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广东河源市有多少个区,多少人口,各类学校各有多少人
河源市管辖着源城区、东源县、龙川县、紫金县、连平县、和平县共五县一区。
在2002年,全市人口为332万。
各类学校各有多少人我没有找到,只找到全市各类学校的列表
河源市学校列表
河源市第一中学 紫金中学 广东龙川一中
连平县连平中学 和平县贝墩中学 东源中学
河源市第二小学 紫金县二中 龙川县上坪第二中学 连平县附城中学 和平贝墩镇中心小学 东源县船塘中学
河源市第三小学 紫金县三中 龙川县车田中学 连平县忠信中学 和平长塘镇中心小学 东源县黄村中学
河源市娴兰中学 紫金县尔崧中学 龙川县岩镇中学 连平县隆街第二中学 和平县长塘中学 东源县仙塘中学
河源中学 紫金县紫城中学 龙川县实验中学 连平县元善中学 和平县大坝育才中学 东源县灯塔中学
河源田家炳实验中学 紫金县附城中学 龙川县铁场中学 连平县惠化中学 和平大坝镇中心小学 东源县蓝口中学
河源市第一小学 紫金县乌石中学 龙川县赤光中学 连平县陂头中学 和平县大坝中学 东源县船塘镇李田学校
河源市职业学校 紫金县士贵中学 龙川县赤光第二中学 连平县贵东中学 和平东水镇中心小学 东源县半江镇中学
河源市卫生学校 紫金县中山中学 龙川县鹤市中学 连平县九连中学 和平县东水中学 东源县锡场中学
河源市工业学校 紫金县庆龄中学 龙川县黄布中学 连平县隆街中学 和平县福和高级中学 东源县实验中学
河源市体育学校 紫金县敬梓中学 龙川县黄石中学 连平县内莞中学 和平公白镇中心小学 东源县黄沙中学
河源市兴华职校 紫金县水墩中学 龙川县锦归中学 连平县崧岭中学 和平县公白中学 东源县新回龙中学
东源灵通职校 紫金县琴江中学 龙川县老隆第二中学 连平县高莞中学 和平古寨镇中心小学 东源县柳城中学
东源卫生学校 紫金县龙窝镇中 龙川县龙母职业中学 连平县三角中学 和平县古寨中学 东源县上莞中学
连平县职业学校 紫金县龙窝三中 龙川麻布岗第二中学 连平县油溪中学 和平合水镇中心小学 东源县久社中学
和平县职业学校 紫金县洋头中学 龙川县培英学校 连平县大湖中学 和平县合水中学 东源县黄田中学
龙川县职业学校 紫金县苏区中学 龙川县田心第二中学 连平县田源中学 和平中学 东源县涧头中学
紫金县职业学校 紫金县南岭中学 龙川县四都中学 连平县上坪第二中学 和平县横江中学 东源县黄村崇伊中学
河职院中专部 紫金县瓦溪中学 龙川县新田中学 连平忠信镇中学 和平县教师进修学校 东源县义合中学
东源教师进修学校 紫金县九和中学 龙川县义都中学 连平县忠信镇第三中学 和平县九连中学 东源县南湖中学
河源市技工学校 紫金县蓝塘中学 龙川贝岭镇中心小学 连平县绣缎中学 和平礼士镇中心小学 东源县康禾中学
河源中英文实验学校 紫金县育新中学 龙川赤光镇中心小学 连平县雁桥中学 和平县礼士中学 东源县双江中学
河源中学实验学校 紫金县蓝塘三中 龙川登云镇中心小学 连平县上坪中学 和平县俐东中学 东源县蓝口二中
源城区教育信息网 紫金县凤安中学 龙川黄布镇中心小学 连平县溪山中学 和平俐江镇中心小学 东源县顺天中学
源城区第一中学 紫金县好义中学 龙川老隆镇第一小学 连平县第一小学 和平县俐江中学 东源县灯塔镇中学
源城区第二中学 紫金县上义中学 龙川黎咀镇中心小学 连平县第二小学 和平俐源镇中心小学 东源县漳溪中学
源城区啸仙中学 紫金县古竹中学 龙川龙母镇中心小学 连平忠信镇中心小学 和平县俐源中学 东源县叶潭中学
源城区东埔中学 紫金县新智中学 龙川田心镇中心小学 连平内莞镇中心小学 和平县彭寨一中 东源县骆湖中学
源城区埔前一中 紫金县义容中学 龙川铁场镇中心小学 连平田源镇中心小学 和平县彭寨二中 东源曾田中心小学
源城区埔前二中 紫金县龙兴中学 龙川通衢镇中心小学 连平油溪镇中心小学 和平县彭寨三中 漳溪畲族乡中心小学
源城区源西中学 紫金县青溪中学 龙川义都镇中心小学 连平溪山镇中心小学 彭寨镇中心小学 东源县康禾中心小学
源城区东升学校 紫金县黄塘中学 龙川紫市镇中心小学 连平陂头镇中心小学 和平青州镇中心小学 东源县涧头镇中心小学
源城区宝源学校 紫金县柏埔中学 龙川县田家炳中学 连平元善镇中心小学 和平县青州中学 东源县灯塔镇中心小学
源城区下城小学 紫金县临江中学 龙川县佗城中学 连平上坪镇中心小学 和平热水镇中心小学 东源县上莞镇中心小学
源城区上城小学 紫金县临江二中 龙川县金安中学 连平三角镇中心小学 和平县上凌中学 东源县柳城镇中心小学
源城区上角小学 紫金县紫城中心小学 麻布岗中学 连平绣缎镇中心小学 和平上陵镇中心小学 东源船塘三河中心小学
源城区下角小学 紫金县附城中心小学 龙川县职业高级中学 连平隆街镇中心小学 和平县实验初级中学 东源县久社中心小学
源城区新兴小学 紫金县乌石中心小学 龙川县附城第二中学 连平大湖镇中心小学 和平县四联中学 东源新回龙镇中心小学
