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和日本综合国力哪个强是综合实力!不是军事实力!
当然是中国了 1、经济上我们GDP总量已经超过日本 2、军事上日本虽然有受到二战战败国的影响 只能拥有自卫队 当人家武器装备 人员素质等都是世界一流的 受限于军事化人数 差了中国好几级 而且目前我国的先进武器也不会太过逊色 因此 军事上依然中国占优势 3、政治 中国是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 与非洲多数国家交好 与发展中国家巴西 俄罗斯来往密切 而日本在政治交往中 除了打打经济牌 别无建树 而且还是非正常国家 上次其迫切想入常 就是希望赢得政治正常化 因此这一环节依然是中国领先 4、软实力 日本文化除了动漫 动作片 还有几代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基本上是作为一个文化输出国存在 即便是中国现代很多文化也深受其影响 而中国现目前除了有世界工厂的美誉外 就是知识产权保护不力 山寨立国等 这一环 日本胜出
综合来看 中国的综合国力强于日本
Ⅱ 日本和中国的工业体系哪个更加完整
现在的话,当然是中国了,从高端军工、航天,到普通机床都可以生产,体系完善,现在公认的世界大国为什么只有中美俄呢,就是因为只有这三个国家是完完全全的工业体系完善的国家
Ⅲ 当今,中国和日本哪个工业化程度更高
是日本,他们不但规模大,基础牢,高尖端,而且产业链完善…但我们国家也不弱,要知道我们国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发展成这样已经不能不说是个奇迹了,而且我们国家这几年工业发展速度一直很高,现在我们国家的机床数仅低于美国!所以说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重工业一定会超过日本的!
Ⅳ 中国经济比日本经济谁强
中国13亿人创造的经济总量不敌日本1亿人口中国总量世界第3日本第2不过这两年中国总量马上就会超过日本但是人均遥遥无期所以中国和日本的经济差距相当大不要听网上说什么中国多么多么强大了,和日本比差的远了。
Ⅳ 现在中国和日本的重工业哪个更强
中国。
Ⅵ 日本的真正经济实力是怎样日本和中国差距多大
日本的真正经济实力是怎样:
对日本发展的看法和评价不能简单地被中国经济总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的表象所掩盖。总体上,日本经济社会发展已经进入高度发达文明的程度。
日本还是世界上最公平的国家之一。日本朋友甚至开玩笑说,我们是真正的社会主义国家。
日本和中国差距多大:
经济实力方面存在巨大差距。虽然中国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但中国的国土面积是日本的25倍,人口是日本的10倍多,反过来日本的人均GDP是中国的10倍。2010年,日本人均GDP是42150美元,而中国只有4260美元。
日本在世界上的高收入国家中名列前茅,而中国仅排在第120位左右。日本经济方面的巨大优势突出体现在三个方面:工业制造,金融实力,技术优势。这是日本维持世界经济霸权的三大支柱。
强大的高端工业制造能力。日本三菱综合研究所的中村裕彦先生说,日本为什么能够成为世界上的高端制造大国?因为日本没有多少资源,能源自给率不到20%,粮食自给率只有28%,要维持日本人的生存,满足能源和粮食的进口需要,就必须发展具有强大竞争力的制造业,这是日本的生存之道和生命线所在。
日本正是以这种深刻认识和进取精神,牢牢占据世界制造业的高位。工业实力和强大的制造能力成为日本最重要的王牌。工业制造业的高度自动化,使日本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机械设备和工业机器人制造大国。
世界500强企业中,日本共有68家跨国企业上榜,仅次于美国而居世界第二位。日本产生了一大批世界知名公司和品牌,如丰田、三菱、日产、索尼、东芝、松下等,其产品技术含量和质量精益求精,享誉全球。
在日本工作的中国教授告诉我们,日本产品很少有质量问题,更不可能有假冒伪劣,同样的产品各地价格也相差不多,顾客尽管放心购物。日本制造成为品牌,技术,质量的代名词。
强大的金融实力。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确立了世界金融帝国的地位,后来虽然受到泡沫经济破裂和金融危机的冲击,但金融实力依然强大。日本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2010年,日本的海外净资产总计为3.07万亿美元,相当于其国内生产总值的55.8%。
强大的技术优势。永远保持技术领先优势,这是日本手中的核心王牌。日本提出“技术立国”战略,在研发领域始终保持世界至尊地位。日本的研发投入占全球研发投入总量的20%,而其人口只占全球的2%。
日本的科研投入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3.4%,其中77%来自企业,而经合组织成员国的平均水平只有2.3%。全球十大发明型企业中,有八家在日本。其专利发明集中在电子,机械,精细化工,纳米新材料,能源与环保等高科技行业。在可见的将来,日本的技术领先地位难以动摇。
日本处在现代化的领先地位。访问日本期间,最直观的感受就是日本完善的基础设施,特别是发达的综合性立体交通体系。日本全国近1.28亿人,居住在面积只有37.78万平方公里的列岛上,而且还主要集中在本州岛上,但到处的交通都很通畅,包括东京这个国际化大都市,几乎看不到长时间堵车的现象。
主要是因为,虽然日本汽车工业发达,居民家庭汽车拥有率很高,但大城市地下铁路,地上高架轻轨构成了一个立体交通网,到任何一个地方都很方便,人们出行首选的是轻轨和地铁(日本人都叫电车),很少有人会开车上班,甚至一些大公司的经理,政府的高官也都乘坐地铁。
日本人很为他们完善便捷,节能环保的基础设施自豪,并认为日本在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方面具有向其他国家出口的优势。日本在城乡,区域发展方面已达到了比较均衡的状态。从南到北,沿途所见,各地区发展都很现代化。
日本的农村一样能够享受现代化发展的成果,交通便利,服务设施比较完善,生活水平与城市差别不大。与此相对照,中国的城乡、区域之间还存在着很大差距。特别是中国还处在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大规模流动的阶段,仅消化吸收这庞大的农村人口,最终达到城乡之间的相对均衡,恐怕就需要两三代人,几十年的时间,这就充分体现了中国与日本现代化的差距。
Ⅶ 五十年代,中国优先发展重工业,制造业比日本来说较高端,为什么制造业后来落后于日本
这是理论误区。诚然我们五十年代就开始优先发展重工业,也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果,但平心而论,那时引进的苏联的重工业技术比日本的工业技术还差得远。日本在四十年代就能大批量制造航空母舰和舰载机,也能制造潜艇,制造坦克、大炮都是平常事,实事求是地说,比我们那时的工业技术水平领先几十年,哪里能说比日本高端?这个观点完全不客观。因为原来工业基础差距太大,即使我们奋力追赶,差距不断缩小,但工业技术落后于日本的局面并未全面改观,但我们在航天、隐身飞机、高铁、巨型水轮机、超高压输电等方面已经领先于日本了,这值得自豪的。但整体工业技术仍有不小差距。不论是机床、工业控制系统、芯片甚至照相机、光学仪器方面,差距仍大,还需我们努力追赶若干年。作为发展中国家,长期经济困难。没有那么多资金或资源用于全行业的大量高强度投入,没有投入自然就没有产出,许多投入不足的行业落后也是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