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贵州哪些工业十分落后

贵州哪些工业十分落后

发布时间:2022-07-29 00:56:20

Ⅰ 贵州具有悠久的开发历史,为什么在全国长期处于落后的

落后源于贵州所处的地理环境,深居内陆,交通不便,修路成本很高;即使本身蕴含极高的资源,但因为贸易不发达所以导致经济落后;

造成此种情况的最主要原因是贵州没有大平原,这是贵州贫穷的根本原因.
1、大平原可以衍生密集的农业人口;密集的农业人口,可以发展商业.而贵州,由于没有大平原,只有小平原.导致贵州人口密度总体不大,人口分布分散,难以体现人口积聚的优势,商业发展相对滞后;
2、交通是工业、商业发展繁荣的重要媒介,但贵州落后的交通系统阻碍了贵州经济的发展.导致贵州相对四川以及其它省份要逊色一些.

Ⅱ 贵州经济为长期落后的原因是什么仅只是因为人口少吗

2020年,贵州省地区生产总值17826.56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539.88亿元,增长6.3%;第二产业增加值6211.62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9075.07亿元,增长4.1%。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4.2%,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4.8%,比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0.9%,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2020年,贵州省财政总收入3082.20亿元,比上年增长1.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86.78亿元,比上年增长1.1%。其中,税收收入1086.02亿元,下降9.8%;全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723.27亿元,比上年下降3.8%。
2020年,贵州省城镇新增就业61.64万人,比上年下降21.5%。其中,失业人员再就业14.3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7.59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5%。
2020年,贵州省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874元,比上年增长0.6%。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587元,下降3.8%;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818元,增长5.8%。

温馨提示:以上信息仅供参考。

应答时间:2021-12-06,最新业务变化请以平安银行官网公布为准。

Ⅲ 为什么贵州在全国长期处于落后地位

贵州之所以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包括贵州所处的地理位置、交通、历史、政策等多方面。

有心的朋友肯定会发现,全国人均GDP排名贵州排名总是在倒数行列,甚至比青海排名靠后。

此外贵州长期以来形成的官本位、世故人情等观念浓厚,缺乏竞争意识和规则意识,看重眼前利益,短期消费开支过度。

最近几年贵州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在旅游、教育等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升,尤其是在旅游业上做了大量的工作,相信只要保护好当地的旅游资源,整合集中资源建设,在不久的将来贵州的发展有了新的进步。

(文章图片来自网络)