源城区城南小学 紫金县中坝中心小学 龙川县丰稔中学 连平高莞镇中心小学 和平下车镇中心小学 东源县蓝口中心小学
源城区卫星小学 紫金县敬梓中心小学 龙川县黎咀中学 连平县元善镇小学 和平县下车中学 东源县骆湖中心小学
源城区东埔中心小学 紫金县水墩中心小学 龙川县黎咀第二中学 连平县忠信镇小学 和平县阳明一小 东源县顺天镇中心小学
源城埔前镇中心小学 紫金县龙窝中心小学 龙川县谷前中学 连平县青少年宫 和平县阳明二小 东源县船塘中心小学
VCM学校 龙窝第二中心小学 龙川县龙母永和中学
和平县阳明三小 东源县新港镇中心小学
源城区光明学校 紫金县苏区中心小学 龙川县田心中学
和平县阳明六小 东源县黄村中心小学
紫金县南岭中心小学 龙川县细坳中学 龙川县新城小学 和平县阳明三中 东源县叶潭镇中心小学
紫金县瓦溪中心小学 龙川县郑马中学 龙川附城镇中心小学 和平县阳明中学 东源县黄田中心小学
紫金县九和中心小学 龙川县贝岭中学 龙川上坪镇中心小学 和平优胜镇中心小学 东源县锡场镇中心小学
紫金县蓝塘中心小学 龙川县黄石职业中学 龙川四都镇中心小学 优胜中学 东源船塘黄沙中心小学
紫金县凤安中心小学 龙川县龙母中学 龙川丰稔镇中心小学 和平阳明镇第二中学 东源县义合镇中心小学
紫金县好义中心小学 龙川县丰稔第三中学 龙川县维嘉小学 东源县仙塘镇中心小学
紫金县上义中心小学 龙川县石坑中学 龙川黄石镇中心小学 东源县第一小学
紫金县古竹中心小学 龙川县黄布第二中学 龙川车田镇中心小学 东源县半江中心小学
紫金县义容中心小学 龙川县洋贝中学 龙川佗城镇中心小学 东源县双江镇中心小学
义容第二中心小学 龙川县回龙中学 龙川新田镇中心小学 东源县新丰江中学
紫金县黄塘中心小学 龙川县上坪中学 龙川县实验小学 东源县三河中学
紫金县柏埔中心小学 龙川县车田第二中学 龙川回龙镇中心小学 东源县曾田中学
紫金县临江中心小学 龙川县佗城第二中学 龙川县岩镇中心小学 东源县第二中学
紫金县第一小学 龙川县回龙第二中学 龙川细坳镇中心小学
紫金县第二小学 龙川老隆镇第三小学 龙川鹤市镇中心小学
紫金县第三小学 麻布岗镇中心小学 龙川老隆镇第二小学
紫金县白溪学校 龙川县广播电视大学 龙川县通衢中学
紫金县机关幼儿园 龙川第一中学 (镜像)
㈡ 龙川有多少产业园
产业转移园中投产4家,在建12家
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园曾在去年的全省省级产业转移园考核中,因污水处理厂建设滞后等原因被亮“黄牌”,按照考核规则,一旦园区连续两次被亮黄牌,则会被亮“红牌”,被取消省级转移园的资格。如果今年“保牌”成功,龙川将在引进项目、加快项目启动方面有什么举措呢?
龙川县委书记段邦贤介绍说,首先,目前,龙川产业转移园已完成首期建设面积3.23平方公里,落户企业23家,其中投产4家、在建12家、筹建7家,力争5年内使园区建设面积扩大到10平方公里。其次,为拓展产业发展空间,龙川在县城新城区火车编组站以北地区规划了占地面积20平方公里,目前首期建设用地已获省政府批复,征地拆迁及招商引资等前期工作正扎实推进。第三,宝龙、宝塘、梅村、枫深、航辉、新城等工业小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已成为该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阵地和财政增收的主要税源。
据统计,目前,龙川县工业园区规划控制面积54.9平方公里,已开发5.79平方公里,落户园区项目达48个,其中投产24个、在建12个、筹建12个。
在农业和旅游业方面,龙川正加快推进规划面积为10平方公里的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目前基地首期500亩建设用地已获省政府批准;发挥“中央苏区县”品牌效应,进一步挖掘红色革命文化资源,做大做强红色经典游。
㈢ 老隆镇的产业转移
梅河高速登云出口、205国道边,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园的巨幅广告牌旁,一栋栋现代化建筑傲然挺立在这里,颇为引人注目。
从荒山野岭到工业新城,大坪山的变迁正是龙川县发展工业的一个缩影。该县大力推进园区建设,通过盘活、整合废旧厂房和老工业基地,规划建设了面积共3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落户企业共33家,初步形成了电子、制鞋、织造、制药为主导产业的工业架构。
龙川县结合本县实际,加快县域经济发展,舍得花本钱造环境,围绕“三路两江”(即京九铁路、梅河高速公路、205国道及东江、韩江)进行布局安排,按“规划一块、建设一块、成效一块”的模式,建设“两园四小区”。已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宝龙、宝塘工业园,枫深、航辉、新城、梅村工业小区。
