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全国各城市人均gdp排名
本文来源:时代财经 作者:余思毅
能源的战略地位越发凸显。3月2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简称《规划》),这是“十四五”时期加快构建现代能源体系、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蓝图和行动纲领。
近日,全国GDP百强城市出炉。从GDP绝对值排名看,随着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不少以能源产业为支柱或大力发展与能源相关产业的城市,其排名获得较大的跃升。
榆林、鄂尔多斯、包头,典型的“家里有矿”,其中,鄂尔多斯和榆林上升了11个名次,包头上升了10个名次。以石油化工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九江,排名跃升8名。煤炭大省的省会城市太原,排名则跃升6名。
同时,与新能源产业相关的地级市也实现跨越式发展。宁德上升了12个名次,据宁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去年宁德锂电新能源、新能源汽车、不锈钢新材料、铜材料四大主导产业合计实现增加值增长59.1%,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个百分点。强攻工业全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发力新能源的宜春与宿迁,排名分别跃升了6名与4名。
3月23日,经济学家、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原主任李铁对时代财经分析,能源储备资源相对丰富的地级市排名在上升,这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规律。
李铁指出,最近一段时间,国际经济形势和能源供的变化以及国内对于能源需求的超预期增长给这些城市地区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变量。国内的煤炭和能源价格一旦上涨,供需矛盾出现的时候,这些地区的资源优势就会充分地体现出来。
结合今年能源的形势,展望城市的发展,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分析师应习文对时代财经表示,今年以来,因地缘政治冲突等,全球能源价格继续保持高位,预计传统能源城市的GDP依旧能有所延续。
虽然形势喜人,但高处不胜寒,传统能源城市也面临转型的紧迫。应习文指出,传统能源城市转型的急迫性不尽相同,一些资源型城市主要是由于资源枯竭导致转型更为急迫;另一些资源型城市,主要面临的是双碳战略下,我国对传统能源整体依赖度下降带来的转型压力,预计还有5-10年的时间。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榆林人均GDP近15万,“家里有矿”也要转型
据鄂尔多斯煤炭网,2021煤炭价格呈现“先涨再跌后涨再跌”的行情。
2021年1月中旬,煤价一度达到1150元/吨;而后受春节假日影响,煤炭需求阶段性回落,煤炭价格随之下降,5月底,再次上移。进入8月2日后,升至1100元/吨再度调头下跌,跌至8月17日的1030元/吨位置。接下来,煤价直线上涨,至10月17日,煤价2600元/吨,史上最高。
煤炭价格的走高,为“煤城”创造了极大的财富。
鄂尔多斯的“财富”增长非常明显,GDP由2020年的3533.66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4715.7亿元。结合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人均GDP快速增长,由2020年的16.41万元增长至2021年的21.9万元,首次超越石油之城克拉玛依成为全国第一。
鄂尔多斯市是全国最大的煤炭产地,据当地统计局数据,2021年鄂尔多斯规模以上煤炭企业生产原煤67283.1万吨,原煤产量约占全国的1/6。
榆林以GDP5435.18亿元,居陕西省内第一名。榆林人均GDP已经高达14.99万元,接近2.37万美元。回溯历史,2001年,榆林经济总量129亿元,21年之间,增长了约42倍。
受能源储量的影响,榆林采矿业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81.4%。众所周知,煤炭行业极具周期性。应习文指出,过于依赖单一资源型产业的城市,其经济受到商品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也较大,资源价格有涨也会有跌,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还是要力争实现产业的多元化。
转型也被提上议程。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石泰峰在今年两会上就谈到了内蒙古能源产业未来的发展设想——双碳背景下,新能源扮演的角色正在从生力军向主力军转变。
据锡林郭勒盟互联网信息,石泰峰指出,要加快推进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开发利用,着力打造一批千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在全国率先建成以新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供给体系、率先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确保到2025年新能源装机规模超过火电装机规模、2030年新能源发电总量超过火电发电总量,实现由化石能源大区向清洁能源大区转变。
在应习文看来,传统能源城市转型通常面临的困难有:一是长期依赖能源产业造成转型思维的惯性;二是一些资源型城市的其他自然禀赋往往是短板,比如气候、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地貌复杂等,成为转型的客观不利因素;三是其他产业领域的发展基础较弱,比如人力资源、技术资源等。
“内陆传统能源城市仍然要结合自身禀赋实现转型,比如西北地区可借助锂、硅等资源向上游,或借助风光优势向下游靠拢,与东部地区集中在中游制造形成差异化分工。”应习文补充道。
在李铁看来,能源城市转型必须审时度势。
李铁进一步分析,传统能源城市之所以出现经济的严重下滑,一个主要原因是长达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开采导致了资源枯竭。“因此,我们不是把这些城市地区叫做传统能源地区,而是叫做资源枯竭城市地区。”
“尽管曾经在一段时间内,榆林等地区的发展曾经出现过严重的波动,经济和财政收入大幅度下滑,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当时处于能源结构调整和供给的短期过剩,而且也受国际减碳排放的要求和石油天然气价格的影响。”李铁称,短期的能源需求下降改变不了这些地方的长期发展趋势,毕竟地下的煤炭和天然气资源将会是巨大的聚宝盆,这些地方相比于其他城市地区更具发展潜力。
