而且在立铣、卧铣、牛头刨床上也能使用;类似的还有各种机床附件、液压件、电气元件、仪器仪表等;电动机的通用性就更广。对这一类产品,无论哪个厂家生产,都应做到型号、性能、基本参数乃至安装尺寸和连接尺寸的统一,而且要力求做到与国际标准统一。标准件是由国家或行业标准化的零件,在各种产品中都可以使用,如螺钉、滚动轴承等,其使用范围广、数量多。对于这类零件(也包括一部分通用件),由于产品生产规模大,有利于采用先进技术及专用设备,并可合理使用原材料,达到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的经济效果。例如,生产紧固件的标准件厂,采用自动冷镦机生产螺钉、螺母,每小时生产量达3500件,若在一般工厂用通用机床生产,1小时是做不出几个的。
在企业内部,也应争取逐步做到各种型号产品中的零、部件尽量通用。例如,我国北京第一机床厂生产的3种型号铣床之间通用件种数达44%~50%;日本三菱汽车公司的两种大小不同的发动机,零、部件的通用化程度达85%。这一做法给企业和用户都带来极大的好处。
某一系列的机器中,通用件、标准件使用越多,则设计和生产的效率也就越高。故在产品设计中,凡能使用通用件及标准件的,则应尽量使用,以便将设计和生产的主要精力集中在关键零、部件上。生产环节减少了,周期即可缩短,重复差错就可避免,有利于增加产品的品种,扩大产品批量,达到优质、高产、低耗的经济效果。如某锁厂生产铁锁,产品中有2个系列、6种型号的锁体外形尺寸基本一致,但锁芯、锁舌、弹簧、弹子等主要零件有99件不能通用,需单独制造。这样就增加了辅助工时、刀具种类和在制品库存量,于是占用了更多的生产资金。同时,由于外形相似,尺寸差不多,又经常发生混杂不清以致造成混乱的情况。用“三化”原则整顿设计后,把这些零件尽可能改成通用件,在不同型号的锁中都能通用,进而进行工艺、工装的标准化。这样,就大大方便了生产,使产量、质量大幅度提高,增产达36%,一级品率提高了17%,并减少了模具235套,刀具40种。
零部件的标准化为专业化生产和协作提供了有利条件。以紧固件为例,1958年我国首次发布国家标准120个。20世纪60年代以后,又逐步把各部门使用的600多个品种归并为224个,并制定了国家标准,既适应了各方面的需要,又扩大了专业化生产的品种规格,在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上都有极为明显的提高。从上海市标准件行业生产情况的变化可以看到,20多年中,三次制定、修订紧固件标准,每次都促进了工艺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第一次用冲床代替老式的手工锻造,第二次采用部分冷挤压等少切削无切削工艺,第三次采用多工位自动冷镦机等自动化设备。结果产量增加十余倍,材料利用率提高一倍多。
四、专业化与产品的多样化
在进行专业化改组中,不能把生产专业化同多品种对立起来。专业化正是为了多品种,多品种才要组织专业化。组织专业化生产和协作绝不是要限制多品种,更不是一个厂只能搞一种产品或零部件,而是要将工艺相同或相近的产品、零部件集中起来组织专业化生产,实现产品、设备、仪器、零部件的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以便扩大生产批量,使生产能采用先进的工艺和高效设备,提高生产率和产品质量,降低成本。换句话说,是要在相同的工艺设备上,用较少的劳动量、能源和材料消耗,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来。下游终端厂商则可腾出手来考虑花色、外观、功能集成,用花费较少的通用化零件装配出多种多样的产品,以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深圳钟表行业,电子表产量已占世界的1/4,正是得益于抓住表芯标准化集中生产,各厂家才得以从以表芯为龙头转变到以花色、品种、款式设计为龙头。当代世界上专业化生产与协作已十分普遍,包括很有名的产品在内。很少有哪一家公司的产品,其设备、仪器、零部件全部是自己工厂生产的,都是靠专业化协作,选百家之长为我产品所用,有的还采取国际协作来保证自己产品的优良性能。今后,在合作开发和专业化协作的支撑下,世界范围内的机械生产都将向着把零部件厂提供的标准零部件在柔性装配线上进行组装的方向发展。主机厂只生产关键部件系统,把精力更多地花在系统整合上,以创造出更加贴近用户需要的产品。