2008年11月,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顺利夺得“省级产业转移园”金字招牌。龙川县把该工业园区建设定为发展工业的“主战场”,致力打造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最佳平台。
深圳南山(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区位优越:205国道穿越其中,梅河高速公路在该地段设有登云出入口,离县城老隆约为10公里,距京九线华南地区最大的编组站不足20公里,交通便利。园区规划总控制面积28平方公里,其中首期开发面积4平方公里。园区规划主导产业是电子、通讯及其相关产业。园区首期开发建设项目预计投资5.17亿元人民币,投资分5年完成。
园区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总体思路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开发一块、配套一块、成效一块”的原则进行开发建设,立足两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力争把该工业园打造成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和广东省示范性产业转移工业园。去年以来,该县加快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已投入1.9亿元,完成了首期4平方公里的土地平整工作,园区道路、管网、供水、变电站、污水处理厂等工程建设扎实推进。落户该园区的企业6家,其中投产1家,在建3家,筹建2家。
为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龙川县还充分利用京九铁路编组站的优势,在编组站以北地区规划控制建设20平方公里的幸福工业新城,并与深圳市宝安区签订了联合创建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园的合作协议,努力将该园打造成物流、机械制造为主导产业的工业新城。
㈣ 湖南桂阳县城区人口有多少有那几个工业区
一园六区
人口17万
目前,以县城为中心的“一园六区”的22平方公里大工业园区基本成形,园区共聚集规模企业78 家,初步形成了以矿产、化工、建材、电子信息、食品加工为主导的五大产业集群,签约和在谈项目达20余个总投资过100亿元,工业项目建设呈现出蓬勃发展、大干快上的良好态势;同时,我县积极以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为平台,通过县城扩容提质带动新型城镇化;近年来累计投入10亿余元,先后启动了舂陵大道等 10余条城区干道建设工程,8平方公里芙蓉新区建设框架全面拉开,县城建成区面积达20平方公里,人口17万,一座桂阳新城正在崛起;
㈤ 龙川县的经济
2014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16.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5.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05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8.58亿元,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54.9亿元,增长6.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6214元(按常住人口计算)。 农业,包括农(种植业)、林、牧、副、渔业,本卷专述种植业。
龙川地处丘陵山区,山多田少,光、温、水条件较好,具有发展种植业的良好自然条件。1977年以前,神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60%以上。1978年底以后,农村多种经营发展较快,种植业比重下降。1985年,种植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52.7%。
建国前,一家一户经营,无力改变生产条件,耕作制度落后,洪、涝、旱、病虫灾害频繁,农业生产水平极低。贫苦农民仅能半饥度日。民国32年(1943年)统计,全县年产稻谷3.02万吨,亩产78.5公斤。