在李铁看来,虽然煤炭资源在未来低碳发展的过程中会受到政策的影响,但是由于国际和国内各方面的原因,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耗中所占的比较高的比重,长一段时间内不会下降。
“当国际形势和国内经济格局发生变化之后,有着丰富资源和能源储备的城市地区,增长速度就会大大加快。”李铁说道。
关于双碳战略下,能源城市如何转型,李铁进一步指出,在碳中和的问题上国际已经达成了共识,但是在具体落实碳中和的政策中,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首先是对于从化石能源向清洁能源转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是长期目标,不是短期内就可以达到的。而且有些问题也不是完全取决于我们,而是取决于国际能源供给形势的变化。”
宁德、宿迁的“后发优势”具有可复制性
在GDP百强排单上,宁德市表现亮眼,而细看宁德各区的情况,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集群的蕉城区可圈可点。
福建日报报道,2021年蕉城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98.59亿元,同比增长29.8%,成为宁德市首个千亿县域经济体。蕉城区对宁德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7.5%,拉动全市经济增长9.0个百分点,较上年提升5.3个百分点,中心城区地位凸显。
宁德市蕉城区委书记何必良指出,蕉城区推进高质量发展,得益于新能源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的持续壮大、强势带动。
据悉,宁德以建设锂电之都为目标,建造国内最具竞争优势的现代汽车城和铜产业基地。创业板“龙头”宁德时代、深耕新能源智能装备赛道思客琦、上汽宁德基地总装车间、中铜东南铜业等企业均落户宁德。
除了宁德,江苏宿迁与江西宜春也都在布局产业多元化的同时,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
据宿迁市政府网站,2021年,全市六大主导产业包括机电装备、绿色食品、高端纺织、光伏新能源、绿色家居、新材料,实现产值2989.15亿元,同比增长34.0%,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的80.0%,对全市增速贡献率达到83.9%,拉动增速26.8个百分点。
据悉,宿迁政府鼓励企业着力攻克高显色LED、蓄热式节能工业燃气炉等关键装备技术瓶颈并实现产业化,引导企业突破新一代光伏、大规模储能、汽车动力电池集成控制等产业核心技术,大力发展具有国内乃至世界先进水平的光伏发电组件、智能电网集成设备、风电核电用关键零部件等装备制造,形成产业化能力。
宜春则定位做大做强新能源(锂电)、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拓展医疗器械、节能环保、新材料等若干个引领未来发展的新动能产业。去年,宜春举全市之力把新能源(锂电)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来抓,引入宁德时代、国轩高科、赣锋锂业、合肥力翔等一批锂电头部企业。
宁德、宿迁等市布局新能源产业链、多元发展,获得了“后发优势”,GDP实现了较大的飞跃,这样的地级市“逆袭”,给其他城市什么启示?
应习文指出,宁德、宿迁作为发展新能源产业链而崛起的城市,具备一些独特优势,比如地理位置靠近东南沿海,具有充沛的劳动力资源,依托长三角、海西经济带强大的区位优势等,这都给其他城市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李铁进一步指出,宁德和宿迁发展新能源产业也是长期以来的结果。毕竟在新能源技术领域的创新将会带动我国新能源产业以及工业制成品产业的技术革命。特别是电池技术的革命,包括电池使用时间,储备的电量,还有充电时间等,影响到的新技术应用是全方位的。
“只要宁德和宿迁的企业继续坚持研发,保持国际领先地位,直接会影响到这些城市地区的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产业集群和互补性的产业聚集,带动全地区经济的增长,这也是大的趋势。”李铁表示,无论从国际还是国内形势看,对能源的需求应该是长期的,甚至是永恒的。只是利用什么样的能源,产生什么样的新技术,还具有可变性。
至于如何复制宁德、宿迁的“后发优势”,李铁称,只要有盈利和市场需求,参与的企业就会更多,地方在争取这方面的投资力度会更强。“要尊重市场的选择,在这种大环境下,地方并不比企业懂得的更多,而政府过度的参与反而会导致投资的失败,这种经验教训也有很多。”
","force_purephv":"0","gnid":"92abbb6a92c0d7b35","img_data":[{"flag":2,"img":[{"desc":"","height":"1063","title":"","url":"https://p0.ssl.img.360kuai.com/t0179e0903c15917470.jpg","width":"1700"}]}],"original":0,"pat":"pdc,mass_leader,art_src_3,fts0,sts0","powerby":"pika","pub_time":1648196040000,"pure":"","rawurl":"http://zm.news.so.com/","redirect":0,"rptid":"b420b91989d4ba7f","src":"时代财经","tag":[{"clk":"keconomy_1:gdp","k":"gdp","u":""},{"clk":"keconomy_1:煤炭","k":"煤炭","u":""},{"clk":"keconomy_1:新能源","k":"新能源","u":""}],"title":"能源带飞经济!昔日“鬼城”人均GDP21.9万,全国第一国内人均GDP排行前十的城市?: 2009中国城市GDP排名 1、上海市 13698亿元 增9.7% (沪) 2、北京市 10488亿元 增长9% (京) 3、广州市 8215亿元 增12.3% (广东1) 4、深圳市 7806亿元 增12.1% (广东2) 5、苏州市 6701亿元 增长13% (江苏1) 6、天津市 6354亿元 增16.5% (津) 7、重庆市 5096亿元 增14.3% (渝) 8、杭州市 4781亿元 增11% (浙江1) 9、青岛市 4409亿元 13.5%(山东1) 10、无锡市 4400亿元 13%(江苏2)
中国城市人均GDP 排名 - : 以及当地的购买力 全国各省各城市2007年人均GDP排名(常住人口) 2008年6月12日更新 注: 1、以下均为2007年统计初报数据; 2、人口以常住人口为标准; 3、未提供或未注明常住人口数据的...