Ⅳ 贵州省的经济支柱产业有哪些 工资收入如何

我就是贵州贵阳人.本土人.
支柱产业有很多,包括电力工业,旅游.
电力工业,西部大开发的契机,“西电东送”使贵州经济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电力强劲拉动经济增长 ,“黔电送粤”协议签订后,贵州当即开工建设“四水四火”共538万千瓦的电源项目,总投资约300亿元。2003年进入投产高峰后,由于这批项目不能满足“十五”期间送电广东省400万千瓦、“十一五”期间再增送广东400万千瓦和省内用电的需求,全省又开工(或进入施工准备)11个共1584万千瓦的电源项目,总投资620亿元以上。如果加上总数2340万吨大型煤矿和数百家中小型煤矿建设的投资,全省仅电力和与电力直接相关的煤矿的建设投资就大大超过了1000亿元,预计将达1300亿元左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集中了这么大的固定资产投资,在贵州历史上是从未有过的,在全国各省、市、区的历史上也是不多见的。
旅游业,从2005年,贵州旅游收入以49.85%的速度实现前所未有的高增长,全年旅游总收入达250亿元,充分展示了贵州旅游资源在中国乃至世界的不可替代性,昭示了贵州旅游业能够成为黄金产业的灿烂前景。最具闪光点的黄果树瀑布节、“十一”黄金周、春节黄金周、文化精品“多彩贵州风”,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游客,成为贵州旅游的助推器。旅游业必然成为贵州最具比较优势和发展前景的产业。实践证明,旅游产业是我省的黄金产业,最有条件实现跨越式发展。发展旅游产业,是我省依托特色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综合实力的一条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省委、省政府提出“加快把我省建设成为自然风光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的旅游大省,加快把旅游业培育成为我省支柱产业”的总体目标,是从省情出发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决策,奠定了旅游业在贵州经济建设中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地位。当前,贵州旅游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从总体上看,把我省建设成为旅游大省,时机已经成熟。西部大开发的成效为旅游业发展创造了条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发展旅游业创造了更加广阔的市场,中国成为旅游大国为我们提供了机遇,我省旅游业有了良好的基础,各级领导对发展旅游业高度重视。我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拥有神秘雄奇的自然景观,古朴浓郁的民族风情,悠远凝重的历史文化,舒适宜人的气候条件。这些丰富的旅游资源加之日渐看好的市场前景,决定了旅游业必然会成为贵州最具比较优势和发展前景的产业,完全有希望成为旅游大省。
旅游业可以成为率先实现贵州历史性跨越发展目标的产业。旅游业在贵州经济发展中在经济结构调整优化中,一再显示出不可替代的优势,市场的比较优势、资源的比较优势日益彰显出来。我省旅游业已连续五年持续稳定地保持了30%以上的增幅,“十五”末年更是达到了35%的高增长,圆满完成“十五”期间旅游总收入增长25%的总体目标。旅游总收入在全省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2000年到2004年平均每年增加1.05个百分点。从目前的情况看,我省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经达到13%,在全国已经处于比较高的水平。在我省经济发展中,旅游业确实具有“吹糠见米”之功效。
观念创新的程度,决定发展的深度;工作落实的力度,决定发展的高度。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善于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努力实现旅游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旅游产业兴,旅游大省立。

这2个行业的工资都比较高的,尤其是电力,工资最低都是2000元以上,在贵州算是比较高的工资了,不加福利的.
旅游的工资也还算可以的,1500+以上.

