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紫金县蓝塘工业园引进多少个项目

紫金县蓝塘工业园引进多少个项目

发布时间:2022-07-25 02:24:42

㈠ 蓝塘镇的大事年表

2004年1月 育新中学被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县教育局评为县一级学校。
2004年1月 蓝塘镇第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依法补选彭汉宏为镇长。
2004年1月 蓝塘圩镇供水工程上报河源市计委立项。该项目水库位于布心村羊角坑,计划总投资1,050万元,日供水量5,800多立方米。
2004年2月 蓝塘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2002~2003年招商引资一等奖。
2004年2月 蓝塘镇计划生育服务所被河源市委、市政府评为“先进服务所”。2004年3月 蓝塘镇被市科学技术协会、县科学协会评为河源市科普示范镇。
2005年3月 蓝塘镇计划生育服务所被县委、县政府评为先进服务所。
2005年3月 蓝塘镇党政办公室主任杜永华被县委、县政府评为1998~2003年地方志工作先进工作者。
2005年3月 蓝塘镇110千伏输变电站动工兴建,计划投资5,000万元。
2005年4月 省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张枫到蓝塘镇调研。
2006年4月 蓝塘镇被县政府评为2003年度环境保护工作先进单位。
2006年4月 蓝塘镇被县保密委员会评为2001~2003年度保密工作先进单位。
2006年5月 蓝塘中学被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县教育局评为县一级学校。
2006年6月 河塘小学、沙塘小学被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县教育局评为县一级学校。
2006年7月 蓝塘大道绿化工程全面完成,投资50万元。
2007年7月 蓝塘圩镇沿江路下圩至蓝塘大桥路段水泥硬底化改造工程完成,总投资45万元。
2007年8月 蓝塘实力液化石油气库投产,该站位于沙塘村格山塘紫惠公路左侧,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总投资400多万元。
2007年8月 蓝塘镇至留塘村主村道水泥硬底化改造工程竣工,长5.5公里,总投资130多万元。
2007年9月 紫金县公路局蓝塘养护中心落成,该楼位于蓝塘村,紫惠公路边,占地面积11,800多平方米,总投资400多万元。
2007年9月 广东立国制药有限公司被省人民政府评为广东省优秀高新技术企业。
2007年9月 蓝塘商贸城竣工,其中一层为农贸市场、二层为商铺,三至七层为商住楼,建筑面积12,000多平方米,总投资1,000多万元。
2007年9月 茜坑村主村道水泥硬底化改造工程动工,路长5.6公里,总投资130多万元。2007年9月蓝塘中心小学教师杜尔强被县评为先进教育工作者;蓝塘中学教师陈东平、育新中学教师贺茂华、蓝塘第三中学教师李露生、河塘小学教师黄九辉、百罗小学教师张桂梅被县评为优秀教师。
2007年10月 源兴蔬菜种植基地进场动工建设,计划种植面积3,200亩,总投资1,500多万元。该基地中心设在建联村,由深圳现代农业科技公司投资兴办。
2007年10月 市政协主席黄煜祯到蓝塘镇调研。
2008年10月 和睦村主村道水泥硬底化改造工程开工,路长6.5公里,总投资156万多元。
10月 蓝塘镇举行蓝塘恒鑫花园酒店、生物质热燃电厂、南油林业加工厂等引进项目签约仪式。合同利用外资1.4亿元。
2007年10月 沙塘村新建碧山小学教学综合楼工程竣工,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总投资50多万元。
2007年10月 蓝塘镇首届“夕阳红”文艺晚会在人民广场举行。
2007年10月 坣雅村新建学校主体教学楼,镇至坣雅村5公里主村道建设两项工程竣工,总投资190多万元。
2008年10月 蓝塘工商所办公楼竣工,建筑面积600平方米,总投资70万元。
2008年10月 蓝塘镇被县人民政府征兵办公室评为2003年征兵工作全优单位。
2008年11月 广东立国制药有限公司被广东省科技厅授予“广东省民营科技企业”和“现代企业制度示范单位”。
2008年11月 广东立国制药有限公司被河源市人民政府授予“河源科学技术进步奖”。
2008年12月 蓝塘文化遗址位于蓝塘中学的元峰塔修复建设奠基,该塔设计7层,基底面积64平方米,总投资40多万元。
2008年12月 紫金县村级财务公开现场会在蓝塘召开。
2008年12月 双兴村龙舟至九和镇龙卜村村道水泥硬底化改造工程动工,长4.3公里,计划总投资160万元。
2008年12月 县召开精神文明表彰大会。蓝塘镇被县委、县政府评为文明镇,镇委书记李进强被评为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分子;蓝塘、市北、留塘、告坑、坣雅、茜坑、元吉、半径、业坑、南山、布心、白沙、河塘、黄沙、和睦、塘田、双兴、蓝塘居委会等18个村被评为文明村;蓝塘国税分局、蓝塘地税分局2个单位被评为县文明窗口;育新中学、蓝塘派出所2个单位被评为县文明单位,141户评为文明家庭。
2008年12月 蓝塘圩镇供水工程奠基,计划总投资1,050万元。
2008年12月 蓝塘镇2005年元旦“松柏杯”男子篮球赛开赛。
2008年12月 蓝塘镇建联小学被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县教育局评为县一级学校。