建国后,经过土地改革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变革生产关系,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兴修水利,治山、治水,改造山坑低产田,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推广农业机械和科学种田。农业生产虽然经受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产值仍然逐年上升。特别是1979年后,农村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实行包干到户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会主义按劳分$的原则得到真正体现,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涨,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1985年,农业总产值1.23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59.1%。其中种植业产值6884.8万元,比1949年增长137.3%,比1978年增长19.7%。
2014全年实现了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7.05亿元,增长3.7%。其中:种植业产值18.99亿元,增长2.3%,林业产值7.4亿元,增长10.5%,牧业产值8.33亿元,增长1.0%,渔业产值1.35亿元,增长1.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98亿元,增长9.9%。
全县粮食作物播种面积66万亩,粮食总产量30.41万吨,其中:稻谷产量25.4万吨。花生总产量1.25万吨。年末水果面积9.61万亩,水果总产量7.77万吨。
全年生猪出栏26.13万头,出售和自宰肉用禽396.03万只,家禽肉产量5306吨;肉类总产量2.88万吨,其中:猪肉产量2.09万吨;渔业养殖总面积3.2万亩,水产品总量1.42万吨。
农业投入加大,生产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地膜用量496吨,农药用量760吨,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20100吨。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8.34万千瓦,农村用电量15940万千瓦时。有效灌溉面积24.52万亩,机电排灌面积0.983万亩。 龙川早在宋、元时代,已有陶瓷、纺织、造纸、造(木)船等手工业。明、清时期,采矿、冶炼生产和竹木、藤草、铜器、鞋革、车衣、食品加工业具有一定规模。民国期间,各种民营个体手工业比较普遍,生产品类较为广泛,其中佗城草席、贝岭东庄纸、老隆皮枕头及牛筋糕等产品颇有名气,畅销县内外。
建国后,龙川工业生产有很大发展,国营、集体和个体工业遍布全县城乡,主要有电力、森林工业、采矿、冶炼、铸造、造纸、造船、印刷、化工、食品、饮料、建材、日用陶瓷、酿酒等工业。1985年,全县有各类工业企业1532个,其中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55个(含省办1个,地区办2个),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183个(县办10个,区镇办173个),其他工业企业1294个(乡村办236个,农村合作办130个,农村个体办925个,城镇办3个),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5583人,集体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6637人(其中区、镇工业企业职工5394人)。年工业总产值8495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2.08亿元的40%,比1949年281万元增长29.2倍。
