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工业生产 > 宿松工业产品有哪些

宿松工业产品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2-07-23 02:53:34

❶ 安徽宿松县的经济情况

宿松县二○○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

二○○五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奋进,全面完成了县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保持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良好态势,为顺利完成“十五”计划划上了圆满的句号,为“十一五”计划的实施和持续稳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综 述

二○○五年,我县国民经济运行的主要特点是:经济总量明显增加,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年初计划,宏观经济格局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农业生产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产业结构调整有了新的突破,经济运行质量继续提高,“三农”政策及各种惠民措施得到了有效的落实,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升。其特点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区生产总值总量大幅提升,增长幅度趋向平缓
1、从总量上看,二○○五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68251万元,占年计划的102.3%,于上年相比,总量增加3.3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6636万元,占年计划的119.1%;第二产业增加值96771万元,占年计划的94.0%;第三产业增加值124844万元,占年计划的99.0%。
2、从增长速度上看,以二○○四年经济普查数据为基期比较,按二○○○年可比价计算(下同),二○○五年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为9.1%,比上年同期的增速下降0.6个百分点,比国家9.9%的增速低0.7个百分点,比安徽省的11.8%增速低2.7个百分点,比安庆市的12.4%增速低3.3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长速度为13.3%,比上年同期4.7%的增速高8.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长速度为21.7%,比上年同期9.0%的增速高12.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为-1.5%,比上年同期15.7%的增幅回落17.2个百分点。
如果与二○○四年常规快报数据相比,则二○○五年GDP增速为14.0%;第一产业的增速为13.3%;第二产业的增速为15.9%;第三产业的增速为13.5%。
3、从内部结构看。三次产业的比重是39.8%:26.3%:33.9%,分别比04年经普查数据调整后的比重高1.1个百分点、3.8个百分点和下降4.9个百分点。
4、从人均实现GDP看,二○○五年全县人均GDP4601元,比上年人均GDP净增422元,增幅为10.0%。
(二)农村经济飞跃发展,农民收入继续提升
自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县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年年提高。特别是在二○○五年,虽然下半年多次受台风的侵袭和其他自然灾害的影响,但全县农业生产依然保持稳定,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依然获得丰收,粮棉产量大幅上升,产业结构调整紊然有序。农、林、牧、渔等龙头产业带动发展模式基本形成,多种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得到有效控制。我县农村这种良好态势具体表现为:
1、农业总产值再次实现两位数增长,增幅居全市之首。
2、由于农业税费的全面减免到位,极大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生产成本明显下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较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比上年增长14.7%,棉花播种面积同比增长22.1%,整个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同比增长8.1%。
3、内部产业结构发生良性变化。二○○五年,全县种植业产值占全部农业产值的比重为40.3%,同比下降2.2个百分点;林业产值比重为1.8%,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牧业产值比重为19.9%,同比上升2.7个百分点;渔业产值比重为20.7%,同比上升0.5个百分点。
4、粮、棉等主要农作物和经济作物产量比上年大幅增加,其中粮食增加近3万吨,增幅为10.5%;棉花增加6千多吨,增幅为23.7%。两种增幅均居全市之首。
5、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6.6%,增幅与上年持平。
(三)第二产业在宏观经济中的地位继续加强,规模工业的发展速度继续加快
重点发展二、三产业是发展县城经济的必经途径,在第二产业中,工业又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取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二○○五年,我县第二产业实现的增加值比上年增加2.2亿元,增幅为21.7%,比上年的增幅提升12.7个百分点,规模工业总产值按现价计算,实现产值8.36亿元,比上年增加2.36亿元,增幅为39.3%,比上年同期的增幅上升1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2.18亿元,比上年净增0.75亿元,增幅为43.7%。
(四)固定资产投资大幅攀升,商品消费市场双进位。
1、从投资需求上看,二○○五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超额完成年初计划。比上年多投入2.6个亿,增幅也比上年同期提升13.1个百分点。
2、从消费需求上看,由于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和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全县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进一步更新,激活了商贸市场。因此,二○○五年我县消费市场空前活跃,商品市场规模不断扩展,居民生活消费品丰富多彩,极大满足了广大消费者的需要。二○○五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首次突破10亿元大关,增长速度也在两位数以上,呈现双进位的可喜局面。
(五)经济运行质量继续呈良性发展态势
二○○五年,全县经济不仅运行良好,而且运行质量也同步提高。表现之一是财政收入继续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县级财政实力得到加强;表现之二是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比上年增加1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11元,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比上年末增加近3个亿。
二○○五年,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虽然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绩,但在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短期或长期的困难和矛盾。阻碍了我县经济健康快速发展。这些困难与问题的主要表现为:经济总量不大,工业化水平低,创新活力不够,民营经济发展不快,尚未形成经济实力的主体,产业结构调整欠佳。具体表现是:
1、经济总量不大,发展速度不快。
二○○五年,我县GDP总量为36.82亿元,比桐城市少18.73亿元;比怀宁县少8.7亿元;比枞阳县少9.52亿元,居全市第4位。从发展速度上看,在全市居第8位。
2、由于经济普查原因,二○○五年我县第三产业无论从总量、比重和增速三方面看,在全市均处于落后地位,第三产业中的交通运输行业、金融保险业的增加值比上年大量减少,呈负增长态势。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也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
3、财政收入的增长与GDP的提速失调
从县域经济考核要求和经济学理论要求上看,GDP与财政收入两者之间的发展应当是协调或基本协调,不应当有较大距离的差别。从二○○五年两者增速看,GDP增速为9.1%,财政收入(不含基金)的增速为-16.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的增速为-24.5%。财政收入的萎缩,更加凸现了与GDP的不协调性。
4、工业在GDP中仍处于弱势,开发区作用逐待发挥
尽管二○○五年全县工业增加值在GDP中的贡献率比上年上升了3.8个百分点,但总的贡献率只有23.7%,与我市桐、枞、怀三县相比,差距较大。特别是规模工业的贡献率只有5.9%,仅比上年上升1.6个百分点。与其他县(市)相比,我县入开发区工业企业较少,且规模也较小。经济开发区企业2005年也只是处于蓄势待发的状态,对GDP的贡献还不够十分明显。
5、二○○五年虽然粮、棉等主要农作物喜获丰收,但丰富的农产品资源未得到工业企业的充分利用。按照传统发展模式,我县工业主要是以农副产品为原料的加工为主,但从当年食品加工这一行业看,产值比上年下降30.8%,食品制造业也仅增长4.9%,纺织业仅增13.7%。总之,农、工、贸尚未联成一体,形成高附加值的产业链,表现出我县虽是农业大县,但还不是农业强县的基本特点。