㈡ 国家对工业园区及招商引资有什么优惠政策

一、企业准入政策第一条 除国家法律、法规明令禁止外,只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企业和项目均可入驻园区。第二条 入驻园区的企业和项目投资、产出强度必须达到135万元/亩、270万元/亩。 二、土地使用政策第三条 固定资产投资5000万元以上或年实现税金500万元以上的项目,建设用地按综合地价每亩6万元出让,或实行租赁方式租用园区土地。第四条 基础设施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统一规划和建设,达到“七通一平”(即公路、电力、给水、排水、电话、电视、网络等通畅通达和场地平整)后提供给入驻企业。第五条 园区自建标准厂房按优惠价出租、出售。第六条 投资者依法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年限为50年。三、税费优惠政策第七条 企业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政策收取的城市建设配套费,50%安排给企业用于配套设施建设。第八条 企业在开办、建设和生产经营中所涉及的行政事业性收费(不含第七条城市建设配套费),属县内收取上缴市级的,按最低限收取;属本级政府和部门收费权限内的,只收取工本费,其余一律免收或先收取后再安排给企业。第九条 企业自项目建成投产缴纳企业所得税年度起,在享受国家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前3年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县级财政分成实得部分全额安排给企业发展再生产,第4至5年减半安排。第十条 企业在项目建设期和建成投产后,除所得税按第九条执行外,其他每年应缴纳的税收县留成实得部分,县财政在5年内按30%安排给企业发展再生产;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按50%安排。 第十一条 首次固定资产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或项目贷款,其生产设施固定资产贷款由县财政全额贴息3年。四、服务保障政策第十二条 园区企业入驻手续办理实行“代办制”。对入驻园区企业,自协议签订后,企业申办各种证照手续,在企业提供必要的报件下,可委托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全程代办。第十三条 园区企业缴纳行政、事业性收费实行“一票制”。第十四条 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出现的外部环境问题,由县工业园区管委会组织有关乡镇及部门及时协调解决。第十五条 县政府保护企业合法经营,努力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到园区企业检查工作,必须经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同意。严禁任何单位和个人以任何方式向园区企业摊派、拉赞助。五、激励招商政策第十六条 县级各部门向园区引进项目或企业,自投产之日起前5年,每年按其引进项目或企业上交税收县级财政分成实得部分兑现优惠政策后余额部分的10%,安排专项工作经费。第十七条 各乡镇向园区引进的项目或企业,自投产之日起上交税收,县级财政分成实得部分兑现优惠政策后的余额,5年内全部计入引进乡镇。第十八条 个人或县外机构向园区引进投资额度1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或企业,报经县委、县政府同意,按投产当年实现税金的10%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限额100万元。第十九条 县级各部门为园区建设和发展争取的项目资金,按实际到位资金的5%安排工作经费,最高限额100万元。六、政策兑现程序第二十条 企业及有关单位、个人向县工业园区管委会提出政策兑现申请,经县工业园区管委会会同有关部门初审,报县政府审批后兑现。七、其它第二十一条 凡累计固定资产投资2000万元以上或当年向本级国库实现入库税金100万元以上的外来投资者,县政府为企业董事长和总经理颁发“外来投资者绿卡”。第二十二条 对固定资产投资10000万元以上或年上缴税金1000万元以上的特别重大项目,实行“一企一策、一事一议”。第二十三条 本文未涉及的优惠政策,凡国家、市、县有明文规定的,可同时享受。第二十四条 自执行本政策之日起,国家和市、县出台新优惠政策的,从其规定。第二十五条 本政策由县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负责解释。第二十六条 本政策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㈢ 四会主要的工业区及主要的工业部门