中国各省市人均GDP排名 - : 1. 上海 66612. 北京44543. 天津3802 4. 浙江2881 5. 江苏25246. 广东23357. 福建20848. 山东20249. 辽宁197110. 黑龙江168011. 河北156912. 内蒙古137513. 吉林131814. 湖北127015. 新疆117216. 海南116817. 山西110318. 河南109719. 青海104520. 重庆102521. 湖南101322. 江西98623. 宁夏94724. 陕西94125. 安徽93425. 西藏93426. 四川90827. 广西82128. 云南81129. 甘肃72030. 贵州493只有大陆的,其他地方标准不同
中国人均GDP城市排行前十是哪十个城市?: 序号 名称 总GDP(亿元)人口 人均 01 上海市 7359.2 1778 4139002 北京市 5513.2 1538 3584703 天津市 3094.1 1043 2966504 浙江省 10996.8 4898 2245205 江苏省 15013.4 7475 2008506 广东省 18153.6 9185 1849507 山东省 15804.7 9248 1709008 福建省 5009.8 3532 1418409 辽宁省 5841.0 4221 1383810 内蒙古 2979.5 2395 12441
2019年全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前十名的城市是哪几个? - : 你好.据了解,2019年度“中国最佳表现城市”榜单分别根据各个城市的经济表现以及对于增长衡量的重点分析,对中国264个一、二、三线城市进行排名.排名指数包括人均一年(2017—2018)和人均五年(2013—2018)的就业、工资和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三年外商直接投资的增长(2015—2018),2018年度外国直接投资和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以及2018年高附加产业就业的区位商.2019年中国最佳表现城市前十排名:1.成都、2.深圳、3.北京、4.兰州市、5.郑州市、6.西安7.贵阳、8.长春、.武汉、10.厦门
全国人均gdp排名 : 2018年,我国经济在保持中高速增长的同时,GDP总量也迈上了新台阶,突破了90万亿.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900309亿元.分城市来看,2018年我国一共有...
全国各市的GDP及人均GDP排名 - : 2011年全国各城市GDP排名 排名 城市 生产总值 常住人口万 全国人均GDP排名1、上海:16872.42 沪 1888 增长9.9% 2、北京:13777.94 京 1664 增长10.2% 3、广州:10604.48广东1 1011 增长13.0% 5、深圳:9510.91 广东2 876 增长12.0%...
中国城市人均GDP 排名: 上海本地人口GDP已经要超9000美元了
中国各市人均GDP排名?:2011年中国各城市人均GDP收入排行榜 1.东莞----22882元; 粤 2.深圳----21494元; 粤 3.温州----19805元; 浙 4.珠海----18908元; 粤 5.上海----18645元; 沪 6.台州----18313元; 浙 7.广州----18287元; 粤 8.北京----17653元; 京 9.佛山----...