二、农 业

二○○五年,我县认真贯彻中央1号和省委3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大对“三农”支持力度,农民生产积极性继续提高。农业生产稳中见升,粮、棉丰收,农民增收是二○○五年我县农村出现的新变化、新局面。二○○五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54360公顷,比上年扩种6968公顷,增幅为14.7%。其中谷物播种面积为47447公顷,比上年扩种5607公顷,增幅为13.4%,棉花棉种面积为24351公顷,比上年扩种4403公顷,增幅为22.1%;油料播种面积为17898公顷,比上年减少4573公顷,降幅为20.4%。
由于粮棉播种面积的扩大,单位面积产量的提升,二○○五年,全县粮食总产达285803吨,比上年增加27101吨,增幅为10.5%;由于当年棉花播种面积的增加,棉花收购价格的上涨,必然提高了棉农的生产积极性,从而使当年的棉花产量达32827吨,比上年增加6289吨,增幅为23.7%;因油料播种面积的大幅减少,因此油料产量相应比上年也有所减少,但单位面积产量有所提高,全年油料产量24975吨,比上年减少3812吨,降幅为13.2%。
二○○五年,由于各级领导加大了发展畜牧业的力度,以及充分利用好我县水面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水产业,从而使我县畜牧业和水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而且成就较好为显着。
至二○○五年末,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244439万元,按一九九○年可比价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2.3%,在安庆八县(市)中居首位。其中种植业产值98598万元,同比增长14.3%;林业产值4491万元,同比下降43.9%;畜牧业产值48724万元,同比增长12.9%;渔业产值50511万元,同比增长15.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2115万元,同比增长17.9%。

二○○五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单位:吨

与上年相比,二○○五年我县畜牧业发展步伐不快,增幅不十分明显,特别是大牲畜和生猪饲养情况比上年明显减少。

二○○五年畜牧业生产情况

二○○五年的农业生产条件继续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到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9.8万千瓦,同比增长3.1%;农用排灌动力机械5.6万千瓦,同比增长5.7%;全县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28803吨,同比下降6.3%;全县农村用电量8723万度,同比下降12.1%;全县有效灌溉面积与旱涝保收面积比上年略有增加,但增长幅度不大。

三、工 业

二○○五年,我县工业在上年良好发展态势的基础上,又加快了发展的步伐。特别是规模工业和民营工业在数量和规模上发生了可喜的变化,正逐步形成支柱产业。为全县经济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至二○○五年末,全县规模工业企业达34家,比上年增加3家。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展,生产能力继续提高,发展后劲不断加强。规模以下工业有所壮大,部分企业正逐步向规模化发展。
至年末,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301298万元,与上年常规快报数现价相比(下同,待经济普查数据公布后再行调整),增长25.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产值83631万元,同比增长39.3%;规模以下工业完成产值217667万元,同比增长20.9%。规模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27.8%,比重比上年提高2.8个百分点。在规模工业中,国有工业企业进步较快,实现产值1.22亿元,同比增长2.25倍。民营企业发展态势较好,其中股份合作制企业增幅为15.9%,股份制企业增幅为23.1%。外商企业状况欠佳,当年产值比上年下降3.6%。
二○○五年,规模工业不仅运行态势良好,而且运行质量明显提高。当年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25.45%,比上年提高38.03个百分点,规模工业增加值2.58亿元,增长45.1%,产品销售收入7.69亿元,增长39.2%,利润亏损幅度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199.4%。