2014全县完成全社会工业总产值114.91亿元,完成工业增加值37.2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7.0%和18.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90.14亿元,工业增加值28.27亿元,分别增长21.0%和23.4%。其中园区实现工业增加值18.8亿元,增长45.7%,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66.5%。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96.77亿元,增长19.28%。
㈥ 东莞黄江裕元工业园现在有多少员工今年有什么厂搬进或搬出吗
今年经济危机,很多厂效率不好,处于办倒闭状态了,
好比福泰,基础上没啥定单,也只发个基本工资等等,就让你自己走人了。
精成科技,也走了很多人,就象威成,以前一到两千人,现在就一百人,宿舍都空了好多了。
裕成的宿舍都空了好几栋了,人数锐减。
整个裕元加起来早就已经没有10W人了。
不过明摆着迁出的厂或者直接宣布倒闭的,那倒是没有。
裕元的公司最喜欢吃喝了,没事部门主管或者公司就组织聚餐,吃是一大文化,所以个人觉得生意最好的,还是开饭馆,当然就看你开什么规模的了,不过不要太大,中等就行。
不过精成科技对面,原来裕元足球场那里,现在已经全部改建成工厂及宿舍了,听说是中山宝元鞋材大底厂要搬过来,大概有几万人,从规模上看,应试有那么多,现在厂房快建好了,只是啥是搬过来就不知道了。
不知道你现在去开店,门面费会不会低些,毕竟现在经济危机嘛。
㈦ 龙川的经济怎样
龙川现在的经济还不发达,不过未来发展还是很有潜质的,是粤北崛起的一个新星。
龙川县有98万的人口,还有3089平方公里的辖区面积,这样的体量在沿海县市中堪称“巨无霸”。不过和粤北很多兄弟县市一样,龙川县的经济还不发达,这么大的体量只有123亿元的GDP,这一点与广东县市的身份格格不入。
2021年1季度,龙川县地区生产总值为37.50亿元,同比增长20.5%,两年平均增长3.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5.90亿元,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为7.80亿元,同比增长44.2%,两年平均增长0.3%;第三产业增加值为23.81亿元,同比增长17.0%,两年平均增长4.0% 。
拓展资料:
龙川:
龙川县,广东省河源市辖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县总面积3089平方千米 ,辖24个镇,315个行政村,42个居委会,1379个自然村,5658个经济合作社,县政府驻于老隆镇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县常住人口为595471人(第七次人口普查) 。
龙川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始置龙川县,是中国保留最古县名的县份之一。旧治佗城,自秦至民国,为县或州治所,南汉移循州治于此,州县并存达四百余年,为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素有岭南古城之称。龙川县是客家古邑,通行客家语。
龙川县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广东生态保护发展示范区 。2016年3月,被命名为“中国空气能产业基地”,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龙川县享受原中央苏区县优惠,境内设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 。
2020年,龙川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1.97亿元。
㈧ 河源是哪个县最穷
龙川。以前河源也是一个县,评市的时候,龙川和河源都达到的规定的经济外还有人口数量,但是龙川人口少,才落选。
资料补充:
龙川县,广东省河源市辖县。地处广东省东北部,东江和韩江上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县总面积3089平方公里 [35] ,辖24个镇,315个行政村,42个居委会,1379个自然村,5658个经济合作社,县政府驻于老隆镇 。
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龙川县常住人口为595471人 。
龙川县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公元前214年(秦始皇三十三年),始置龙川县,是中国保留最古县名的县份之一。
旧治佗城,自秦至民国,为县或州治所,南汉移循州治于此,州县并存达四百余年,为县、州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中心,素有岭南古城之称。龙川县是客家古邑,通行客家语 。