Ⅳ 贵州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省情

解放四十年来,我省经济的发展极不平衡,不同地区贫富差距很大。与相对发达的黔中、黔北地区相比,边远落后的民族地区则处在另一极点上。这些地区多少年来十分艰难、痛苦地挣扎在贫困的深渊之中而不能自拔,具体原因究竟何在呢?带着这个问题,笔者于1989年春节期间系统地调查了我省典型的少、边、穷县册亨县。该县位于黔西南边缘南、北盘江夹角的崇山峻岭地带。全县土地面积2,500平方公里,人口16万9千人。主要居民为布依族,点总人口的74%。册亨县原是一个布依族自治县,1984年取消自治,归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并列为全省26个贫困县之一。近四年来农村人均口粮只有350—400斤,人均年纯收入130—150元,远远低于全国乃至本省的农民人均口粮和纯收入水平,大多数农民解决不了温饱问题。贫穷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需要探索的不仅仅是贫穷的现状,而且还有贫穷的过去;需要回答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个地区总是一直处于贫困的境地之中——一、工农业生产、交通等客观条件十分落后,资源优势得不到发挥农业基础薄弱册亨县是一个以农业经济为主的县,现有耕地面积19万亩,人均1.2亩,比全省人均占有的耕地面积0.71亩还多0.49亩。但耕地质量低劣,25度以上的陡坡耕地差不多占现有旱作耕地的一半。全县稻田面积中,中低产农田就占了70%。没有灌溉设施的“望天田”仍占相当大的数量(约55%),水利有效灌溉面积不足耕田总量的三分之一。近几年来,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和片面抓粮食生产等原因,相当一部分农民赶山吃饭,毁林毁草开荒,森林覆盖率急剧下降,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加之地貌类型复杂,受地形地势的影响,天然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山多陡峭,流径量大,土地涵养水源能力差,因此水土流失严重。每年水土流失面积多达1,000多平方公里,差不多占总面积的半数。根据有关部门对南、北盘江浸蚀模数的计算,每年县境内通过大小溪沟、河流外泄泥沙约140万吨,计有5千多亩耕地的表土被冲刷流失。再加上山区农民耕作技术落后,基本上是粗放经营,施肥少、产前产后服务差,缺乏科学管理,尤其是相当一部分地方的农民习惯于刀耕火种,不用肥料,不精耕细作,使得土地肥力逐年递减。由于土地的贫瘠,基本上是广种薄收。在这块贫瘠的土地上,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干旱、伏旱、暴雨洪涝等自然灾害。如1986年下半年至1987年初的干旱持续半年之久,水稻栽种面积大幅度减少,只及前一年的58%;紧接着又暴雨成灾,秧苗长势正旺的4,800多亩稻田被洪水淹没,其中1,700多亩被彻底毁坏,造成粮食减产2,700多吨。耕地质量差,自然灾害多,农民依附着瘦薄的土地,坐山吃山,抵御灾害的能力低,法少,一遇灾害就欠收,这种“被动挨打”的局面从解放初期延续到现在,几乎没有任何改变。该县农业机械化程度低,劳动生产率不高。截至1987年,全县农业机械动力总量仅有852.96万瓦,平均每万亩耕地只有农业机械动力0.43万瓦。而且还由于管理技术落后、操作水平低、保养差、油料缺乏等因素,十分有限的农业机械设备多数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所有农活几乎全靠手工操作,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农业生产方面这些不利的客观因素造成的结果是:虽然人均拥有的耕地面积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整个农业生产尚在“自给”但不能“自足”的窘况中为解决温饱而奋斗。(二)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缓慢自解放三十多年来,该县农业生产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历史上形成的自然半自然经济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由于自然条件及政策等诸主面的限制,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十分缓慢。1951年是册亨县解放的第一年,农业生产的商品率是13%,这个比例自然是很低的;但经过六年的发展到1957年,也只达到15%;到二十年后的1978年,商品率达到21%,仍然是很低的;到1987年增到23%;1988年又下降到19%。牧业商品生产的发展几乎与农业是平衡的:1951年和1957年的商品率都是14%,1978年是21%,1987年是25%,1988年略有下降,接近25%,发展也是很缓慢的。林业算是该县所长,森林覆盖率为17%,高于全省14.5%的水平,因此林业商品生产的发展相比农业与牧业要快要高:1951年为33%,1957年为35%,1978年为50%,1987年为53%,1988年上升到73%。市场不健全、集市贸易不发达,也是制约该县农村商品生产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册亨县农村经济由于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半自然经济状况,加之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原因,对于由各种生产要素专业市场组成的适宜商品经济发展的开放性市场的要求望尘莫及。同时,农贸市场也非常残缺,全县区(镇)乡共有集市20个,平均8千农村人口才有一个集市,而且这些集市规模小,只限于少量农副产品的交易。大多数集市与集市之间距离远,交通十分不便。因此整个流通领域没有真正搞活,大桩农产品产销很难直接见面,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总起来说,该县农村商品生产的发展只是占了十分有限而有利的自然条件的一点便宜。其他方面发展商品生产的后劲仍然很不足。(三)工业生产十分落后册亨县工业产值极低,1985年以来一直徘徊在500万元左右。该县地下矿产资源丰富,近年来为开发矿产资源,一哄而起了很多锑厂,至1987年10月先后建起了县锑选厂、华侨锑深加工厂、民族锑冶厂、联合锑厂等。但由于设备简陋,缺乏电力,原料又是由私人个体开采经营,地质勘探工作无法得到深入,找矿缺乏科学依据,生产率很低。因此原料时多时少时无,不能保证计划供应。再加上技术、管理水平差,工厂常常处于半瘫痪状态。目前,这些盲目投资、争相上马的企业正在滑向破产的边缘。为开这些企业共向银行贷款686万元,其中517万元现已无力偿还。该县酒厂本应是个很有发展前途的新厂,所生产的“灵芝酒”被评为1985—1986年全省优秀产品三等奖,深受消费者喜好。在连年亏损、不景气的情况下,1986年略显生机,产量达2,000砘。但由于设备、技术、原料、管理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产量仍十分有限,经济效益很低。(四)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发展交通运输是摆脱贫困的必要条件,但该县由于地处偏僻,交通十分落后。册亨县城离黔西南州首府兴义市、广西百色市分别为130公里和220公里。距离省城贵阳400多公里,没有直达客车,出差贵阳要中途展转两天才能到达。汽车是该县唯一的交通工具,但县境内公路量少,现有公路13条,总长仅376公路,通车里程才310公里,还有13个乡不通公路。以面积计算,每百平方公路才有公路1.4公里,大大低于全省(15.8公里/百平方公里)和全国(9.2公里/百平方公里)的水平。全县公路没有一条柏油路,坡陡弯急,路面狭窄,危险路面多,桥涵多,基本属于四级和等外级公路。晴通雨阻的路段常年有100公里左右,占通车里程的三分之一。总起来说,该县公路数量少,质量差,技术标准低,通过能力弱,且分布不均。公路运输在工农业生产中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许多地方几十年来运输全靠人挑马驮,效率很低,严重影响了生产的发展。(五)生产力落后,资源优势难以转化为经济优势少、边、穷地区多是一个封闭体,是一个未开化的地带,地上地下都有极丰富的自然资源。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地区确是“富饶的贫困”。若论册亨县有什么优势的话,那就是自然的资源优势占主要地位。到目前为此,已发现的地下资源有金、锑、硫磺、雄黄、珠砂、铅、火硝、大理石、冰川石、无烟煤、铜、铁、锡等宝贵的矿产资源,还可能蕴藏有石油资源。据地质部门测定,册亨金矿还是个富矿,很有开采价值。