二○○五年全县工业生产情况
单位:万元

注:二○○五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188%,二○○四年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为1.115%,上涨幅度为0.073个百分点。
二○○五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87156万元,与上年经济普查数据相比,并按二○○○年可比价计算,增长22.9%,比上年的增幅提升17.9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1856万元,同比增长43.7%,增长幅度比上年下降10.3个百分点。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

四、固定资产投资

二○○五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在上年平滑的态势中又开始升温,并加快了发展速度,投资力度也得到进一步加强。其发展较快的主要原因:一是全县在建项目增多,超过千万元投资额的达30个,其中城镇占23家,房地产占7家。二是县开发区的一期工程、二期东扩工程项目的投入也进一步加快。当年经济开发区完成投资6850万元,比上年增加4250万元。三是加大了招商引资的力度,当年入园的投资项目达27家,新增投资项目22个。四是房地产投资继续升温。外地开发商相继在我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我县房地产业作出了较大贡献。五是工业投资增幅较大,民营企业投资增多。当年全县对工业的投资额达2.19亿元,是上年同期的5倍。六是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增加了不少重点工程项目和扩大了其投资规模。
按照新的统计口径,二○○五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709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9.0%,比上年同期的增幅上升13.1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年初计划任务。在全部投资额中,城镇50万元以上投资完成47313万元,同比增长32.0%;房地产投资22740万元,同比增长65.8%;农村集体完成12901万元,同比增长87.6%;城镇工矿区私人建房9396万元,同比增长131.9%;农村私人建房24749万元,同比下降18.4%。全年建筑安装工程完成48514万元,同比增长26.7%。

五、交通邮电

二○○五年,我县交通邮电事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良好态势。
在交通运输方面,境内太下线、两柳线、千义线、江阔线等一般县道通达工程完成43公里的改造任务,趾马公路年内已开工建设,五桃线、坝滨线、许河线、破九线等公路改建也均进入后期工程和扫尾阶段。在全县207个行政村中,已通汽车的村达204个,通达率为98.6%。基本上实现了村村有公路,村村通汽车。到二○○五年末,全县公路客运量806万人次,同比增长11.2%,公路客运量62630万人公里,同比增长24.7%;公路货运量495万吨,同比增长32.0%,公路货运周转量32100万吨公里,同比增长19.1%。
在邮电通讯事业方面,我县继续保持稳中有升。到二○○五年来,全县共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1947万元,同比增长14.7%,实现村村通电话,村级电话覆盖率为100%。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25092户,比上年增加10418户,增长率为9.1%,其中市内用户26048户,同比增长11.9%,农村用户99044户,同比增长8.4%。

六、国内贸易

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消费观念的日益更新,二○○五年我县商品市场异常活跃,城乡贸易日益繁荣。规模各异的商品超市遍及城乡集镇。至年末,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4671万元,比上年多13152万元,增幅为14.3%,年人均消费1308元,比上年人均消费多163元,增幅为14.2%。分行业上看,全县批发零售额高达96954万元,占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的92.6%,同比增长11.3%;餐饮业十分兴旺,全年销售额达6894万元,同比增长65.4%。