龙川县是全国重点生态功能区,广东生态保护发展示范区 。2016年3月,被命名为“中国空气能产业基地”,2019年3月被列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龙川县享受原中央苏区县优惠 ,境内设深圳宝安(龙川)产业转移工业园。
据考查,在新石器时代,今龙川县境内佗城坑子里、上印牛背岭,紫市坪岭头、九龙岗,丰稔牛角塘,登云鲤鱼山,龙母坪背岗等地已有人类从事渔、猎、耕、织等活动。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平南越,置龙川县,赵佗为令,属南海郡。龙川得名缘由,一曰博罗之东乡(古龙川)有龙穿地而出,即穴流泉,因以为号。
据裴渊《广州记》:本博罗县之东乡,东龙穿地而出,即穴流泉,因以为号。一曰龙潭自_山分注会于川,故名龙川。其时龙川县地辽阔,包括今之粤东大部分地区。据《南越志》:“县北有龙穴山,舜时有五色龙,乘云出入此穴。”县名由此。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龙川为南越国辖地。
汉高祖十一年(公元前196年),赵佗归汉,保留封地,龙川县仍属南越国辖地。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平南越,设置交趾部,龙川属南海郡。
献帝建安八年(203年),改交趾为交州,龙川属南海郡。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改交州为荆州,龙川仍属南海郡。
㈨ 惠州市博罗县一共有多少个镇。各镇分别有什么工业区
截止2020年2月,博罗县辖15个镇(石湾、杨村、园洲、福田、长宁、龙华、湖镇、柏塘、泰美、公庄、杨侨、麻陂、石坝、观音阁、横河)、2个街道办(罗阳街道办、龙溪街道办)、1个管委会(罗浮山管委会)和378个行政村(社区),常住人口120多万人。
拥有较大规模工业园区的乡镇分别为:
1、石湾镇,拥有工业园区3个,分别是石湾科技产业园、石湾汽车产业园、惠州(石湾)综合物流园。其中,石湾科技产业园落户企业有90家,已建成投产企业62家;石湾汽车产业园已签约落户企业13家,总投资50.4亿元;惠州(石湾)综合物流园正在规划建设中。
2、罗阳街道,拥有鸿达工业园、洲际工业园、鸡麻地工业区、小金工业区、义和工业区五个产业园区,截至2017年,街道共有各类大小企业2412家,其中规模以上(限上)企业180家。
3、杨村镇,规划有三个工业开发区,即莲湖工业区、羊和科技产业园、金杨工业区。
4、园洲镇,拥有新世纪工业园,丰平乡工业园、园洲民营工业园、桦阳工业园、寮仔工业区、深沥第四工业区、九潭佛岭工业区 永鑫工业园区、下南工业区沙头工业区、阵村工业区、深沥工业区、宏基工业区、桔龙工业区、廖尾工业区、禾山工业区、田头工业区等20余个园区。
5、长宁镇,现有主体工业园区3个,分别为东升工业园区,岭排工业园区和金园工业园区。
6、福田镇,福达工业区,福兴工业区。
7、柏塘镇,金湖工业园、崇基工业园和兴旺工业园。
8、泰美镇,板桥工业园、龙珠工业区。
9、杨侨镇,博东科技园。
(9)龙川工业园有多少人扩展阅读:
博罗县隶属于惠州市,是广东省唯一的全国百强县。2017年12月,当选中国工业百强县(第55名)。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县(区)。 2018年11月,入选2018全国“幸福百县榜” 、2018年工业百强县(市)。2018年12月,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
2018年全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650.18亿元,增长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3%。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增长较快,分别实现增加值增长11.5%和39.1%。全年全县规上工业企业中,有30家产值超5亿元。
㈩ 龙川五八同城龙川登云镇工业园有什么工厂
龙川五八同城龙川登云镇工业园有四家工厂。
龙川纽恩泰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景旺电子有限公司,河源坤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中建二局广东建设基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