服装厂

㈣ 紫金县蓝塘镇穷吗

紫金县蓝塘镇不穷。东省紫金县辖镇,为纯客家镇,是省定中心镇和全国重点镇,位于广东省东中部、紫金县西南部,东邻九和镇,西连凤安镇、上义镇,南临惠东县安墩镇,北毗义容镇。蓝塘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76亿元,比上年增加18.3%;完成税收1262万元,比增8.2%;农村人均纯收入7725元,比增10.1%。

㈤ 漳州的经济概况

2015年漳州全市生产总值2766.6亿元,增长11.5%,增幅连续3年位居福建第一、经济总量居全省前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34.8亿元,增长16%;公共财政总收入274.75亿元,增长4.14%;2013年漳州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45元,增长1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530元,增长11%;全市旅游总收入165亿元,增长16%,新增4A级景区1家。
2012年财政总收入205.48亿元,全年财政支出220.93亿元,增长21.1%,其中,教育支出41.12亿元,科学技术支出3.01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41亿元,医疗卫生支出18.66亿元,农林水事务支出29.32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1525.74亿元;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1212.63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486.9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投资,下同)1444.09亿元,农户投资42.82亿元。全年在建项目投资完成1189.60亿元。房地产开发投资254.49亿元。全年竣工房屋建筑面积203.01万平方米,其中,竣工住宅建筑面积164.37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351.20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额196.87亿元。投资超百亿元项目5个,投资10亿元以上生产性项目38个。在建高速公路里程348公里。 现状
漳州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现代农业、花卉生产基地,2012年漳州市被国际蘑菇学会授予“世界食用菌罐头之都”的称号。 成为了全球唯一一个获此称号的城市。
2012年全年,漳州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558.85亿元。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75.75万亩,粮食产量70.26万吨。水果产量272.66万吨。花卉种植面积发展到10.81万亩。林业产值16.86亿元。全年完成植树造林总面积46.95万亩,其中,完成人工造林更新总面积17.7万亩。全年共完成荒山荒地造林面积13万亩(含非规划林地造林8.23万亩),其中:用材林面积7.82万亩,防护林面积5.1万亩;完成幼林抚育实际面积143.9万亩;成林抚育面积35.8万亩。人工迹地更新面积4.70万亩。牧业产值60.71亿元,肉类总产量27.92万吨。年末生猪存栏211.08万头;生猪出栏315.88万头。禽蛋产量2.29万吨。渔业产值185.51亿元。全年水产品总量154.40万吨,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29.60万吨,淡水产品产量24.80万吨。
2012年新增产值10亿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绿标产品10个、有机产品4个、无公害农产品28个。年末全市有拖拉机12692台,其中大中型234台,小型方向盘式853台。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207.31万千瓦。其中,种植业机械动力64.92万千瓦;渔业机械动力60.19万千瓦;运输机械动力36.09万千瓦;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动力15.80万千瓦。
发展历史
唐代建州之初,刺史陈元光即提出“劝农重本”的方针,招徕流亡百姓,着力推广中原先进农业生产技术,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唐军在漳江上游修建一座可灌千余亩良田的军陂,推广牛耕水耨,逐步改变土着居民刀耕火种的旧习。因气候温和,雨水充沛,一些地区实行水稻早晚两季连作,出现“嘉禾两度新”的景象。至天宝年间(742-756)已有5846户,1.794万人。唐贞元二年(786)州治移至龙溪县后,漳州地域进一步开发。
入宋,漳州由于地处东南一隅,战祸较少,社会比较安定,人口增至2.4万多;熙宁六年(1073)增至10万多;淳祐间又增至16万多。300年间,人口增加近6倍,正是“民生日繁,鸟兽避迹”。人口迅速发展,耕地扩大势在必然。宋哲宗时,沿海平原地区兴起围垦辟荒之风,时龙溪县都官谢伯宜在八、九都围海成田,后陈太保(名香)引九十九坑水灌溉,使斥卤之区成为良田。此后,开渠筑陂接二连三,内地山区也大力营造梯田。水稻种植开始讲究精耕细作,并引进耐贫瘠、早成熟的占城稻。