中国人均GDP最高十大城市?: 北京 香港 台北 上海 广州 天津 沈阳 南京 重庆 武汉
㈡ 201O年全国各省经济总值排名如题 谢谢了
2010年只能是排2009年的,以下是2009年各省的排名情况。参考以下链接: http://q.sohu.com/topic/47463411 第一名:广东 39082亿元 增速 广东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见事早、行动快、出拳重,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完成生产总值39082亿元、比上年增长,人均生产总值40748元、增长,均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第二名:江苏 34061亿元 增速 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061亿元,比上年增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232元,折合6475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29亿元,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第三名:山东 33805.3亿元 增速 全省实现生产总值 33805.3亿元,增长;地方财政收入 2198.5亿元,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19元,分别增长和。 第四名:浙江 22832亿元 增速 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22832亿元,比上年增长;地方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1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007元,实际增长和;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城镇新增就业8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人口自然增长率‰。 第五名:河南 19367亿元 增速 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19367亿元,比上年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26亿元、支出2903亿元,分别增长和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05亿元,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46亿元,增长。 第六名:河北 17026.6亿元 增速10% 经初步核算,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实现17026.6亿元,总量排全国第六位,比上年增长10%。 第七名:辽宁 亿元 增速 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065亿元,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91亿元,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75亿元,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12亿元,增长。经济增长保持了不低于振兴以来的平均速度,不低于东部地区的平均速度。 第八名:上海 亿元 增速 2009年,上海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540.3亿元,比上年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5273.3亿元比上年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扭转了工业生产持续下滑的走势,初步遏制了对外贸易降幅持续扩大的势头。 第九名:四川 14151.3亿元 增速 初步统计,全省生产总值14151.3亿元,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74.2亿元,增长;城镇新增就业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04元,增长;农民人均纯收入4462元,增长;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人口自然增长率2.7‰。 第十名:湖南 12930.7亿元 增速 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2930.7亿元,增长;财政总收入1504.6亿元,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95.4亿元,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13.8亿元,实际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 第十一名:湖北 亿元 增速 初步统计,全年生产总值12831.5 亿元,增长13.2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42.2 亿元,增长20.1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11.8 亿元,增长41.6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28.4 亿元,增长19 .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67 元,增长9.2 % ;农民人均纯收入5035.3 元,增长8.1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8.8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 %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0.4 个百分点。 第十二名:福建 亿元 增速 初步核算,2009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全年工业增加值4918亿元、增长,建筑业增加值894亿元、增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01亿元,增长5%,粮食总产量667万吨,连续三年增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增长9%,农产品出口增长。 第十三名:北京 11865.9亿元 增速 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865.9亿元,比上年增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026.8亿元,增长。城镇登记失业率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86元,实际增长和。 14、安徽 10052.9亿元 增速 初步核算,2009年,我省共实现GDP 10052.9亿元,成为第14个“万亿大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增幅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4.2个百分点。 15、内蒙古 亿元 增速 初步核算,经国家统计局审定,2009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比全国平均增速高8.2个百分点,增速连续八年保持全国各省区市第一位。 16、黑龙江 8288亿元 增速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288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905.5亿元,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29.1亿元,增长。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641.6亿元,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401.8亿元,增长1。 17、陕西 亿元 增速 全年实现生产总值亿元,增长;完成财政总收入1389.5亿元,增长;城镇新增就业38.8万人,登记失业率 。 18、广西 亿元 增速 初步统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比全国高5.2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排第5位;财政收入亿元,增长,其中一般预算收入亿元,增长,比全国高6.1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排第6位。 19、江西 7589.2亿元 增速 全省实现生产总值7589.2亿元,增长,财政总收入928.7亿元,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42.4亿元,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4.4亿元,增长。 20、山西 7300亿元(对比2008年数据) 增速6% 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左右(7300亿元——对比2008年数据);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增速创15年以来新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 21、吉林 7200亿元 增速 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200亿元,比上年增长。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487亿元,增长。 22、天津 7500亿元 增速 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是7500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11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259亿元,分别增长、和。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62403元,折合9136美元,增长。 23、重庆 6527亿元 增速 2009年,是重庆在逆境中化危为机、挑战中克难奋进的一年。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达到6527亿元。 