Ⅵ 贵州最贫穷的地方在哪里

因为历史以来的交通闭塞、土地石漠化、高寒等等客观因素,导致贵州整体经济发展滞后于其它地区,在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连片贫困地区:

乌蒙山区。没错,那句着名的诗词“乌蒙磅礴走泥丸”说的就是这里。地处云贵川交界地带,沟壑纵横山谷幽深,土地贫瘠,严重缺水,少田,土地以产薯仔、玉米为主。当地人的住房以石块堆砌、土砖为墙、毛草瓦。人口众多。这是几十年以前的状况,最近几年扶贫力度空前加大,面貌焕然一新,但是仍然有一些地方落后于山外。

麻山瑶山地区。这一说法也许很多80年后、90后没有听说过,在80年代以前,“麻山、瑶山”就是贫穷的代名词。麻山地区说的是安顺市的紫云县与黔南州的惠水县、黔西南州的望谟县交界一带山区,这里的土地石漠化极其严重,缺水少粮,交通闭塞;你有没有听说过有个苗寨一百多号人在一个硕大的天然山洞里住了上百年的故事?那个故事说的就是麻山腹地一处真实存在,至今仍在。

你有没有听说过“两片瑶”?有没有看过两片瑶女子只用一块土布搭住前胸后背而弯腰时啥也能被人看见的照片?这种服饰很奇特,形成原因之一就是穷,没钱买布做衣服。这是瑶山,在贵州广西交界地带,那里因为交通闭塞而保留下一片植被茂密的森林,形成了如今的荔波小七孔景区。

月亮山区。湖北神龙架野人传说闻名世界,在贵州与广西湖南交界的月亮山区也有很多关于野人的传说。这里是苗岭腹地,地跨贵州广西两地的榕江、从江、环江、荔波、三都、融水等6县,居住着苗、侗、水、瑶等民族。十多年前,仍有零星村寨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

武陵山区。这里是黔东,贵州、湖南、重庆交界地带。红军长征之前,贺龙的红三军曾奉命开拔至此,开辟了黔东革命根据地。细想一下,你会发现几乎所有的根据地都是在贫困地区。