明代是漳州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耕地进一步扩大,山区继续营造梯田,时人称之“地无旷土,人无遗力”。当时沿海围垦、兴修水利受到当局重视。漳州多任知府多有建树,其中姜谅任内就筑、修水利工程186处。由于改善农田灌溉条件和改进农业生产技术,水稻两熟制普遍推广,洋田水稻年亩产可达七八百斤。同时还引进安南水稻良种,吕宋的甘薯和烟草也于此时传入漳州。
清顺治三年(1646)清军入漳,郑成功军与之展开拉锯战,漳州成为主战场。顺治十八年(1661)清政府实行“迁海”政策,沿海三五十里内尽成弃土,以致漳州经济衰落。至康熙二十年(1681),漳州复界之后,经济才逐渐复苏。人民着力垦复和水利工程建设,并利用烟草梗埋在稻根下防治水稻病虫害,开科学治虫之先河。稻种有粳、秫、尖、香稻、白柳等。传统经济作物种类品系也有所增加,同时还引进檨仔(芒果)、波罗蜜、王梨(菠萝)、番木瓜、莉茇(番石榴)等。
新中国成立后,全民大办农业,大力兴修水利。50年代修建南溪、江东等灌溉万亩以上的引水工程;以后逐步展开引水、蓄水、防汛、排涝等配套工程建设;90年代兴修大型蓄水工程峰头水库和一些跨县的大型引水工程,从而保证有效灌溉面积占耕地的87%。与此同时,又大搞农田建设和品种改良。50年代抓低产田改造,推广良种南特号、陆财号;60年代抓土地平整,辟荒围垦和实施品种矮化;80年代兴起吨粮田建设,推广杂交水稻,粮食呈现高产、稳产态势。1956年龙溪、海澄两县首先实现亩产千斤稻县,1989年龙海县又率先实现亩产吨粮县。80年代全省建立13个商品粮基地县,漳州占有5个县。
新中国成立后尽管围海造田19万多亩,相当于海岸正面宽度向海推进1公里,但由于人口的迅速增长,加上经济建设和其他用地,至1990年人均耕地紧缩为0.62亩。为摆脱人多地少的困境,必须大力发展高优农业,加快种植结构调整。90年代初,中共漳州市委、市政府果断地实施“向山海进军、发展‘两水’(水果、水产)”,农业由传统单一型向综合开发发展,由分散、零星经营向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科学化过渡。特别是1994年,国务院批准漳州为国家级外向型农业示范区之后,农田水利建设力度加大,农业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全市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形成了漳州芦柑、天宝香蕉、九湖荔枝、琯溪蜜柚,以及漳州水仙花等名牌水果、花卉基地。“八五”期间,漳州以占福建13.7%的耕地和8%的山地、滩涂,产出占全省15%的粮食、47%的甘蔗、22%的油料、41%的水果和17%的水产品。
80年代,针对国际市场需求,东山、漳浦大面积种植芦笋,各县也种植反季节蔬菜和培植错开登场季节的新品种水果。同时大力种植蘑菇、金针菇、凤尾菇等食用菌,其产量占全省三分之一,全国四分之一。水产养殖也日趋多样化,漳 浦县于1980年底成为全省最大的对虾养殖基地。此外,还引进、驯养华贵栉孔扇贝、鲍鱼、西施舌(海蚌)等。1997年全市农业总产值157.2亿元,粮食总产150万吨,水果总产135万吨,海、淡水养殖57万亩,水产品总产96.2万吨,种植蔬菜96万亩,造林12.7万亩。漳州水果、水产品人均拥有量居全国前列。蘑菇、芦笋出口量居全国第一。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五大防御体系建设进展顺利。农村三大历史任务基本完成,全市有9个县(市、区)通过省级小康县验收,贫困人口脱贫率达85%以上,造福工程完成80%以上。特别是国家外向型农业示范区进展顺利,海峡两岸农业合作实验区经国家三部委批准已挂牌运作。 现状
漳州拥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个 、国家级台商投资区1个、国家级开发区1个。2012年全年漳州实现工业增加值825.07亿元,其中,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750.21亿元。规模工业产品销售率98.6%。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08.80亿元。建筑业增加值142.64亿元。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产值247.88亿元,其中建筑工程产值204.22亿元,安装工程产值42.54亿元,实现竣工产值156.75亿元。
1、主要开发区
漳州市区及龙海:漳州蓝田经济技术开发区 、漳州龙文工业开发区、漳州金峰经济开发区
漳州招商局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漳州台商投资区(国家级) 、漳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国家级)
漳 浦县:古雷港经济开发区、大南坂工业园区、赤湖工业区、绥安工业区、旧镇工业园区、金浦工业园区
云霄县:云霄云陵开发区 、常山华侨经济开发区
东山县:东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
诏安县:闽粤边界贸易加工区、金都工业集中区、诏安工业园区
平和县;平和工业园区
南靖县:金山开发区、靖城工业区、三卞开发区、丰田开发区、大房开发区
华安县:华安经济开发区
长泰县:长泰经济开发区
2、发展历史