‘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化取得的主要成就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化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工业生产综合能力显着提升
1.工业经济快速增长。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生产能力稳步提升。经过70年的发展,主要产品的生产能力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实现了由短缺到丰富充裕的巨大转变,很多产品产量从小到大。主要经济指标迅速提升,工业增加值由1952年的11
9.8亿元上升至2018年的305160.2亿元,年均增长1
2.61%,高于同期国民收入增长率
1.1%;工业利润总额由1952年的2
8.3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74916亿元,增长2647倍;工业企业单位数由1952年的1
6.95万个上升至2017年的3
7.27万个,增长约
2.2倍;工业企业资产由1978年的4525亿元上升至2017年的112288
1.5亿元,增长约248倍。
2.工业生产体系完备。目前,我国工业有41个大类、207个中类、666个小类。空调、冰箱、彩电、洗衣机、微型计算机、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一大批家电通信产品产量均居世界首位;原煤、发电量等能源产品产量2017年比1978年分别增长
4.7倍和2
4.3倍;乙烯、粗钢、水泥等原材料产品产量分别增长4
6.9倍、2
5.2倍和3
4.8倍;汽车产量已达2900多万辆,连续9年蝉联世界第一。
3.制造业连续多年稳居世界前列。1990年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比重为
2.7%,居世界第九位;2000年上升到
6.0%,位居世界第四;2007年达到1
3.2%,居世界第二;2010年占比进一步提高到1
9.8%,跃居世界第一,自此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世界经济论坛《2015—2016年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的国际竞争力在140_国家和地区中排名第28位,比2012年提高1位,在发展中国家名列前茅。这其中,工业领域的国际竞争力表现尤其突出。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工业竞争力指数最新结果显示,中国与德国、日本、韩国、美国等国家一并成为全球5个最具工业竞争力的国家。2016年,中国、美国和德国被列为世界最具制造业竞争力的前3个国家。
(二)工业生产结构优化,转型升级成效明显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政策经历了改革开放前重工业优先发展,到改革开放后优先发展轻纺工业、重点加强基础产业、大力振兴支柱产业、积极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优化。
1.淘汰落后产能。不断加大钢铁、煤炭、石化、建材等传统行业的过剩产能减量调整,破除无效供给,工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2013—2015年,全国共计淘汰落后炼铁产能4800万吨、炼钢5700万吨、电解铝110万吨、水泥(熟料和粉磨能力)
2.4亿吨、平板玻璃8000万重量箱。在此基础上,2016年、2017年两年又化解钢铁产能
1.2亿吨、煤炭产能5亿吨,全面取缔
1.4亿吨“地条钢”,淘汰、停建、缓建煤电产能6500万千瓦以上。
2.新兴产业快速崛起。据测算,2015年至2017年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较上年分别增长
10.0%、
10.5%和1
1.0%,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
3.
9、
4.5和
4.4个百分点。部分新兴产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集聚效应。据统计,在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所包含的七大产业中,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规模居于首位,2016年其增加值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比重超过1/4;节能环保产业、生物产业和新材料产业增加值占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均在18%左右。
3.“两化”融合日益深化。坚持走中国特色的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两化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制造业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重点行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了明显进展。据工信部统计,2017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生产设备数字化率、数字化设备联网率已分别达到6
3.3%、4
6.4%、4
4.8%和39%,培育了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制造业智能主导的特征日趋明显。
4.发展方式转变明显。加快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步伐,大力提升传统动能,工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技术改造投资成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力量。2013-2016年,制造业技术改造投资年均增长1
4.3%,2017年技改投资依然保持较高增长水平,增长1
6.3%,增速比制造业投资高1
1.2个百分点,占全部制造业投资比重达4
8.5%,比上年提高
4.6个百分点。
5.单位产品能耗明显降低。2017年与2012年相比,在统计的年耗能1万吨标准煤及以上的重点耗能工业企业中,吨钢综合能耗下降
5.3%、机制纸及纸板综合能耗下降1
1.0%、烧碱综合能耗下降1
2.6%、电石综合能耗下降
2.4%、合成氨综合能耗下降
5.7%、水泥综合能耗下降
4.5%、平板玻璃综合能耗下降
9.1%、电厂火力发电标准煤耗下降
3.9%。按照统计的25个重点耗能产品、108项单耗指标测算,五年累计形成直接节能约
1.0亿吨标准煤,占全社会节能量的近10%。
(三)制造业竞争力逐步提升,深度参与全球产业链分工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产品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工业产品生产与制造融入全球产业链分工。工业产品进口金额由1999年的165699万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13563
7.29万美元,年均增长1
4.40%。其中初级产品进口金额由1999年的26846万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13563
7.29万美元,年均增长1
8.74%;初级产品进口占比由1999年的1
6.20%上升至2018年的3
2.85%。初级产品进口集中在非食用原料、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工业制成品进口额由1999年的138853万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143402
4.78万美元,年均增长1
3.07%;工业制成品进口占比由1999年的8
3.80%下降至2018年的6
7.15%。工业制成品进口集中在机械及运输设备。 工业产品出口金额由1999年的194931万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487400.74万美元,年均增长1
4.34%。其中初级产品出口金额由1999年的19941万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13508
5.83万美元,年均增长
10.59%,初级产品出口占比由1999年的
10.23%下降至2018年的
5.43%。初级产品出口集中在食品及主要供食用的活动物、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工业制成品出口额由1999年的174990万美元上升至2018年的235202
1.25万美元,年均增长1
4.65%。
来源:中国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伍’ 高中化学重要的工业生产反应有哪些最好有