七、财政金融

二○○五年,我县财政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仍然保持增长态势,金融秩序十分稳定。
财政方面,按照财政部门提供资料,全县财政总收入(含基金)16519万元,占年计划的113.9%,比上年同期增长8.4%,其中中央财政收入3548万元,同比增长50.0%;地方财政收入12971万元,同比增长0.8%。从其组成部分看,国税完成3590万元,占年计划的103.8%,同比增长14.4%;地税完成6920万元,占年计划的111.3%,同比增产105.2%,财政完成6010万元,占年计划的124.6%,由于当年农业税免征到位,全年收入必然少于上年,因此影响到当年的增长速度。当年财政部门完成量比上年同期下降20.6%。在全部财政收入中,增值税完成2857万元,同比增长10.5%,占全部收入的17.3%,营业税收入1945万元,同比增长8.1%,企业所得税487万元,同比增长1.2%。全县财政支出(含基金)41684万元,占年计划的134.8%,同比增长20.2%。在总支出中,农林水事业费支出1955万元,同比增长9.5%;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17327万元,同比增长14.0%,此项占全部支出的41.6%。其中教育事业费支出13416万元,同比增长11.5%,卫生事业费支出2014万元,同比增长19.7%。全年行政管理费支出6050万元,同比增长4.3%,占全部财政支出的14.5%。
但从县城经济考核角度看,以市统计部门反馈的数据为依据,我县财政收入(不含基金)只有11652万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6.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不含基金)7923万元,同比下降24.5%。
在金融事业方面,全县金融秩序稳定,运行平稳。到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28978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8%。其中企业存款余额26697万元,同比增长8.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1270万元,同比增长14.6%,在全部存款余额中,居民存款占全部存款的79.8%,比重比上年下降0.2个百分点。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16210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1%。其中短期贷款139324万元,同比增长9.1%;商业贷款75685万元,同比增长13.6%,当年工业贷款余额只有4万元。全县年末现金收入780620万元,同比增长14.5%;现金支出772687万元,同比增长12.5%,其中工资及对个人支出53607万元,同比下降27.3%。

八、文化教育卫生

二○○五年末,全县电影放映单位12个,县级艺术表演团体1个,县级文化馆、公共图书馆各1个。全县文化广播电视站22个。全县无线电视覆盖率90%以上,行政村覆盖率100%。
全县教育事业在调整中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经过合理调整,全县各级各类学校(不含成人教育和学前教育)315个,比上年少73个。其中普通中学52所,比上年少2所;职业中学3所,与上年持平;小学260所,比上年少71所。年末全县在校学生141878人,比上年少2861人,其中普通中学61123人,比上年多3643人;职业中学5413人,比上年多1731人;小学75342人,比上年少8235人。全县各级各类学校招生人数33941人,比上年扩招512人。全县各类学校毕业生人数35684人,略高于上年水平。至年末,全县拥有教职员工6736,比上年多49人。其中专任教师6280人,比上年多86人。全年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比上年增加0.1个百分点;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3.99%,同比增长3.86个百分点;初中学龄入学率98.9%,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60.91%,同比上升4.27个百分点。
至年末,全县卫生机构36个,比上年减少3个。卫生医疗机构床位数1274张,比上年减少165张。卫生技术人员965人,比上年减少108人,其中医生405人,比上年减少43人。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据公安部门人口统计年报资料显示,到二○○五年末,全县总人口802810人,比上年增长6‰,其中农业人口707723人。比上年增加227人。县内乡村人口707044人,比上年多4900人。当年出生人口11312人,比上年多3646人,同比增长47.6%;当年死亡人口3453人,比上年少1052人,同比下降23.4%。全年人口出生率14.09‰,比上年增加4.48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4.30‰,比上年下降1.35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9.79‰,比上年提高5.83个千分点。
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统计,二○○五年末,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797元,比上年净增101元,增长率为6.6%。
二○○五年末,全县在岗职工年末人数25829人,比上年同期下降4.7%,职工工资总额30485万元,同比增长11.9%,职工年人均工资11789元,比上年多1773元,增幅为17.7%。其中国有单位职工年人均工资13246元,比上年多2281元,增幅为20.8%;集体单位职工年人均工资4994元,比上年减少577元,降幅为10.4%。

注:1、本公报各项数据均含省属驻地企业华阳河农场、九成监狱管理分局。
2、本公报中涉及GDP中各项数据均与04年经济普查数据相比较,其他指标数据因经济普查数据未公布,因此均与上年常规快报数据相比较,待经普数据公布后再统一调整。