宋朝时,由于大量种植绿皮荚蔗,制糖业迅速发展,时漳州号称“八州糖王”。纺织业发展也很快,陈洪进割据漳、泉时,年贡葛布2万匹。此外漳州还能制造泛海大船和单一色彩的上釉瓷器。从景泰至万历间(1450-1619),海外航线发展到47个国家和地区。由此促进了漳州商品的生产和流通,纺织业的迅猛发展。“丝则取诸浙西”,“苎则取之江右,棉则取之上海”,加工成漳绒、漳纱、漳绢和土潞绸,以漳州名牌销往海外。制糖业发明了榨车,提高榨蔗效率,并生产出白砂糖、冰糖、角糖等新产品。时糖以及瓷器、茶、果品、铁器、药材、纸等都是走俏商品,除远销东南亚外,内销也很旺盛,有“无日不走分水岭及浦城小关,下吴越如流水”之繁荣景象。生产方式也突破家庭副业的格局,出现了作坊和工场,呈现资本主义萌芽状态。康熙二十年(1681),漳州复界之后,经济才逐渐复苏。纺织业恢复较快,相继创办了许多染坊,染色丰富多彩。“神州妙药”片仔癀和“品重珍珠”的八宝印泥也相继问世,并与水仙花一道成为漳州名产,畅销海内外。
1949年漳州地区工业产值2.552万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2%。新中国成立后,先后建立起食品、纺织、机械、冶金、化工、建材、电子、橡胶等产业,但由于地处海防前线,国家未能重点投资,故产业档次不高。改革开放后,竞争日趋激烈,工业生产此起彼伏,呈波浪式涌进现象。进入90年代,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大力发展工业,振兴漳州经济”,实行倾斜政策,工业产值、销售、利税出现“二位数三同步”增长。产销两旺的产品有农用运输车、关节轴承、内燃机等21种产品。工业内部结构由以往以全民所有制为主转向三资企业、集体企业、国有企业三种类型企业的联动发展。至1994年,“三资”、国有和集体工业产值的比重分别为44%、29%和27%。保持长盛不衰的除传统产品片仔癀、八宝印泥外,新产品有万利达家电、科华不间断电源、市轴承厂的关节轴承及一些乡镇企业的食用产品。199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567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76.9%,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步伐也日益加快。双菱集团股票上市,龙溪轴承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漳州糖厂为核心的福建糖业集团挂牌运作,龙溪机器厂等一批企业的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改造正在实施。同时,抓紧组织实施再就业工程,多渠道分流富余人员。经国家和省政府批准,漳州市设立12个重点开发区,开发35.72平方公里,引进项目900多个,合同外资27亿美元,实际到资13亿美元,开发区已成为漳州市利用外资的载体和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乡镇企业在90年代发展最快,成效最大,实现了从“草根工业”到“半壁江山”的历史性跨跃。全市乡镇企业总值1991年35.36亿元,1994年为216.39亿元,1997年达630.96亿元。至1997年,全市企业总数达141372家,职工总人数为711771人。其中集体企业8515家、私有企业19380家、个体户113477家。外向型乡镇企业也取得突破性进展。80年代全市几乎没有一家乡镇“三资”企业。1995年,全市已拥有乡镇“三资”企业713家,合同外资额12.57亿美元,实际到资5.1亿美元,其中已投产411家,年创产值55亿元。1997年,全市乡镇三资企业产值达101.46亿元。
2012年,漳州第三产业增加值729.64亿元,增长10.0%。漳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1.06亿元。其中限额以上零售额211.00亿元,限额以下零售额410.06亿元;城镇零售额560.57亿元,乡村零售额60.49亿元。海关统计进出口总值98.31亿美元,其中出口69.91亿美元,进口28.40亿美元。新批利用外资项目129个,其中,投资总额1000万美元以上的有60个(包括增资12个)。新批利用外资项目注册合同外资14.16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下同)8.90亿美元。新批外资项目主要来自台湾和香港,其中,台资项目72个(包括第三地),验资到资3.83亿美元,香港项目34个,验资到资3.38亿美元。新批外资项目中第二产业项目86个,验资到资7.31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869万美元,完成营业额767万美元,对外派出劳务人员999人。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21.59亿元。沿海港口货物吞吐量5161.27万吨,集装箱吞吐量49.58万标箱。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52.23亿元。其中,邮政业(包含速递)业务总量4.22亿元,电信业务总量48.01亿元。全市邮政业(包含速递)业务总收入4.73亿元。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88.49万户,移动电话477.08万户,宽带网用户72.31万户。2012年全市共接待游客1380.6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143.15亿元,其中国内游客1347.58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28.70亿元,入境游客33.0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2.29亿美元。摄制《市长带你游》,积极参加全省旅游促销活动,引进北京首旅集团开发建设南靖土楼景区,灵通山获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桥上书屋”入选全球八大环保建筑。
(图册资料来源于政府官网 )