24、云南 6168亿元 增速 去年,全省生产总值完成6168亿元,增长;财政总收入1490.8亿元,增加130.6亿元,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98.3亿元,增加84.2亿元,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949.8亿元,增加479.6亿元,增长。 25、新疆 4270亿元 增速8% 全区生产总值预计4270亿元,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25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8亿元,增长。全口径财政收入883.7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8.8亿元,分别增长和;地方财政支出1474.9亿元,增长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20元,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增加497元,增长14%,实现历史性突破。 26、贵州 3887亿元 增速11% 预计全省生产总值3887亿元,增长11%;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亿元和亿元,增长和1,一般预算支出亿元,增长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和10%左右;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1161.2亿元和1087.2亿元。 27、甘肃 3380亿元 增速10% 预计,完成生产总值3380亿元,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486亿元,增长;第二产业1508亿元,增长;第三产业1386亿元,增长。 28、海南 1646.6亿元 增速1 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全省生产总值16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2.5亿元,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4.5亿元,增长1,投资、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29、宁夏 1334.6亿元 增速 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334.6亿元,增长。财政总收入突破200亿元,达213.6亿元,增长1;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超百亿元,达111.5亿元,增长。税收增幅居全国第六。粮食总产实现“六连增”。扩内需取得重大成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119.1亿元,增长。 30、青海 亿元 增速 经济总量持续攀升,实现生产总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0.5亿元,增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0亿元,增长,实际增幅为近20年来最高。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66.5亿元,增长,增幅超过全国水平10.2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92元,增长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46元,增长。 31、西藏 437亿元(预计) 增速 今年西藏自治区的生产总值预计达到437亿元,比上年增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大幅增长,预计达到30亿元,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
㈢ 2008年安徽和江苏的GDP。总GDP和人均GDP。
2008年,安徽GDP8851.66亿元,人均GDP14447元;江苏GDP30981.98亿元,人均GDP40497元。
㈣ 最新33个省的GDP及其增长率
广东 39082亿元 增速9.5%广东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见事早、行动快、出拳重,促进了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完成生产总值39082亿元、比上年增长9.5%,人均生产总值40748元、增长8.4%,均提前实现“十一五”规划目标。 江苏 34061亿元 增速12.4%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061亿元,比上年增长12.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4232元,折合6475美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229亿元,增长18.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4.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9%。 山东 33805.3亿元 增速11.9%全省实现生产总值 33805.3亿元,增长11.9%;地方财政收入 2198.5亿元,增长1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1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119元,分别增长9.2%和8.5%。 浙江 22832亿元 增速8.9%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22832亿元,比上年增长8.9%;地方财政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7.2%;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1.7%;单位生产总值能耗预计下降5.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1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007元,实际增长9.7%和9.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1.5%;城镇新增就业81.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6%;人口自然增长率4.63‰。 河南 19367亿元 增速10.7%初步核算,全省生产总值1936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26亿元、支出2903亿元,分别增长11.6%和27.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705亿元,增长3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46亿元,增长19.1%。 河北 17026.6亿元 增速10%经初步核算,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实现17026.6亿元,总量排全国第六位,比上年增长10%。 辽宁 15065.57亿元 增速13.1%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065亿元,增长13.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91亿元,增长1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75亿元,增长3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12亿元,增长18.2%。经济增长保持了不低于振兴以来的平均速度,不低于东部地区的平均速度。 上海 14900.93亿元 增速8.2%2009年,上海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2%,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540.3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5273.3亿元比上年增长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14%,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0.4%,扭转了工业生产持续下滑的走势,初步遏制了对外贸易降幅持续扩大的势头。 四川 14151.3亿元 增速14.5%初步统计,全省生产总值14151.3亿元,增长1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174.2亿元,增长21.9%;城镇新增就业72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04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4462元,增长8.3%;居民消费价格上涨0.8%;人口自然增长率2.7‰。 湖南 12930.7亿元 增速13.6%全省实现生产总值12930.7亿元,增长13.6%;财政总收入1504.6亿元,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695.4亿元,增长3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13.8亿元,实际增长21.1%;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4%。 湖北 12831.52亿元 增速13.2%初步统计,全年生产总值12831.5 亿元,增长13.2 %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742.2 亿元,增长20.1 %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211.8 亿元,增长41.6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928.4 亿元,增长19 .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67 元,增长9.2 % ;农民人均纯收入5035.3 元,增长8.1 %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68.8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 % ;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下降0.4 个百分点。 