大娄山区。娄山关你肯定知道。大娄山脉地处黔北与重庆交界处。

最近一二十年以来,随着国家扶贫开发工作的深入推进,这些地区的经济有了长足发展,贫困面貌有了重大改观,许多不宜人居的村寨得到整体生态移民搬迁,脱贫了,不再是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穷日子。

但是,这些连片贫困地区仍有不少人的生活处于困境,贫困程度仍是外人所无法想象的。

Ⅶ 贵州经济相对落后目前的经济主要是以什么为重点

以下都是贵州的支柱产业,全部是我从截取的公开报道名称

烟税------近代贵州经济的支柱——烟税
煤电-----为主的能源工业成为贵州最大经济支柱
建筑业已发展成为贵州国民经济支柱产业

贵州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磷及磷化工产业
贵州省的支柱产业是电力工业,和旅游业

旅游业成为贵州经济的支柱产业
贵州:茶产业已成为现代农业经济新支柱
贵州矿业经济成支柱产业

Ⅷ 贵州哪些地区经济不太发达,比较落后的

贵州地区经济不太发达,比较落后的:
贵州境内,除了黔西南州,其他地州市(包括当地的乡镇和农村地区),结合多年以来了解的情况,总体来说,目前贵州最穷的地方还是毕节地区,特别是毕节的一些偏远乡镇,有些属于国家级贫困地区,但是毕节市近些年发展较快。另外铜仁也比较穷,铜仁汞矿锰矿多(有名的万山汞矿就在铜仁),但是现在随着汞矿等重金属矿业的没落,再加上其他各种因素,铜仁发展还处于调整转型期,总体经济较为落后。

Ⅸ 经济最落后的十个省

现在中国最穷的甘肃省,因为甘肃省近年的人均GDP一直是最低的,始终位列十大最穷省份榜首。

甘肃省位于中国西北地区,东通陕西,西达新疆,南瞰四川、青海,北扼宁夏、内蒙古,西北端与蒙古接壤。甘肃经济不发达,与其地理环境有很大关系。很多都是黄土高原、就是戈壁滩,不是戈壁滩就是沙漠地带,黄土地本身容易水土流失。

(9)贵州哪些工业十分落后扩展阅读

甘肃省的历史发展:

甘肃之名始于西夏,我们就从西夏开始。历史上的西夏领土基本上接近面前说到的甘肃辖区面积最大的时候。今天,很多学者都为这个地方割据政权曾经创造的灿烂文化而津津乐道,没有错的,但这“灿烂文化”是以当时这一区域人们的汗血甚至生命为代价的。

此后,历经元、明、清三朝,战乱的问题一直在这里没有真正得到歇息。甚至到了民国马家军阀为发展壮大自我实力,仍然采取了严苛的兵役制度,使得人民难以休养生息,土地不堪重负。是为甘肃贫穷原因之二。

参考资料来源:

阅读全文

与贵州哪些工业十分落后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大兴汽车美容中心在哪里 浏览:615
奔驰ccoupe18款二手多少 浏览:793
仪征工业区怎么样 浏览:666
汽车购置税有多少钱 浏览:677
奔驰e320的有哪些功能 浏览:167
绍兴工业废气治理哪个好 浏览:792
西电与西北工业大学哪个好考 浏览:820
汽车出厂重量准确性是多少 浏览:153
工业蜂蜜怎么制成的 浏览:635
天津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哪个好 浏览:102
低配宝马x5有什么配置 浏览:820
奔驰模型一天多少钱 浏览:766
汽车排期到生产要多久 浏览:523
双座跑车奔驰多少钱 浏览:407
潼南周边哪里有工业区 浏览:110
丹东康铃汽车哪里卖 浏览:992
老款宝马仪表怎么设置中文 浏览:285
奥迪a2l头枕怎么拆 浏览:466
宝马三系皮带轮多久换 浏览:981
奔驰500e现在多少钱 浏览: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