㈥ 国家级工业园区招商策划方案

不管哪一级政府,招商引资是发展经济的主要任务。
近年来各级政府发展经济,全员招商,一把手负责制,把招商引资作为一把手工程。一场轰轰烈烈的招商引资运动正在展开。不难看出,为了让企业落地,政府部门在工业用地,厂房租赁、出售、税收返还、人才奖励等方面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出台了诸多倾斜政策。但是,最终招商引资的进度和效果还是不尽人意。为什么不尽人意?为什么满足不了当初的设计需求??……主要原因如下:一是基础过于薄弱,区位优势不足,招商引资硬件欠缺。二是招商人员积极性不高,流于形式,有的借驻外招商机会公费旅游,不思进取,自甘落后。三是缺项目“营销能力”。当前,我们的招商项目推介形式单一,储备的客商资源很少,没有强大的资源后盾,又缺乏必需的宣传推介平台,全赖“参会”推介,等客商上门,被动招商。
四是缺项目“售后服务”。项目签约后,缺乏必要的硬件设施保障和优质的软件服务,也就是园区运营的管理与服务。可以说硬件先天不足,基础设施落后,都是制约项目推介和落实的关键因素。特别是有着聚焦效应、起着风向标作用的工业园区因地方财力匮乏,令企业望而却步,直接影响签约项目履约率。还有就是一部分人的地方本位意识作祟,对引进外资、外企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开放意识薄弱,往往因为“红眼病”或特权意识严重,对招商项目设置障碍;有的部门服务不规范,办事效率低下;有的单位和部门,因为小团体或个人利益“吃、拿、卡、要”,严重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和行政权威,造成“以商传商、商劝商退”的不良影响。
青岛 绿天使集团集孵化器、专业招商、资金扶持等诸多功能于一身。立足青岛,放眼全国。珠三角、长三角、黄三角、京津冀、中西部区域拥有诸多招商分队、掌握着不同行业的企业资源、为各级政府工业园区提供招商引资一站式全流程服务,为合作区域精准匹配优质企业,助力合作单位实现区域优质项目挖掘、项目考察、项目洽谈直至项目落户投产,并为落地企业提供产业培育、公司注册、环评报告支持与协助和转型升级服务,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实现政府、园区精准招商,项目快速落地,企业创新发展多方共赢。
目前,绿天使与部分地方政府合作,部分产业园分布如下:
绿天使利津创智绿谷产业园
绿天使莱西高新技术产业园
绿天使城阳智能制造产业园
绿天使日照高新技术产业园
绿天使潍坊高新技术产业园
绿海汇高密智能家居产业园
绿海汇高密环保产业园
绿天使安丘环保产业园
绿天使滨州智能制造产业园
绿天使济宁节能环保产业园
绿天使梁山智能制造产业园
绿海汇济宁智能制造产业园
绿天使临沂智能制造产业园
以上园区部分正常运营,部分还在建设中。了解详情可网络中国绿天使集团。也可网络:政府委托绿天使招商引资。这是官网的子页面,直接看到政府委托绿天使招商引资的详细细则。
当您进入官网对于页面的介绍,如果文字介绍不太详尽。可以直接电话沟通。那样的话更直接。