❷ 宿松县的资源概况

宿松县依山面湖临江,由西北向东南依次地跨大别山山脉、丘陵岗地和平原、湖畈区,自然条件的差异形成了资源的多样性。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县有64万亩耕地,73万亩山场,水稻、棉花、油菜等大宗种植作物稳定发展,柑桔、板栗、茶叶、蚕桑以及黑李等名特优水果已形成规模,山区松、杉、毛竹、药材、经果等资源丰富,开发前景广阔。
阳光:宿松地区日照时间长,阳光充足,非常适合棉花生长。宿松棉花种植面积较大,品质优良,年常产2.5万吨,特别是沿江沿湖圩地区棉花稳产高产,是国家优质棉基地和出口棉基地县,是全国棉花生产百强县之一。
水产:宿松是水产大县。全县总水面面积682.28平方公里,其中可养水面560平方公里,宜渔淡水面积(可养水面84万亩)居全国第二、全省第一,冬季湖面不封冻,养殖无霜期256天,光、热、水等自然资源有利于渔业发展,而且整体资源条件优裕,水体理化性能良好,高等水生植物丰茂,鱼类种类繁多,河蟹、虾、鳖等名优水产品在市场占有较大份额,享有盛名。青、草、鲢、鲫、虾以及鳖、鳝等水产品产量高,莲子、芡实、荸荠、菱藕、茭白、水禽等水生动植物品种全。全县大力培植水产支柱产业,坚持大湖水面开发与滩涂精养、水生动物与水生植物养殖齐头并进,取得重大突破,以中华绒毛蟹为拳头产品的鱼蟹混养成功,黄湖牌大闸蟹享誉全国,获国际博览会金奖、国家优质农产品称号;滩涂(面积20万亩)开发强力推进;以芡实为代表的水生植物养殖成效初显。
矿产:宿松县矿藏丰富,非金属矿品种多、储量大。据有关资料显示,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矿种有煤、磷矿、大理石、瓷土、石灰石、蛇纹石、硅藻土、石英砂岩、兰晶石、金矿等28种,其中磷矿石储量2700万吨、石灰石储量13亿吨,居全省前列;煤储量466万吨,大理石储量7亿立方米,瓷土储量510万吨,此外滑石以及铁、铅、锌、银、金等都具有开采价值。 宿松县国土面积为2393.53平方公里。其中丘陵区812.13平方公里,山区296.93平方公里,洲地451.14平方公里,水域833.33平方公里。陆地面积中有滩涂面积13.23平方公里,其中沿湖滩涂11.82平方公里,沿江滩涂1.41平方公里。
1978年末,全县有耕地54832.7公顷,其中水田24741.9公顷,旱地30090.8公顷,人均耕地1.29亩①。2002年末,有耕地51467公顷,其中水田29600公顷,旱地21867公顷。人均耕地0.97亩,比1978年人均减少0.32亩。 境内已探明有工业价值的矿产达28种,其中非金属矿产21种,金属矿产7种。已开采非金属矿11种,金属矿4种。多数矿种采、冶历史悠久。
非金属矿:磷灰石、煤、滑石、大理石、白云石、石灰石、蓝晶石、蛇纹石、高岭土、石英、石榴石、石墨、硅藻、蒙脱石、沸石等。
金属矿:锰土、金、银、铅、锌、重稀土、铁矿石等。

❸ 工业品有哪些

工业品(Instrial goods)是指那些购买者购买后以社会再生产为目的的产品,包括商品和服务。
从生产目的的角度,工业品可以分为两大类:第一类工业中间品,也可以称为中间型工业品(如原辅材料、零部件等),如柴油机、杜邦莱卡、AMD处理器等,服务于下游工业品企业,但最终的产品可能是工业品也可能是消费品,其中消费品可能是耐用消费品也可能是快速消费品;第二类是最终工业品,主要服务于工业或工程,但亦有可能是民用产品。 根据参与生产过程的程度和价值大小角度也可划分为材料和部件、资本项目、供应品和服务三大类:
(1)材料和部件(Material and parts)。材料和部件指完全参与生产过程,其价值全部转移到最终产品的那些物品,又可以分为原材料以及半制成品和部件两大类。
(2)资本项目(Capital items)。资本项目指辅助生产进行,其实体不形成最终产品,价值通过折旧、摊销的方式部分转移到最终产品之中的那些物品,包括装备和附属设备。
(3)供应品和服务(Supplies and services)。供应品和服务指不行成最终产品,价值较低、消耗较快那类物品。

❹ 宿松县茶叶深加工产品有哪些

茶饮料、茶点心等。
“宿松香芽”茶加工工艺1形质特征产品外形匀齐、翠嫩略显毫,呈象牙状。汤色翠绿明亮、滋味醇厚甘甜,回味鲜爽。

❺ 宿松有哪些土特产

雪枣,大闸蟹等。

❻ 宿松有哪些民营企业

宿松有相当规模的企业大致列述如下:
1、安庆市宿松互益纺织(精纺)有限公司
2、安庆市红爱服饰有限责任公司
3、安徽皖蜀春酒业有限公司
4、宿松森达高压电器有限公司
5、安徽锦绣经纬编有限公司
6、宿松县三凌制衣有限公司
7、安庆市鑫鹏飞服饰有限责任公司
8、宿松天和服饰有限公司
9、安庆市中振服饰织造有限责任公司
10、凯奥服饰有限公司
11、安庆万安达服饰有限公司
12、安庆柳溪工业设备有限公司
13、安徽新锦丰宿松分公司
14、安徽新锦丰企业投资集团宿松分公司
15、阿而递达服装有限公司
16、安徽华恒轻工有限公司
17、宿松怡丰纺织发展有限公司
18、安徽天地高纯溶剂有限公司
19、宿松祥飞制衣有限公司
20、安徽晨曦陶瓷公司
21、安徽觅仙泉矿泉水有限公司
22、安庆市星空化工涂料有限责任公司
23、宿松县丰源纺织有限公司
24、安庆市宏建烟花爆竹有限公司
25、安庆晨旺木业有限公司
26、六国矿业