按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类型分四类: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复分解反应
按电子得失可分为:氧化还原反应、非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包括:自身氧化还原,还原剂与氧化剂反应
异构化:(A →B) :化合物是形成结构重组而不改变化学组成物。
每个化学反应理论上均是可逆反应。正反应中定义物质从反应物转换成产物。逆反应则相反,产物转换成反应物。
化学平衡指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达到相等的状态,因此反应物和产物均会存在。然而,平衡态的反应方向可透过改变反应状态改变,譬如温度或压力。勒夏特列原理在此用来预测是产物或反应物形成。
虽然所有的反应在一些范围内均是可逆的,部份反应仍可归类为不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指得是“完全反应”。意思是几乎所有的反应物均形成产物,甚至在极端状况下均难以逆转反应。
另一种反应机制称为自发反应,是一种热力学倾向,表示此反应引起总体熵的净增加。自发反应(相对于非自发反应)不须外在协助(如能量供给)就会产生。在化学平衡的系统中,反应过程中自发反应的方向可预期形成较多的物质。
有机化学中类别较多,有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亲电反应,亲核反应;硝化反应,卤化反应,磺化反应,氨化反应,酰化反应,氰化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取代反应,加聚反应,缩聚反应等。酸、碱

‘陆’ 工业化的两种基本途径是什么各有什么特点

工业化的两种基本途径传统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具体如下:

一、传统的工业化

传统的工业化是以大规模机器生产为特征的工业生产活动向原有的生产方式和狭小的地方市场提出挑战,特点有:

1、消极方面

伴随大规模工业化而产生的日益严重的大气、海洋和陆地水体等环境污染,大量土地被占用,水土流失和沙漠化加剧等,对社会、自然、生态造成巨大破坏,甚至危及人类自身生存,迫使各国对工业化的发展进行某种限制和改造。

2、积极方面

促进了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化工业社会转变,农业劳动力大量转向工业,农村人口大量向城镇转移,城镇人口超过农村人口,社会生产得到极大地提高。

二、新型工业化

所谓新型工业化,就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就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特点如下:

1、以信息化带动的、能够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工业化。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为动力,注重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质优价廉的商品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

2、能够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工业化。要强调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强调处理好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从而大大增强中国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和经济后劲。

3、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的工业化。

‘柒’ 贵州省十大千亿级工业产业中的现代化工业主要包括哪些

主要是现代煤化工、精细磷化工和新兴的精细化工、橡胶制品、钡盐等现代化工产业。

在基础能源产业方面,贵州将围绕构建全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推动煤炭、煤层气、页岩气、生物质能源、浅层地热能等基础能源产业加快发展;在清洁高效电力产业,深入推进清洁高效电力产业发展,促进煤电清洁高效发展,优化水电发展,有序发展风力、生物质发电,加快构建生产运行稳的电力供给体系。


以下是现代化工业特征的相关介绍:

现代工业主要特征有:

①即劳动手段的机械化、电气化、强速化、精密化和自动化;

②工业结构现代化。主要指产业结构与规模结构的合理组成比例;

③工业生产组织现代化。生产实现高度集中化、专业化、协作化和联合化,具有较高的劳动生产率;

④工业企业管理手段和方法现代化;

⑤工业职工结构的现代化。要求拥有大量素质高、技术熟练的生产工人、科技人员与管理人员。

以上资料参考网络——现代化工业

‘捌’ 目前醋酸的工业生产方法有哪些

工 业化生产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乙醛氧化法、甲醇羰基合成法 、粮食发酵法 、长 链碳架氧化降解法。

‘玖’ 现在有哪些工业生产领域的自动机械化生产的程度比较高

汽车生产的工业领域,自动化机械生产的程度比较高。因为大多数汽车生产商采用的都是流水线型的生产模式,这样不仅提高了效率,同时也节约了成本。

总的来说,自动机械化的生产,如今已经普及了众多工业领域。但是,然我感觉比较突出的就是汽车工业领域。我们如今的汽车正在变得越来越智能化,越来越方便,这就离不开我们现在越来越高程度的自动化生产。