绿天使集团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紧扣时代脉搏,快速发展壮大……正以星火燎原之势开疆拓土、快速膨胀。这一点您在绿天使官网可见一斑。那么,百闻不如一见,如果有意向,欢迎您到青岛山东绿天使集团总部考察。欢迎您到正在运营的园区实地参观考察。

㈦ 石塘镇的经济发展

2002年镇党委、政府制定了三环五业、三线两片一园区的发展思路,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为出发点,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招商引资为切入点,以增强全镇综合实力为目标,大力实施科教兴镇、工业强镇、三产富镇战略,促进石塘经济跨越式发展。2002年实现国民经济GDP5.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13亿元,(其中:工业产值5.7亿元)财政收入21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64元。2002年6月18日绵阳石塘工业园正式挂牌成立,同年9月被批准为绵阳市级工业园区。绵阳石塘工业园地处城市一环路与二环路之间,总规划面积10平方公里,启动区5.3平方公里,是绵阳城市周边与城市中心直径距离最近的一个工业园区。
石塘镇农民种植葡萄已有20多年历史,过去由于单家独户,不成规模,加之产品单一,技术落后,难以形成产业气候。如今,葡萄已经成为石塘农业增收的骨干项目,成为全镇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预计今年仅此一项就可以帮助全镇果农人均增收200元,而这得益于该镇科学种植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撑;
为了将葡萄产业做大做强,将相关的农业项目向葡萄产业倾斜聚集,带动产业升级。该镇利用国家灾毁耕地复垦项目资金,对葡萄种植土地进行了整理,将秸秆、牛粪、酒糟混拌填入进行土壤改良,园区内土壤达到有机葡萄种植标准;建U形槽沟渠、建沉沙凼18口,精修扩容塘堰,解决了灌溉水源问题,利用血防水改旱项目,扩大葡萄种植面积;
镇上还专门开辟300亩葡萄精品示范园区,充分发挥龙头的引领作用。示范园区细分为有机葡萄标准化种植示范区、新品种引进培育新技术推广实验区、葡萄文化观光区三个园区,以葡萄时尚文化为主题,集葡萄展示、栽培示范、采摘体验、餐饮休闲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凡新品种、新技术必须先在这里试验,确认可行后再全面推广,既提高了生产力,又增强了果农的种植信心。两年时间,示范园区就先后成功培育无核王子、希姆劳特、雨水红、蜜汁等10多个优质高产品种,辐射周边上百户果农,栽培面积达3000多亩;
为提高产品质量,该镇不断提高葡萄产业的标准化种植、组织化经营程度,各合作社在果园管理上实现“六统一”,即统一实施无公害绿色食品生产标准,统一修剪,统一用袋种类和套袋时期,统一施肥种类和时间,统一浇水次数和时间,统一安排采摘时间,确保生产的果品达到国家绿色食品标准,创优品牌。如今,石塘葡萄已经占据绵阳葡萄市场的40%左右,为全镇带来3800余万元的产值。