❼ 安徽宿松有哪些特产

1*红薯粉圆子香酥可口,应验丰富,是一种营养的小吃,也是餐桌的佳肴。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等10余种微量元素等,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

2*凉亭雪枣
一种糕点,因形状如枣,浩白如雪,产于宿松县凉亭河而得名,是宿松县历史悠久的传统名产。凉亭雪枣以糯米、白芋浆为原料,先制胚,放进冷油加热,至油沸胚身壮大成形,再打浆上糖即成。由于原料比例、和料、蒸料、刻胚的技巧不易掌握,很难仿制。真品凉亭雪枣,胚形似枣,质白如雪,外壳薄如纸,内心松如棉,香酥脆嫩,入口即化,能止咳化痰,是非曲直气和中,健脾补肾。

3*打瓜子又称马陵打瓜子:盛产于安徽宿松东乡许岭一带,瓜瓤分红、黄、白三色,味道甜美,瓜子壳薄仁香。当年朱元璋同陈友谅决战鄱阳湖,邑人石良将军率援军携粮草,带“打瓜”参战,将士食后斗志倍增,马氏娘娘品之亦赞不绝口。 南京建都后马氏亲口将打瓜命名马陵瓜,打瓜籽定为贡品。将军后御封田园马陵瓜子盛产于安徽宿松东乡许岭一带,瓜瓤分红、黄、白三色,味道甜美,瓜子壳薄仁香。当年朱元璋同陈友谅决战鄱阳湖,邑人石良将军率援军携粮草,带“打瓜”参战,将士食后斗志倍增,马氏娘娘品之亦赞不绝口。南京建都后马氏亲口将打瓜命名马陵瓜,打瓜籽定为贡品。
马陵打瓜子风味独特,其新工艺产品品位更佳,是休闲待客的理想珍品。二000年在上海、安庆等地展销会上,名传华东,誉满神洲。
4*条子 豆制品,条子烧肉在宿松是过年必备菜肴之一!

5*隘口糕

云片糕又名雪片糕,其名称是由片薄、色白的特点而来的。其特点质地滋润细软,犹如凝脂,能久藏不硬,在制作上很为讲究,如炒糯米粉,一般要贮藏半年左右,以去其燥性;对绵白糖的选择也较严格;至于糕的切片要求也很高,每条糕块(长22厘米)一般要切140片左右
6*雨花菜
雨花菜形似雨花,野生于藻木丛中,是宿松特产,吃起来口感好,含有丰富的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粗纤维、钙、铁、磷等营养物质和元素,具有减肥、美容、防癌抗癌作用,干品用温水泡发后,放入清水中漂洗,挤干水份可素炒、炖肉、做汤,是良好的火锅料菜。
7*黄湖大闸蟹
黄湖牌大闸蟹体大腴肥,内嫩脆、味鲜,富含核黄素、维生素A、蛋白质、脂防、硫胺素、泥克酸、钙、 磷、铁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份,质优价廉,堪称中国螃蟹之最,倍受国内外蟹商和广大食客的青眯。
94年占上海口岸出口量的三分之一,全国出口量的五分之一,畅销香港、 日本、美国、东南亚, 因独霸香港市场而得名。97年,经省级专家评定,被安微省人民政府授予“安微名牌农产品”称号
8*松兹板鸭

安徽宿松的松兹板鸭历史悠久,享誉中外,属纯天然绿色食品,是宴席上的美味、馈赠亲朋的佳品。松兹板鸭用料精当,制作考究,精选优质麻鸭,运用传统生产工艺加工、腌制、露晒而成,不但造型美观,肤色乳白,而且肉嫩骨脆、咸味适中
9*宿松糖粑(分为白糖粑和牛麻糖)

10*板栗(学名:Castanea mollissima),又名栗、中国板栗,是壳斗科栗属的植物,原产于中国,分布于越南、台湾以及中国大陆地区,生长于海拔370-2800米的地区,多见于山地,已由人工广泛栽培。