福建 11949.53亿元 增速12.0%初步核算,2009年全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949.53亿元,比上年增长12.0%。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7.6%,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全年工业增加值4918亿元、增长12.1%,建筑业增加值894亿元、增长18.6%。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001亿元,增长5%,粮食总产量667万吨,连续三年增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增长9%,农产品出口增长12.8%。 北京 11865.9亿元 增速10.1%初步核算,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86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万美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2026.8亿元,增长10.3%。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3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1986元,实际增长9.7%和13.4%。 安徽 10052.9亿元 增速12.9%初步核算,2009年,我省共实现GDP 10052.9亿元,成为第14个“万亿大省”。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9%,增幅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比全国高4.2个百分点。 内蒙古 9725.78亿元 增速16.9%初步核算,经国家统计局审定,2009年,全区完成生产总值9725.7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6.9%,比全国平均增速高8.2个百分点,增速连续八年保持全国各省区市第一位。 黑龙江 8288亿元 增速11.1%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288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1.1%,连续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2905.5亿元,增长12.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029.1亿元,增长37.6%。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实现641.6亿元,增长10.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3401.8亿元,增长19.2%。 陕西 8186.65亿元 增速13.6%全年实现生产总值8186.65亿元,增长13.6%;完成财政总收入1389.5亿元,增长25.8%;城镇新增就业38.8万人,登记失业率3.94% 。 广西 7700.36亿元 增速13.9%初步统计,全年地区生产总值7700.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9%,比全国高5.2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排第5位;财政收入966.89亿元,增长14.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620.83亿元,增长19.8%,比全国高6.1个百分点,增速在全国排第6位。 江西 7589.2亿元 增速13.1%全省实现生产总值7589.2亿元,增长13.1%,财政总收入928.7亿元,增长13.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642.4亿元,增长4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4.4亿元,增长19.3%。 山西 7300亿元(对比2008年数据) 增速6%预计全年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左右(7300亿元——对比2008年数据);一般预算收入增长8%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0%,增速创15年以来新高;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9%,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0.4%。 吉林 7200亿元 增速13.5%预计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完成7200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地方级财政收入达到487亿元,增长15.2%。 天津 7500亿元 增速16.5%初步核算,2009年全市生产总值是7500亿元,比上年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1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4110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259亿元,分别增长3.4%、18.2%和15.1%。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62403元,折合9136美元,增长11.1%。 重庆 6527亿元 增速14.9%2009年,是重庆在逆境中化危为机、挑战中克难奋进的一年。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4.9%,达到6527亿元。 云南 6168亿元 增速12.1%去年,全省生产总值完成6168亿元,增长12.1%;财政总收入1490.8亿元,增加130.6亿元,增长9.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98.3亿元,增加84.2亿元,增长13.7%,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949.8亿元,增加479.6亿元,增长32.6%。 新疆 4270亿元 增速8%全区生产总值预计4270亿元,增长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825亿元,增长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8亿元,增长14.8%。全口径财政收入883.7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8.8亿元,分别增长7.9%和7.7%;地方财政支出1474.9亿元,增长28.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120元,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4000元,增加497元,增长14%,实现历史性突破。 贵州 3887亿元 增速11%预计全省生产总值3887亿元,增长11%;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为779.58亿元和416.46亿元,增长15.9%和19.7%,一般预算支出1358.76亿元,增长28.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438.18亿元,增长30.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47.25亿元,增长1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实际增长10.9%和10%左右;年末全省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比年初增加1161.2亿元和1087.2亿元。 甘肃 3380亿元 增速10%预计,完成生产总值3380亿元,增长10%,其中:第一产业486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1508亿元,增长10.5%;第三产业1386亿元,增长11.1%。 海南 1646.6亿元 增速11.7%全省经济持续回升。全省生产总值16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02.5亿元,增长4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34.5亿元,增长19.2%,投资、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宁夏 1334.6亿元 增速11.6%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334.6亿元,增长11.6%。财政总收入突破200亿元,达213.6亿元,增长19.6%;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超百亿元,达111.5亿元,增长17.4%。税收增幅居全国第六。粮食总产实现“六连增”。扩内需取得重大成效。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突破千亿元大关,达1119.1亿元,增长30.3%。 青海 1081.27亿元 增速10.1%经济总量持续攀升,实现生产总值1081.27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0.5亿元,增长37.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300亿元,增长18.8%,实际增幅为近20年来最高。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66.5亿元,增长21.9%,增幅超过全国水平10.2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到3.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692元,增长9%;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346元,增长9.3%。 西藏 437亿元(预计) 增速12.1%今年西藏自治区的生产总值预计达到4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大幅增长,预计达到30亿元,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