㈧ 蓝塘是个什么地方

蓝塘镇位于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
蓝塘镇位于紫金县西南部,全镇总面积299.8平方公里。下辖26个村和一个居委会(2004年12月经县批准,撤销业坑村并入双兴村、撤销黄沙村并入河塘村,全镇行政村由28个撤并为26个),有13,369户,总人口65,008人,有耕地面积43,930亩,山地面积34万亩。2004年,蓝塘镇委、镇政府提出“以争创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排头兵为动力,以工业强镇为核心,以招商引资为重点,以加快群众奔康致富为目的,力争办成10件实事”的工作目标任务,带领全镇干部群众团结拼搏,求真务实,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7.06亿元,比增0.6%;其中工业总产值4.83亿元(广东立国制药有限公司3.04亿元);本级财政收入513.6万元,比增38%,机动财力175万元;各项税收收入1,245.1万元,农村人均纯收入3,163元,比增5.3%。

农业、经济结构调整; 全年水稻播种面积55,908亩,总产16,629吨,杂优种植面积95%以上。年内引进南油公司3,600万元完成3万多亩速生丰产桉的造林备耕工程。自然村万山段国家级农业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项目完成,总投资4,000多万元;马耳坪、坑尾塘2宗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南坑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樟屋陂水利工程已开工;建联村源兴菜场、留塘村蜜枣基地开工建设,以及元吉村春甜桔场、益农猪场、金农果苗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稳步发展,加快了全镇现代农业发展步伐。2004年全镇实现农业总产值2.23亿元,比上年增长0.9%。

招商引资 2004年全镇合同利用外资1.4亿元,实际利用外资7,100多万元。其中深圳松柏公司投资4,000万元,在原蓝塘粮仓兴建恒鑫花园酒店,计划建筑13层,占地面积1.1万平方米;香港兰陵电力控股(有限)公司投资4,650万元,兴建生物质热燃气电厂;惠州南油林业经济发展有限公司投资1,200万元,兴建南油林业加工厂;源兴无公害蔬菜基地、亚洲(河源)木业创建造林工程等已开工建设。

阅读全文

与紫金县蓝塘工业园引进多少个项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临沂奔驰哪里买最便宜 浏览:528
法国以什么工业 浏览:663
大兴汽车美容中心在哪里 浏览:615
奔驰ccoupe18款二手多少 浏览:793
仪征工业区怎么样 浏览:666
汽车购置税有多少钱 浏览:677
奔驰e320的有哪些功能 浏览:167
绍兴工业废气治理哪个好 浏览:792
西电与西北工业大学哪个好考 浏览:820
汽车出厂重量准确性是多少 浏览:153
工业蜂蜜怎么制成的 浏览:635
天津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哪个好 浏览:102
低配宝马x5有什么配置 浏览:820
奔驰模型一天多少钱 浏览:766
汽车排期到生产要多久 浏览:523
双座跑车奔驰多少钱 浏览:407
潼南周边哪里有工业区 浏览:110
丹东康铃汽车哪里卖 浏览:993
老款宝马仪表怎么设置中文 浏览:285
奥迪a2l头枕怎么拆 浏览: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