11*豆格酥
用面粉,芝麻,油炸而成。
口味甜美,香脆可口。宿松过年必备年货之一。

❽ 宿松县的经济建设

宿松县农作物分两大类,即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粮食作物主要有籼稻、糯稻、粳稻、小麦、大麦、米麦、荞麦、高粱、玉米、粟、山芋、马铃薯和豆类;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花生、芝麻、茶叶、药材、烟叶等。
陈汉区以及二郎、凉亭区的一部分山区,以种植小麦、大麦、芋类、水稻、茶叶、柑桔、药材为主。
程集、许岭、九姑、佐坝、二郎5个区以及凉亭大部分地区,水田种植水稻、油菜、红花草为主。旱地种植小麦、山芋、花生、芝麻、绿豆、棉花、粟、大豆、麻、烟叶等。荞麦、大麦、米麦产量低,种植面积逐渐减少。
复兴洲区,土地肥沃,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有利于农作物生长,主要种植棉花,是全省优质棉出口基地,兼种小麦、大豆、花生、油菜、芝麻、玉米、高粱、山芋等。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全县耕地面积170654亩,产稻344781担,小麦28670担,大麦24845担,豌豆856担,蚕豆728担,玉米148担,山芋101000担。全县作物总产量为501028担。
建国以后,采取了新的耕作技术和科学管理制度,单位面积产量稳步提高。1949年水稻亩产268斤,1984年水稻平均亩产697斤,双季晚稻1956年亩产143斤,1984年杂交晚稻亩产695斤。棉花1965年亩产107斤,被评为全国10个棉花生产先进县之一。县内油菜产量向来低而不稳,最低年产量为150余万斤。1981年推广甘兰型油菜和大壮苗移栽技术,油菜年总产量达1000万斤,油菜年产量一般在1500~1900万斤。
“文化大革命”十年,农作物产量徘徊不前。
1979年实现农业生产责任制后,农作物产量逐年提高。1984年,全县粮食总产量为481.82万担,是1949年的5.46倍;棉花总产量为19.57万担,是1949年的1617倍;油菜总产量为15.97万担,是1949年的9.5倍。
2013年末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65171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油料种植面积28938公顷,比上年扩大1147公顷。棉花种植面积25423公顷,比上年扩大210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1093公顷,比上年扩大347公顷。全年粮食产量35.27万吨,比上年减产0.78万吨,油料产量6.08万吨,增长4.3%;棉花产量3.13万吨,减产0.27万吨。
2013年末,全县生猪存栏20.73万头,比上年增长0.4%;全年生猪出栏34.97万头,比上年增长1.9%。肉类总产量3.55万吨,增长2.3%,其中猪牛羊肉产量2.8万吨,下降6.7%。禽蛋产量1.69万吨,增长6.3%。水产品产量7.96万吨,增长2.7%。
2013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6.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5%。农用拖拉机14271台,增长7%;农用运输车1229辆,与上年持平。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5.35万吨,下降43.4%。农村用电量2.82亿千瓦时,增长3.7%。有效灌溉面积44.45千公顷,比上年略有减少。 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布衣汪革,在麻地坡(今程岭乡王湾村)烧炭炼铁,此为县冶金工业之始。清仁宗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西乡陈汉,长溪山山民,利用水力没碓,以竹麻、草料造纸,兴起造纸业。民国初元,有鼎兴、吉利、鼎盛等公司在黄泥庄、北门红鹤寨、松塘庄筲箕坡等处开采煤炭。1946年,县商会集资创办光明电灯厂,是为本县使用电灯照明之始。建国前夕,县内亦仅有一些私营作坊和手工店铺,以及涉足城乡的42种民间手工匠。
1951年,安庆私营裕丰米厂,连人带机器迁至宿松,创办米厂,县首次使用机械碾米。同年10月,洲头轧花厂购进皮辊机20台,以柴油机为动力。1953年,城镇共组织各种手工业合作小组、社82个,少数社开始引进机械,初步实现半自动操作,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543.10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15.4%。
1958年,把手工业组建为社;一部分厂和小组转为国营工业企业和集体企业;商办、校办工厂也应运而生,大部分工业企业,因供电不足,仍以手工操作,产品以针织类和食品类为主,辅以土法炼铁和铸造犁头、吊罐、辟耳,当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185.78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16.8%。
1961年至1963年,工业企业实行全面整顿,关闭了一些企业,部分地调整了产业结构,1963年工业产值595.06万元,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8.87%。这一时期,县内机械工业已初见端倪,原由几个铁器社组成的宿松县中心机械厂,扩建为县机械厂,制造简易车床、饲料机、粉碎机、碾米机、脱粒机等。1963年至1965年,全县工业生产产值、利税逐年增加,设备日益改善,是县工业稳定发展的时期。
1966年开始的十年“文化大革命”,将一批个体手工业当作资本主义尾巴割掉,全县个体手工业濒于绝迹,这期间又有15个手工业合作小组,不顾客观条件,盲目升级,转为社(厂),有13家社(厂)转为地方国营,生产很不景气,产值急剧下降。1968年产值仅750.63万元,比1965年下降73.5%。
1976年后,全县工业企业走“一厂办多厂”和扩大新产品的内涵改造道路,一手抓太湖至宿松35千伏高压输变电建设,一手认真调整工业结构,全县开始形成以粮、棉、油、水产、加工业为主导,以电器、建材、棉织、化工为骨干,辅以二轻工业的工业布局。工业生产稳步发展,1979年,29家国营工业企业产值达2129.73万元,利润136.66万元,税金45.2万元,15家二轻集体企业,产值412.04万元,利税27.2万元。工业产值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23.3%。
进入80年代,掀起了一个有县办、集体办、乡镇办,多层次、多渠道办工业的热潮,工业门类亦相应增多,现有电力、机械、电器、化工、采矿、陶瓷、建材、加工、食品、造船、棉织、印刷、被服鞋帽、竹编、雨伞、木器、包装制品等,1985年,全县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有25个,职工1358人,产值2797万元,创利税197万元。二轻企业12个,职工723人,产值287.13万元,创利税1万元。工业总产值占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的31.4%。
截止2013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59户,全年新增28户。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2.3亿元,比上年增长15.4%,其中轻、重工业分别增长12.6%和22.3%,从经济类型看,股份制企业增长16.9%,高于全县水平1.5个百分点,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82.7%,对全县工业的平稳增长举足轻重。
全县25个工业行业中21个行业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占全县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前三位的纺织服装服饰业、纺织业和农副食品加工业分别增长19.4%、16.2%和-17.5%。五大支柱产业中,机械电子发展较快,增长32.3%,纺织服装次之,增长18.1%,新兴建材增长15.7%,矿产化工增长11.6%,低于全县水平;农产品则出现负增长,下降2.7%。从比重来看,纺织服装居首,占40.7%,比上年增加1.1个百分点;矿产化工其次,占14.9%,下降0.8个百分点,农产品占比14.3%,下降2.6个百分点,机械电子占比10.2%,提高1.5个百分点,新兴建材占比8%,下降0.2个百分点。全年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62.2亿元,增长18.2%;利税17.8亿元,增长20.2%,其中利润12.6亿元,增长22.4%。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4.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2.9万平方米,增加近17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80.5万平方米,增加10.5万平方米。
宿松县早在清代就有制造修理和饮食旅店等服务业,在城乡设铺营业,或走村串户上门服务。50年代,服务业有所发展,1959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受到一定抑制,有些改工务农。1979年后,集体、个体服务行业蓬勃兴起,全县恢复了各种服务性企业222个,从业者两千余人。
80年代初,县政府为了发展商品经济,改变农村产业结构,鼓励农民进城经商务工,从事服务性行业。1984年底有农民1139人进入县城和县内其它集镇,或从事商品经营,或开设饮食旅店,或摆摊设铺修理,或从事家庭服务和从事家具的制作、加工等。
1985年人均创利千元,另有1100名推销员,一面帮助乡镇企业推销产品,一面传递经济信息,为乡镇企业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此外,有1714个石、木匠(农民),组织27个建筑服务公司,进城承包国家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建筑工程,1985年产值637万元,他们以良好的建筑工艺和认真负责的服务态度,赢得了用户的信任。