㈤ 2008年安徽和江苏的GDP。总GDP和人均GDP是多少
2007安徽各市GDP排名(总量超过7500亿) 安徽2007年GDP总值达到7500亿以上 各市GDP总量排名如下: 合肥1300亿 安庆600亿 芜湖580亿 马鞍山540亿 阜阳450亿 滁州438亿 六安430亿 宿州430亿 蚌端口410亿 巢湖410亿 淮南355亿 宣州350亿 亳州345亿 铜陵290亿 淮北258亿 黄山215亿 池州158亿城市 GDP(亿) 增幅 苏州市 5700 18.3% 无锡市 3858 16.9% 南京市 3275 18.1% 南通市 2111 20.1% 常州市 1880 19.8% 徐州市 1700 19.0% 盐城市 1368 16.5% 扬州市 1311 19.2% 镇江市 1213 18.7% 泰州市 1200 19.8% 淮安市 765 17.5% 连云港市 615 16.7% 宿迁市 540 18.9%
㈥ 中国各省份GDP排名
1、广东省—107671.07亿。
2、江苏省—99631.52亿。
3、山东省—71067.5亿。
4、浙江省—62352亿。
第一,广东省,简称粤,中国南部沿海省份,省会广州,岭南文化的发源地。广东是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自1989年起,广东省GDP连续稳居全国头把交椅,是中国第一经济大省。北、上、广、深四大超一线城市广东占有两个。目前为止全国各省GDP的大哥。
第二,江苏省,简称苏,省会南京,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中国东部沿海省份。中国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苏州位于江苏。全省各地经济水平较平均,GDP仅次于广东,目前排名第二,超越广东指日可待。
(6)安徽工业产值是江苏的多少扩展阅读
广东、江苏前三季度GDP超7万亿,国家统计局10月18日发布数据显示,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为6977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2%。
此后,各省份经济三季报也陆续出炉。据中新网记者不完全统计,截至10月25日,至少已有27个省份公布了2019年三季度GDP数据。其中,在前三季度GDP总量方面,广东前三季度GDP达到77191.22亿元,毫无悬念继续领跑全国。
江苏省前三季度GDP达到72199.6亿元,位居全国第二位。江苏和广东也是前三季度“7万亿GDP俱乐部”仅有的两个成员。不过,江苏前三季度GDP总量跟广东的差距达到了大约5000亿元,较2018年同期约3600亿元的差距有所扩大。
至少16省份前三季度GDP增速跑赢全国,同全国前三季度6.2%的GDP增速相比,在这27个省份中,云南、贵州、西藏、江西、福建、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河南、浙江、山西、宁夏、广东、江苏、重庆这16个省份的前三季度GDP增速跑赢了全国前三季度GDP增速。
其中,云南以8.8%的增速位居全国首位。观察云南的前三季度经济数据表现,其工业和房地产数据增长较快。云南省统计局数据显示,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3%,增速高于全国(5.6%)3.7 个百分点。其中: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增长2.8%;非烟工业增加值增长11.5%。
从房地产市场看,云南全省前三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长29.7%,其中,住宅投资增长50.6%,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7.1%,销售额同比增长12.1%。
㈦ 中国重工业城市排行榜中国十大城市排行榜
根据2017年数据,中国重工业城市排行如下:
1、苏州
工业总产值3.57万亿,位居全国第一,就生产规模来说也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基地,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
2、上海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3.1万亿元,原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
3、天津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2.94万亿元,北方第一大工业城市
4、重庆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2.6万亿元,中国西部第一大工业城市
5、佛山
2016年工业总产值2.12万亿元,中国最大的家电生产基地
6、深圳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95万亿元,中国第一大高科技工业城市
7、广州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955万亿元
8、青岛
2016年工业总产值1.82万亿元,中国最大的高铁生产基地,北方第二大工业城市
9、北京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74万亿元
10、烟台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63万亿元
11、无锡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5万亿元
12、东莞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41万亿元
13、郑州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4万亿元,中部第一大工业城市
14、宁波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8万亿元
15、武汉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5万亿元
16、潍坊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4万亿元
17、东营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3万亿元
18、南京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3万亿元
19、常州
2016年工业总产值1.23万亿元
20、成都
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1.22万亿元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工业分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辽中南工业基地彻底没落,京津唐工业基地也风光不再,珠三角、苏锡常、山东半岛崛起,取代了原有的三大工业基地格局,新三大工业基地年产值都超过6万亿元。而这新三大工业基地也不再有严格的轻重工业之分,基本都是综合性工业基地。
(7)安徽工业产值是江苏的多少扩展阅读
1、改革开放前中国的十大重工业城市
上海、沈阳、哈尔滨、长春、武汉、天津、唐山、重庆、大连、洛阳。
2、重工业城市的分类
重工业城市可以分为下列三类:
(1)采掘(伐)工业,是指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包括石油开采、煤炭开采、金属矿开采、非金属矿开采和木材采伐等工业;
(2)原材料工业,指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材料、动力和燃料的工业。包括金属冶炼及加工、炼焦及焦炭、化学、化工原料、水泥、人造板以及电力、石油和煤炭加工等工业;
(3)加工工业,是指对工业原材料进行再加工制造的工业。包括装备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机械设备制造工业、金属结构、水泥制品等工业,以及为农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如化肥、农药等工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重工业城市
截止2020年2月全国各省市综合实力排名:
1、江苏省,GDP排名第二,高校数量167所,江苏省排名第一位,不管是从经济上还是教育上都没有太大异议,并且江苏地理位置十分优越,沿海省份,长江出海口,省内各市发展相对均衡,综合实力排名第一。
2、广东省,GDP排名第一,高校数量151所,广东的很的GDP长期排名第一位,尤其是珠三角区域十分发达,未来珠三角可能成为世界数一数二的大湾区,广东省的高校数量也很多,但是因为省内发展不均衡,还有很多落后的地方,所以综合实力排名第二。
3、山东省,GDP排名第三,高校数量145所,山东是儒家文化发源地,高校数量也很多。地理位置上和辽宁省公共拱卫京畿,作为工业大省,山东的经济虽然集中在传统领域,转型比较慢,但是山东是全国省内城市发展最均衡的省份,综合实力仍然排在第三位
4、浙江省,GDP排名第四,高校数量107所,浙江省地域面积不大,但是浙江省是一个富藏于民的省份,杭州、温州、宁波等城市发展非常迅速。在我国浙江是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人均可支配收入长期位居第一位。综合排名第四。
5、台湾省,GDP排名第五,高校数量162所(数据不一定完全准确),台湾省在以前称之为亚洲四小龙,虽然目前经济增长乏力,但是台湾的各项实力不容小嘘,尤其高校、医疗等建设水平,还是十分有实力的,综合排名第五。
6、河南省,GDP排名第六,高校数量134所,河南是中原文化的发祥地,作为人口大省,很多人对河南存在不好的印象,其实河南绝对属于一个好地方,是中国中部最重要的省份之一,也是一个粮食大省,高校数量也名列前茅。作为中部大宗商品的集散地,河南工业实力很发达,综合实力第六。
7、湖北省,GDP排名第八,高校数量129所,湖北位居洞庭湖以北,素有千湖之省的称号,而且武汉有九省通衢的称号,而且湖北也是我国重要的科教省份,工业发达,近今年也在寻求转型大力发展高科技企业,综合实力排名第七。
一个城市看要看综合指标,不能单比某一项。凭自己的经验和实际到过的地方感受来说排了前十名不算港澳台。
第一 上海滩 未来的东方金融中心
第二 北京城 中国的决策中心
第三 广州府 最发达省份的省会
第四 深圳渔村 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 深圳速度见证了世界城市发展的奇迹
第五 天津卫 直辖市之一 国家政策现在又转移到滨海新区
第六 民国总统府—南京 历史不让南京做老大 搜死的骆驼比马大
第七 天府之国——成都 西南中心 潜力无限 发展迅猛
第八 山城————重庆 直辖市之一
第九 海滨城市——青岛 青岛 大连 宁波 厦门 滨海单列市综合实力青岛第一
第十 天堂二州——苏杭 上有天堂 下有苏杭
中国重工业有哪些城市 - : 一、辽中南工业基地(含沈阳、抚顺、鞍山、本溪、大连等一系列工业城市),该地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等重工业为主. 二、京津唐工业基地(以北京、天津、唐山为顶点的三角地带,唐山的“唐”,不是塘沽的“塘”),有钢铁、机械、...