‘拾’ 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包括哪些方面的指标

新型工业化指标体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

(一)反映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指标体系

根据国内外有关的工业化理论和历史经验,选择以下指标反映新型工业化总体水平。(1)人均GDP。该指标直接反映一国或地区的工业化水平或发展阶段,该指标在国内外均有可比性。(2)城镇化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以及城市结构的合理化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根据国际通用的划分标准,工业化国家或地区的城镇人口的比重要占全部人口的60%以上。(3)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重。该指标是从农村劳动力的情况反映农村工业化、农业现代化水平,一般认为这一比重下降到20%以下才符合实现工业化之要求。(4)产业结构。该指标反映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结构的变动规律。一般认为,实现工业化时,农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应在20%~10%以下,工业比重为40%~50%以上,服务业比重应在40%~50%以上。(5)工业制成品占出口产品比例。即制成品出口额占出口总额的比重,能比较真实地描述一国或地区工业化水平和产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二)反映工业化质量的指标体系

1.反映工业经济效益的指标。主要评价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水平,主要有:(1)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指在一定时期内实现的利润与成本费用之比,是反映工业生产成本及费用投入的经济效益指标。(2)总资产贡献率。工业总资产贡献率反映企业(包括全部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下同)全部资产的获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和管理水平的集中体现,是评价和考核企业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反映企业的总资产创造的效益。(3)工业增加值增长速度。一定程度上反映工业化发展速度。(4)工业平均劳动生产率。从劳动力要素角度反映活劳动的消耗与产出,是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和劳动积极性的综合表现。

2.反映科技含量的指标。主要评价一国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科技创新、研究开发能力和水平,包括:(1)研究与开发(R&D)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它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科技进步的水平,

该指标反映一国或地区科技活动经费的投入水平。(2)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该指标反映一国或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和水平,以及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水平。(3)新产品产值比重。反映一国或地区科研开发水平及科研成果转化为商品优势、经济优势的能力。(4)专利数或技术成果数。专利数或技术成果数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技术创新活动中产出的专利数目或技术成果数目。一定程度上反映自主创新能力。

3.反映信息化程度指标。该类指标反映在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情况,主要有:(1)信息工业总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从产值角度大体反映信息产业的规模。(2)信息产品产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即信息产品净产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该指标直接反映一国或地区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工业信息化水平。(3)工业领域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反映信息化投入水平。(4)信息产业从业人口占社会从业人数的比重。从劳动力角度大体反映信息产业的规模

4.反映资源消耗利用效率的指标。新型工业化注重资源节约,努力降低资源消耗。可以用万元产值水消耗量、万元产值物料消耗、万元产值电耗和工业“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占万元国内工业生产总值的比重来反映。

(三)反映工业化协调性与可持续性的指标体系

工业化协调性指标主要反映实施工业化进程中,对社会稳定、资源环境、社会发展的影响。

1.反映工业化与资源、环境协调与可持续性的指标可包括:工业固废处置利用率、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废气治理率、环保投资增长率、城市绿化覆盖率、耕地保有率等。

2.反映工业化与社会发展的协调与可持续性的指标,通过以下指标反映:(1)工业从业人员增长率。该指标反映工业吸纳劳动力就业、再就业情况,一般以年初工业企业职工总数与年末职工总数之比获得。(2)城镇登记失业率。反映城镇人力资源的相对利用状况和地区企业整体经营状况。(3)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人口总数比重。反映劳动者的素质。(4)城乡居民人均纯收入之比。反映城乡收入水平的差距。(5)城乡思格尔系数之比。反映我国或各地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的变化和生产水平的状况。

在构建指标体系基础上,选择适当方法,就可对新型工业化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阅读全文

与以下哪些工业生产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工业门安装怎么选 浏览:297
奔驰招聘为什么要确认邮箱 浏览:973
金沙汽车站附近小区有哪些 浏览:315
奔驰油是多少升 浏览:735
汽车防尘网怎么解决 浏览:890
宝马3改音响多少钱 浏览:11
宝马10万左右买什么车 浏览:897
汽车天窗模糊怎么处理 浏览:816
汽车如何进行定速巡航 浏览:947
奔驰车保养机油多少升 浏览:303
宝马看多少油 浏览:116
奔驰发动机电脑进油怎么修 浏览:946
18款奥迪a8多少钱 浏览:849
奔驰水在哪里加 浏览:718
买什么工业机械能赚钱 浏览:952
宝马x1油滤网在哪里 浏览:482
荣威汽车屏幕太亮如何调节亮度 浏览:590
佛山的工业区分布的位置如何 浏览:374
奔驰大g音响怎么调节 浏览:183
奔驰amg怎么开省油 浏览: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