❾ 工业品都有什么产品

首先看一下什么是工业品,工业品指那些为进一步用于行业生产而购买的产品。它和消费品的不同在于购买产品的目的不同。
工业品都有哪些?除了供家庭和个人的消费品(农业产品和日用品),其余商品都是工业品,比如原材料,配件,设备,附属设备,系统集成等。
工业(instry)是指采集原料,并把它们加工成产品的工作和过程。现代工业产品有数控设备, 绝缘材料, 机械设计加工. 仪器、仪表, 照明与灯具, 工业设备合作, 家电制造设备. 节能装置, 工业设备库存, 轻工设备, 通用零部件. 内燃机, 制药设备, 五金工具, 量器量具. 包装相关设备, 锅炉动力设备, 作业保护, 造纸设备等等。

❿ 宿松县产业有哪些

水产,服装纺织,汽车配件,五金工具,家具,电子,等

阅读全文

与宿松工业产品有哪些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大兴汽车美容中心在哪里 浏览:615
奔驰ccoupe18款二手多少 浏览:793
仪征工业区怎么样 浏览:666
汽车购置税有多少钱 浏览:677
奔驰e320的有哪些功能 浏览:167
绍兴工业废气治理哪个好 浏览:792
西电与西北工业大学哪个好考 浏览:820
汽车出厂重量准确性是多少 浏览:153
工业蜂蜜怎么制成的 浏览:635
天津大学和浙江工业大学哪个好 浏览:102
低配宝马x5有什么配置 浏览:820
奔驰模型一天多少钱 浏览:766
汽车排期到生产要多久 浏览:523
双座跑车奔驰多少钱 浏览:407
潼南周边哪里有工业区 浏览:110
丹东康铃汽车哪里卖 浏览:993
老款宝马仪表怎么设置中文 浏览:285
奥迪a2l头枕怎么拆 浏览:466
宝马三系皮带轮多久换 浏览:981
奔驰500e现在多少钱 浏览:276