中国重工业城市排行榜? - : 根据2017年数据,中国重工业城市排行如下:1、苏州 工业总产值3.57万亿,位居全国第一,就生产规模来说也是世界最大的工业基地,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2、上海2016年工业生产总值3.1万亿元,原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3、天津2016年工业...
中国重工业城市有哪些? - : 重庆、德阳、上海、南京、杭州、沈阳、抚顺、鞍山、本溪、大连、北京、天津、唐山、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佛山、中山
中国有哪些重工业城市,详细些! 谢了 - : 我国的重工业城市主要集中在东北、华北、山陕西等北方地区,其它地区少有分布 东北的:沈阳(重型机械)、鞍山-本溪(钢铁)、抚顺(石化、装备制造)、辽阳(化学工业)、大连(造船工业)、长春(汽车工业)、哈尔滨(装备制造)、大庆、吉林(石化)等、 华北:北京、天津、唐山、淄博等 西北;太原、西安(国防军工制造业)、大同等山陕地区的能源重工城市 西南:重庆(装备制造、军工)、攀枝花(钢铁工业)、德阳(装备制造)等 华中:武汉(钢铁、制造业) 长三角:上海、南京 、徐州(装备制造)等
中国哪个城市重工业最发达 - : 沈阳 哈尔滨 齐齐哈尔 长春 反正都是东北的
全国重工业城市有哪些? - : 包头也是
中国的重工业城市有那几个? - : 我国十大重工业城市为:沈阳,哈尔滨,西安,太原,济南,长春,鞍山,抚顺,兰州,吉林市
中国 工业城市排名 - : 长三角地区~有上海、南京、杭州 珠三角地区~深圳、广州 珠海、东莞 东北重工业基地~沈阳~鞍山~大连~ 京津塘地区~北京~天津
中国重工业城市有哪些? : 1、鞍本钢铁基地 包括鞍山钢铁公司和本溪钢铁公司.位于辽宁中部工业区,东倚千... 北京是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天津是北方的最大港口城市、华北的经济中心,唐山...
中国重工业城市是哪几个城市 - : 有几个重工业带…有个辽中南重工业带…京津唐工业带(轻重都有…综合性的)…
㈧ 中国十大工业省份中,为何大多数都在南方
中国十大工业生产省区前不久数据信息由中国统计局发布,除开数据信息以外针对11月份产业发展还干了发展趋势的剖析,现阶段总体是发展趋势不错而且是稳中带升。针对高新技术加工制造业增长速度还出现了新纪录,此外加便是高端装备制造、日用品加工制造业也是曾都较为快。接下去大家看一下这一十个省区全是这些省区。依据此前中国统计局发布的今年各省区工业总产值数据信息整理统计分析发觉,广东省、江苏省、山东省、浙江省、河南省、福建省、湖北省、四川、湖南省和河北省是工业总产值较大 的10个省区。
第二经济发展强省江苏省以37825.32亿人民币的工业总产值稳居第二。与广东省类似,江苏省的工业生产加工制造业也是深层朝向全世界销售市场的。改革开放后,挨近上海市的苏南地区出口导向型产业链迅速发展趋势,相邻上海市的苏州市根据与上海市分工协作,工业发展得到髙速发展趋势,并发展趋势变成全国各地工业总产值最大的城市。从发展趋势趋势看来,近些年江苏省与广东省的工业总产值差别在缩小。数据信息显示信息,二零一四年广东省工业总产值领跑江苏省2181亿人民币,到今年这一差别变小到1546亿人民币。
㈨ 山东,江苏和安徽这个个城市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占的百分比是多少
你的悬赏分数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