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一五计划期间有什么成就
中华人民共和国一五计划期间,建成宝成、鹰厦等三十多条铁路,建成武汉长江大桥,使南北铁路贯通,建成康藏、青藏、新藏公路,沟通了西藏与内地的联系。十年建设时期,新修铁路8000多公里,建成兰新、包兰等铁路。“文革”时期,建成成昆、湘黔铁路,建成南京长江大桥,但由于动乱,交通运输堵塞,1975年邓小平进行整顿,交通堵塞现象才消除。改革开放新时期,建成大秦、京九、青藏铁路等。航空从无到有,发展迅速。
②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成就是什么
工业成就鞍山钢铁公司无缝钢管厂等三大工程,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飞机制造厂。交通成就新建宝成、鹰厦等铁路30余条,川藏、青藏、新藏公路相继通车密切了祖国内地与边疆地区的联系,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落成。
第一个五年的概括
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工业基础很薄弱尤其是重工业连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制定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开始的时间是1953年到1957年底一五计划的任务基本完成。
一五计划主要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一五计划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集中在工业和交通运输业两方面。
五年计划是中国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属长期计划,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③ ‘一五’计划的成就
1、春第一汽车制造厂。958年制造出新中国第一辆东风牌小轿车和第一辆红旗牌高级轿车。一汽的建成,开创了中国汽车工业新的历史。
2、沈阳第一机床厂。1935年建厂,称三菱机器株式会社(满洲国)。1953年——1955年,作为国家156项重点建设工程之一(国家投资旧币6113万元),引进前苏联机床制造与管理技术,实施全面改建。
3、沈阳飞机制造厂。中华人民共和国一家飞机制造企业。
4、鞍山钢铁公司。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国家集中力量建设鞍钢。
1、宝成铁路。1952年7月1日在成都动工,1954年1月宝鸡端也开工,1956年7月12日,南北两段在甘肃徽县黄沙河接轨通车,1958年元旦全线交付运营。宝成铁路宝鸡至凤州段是中国的第一条电气化铁路。
2、鹰厦铁路。是中国东南部地区重要的铁路干线。它北起江西鹰潭,南至福建厦门,全长694公里。它在鹰潭与浙赣铁路交汇。鹰厦铁路于1954年动工兴建,1957年竣工通车,曾经长期是进入福建的唯一铁路线。
3、青藏公路。这条公路于1950年动工,1954年通车。西宁市至格尔木市段路线计长782公里,其中属于平原和微丘区的里程为564公里,属于重丘区的里程为218公里。全段海拔为2200~3800米。格尔木市至拉萨市段计长1161公里,其中属于平丘区的里程为1013公里,在重丘区为148公里。全段海拔在4000米以上。
4、川藏公路。从1950年4月开始,经过11万军民的艰苦修建,北线于1954年12月正式通车,2000多名军民为此付出了生命。
5、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的江面上,是中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桥梁,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桥”,在中国桥梁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农业生产获得较大的发展。
1957年农业总产值完成原计划101%,比1952年增长25%,平均每年增长4.5%。粮食产量1957年达到3900亿斤,比1952年增长19%;棉花产量为3280万担,比1952年增长25.8%。粮食和棉花年平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7%和4.7%。五年内全国扩大耕地面积5867万亩。1957年全国耕地面积达到16.745万亩,完成原定计划101%。五年内全国新增灌溉面积21.810万亩,相当于1952年全部灌溉面积的69%。
五年内施工的工矿建设项目达一万多个,其中大中型项目有921个,比计划规定的项目增加227个,到1957年底,建成全部投入生产的有428个,部分投入生产的有109个。
苏联帮助我国建设的156个建设项目,到1957年底,有135个已施工建设,有68个已全部建成和部分建成投入生产。我国过去没有的一些工业,包括飞机、汽车、发电设备、重型机器、新式机床、精密仪表、电解铝、无缝钢管、合金钢、塑料、无线电等,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从而改变了我国工业残缺不全的状况,增加了基础工业实力。
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8%。1957年的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5%。原定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4.7%,实际达到18%。
1957年手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83%,平均每年增长12.8%。1957年的钢产量为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近3倍,原煤为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596,发电量为193亿度,比1952年增长164.4%。机床产量达2.8万台,比1949年增长17.7倍;棉布为50.6亿尺,比1952年增长3296,糖86万吨,比1952年增长92%。
④ 列举一五计划期间中国取得的主要建设成就。(至少六项)
鞍钢建成投产。
长春一汽。
沈阳第一机床厂。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
川藏、青藏、新藏公路通车。
1957年生产钢
535万吨,原煤
1.3亿吨,粮食1.95亿吨。社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3%,工农业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1.1%,农业为4.5%,工业为
18%(其中轻工业12.9%,重工业25.4%)。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1949年的30%上升到1957年的56.7%,经济结构发生很大变化,为中国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五年中,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52.1%,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11.9%,工业物质消耗降低2.3%,每百元产值提供利润17.1元;国民收入平均每年增长8.9%。全国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平均每年增长4.2%,其中,农民3.2%,职工4.9%。同时,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生产力发展创造了更有利的条件。
⑤ 一五计划取得重工业成就
A
⑥ 一五期间我国取得哪些成就
一、通过“三大”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初步建立了合理的工业布局,奠定了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第一个五年计划,简称“一五”计划(1953—1957),是在党中央的直接领导下,由周恩来、陈云同志主持制定的,1955年7月经全国人大一届二次会议审议通过。至1957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并为我国的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工业发展说明
1957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241亿元,比1952年增长67.8%。1957年的国民收入比1952年增长53%。1957年工业总产值超过原计划21%,比1952年增长128.5%。原定五年计划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4.7%,实际达到18%。
1957年手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83%,平均每年增长12.8%。1957年的钢产量为535万吨,比1952年增长近3倍,原煤为1.31亿吨,比1952年增长98.596,发电量为193亿度,比1952年增长164.4%。
机床产量达2.8万台,比1949年增长17.7倍;棉布为50.6亿尺,比1952年增长3296,糖86万吨,比1952年增长92%。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第一个五年计划
⑦ 我国“一五”期间取得了哪些成就“一五”建设成就有什么重要意义“一五”成就的主要原因
成就:①工矿业成就突出,建成500多个重要项目。②农业生产也按计划完成。③交通运输成就很大,新建铁路30多条;武汉长江大桥建成,康藏、青藏、新藏公路建成。④随着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得到改善。
原因:①党的正确领导:公布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选派优秀干部到工业路线上去,培养成为领导骨干。②国家正确的方针政策指导,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③中国人民高涨的劳动热情、工人展开劳动竞赛和技术革新运动;科技工作者大显身手;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工业建设。
意义:①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开辟了广阔前途。②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③积累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建设的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